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鳥紋藝術樣式淺析

2024-01-10 18:12姚舒譽
上海工藝美術 2023年3期
關鍵詞:鳳鳥尾羽銅鏡

姚舒譽

This article takes bird patterns of the Ta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pectively analyzes th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rd patterns on porcelains and bronze mirror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gives more abundant supports for the research on art patterns.

中華傳統裝飾紋樣有著豐富的藝術價值,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特色,對紋樣進行具體分析能夠有助于人們對傳統文化,歷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傳統裝飾紋樣中,鳥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幾乎從紋樣出現的伊始就伴隨著文明不斷發展演變。本文以唐代時期的鳥紋樣為研究對象,分別分析當時的瓷器與銅鏡上的鳥紋的樣式特征,為藝術紋樣的研究提供更豐富的支持。

一、鳥紋的起源與發展

鳥紋是一種傳統的裝飾紋樣,常出現于青銅器、玉器和陶瓷器的表面。鳳鳥紋由來已久,最早發現于新石器時代,其時在器物上已普遍出現。在商周時代,鳥紋是以鳳紋為主,多與獸面紋、云雷紋等紋飾組合。秦漢的鳳鳥紋多與云氣紋結合,被稱為云鳥紋或是鳥云紋。到了隋唐時期,植物紋經由佛教的興盛而隨之發展,且花鳥畫也逐漸興起,鳥紋樣受到諸多方面影響,形成了花鳥紋。唐代的裝飾紋樣不再像之前以瑞獸、獅子為主,而是轉向了相對抒情的禽鳥蜂蝶,風格輕快,活潑而自由。植物紋飾從附屬點綴的輔助紋飾,變成了紋飾的主要元素之一。平常生活中那些自由飛舞的鳥雀和美麗的仙花瑞草在器物裝飾上呈現出一派格調高雅、飽滿而輕快的氣氛。

這樣的轉變,也是由于唐代社會環境的變化。唐代國力鼎盛,經濟文化皆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基本的滿足,自然開始在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因而藝術裝飾也從權貴階層之中的流通逐漸擴展到民間,裝飾藝術進一步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人們對于正面情緒的追求也延伸出了以輕快活潑為主流的裝飾風格。

二、鳥紋樣的形式探究

在裝飾紋樣中,鳥紋是一個很大的類別。本文將對唐代瓷器和銅鏡兩種載體上的鳥紋進行分析,對紋樣進行一定的深入研究。

(一)瓷器上的鳥紋樣

自魏晉南北朝起,瓷器開始蓬勃發展,生產普及,質量提高。至于唐代,唐人更是對陶瓷裝飾有多方面的追求,裝飾的技法和題材因之豐富之極。唐代制瓷工藝的發展,加上飲食、飲茶文化十分盛行,對各式各樣的碗、盤等生活瓷器用具的大量需求推動了唐代瓷器裝飾紋樣藝術的多樣化發展。法國藝術評論家丹納說:“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地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精神和風俗概況?!贝筇剖⑹婪睒s的經濟基礎和自信開放的審美風尚對唐代瓷器紋樣裝飾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

在唐代的瓷器中,鳥紋加植物紋的組合被廣泛應用于裝飾。鸚鵡紋在這種紋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圖1中,鸚鵡位于瓷盤的中央位置。它的尾羽被描繪為三片細長的形態,整個鸚鵡的形體被幾何化處理,使得它的動勢沿著圓盤彎曲延伸。從鸚鵡的喙開始,頭部朝向右側,兩翼向右展開,尾羽也沿著右側彎曲并朝上翹起。與此同時,瓷盤剩余的空間以卷草紋填充,這些紋飾與彎繞的鸚鵡形成了和諧的呼應。鸚鵡的描繪采用線條的形式,既抓住了它的特征,又以簡潔的方式概括出具體的形象感。這種幾何化的手法賦予了鸚鵡一種獨特的藝術美感,使得觀賞者可以通過簡練的線條勾勒,聯想出栩栩如生的鸚鵡的形態。卷草紋的填充則增加了整體紋飾的層次感和豐富度,紋樣的曲線與鸚鵡的姿態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和諧而富有生機的視覺效果。類似于這種鸚鵡卷草紋的裝飾風格在唐代的瓷器中非常流行,其設計獨特而精巧,展示了當時陶瓷藝術的高超技藝,是對唐代社會繁榮和瓷器工藝發展的有力見證。圖2中的兩鸚鵡飛舞于纏枝花間,兩鳥的整體外輪廓呈一個橢圓形,鸚鵡同樣是以簡約的線條構成,相比于圖1、圖2中鸚鵡本體的描繪忽略了不少細節,更加注重的是圖樣整體所傳遞出的輕快自由的氛圍。

圖3、圖4中,鳥都是單只存在,且與場景結合,有敘事性的互動。鳥或飛舞在花叢藤枝間,或立于藤枝上,皆有具體的、有空間的場景,而非紋樣排列組合。鳥的刻畫簡單寥寥,卻是生動傳神,可以說這幾幅圖像是在瓷器上對花鳥畫的摹寫。唐代的花鳥畫逐漸開始形成體系,小品花鳥畫在民間非常盛行。小品畫是指相對于大幅的、主題性強的作品,尺幅小、內容簡、著筆墨不多,卻情趣盎然的作品。而可供繪制面積不大的瓷器,正適合小品畫的發揮。因而,對于花鳥畫的描摹自然而然地在器物裝飾領域盛行。

(二)銅鏡上的鳥紋樣

銅器不只有銅鏡,但在隋唐五代的銅器中,鏡最常見。唐代有一種社會風尚,即用銅鏡作為禮物。這種時尚主要流行于上層社會,因此也極大地刺激了銅鏡的發展,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也是。這些社會活動也促進了銅鏡制作工藝的變革和發展。銅鏡的主題圖案很多,以瑞獸祥禽為主的動物最常見?;ɑ軘盗恳捕?,題材多是寶相花、蓮荷與牡丹,雖常見嚴謹的團花,但自由的折枝和纏枝也時時可見。

在銅鏡的裝飾紋樣中,鳥紋仍以鳳鳥紋居多。圖5是八瓣花瓣為外形的銅鏡,銅鏡上下左右各繪制一只鳳鳥,鳥頭朝外,爪向中心,中心蔓延出對稱的纏枝紋路,分隔開四只鳳鳥,組成整個裝飾圖樣。鳳鳥描繪得精美,展翅而立,尾羽翻飛。翅羽一根根都具體刻畫,飄揚的尾羽則是以大面積的色塊為主,在尾羽邊緣位置才穿插部分橫向線條以作羽毛。圖6中的鳳紋同樣是以如此形式展現,細致刻畫的翅羽、疏松的長尾、簡約的頭部、細長的脖子、整體上色的軀干。兩鳳相對而立于花枝之上,銅鏡頂部是一只奔跑中的狻猊,是獸鳥植物相結合的圖案。而如此相對兩鳥的紋樣也有特定叫法——對鳥紋?!皩B紋”銅鏡是唐代銅鏡中發現數量較為可觀的一種鏡類,特別是其豐富多樣的紋飾圖案。依據徐殿魁對“對鳥紋”銅鏡的定義,可以得出,“對鳥紋”銅鏡圖案組織變化豐富,形式多樣,不再是之前那種單調乏味、死板固式的鏡面風格,營造出了歡快輕松、生機勃勃的氣氛。圖7的圖像形式與圖5相似,同樣是上下左右四端的分布,并非四只鳳鳥,而是分為鸞鳥和鳳鳥兩組各占兩只,鳳和鸞依據尾羽的不同進行區別,一為扇尾,一為三片尾羽。云紋,而非是植物紋從銅鏡中心蔓延分隔四鳥,云紋經過長期的演變,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形式,蜿蜒而繁復。云紋與鳥紋的常見組合形式,在唐代依然占據了一席之地,受到人們的喜愛。

圖8的圖樣較為獨特,全由鳥體構成而不摻雜植物紋、云紋或是其他裝飾,僅通過鳥體的變形來達到圖像的完整。兩只鳳鳥占據左下和右上,沿中心點斜翻轉對稱而成。卷尾繁復,以類似剪紙的形式挖出空白的空間,剩余的著色部分形成鳳鳥的形狀。鳥形體舒展,作為裝飾紋樣效果很好,能夠帶給人愉悅而放松的心情。

圖9中,對鳳是主要構成紋樣。對鳳,顧名思義就是一對鳳鳥,兩只面朝相對的鳳鳥形成一個組合,也是“對鳥紋”的一種。鏡上的對鳳上下左右各放一組,描繪手法十分古樸,進行了簡約的符號化處理,配上其余符號性的圖案,十分具有象征意義。

三、結語

經過上文對唐代鳥紋藝術樣式在唐代瓷器與銅鏡上的應用的研究,我們不僅對唐代藝術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對古代裝飾藝術的獨特之處和文化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鳥紋作為一種古老而普遍的裝飾元素,充分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的崇敬和對生命的熱愛。我們回顧了鳥紋在裝飾藝術中的歷史沿革,從古至今,不同文化賦予了鳥紋不同的象征意義,使其成為跨越時空的文化紐帶。不同鳥紋樣式之間的巧妙組合和創意構圖,展現了唐代工匠們獨特的工藝技藝和豐富的創作想象,也是唐代人對美的追求和審美趣味的體現。通過對其深入探索,我們也更加堅信在當代,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它是我們今后進行藝術創新的來源,是基石,也是源泉。

參考文獻:

[1]夏燚. 唐代對鳥紋銅鏡紋飾研究[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20.

[2]尚剛.中國工藝美術史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140-183.

[3]李星.論唐代瓷器藝術紋樣之審美風尚和文化內涵[J].美術教育研究,2014,84(17):41-42.

猜你喜歡
鳳鳥尾羽銅鏡
鳳鳥的神秘主人
孔雀想多了
新鄉市博物館藏銅鏡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建平博物館藏遼宋銅鏡簡述
從物質到信仰
淡黃柳·懷人
遼宋金銅鏡辨識舉例
快慢羽基因對壩上長尾雞早期體重與羽速生長的影響
紅山文化豬龍、鳳鳥圖騰崇拜原因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