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女性安全審計工具的住區公共空間安全感實證研究*

2024-01-11 06:56戶鈺潔魏曉芳HUYujieLYUFeiWEIXiaofang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要素空間

戶鈺潔 呂 飛 魏曉芳 HU Yujie, LYU Fei, WEI Xiaofang

0 引 言

女性是維系家庭和住區的關鍵紐帶,安全感是女性對住區公共空間的核心訴求之一。然而長久以來城市規劃處于一種“性別盲視”的狀態,由此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性別暴力現象層出不窮。聯合國人居署發布的《城市女孩手冊:參與式公共空間規劃與設計的全球指南》中指出:很少有城市空間是根據女性的日常生活需求而設計的,并且基于性別的脆弱性隨著年齡、社會經濟狀況或殘疾等因素的增加而增加。

目前城市規劃學界的女性議題已經從單一的女性視角轉向多元的性別敏感視角[1],涉及到女性健康[2]、女性發展機會公平[3]、女性安全感[4]、女性日常出行[5]等方面,強調在男女兩性平等的前提下,城市規劃應積極應對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城市空間應向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方向發展。在我國,已出現了若干論及女性議題的空間研究,學者已經從女性視角出發,對地下空間[4]、地鐵站公共空間[6]、校園公共空間[7]、住區公共空間[8]、綠地空間[9-10]、公園景觀空間[11]、城中村非商業街巷[12]等方面開展了實證研究,挖掘女性在不同空間中的特殊需求。但對于公共空間中的女性安全問題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如有學者通過回顧現代主義城市規劃的發展,對女性安全議題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系統梳理[13];也有學者從街道、公共交通和公共活動空間三方面論述了安全感對女性城市活動的影響[14]。雖然兩性都會受到恐懼感的影響,但是安全感認知對女性的城市活動影響遠高于男性[3]。女性主義者認為,安全感是影響女性使用公共空間最重要、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之一[15]。對女性來說,公共空間中的行為活動和權力自由是以安全感得到保障為前提的。因此,若要營造安全包容的住區公共空間,以女性安全感為切入點,無疑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目前關于女性群體空間安全的研究,側重于關注自上而下的政策對女性群體的影響,而忽略了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等背景因素,從而導致被排斥群體的對立性和能動性沒有展現出來。而女性安全審計是關注和發現女性權利和安全問題的有效工具[16],可以提高女性在空間建設中的能動性。

本文基于女性安全審計工具,將研究聚焦于“安全感”這種極具主觀色彩的心理感受,本文中的安全感是指:進行日?;顒訒r感知危險或威脅的心理狀態,不局限于對犯罪的恐懼,還包括不良的空間所造成的焦慮感和失序感,與空間中的人群活動也存在關聯。這是一次基于女性參與的規劃實踐,旨在探索住區規劃中女性參與的新方法,提升女性在住區公共空間中安全感知的可行路徑,將女性友好融入住區建設。

1 女性安全審計工具構建

1.1 運行機制

女性安全審計(women’s safety audit)是一種參與性工具,通過女性親自體驗、觀察和描述的方式,了解女性對公共空間安全性的看法。它不僅注重調查、檢視城市空間的安全問題,而且還強調通過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尤其是增強女性參與社區管理的能力,透過自身的力量改善社區的安全狀況[17]。女性安全審計于1989年由加拿大多倫多市都市反暴力對待婦女兒童行動委員會(METRAC)首次提出并實施,旨在解決女性在公共空間準入和規劃決策方面的不平等參與問題。目前,女性安全審計已在國際上傳播,在北美、歐洲、非洲、亞洲的社區廣泛使用[18-22],包括政府、非營利組織、社區組織以及婦女團體等不同類型的組織。

根據國外的理論和實踐,筆者提出了女性安全審計在我國住區背景下的運行機制(圖1)。女性安全審計以調查、觀察和訪談為主,通過組織審計團隊,構建多方伙伴關系,由女性自主能動的思考和選擇,對公共空間中的安全議題做出解釋性理解,審查公共空間的安全隱患。該工具提供簡單、高度靈活的適應性方法,讓參與者表達自身感受。社區組織、非政府組織、婦女團體和當地居民可以使用該工具來確定基于性別的服務差距,并在此基礎上共同討論解決方案,實施行動計劃。

圖1 女性安全審計運行機制Fig.1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women’s safety audit

1.2 審計方法與步驟

由于女性安全審計在國內缺乏實踐經驗,為了將該方法與我國現有的參與式住區實踐結合起來,筆者在國外的實踐基礎上參考了影像發聲法①、語義分析法②等以感知體驗為主的方法,明確了其審計方法與步驟。

審計步驟包括:快速情景分析,目的是初步了解研究范圍及其周邊的大致情況,并在調研過程中建立安全審計小組;焦點小組討論,討論內容包括陳述自身經歷過的安全事件、討論與安全感相關的影響因素、提出優化建議等,同時為下一步“安全審計行走”制定步行路線并確定審計地點;安全審計行走,參與者沿著制定好的路線行走,并在行走過程中對審計場景進行描述,并拍攝安全感最好和最差的兩組照片;數據轉譯與錄入,即組織者針對焦點小組討論和安全審計行走過程中的談話內容進行現場筆錄和錄音,隨后將語音文件轉為文本數據,并按照審計主體和審計場景進行分類(圖2)。

圖2 審計方法與步驟Fig.2 audit methods and steps

1.3 數據處理與分析

1.3.1 數據預處理

KH coder是較為普及的用于文本分析的開源軟件,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成功實現了詞頻統計、詞間關系以及可視化等文本挖掘過程[23]。利用KH coder進行數據預處理,為保證后續審計因子提取和感知傾向分析的獨立性,對文本信息進行分句處理,經過合并重復剔除無效數據。為保證詞匯的有效性,需要根據初次分詞結果制作“過濾詞表”和“并詞表”,目的是濾掉對分析基本無效且與安全感明顯無關的詞匯,合并詞義相似的重復詞匯。

1.3.2 審計因子分析

運行KH coder提取高頻詞,并對高頻詞進行編碼和分類處理,將分類后的詞匯作為審計因子(表1),導出文檔編碼矩陣,經過Python處理為共現矩陣,然后運用UCINET6軟件進行中心度分析。

表1 審計因子類型劃分Tab.1 classification of audit factor types

1.3.3 審計主體分析

根據女性心理和生理等因素,建議審計主體選擇10—65歲之間的女性,按年齡段分為青春期女性、青年女性和中年女性3組(表2)。運行KH coder分別對其分句進行共現網絡分析,并對3組主體和審計因子進行交叉分析和對應分析,提取不同年齡組審計主體的安全感認知特征。

表2 審計主體分類Tab.2 classification of audit subjects

1.3.4 審計場景分析

根據參與者的自主選擇,將住區公共空間分為若干個場景。通過調用百度智能云API③的方式對不同場景下的分句文本進行情感傾向分析④(圖3)。具體的操作方法為:使用Python程序調用百度智能云API對分句進行情感傾向分析,將“積極感知概率”作為感知傾向簡化后的參數,積極感知概率越靠近0,越消極,越靠近1,越積極。本文篩選置信度>0.5的數據進入下一步統計分析[26],最終建立審計主體、審計場景和感知傾向的對應關系(表3)。綜上,女性安全審計的數據處理流程見圖3。

表3 分句分類示意Tab.3 schematic diagram of clause classification

圖3 數據處理流程Fig.3 data processing process

2 實證研究

本研究以H市F小區為研究區域,以小區中的女性居民為研究對象,研究區域(圖4)占地面積14.45 hm2,共有1 444戶,女性居民占比約51.2%。選取原因為:第一,F小區作為某事業單位的家屬院搬遷小區,小區中職業女性的工作背景相似,非職業女性大多為該事業單位退休老員工及其家屬,因此本實驗中研究對象的職業和經濟收入的特征差異較??;第二,在快速情景分析中發現小區存在不利于居民安全的空間環境因素,如不完善的照明和監控設施、可達性差的空間、過于封閉的綠化等,導致小區中女性安全感普遍較低;第三,小區為典型的封閉式小區,小區內有商業街、大小廣場、社區會所和物業管理樓,女性居民在小區中的活動時間較長,活動內容較為豐富,適合作為獨立的樣本進行研究。夜間更容易誘發女性產生恐懼的條件,因此實驗選擇在夜間進行,本次實驗參與的女性居民和工作人員共45人,共獲得232份文本信息,經過合并重復以及剔除無效數據后,剩余有效分句165條。

圖4 研究區域Fig.4 study area

2.1 審計因子安全感影響強度分析

2.1.1 審計因子提取

在KH coder中提取高頻詞,并分析高頻詞匯的語境特征,借鑒閻波[4]、于一凡[7]、葉林[26]、陸明[27]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取文本信息中包含的安全感影響要素,將要素劃分為5大類:空間要素、設施要素、氛圍要素、管理要素、人群活動,包含街道空間、綠地空間、照明設施、休閑設施、自然氛圍、社會氛圍、治安水平、衛生水平、交通管理、人群類型、活動類型11個審計因子(表3)。

2.1.2 審計因子影響強度分析

審計因子的感知頻率代表參與者對該因子安全感知的關注程度,研究表明在感知頻率上,空間要素>設施要素>人群活動>管理要素>氛圍要素(圖5)。在空間要素中,街道空間(45.5%)和綠地空間(26.7%)的關注度都很高;在設施要素中,照明設施(47.3%)在所有因子中關注度最高,休閑設施(11.5%)的關注度中等;在人群活動中,人群類型(19.4%)和活動類型(18.8%)均有較高的關注度;在管理要素中,交通管理(12.1%)和衛生水平(11.5%)的關注度中等,治安水平最低,僅占4.9%;在氛圍要素中,社會氛圍(7.3%)和自然氛圍(6.1%)的關注度都較低。

圖5 審計因子感知頻率統計Fig.5 audit factor perception frequency

中心性是指一個節點在網絡中處于中心的程度,測量的是網絡節點自身的連接能力,中心性高的節點,在網絡團體中具有主導地位。在中心性上空間要素=設施要素>管理要素>人群活動>氛圍要素(圖6),說明空間要素和設施要素占主導地位,審計因子中街道空間和照明設施中心性最高;在管理要素中,治安水平中心度中等,衛生水平和交通管理中心性較低;在人群活動中,人群類型和活動類型中心性較高;在氛圍要素中,社會氛圍和自然氛圍的中心性一般。

圖6 審計因子中心性統計Fig.6 audit factor centrality statistics

根據審計因子的感知頻率和中心性分析可知,在空間要素中,街道空間是主體日常出行的主要載體,和主體的關聯度最高,綠地空間在主體認知中容易成為犯罪發生的場地;在設施要素中,照明設施在所有因子中對女性安全感影響最大,良好的照明條件和可見度會使得主體有掌控和監視的感覺,反之,照明條件不足會增加女性對性攻擊的恐懼;在人群活動要素中,男性聚集的公共空間會使女性產生不安感,而一些傳統意義上“男性氣質”強較強的活動,如籃球、象棋等,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女性進入該類活動空間的意圖;在管理要素上,小區的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公共空間環境,整潔有序的環境會給主體帶來安全感;在氛圍要素上,社會氛圍主要是通過人文氣息和主體行為來營造的,自然氛圍則是通過綠化景觀、自然環境來營造的,對主體安全感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

2.2 審計主體安全感認知特征分析

2.2.1 青春期女性安全感認知特征

青春期女性的共現網絡分析的關聯詞匯包括上下學的環境、游戲場所、燈光、綠化、道路、校園欺凌六個集群(圖7),對于小區的燈光、綠化和游戲場所有明顯的負面評價,對有視線遮擋的空間更為敏感,樹木和車輛會造成視野盲區,由綠化封閉起來的場所容易被聯想為校園霸凌的發生地,從而引發不安全感,如“在沒有燈光且隱蔽的角落里,綠化密集樹木高聳,會下意識繞開”。并且小區中的游戲場所無法滿足女孩們的需求,缺乏兒童聚集的物質載體,比如“小區中的游樂設施單一且老舊,一般會去隔壁小區玩”。

圖7 青春期女性安全感共現網絡分析圖Fig.7 analysis of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adolescent women’s sense of security

2.2.2 青年女性安全感認知特征

青年女性的共現網絡分析的關聯詞匯包括人群活動、管理維護、道路空間、燈光照明、兒童看護、商業活動六個集群(圖8)。其中獨居的參與者表示熟悉的鄰里關系和人群活動會使自己更有安全感,而陌生人的到來使其產生下意識的排斥。并且在夜晚缺乏光線的情況下寧愿走大路而不愿節省時間走游步道,認為“被綠植圍合起來的小路變得消極而危險”。育兒女性表示“有視線遮擋的空間不利于看護兒童,不能放心的進行社交或休息”,對座椅和地面鋪裝有更高的要求,“座椅大理石的材質和色彩過于冰冷,沒有溫馨的感覺”。

圖8 青年女性安全感共現網絡分析圖Fig.8 analysis of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young women’s sense of security

2.2.3 中年女性安全感認知特征

中年女性的共現網絡分析的關聯詞匯包括人群活動、鄰里關系、安保管理、衛生管理、兒童看護、道路停車六個集群(圖9)。該組參與者在提及安全感知時更注重鄰里間的交往對安全感知的影響,對衛生條件也更加敏感,常常會注意到小區綠化中的貓狗糞便和垃圾雜物,同時也會注意到與兒童看護有關的設施。值得注意的是該組參與者對綠地空間和光線的評價與上兩組不同,認為小區中過多的綠化能產生更健康的感覺,夜晚昏暗的環境也能使其有更加舒適的體驗,如“綠化非常好,像森林氧吧一樣讓人神清氣爽,感覺生活質量有所提高”,表示在夜晚進行廣場舞、健身器材、散步等活動時“周邊熟悉的鄰里環境會使自己更有安全感”。負責看護兒童的參與者對小區的座椅有更高的需求,認為“好的座椅設計和布局會提高其看護安全性,在看護兒童的過程中能有更積極的體驗”。

圖9 中年女性安全感共現網絡分析圖Fig.9 analysis of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middleaged women’s sense of security

2.2.4 審計主體安全感認知特征比較

對三組女性安全感認知特征進行對比,發現最明顯的差異在綠地空間、照明設施和人群活動三方面。在綠地空間方面,中年女性認為茂密的綠化能為其帶來健康的體驗,青年女性則認為夜晚歸家時茂密的綠化會遮擋大部分視線和光線,并不利于提升其安全感,青春期女性認為隱蔽的綠地容易成為校園欺凌的發生地,會讓她們產生不安的聯想;在照明設施方面,青年女性和青春期女性反映最多的是光線太暗,尤其是年輕的女租戶,對夜晚光線的需求較高,中年女性則對光亮的需求較低。在人群活動方面,青年女性和中年女性對鄰里關系更加敏感,青年女性雖然不常參與社區活動,但僅僅是住區中的“點頭之交”也會保障其安全感,而中年女性在住區中居住時間長、鄰里網絡豐富,其安全感大部分依賴于社交活動和熟悉的鄰里關系,而青春期女性對鄰里關系和社區活動則關注較弱。除此以外,青年女性和中年女性中負責看護兒童的參與者希望在看護空間中增設更多的座椅和健身器材,方便其在看護過程中進行社交或者休憩娛樂,認為看護空間的綠植種類、綠化設計、座椅色彩和材質、地面鋪裝等要素會影響其安全感。

2.3 審計場景安全感知傾向分析

從安全感知傾向來看,六個審計場景的的積極感知傾向排序為大廣場>商業街>小廣場>主干道>組團路>入戶路(圖10)。在大廣場上,有豐富的夜間活動和明亮的燈光照明,給了參與者良好的安全體驗。在商業街上,店鋪的燈光和往來的人群是塑造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在小廣場上,由于燈光較暗以及活動場地老舊,導致其感知傾向偏消極。在主干道上,道路兩側的停車和高大茂密的綠植導致的視線遮擋使其安全感較低。在組團路上,較差的路面可見度以及兩側陰森的樓墻產生了消極的感知傾向。在入戶路上,由于缺乏照明設施和單元門門禁,導致其感知傾向最為消極。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六個場景感知傾向中位數有較明顯的高低之分,但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很相似,說明即便是在“看起來”很安全的場景下,也會有部分女性容易注意到那些產生不安的因素,比如明亮的廣場周圍的陰森綠地、上下學路上的空間死角、飯店外男性聚集飲酒的熱鬧場所等,說明女性的安全感的構建往往是多個因素綜合的作用,并且相比較男性,女性更容易注意場景中點滴日常的細節。

圖10 審計地點感知傾向箱圖Fig.10 audit location perceived tendency box chart statistics

通過篩選參與者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以及對應的詞云圖可知(表4):在幾乎所有場景中,燈光都是參與者最關注的要素,參與者在寬闊的交叉口、廣場以及明亮的商業街安全體驗較好,認為茂密的綠化、廣場舞活動以及商業活動使其有安全和健康的體驗,同時參與者對綠化設計和照明強度較為敏感,打理有序的綠植和明亮的燈光使其感到更加安全。相反,狹窄的綠化通道、昏暗的建筑使參與者感到不安全,比如廣場周圍缺乏打理的小路、昏暗狹窄的入戶路以及造成視線遮擋的停車,此外,坑坑洼洼的地面、幽暗的宅間路和臟亂的衛生情況也使其安全感較差。

表4 相關照片及評價詞云圖Tab.4 related photos and evaluation word cloud images

3 女性安全感提升路徑

3.1 強化環境對女性的心理支持

在空間要素、設施要素、氛圍要素、管理要素、人群活動五類要素中,對女性安全感影響最大的因子是街道空間和照明設施,因為光照的強度不足與不持續是造成安全恐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活躍的、黑暗的街道會營造出一種讓人想要回避的“安全盲區”[14]。因此營造安全的空間環境首先應當保證充足和可持續的照明條件,同時注重對小區中街道空間的規劃設計,塑造宜人的空間尺度和吸引人駐足的街道景觀,保證街道的活躍和視線可達。除了功能性的要素外,女性也會關注環境氛圍這種軟要素,比如花香和孩童玩耍的聲音使參與者感到熟悉和親切,而夜晚街邊男性聚集飲酒的氛圍會使女性感到不安,這提示我們培育安全感除了注重物質要素的提升,還要強調人文環境和社會氛圍的打造,通過對聲景、氣味、色彩等要素的設計把控,改善環境意向,使空間氛圍由“男性主導”變得“女性友好”,從而對女性細膩敏感的心理提供情感支持,而良好的物質環境可以激勵人們自發維持環境穩定,對人群活動也能起到約束和監督作用。

3.2 滿足多元主體的差異化需求

女性在提出訴求時總是會把家人的需求考慮其中,并且不同年齡段的審計主體對安全感的認知上有所不同,因此塑造良好的安全環境既應考慮與女性天然關聯的老人、兒童的需求,也應考慮女性主體的差異化需求。比如青春期女性的安全感圍繞著與“上學”和“游樂”相關的空間環境;青年女性對人群活動更加敏感,對光照條件的要求更高;中年女性則更注重鄰里交往和衛生條件?;诓煌挲g段的需求把空間分為有差異的領域,并不意味著限制其他人群的使用權,而是為了使不同的人群共同享有更大范圍的領域。比如在視野開闊的場地,設置兒童友好設施,同時為照看兒童的女性提供休憩設施和健身設施;在青年女性上下班的路線中增加照明、攝像頭、安全標識等設施,提升夜間歸家通道的安全感;在廣場上、步道兩側或單元門附近利用亭廊植物圍合方式,為中老年群體提供打牌、下棋的集聚娛樂活動場所,同時也能起到街道監視作用。當公共空間中允許多元人群準入時,無疑是更加包容安全的。

3.3 促進公共空間場景的生活化轉向

女性更容易注意到公共空間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空間細節,簡·雅各布斯主張的“日常生活轉向”中提出應該用普通家庭主婦般的細膩與關懷眼光了解城市與社區。通過分析女性角色的日?;顒悠煤腿穗H關系來識別場景中的“角色畫像”,從而改善場所使用功能,創造具有吸引力的場所空間。樓前樓后、道路兩側、廣場上都是日常生活的載體空間,是人們表達地方歸屬感和認同感的地方。在日常生活空間中,通過置入風格一致的信息標識和文化設施,增強小區公共空間的引導性和秩序感,塑造良好的交往活動氛圍;對于樓間的拐角或封閉的角落這種非日常生活空間,應增強智能化照明系統,自動調節燈光強度,避免女性恐懼與不安,保證夜間場所的隨時可用;對于單元樓入口和過道等用于過渡的灰空間,要注重建筑入口與戶外空間的連續協調,同時對立面加以裝飾,保持形象統一,增添美感情趣,營造舒適安全的環境氛圍。

4 結語

本文利用女性安全審計工具對住區公共空間開展有關女性安全感的實證研究,提供了基于女性參與的規劃經驗,拓展了我國住區參與式規劃的實踐方向。本文提出強化環境對女性的心理支持、滿足多元主體的差異化需求和促進公共空間場景的生活化轉向三條路徑提升女性在公共空間的安全感。在實證過程中,該工具表現出以下優勢:參與者通常會注意到與其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更容易挖掘出場景的“日常生活”價值,這種感性的參與過程本身就是提高居民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策略;該工具可作為女性訴求進入住區規劃的通道,賦予女性居民參與權,為公眾和政府的合作提供機會。由于本文側重于比較女性群體內部的安全感認知差異,對于其他類型審計主體的研究有所缺失,對于審計場景的種類采集也不夠全面。在未來的研究中,將以年齡、職業、經濟收入等多重背景,對女性群體內部進行多維度的劃分,還將會擴大參與人群的類別,參與者除了女性群體外,還將包括如男性居民、居委會成員、物業成員、兒童等人群,有助于促進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彌合分歧。此外還將豐富審計場景的多樣性,如日間場景、夜間場景、不同季節場景等,以深入探究公共空間中女性安全感的提升路徑。

圖表來源:

圖1-10:作者繪制

表1:根據參考文獻ETAUGH C A. 女性心理學[M]. 蘇彥捷, 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114-115.;段城江, 黃亞平, 張茜. 周期理論:城市女性的空間需求研究[J]. 城市規劃, 2015, 39(8): 46-55. 整理繪制

表2-4:作者繪制

注釋:

① 影像發聲(photo voice)是一種參與式的社區規劃方法,該方法的核心是讓參與者通過拍攝照片和描述體驗的方式來記錄和發現隱藏的社區核心問題,并對特定問題表達想法或提出建議。該方法可以促進社會資本的聯結,提高社會成員之間的互信和互助,進而推動社會實踐。

② 語義分析法是指利用語義分析軟件對文本數據進行分析,可用于分析空間感知和文本數據的關聯,提取感知要素及其傾向,目前語義分析法以被廣泛的應用于旅游、園林、規劃等領域。

③ 百度AI是國內最大人工智能平臺,可用于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其優勢是容易獲取并且市場測試準確率高達95 %。在使用百度AI進行自然語言處理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④ 情感傾向分析指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帶有主觀情感的文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和推理,挖掘和分析文本的情感和極性,并判斷文本的情感傾向。

猜你喜歡
要素空間
創享空間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創享空間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也談做人的要素
2015年6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