?

高職院校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利弊與調適
——基于辯證法視角

2024-01-08 01:21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人機雙師教育資源

葉 雯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人事處,湖南 長沙 410000)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以來,人機協同智慧化技術革新了傳統教育模式,倒逼傳統職業教育教師向智慧雙師轉變邁進。2022年11月,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聚焦教育數字化變革中教師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索以人工智能為杠桿,為教師賦能,撬動教育整體變革。2023年2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為數字教育發展注入新技術動能。隨著人工智能與教育議題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議題。

一、問題的提出

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檢索發現,1991年《第三屆全國控制與決策系統學術會議論文集》首次提出“人機協同”概念。在人機協同雙師發展適應性方面,國內外研究者都提倡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促使知識傳遞從傳統經驗傳授轉向基于人機協同的精準傳授[1],并在智慧化教育場景中,通過人機協同與高效合作促進師生智慧化共生成長[2]。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為適應教師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的實際需要,制定并形成了階梯式的教師ICT 能力標準培養模式。一方面,國際研究多關注于政策支持、數字素養、師生角色轉變、智慧技術運用能力等方面[3],并基于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理念(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構建教師勝任力模型。為更好適應人機協同發展,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大學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CSER 數字技術的MOOC 項目,韓國制定了教師人工智能能力框架[4]。另一方面,國內則重視從轉變思想觀念、優化專業知識、抓好教學培訓、開展實踐反思、營造良好環境等方面提出促進高校教師TPACK發展的策略[5]。

未來在處理人機協同新型師生關系方面,將由基礎技術應用階段轉向深度學習、人機協同技術階段,開展多模態數據融合和流程再造研究,實現智慧生成教學過程的診斷和分析報告[5]。當面對智能技術在師生關系的運用上時,如反思性工具(T-CoRe)結合帶注釋的自錄視頻和反思性寫作,將能夠用以捕捉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數字技術的知識,有學者提出人工智能視域下的教師選擇策略,以便學生對教師的選擇實現最優化[6]。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機協同應用下,教師可采用基于陣列攝像頭獲取全體學生課堂面部表情,課堂場域支持的演化型協同教學系統實時反饋教學效果系統,隨時瀏覽和復盤課堂教學實錄[7],輔助教師動態調整學生狀態,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機協同技術主義與人文主義博弈過程中,ChatGPT 的出現給予了教師反思人機存在價值的機遇,未來必將是人機協同的時代[8]。教師在對智慧技術追求的過程中,出現現實主我以及AI 客我的認知博弈過程,容易出現地位顛覆:一方面是師生對智慧技術及產品的過度依賴,極有可能逐步形成技術崇拜和“技術官僚主義”傾向[9];另一方面是智慧教育價值追求以人為本的智慧教學理念嵌入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之中[10],要求人機協同智慧雙師應建立正確的教學信念和價值觀[11],形成“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力為重”的勝任素質以及“師德為先”的價值追求,這與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存在沖突,故而如何平衡教育過程中人機的主體地位又成為無法忽視的議題。

具體到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實踐,多個高校都展開了積極探索:清華大學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應用數字孿生理念,將教學場景在數字世界重建[12];山東科技大學打造虛擬仿真的礦業實訓體系[13];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交通土建類專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智慧教師實訓平臺的“5+2”技術框架[14],利用VR 虛擬現實增加了學生合班實訓時間,提高了學生實踐操作效果和實訓效率。

在智慧雙師的現實發展中,部分職業教育對新技術運用存在“技術至上”的盲目性,未能很好處理人文追求與技術至上之間的矛盾,脫離了以人為本的立德樹人教學本質追求,沒有充分發揮雙師的智慧化功能。人機協同智慧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新型師生關系,那些“迷失”在技術中的教師容易產生自身身份認知錯亂,無法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部分學生在受益于人機協同帶來的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也在精準推送中逐步陷入算法規訓的“信息繭房”,導致其思維難以向高階邁進。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的智慧化發展理念與國家頂層政策之間存在一定差距,難以達到教育善治的目的。新技術是一柄雙刃劍,隱含利弊雙重性。事物都有兩面性,面對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未來,從對立中擇善而從值得關照,那么研究智慧教育時代高職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困境與破解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二、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利與弊

(一)智慧雙師帶來的教育公平公正與數字貧富差距之辨

一是“一元化教育公平觀”下的“老少邊窮”地區教育資源難以均衡。教育公平公正是社會公平公正的重要基礎[15],也是智慧教育的價值取向。一方面,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已經建成職業教育“五級貫通”“三橫三縱”“3+1”的統籌推進模式,匯集優質教育資源,逐步實現系統集成的業務協同,全方位賦能傳統教育變革,進而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教育資源帕累托最優[16]。另一方面,2022年中國職業教育智慧發展指數僅為0.74,在四個標準維度中,智慧教育基礎環境(0.72)和教育教學智慧化情況(0.60)都低于均值[17]88,職業教育區域和專業需要之間差異較大,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資源短板突出,均衡協調發展難度大。職業教育基礎環境指數最高為0.95,僅有15個?。▍^)超過0.72,在網絡學習空間方面,全國14個?。▍^)網絡空間指數高于0.62,17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教學網絡多媒教室占比僅為61.68%,智慧教育平臺對職業教育專業的覆蓋率僅為67.47%[17]89。加上教育數據采集樣本不均衡,使得算法推送結果容易產生偏見,用戶易在推送中陷入“信息繭房”,在加深同質化程度的同時拉大不同階層間的信息分野。資源的不平衡與信息推送的顯著分化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

二是教育數字資源在不同社會階層中存在明顯差別,數字使用的“貧富差距”難以解決。一方面,智能教育技術衍生的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為教育資源的公正分配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AI 虛擬現實技術使智慧雙師的教育資源實現跨時空共享,從而有效彌補了師資和教學資源的地區鴻溝,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公正分配。另一方面,將階級理論運用到智慧教育資源中,對教育資源的分配表現出量與質的雙重差別。由于算法歧視的惡性迭代,當人工智能廣泛進入教育領域,就不可避免地對殘障學生、家庭環境較差的學生[17]100等產生偏見歧視,可想而知,貧富懸殊背景下,數字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也有可能衍生出數字教育貧困戶[18]。

(二)智慧雙師帶來的技術主義與人文主義博弈

一是新技術帶來職業教育溢出效應顯著出現崇拜技術主義下的馴化行為。一方面,智能導師系統(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Unity3D教育仿真游戲、VR 虛擬現實實訓室等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為職業教育注入新動力。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依托智慧技術打造智能化學習場域,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的樣態,對學習者進行側寫后精準建模,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在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能動性,督促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達成智慧化的學習目標。另一方面,教育邁入智能時代,如ChatGPT 等的出現,不僅為師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幫助,更有可能使師生對智慧工具越發依賴,從而產生過分崇尚新技術的片面化的技術理性取向。

二是過于重視技術賦能容易導致忽視立德樹人的人文主義追求,出現教育“數字官僚主義”的錯誤追求[17]97。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但是人工智能智慧雙師提供技術背書,只能解決教育的技術問題,而不能回答教育的目標問題。一方面,基于人機協同VR 虛擬現實學習場景構建,促使多空間融合的立體教學場景形成,這種智慧雙師融合教學的新場景,能提升教學服務質量、豐富知識輸出的活動形式,從而向著學生個性化需要的教學進發,為構筑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教學生態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人機協同智慧雙師在保障教育教學標準化管理的同時,易出現遵從算法而機械性地執行預定程序的情況,導致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反饋忽視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這種簡單的程序化容易導致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同質化傾向,阻礙了人對全面自由發展的追求,教育治理也必然會因過分依賴技術理性而產生形式主義危機。人機協同智慧雙師在未來會超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但必須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與發展的根本宗旨。

(三)智慧雙師帶來的知識傳授與思維高階發展之辨

一是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對個性化的過分追求,極易使用戶陷入偽個性化的“信息繭房”。一方面,傳統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智能時代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智能技術的出現顛覆了傳統教師課堂教學,帶來了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伴隨著可視化技術、蟻群優化算法等新智慧技術的運用,重構了現代教育學習環境,加速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路徑。2022年有54.25%的職業學校教師使用在線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在線個性化學習的普及率為68.87%[17]90。人工智能算法為師生“量身定制”“投其所愛”的個性化學習方案,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機會和智能化的學習跟蹤服務,確實達到教育資源的高效能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對學習者特征把握不精準,偽個性化或者群體極化現象隨之而來,人工智能抓取用戶的有效數據后對用戶進行數據側寫,進而實現精準推送,用戶接收的信息會被限制在算法提供范圍內,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師生不自覺地在智慧技術的便捷中越來越依賴于人工智能技術,無法自拔地陷入算法個性化形成的“信息繭房”中,個人思辨能力逐漸降低[17]96,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只能依據已產生的數據對學習者進行短期預測,對未來人才中的權變因素并不能準確把握,故而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養。

二是知識傳授創新過程中對智慧化和技術極致化的追求易造成反向馴化。一方面,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基于智慧技術的數字孿生技術為學習者培養高階思維能力提供了可實現的重要技術支持。數字孿生作為新技術促使職業教育流程重組與模式再造,消解校際、區域間的教育資源匱乏問題,能夠有效提升職業教育管理決策的科學性以及促進職業教育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并在具體和抽象的反復轉換與迭代發展中得到持續加強。而在實訓實踐實習環節深入推進虛擬現實技術的數字孿生發展,構建虛擬實訓平臺和線下物理平臺的“雙師”保障體系,將有利于學習者通過具身體驗、實踐探索形成對問題的深度理解,從而實現學習者的高階思維發展。另一方面,《中國智慧教育發展報告(2022)》指出,目前智慧教育中的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局限于與AR 虛擬現實技術的增強,虛擬仿真課程資源有效性不夠,與真實的生產環境存在差距[17]96,無法完全替代真實環境的實習實訓,無法有效滿足職業教育不同學段師生需求,未能實現職業教育的高階思維培養。

(四)智慧雙師帶來的數據共享與數據安全之辨

一是在教育資源共享迭代式的循環成長過程中,數據標準化問題容易造成教育資源壁壘。一方面,人機協同智慧雙師拓展了知識獲取的邊界,以國家級職業教育數字教育資源平臺建設為基礎,各級各類教育資源持續迭代更新。2022年職業教育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比例為98.99%,開通網絡學習空間的學校為84.97%[17]89;2022年國家職業教育平臺正式上線能夠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終身伴隨的教育檔案搭建平臺,幫助建立智慧化且可實時追蹤和溯源的終身學習體系。另一方面,2022年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課程資源的有效應用率為63.61%[17]90,由于職業教育智慧化建設起步慢,后期投入少,導致各級各類的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兼容性不足,PC 端口和APP 應用的終端單一,多數平臺需要依靠PC 端的網頁進行兼容性測試或者內核切換設置,技術差距阻礙了職業教育資源共享,無法形成有效發展合力[17]98。

二是在教育資源共享迭代式的循環成長過程中,基于隱私數據安全性的倫理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對教育數據的全生命周期進行分類分級保護,2022年中國職業教育數字化學校狀態監測普及率為100%,35.82%的職業學校具備功能較為健全的校級管理信息系統[17]91;另一方面,新技術導致人工智能教育數據的濫用。2022年10月,工信部針對侵害用戶權益的APP 進行多次通報批評,有38款教育類APP 未完成整改,引發使用者對人工智能教育數據安全的焦慮[19]。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出現,導致算法編程引領學生機械地進行程序化學習,VR 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甚至能夠代替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脫離真實社會世界,自主意識弱化,從而使其學習主體地位受到削弱,這也警示著人的心靈教育空間面臨被壓縮、被蠶食的風險,深陷泛編程化的危機之中,甚至加速人類智能退化。

三、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調試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息科技革命的興起,是當今世界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標志性事件,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盵20]職業教育在進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時,陷入教育資源公平公正與數字貧富差距、技術主義與人文主義、知識內容轉嫁與高階發展、教育數據共享與安全使用的兩難困境,如圖1所示。構建智慧賦能的人機協同雙師提升體系,須實現職業教育的向善發展。

圖1 智慧賦能人機協同雙師提升體系

(一)智慧雙師推動實現廣義性公平與公正的最大公約數

一是破除機械化的一元化教育公平觀,確保教育公平的多元性。第一,為適應未來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滿足我國存在的城鄉、地域差異,我們應該樹立多元教育公平觀,努力消除由于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一元化教育公平觀的階級化矛盾,消減感性認知與理性現實中存在的數字貧困狀況,更強調個體能力的個性化發展,尊重每一種文化價值,釋放智慧技術紅利,畫好智慧技術同心圓。第二,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作為指導,加強師生信息技術能力,促進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高職教師不僅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于教育變革和教學實踐的影響和作用,更要認識到教育改革和發展是現代化信息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實際教學中,高職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科研和教學方面的問題,并將信息技術作為自己教學工作中的輔助工具,引導學生協作發展、開拓進取,強化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正確認知,讓職業精神成為學生成長的內生動力。

二是借助人機協同實現教育公平的最大公約數,追求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第一,整合各級教育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打破條塊分割的利益壁壘,加強各教育行政部門之間的協調和統籌,形成治理合力??v向上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邊界,實施教育權力負面清單,權力重心下放,將更有益于智慧教育發展的財權和事權有針對性地下放至地方,調動地方政府的辦學積極性,提升地方政府政策執行效能,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供給和政策體系。第二,各級政府加大智慧教育新基建投入,全面夯實教育基礎,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補齊數字教育資源短板,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并通過迭代升級實現長效發展。高效利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通過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使數字孿生技術在促進教育教學、物理與網絡空間一體化融合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時空上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

(二)智慧雙師促進人類人文價值觀在技術迭代中不斷滲透

一是完善政府頂層設計保障,破解人機協同智慧雙師對數字技術的盲目崇拜。第一,政府需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健全完善與智慧雙師相關的政策法規,防止因數字資本野蠻生長而造成的教育數字資源貧富懸殊。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內建立算法測試部門,形成政府與社會企業聯合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算法動態評估機制,政府要發揮強有力的保障作用和有效的干預作用,以此保證教育資源的全民共享;要在調動社會組織積極性的同時,明確企業在智慧教育中的行為邊界,加強企業自我倫理約束,確保教育資源的科學合理使用,保證教育資源主體的相應權利。第二,樹立正確的數字教育價值觀,提升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智能素養。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樹立正確的數字教育觀,將人文社會價值觀融入智慧教育技術,提高人們的認知和評價能力;以積極的社會情感涵育個體情感,以營造清朗的教育網絡空間。需要說明的是,算法推薦技術不能唯工具價值導向,要注入正面情感價值,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二是喚醒人機協同智慧雙師主體意識,破除數字形式主義錯誤。第一,提高教育行政部門的政治站位,樹立正確政績觀。政府和學校在推進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衡量標尺,處理好人民滿意和政府政績之間的關系。樹立為民服務的權力觀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數字治理觀,把提升職業教育高水平建設與人民滿意度作為最實際的政治目標,堅持權為民所用,常懷愛民之心。第二,應利用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加強人機雙向互動溝通,建立包容友好的人機關系和人際關系。要喚醒人機協同中智慧雙師的主體意識,清醒地認識到數字技術是輔助人類生活的工具,將技術的工具性本質歸還給工具,明確教師和學生才是教育數字的主人,慎重對待人機協同技術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

(三)智慧雙師數字勝任力在知識迭代中提質增效

一是師生在人工智能技術支撐下應提高獨立思考和信息甄別判斷能力。第一,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監督者的角色,積極與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協同工作,加強職教平臺信息法律監管,嚴格把關算法推送內容,確保職教資源上傳內容的質量,減少同質化內容推送。同時也要完善人工智能技術教育領域的準入機制,提前規避算法偏見問題,對于故意利用算法牟取不當利益,給職業教育事業帶來不利影響的社會企業或個人,要給予嚴厲處罰,并對已經發布的職業教育應用進行不定期篩查檢測,對存在問題的應用及時下架并予以糾正。第二,積極轉變師生在算法中的角色,主動參與人機協同的教育治理。面對算法帶來的“信息繭房”,師生更應該扮演積極的行動者角色,拓寬教育信息來源和渠道,增加校際、校企的跨界交流與合作,打破因“信息繭房”帶來的對立;加強對教育新媒體平臺的監管力度,及時過濾不良信息,引導師生更加理智、多元地接收信息。

二是提升公眾算法素養,破除教育領域的技術反向馴化現象。第一,提高公眾的算法思維能力,理解算法風險的敏感性因素,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避免被技術馴化。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出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價值判斷的人,而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知識傳遞。在智慧雙師不斷發展的今天,職業教育知識的輸入和獲取方式豐富多元,面對浩如煙海的知識,師生都需要掌握搜索和辨別有效知識的能力,學會批判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需要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作用下,提升對復合知識的敏感度和感知力,促進知識的高階發展。第二,提高師生的數字素養,幫助師生養成主動獲取教育信息的習慣,從而減少算法推送機制導致的內容同質化。師生都要正視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價值,應當保持不斷學習和樂于思考的心態,教師應當不斷學習數字化技術工具的使用,學生也應當不斷提升利用人工智能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自身數字素養,最終以共生思維對待人機協同智慧雙師。

(四)智慧雙師增強有效參與以確保數據安全共享

一是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教育數據標準化建設,以確保教育數據安全共享。第一,以中央頂層設計為指導,打造一套完整的職業教育數據治理體系。明確職業教育數據行政部門的崗位和職責,協同多個部門,通過改變以獲取數據為主要任務的傳統格局,推進各類教育數據的規范管理和高效利用;建立國家在職業教育云計算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實施數據中心的標準化管理。人機協同的智慧雙師標準化模式有利于實現職業教育資源快速復制,以滿足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要將標準化貫徹到數字化職業教育的全生命周期,強化數據標準化在整個數據治理體系中的作用。第二,實現教育主體可信有效參與,建立零信任(Zero Trust,ZT)教育數據環境,讓人工智能懂得數據。智慧雙師具備可解釋性的多模態情感分析功能,能依據數據所顯示的師生偏好,分析預測未來的學習流程和學習結果,構建能被師生所接受的、可信的、可理解的人工智能模型,促使師生有效參與,強化師生對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構建信心。

二是通過區塊鏈數字技術適時適度公開算法信息,保障教育數據安全共享。第一,通過區塊鏈數字技術對數據源進行身份鑒別和記錄,這將大大優化現有的教育大數據應用,在教育大數據流通和共享上發揮巨大作用。區塊鏈面對海量的教育數據,以密碼學方式保障了教育數據的不可篡改,有效實現了教育數據的高質量安全共享。第二,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教育資源管理,能使得教育資源變成去中心化的共享數據庫。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教育數據的安全存儲、傳輸和共享,避免了主觀人為變更,保障了在有效解決數據孤島問題的同時,適時適度公開教育算法信息,決定了教育學習模塊之間的可訪問程度,用一定的透明度換取了用戶的信任;區塊鏈適當披露教育算法信息,構建教育場景實現數據流通價值,將有效實現教育數據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

四、結論與展望

隨著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職業教育在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沖擊時,陷入教育資源公平公正與數字資源貧富差距、技術主義與人文主義、知識內容轉嫁與高階發展、教育數據共享與安全使用的兩難困境。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但是在兩兩權益的相互博弈中,如何找到其中的均衡點,成為高職院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有效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我們在前人的智慧中學到“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發現人機協同智慧雙師的調試路徑是人機協同智慧雙師在廣義公平公正之下實現教育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讓人類教育價值觀滲透到人工智能的基礎設置之中并尋求技術與人文的平衡;提升教育數字主體數字勝任力水平以破除技術反馴化;通過增強教育數字主體有效參與和區塊鏈數字技術的運用以確保數據安全共享。這樣的“均衡點”是否得當,目前仍缺乏有效數據為基礎的實證和案例研究,這將成為后續研究的主要關照。

猜你喜歡
人機雙師教育資源
人機“翻譯員”
從內到外,看懂無人機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雙師培養授課實踐探討
林秀娟 茶業“雙師”
小學科學“雙師課堂”中雙師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人機大戰”人類智慧遭遇強敵
未來深空探測中的人機聯合探測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