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見、所想、所為
——上?!癦”世代青年群體思想觀念與流行文化現象研究

2024-01-10 06:35元,呂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圈層社交群體

王 元,呂 璇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青浦 201701)

一、研究緣起

何為“Z世代”,從代際社會學的視角,根據西方社會的重大社會變遷,劃分過去幾十年西方社會出現的“社會代”[1]。即:出生于1965-1980年,在能源危機、經濟衰退、持續高通貨膨脹時期成長的X世代(Generation X);出生于1981-1995年,伴隨互聯網浪潮興起、在“9·11”恐怖襲擊和伊拉克戰爭陰影中成長、深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s);而當今的青年一代則被稱為Z世代(Generation Z),他們出生于1996-2010年期間,成長于移動設備普及、互聯網通信技術快速推進、社交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其代際特征日益彰顯,吸引大眾媒體和研究者的關注[2]。

將CNKI(中國知網)為檢索庫,以“Z世代”為關鍵詞檢索結果,通過計量可視化分析,得出總文獻總數為551篇,其中2020年52篇,2021年為198篇,預測2022年數量258篇,可以看出學界對于該主題的研究近年來關注熱度不斷攀升。(見圖1)

從研究的內容維度分析,主要聚焦在消費行為分析[3]、亞文化解讀[4]、代際圈層文化[5]等方面,其中以“二次元”“社交媒體”“短視頻”“嗶哩嗶哩”等作為主題熱詞。調查基于可視化分析對于研究提出了三點研究價值。(見圖2)

圖2 “Z世代”研究主題分布

(一)理論價值

對于“Z世代”人群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熱度和關注度,但學界尚未構成系統的理論體系,研究將具有一定的理論開拓價值。

(二)實踐價值

現有研究中大多從經濟學、傳播學、社會學的視角出發,但是從教育學視角出發的青年群體思想觀念與流行文化尚有空白,并且實證研究有待補充,對于地域的聚焦渙散,若將上海作為研究場域的典型樣本,具有一定的現實投射與實踐意義。

(三)研究問題

研究擬從三個維度出發,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即:第一,所見:“Z世代”的圈層文化與關注重點;第二,所想:“Z世代”的思考方式與個性特征;第三,所為:“Z世代”的行為解讀與育人路徑。

二、所見:“Z世代”的圈層文化與關注重點

“Z世代”青年由于受到獨特生活、社會環境的影響,表現出了諸多與其他“世代”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人生規劃等特征。究其生活方式、行為特征的形成以及社會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處的特定經濟發展基礎與社會結構形成的。對此,有論者在Z世代效應的基礎上提出了“圈層效應”。[6]何謂“圈層”,“圈層”是對在階層分化的社會背景下,自然產生的相對中高端的特定社會群體的概括。圈層化是社會發展中必然的特征,這其中會產生明顯的多個階層的分化,也會產生同一階層的有機融合,同一類人群具有相似的生活形態、藝術品位,很自然會產生更多聯系。

據有效統計,“Z”世代青年所涉及的圈層可以分為8大類,32小類,169個文化圈層。其中涵蓋:文化生活方式、泛二次元、追星及同人文化、游戲、運動、音樂文化、藝術、身份認同八個大類,圈層多種多樣,同時亦是“Z世代”青年所思所想的鏡面反射。

文化生活方式大類包含時尚潮流、手工、寵物、生活美學四個分支,日漸火熱的文身、球鞋文化、美妝、古著、機車都屬于時尚潮流圈;從史萊姆到羊毛氈再到手賬文化,“Z世代”青年的愛好和生活方式廣泛多樣,無不體現著他們對于新事物求知欲更強的特征。近來,“貓圈”和“狗圈”成為炙手可熱的圈層,在“Z世代”青年中,還有一部分人將蜥蜴、蜘蛛、蛇、倉鼠等動物作為爬行寵物飼養,這部分人組成了“爬寵圈”,往常令人避之不及的東西似乎正在成為他們的喜愛與追求?!癡log圈”是“Z世代”的典型圈層,亦是生活美學類圈層中代表性的圈層。

泛二次元大類包含動漫、衍生內容、虛擬偶像、個性服裝、模型、網文六個類別的圈層,現今流行熱詞“盲盒”“棉花娃娃”“宅舞”“虛擬歌姬”都是泛二次元圈中衍生出的圈層文化,由于社會環境、生活環境、文化環境的變遷,這些新鮮詞合理出現在“Z世代”這樣一個特殊的背景下。

追星及同人文化大類簡單易懂,隨著“養成系”“KPOP”(全稱Korea Pop,意為韓流文化)、“愛豆”(Idol,諧音愛豆,意為明星)、“女團”這樣的詞頻頻出現在新聞中,在我們無意識間,“Z世代”青年已經在各個領域留下群體影響,而客觀世界也正在被改成他們主觀世界所想的樣子。

游戲大類包含電競、傳統游戲、體驗游戲三個方面,電競圈中“英雄聯盟圈”“王者榮耀圈”出現頻率最高,也是目前市面上最火熱的兩款操作競技游戲,傳統游戲可分為網游和手游,區別在于操作載體,網游需要在電腦上操作,而手游則只需要在手機上點擊,更加方便快捷,同時網游和手游的普及也是“Z世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除此之外,“Z世代”青年同樣熱衷于新型體驗類游戲,他們創建了“VR游戲圈”(VR全稱Virtual Reality,意為虛擬現實技術)、“桌游圈”“劇本殺圈”“密室逃脫圈”等圈層,在傳統游戲的基礎上加入互動元素,通過角色扮演實際參與預設的場景游戲,充分發揮創造性。

運動類圈層有傳統類、改裝類、健身類、極限運動類、街頭運動類、戶外類六種,“賽車圈”“蹦極圈”“跑酷圈”“瑜伽圈”都是新興文化的產物。

音樂文化類分為小眾音樂類、嘻哈文化類和民族音樂類三種,小眾音樂主要包括“搖滾圈”“電子音樂圈”“黑膠唱片圈”;嘻哈文化涉及“說唱圈”“DJ圈”“Beatbox圈”和“涂鴉圈”;民族音樂圈主要是“民謠圈”和“戲曲圈”?!罢f唱”已經成為近幾年來“Z世代”青年最喜愛的音樂類型。

藝術類圈層有傳統戲劇藝術類、當代藝術類、舞蹈類三個類別,“話劇圈”“相聲圈”“脫口秀圈”“即興戲劇圈”“沉浸式戲劇圈”“即興舞蹈圈”都是“Z世代”青年對于生活方式的拓展,這些圈層里的文化蘊含著他們的所思所想,而新的文化圈層也代表著新的群體文化。

談到身份認同類圈層,“女性主義圈”“留學生圈”“LGBT圈”都是熱點詞匯,這類圈層更多包含“Z世代”青年的思想,他們大膽前衛的想法讓曾經“離經叛道”“不敢想象”的東西在他們的時代變得可能,這也是時代發展與群體文化相結合的影響。

三、所想:“Z世代”的思考方式與個性特征

本次問卷在設計上采用逐層遞進的方式,先從“Z世代”青年對于圈層的認知程度著手,進而深究“Z世代”青年在不同圈層的活躍度以及圈層的影響力。問卷覆蓋范圍涉及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發放問卷430份,實際回收問卷430份,有效填寫率達100%。本組旨在通過小型模型輻射出大范圍內的普遍現象,以小見大印證問卷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最后再以問卷結果為基準點,多維度、多方向進行問卷結果分析,借助分析結果得出上?!癦”世代青年群體思想觀念與流行文化現象之間的關聯,為課題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問卷依托于上海政法學院的辦學特色及背景,主要對法學類學生進行研究,學生專業涵蓋教育學、管理學、語言學、廣播電視編導、網絡新媒體等專業,調研涉及學生430人,其中男女比例接近1∶4(21.86%,78.14%),經過調研我們分析得到了七條結論。

(一)性別影響:女性對圈層的了解度更高

通過構建小型模型輻射出群體現象是我們的主要手法,在受訪的430人中,知道圈層的人數為172人,不知道圈層的人數為258人,兩者比例約為2:3;而經過交叉分析,我們發現“Z世代”青年中,女性對于圈層的認知率更高,男性在同等情況下更多表現出對圈層的茫然,所以在系統分析后我們認為性別是認知圈層的一個影響因素,這個因素又可能受互聯網、日常交流、學習方式等諸多因素影響,從而對圈層的認知造成交互性影響。(見圖3、圖4)

圖3 你知道圈層嗎?

圖4 你愿意了解圈層文化嗎?

(二)社交共性:社交需求更加旺盛

從共性的角度看,Z世代青年所能接觸到的以及傾向于去接觸的互聯網信息,對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與行為模式的多元化有著推進作用。同時也會有一些人喜歡自我束縛于“信息繭房”之中,固執地偏愛和選擇自己愿意看到、容易接受的一切,讓自己止步于舒適區。這可能帶來 Z 世代中“開放的人更開放,封閉的人更封閉”這樣一種分化現象。

在前期對10位學生畫像的過程中我們發現“Z世代”青年可能存在社交需求更加旺盛的情況,故針對事先提出的假設我們設計了相應的問題驗證[5]。調研結果與圈層文化對日常社交的影響這一研究點的結論相同,接近90%的人認為圈層中的社交有助于日常生活,同樣本組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性別對照實驗,性別不對該項產生影響。

綜合上述兩個問題的分析結果,本組得出了“Z世代”青年社交需求更加旺盛的結論,無論男性或是女性都熱切地投入社交,不畏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并且在廣泛的社交中獲得了一定的收獲。究其社交需求旺盛的原因可能有新時代、新變局下社會對于青年要求的轉變;日益競爭激烈的工作崗位;個體影響力被放大等,這兩個問題的結果確認了前期預設畫像的準確度,保證調研方向正確的同時也驗證本課題從所見到所想、所為的邏輯合理性。(見圖5、圖6)

圖5 你覺得圈層是否有助于社交?

圖6 你覺得圈層中的社交是否有助于日常生活?

圖7 你愿意了解圈層文化嗎?(分性別數據)

(三)點到為止:“禮貌性”了解圈層

針對不了解圈層的群體,我們發現只有32.45%的人愿意了解圈層文化,剩下67.55%的人群中,處于觀望狀態的人數和不愿意加入的人數比例約為1:1,本組得出的結論是可能“Z世代”青年對于新鮮事物的求知欲越來越旺盛,但真正需要深層探究新事物時仍持謹慎的態度?!岸Y貌”通常被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個人修養和品質,采用“禮貌性”來形容“Z世代”青年對于圈層的加入熱衷程度是基于其對于圈層文化僅愿意做點到為止的了解。依據常規性思維,年輕一代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度更高,但對于“Z世代”青年而言,他們在當前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情況中更早建立了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他們往往會在綜合利弊的條件下決定是否加入或不加入某一群體,也就是前文所言的點到為止的“禮貌性”了解圈層。

本組認為其持謹慎態度的原因可能是受現今網絡環境和法治情況因素的影響,此外,我們發現謹慎了解的態度可能和調研群體所就讀的專業有關,法律的學習需要更加冷靜、嚴謹地看待問題,法學專業的學生大多傾向于謹慎參與的態度,基本處于觀望狀態。

(四)來勢洶洶:外來文化沖擊性增強

根據調研數據得知,本次問卷調研群體遍及8大類169個圈層,側面證明本次調研數據具有可采納性和研究性。其中涉獵人數最多的十個圈層分別是日漫圈、手游圈、內娛圈、女性主義圈、耽美圈、國漫圈、KPOP圈、王者榮耀/KPL圈、原耽圈、電影圈。這些圈層融合了時下最熱點的問題和最新的潮流,體現了“Z世代”青年對于潮流的追隨度日益提高。

日漫圈的高居榜首以及國漫圈的相對靠后也反映出了一定的文化沖擊性,隨著“Z世代”青年能接觸到信息的增多,除了日漫文化的影響,韓流文化、歐美文化、嘻哈文化、說唱文化都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強烈的沖擊。許多青年容易在晃眼的外來文化中迷失,在外來文化洶涌來襲的今天,如何保證現有文化的傳承,減少沖擊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五)海納百川:文化包容度提高

Z世代青年群體作為互聯網流行文化的主要參與者乃至建設者,正在逐步改變社會其他群體對他們的評判,同時也正在改變社會文化本身[7]。同性戀、耽美文化、嘻哈文化、說唱文化都源于外國,同性戀合法化最初源于國外,近年來文化包容度的提高也為同性戀文化的普及提供了條件,越來越多的書籍、影視劇讓青年能接觸到這類群體,不僅如此,嘻哈文化和說唱文化的盛行反映出的不僅是外來文化的沖擊也是文化包容度的體現。

(六)打破固化:性別不再影響興趣愛好

經過分析發現,在選擇王者榮耀/KPL圈、手游圈的人中,男女比例約為1:1,涉獵電影圈、內娛圈、KPOP圈的人群中,男女比例相當,這一結果也打破了男生更愛打游戲和女生更喜好安靜的固化認知,“Z世代”青年對于興趣愛好的選擇與性別無關。

(七)“外貌協會”:崇尚高顏值

“外貌協會”這個詞的流行可能也是“Z世代”青年崇尚高顏值的前兆,所謂“外貌協會”就是指外貌對于行為選擇、第一印象等起更大影響的群體。內娛圈、KPOP圈、電影圈的上榜也意味著“Z世代”青年對于高顏值的向往,也體現了其對于顏值的影響力的看法,可能高顏值會讓“Z世代”青年在日常生活、社交工作中得到多一些的關照,顏值的影響也是現今一大熱議話題。

四、所為:“Z世代”的行為解讀與育人路徑

(一)立圈:從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

“Z世代”青年在不設限的生長環境中衍生出了許多圈層,圈層中的文化與青年之間形成了信息交互,同時也會有“信息繭房”效應的出現,本組認為“信息繭房”的打破與抓住圈層中的意見領袖,進而利用其影響力立圈緊密相連。

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以下簡稱KOL),下文以KOL對青年購物方面的影響舉例來說明其影響力,“Z 世代”是關注KOL最活躍的群體,有45.5%的“Z世代”表示曾因KOL推薦而購買本不在計劃內的商品。由此可見,在直播電商場景中,KOL是促成Z世代沖動性購買行為發生的重要因素[8]。同時也實際證明了KOL對于圈層以及“Z青年”的影響。

青年教師作為“Z世代”的啟明星,在引導時更需要抓住KOL,上文中探究了KOL的影響力,足以證明在同等情況下KOL的關鍵性作用,假設“Z世代青年”的思想和實際行為之間的交互性影響是化學實驗,則KOL作為“Z世代”青年生活學習的“催化劑”,他的存在與否不會直接影響“Z世代”青年的決定,但是卻會在合適的環境下催化“Z世代”青年內心的某種想法,使其現實實施可能性被放大,同時作為“催化劑”的KOL卻不會被代謝消耗,他會在一個又一個“新的化學實驗”中發揮自己的效用。等量代換,如果將KOL的催化劑性質帶入教學體系中,那么班委就可以作為KOL發揮影響,青年教師作為實驗操作者,將班委和其余學生放在同一“試管”中,操作者只需提供適宜化學反應發生和催化劑激活的條件即可,即只需溫和引導學生或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優質選擇,在教師和KOL預先設定的結果引導下,預想和具體決定的偏差將會大大減小,從而達到立圈目的。

(二)出圈:打破“信息繭房”

“Z世代”效應使現有模式更容易被打破,不同圈層獲得的關注也逐漸擴大,許多原本只屬于某一圈層的文化消費開始被更多圈子外的群體所知曉和追捧,這種突破固有圈層邊界的文化消費現象即“出圈”[9]。

“信息繭房”的存在不可避免,在成功立圈后,青年教師可以借助KOL的影響力引導“Z世代”青年作出更多大膽的選擇,在更加包容、廣闊的時代背景中,新事物或許會給“Z世代”青年帶來好的影響,亦有可能產生壞的效用,但是不去嘗試打破舒適圈,就永遠會被“薛定諤的貓”困住。

“出圈”意味著面對未知的可能,在鼓勵青年出圈前,可以引導其思考跳出“舒適圈”后可能面臨的困境與收獲,幫助其系統分析結果利于其作出優勢更大的選擇。同時,青年教師應當幫助其規劃目標行為,在規劃完成后再實施行為,進而增加目標行為實現性和可靠性。

(三)融圈:用“青言青語”擁抱Z時代

“Z世代”青年有明顯的代際特征,他們有自己的溝通方式和行為方式,立圈和出圈主要借助圈層中KOL的力量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融圈則是青年教師實際進入“Z世代”青年的生活,通過觀察分析其行為習慣、思考方式進而“解其所憂,助其所難”?!癦世代”青年有群體的語言模式,官方乏味的語言對于“Z世代”青年往往會起反作用,順應其思維方式,與其興趣愛好相投的語言可能會更好地幫助青年教師融入Z世代,進而真正明確其心中所想,心中所愿。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Z世代的生活方式與喜好頗有些“離經叛道”,很多人甚至認為他們“無心工作只愛享樂”。然而,恰恰是因為個性的張揚與對新鮮事物的向往,讓Z世代喜歡音樂的可以盡情去參加各種音樂節,鐘情藝術創作的可以選擇潛力十足的文創內容行業,哪怕愛打游戲的也可能在未來某天成為一名電競高手,或是做出一款爆款游戲產品。各種各樣的愛好與職業,在Z世代“不設限”的人生中都能找到合適的成長空間。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給予Z世代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尊重他們追求個性與獨立的生活方式,給予他們更多的話語權和自主權,肯定他們值得肯定的地方。新思想,擁抱Z世代。與時間為友、趨勢為友,同年輕人在信任感中心意融通、情意共振,我們才能與Z世代在互動契合中,一同鋪就鮮活的育人底色。

猜你喜歡
圈層社交群體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No.4 圈層用戶不斷拓展,圈層經濟價值釋放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社交距離
B站沖破圈層
年輕人“圈層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讓圈內新聞飛出圈層——“振興杯”宣傳的一點思考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