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用品對皮膚健康的影響

2024-01-10 06:21宮澤清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JHPIA
生活用紙 2024年1期
關鍵詞:外陰部衛生用品脲酶

宮澤清 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JHPIA)

一 衛生用品中化學物質帶來的化學影響及風險判斷

化學影響是由化學物質接觸人體等后而產生的影響?;瘜W影響的大小取決于化學物質危害程度及化學物質攝入量?!爸灰嬖诨瘜W物質,就會立即產生影響”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影響程度取決于人體與化學物質的接觸程度及化學物質的有害性程度。

衛生用品中的化學物質,主要是非織造布的油劑、表層涂布劑、熱熔膠等物質中所含的化學物質。我們需要預測這些物質通過不同途徑,對不同對象(嬰幼兒、成人、老人、地球、生物)所造成化學影響的程度。接下來介紹評估化學物質對人體皮膚影響度的方法。

作為生命體的人,尤其是人的最外層皮膚與處理排泄物為主要目的的衛生用品直接接觸,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或不適等影響。衛生用品與皮膚之間的溫濕度環境和衛生用品中的化學物質、衛生用品本身造成的物理刺激以及排泄物本身帶來的刺激,都會對皮膚造成影響。

要評估化學物質的影響度,首先需要做的是收集和掌握所要管理的化學物質。重點是充分調查化學物質的有害信息、法律法規等,并了解該物質屬于禁用物質還是限用物質。其次對不屬于禁用物質和限用物質的化學物質進行風險評估。需要設定一些項目,比如什么是化學物質、通過怎樣的途徑、有多大的影響等。

表1 風險評估項目與對象

隨后就化學物質的有害性,確定不良影響的種類及程度。然后,估算有多少化學物質,通過怎樣的途徑暴露。在此基礎上,進行風險判斷。風險判斷標準是通過對比評估對象數值(有害性評估值)與暴露量(濃度),來判斷有無風險。風險判斷標準為:評估對象數值≤估算暴露量(濃度)→可能存在風險(有害性評估值),評估對象數值>估算暴露量(濃度)→無風險擔憂(有害性評估值)。經過風險判斷,認為不可接受風險時,需要采取措施來降低危害(有害性)或減少暴露量。

二 衛生用品所用材料對皮膚造成的物理影響及評價方法

衛生用品(尤其是紙尿褲和女性衛生用品)在使用過程中始終與皮膚接觸,使用者的身體動作會導致皮膚和材料之間產生摩擦。因此需要考慮到材料與皮膚間的摩擦所帶來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掌握材料的柔軟度、韌性、光滑性等物理特性。一般采用“KES評價系統”來評估材料的物理特性。表2列出了可以通過KES測量獲得的基本物理特性項目。表3是非織造布的KES評估系統測量的示例。通過KES對所用材料中兩種不同非織造布進行物理特性評估后,可以看出不同的非織造布物理特性各不相同。研究這些KES值與皮膚間的直接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表2 KES評估系統基本物理特性測量項目

表3 非織造布的KES評估系統測量示例

三 人體排泄物(大小便、汗、經血)對皮膚的影響

● 排便影響

為了調研紙尿褲內排泄物(大小便)對皮膚的影響,我們將受試者分為兩組進行對比(見表4)。一組是使用紙尿褲但生活自理能力較強、大小便基本都在廁所的受試者(稱之為廁所排泄組),另一組受試者不去廁所而使用紙尿褲排便,更換紙尿褲時清洗陰部(稱之為紙尿褲排泄組)。

表4 試驗分組情況

表5列出了對比調研的檢測項目。試驗是由皮膚科醫生進行皮膚診斷,以棉簽在外陰部采集樣本,進行細菌的定量和鑒定,檢測大陰唇處的pH值。氣味檢測是在第一次洗澡后到下一次洗澡前期間每次更換紙尿褲時(打開紙尿褲時)進行臭氣評估,包括嗅診6階段評估和手持式氣味檢測儀對一定程度的臭氣成分進行定量。檢測時間點是洗澡后開始每天兩次(早晚各一次),三天后洗澡前再進行一次檢測。

表5 試驗概述與測量項目

對使用紙尿褲但大小便等基本在廁所完成的一組,和大小便始終依靠紙尿褲的一組的試驗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見表6),可以看到尿檢結果基本相近,但更換紙尿褲時的臭氣、外陰部皮膚癥狀存在較大差別。從皮膚檢測結果來看,皮膚中的細菌總數、變形桿菌、pH值都有所不同。

圖2所示是儀器檢測到的氨氣氣味值與外陰部產脲酶細菌數的關系??梢钥闯霎a脲酶細菌數越多,氣味(氨氣數值)就越高。

圖2 外陰部產脲酶細菌數量與氨氣味的關聯

圖3所示是外陰部產脲酶細菌數與皮膚pH值的關系。由此可知,外陰部產脲酶細菌數增加,會使皮膚pH值上升。

圖3 外陰部產脲酶細菌數與皮膚pH值的關聯

圖4意在闡述皮膚問題及氣味的產生原理。這體現了老年人在更換紙尿褲時保持肌膚清潔的重要性。

圖4 外陰部氣味與皮膚問題推斷原理

圖5 嬰兒不同部位發汗疹情況

上述結果呈現了終日依靠紙尿褲排便的受試者(紙尿褲排泄群)外陰部產生氣味或出現皮膚問題的原理。紙尿褲排泄組在更換紙尿褲時會使用溫水清洗,但是皮膚上殘留的糞便依然導致腸內細菌帶來的變形桿菌增加,尤其是產脲酶細菌——奇異變形桿菌等會增加。變形桿菌促使尿中的尿素分解,產生氨。氨會導致氣味增加,同時也會參與皮膚pH值上升的過程,這便是導致出現皮膚問題的原因。

● 汗液影響

下面通過介紹嬰幼兒皮膚夏季產生汗疹的原理來說明紙尿褲內汗液對皮膚的影響。嬰幼兒汗疹出現的部位依次為紙尿褲內、脖子、后背。尤其是紙尿褲內,常常出現于腰部和臀部。

首先,為了對Mowad等人先前研究得出的汗疹發病與表皮葡萄球菌相關的結論進行確認,對出生6~33個月的13名嬰幼兒汗疹發病部位與非發病部位,以滅菌棉簽擦拭表皮,采集細菌樣本后,進行了培養檢測。最終發現汗疹發病部位的細菌數量多于非發病部位,其中,前者的表皮葡萄球菌也相對更多(見圖6)。

圖6 嬰幼兒汗疹與細菌數量的關系

我們也進行了針對成人的強制誘發汗疹的誘發試驗,對發病部位進行微生物檢測和組織檢測。首先是汗疹誘發試驗。受試者前臂纏繞保鮮膜,密封3日,期間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誘發汗疹。成人男性前臂纏繞保鮮膜,密封三天后皮膚已經出現疑似汗疹的癥狀。

在誘發試驗前和出現汗疹后分別進行微生物檢測。在使用滅菌生理鹽水浸潤滅菌棉簽后,棉簽數次擦拭皮膚,進行細菌培養,檢測汗疹部位和無汗疹部位的細菌數量隨時間變化情況,由圖7可知汗疹部位細菌數量明顯增加。

圖7 汗疹部位的細菌數量變化

最后是組織檢測。需要對汗疹發病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后采集皮膚切片進行活檢,以3mm環鉆采樣,通過光學顯微鏡進行樣本觀察。經保鮮膜密封而誘發的皮膚炎癥,主要表現為表皮內汗管周邊浮腫和炎癥性細胞浸潤,可以確認為紅色汗疹。通過電子顯微鏡進行樣本觀察,發現球狀物質和球菌。

對嬰幼兒汗疹部位與無汗疹部位進行細菌培養后,對前者選擇性地進行表皮葡萄球菌的富集培養(約1,000倍)。在成人志愿者保鮮膜密封誘發汗疹的誘發試驗中,也可以看到與嬰幼兒汗疹試驗相同的結果。皮膚炎癥的主要表現為表皮內汗管周邊浮腫和炎癥性細胞浸潤,可確認為紅色汗疹。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后,發現皮膚內存在表皮葡萄球菌。

通過上述結果可知汗液對皮膚的影響。汗疹的原因是表皮葡萄球菌增多引發皮膚炎癥,從而出現了紅色汗疹。

猜你喜歡
外陰部衛生用品脲酶
衛生用品展區:產品多樣化、細分化,創新趨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細菌脲酶蛋白結構與催化機制
污泥發酵液體中提取的腐植酸對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脲酶菌的篩選及其對垃圾焚燒飛灰的固化
女性外陰瘙癢有哪些原因?
為贏得亞洲新一代衛生用品消費者的角逐
日本國內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市場情況
東南亞地區衛生用品行業概況
外陰瘙癢的七大“幕后黑手”
脲酶/硝化抑制劑對尿素氮在白漿土中轉化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