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財經人才培養:挑戰與體系重構

2024-01-10 15:15王勝洲鄭展封雪韻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

王勝洲 鄭展 封雪韻

摘 要:在“四新”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為適應商業環境的劇變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轉型的現實需求,河北經貿大學率先提出新財經教育改革,并通過新財經實驗班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在解析新財經概念和新財經人才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新財經人才培養面臨專業融合不足、批判性思維不夠、理論滯后于實踐、教學改革不到位等挑戰,闡明了人才培養應建立在開放共享的組織平臺和多元融合的治理體系上,構建了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新財經;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573(2023)04-0073-08

技術的快速迭代和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帶來商業環境的劇變,已有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既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也明顯滯后于實踐對人才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養,尤其是商科的人才培養,已落后于實踐的探索,并且已經出現實踐反哺教學的現象,這些都是高校商科人才培養急需思考與解決的問題。教育部“四新”建設的提出可謂是抓住了核心,指明了方向,新文科建設要求更是為新財經人才培養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提供了改革思路。

一、新財經與新財經人才培養

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文科教育發展之路,并從明確總體目標、強化價值引領、促進專業優化、夯實課程體系、推動模式創新、打造質量文化等方面闡明了構建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任務。河北經貿大學作為財經類院校,在新文科建設基礎上率先明確提出進行新財經教育改革,并推出

人工智能法學、金融科技、智慧工商管理、數字財會、智慧物流管理、數字經濟六個新財經實驗班,先行先試,進行新財經人才培養改革,研究、探索、提煉、總結新財經人才培養范式。

(一)什么是新財經

進行新財經人才培養改革,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新財經。河北經貿大學黨委書記劉兵教授認為,“新財經是針對財經院校的財經類專業進行文理交融,實現培養財經技能和培養職業素養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探索,是新工科和新文科相互交叉的一個學科特區,亦或為第五新”,[1]并進一步指出,“新財經以培養適應和引領新經濟發展的新財經人才為目標,滿足我國當前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需要,為未來新經濟發展及國際競爭提供人才支持;新財經倡導以學生成才為中心,強調最大程度開發學生的自身潛能,將新財經教育與產業、國家及社會的發展相聯系;新財經強調根據企業現實需求進行財經專業優化,以構建適應現實產業需要的學科專業體系”。[1]同時,劉兵教授撰文闡明,“新財經是指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通過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財經教育理念,構建多學科專業交叉的財經學科結構,探索產教融合、教研結合的多樣化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職業素養,能夠引領新經濟發展的卓越財經人才?!盵1]此文明確了新財經的定義和河北經貿大學新財經教育改革的方向,也為新財經實驗班的嘗試、探索與創新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二)新財經人才的主要特征

上海財經大學徐飛教授(2020)認為財經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專業性、復合性、實踐性,新財經則主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時代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河北經貿大學彭青(2021)指出新財經教育的特征表現為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和發展性,是將新技術融入財經課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跨學科教育,是在現有財經學科和專業的基礎上,回應科技、社會、經濟等發展所帶來的挑戰。電子科技大學杜義飛教授(2020)強調新財經需要復合人才,即不僅能適應技術本身的變化,又能用于新的經濟環境中,并將兩者融合起來。由此,新財經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現為:復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發展性。

1.復合性。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的融入,對新財經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時代的快速變化,新財經人才應是跨學科、交叉融合的復合型人才,掌握財經理論與知識,能夠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具備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能夠掌握多個跨學科的技術與知識,適用并應用于新的商業場景。

2.應用性。

財經類專業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新財經人才則更加強調應用性,適應快速的商業場景變化,在實踐中已經進行大量的探索與嘗試。如何培養大批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成為應對新財經變革的當務之急。

3.創新性。

跨學科、交叉融合、復合型本身體現的就是創新性,其核心也是創新性。新財經人才必須能夠立足當代,在新的商業情境中,面向未來、面向世界,不斷創新,這也是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對新財經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新財經人才能夠適應未來、面對挑戰的必然選擇。

4.發展性。

時代的變革、商業環境的變化、新技術的層出不窮和快速應用,無不意味著新財經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與緊迫。面對未來的變化,新財經人才必須是發展性人才,必須能夠在現有學科和專業基礎上,面對新環境,迎接新挑戰,成為立足當下和面向未來的發展性人才。

(三)新財經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1.學科交叉與專業融合。

隨著商業環境的快速復雜多變和知識的融合創新,交叉性、融合性、顛覆性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特征,學科交叉與專業融合成為新財經人才培養的必然。對于新文科而言,新財經人才的培養更是急需學科交叉與專業融合,尤其是管理學科,本身可以說就是一個交叉學科,其他很多學科的發展成果均可以應用于管理學科。由此,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經濟的迅猛興起,新財經人才培養的跨學科和專業融合成為共識。然而,真正實現新財經人才培養的學科交叉和專業融合卻并非易事,長期以來,由傳統的專業培養模式所帶來的專業割裂影響深遠,缺乏學科交叉與專業融合的師資隊伍成為制約培養新財經人才的困境。

2.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探索。

創新是時代變革的永恒主題,培養創新型新財經人才則尤為必要。而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則成為重中之重,亦或是新財經人才培養是否成功的評判標準之一。就創新而言,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創新更多的是原始性創新或顛覆性創新,是可以產生偉大成就和改變現有狀況的創新,新財經人才的培養更需要培養大批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創新人才。而就傳統的培養模式和教育理念而言,更多的創新是一種適應性創新或增量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功能的增加或某些性能的改善。為此,對于新財經人才的培養更需要破解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探索的培養難題,更需要加快構建開放式、多元化,具有創造性的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3.理論前瞻與實踐反哺。

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與迭代,財經理論亟需快速發展與創新。在實踐層面,面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增長與應用,實踐探索與創新層出不窮,對現有理論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在理論層面,目前大多財經理論尤其是管理理論是在工業體系下建立起來的,是面對工業化營商環境的理論總結與提煉,當外部營商環境發生顛覆性變化后,現有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出現了滯后,這就亟需面對新的營商環境進行理論的創新。當前在財經領域,隨著實踐的深入探索,已經出現了實踐反哺理論的局面,這就要求理論研究必須要具備前瞻性,并且需要快速創新用以指導實踐。

4.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

新財經人才的培養,關鍵在專業,重點是教學,核心是課程。專業、教學、課程作為困擾新財經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的難點與痛點,亟需快速創新與變革。然而,專業建設的固有思維根深蒂固,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雖已展開,但落地到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上卻行動緩慢。面對當前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如何實現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新財經人才培養改革的當務之急,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成為破局之道。

二、河北經貿大學“智慧工商管理”新財經實驗班的實踐探索

為加快推進河北經貿大學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學校緊密結合自身定位和教育發展實際,按照教育部“四新”建設要求,創新提出進行新財經教育改革,以“人才強校、創新驅動、開放辦學”三大戰略為引領,以新財經為切入點,打造新財經教學理論與實踐創新,加快建設國內知名的高水平財經大學。

(一)“智慧工商管理”新財經實驗班的緣起

“智慧工商管理”新財經實驗班依托工商管理專業,一是促進工商管理專業改革與升級,打造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特色與亮點;二是探索一條有效的專業改革路徑,形成推廣與帶動效應;三是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培養體系,推動課程建設;四是尋求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專業培養方案與培養過程,形成較完整、系統的人才培養模式。

眾所周知,管理理論與方法是在既定運營環境下的更優選擇,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運營的商業環境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化,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也隨之進行了深刻變革,傳統管理理論與知識正面臨互聯網經濟的巨大沖擊。以往在工業體系下,以分工為基礎構建起來的管理體系,亟需變革與整合,管理也經歷了由經驗管理、規范管理、數字管理、智能管理到智慧工商管理的變遷。智慧工商管理則從兩個視角進行系統思考,智即知識層次,包括知識體系、基礎理論、專業技能等;慧即能力支撐,包括人文能力、專業素養、職業精神等。

“智慧工商管理”新財經實驗班立足工商管理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秉承工商管理專業“綜合與特色”的專業定位與培養模式的深厚積淀,對接商業環境劇變情境下智慧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努力培養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適應時代變革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財經人才。

(二)組織與制度設計

新財經人才的培養需要相應的組織與制度保障,在學校新財經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商管理學院進行了組織與制度設計的相應探索。

1.開放共享的組織平臺。

河北經貿大學“智慧工商管理”實驗班探索伊始就構建了開放共享的組織管理平臺。不同的學者和管理實踐工作者從不同的視角,以不同的路徑對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進行了開放共享、包容互動、多維協同的探索,形成了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發展的多元場景。借鑒管理組織的平臺化發展趨勢,對于智慧工商管理實驗班的管理,在創建之初就以平臺化的管理思維成立了開放共享的組織平臺,形成了開放化的管理團隊,由學院書記、院長把方向、定戰略、管目標,由學院教學副院長牽頭負責組織實施,由各專業系主任、相關教授專家、學校其他相關學科專家及校外專家共同組建開放化的管理團隊,并且管理團隊成員會隨實驗班的探索創新和需求進行及時調整與更新,這就使得實驗班的創新改革有了組織保障。

開放共享的組織平臺使得頭腦風暴、思想交流、創新探索成為可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實驗班的創新改革采納多種意見,形成共享方案,并且使得方案實施和推進能夠高效運轉,在管理團隊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形成的方案能夠快速得以推進,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能夠順利實施。

2.多元融合的治理體系。

河北經貿大學新財經實驗班改革構建了以學校為主導,教務處為引領,各相關學院組織實施的總體治理體系。在此基礎上,智慧工商管理實驗班又構建了學院、系、校內外專家、企業家共同形成的多元融合的治理體系。學校從制度層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構建新財經教育改革的總體框架和發展格局;教務處從組織層面給予資源協調,進行方向把控,持續推進和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學院從實施層面以項目制的方式主動探索和獨立運行,保障新財經實驗班的順利開展和創新發展。

為推進新財經實驗班良性運行,工商管理學院成立了新財經實驗班教育改革咨詢委員會、教學委員會、教學督導委員會。咨詢委員會由院長任主任,委員由校內外相關學科專家、企業董事長或高管共同組成,負責學科專業方向的定位與研究,明確專業特色與改革內涵,提供多元治理的智力支持;教學委員會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任主任,委員由相關專業的校內外教授、學者等共同組成,負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修訂,厘清實驗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探索實驗班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實驗班教育教學改革,組建課程研發團隊,組織開發新建課程與教材等工作,全面落實與實施實驗班人才培養改革,提供多元治理的組織支持;教學督導委員會由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兼任,委員由相關專業的教授、導師和社會導師共同組成,負責督導反饋教學組織實施情況、學生學習情況,實驗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情況、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等情況,診斷實驗班改革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提供多元治理的反饋支持。

3.學科交叉的師資團隊。

基于對學科交叉和專業融合的實驗班人才培養的要求,“智慧工商管理”新財經實驗班構建了學科交叉的師資團隊。新建課程均由一名課程團隊負責人和至少2名學科交叉的教師成員共同設計,師資團隊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和課程,真正形成學科互補、專業融合,這也是解決師資隊伍不足和專業知識受限的有效做法。通過跨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背景的師資能夠共同研究、合作開發,形成專業之間的互補。當然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也會遇到諸如技術類師資不了解管理理論,而管理類師資缺乏技術背景等困境,但通過多次的說課、討論、總結等方式,跨學科的師資團隊能夠就教學資源和課程內容達成共識,并形成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與知識的融合,真正做到學科、專業之間的復合,為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4.師生互動的學習體驗。

“智慧工商管理”新財經實驗班致力于探索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此,實驗班設計了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單向接受知識變為雙向參與學習,真正做到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學相長,從師生兩個方面互動提升。就教師而言,關鍵是轉變角色,由單純講授到更加注重課程設計、內容設計、課堂設計,由以講解知識為主到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和教練,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進行教學模式探索;就學生而言,重點是重新進行學習定位,增強學習內驅力,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與教師形成良好互動,促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5.培養體系的動態調整。

作為新財經實驗班,探索、創新、總結、提煉是關鍵,最終要形成一套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以匹配未來對新財經人才的需求。面對已有的培養體系難以適應未來對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困境,實驗班在創建初期就進行了多輪、多次開放式研討,邀請校內外相關學科專家、企業創始人、高管等,形成了2020級實驗班的培養體系。在培養過程中,通過對課程體系研究、課程內容建設、課程知識邏輯分析等工作,進一步優化并動態調整培養體系。在2021級的培養體系中,優化了專業課程,增加了選修模塊,調整了部分課程的前后邏輯,形成了培養體系的動態調整機制。在2022級及今后的培養體系中,依據現有實驗班運行情況和課程內容,繼續對培養體系進行動態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營商環境和管理場景。

(三)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體系重構

智慧工商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是對原有管理理論的繼承、完善、發展與創新。在構思智慧工商管理的過程中,遵循了以下思考邏輯(見圖1)。

1.構建智慧工商管理平臺。

基于對工商管理的思考與理解,結合管理的主要職能,構建了以戰略政策與綜合規劃為核心,以數字化運營管理、智慧財務管理、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營銷管理為界面的相互聯系、互為支撐的綜合智慧工商管理平臺(見圖2)。

綜合智慧工商管理平臺以工商管理核心內容為基礎,融管理知識、理論前沿、信息技術、實踐應用于一體,構建了系統的界面平臺。平臺以戰略為導向,整合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并融入數字化信息技術,解構與重構課程內容,形成智慧工商管理的基石,以此為基礎,擴展和延伸相關內容體系,建立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為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體系重構建立邏輯起點。

2.構造智慧工商管理框架。

以綜合智慧工商管理平臺為邏輯起點,構造以戰略政策與綜合規劃為核心,大數據分析及決策支持為基石,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人力資源、數字化營銷、智慧財務為支柱;達成科學決策為結果的智慧工商管理框架(見圖3)。圖3中,大數據分析及決策支持作為智慧工商管理的基石,主要通過數據采集與預處理、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商業大數據項目綜合實踐等內容構建管理信息系統,并通過對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智慧資源建設與開發、商業綜合實踐等內容的學習,支撐戰略政策與綜合規劃的制訂,在此基礎上,通過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人力資源、數字化營銷、智慧財務等活動達成科學決策,共同構造了智慧工商管理框架。

智慧工商管理框架主要由管理核心體系、管理支持體系、管理支柱體系、管理結果體系構成。管理核心體系即在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智慧資源建設與開發、商業綜合實踐等基礎上的戰略政策與綜合規劃;管理支持體系即以數據采集與預處理、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商業大數據項目綜合實踐等為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支柱體系即集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營銷、智慧財務于一體的管理支柱;管理結果體系即以企業績效評價、商業數據分析、商業綜合實訓等達成的科學決策。

3.搭建智慧工商管理體系。

以智慧工商管理框架為核心,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系統設計智慧工商管理體系。以往的管理是以分工為基礎,在職能的條塊分割中構建,進而共同的目標、貢獻的意愿以及職能部門之間良好的溝通與協調成為管理實踐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而在傳統的管理專業教育中,一直沿用的也是這樣一種課程分割的專業教育模式,這就打破了管理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為了做到課程的融合與職能的互補,在智慧工商管理框架的基礎上,搭建了如圖4所示的三層次二平臺的綜合智慧工商管理體系,即從戰略、組織、個人三個視角構建組織平臺與個人平臺綜合設計管理體系,以實現管理的整體性與系統性。

戰略視角始終是應對挑戰和體系重構的綱,在體系重構中,站在戰略視角,系統性、全局性、整體性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整合課程,在戰略、組織、個體三個視角上,以綜合智慧工商管理平臺為根本,重新整合與重構人才培養體系。

4.形成智慧工商管理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在上述智慧工商管理體系平臺的基礎上,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四層—六維”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四層指人才培養體系由內至外,分別是中心層、素質層、課程層、綜合層四個層次;六維指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需達成六維素質規格,并由此形成智慧工商管理六維核心課程群(見圖5)。

中心層也稱核心層,是人才培養的結果和目標,智慧工商管理新財經實驗班就是探索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成長是指經過四年的培養與學習,在學生畢業五年內,具備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健全的人格品行,掌握能適應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管理理論、知識及技能,能夠從事和做好相關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素養,初具企業家精神和未來成為企業家的潛質。

素質層是緊鄰核心層的六維培養規格層,為了實現學生成長,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需著重達成家國情懷與人文素養、數據思維與技術融合、戰略規劃與系統思考、職業專長與業務素質、專業技能與自我成長、創新能力與商業實踐等六維人才培養素質規格。

課程層是六維核心課程群,在素質層的基礎上,分別以六維培養規格設計了相應的課程群,形成相互融合、互動提升的課程體系,以系統、全面培養相應素質。六維課程群看似分割獨立,實質是相互貫通、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綜合層則是在前述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大創項目、商業實踐、虛擬仿真、企業調研、專業實習、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構建的貫通式培養模式,形成整體的、貫穿六維培養的綜合培養內容,以達成對所學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系統性整合,形成綜合的管理素養和能力。

三、經驗與啟示

新財經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效工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探索還需不斷加強,對于本文提出的新財經教育和專業發展改革的觀點,總結與啟示如下。

1.人才培養改革需進行整體設計。

遵循“整體把握,科學分解,系統整合”的基本思路,扎實推進“新財經”教育改革。整體把握即以系統的視角,圍繞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整體設計教學改革的總體方案;科學分解即將總體改革方案細化為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等環節,逐項突破;系統整合即通過組織綜合,在教學改革的諸多方面融入專業導師制、移動課堂、專家講座、學科競賽與大創項目等,形成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人才培養體系。

教學改革的整體設計可概括為“1-2-3-4-5”,即一個中心——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兩項任務——一流專業建設和一流課程建設;三個面向——面向立德樹人對人才培養范式的需求,面向新財經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面向數據思維對專業融合的需求;四大支柱——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五項舉措——開放式管理團隊、跨專業課程團隊、深化教研教改、教學內容開發與建設、校企協同育人。上述內容的基本邏輯是:五項舉措是人才培養的基石;四大支柱是人才培養的支撐;三個面向是人才培養的靈魂,是教學改革整體框架的基本遵循;兩項任務是人才培養的抓手;一個中心是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由此,形成了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新財經”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見圖6)。

2.人才培養改革需理順改革的基本思路。

明確了“3-3-2”的改革基本思路,即圍繞“三個理念”,通過“三條路徑”,達成“兩大結果”?!叭齻€理念”分別是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適應時代變革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叭龡l路徑”一是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寬國際視野的教育;二是融合“家國情懷、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職業素養、國際視野”的培養;三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融合,重構數字文明下的本科教育體系?!皟纱蠼Y果”是明晰躋身國內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領先者的專業定位和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實現智慧型、綜合型、初具企業家素養的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

3.人才培養改革需明晰改革的工作思路。

為了使實驗班改革得以順利實施,在確定了整體教學改革設計和理順了改革基本思路的基礎上,需明晰改革的工作思路(見圖7)。

4.人才培養改革需進行系統推進。

人才培養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以系統思維整體推進,相關工作則包括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升級、教研教改深化、師資隊伍培養、學生管理改進、第二課堂落實、全程管理細化、管理模式創新等協同推進。

參考文獻:

[1]劉兵,劉培琪.基于新文科視角的新財經人才培養理念探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1(3):16-20.

[2]朱玫潔.每經專訪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新財經”視域下的高等財經教育和人才培養[N].每日經濟新聞,2020-07-23.

[3]彭青.“新財經”建設:內涵特征與發展路徑[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0):82-87.

[4]黃名揚.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杜義飛:人工智能時代,新財經需要復合人才[N].每日經濟新聞,2020-07-23.

責任編輯:武玲玲

Talent Training for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llenges and System Re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Smar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xperimental Class for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Wang Shengzhou, Zheng Zhan, Feng Xueyu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four new" education reform,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ook the lead in proposing the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reform and has carried out exploration in the new experimental class to cater to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alent training target transformation f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alent training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lack of critical thinking, theory lagging behind practice, and inadequate teaching reform. It clarifies that talent training should be based on an open and shared organizational platform and a diversified and integrated governance system, and constructs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smar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entered on student growth.

Key words: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smar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
情景教學法在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基于“創業崗位”需求的新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從美術創作論人才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