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職院校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邏輯起點、實踐困境及對策建議

2024-01-08 01:21趙美林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院校職業高職

趙美林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國家的長遠戰略,它不僅打破了職業教育的“天花板”,讓止于高職的職業“斷頭教育”成為歷史,而且契合了社會轉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高階需求,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本文對地方高職院?!吧尽钡倪壿嬈瘘c、實踐困境及發展對策進行探討,以期能夠幫助地方高職院校厘清思路、把握機會,增強高校對人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和對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有效提升其綜合能力,為地方經濟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和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一、地方高職院校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邏輯起點

(一)宏觀層面: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創新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技術崗位群中具備創新型、綜合型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長。長久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我國的中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還有待提升[1]。因此,提升職業教育學歷層次,推動地方高職院校升格職教本科,是適應國家經濟發展需求及產業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

一方面,地方高職院?!吧尽蹦軌騼灮瘏^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布局,為地方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助力,提升中小城市的產業活力和經濟承載能力;可以提升教育層次,培養更高水平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需要;還可以加大對科研和技術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提供更先進、更實用的技術,促進產業升級。此外,通過“升本”,地方高職院??梢蕴嵘丈鐣哪芰?,引領區域內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既可以為區域內的企業提供更好的培訓、咨詢和技術服務,也可以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地方高職院?!吧尽庇欣谕苿赢a業轉型升級。職業本科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具有后發優勢,能夠針對當前我國市場緊缺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等開設相關專業,通過“專業鏈—人才鏈—職業鏈—創新鏈—產業鏈”五鏈統整,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成。

(二)中觀層面:構建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然選擇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并行的兩大教育體系之一,需要完善從“中職—高職—職教本科—研究生”的職業教育體系,如此才能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然而,現實中我國的職業教育長期處于弱勢地位,教育層次不夠完善,從高職高專開始斷層,因此,創建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有利于打破職業教育的“天花板”,讓高職教育不再走“斷頭路”,這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2]。

從政策層面來看,2014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確定探索發展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構建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一體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9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部署“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2021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從實際操作層面著手推進舉辦本科職業教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并明確提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職教育招生規模的10%[3]。這些政策文件無不體現了國家發展職業教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決心。

從“升本”路徑來看,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校生成共有四種政策路徑:民辦高職院校升格、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合并轉設、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雙高計劃”高職學校升格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4]。目前我國的職業本科大學大多由前三種路徑發展而來,要達到國家職業本科招生規模,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還需要有更多的優質公辦高職院校升格建設成職業本科學校。在優質的公辦高職院校中,地方高職院校更具有代表性,這些都為地方高職院校升本提供了契機。

(三)微觀層面:高職教育內涵發展的內在深化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讓職業學校的學生“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適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順應國際教育潮流的必要之舉,對提升院校自身競爭力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學歷內卷刺激學生個性化發展

隨著學歷內卷的深入,學歷成為大眾求職和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上的各種招聘對人們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眾多高職畢業生面臨有技術沒學歷的窘境,他們的求職和晉升之路困難重重。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希望繼續深造,盡管我國已經有了自考、成人高考、專升本等各種繼續教育的路徑,但這些路徑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選擇和學習機會,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而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5]。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專業,并且在本科階段接受更加系統和深入的職業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滿足他們對于深入學習和專業發展的需求,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和競爭力。

2.外部形勢激勵高職院校提升自身層次

當前本科教育在我國的地位較高,與??茖W校相比,本科學校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良好聲譽,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迫切希望通過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來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升本”是地方高職院校追求教育質量和聲譽提升的表現。本科層次教育相較于高職教育具有更高的學歷層次和更廣闊的就業前景。將地方高職院校升級為職教本科,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和聲譽,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和教師加入,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升本”也是地方高職院??释焖侔l展的表現。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高職院校升格為職業教育本科層次院??梢垣@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對于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的快速發展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地方高職院校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實踐困境

目前,全國共有1400多所地方高職院校,這些高職院校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共計1578所(較2022年新增57所),其中??茖哟温殬I學校1545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3所。公辦職業學校共1181所,民辦及中外合作辦學學校共397所。成功“升本”的33所職業學校中,有22所是民辦學校,11所是公辦學校,“升本”率為2.1%①職教創業.1578所!最新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名單來了[EB/OL].(2023-06-21)[2023-08-23].https://mp.weixin.qq.com/s/q6Ubyy3X j8cwPNSnh-twfg.。這個數據反映了地方高職院校,特別是公辦高職學校,在發展過程中辦學資源相對有限,在面對資金、政策和社會認知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境。

本研究以湖北省內地級市的23所高職院校(湖北省內武漢市以外的高職院校)為調研對象,以這些學校官網公布的近2年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為調查內容,對這些學?!吧尽惫ぷ鞯膬热葸M行分析,以學生成長評估、教育品質衡量、社會服務貢獻度三個方面為研究領域,對比分析13個一級指標和其對應的二級指標(見表1),總結歸納地方高職院校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面臨的普遍實踐困境。

表1 地方高職院校質量發展評估指標表

(一)技術人才培養方向出現偏差

我國的人才分為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兩大類,其中應用型人才又可細分為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6]。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任,中等職業教育則承擔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歷史遺留原因,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采取與中職貫通式的培養模式,使得其人才培養目標泛化為當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混合式培養目標[7],這種泛化的培養目標既混淆了職業性與普通性的“類”屬性,又模糊了職業本科與職業??频膶哟蝿澐?,使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出現了偏差。

此外,我國高校評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當下部分高校發展呈現同質化的現象,紛紛向“學術型”大學靠攏,即使是一些優秀的職業院校,也在爭取發展普通本科教育,想要甩掉“職業教育”的標簽。即便有一些高職院校認識到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別想努力轉型,但是面對轉型的難度和時間跨度,其往往放棄探索,還是選擇復制普通本科模式。這種觀念上的錯位,實質上是對職業教育的屬性定位不清楚,地方高職院校應該在辦學目標和實踐中深度思考職業??坪吐殬I本科的區別。

(二)人才培養范式偏離產業發展需求

1.產教融合面臨多重挑戰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支撐,是院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其意義在于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是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產教融合工作不到位,不僅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還會阻礙產業轉型升級、削弱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甚至可能引發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損害多方利益。具體來看,我國職業院校在進行產教融合時面臨的挑戰如下。

一是合作機制不完善。目前,國家尚未出臺針對產教融合工作的專門法律法規,對產教融合工作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相關部門對產教融合工作統籌協調不夠,缺乏統一領導和有效管理,導致政策落實不到位,學校和企業雙方利益分配不公,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校企雙方難以實現真正的合作。

二是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脫節。目前,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存在脫節現象,部分高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與企業實際需求不符,導致畢業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同時,企業對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能力缺乏了解,難以找到合適的高校合作伙伴。

三是協同育人機制不完善。目前,部分高校和企業對協同育人工作重視不夠,缺乏合作意識和共贏思維,導致協同育人工作進展緩慢、效果不佳。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對協同育人工作支持不夠,缺乏相應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高職院校內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的實踐經驗和專業背景較為欠缺,難以為學生提供實用的知識和技能。

四是實踐環節薄弱。目前,針對產教融合工作的評價體系尚未建立,無法對產教融合工作的成效進行科學評估。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產教融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應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再加上高職教育的實習、實訓等實踐環節較為薄弱,使得學生無法真正接觸和融入實際工作環境。

2.專業群建設與產業鏈對接不緊密

專業群具有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做好專業群建設工作既能夠提高學校辦學活力,增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內生動力,又能夠對接地方重點產業集群,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專業群建設應當成為地方高職院校提升自身層次的新抓手。

總的來說,地方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方面都應有堅持需求導向、服務發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意識,但無法否認的是,我國地方高職院校依舊處于攻堅克難的發展上升期,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困難與挑戰。

一是專業群現代化治理水平還有待提高[8]。一些地方高職院校的專業群組群邏輯不清,忽略了專業群的組建并非若干專業的簡單相加,使得專業群內各專業之間缺乏有機互動與融合,在教學資源、師資與課程等方面也沒有完善群建群享的功能。此外,一些地方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機制也不夠完善,專業與產業“兩張皮”,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主要依靠人際關系來維護,合作形式多為簽訂協議、舉行儀式、掛牌實訓基地等表面形式[9]。在專業群建設中,文化建設方面深度不夠,雖有提及“工匠精神”等專業素養,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口號先于實踐。

二是專業群的技術服務能力有限。這是部分地方高職院校的應用性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不夠、缺乏實踐型專業帶頭人所導致的。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很多都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學校開出的薪酬也難以吸引到企業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這導致學校的研究團隊實力較弱、穩定性較差,缺乏創新性成果,無法滿足企業對產業技術服務的需求。

三是專業群的教學核心基礎薄弱。一方面,部分教師對區域產業結構不了解,教學脫離實際;另一方面,優質教學資源開發機制不完善,沒有形成系統、動態的資源開發過程。

3.“三教”改革內驅力不足

“三教”改革是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辦學質量的關鍵切入點,在催生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以及豐富優質的教材資源上具有重要意義。盡管我國的“三教”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改革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系列挑戰。

一是教師隊伍水平整體不高。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還不高,其中“雙師型”教師比例不足,教學理念有待更新,企業實踐經歷有待豐富,這一些問題影響了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是教材內容與產業需求脫節。目前,部分職業教育教材的內容與產業需求還存在脫節現象,一些教材內容陳舊,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不能很好地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

三是教學方法單一。目前,部分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還比較單一,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缺乏實踐性和創新性,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果。

四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評價機制不完善。目前,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環節還比較薄弱,一些高職院校缺乏實踐教學設備和場地,實踐教學的時間和質量得不到保證,難以切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一些高職院校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評價,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職業教育研究動能不足

地方高職院校是培養區域專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場所,它們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足夠的經費支持,部分高職院校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科研項目等方面的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制約,打擊了其對職業教育研究的積極性,導致職業教育研究動能不足。

一方面,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速度、規模與質量均不足,這與有關行政部門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規模發展認知有著密切關系。相關數據顯示,德國人口約有8300萬,綜合研究型大學有110所,應用技術大學有232所;美國人口約有3.33億,擁有大學4298所,其中社區學院有1167所[10]。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人口為141,175萬人,高等學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238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高職??圃盒?486所。在高層次職業教育院校建設方面,我國與歐美教育強國仍存在一定差距。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事情,還需要各個行政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協作,特別是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發展上,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另一方面,在我國,教育經費的分配模式是按照一種層級傳遞的方式進行的,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這種模式下,普通本科高校和具有強大研究實力的大學通常能夠獲得更多的經費支持。然而,對于職業院校,特別是地方高職院校來說,它們所獲得的國家教育經費實際上呈現下降的趨勢,這種狀況給地方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于缺乏足夠的經費支持,部分高職院校無法吸引到優秀的科研人才,也無法展開相關的科研項目。這不僅制約了其在科研領域的發展潛力,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在職業教育本科方面的探索之路。

(四)職教本科建設的本質理解模糊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不斷增加,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逐漸受到了關注。然而,一些高職院校在“升本”過程中,存在著盲目跟風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高職院?!吧尽?,雖然可以提高其層次和聲譽,吸引更多的生源和優質師資,但如果只是盲目跟風,沒有真正理解國家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根本之意,就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一是“升本”后如果缺乏明確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很難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浪費教育資源和學生寶貴的學習時光。二是如果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就難以保證本科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三是如果只是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盲目“升本”,就可能忽視學校的長遠發展和戰略規劃。

國家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根本之意在于培養具有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高職院校在“升本”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加強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保障,注重長遠發展和戰略規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三、地方高職院校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凝聚共識,堅持技術人才培養總方向

地方高職院校的內涵分為兩方面:地方高校和高職院校,因此要想推動地方高職院校向更高層次發展,要牢牢把握住這一主體特征,明確自身定位。在追求“升本”的過程中,不可喪失本心,既不能成為普通本科教育的改良版,也不能成為??茖哟温殬I教育的加強版,而是要牢牢瞄準產業和崗位需求來培養人。在教學模式上,要凸顯“實踐性+職業性”,將專業素質培養和專業創造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強化人才專業素質和專業發展知識的教育,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學校治理體系變革。

(二)強化頂層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在產教融合發展上闖出新路

一是促進平臺架構創新。將單純的產教融合基地升級為綜合性平臺,以實現產教利益共同體的實體化和一體化。地方高職院??梢栽谄湓械母叨水a教融合平臺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優勢專業群,對新的產教融合平臺進行重新規劃。這些新平臺可以包含具有不同特征和類型的產教綜合體、職教集團(聯盟)以及特色產業學院等,以期實現“一專業群一平臺”的目標。

二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為了實現產教融合的自我持續發展,學??梢岳脤嵱柣?、智力資源、專利、技術等作為資本,吸引企業投資或引入投資基金。通過共同組建公司化的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等運營實體,整合學校和企業的優勢資源,建立企業化的運行制度。同時,推動學校實現“產學研訓創”五位一體的新模式,強化產教融合平臺的功能,建設集人才培養、團隊建設、大師培育于一體的平臺,并結合科技攻關、產品研發、工藝開發、技術推廣、創新創業等多項功能。

2.在專業群建設上創造高峰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林宇強調:“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學校的發展,基本的抓手在專業,專業強則學校強,專業強則學校有特色?!盵11]推動學校申辦職業教育本科專業一是要組建專業群,對可以資源共享的專業、可以供給互補的專業進行整合組建;二是要發展專業群,與企業、行業深度結合,想企業行業之所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專業,培養學生的能力。

從專業向專業群轉變,要強化專業的人才培養與學術屬性[12]。實行以專業群建院、強化融合發展區域服務型高職專業體系,實現“四個服務”,即服務中國制造,對接區域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重大民生工程,引領區域社會公共事業發展;服務現代服務業,對接區域特色產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區域農業現代化。

一方面,地方高職院校的專業標準建設需要向體系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明晰適應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突出知識性與職業性的融合,優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職教本科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實施跨專業人才培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立整合多個專業、多個實踐領域的跨企業訓練中心和教學實訓基地,提升人才培養規格復合性,增強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

3.在“三教”改革上創新載體

“三教”改革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評價改革的核心內容,對于地方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創新職業教育教師、教材、教法載體,為地方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推進“三引領、三融合”人才培養方式改革。人才培養方式作為學校的頂層設計,可以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的指導,使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推進,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叭I”即標準引領、技術引領、創新引領,既要以高于國家標準的校本人才培養標準與課程標準為特色,又要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先進元素納入培養規格和課程實施,還要將“創新、創業、創意”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三融合”即德技融合培養、賽教融合培養、專創融合培養,既要通過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職業道德、崇尚精益求精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還要積極將競賽成果轉化成教學資源并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深化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更要持續深化雙創教育改革,以深度融入專業教育,緊密融入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集課程、實踐、競賽、評價于一體。

二是建設新技術課程群,持續推進“互聯網+教學”。打造一批“1+X”模塊課程群和虛擬仿真實訓課程群,對接“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配套開發基于職業標準、職業能力標準、專業教學標準以及考核評價標準的證書課程體系和課程群,按職業能力高低分層分級,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引進與開發相結合,建設受益面廣、開放共享度高、技術先進的虛擬仿真實訓課程群,使實踐課程教學更加系統化、形象化。

三是系統開展主題教研活動。構建循序漸進、多層次、人人有項目的主題教研活動內容體系,形成以“創新、協作、分享”為內核的教研文化,通過專業主任說專業課、組長說課程、骨干教師說課堂、專兼團隊說項目等方式,提升教研團隊的教研能力,打造具有活力的新課堂。

四是搭建教學能力競賽平臺。對接國賽標準,建立校級競賽平臺和完善相關機制,鼓勵教師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錘煉教師教學能力,深化“三教”改革[13]。

(三)增值賦能,創立職業教育研究品牌

“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地方高職院校要想實現“彎道超車”,應重視對職業教育的研究,注重對職業教育品牌的培育。

一是優化運行機制,建立科研交流協作的新平臺。通過借鑒國內外優秀智庫的經驗,推進省級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高水平建設,構建科學、高效的內部管理運行機制。建立一個高質量的科研交流協作平臺,以充分發揮智庫在政策建議、社會服務、輿論引導、改革引領等關鍵領域的作用。同時,打造一個科研溝通交流的平臺,營造互助合作的學術研究環境,確立制度化的溝通機制。努力申辦職業教育相關學術會議,如全國高職教育研究論壇,將其塑造為國內高職教育研究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品牌,提升高職院校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二是優化團隊結構,構建職業教育研究“專家團隊”。全力引進高水平研究人員,匯聚多元化、高層次的研究力量,促進“政學研用”各領域人才的高效互動與流動。通過多元化途徑培育智庫研究人員,打造結構優化、活力充沛的研究團隊,充分利用旋轉門制度的優勢,提升決策咨詢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三是關注前沿熱點,構筑職業教育決策咨詢的“智慧寶庫”。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努力打造職業教育政策咨詢服務的“國家一流團隊”,爭取將職業教育決策咨詢納入國家級、省級重要內部參考;積極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力爭成為省級職業教育研究的“領軍力量”;立足于實踐推動創新,致力于成為一流標準、模式和制度的“先導者”,為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證研究貢獻智慧。

(四)穩步推進,把握職教本科建設的根本之意

職教本科建設的意義在于發展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助力教育公平。對高職院校而言,應當理性看待,重視過程甚于結果。一方面,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來決定是否開展職教本科教育,以及開展何種程度的職教本科教育,是全面“升本”還是專業先“升本”;另一方面,要找準定位,明確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根據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職教本科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建構。

1.優勢專業率先“升本”

對比本科層次專業建設指標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建設指標,發現相對于高職院校的全面升格,從專業率先突破,在操作上更具可行性,尤其是對地方高職院校而言,更應從專業建設下手。

一方面,地方高職院校大多位于地級市,相比于省會城市的高職院校,經濟和資源都不占優勢,對高級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導致師資隊伍中的兼職教師和博士學位專任教師數量難以達標。此外,由于經費緊張,地方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往往不如人意,難以達到“升本”的條件,而專業“升本”所需條件相對較少,地方高職院??梢钥紤]從此入手。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高職院校都有專本合作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嘗試,即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合作培養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比如常見的3年高職加2年本科的“3+2”模式。這種聯合培養的方式凸顯了高職院校職業性、實踐性教學模式和校企合作資源優勢,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高職院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這些嘗試為高職院校培養本科層次人才積累了獨有的經驗,作為組織的無形資源,這是組織發展和變革的基礎和信心[14]。

2.爭創“雙高計劃”標桿院校

隨著“雙高計劃”的推進和職教本科的落地實施,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將“創高升本”計劃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爭創“雙高計劃”標桿院校,已經成為地方高職院?!吧尽钡缆飞系陌l展契機。

一是爭創“雙高計劃”標桿院校,可以為地方高職院?!吧尽贝蛳聢詫嵒A?!半p高計劃”標桿院校在師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標準和要求,通過爭創“雙高計劃”標桿院校,地方高職院??梢匀嫣嵘陨淼霓k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從而更好地滿足“升本”的條件。此外,成為“雙高計劃”標桿院校還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和師資,進一步推動學?!吧尽惫ぷ?。

二是爭創“雙高計劃”標桿院校,可以為地方高職院?!吧尽鲍@得更多政策支持。成為“雙高計劃”標桿院校后,地方高職院校將會得到教育部和各級政府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這些支持可能包括資金、政策、項目等多個方面。比如,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財政撥款用于教學和科研設施建設,也可能獲得更多政策優惠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還可以獲得更多機會參與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的各種項目和計劃。這些政策支持和資源注入,將有助于地方高職院校提升整體辦學水平,更好地滿足升本科的各項要求,從而順利實現升本科的目標。

三是爭創“雙高計劃”標桿院校,可以提高地方高職院校的社會聲譽和認可度?!半p高計劃”標桿院校代表了較高的教育水平和辦學標準,一旦地方高職院校成功爭創為“雙高計劃”標桿院校,將會提升其在社會公眾和教育行業內的認知度和美譽度。而這種社會聲譽和認可度的提升,不僅可以增強學校的吸引力,使其能夠招收更優質的生源,也有助于學校與企業、行業等社會各方面建立更廣泛的合作關系,為學校提供更多的辦學資源和發展機會。同時,這也將有利于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和薪資待遇。這對于學校的長期發展和升本科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創新社會服務方式,優化社會服務職能

社會服務是高校的職能之一,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是地方職業院校的價值所在,也是其自身發展的動力來源,更是其獲得地方政府、企業、社區各方面支持的保證。職業教育是一項高投入的事業,它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地方高職院校通過提供社會服務,可以進一步拓寬經費渠道,為“升本”方案的順利實施提供充足的資金。地方高職院校應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依托地域獨特的文化資源和產業優勢,挖掘地方資源、融入地方辦學,面向地方培養專門人才,快速提升辦學水平。

一是建設產業學院。大力建設產業學院,是探索多元主體辦學和職業院校治理的有力舉措。用產業的邏輯來培養人,要面向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結合區域產業行業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在師資體系、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方面實現重構,培養滿足區域要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是打造培訓平臺。以服務地方為根本出發點,構建具有地方高職院校特色的培訓體系,從實用技術技能培訓、企事業訂單式委托培養、區域內居民文化素質提高等方面入手,從產業走向社區,從青年走向老年,全方位打造地方高職院校培訓品牌,為促進區域勞動力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引領地方共享資源,共建文明。

三是搭建科研平臺。以服務區域產業升級為根本任務,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積極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技術推廣中心。充分發揮地方高職院校的技術能力,做好政府的智庫、企業的智囊,大力引進人才,用新思路、新技術來服務地方發展,比如打造離岸研究中心、行業大數據中心等。

四、結語

地方高職院校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的整體辦學水平,疏通區域內中高職學生的升學通道,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于??茖哟蔚摹疤旎ò濉?,有利于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均衡發展,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地方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緊密結合當地的特色和優勢產業,深化產教融合,實現教育與產業的有機結合。同時,地方高職院校要以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為切入點,探索和發展職教本科專業,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歡
院校職業高職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