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潤疆內涵要義研究綜述*

2024-01-09 23:15趙斌
實事求是 2023年4期
關鍵詞:治疆潤疆新疆

趙斌

(中共新疆區委黨?!秾嵤虑笫恰冯s志社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盵1]文化潤疆作為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方針和工作要求為新疆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方向,對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意義重大。文化潤疆自提出以來就得到學界的持續關注,且研究成果較為豐碩。為厘清學界關于文化潤疆研究的現狀、進一步找準未來研究方向,本研究對CNKI數據庫中與文化潤疆主題相關的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全面的分析。以“文化潤疆”為主題在中國知網(CNKI)上進行高級檢索,時間范圍選擇發表時間2020年9月25日至2023年6月10日,獲得相關學術期刊論文295篇、碩博士論文24篇,報紙文章70篇。通過對這些文獻進行全面梳理分析發現,關于文化潤疆內涵要義的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生成、觀點闡釋與詞源分析三個方面,系統總結這些研究成果的核心觀點、主要特征以及研究趨勢,有利于不斷拓展文化潤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提供理論依據,有利于深刻闡明黨中央對新疆工作的布局謀劃、工作思路,進一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貫徹落實,進而確保新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一、關于文化潤疆的概念生成

對文化潤疆提出的時代背景進行探源溯流,明晰文化潤疆概念提出的具體歷史過程,是深刻把握文化潤疆內在意涵的基本前提。

從文化潤疆提出的時代背景來看,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一直是反恐維穩斗爭的主戰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頻頻炒作新疆熱點問題和敏感話題,插手中國的民族宗教事務,嚴重破壞了新疆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面對西方勢力廣泛采取的“文”的手段進行分裂破壞活動,企圖通過意識形態滲透達到破壞民族關系、傷害民族感情、煽動民族對立目的這一現實情況,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總結歷次座談會以來成績、經驗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新疆工作面臨的局勢和要務,在“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潤疆”和“富民興疆”,其中文化潤疆概念的提出正是黨中央審時度勢,深刻把握新疆工作新情況新任務新要求的政策性反應。

從文化潤疆提出的具體過程來看,學界普遍認為從文化建設、文化治理再到文化潤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治理新疆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徐黎麗等認為文化興邊、文化治邊與文化戍邊等論述是文化潤疆的理論基底,文化潤疆的提出填補了圍繞文化對邊境安全與邊疆發展的柔性作用的研究領域空白。[2]迪德爾古麗認為文化潤疆的提出是文化治理邊疆的歷時性庚續,彰顯出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深化和升華。[3]馬曉軍認為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治理,文化潤疆是從意識形態工作的高度審視和把握文化治理問題的理論提升。[4]文化潤疆這一概念涉及文化建設、邊疆治理、意識形態安全等諸多傳統研究領域,其提出既是順應新疆社會文化發展具體實際的與時俱進,又是對新疆文化治理經驗的系統總結與歷時性賡續,標志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文化維度把握新疆治理規律的進一步深化,是新時代新疆文化治理工作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

二、關于文化潤疆的觀點闡釋

關于文化潤疆的觀點闡釋主要集中在文化潤疆的基本含義、任務目標、價值意蘊、關系定位、踐行路徑等方面。

在概念闡釋方面,一些學者對文化潤疆的基本含義進行了深入闡述。青覺等認為文化潤疆是在新疆地區持續建立和通暢中華文化潤澤機制的過程,同時也是從人心維度不斷夯實新疆特色文化與中華文化母體、新疆各民族與中華民族共同體之間深層次聯系的過程。[5]

在探究目的方面,牛汝極認為文化潤疆的目的在于實現“三個超越和三個重塑”,即超越民族、重塑公民,超越宗教、重塑精神,超越文化、重塑文明。[6]姚艷紅認為文化潤疆的提出旨在用中華文化涵養和滋潤新疆各族人民,深化新疆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7]龔曉瀟等則認為文化潤疆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打牢了思想基礎,最終目的指向在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8]

從價值意義維度理解把握文化潤疆同樣也是理解文化潤疆內涵的一個重要維度。學者們普遍認為文化潤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疆的生動實踐,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潤疆既出自于新時代黨的治疆理論需要,也出自于新時代黨中央進一步深化治疆實踐要求。劉明等認為文化潤疆概念的提出,不僅豐富和拓展了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話語體系與內涵空間,而且對于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新疆文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9]劉穎認為全面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推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路徑和載體。[10]范玉顯認為文化潤疆就是要以文鑄魂、以文培元,以文潤心、以文化人,以文化潤疆工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1]李建軍等認為文化潤疆既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的需要,也是內聚人心、外塑中國新疆形象的需要,同時還是實現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12]概言之,文化潤疆從文化層面著手,其價值意義關鍵在于兩個重要的維度,即一方面,文化潤疆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在新疆貫徹實踐的重要抓手,其提出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新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助于進一步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以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另一方面,文化潤疆旨在通過中華文化的內在一體性和整體有機性來解決現代國家建構和中華民族聚合凝結過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障礙和挑戰,并緩解不同社會主體在多層次“想象”和多重建構之間所產生的緊張關系和結構性張力,進一步增強新疆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新疆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凝聚力。

文化潤疆實踐路徑的探索研究目的在于以理論指導實踐,進一步推動文化潤疆的貫徹落實。故此,就如何深入推動文化潤疆工程貫徹落實、在不同領域如何開展具體實踐、如何把握文化潤疆各個階段的時代特征并處理好內蘊其中的相互關系,也構成了文化潤疆研究的一個重點方向,學者們對此展開了豐富的研究探索。張俊豐等認為文化潤疆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因此要注重文化治理與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機結合,通過多種宣傳手段和政策措施引導各族干部群眾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13]董聰聰等認為要從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著手,在新疆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方面重點做好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群眾參與機制、確保公共文化服務財力投入支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兵地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等工作,讓新疆各族群眾深度參與文化潤疆全過程。[14]張亞男等認為兵團精神對于支撐和推動文化潤疆工程的深入落實具有重要意義,要著力構建體系化制度化傳承傳播機制與兵團精神傳承弘揚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深入落實文化潤疆工程。[15]徐安玉等認為文化潤疆必須加強網絡技術運用,以不斷豐富其形式、擴寬其渠道。[16]另外,還有一些學者依據文化潤疆的深入推進必須考慮的實際情況、文化特色以及時代特征展開了研究。孫秀玲認為文化潤疆關鍵在潤,既要考慮長遠,又要著眼當前,既要集中力量解決意識形態領域突出問題,又要深入細致做好固本工作,切實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是必須堅持的主要原則。[17]劉穎認為全面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需要運用系統思維,處理好整體性和要素間的協同性關系;在認識論上要把握辯證思維,正確處理好共同性和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物質和精神、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10]

通過具體分析文化潤疆與依法治疆、團結穩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的相互關系,對文化潤疆進行定位闡釋,構成了對文化潤疆內涵要義深層次理解的又一研究方向。一是關于文化潤疆和依法治疆的關系,有些學者認為二者都以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但其著眼點和實現方式有所不同,具體來說,文化潤疆注重文化領域的柔性治理,強調以文化為紐帶,促進各民族之間相互了解和交流,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實現新疆地區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而依法治疆則注重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和保障文化領域的發展,強調通過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力來維護文化領域的秩序和穩定,促進文化領域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馬曉軍認為文化潤疆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具有以“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實踐邏輯。[4]魏莉等認為文化潤疆的提出是“潤治互洽”邏輯在新疆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生動體現,在依法治疆剛性治理路徑的基礎上,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能夠進一步發揮文化的柔性關懷作用、發揮對內整合的治理功能,使新疆各民族能夠利用中華文化的潤澤機制凝結起命運與共的情感內核。[18]此外,文化潤疆擔負著培育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的使命任務;[19]堅持法治和德治統籌推進,要把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文化潤疆工程的重要內容;[20]社會治理法治化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創新與社會供給的法治環境相伴相生。[21]這些觀點進一步說明了文化潤疆與依法治疆的緊密聯系,即文化潤疆的貫徹依賴于依法治疆的運行,而依法治疆在保障文化潤疆實施的同時,也依賴于文化潤疆所提供的滋養供應。只有把文化作為新疆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領域和保障新疆各族群眾權益的重要方面,貫穿于法治新疆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實現文化治理和法治建設的有機結合,才能夠進一步推進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貫徹落地。二是關于文化潤疆和團結穩疆之間的關系,學者們認為文化潤疆是實現團結穩疆的重要手段之一。李紅兵認為文化潤疆通過社會互動、關系營造和生活建構等多樣化隱性運作技術,有利于增強各族群眾的凝聚力、向心力與創造力,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民族團結;[19]趙曉露等認為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22]龔曉瀟等認為文化潤疆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引力所在;[23]任麗莉等認為文化潤疆的深入推進有利于消彌隔閡、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增進民族團結。[24]概言之,實現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文化潤疆的重要內容,在深入推進文化潤疆的過程中新疆各族群眾能夠通過文化上的交流與互動來加強聯系與交往、增進理解與互信,進而形成團結與和諧的深厚友誼,為團結穩疆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三是關于文化潤疆與富民興疆的關系,學者們認為文化潤疆工程的深入推進有利于新疆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進一步助推富民興疆取得實質性進展。如甄敬霞認為文化潤疆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推動“文化+”新興業態發展的有力舉措,對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具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推動作用;[25]劉曉玲等認為把“文化潤疆”切實融入到新疆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能夠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文化服務業與各產業間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26]曹雅麗等認為“文化潤疆”與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相輔相成;[27]德全英認為推進富民興疆是滿足各族群眾對充裕物質生活的需要,推進文化潤疆是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28]上述研究表明,經濟社會長足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長足進步、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極大豐富的新疆,才是真正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疆。四是關于文化潤疆與長期建疆的關系,學者們認為在新疆這樣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只有在最大限度消除各民族間誤解和矛盾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更深層次的共存共榮。從這一層面出發,長期建疆與文化潤疆是同頻共振的關系。馬曉軍認為文化潤疆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包涵了建立文化權益保障與利益共享體制機制、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文化價值觀念的傳播等各個方面,需要不同領域協同共進。[4]長期建疆強調持久發展,側重于制定長遠發展戰略,注重不斷提升新疆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而文化潤疆則強調細水長流、水滴石穿,即以文化為切入口,力圖發揮深層次的持久力量,進而引發社會全局的發展與變化。

綜上,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共同構成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總方針,其中每一個具體方針都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彼此之間密切相關、互為支撐、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推進新疆穩定與發展的根本遵循,其中“文化潤疆”如一條精神紐帶,將依法治疆、團結穩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緊密地連接在一起,[24]是新時代治疆總方針的潤滑劑,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中具有關鍵作用。

三、關于文化潤疆的詞源分析

詞源分析法是一種常見的文化研究方法,通過對一個詞語或術語的起源、演變、含義和用法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以揭示其文化脈絡和內涵。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發現,大量學者采用詞源分析法來研究文化潤疆的內涵,認為文化潤疆分別由“文化”“潤”“疆”三個具有完整意義的詞源構成:“文化”一詞回答了“以何潤”的關鍵問題,明確了文化潤疆的行為主體;“潤”一詞回答了“以什么方式推進”的關鍵問題,明確了文化潤疆的具體推進方式;“疆”一詞回答了“潤什么”的關鍵問題,明確了文化潤疆的客體,三者共同構成了系統嚴密、邏輯互恰、科學合理的“文化潤疆”這一有機整體,為進一步明確文化潤疆的具體指向奠定了重要基礎。但就具體的“文化”“潤”“疆”詞源的解讀闡釋,不同學者的看法卻不盡相同。

一是對“文化”這一詞源的不同闡述。李建軍等認為開展文化潤疆工程要以中華文化為主線、主體、主導,文化潤疆的最終指向就是要讓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根植新疆各族人民心靈深處。[12]買玉華等認為文化潤疆就是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滋養潤澤新疆各族群眾,凝心聚力,砥礪前行。[29]楊昊霖等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潤疆的理論先導和精神內核,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民族文化也是共同構成文化潤疆之文化的重要內容。[30]徐黎麗等則認為中華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區域文化、職業文化、公共文化與“文化潤疆”議題的關聯最為密切。[2]上述研究表明,文化潤疆中的“文化”具體內涵涉及兩個層面。一方面,新疆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其文化的多元性雖已得到廣泛認可,但仍需要進行沁潤,以推動新疆地區文化不斷取得創新發展。這需要通過一種外部的力量深刻影響新疆地區文化的主要方面,為其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就具備這種深刻影響力。另一方面,“文化”還具有充分挖掘新疆內部各項文化元素優勢、陶鑄新疆總體人文價值的重要意義。從這一角度出發,文化的范疇還包括了新疆豐富的歷史文化、各民族特色的優秀文化以及基于自然地理生態的地域文化與社會公共文化等,這些文化與新疆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使新疆內部各項文化元素相貫通并成為有機統一的整體。

二是對“潤”這一詞源的不同闡釋。甄敬霞認為文化潤疆之“潤”是一種軟性治理方式,其最終目標是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滋養潤澤的方式,進一步增強新疆各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國家的認同感。[25]楊昊霖等認為文化潤疆之“潤”似春風化雨,其目標指向新疆各民族文化獲得澆灌、保護、傳承與發展。[30]李建軍等認為“潤”具有渾然天成、不知不覺以及細致入微、春風化雨的特點,其本質是用文化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地對新疆文化的主要方面潛移默化。[12]總體來看,文化潤疆中的“潤”具體指的是“滋潤、灌溉、滋養”,是對新疆文化整體進行培育、保護、傳承、創新的一種比喻,目的在于以文化作為突破口,用深層次的文化力量發揮潤物無聲的作用,為新疆地區的文化生態系統提供充足養分和創造良好條件,使新疆地區的文化得到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因而,與“治”“興”“穩”“建”的概念不同,“潤”強調的是一種更加柔和的參與治理過程,其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能夠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發揮效用并帶來更長遠的治理效果,從整體上提升新疆的文化軟實力和各族群眾的文化素養。文化潤疆的“潤”指的是如涓涓細流般的長期交流,其在內容價值上是增益的、友善的、使之美好的,具有有益性;其施力方式則是持久不斷的,集中體現出柔性和韌性相結合的特點,即綿綿用力,以柔克剛或剛柔相濟;[5]其本質是通過文化的傳遞和影響,在無聲無息中達到改造社會生產生活,以精神層面影響物質層面,吸收、轉化、融合是“潤”的根本基調。

三是對“疆”這一詞源的不同闡釋。學者們普遍認為“疆”就是特指新疆,但就“疆”所涉及的范疇不同學者的論述也各有側重,主要從三個層面展開。其一,“疆”指的就是新疆。如青覺等認為文化潤疆是一個在新疆地區持續建立和通暢中華文化潤澤機制的過程;[5]徐安玉等認為文化潤疆要以“疆”為場域,立足新疆區情,做好戰略籌劃。[16]上述學者認為,文化潤疆的目的是要通過文化的深層次力量來提高新疆的整體文化水平和發展程度,讓新疆能夠在新時代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新疆與其他省市的文化差異性過大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步調不同的張力,因而把新疆作為具體地域時空文化發展的要地具有深遠的戰略考量。同時,西方勢力企圖以疆制華,瞄準的就是新疆,因而針對性地發展新疆地區的文化就是給予這些不良企圖最好的回應。其二,“疆”指代了新疆各族群眾。徐黎麗等認為“文化潤疆”的核心是人,更加注重發揮人的因素,能夠更好地滿足新疆地區人民的需求和期望。[2]此觀點認為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最終都是由人來完成的,人是文化潤疆的參與者、推動者和最終受益者。新疆是文化潤疆的具體實踐領域,涵蓋了新疆地區的各個民族、機構、組織、團體以及每一個具體的人。文化潤疆中的“疆”,不僅僅是地理范疇上的新疆,也理應包括生于斯長于斯的新疆各族人民。因此,在文化潤疆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各族人民的需求和意愿,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新疆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其三,從語言學角度出發,林青等認為“疆”激活的語義是新疆地區、新疆各族人民的知識文化水平、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31]因此,“疆”理應還包括基于新疆這一特定歷史時空不斷發展變化的文化本身。在文化的交流過程中,文化之間產生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主體文化對客體文化的影響,也有客體文化對主體文化的影響??腕w文化可以通過吸收和借鑒主體文化的優秀元素,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內涵,而主體文化也可以通過接受和反思客體文化的不同觀念和做法,更好地適應時代變化和社會需求。因此,在文化潤疆中,不僅需要注重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新疆,還需要從新疆獨特的文化中發掘和吸收優秀的元素豐富中華文化本身,使整體的中華文化形態更具包容性。

總之,學者們通過對“文化”“潤”“疆”的詞源分析進一步明確文化潤疆的內涵是目前學界的一種主流研究取向。在文化潤疆過程中,“文化”作為行為主體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推動新疆文化發展的關鍵力量;“潤”作為文化潤疆的具體推進方式,強調通過政策制定、文化活動開展、文化資源利用等手段,對新疆的文化進行潛移默化的滋潤和提升;“疆”則是文化發生作用的具體范圍,既可以指代地理范疇的新疆,也可以指代新疆各族人民,以及基于新疆獨特地域色彩的人文價值,包括文化藝術、民俗習慣、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

結論與展望

究其本質,文化潤疆是通過文化建設來提高新疆各族群眾文化素養、增進民族團結、促進多元文化共存與創新的一項全面、長期、系統的龐大工程,旨在通過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改善和潤澤新疆地區的文化建設事業以及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以凝聚人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中華民族血肉聯系、多元一體的有機整體,最終實現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

文化潤疆相關研究是學術界近年來關注的重要問題,并在基礎理論、價值闡釋和實踐路徑等方面取得了較豐碩的研究成果,構建起文化潤疆研究的范式,但其內涵研究仍舊存在薄弱環節:其一,基本定義界定不夠清晰、缺乏哲學高度的理論闡釋。文化潤疆不僅為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深層次的動力,而且豐富了黨中央邊疆治理體系的內涵,是對新疆文化治理經驗的系統性總結、歷時性賡續和時代化發展。文化潤疆這一概念從提出至今,其理論內涵不斷拓展、理論體系不斷完善。盡管學界對文化潤疆的內涵、功能、實踐進行了系統研究,但對其基本定義的相關研究仍然較為薄弱,特別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層面對文化潤疆進行深度解讀的相關研究還較為少見。對此,需要整合與規范文化潤疆的內涵研究范式,更加側重從其基本定義的角度直接探討研究,以推動文化潤疆相關研究進一步深化。同時,要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文化潤疆進行辯證研究并貫穿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保證意識形態領域安全。其二,研究者存在一定地域性局限。文化潤疆是文化互動融合的動態過程,體現了中華文化與新疆文化、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僅從本土視角對文化潤疆展開研究難以全面體現文化互動融合的過程。目前,文化潤疆研究的關注人群主要在“疆內”,其他省市學者對文化潤疆的研究成果數量還不多。由于新疆在國家戰略層面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受到來自國內方面的廣泛關注,而且受到美西方國家的持續“關注”。在西方國家制造涉疆議題、企圖以疆制華的國際輿論環境下,文化潤疆相關研究者存在地域性局限不利于形成對文化潤疆內涵的強大解釋力,進而影響我國涉疆對外話語權的提升。對此,要打造疆內外學者協同創新的研究平臺,進一步加強新疆本土與其他省市學者的交流合作,融通疆內外各方觀點,增強文化潤疆研究的解釋力與綜合性。其三,研究視野不夠開闊,學科交叉性不足。作為一個涉及多個學科、多領域的復雜問題,文化潤疆需要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關于文化潤疆研究涉及的學科領域大多集中在文化學、歷史學、民族學、心理學、語言學等文科類專業,研究角度相對單一。相關學者與研究機構之間缺少交流合作、學科交叉性缺乏可能會導致對文化潤疆內涵認識的不充分與理解的不全面,最終導致文化潤疆相關研究難以進一步深入。對此,要進一步加強文科類學者與理工科學者的合作交流,發揮多學科合作機制優勢,促進區域聯合與協同創新,進一步提升文化潤疆相關研究成果的共享和傳播。特別是要借助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新媒體等技術,發揮數字技術的最大優勢,推動文化潤疆預測性、前瞻性研究的進展。

猜你喜歡
治疆潤疆新疆
文化潤疆的歷史站位、理論遵循與實踐路徑
烏魯木齊文化潤疆出版物的調查研究
推進全民閱讀 助力文化潤疆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的依法治疆論
基于當前環境對文化潤疆工程的幾點思考
新時代習近平治疆方略的形成邏輯及其啟示
自治區社科聯發布2018年度黨中央治疆方略理論與實踐研究立項課題
干部應成為治疆穩疆建疆的生力軍
新疆多怪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