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樣本:教育現代化促進人的城鎮化路徑探析*

2024-01-11 06:56袁奇峰HANShuaiYUANQifeng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南海城鎮化社區

韓 帥 袁奇峰 HAN Shuai, YUAN Qifeng

0 引言

我國傳統城鎮化主要追求經濟增長,新型城鎮化的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1]。教育作為一項基本人權與重要公共產品[2],在促進人的城鎮化與全面發展中發揮著核心作用[3]。因利于促進知識傳播、提高人力資本、吸引高素質人才,教育已成為城市吸引力集聚的關鍵因素[4]。

教育現代化與縣域城鎮化的關系漸成研究熱點。學界目前對教育城鎮化的探討主要集中在流動人口基于家計模式轉變與家庭遷移決策的理性考量下而攜帶子女進城接受義務教育的微觀特征解釋[5-6]。有學者認為,教育是縣域城鎮化的重要動力,教育設施對城鎮化質量的提升至關重[7]。也有學者認為,教育城鎮化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區域生源流動并推動城鎮化發展的同時,也會導致教育設施布局不均衡[8]。而且在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優質教育資源向縣城集中通常是以鄉村教育質量下滑為代價的[9]。

鑒于此,本文提出并嘗試回答以下問題:在我國東部發達地區,是否存在全縣(區)能夠實現教育質量基本均衡且教育現代化水平較高的樣本?該地區在傳統工業城鎮化的路徑依賴之下,如何走通教育城鎮化的創新路徑?該地區的教育現代化水平如何測度、空間如何響應,以及教育促進人的城鎮化的具體表現與內在機制是什么?下面以佛山市南海區為實證,通過文本分析、實地調研、半結構式訪談等方法獲取一手資料,以南海教育現代化助推城鎮化模式轉型的內在邏輯為分析框架,深度剖析南海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標體系與不同類型教育之于不同人群發展能力的正向作用機制,揭示我國發達地區縣域通過優質教育促進人的城鎮化的可行路徑,希冀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論與實踐有所助益。

1 南海傳統城鎮化的成就與隱憂

1.1 傳統城鎮化的成就: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率快速提高

佛山南海歷史悠久。從公元前214年設為南???,590年置為南??h,1992年“撤縣設市”為南海市,2003年“撤市設區”為佛山市南海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腹地,現轄區7個鎮街。廣東在改革中“先行一步”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地方[10],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數十年來其城鎮化水平處于全國前列。南海曾是“廣東四小虎”之一,在改革開放初期經濟即取得了巨大成就,創造出“三大產業齊發展,六個輪子一起轉”的“南海模式”,從原先以種糧為主的農業縣一躍發展成為新型工業城區[11]。新世紀以來,在廣佛同城化趨勢下開始從“工業南?!弊呦颉俺鞘心虾!?,南海已從廣佛大都市邊緣區發展為都市成長區。數十年來,南海區的城鎮化率與佛山全市接近,始終在廣東省與全國的平均水平之上;尤其是2000年之后,南海的城鎮化率遠遠高于廣東省與全國的城鎮化率;2020年,全國城鎮化率為63.89%,廣東省城鎮化率為74.15%,而南海城鎮化率高達96.05%(圖1a),這充分表明南海社會經濟發展處于發達狀態。然而,城鎮化率高并不代表城鎮化質量高。

圖1 各地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對比及佛山各區人口數據變化(萬人)Fig.1 comparison of urbanization rate & population data changes in various districts of Foshan

1.2 傳統城鎮化的隱憂:城鎮化率高而城鎮化質量欠佳

中國社會正從“物的城鎮化”轉向“人的城鎮化”。南海城鎮化歷程可看作中國城鎮化的縮影,其基本特征為速度快、規模大,但總體質量欠佳。1990前后經歷的“雙軌”城市化①并未給南海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而表現為農民就地非農化、空間雜糅破碎的“半城市化”景觀,面臨著城鎮品質不足及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的問題[12]。雖然南海的城鎮化率超過廣州(圖1a),但廣州城市空間品質明顯更優。這主要是因為南海區常住人口中的流動人口(圖1b)的增幅及比例均在持續增大②,這意味著以常住人口為基準來供給公共服務的壓力將更大,人的城鎮化需求比以往更緊迫。當前,南海提升城鎮化質量的關鍵在于改善人居環境與提高人的發展能力。

2 教育現代化助推城鎮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2.1 教育現代化發展實踐:解鎖傳統南海城鎮化困境的一把“金鑰匙”

公平包容的教育和終身學習機會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核心目標之一,即可持續發展目標4(SDG4),每個兒童、青年和成人獲得優質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源泉[13]。中國城鄉居民家庭決策的考量開始從“經濟效益最大化”轉向“以教育為核心的綜合收益最大化”[14],教育競爭雖導致了鄉—城流動過程的成本激增[15],但保障子女接受優質教育仍為居民在城鎮安居的首要因素[16-18]。面向城鎮高質量發展,教育成為公共服務供給與城市品質提升的關鍵。

在人口流入地大規模、高質量地供給以教育為核心的公共服務,是對人們向往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實響應,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若能做好教育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南海實踐便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樣本。從改革開放以來,注重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社區教育方面發力,南海教育在一系列改革創新中走向現代化并逐步成為在區域中的核心競爭力。數十年來,南海發揚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持續不斷地獲得國家和省市的認可與褒獎,如今已基本形成新型教育生態(表1)。

表1 南海教育現代化事業發展歷程Tab.1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Nanhai education

2.2 教育現代化水平測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3+9+16”指標體系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包括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教育質量、教育保障[17]。廣東立足于省情,分類推進教育現代化實踐:一是教育強市(縣、區)與教育強鎮(街道)評估;二是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評估。廣東省教育現代化的指標框架(《廣東省縣域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評估方案》,以下簡稱“廣東指標體系”)與“投入—過程—產出”模式最為接近,對應設計了3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43個三級指標。

南海在2002年被評為廣東省首個教育強市(區),如今全區7個鎮街悉數為廣東省教育強鎮(街)。根據南海教育局的公開數據,筆者從廣東指標體系中厘定南海教育現代化“3+9+16”核心指標體系,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詳盡解釋南海教育現代化的實操措施與具體成效(表2)。近二十年來,經多次復評,南海不僅滿足廣東指標體系的基本條件,而且在師資隊伍、經費投入、幼兒園、義務教育學校、高中階段學校、社會教育與終身學習、信息化建設、培養模式、素質教育、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水平與學生素養、升學率與就業率、教育對縣域社會發展的貢獻力、區域學位供給能力、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機會等16項指標方面的優勢明顯。

表2 南海教育現代化核心指標體系Tab.2 the core index system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in Nanhai

其中以社會最為關注的高考升學率指標為例,南海2013—2022年的高考人數、本科上線人數、重本上線人數保持遞增。在高中教育指標中,高中升學率為60%即達到廣東省教育強區的A類標準,而南海區2013年的本科率就近乎60%。根據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發布的數據,2021年南海本科上線率為80.93%,既遠遠高于廣東?。?8.76%)與全國(41.63%)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廣州市(71.25%)、深圳市(71.49%)、佛山市(72.84%)等珠三角教育強市的平均水平。這充分表明南海教育現代化的成就斐然。

2.3 教育現代化促進城鎮化模式轉型的分析框架

人的城鎮化主要指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向城市轉變與現代文明素質的形成[19]。教育與城鎮化之間存在明確的互動關系:一方面,城鎮化作為結構性因素對教育起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教育作為能動性要素對城鎮化起促進作用[19]。

人的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舉足輕重[20]。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人的現代化教育在于提升人的素質與發展能力。自改革開放以來,南海產業迭代與教育改革并行。傳統城鎮化的動力為農村社區工業化與園區工業化,如今南海城鎮化的動力轉變為產業創新化與教育現代化,充分反映南海作為制造業大區與教育強區的互動藕合發展特征(圖2)。南海教育城鎮化無疑是探索人的城鎮化的典型樣本。

圖2 南海教育現代化助推城鎮化模式轉型的分析框架Fig.2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contributing to the transition of urbanization model

3 教育現代化促進人的城鎮化的南海路徑

人的城鎮化重在滿足社會群體的多樣需求、提升人的發展能力以及流動人口市民化[21]。教育對城鎮化的促進作用表現為人口素質的提高、人的全面發展[22]。南海長期堅持教育興市發展戰略,在公共財政中優先保障教育支出,這為南海教育現代化促進人的城鎮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佛山市在公共財政支出中持續加強民生支出③,其中教育占比最大(圖3a)?!笆濉逼陂g,南海民生事業投入接近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23],將教育作為公共產品的“拳頭”。2019年南海教育支出規模達54.13億元,占一般公共財政支出的20.31%,超過佛山平均水平且為佛山五區之首(圖3b、圖3c)?;诖?,通過教育提升人的發展能力是型塑南海教育現代化格局的關鍵,體現在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精準適需的職業教育、潛移默化的社區教育三方面,對應面向所有孩子的素質教育、青年學徒的職業發展、全體市民的現代文明素養。

圖3 佛山市及其各區一般公共財政支出情況Fig.3 general public expenditure in Foshan city and its districts

3.1 全域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面向所有孩子的素質教育而推動城鄉辦學質量融合

南?;A教育可劃分為體制結構、核心內容、生態系統三個階段(圖4)。第一階段南海教育做對了結構。明清時期,南海西樵山作為“珠江文明的燈塔”擁有5大書院④;鴉片戰爭前后,創辦新式學堂⑤;民國時,在國內最早推行“六三三四”學制;改革開放后,南海便實施教育改革并普及中小學義務教育。20世紀80年代,政府財政尚困難時,南海大膽改革落后的教育體制,在全國率先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育發展模式,小學放到村辦、初中放在區辦、高中由市里統籌;20世紀90年代初,南海最早推動教育投資體制,開展集資辦學行動,開啟了多元教育投資發展模式;1993年,通過下放辦學權進一步理順三級辦學的管理體制[24]。1995年推進素質教育并申報省級“教育強縣(區)”。2000年,開展“公民互助”“公民聯合”及鼓勵華僑出資等多種辦學模式,在原有宗祠、書院的基礎上形成“每村有小學,多數村有中學”的格局[11]。連續的教育體制改革為南海教育現代化鋪就制度基礎。

圖4 南?;A教育發展“三階段”Fig.4 three stages of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Nanhai

第二階段南海教育做好了內容。南海在2002年成為廣東首個“教育強區”,2004年中小學校長實行競崗制;2007年開啟“名師工程”;2010年起,推動全區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重在城鄉校際教學質量與教育資源的均衡性。2014年優質學位率居全廣東省前列,小學、初中、高中的優質學位分別為83.46%、97.43%、100%,全區實現了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25]。2016年開啟“優質教育,學在南?!睉鹇??!笆濉逼陂g,完成新建擴建學校82個,增加優質學位8萬個。中、高考成績領跑佛山五區,位于廣東省前列,達到一線城市教育發展水平⑥。學校環境好、教學質量高、學生成績優是“南海教育”遠近聞名的招牌,良師、名校、英才三大核心工程的協同效應則是基礎教育優質性與均衡性的關鍵(圖5)。

圖5 南海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的形成機制Fig.5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basic education in Nanhai

教育質量均衡是衡量教育公平的標尺[26]。南海鼓勵名校集團化辦學,在落后地區設分校,城鄉校際教育資源均衡布局,優秀師資在全區循環流動,保障所有孩子接受同等質量的教育,而且學校建設可以提升城鎮品質與形象,這是“大城名?!惫こ痰膬群?。名校建設不是傳統“一家獨大”,而是集團化教育“群峰林立”。學校正在成為各鎮社區中心,連接起學校、家庭和社會,把生活給學生請進課堂,創造豐富的生命體驗,處處體現“樸素教育”思想。教育的目標是塑造人格[27],南海教育把“人的成長”放在首位,注重教師的成長與學生的成長,實現“大城良師”,培育“大城英才”。如石門中學,通過“新基礎教育”⑦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不僅關注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學習的品質與能力。讓每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學校,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全區形成多元特色的高中格局(表3),為銜接高等教育做鋪墊。

表3 面向學生全面發展的八類高中Tab.3 eight types of high schools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第三階段,教育作為南海全區的一種治理術與多方利益平衡機制,正在形成正向循環的生態系統。教育支出通常會給政府公共財政帶來巨大壓力,如今南海教育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已成為提升城市品質的動力。2019—2021年,“優質教育”助力南海連續三次獲評“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區”[28],持續得到學校、家長、社會的全方位支持便是最好的佐證(圖6)。

圖6 “品質教育 學在南?!钡闹С謾C制Fig.6 support mechanism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Nanhai

教育現代化水平體現教育公平的指標為“教育資源配置”,具體表現在空間布局、配置指標兩方面。在空間布局方面,通過名校集團化辦學,平衡城鄉之間、校際之間教育資源的可及性。南海區的優質教育集團,省級5個、市級11個。如南海石門教育集團,以石門中學為核心,首創“以優帶新、以優扶弱”的“孵化育成機制”,包括3所高中、2所完全中學、8所九年一貫制、3所小學(表4);東部的大瀝鎮與里水鎮8所、中部的獅山鎮7所、西部的西樵鎮1所(圖7);通過“名校+新?!薄懊?民?!薄皟炠|校+薄弱?!钡姆绞絹硗苿硬煌偨种g教育質量的均衡性。

表4 石門教育集團“家譜”Tab.4 shimen education group family tree

圖7 石門教育集團成員學??臻g分布Fig.7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himen education group member schools

在配置指標方面,由于空間資源緊張、土地供給不足是該類地區教育設施最大的制約,考慮到在地適切性與教育均衡性,南海區通過保留、新建、撤并、改擴建、異地重建等方式,制定適用于自身未來發展需求的教育設施標準,全區劃分了一般地區和特殊地區。通過教育空間規劃與教育發展規劃,協同推進不同街鎮差異化的教育設施配置。一是通過《佛山市南海區基礎教育配套專項發展規劃(2016—2030年)》,將教育發展用地納入到城市用地總體規劃中,以推進人口密集、城鎮化程度較高地區的學校建設(東部的桂城、大瀝、里水和中部的獅山);二是通過《佛山市南海區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方案(2016—2020年)》啟動教育工程設施與學校配套布局,重點配置新開發區和城鄉結合部的教育資源(中部的獅山和西部的西樵、丹灶及九江)。教育設施專項規劃與控規全覆蓋同步開展,控規調整教育設施遵循“初中在管理單元內平衡、小學在編制單元內平衡、幼兒園在地塊內平衡”原則,實行“一鎮街一圖一表”的控制導則。而且,針對特殊區(中心城區與人口密集的城鎮化地區)與一般區、結合近期與遠期,對南海區七個街鎮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服務半徑、規模指標、用地指標、建筑指標等規劃指標分別予以精細化控制與引導(表5)。

表5 南海區基礎教育規劃指標控制體系Tab.5 basic education planning index system of Nanhai

3.2 定向精準適需的職業教育:針對青年學徒的職業發展而推動城鄉產教實踐融合

職業教育是一種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29]。廣東教育歷來注重實操性,粵式職教的目標在于實現教育與產業一體化,融通專業鏈和產業鏈,解決人才供給側結構性矛盾[30]。佛山曾創建了一種輪訓晉級的發展模式,將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相結合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26]。相比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生源、教學、就業均處于劣勢,若職業院校通過教育努力而有效促進職校學生與青年學徒獲得較好的發展能力,那么基本就能說明該地區的職業教育體系是值得肯定的。近年來,南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圖8),從2014年開始全面免費入學;同時確保人才培養與就業的高質量,逐步把“人力教育”轉變為“人的教育”,這是南海職業教育的一大亮點。

圖8 2019年職教學校生均教育經費對比(元)Fig.8 comparison of education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2019

南海職業學校與本地企業緊密互動,形成“一校一特色”產教融合型的現代學徒制,有力促進學生發展能力的同時,有效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F代學徒制是校企聯合培養,因應需求、因材施教,學生與學徒工學交替、產教融合的一種現代職教模式。學校為企業定向培養專業人才,企業為學生提供一線實踐場地。對于職校學生與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學徒,企業即學校、社會即教育。南海職教培養的“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既針對南?!皟筛咚男隆爆F代產業體系,也能從生活中“小切口”解決“急難愁盼”的現實民生需求。各學校的學科專業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重點關注支柱行業、新興產業及用工矛盾突出的需求(表6),形成“雙精準”⑧的現代學徒制教育培訓模式,做到課程學習、社會實踐、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旨在培養實用型高技能人才。2021年,南海5所區直職業學校設置的29個專業中有12個為省市“雙精準”示范專業[31],專業體系有效匹配南海的發展需求。

表6 南海產教融合型學校與企業情況(部分)Tab.6 Nanhai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ed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partial)

案例一(圖9a):南海第一職業學校與南海華達高木模具公司合作,學校老師與企業師傅聯合培養模具制造專業中職生,一方面為汽車產業培養普通工人;另一方面,中高職貫通為佛山職業技術學院輸送汽車精密模具大專班的現代學徒,為處于現代制造產業鏈的一汽大眾企業培養中高端技能型人才。既促進了支柱產業的發展,也提升了學生的發展能力。

圖9 針對南海支柱產業與緊缺行業的現代學徒制模式Fig.9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l for pillar industries and industries in short supply in Nanhai

案例二(圖9b):佛山是全國重要的電梯制造業基地,南海電梯專業人才極其緊缺。南海第一職業學校電梯專業與電梯公司、南海區特種設備協會合作,該專業師生積極參加南海區電梯行業活動,深入鎮街開展電梯維修、困人救援及安裝維修技能大賽,成績優異者由區人力資源部門核發職業資格高級工證書,利于個人積分落戶而成為新市民,為南海產業現代化提供扎實的人力資源。

職業教育在南海是開放系統,學生可以直接就業,也可以繼續升學。為保持職校學生的后續發展能力而開展中高職貫通的培養模式,以企業真實項目為導引,實現學生向職業人才的轉變。三年中職定向為企業培養能從事一線工作的中等技術人員,兩年高職為社會培養能從事多元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此外,2021年南海區成立產教聯盟的實體化組織,保障教育人才、產業創新的有機連接,校企聯合培養的職校學生與青年學徒在工學交替中提升職業發展能力并利于本地產教實踐融合。

3.3 在地潛移默化的社區教育:面向全體市民的文明素養而促進城鄉社會文化融合

教育是人類社會進步最有效的工具[32],全民終身學習利于個人與社會的持續發展[33]。社區教育是面向全民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提升市民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教育部倡導社區教育服務于企業職工、農民工、社區居民等各類群體的終身學習[34]。針對外來人口的市民化問題,佛山提出以產業社區教育促進新市民融入的路徑[35],上海楊浦區創建學習型企業為產業社區建設做出顯著貢獻[36]。社區教育的內涵在不斷深化,已從單一的教育范疇轉變為綜合性社會實踐[37],社區治理與社區教育密切相關,專業化和均衡性是社區教育發展的重要標志[38]。

通過學習型社區的建設來改善鄰里關系、提升市民素養,促進城鄉不同群體的社會文化融合,進而形成具有南海特色的城鄉社區治理模式。從2008年起,通過組建機構、成立學習中心、籌措資金等多方面努力,于2016年南海區入選“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隨后桂城、獅山、大瀝、里水四個鎮街相繼成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街(鎮)”。全區圍繞社區文化形成專業化的三級社區教育體系,包括1所區級社區學院、7所鎮街社區學校以及211所社區學習點。2011年南海桂城街道在全國率先創建“熟人社區”,從城鎮社區延伸到農村社區,重點面向非戶籍常住人口聚居的社區,以社區善治為主旨,圍繞“鄰里文化”的主題,每年為居民提供上百場鄰里活動,10年來參與該活動的城鄉社區居民超過10萬人次,創立新型社區學院、書香文化等服務品牌,形成“家門口,零門檻”的社區文化生活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入選2016年度“廣東省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2021年南海社區教育OA平臺啟動,為全區288個社區創建“區、鎮、社區聯動數據共享機制”的大數據庫,打通了南海區社區學院、各鎮街社區學校、城鄉社區學習點的數據,充分體現了社區教育的均衡性與專業性。

佛山從2013—2021年已連續舉辦九屆“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加強了社區教育的均衡性?!罢钆_,民間唱戲”,通過市、區、鎮街、社區四級聯動來整合社區教育資源,“佛山模式”已形成很好的群眾基礎、取得良好的社會成效,多次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38]。行政部門牽頭,以開放大學、社區學院為引導,居民社區為陣地,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各類學校積極參與,從街鎮到村居串聯圖書館、博物館、科學館等教育文化資源,學習內容均貼近百姓需求。每年不僅表彰榜樣、樹立典范,還評選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區及學習型企業,形成良好學習風尚。南海區作為2021年佛山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輪值主辦地,自上而下調動各級教育資源,免費向市民提供1229項學習資源,除了為老年人、青少年、農民工等提供適需的終身學習支持之外,還將新市民融入教育納入,鼓勵新市民積極參與,為其就業安家、生活適應及文化融入創造更多機會,各群體的學習需求和發展能力得到充分保障。

全民閱讀是社區教育的基礎,以圖書館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強化社區教育設施的均衡性。南海讀書驛站作為家門口的社區圖書館,目前在運營的有265間,“十五分鐘文化圈”覆蓋率已超全區面積60%;包括在建設的共計326間,將達到每1萬常住人口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的國際先進水平。讀書驛站首先集中在廣佛邊界的桂城街道與大瀝鎮,為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大的南海東部地區;其次是東部的里水鎮與中部的獅山鎮人口稠密的社區;在西南部的西樵鎮、九江鎮及丹灶鎮,主要結合景點、文化中心及交通站點分布(圖10)。南海讀書驛站分布密度精準匹配用地開發與人口活動強度,反映出社區教育設施的空間公平性不僅在于各村居的均質化分布,更在于滿足實際需求的人性化、精細化指向。讀書驛站結合基層文化并注重質量,如西樵觀心小鎮體現文旅融合、大瀝太平村體現鄉村振興、里水宏崗村展現村史文化,不同主題的閱讀點可滿足本地人與新市民在商場、公園、產業園等場所的近身閱讀需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全市民的文明素養,促進城鄉社區文化的深度融合。

圖10 南海讀書驛站空間分布Fig.10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ading stations in Nanhai

4 結論與討論

4.1 主要結論

佛山南海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如今南海區已成為傳統工業大區與現代教育強區耦合發展的縣域單元。在我國東部發達地區城鎮化新舊動力轉換過程中,南海實踐是觀察縣域地方政府通過產業創新支持公共服務供給,再以發展教育促進人的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本。

南海不是新區、特區,卻是眾多改革的先行先試區,能突破約束而成為地方治理的樣本[40]。通過加大教育投資、強調產教融合、加強社區文化等方式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對人的城鎮化產生積極影響?;趶V東指標體系,有16項核心指標表明南海教育水平處于示范性高位,型塑教育現代化促進人的城鎮化的南海樣本,即三類優質教育面向三類人群需求并提升其發展能力的正向作用機制,具體表現為:面向所有孩子提供全域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促進城鄉辦學質量融合并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面向青年學徒提供定向精準適需的職業教育,提升該群體的發展能力并促進產教融合實踐;面向全體市民尤其是新市民在地塑造潛移默化的社區教育,促進城鄉社會文化深度融合。

4.2 進一步討論

南海樣本適用范圍為緊鄰一線城市的區(縣)級城市功能單元、我國東部地區大都市中心城區外圍的近郊城區,如廣佛大都市區的番禺、順德及白云等;該類地區一般工業體系發達、政府財政雄厚、就業創業環境良好而能吸引大量外來人口流入,非戶籍常住人口比例較高且對公共服務需求強烈。適用條件為東部地區實現區(縣)域經濟的全域發展,已完成從農業向工業化轉型的區(縣)級城市。人口大量流入地政府是具有企業家經營行為的發展主義政府,南海地方服務對教育聚集的具體影響主要源于五個方面的正向合力:一是地方政策長期堅持教育興市發展戰略;二是地方政府在一般性公共財政中優先保障教育經費;三是編制教育專項規劃給予教育發展空間引導;四是人才引進與積分制度吸引與選擇優質生源;五是組建“教育基金發展促進會”踐行尊師重教的獎勵機制。

由于流入地的城鎮化率與流動人口家庭“團聚—離散”(流動人口與其子女和父母團聚的可能性)呈倒U型曲線關系[40]。那么,南海教育現代化水平與流動人口家庭“遷入—遷出”之間也可能呈倒U型曲線關系,在平衡點以下教育現代化水平越高對流動人口家庭遷入促進作用越強,越能吸引更多的生源;在平衡點以上,教育現代化水平越高將對流動人口家庭產生的擠出效應越強,篩選出發展能力更強的家庭。青年一代農民工,擠不進一線大都市、也不想回鄉,縣城成為其首選的進城置業安家目標。教育促進人的城鎮化的動因在于,流動人口家庭進城求學(“書包城鎮化”)背后的家庭決策與家計模式,一方面出于代際社會階層流動的強烈需求,另一方面在于推動家庭主要勞動力就業務工以提高勞動收益。就近優質的公共服務能增強家庭的發展能力,促進生產(家庭生計模式)和生活(家庭生活再生產)的空間合一。優質教育的意義還在于促進人口大量流入地的家庭完整性、社區完整性以及健康完整的城鎮化。很多地方將教育進城作為拉動農民進城的一個重要工具;南海則通過優質教育吸引周邊優質生源來南海就讀,家長順便在南海購房安家、就業創業,為南海厘定潛在的新市民家庭。

南海教育促進人的城鎮化的內在機制與積極作用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基礎教育的正向促進,城鄉不同地區的少年兒童在觀念、方法、知識等方面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相應的素質和能力,有助于健康成長與升學就業;而且能夠帶動年富力強、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長進城務工生活,家庭成員無須再忍受在空間上被拆分之苦,從而推動以家庭為單位的完整城鎮化;二是職業教育的正向促進,職校學生與青年學徒通過教育培訓掌握專業技能,改變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就業競爭力并獲得較高收入,隨著生產方式、職業身份、思想觀念的轉變,該群體在城鎮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與生活條件,有望實現階層躍遷;三是社區教育的正向促進,在終身學習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多樣的城市文化載體、社區教育活動,從自然、人文、社會、法律等方面,將流動人口塑造為新市民,促進現代市民素養的形成;新市民與本地人在交流互動中增進了解、消除偏見、降低排斥、增強合作、彼此認同,雙向融入助推城鄉社會深度融合。

圖表來源:

表1-4、6:作者繪制

表5:根據《佛山市南海區基礎教育配套專項發展規劃(2016—2030年)》整理而成

圖1:根據第五、六、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繪制

圖2、4-6、9-10:作者繪制

圖3a:根據《2020年佛山統計年鑒》的數據繪制;圖3b、圖3c:根據2007—2020年《佛山統計年鑒》與《2020年佛山各區政府決算》的數據繪制

圖7:在《佛山市南海區綜合發展規劃(2020—2035年)》基礎底圖上改繪而成

圖8:根據《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表》《2019年廣東省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表》的數據繪制

注釋:

① “雙軌”城市化是指集體經濟組織推動的農村社區工業化和政府主導的園區工業化。

② “七普”人口數據顯示,2020年南海常住人口366.72萬人(2010年為258.8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65.85萬人(2010年為118.94萬人),流動人口為208.92萬人(2010年為139.94萬人);近10年來,南海平均每年流動人口增加約6.9萬人,流動人口比例從2010年的54.06%增長到2020年的56.97%。

③ 在各級政府一般公共預算中,民生支出主要包括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城鄉社區。

④ 南海西樵山明朝四大書院:1517年,方獻夫創建石泉書院;在1517年、1519年湛若水先后創建云谷書院和大科書院;1523年,霍韜創建四峰書院;1789年,清朝名士岑懷瑾創建三湖書院,林則徐為其親書門匾;1878年,康有為來到三湖書院修學,為戊戌維新作理論準備,故西樵山有“戊戌搖籃”之稱。

⑤ 1839年,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堂是近代中國第一座傳播西學的學校;1843年,英華書院(Ying Wa College)遷往香港長沙灣,從此成為香港的傳統名校;1864年,洋務派創辦廣州同文館作為廣東近代新式學校的發端;1887年,張之洞在廣州創辦廣雅書院,作為了解西方事務和自然科學的新式學堂;1899年,丘逢甲在汕頭市創辦嶺東同文學堂。

⑥ 2020年佛山中考前100名高分屏蔽生中,有81人來自南海,分別來自南海實驗中學、石門中學、文翰中學等13所公辦、民辦學校。南海高考成績連續10多年創造歷史新高,各項上線率在全省持續名列前茅。

⑦ 1999年葉瀾提出“新基礎教育”,華東師范大學“生命?實踐”教育在各地開展實踐,2017年“新基礎教育”進入南海,開展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逐步形成具有南海特色的基礎教育品牌。

⑧ 職業教育中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

猜你喜歡
南海城鎮化社區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南海的虎斑貝
南海隨筆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