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州市寧溪搖蚊屬種類記述

2024-01-10 06:55余文潔曹家康
臺州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搖蚊剛毛背板

劉 旭,周 瑾,余文潔,曹家康,齊 鑫

(1.臺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2.臺州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臺州 318000)

0 引言

搖蚊屬(ChironomusMeigen)隸屬于雙翅目搖蚊亞科(Diptera:Chironomidae),由德國昆蟲學家Meigen 于1803 年建立,模式種是Tipulaplumosa,現為C.plumosus的同物異名[1]。目前,搖蚊屬被細分為以下4 個亞屬:雙葉搖蚊亞屬[C.(Camptochironomus)Kieffer,1918]、毛葉搖蚊亞屬[C.(Chaetolabis)Townes,1945]、寬葉搖蚊亞屬[C.(Lobochironomus)Ryser,1985]、搖蚊亞屬[C.(Chironomus)Meigen,1803][2]。據統計,搖蚊屬已記錄種類達300 余種[3],有約250 種分屬于Chironomus、Chaetolabis、Lobochironomus3個亞屬,且全球廣布[4]。中國目前已知搖蚊屬共計2 亞屬29 種,其中,雄成蟲記錄23 種[3],幼蟲15 種(其中未定名1 種)[5]。浙江省尚未開展搖蚊屬系統性的分類學研究,已有記錄僅出現在少數保護區的昆蟲名錄中,臺州市目前僅記錄8 種搖蚊屬昆蟲[6-7]。

寧溪鎮位于臺州市黃巖區西部,距城關38 km,西依上鄭鄉,南連樂清市、富山鄉,北接嶼頭鄉,東臨長潭水庫,因黃巖溪上游急流至此方寧而得名寧溪。寧溪域內溪流眾多,水網密集,多為黃巖溪支流,且水質清澈,是臺州“大水缸”長潭水庫的重要水源地,溪流中水生昆蟲種類眾多,但寧溪未見有關搖蚊科昆蟲的研究報道。本文以采集自寧溪域內的搖蚊屬昆蟲為研究對象,共采集到搖蚊屬標本32 頭(其中,雄成蟲25 頭,幼蟲7 頭);經整理和鑒定,共計5 種,其中,黃色羽搖蚊(C.flaviplumusTokunaga,1940)為臺州市新記錄種。

1 方法與術語

本文中形態學術語、標本測量方法及種的描述參照Qi 等[8]、Tang 等[9]的相關研究。采集到的搖蚊標本保存于體積分數為70%~80%的酒精中,玻片標本的制作遵照Saether[10]和唐紅渠[5]所寫的有關流程。

2 種的描述

2.1 尖附器搖蚊(Chironomus cingulatus Meigen,1830)

觀察標本:6 頭雄成蟲,浙江省臺州市寧溪,15.Ⅶ.2020,曹家康燈誘。

鑒別特征:翅透明,無色斑;額瘤發達,第Ⅱ~Ⅳ背板具棕色斑,主要分布在每部分的前半部,第Ⅸ背板中央有明顯的圓形區域;肛背板條帶清晰,長達肛尖基部;上附器基部不明顯,延伸部分逐漸向肛尖處彎曲變細,末端尖銳;下附器端部未達抱器端節一半。

雄成蟲(n= 6)

體長5.00~6.20 mm,翅長2.51~3.68 mm,體長/翅長1.75~2.17,翅長/前足腿節長1.95~2.50。

體色:頭及胸部棕黃色,腹部各節背板淺黃色,第Ⅱ~Ⅳ背板的前半部具深棕色斑,足淺黃,跗節關節處具棕色環,ta5棕色。

頭部:觸角11 鞭節,觸角比為3.2~3.93。顳毛20~39 根;唇基毛20~42 根;幕骨長168~228 μm,寬58~85 μm;下唇須5th/3rd為1.18~1.60。

胸部:背中鬃15~36 根;翅前鬃5~8 根;小盾片鬃6~21 根。

翅:R 脈具25~50 根剛毛;R1脈具15~30 根剛毛;R4+5脈具32~35 根剛毛;B 脈具2~3 根剛毛;腋瓣具14~33 根緣毛。

足:中、后足ta1-4具有偽脛距,數量為1~4 根;前足ta1無長毛。前足比為1.32~1.75,中足比為0.53~0.62,后足比為0.69~0.76。

生殖節(圖1):第Ⅸ背板中部具有4~14 根長剛毛,第Ⅸ側板具1~4 根剛毛。肛尖寬大,呈片狀,兩側幾近平行,端部鈍圓;陽莖內突長123~200 μm,橫腹內生殖突長75~130 μm。上附器鉤狀,頂端尖銳,長80~128 μm,寬15~23 μm;下附器指狀,長達抱器端節的中部,長153~205 μm,具15~30 根長剛毛;抱器基節長228~317 μm;抱器端節長168~248 μm。生殖節比為1.14~1.50;生殖節值為2.40~3.40。

圖1 尖附器搖蚊(C.cingulatus Meigen,1830)的生殖節

分布:中國的浙江(臺州、杭州、溫州)、安徽、福建、貴州、河北、河南、湖北、新疆;歐洲。

2.2 臺南搖蚊(Chironomus circumdatus Kieffer,1916)

觀察標本:3 頭雄成蟲,浙江省臺州市寧溪,15.Ⅶ.2020,曹家康掃網。

鑒別特征:翅透明,無色斑,額瘤發達,前足ta1長剛毛缺失,腹部第Ⅱ~Ⅴ背板中部具縱向橢圓形色斑,第Ⅸ背板中部缺少圓形區域;上附器的基部不明顯,延伸部分鉤狀;下附器延伸至抱器端節中部;肛尖細長,呈竹片狀,基部至端部逐漸增粗,端部圓潤。

雄成蟲(n= 3)

體長3.70~5.90 mm,翅長2.10~2.95 mm,體長/翅長1.80~2.20,翅長/前足腿節長1.75~2.35。

體色:頭部棕黃色,胸部棕色,腹部各節淺黃色,第Ⅱ~Ⅳ背板中部具縱向橢圓形色斑,足淺黃,跗節關節處具棕色環,ta5棕色。

頭部:觸角11 鞭節,觸角比為2.55~3.65。額瘤發達,顳毛25~35 根;唇基毛20~30 根;幕骨長158~220 μm,寬50~80 μm;下唇須5th/3rd為1.30~1.68。

胸部:背中鬃17~29 根;翅前鬃5~7 根;小盾片鬃6~18 根。

翅:R 脈具26~39 根剛毛;R1脈具23~32 根剛毛;R4+5脈具15~30 根剛毛;B 脈具2~3 根剛毛;腋瓣具15~29 根緣毛。

足:中、后足ta1-4具有偽脛距,數量1~4 根;中、后足ta1具毛形感受器,其中,中足ta1具7~20 根,后足ta1具有10~35 根。前足比為1.59~1.79,中足比為0.59~0.68,后足比為0.72~0.81。

生殖節(圖2):第Ⅸ背板中部具有4~10 根長剛毛,第Ⅸ側板具2~8 根剛毛。肛尖細長,呈竹片狀,基部至端部逐漸增粗,端部圓潤。上附器的基部不明顯,延伸部分鉤狀;下附器指狀,延伸至抱器端節中部,具15~25 根長剛毛。生殖節比為1.15~1.48;生殖節值為2.39~3.16。

圖2 臺南搖蚊(C.circumdatus Kieffer,1916)的生殖節

分布:中國的浙江(臺州、杭州)、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北、海南、臺灣、云南;朝鮮;印度;泰國;日本;澳大利亞;密克羅尼西亞。

2.3 背搖蚊(Chironomus dorsalis Meigen,1818)

觀察標本:7 頭雄成蟲,浙江省臺州市寧溪,15.Ⅶ.2020,曹家康燈誘;6 頭幼蟲,浙江省臺州市寧溪,15.Ⅶ.2020,曹家康D 型網采集。

鑒別特征:雄成蟲:翅透明,無色斑;額瘤發達,長度約為寬度的1.5~3 倍;前足ta1長剛毛缺失,前足比>1.50;腹部第Ⅱ~Ⅳ背板具蘑菇狀色斑塊,第Ⅸ背板中部具明顯的圓形區域;上附器的延伸部分似勺狀。幼蟲:活體淡紅色或者暗紅色;頭殼黃褐色,頭殼額唇基及后頭緣顏色明顯加深;頦板顏色加重呈黑褐色,頦板倒數第三、四側齒比鄰齒低,具6 對側齒,腹頦板、影線紋發達;觸角5 節,上顎具1 頂齒、1 背齒、3 內齒,背齒色淡,內齒及頂齒均為黑褐色;一對側腹管長在腹部第七節,兩對腹管長在第八節,兩對腹管約等長;尾部有剛毛。

雄成蟲(n= 7)

體長4.25~6.10 mm,翅長2.35~3.40 mm,體長/翅長1.70~2.15,翅長/前足腿節長2.05~2.20。

體色:頭部及胸部棕色,腹部淺黃色,第Ⅱ~Ⅳ背板具蘑菇狀色斑,足淺黃。

頭部:觸角比為2.50~3.50。顳毛16~29 根;唇基毛17~27 根;幕骨長163~203 μm,寬50~68 μm;下唇須5th/3rd為1.35~1.70。

胸部:背中鬃18~24 根;翅前鬃4~5 根;小盾片鬃6~10 根。

翅:R 脈具25~35 根剛毛;R1脈具16~26 根剛毛;R4+5脈具14~29 根剛毛;B 脈具2~3 根剛毛;腋瓣具11~24 根緣毛。

足:中、后足ta1-4具1~4 根偽脛距;前足ta1無長毛。前足比為1.64~1.83,中足比為0.59~0.65,后足比為0.71~0.78。

生殖節(圖3A):第Ⅸ背板中部具3~10 根長剛毛,第Ⅸ側板具3~5 根剛毛。肛尖細長,兩側幾近平行,頂端圓潤。上附器的基部狹小,延伸部分兩端平行,呈勺狀,頂端稍尖;下附器延伸未至抱器端節中部,具15~18 根長剛毛。生殖節比為1.15~1.69;生殖節值為2.61~3.55。

圖3 背搖蚊(C.dorsalis Meigen,1818)

幼蟲(n= 6)

體長8.4~12.6 mm;頭殼長430~720 μm,寬350~610 μm;頭殼比為0.81~1.1。

頦板(圖3B):寬141~172 μm,中齒三分叉,6 對側齒,倒數第三、四側齒明顯比鄰齒低;腹頦板寬143~168 μm,腹頦板高48~64 μm,腹頦板比為2.21~2.62;兩腹頦板間距71~123 μm,腹頦板間距比為1.36~2.05;頦比為0.92~1.11;腹頦板具有40~42 條影線紋。

上顎(圖3C):長154~239 μm,1 頂齒,3 內齒,頂齒長19~39 μm,內齒寬28~43 μm,上顎齒比為0.47~1.09。

觸角(圖3D):5 節,總長141~213 μm,基節長80~107 μm,觸角比為0.50~0.62,觸角葉達到末節的中端。

腹部具2 對腹管,長約是其著生體節的1.5 倍,中間具有3~4 微弱縊縮。一對側腹管,較短,長度約為腹管的十分之一。

分布:中國的浙江(臺州、杭州、溫州)、重慶、廣東、貴州、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陜西、西藏、云南;歐洲。

2.4 黃色羽搖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 Tokunaga,1940)

觀察標本:1 頭幼蟲,浙江省臺州市寧溪,15.Ⅶ.2020,曹家康D 型網采集。

鑒別特征:活體紅色或者深紅色;幼蟲頭殼黃褐色,頭殼后頭緣及額唇基板后端顏色加重,后頦顏色加深,呈褐色;頦板中間三齒明顯比相鄰兩齒低,6 對側齒,從頂端到基部逐漸減??;上顎具1 頂齒、1 背齒、3 內齒,背齒色淡,頂齒顏色加重,呈褐色,各內齒均一半褐色;腹管、側腹管均存在,一對側腹管長于腹部第Ⅶ節,兩對腹管長于第Ⅶ節,2 對腹管均長于其著生體節,前面一對腹管長于身體后端;尾部有剛毛。

體長11.2 mm;頭殼長580 μm,寬570 μm;頭殼比為0.98。

頦板(圖4A):寬147 μm,中齒三分叉;6 對側齒,從頂端到基部逐漸減??;腹頦板寬145 μm,腹頦板高68 μm;腹頦板比為1.01,具有41 條影線紋。

圖4 黃色羽搖蚊(C.flaviplumus Tokunaga,1940)幼蟲

上顎(圖4B):長388 μm,頂齒長102 μm,內齒寬67 μm,上顎齒比為1.5。

觸角(圖4C):5 節,總長368 μm,基節長230 μm;觸角比為0.62;觸角葉達到末節的中端。

腹部第Ⅶ節具有一對側腹管,第Ⅷ節具有2 對腹管,長度大約是其著生體節的2 倍,前面一對長于身體的后端。

分布:中國的浙江(臺州)、河北、陜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西藏、云南、廣東;日本;朝鮮;歐洲。

2.5 花翅搖蚊(Chironomus kiiensis Tokunaga,1936)

觀察標本:9 頭雄成蟲,浙江省臺州市寧溪,15.Ⅶ.2020,曹家康掃網。

鑒別特征:翅具色斑(圖5A);額瘤發達,長度約為寬度的2~4 倍;腹部第Ⅱ~Ⅳ背板無色斑;各足腿節與脛節相接處、跗節關節處具色環,ta4-5棕色;肛尖端部膨大;上附器延伸部分光裸,呈鉤狀;下附器指狀,延伸至抱器端節中部。

圖5 花翅搖蚊(C.kiiensis Tokunaga,1936)雄成蟲

雄成蟲(n= 9)

體長3.75~5.40 mm,翅長1.83~2.73 mm,體長/翅長1.87~2.18,翅長/前足腿節長2.05~2.50。

體色:頭及胸部棕色;腹部各節淺黃色,無色斑;足淺黃,各足腿節與脛節相接處、跗節關節處具色環,ta4-5棕色。

頭部:觸角11 鞭節,觸角比為2.65~3.80。顳毛16~30 根;下唇須5th/3rd為1.25~1.70。

胸部:背中鬃10~17 根;小盾片鬃2~6 根;翅前鬃4~6 根。

翅:R 脈具30~40 根剛毛;R1脈具15~25 根剛毛;R4+5脈具15~35 根剛毛;B 脈具1~3 根剛毛;腋瓣具11~19 根緣毛。

足:中、后足ta1-2具1~2 根偽脛距,ta3-5無偽脛距;后足的脛節稍長于腿節。前足比為1.59~1.93,中足比為0.54~0.61,后足比為0.70~0.78。

生殖節(圖5B):第Ⅸ背板中部具7~15 根長剛毛,第Ⅸ側板具3~5 根剛毛。肛尖端部膨大;上附器延伸部分光裸,呈鉤狀;下附器指狀,延伸至抱器端節中部,具11~20 根長剛毛。生殖節比為1.22~1.53;生殖節值為2.53~3.41。

分布:中國的浙江(臺州、杭州、溫州、麗水)、福建、廣東、四川、臺灣、云南;朝鮮;印度;泰國;日本;馬來西亞;澳大利亞。

3 討論

搖蚊屬是搖蚊科中最古老的屬之一,也是種類較多的一個屬,其種級階元分類較為混亂。在19 世紀,搖蚊屬大約記載了1 300 多個種,但其中很多種后來被放到不同的屬甚至不同的亞科。目前,該屬經多位學者整理修訂后有300 余種[3]。臺州市位于中國東南部,域內河網密集,湖泊、水庫、濕地眾多。正是由于這種生態環境的多樣化,形成了臺州市搖蚊科昆蟲區系成分復雜、種類豐富等一系列特點。但截至目前,臺州市僅記錄臨海三江濕地和仙居國家公園的搖蚊屬種類8 種[6-7]:尖附器搖蚊(C.cingulatusMeigen,1830)、臺南搖蚊(C.circumdatusKieffer,1916)、背搖蚊(C.dorsalisMeigen,1818)、爪哇搖蚊(C.javanusKieffer,1924)、花翅搖蚊(C.kiiensissTokunaga,1936)、沖繩搖蚊(C.okinawanusHasegawa & Sasa,1987)和薩摩亞搖蚊(C.samoensisEdwards,1928)、中華搖蚊(C.sinicusKiknadze,Wang,Istomina &Gunderina,2005),且僅給出了種名和分布,未對物種進行詳細的描述。除臺州地區外,浙江其他地區僅天目山記錄了與臺州市相同的8 種搖蚊屬雄成蟲[11];烏巖嶺記錄搖蚊屬:雄成蟲2 種(C.kiiensiss和C.okinawanus)[12]、幼蟲1 種(C.flaviplumus)[5];麗水記錄幼蟲1 種(C.kiiensiss),并對其作線粒體基因組分析[13]。

本文所描述的黃色羽搖蚊(C.flaviplumus)為臺州市新記錄種,而C.dorsalis為浙江省的幼蟲首次記錄與描述。C.dorsalis的同物異名多達12 個[14],其幼蟲的典型鑒別特征就是頦板顏色加深,頦板倒數第三齒明顯比鄰齒低,后頦顏色加重,影線紋在40 條左右。臺州寧溪的標本與唐紅渠[5]的記述基本一致。最新的研究表明:目前依據雄成蟲特征鑒定而被定名為C.flaviplumus的種類可能包含5 個種,故應為C.flaviplumus種團[15]。C.flaviplumus幼蟲形態與C.kiiensiss極為相似,但C.flaviplumus個體明顯比C.kiiensiss大,且后頦和頦板顏色稍重[5]。

猜你喜歡
搖蚊剛毛背板
樂凱太陽能電池背板:強勁支持光伏產業
云南省雙江縣4種多足搖蚊翅膀形態特征及COI基因序列分析
德國小蠊足跗節腹面及側面的超微結構觀察
沉睡搖蚊的生存智慧
光伏含氟背板隱憂
常用基因序列在搖蚊科昆蟲系統發育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層壓過程對背板粘接涂層的影響
播放器背板注塑模具設計
光照強度和磷濃度對寡枝剛毛藻生長的影響
4種步甲屬昆蟲一齡幼蟲形態學特征(鞘翅目:步甲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