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海懸浮顆粒物和沉積物碳氮同位素特征及來源分析

2024-01-11 02:46朱正杰李典鵬駱文杰卜弘毅陸彩虹傅海峰安樹青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草海入湖湖區

朱正杰 李典鵬 駱文杰 忻 飛 卜弘毅 陸彩虹 傅海峰 安樹青*

(1 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500;2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濕地生態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46)

碳氮穩定同位素分析技術可揭示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營養關系(Hansson et al., 2003; Hesslein et al., 1991),反映水體營養狀況及有機質的物源等地球化學問題(Valiela et al., 2000;Vander et al., 2001)。湖泊有機碳同位素可指示水生態系統初級生產力變化和有機碳來源及其變化規律(季寧寧等, 2022)。氮同位素可示蹤有機質來源,反映氮來源及指示相關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吳豐昌等, 2010; 林琳等, 2012)。此外,碳氮穩定同位素技術也被用于監測受人類活動和污水影響的淺層水生生態系統的變化(肖化云等,2006; 周志華等, 2005; 2007)。碳氮穩定同位素技術已成為診斷湖泊水生態環境中有機質來源的有效工具(郭慶軍等, 2015; 郭凱等, 2015; 梁越等,2014; 盧鳳云, 2011)。倪兆奎等(2011)通過運用碳、氮穩定同位素技術和年代鑒定手段,探究了近百年太湖沉積物有機質和氮的來源,其有機質來源總體以自生為主。宋正城等(2019)通過采取草海優勢生物類群和湖底沉積物樣品,研究草海生態系統中碳(δ13C)、氮(δ15N)同位素分布特征,確定各生物類群營養級別,建立完整的草海濕地食物鏈結構。通過對2019年草海表層沉積物中總有機碳(TOC)和總氮(TN)的含量分布及δ13C、δ15N和C/N的分析,發現草海表層沉積物有機質來自內源的貢獻占大部分,主要來源為土壤、浮游藻類和水生植物(李林蔚, 2022)。

草海自然保護區是貴州省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因湖中沉水植物茂盛而稱草海,是我國特有高原鶴類黑頸鶴(Grus nigricollis)的主要越冬地之一。從2020年開始,草海沉水植被逐漸衰退消失,水體變渾濁,懸浮顆粒物激增,水體透明度整體在1 m以下,由健康的清水草型穩態向退化的濁水藻型穩態轉換。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有機質可能來自外源性的工業污染和城市廢棄物,也可能來自化肥和農藥等農業活動,或者來自內源性的沉積物再懸浮。本研究分析了貴州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的表層沉積物和懸浮顆粒物樣品的δ13C、δ15N等,通過有機物特征,探討草海有機質的來源,初步診斷草海水體渾濁的原因,以期為草海水生態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草海位于貴州省威寧縣西南部(104°10′—104°20′E,26°47′—26°52′N),屬于長江水系。供水主要來自降水和地下水。流域總面積96 km2,平均海拔2 172 m。草海是貴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水域面積25 km2,是中國三大高原湖泊之一,平均水深不超過1.5 m。草海地區年平均降水量1 000 mm,年平均日照時數1 805 h,年平均氣溫10.50℃,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草海濕地植物種類豐富,每年冬季,黑頸鶴、灰鶴(Grus grus)等近7萬只濕地鳥類在此過冬覓食,是西南地區候鳥過冬和休息的主要棲息地之一(Xia et al., 2021)。2016年草海水生植物共計28科40屬67種,以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野菱(Trapa maximowiczii)、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穗狀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stum)等為主。2022年采樣期間,所有采樣點均未發現水生植物。

1.2 樣品采集

2022年3月根據草海水域面積情況均勻布設采樣點,采集草海懸浮顆粒物及表層沉積物樣品,湖區內設15個采集點(L1-L15),在萬下河、東山河、白馬河、大中河這4條入湖河流共計布設R1、R2、R3、R4采樣點,1個人工濕地尾水采樣點(W1)(圖1)。其中,采樣點L7、L12、L13、L14為西部;L2、L3、L5、L6為東南部,L1、L4、L10為北部,L8、L9、L11、L15為中部。自2018年開始,草海便實施一系列禁漁措施,以恢復草海生態系統;采樣期間天氣晴朗。共采集湖區水體懸浮顆粒物樣品15個,湖區、入湖河流及人工濕地的沉積物樣品20個。懸浮顆粒物采用取水器采水若干,隨后采用真空泵進行過濾,通過0.75μm濾膜,懸浮顆粒物將在濾膜上富集,由于測定懸浮顆粒物需要1~2 g樣品,所以需多次過濾,直至樣品量足夠。表層沉積物采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0~20 cm的表層沉積物,去除植物碎屑、碎石和貝殼等。草?;舅|指標見表1。

表1 草?;A水質指標Table 1 Caohai basic water quality index

圖1 水體懸浮顆粒物與沉積物采樣位點Fig. 1 Sampling sites of suspended matter and sediment

1.3 分析測試與數據分析

以Sercon Integra 2穩定同位素比例質譜儀,以Elemental micro-analysis LTD 3種標準物質尿素為標準,測定3種尿素的碳氮同位素值,與標準值進行對比,做出線性回歸。以此為準,進樣測定樣品中C的δ13CAIR。以IsoPrime100質譜儀,使用IsoPrime100質譜儀和Elemental micro-analysis LTD提供的4種尿素標準物質,測定碳氮同位素,并與標準值進行對比,做線性回歸分析。以此為準,測定樣品中N的δ15NAIR值。采用 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SPSS 26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關性分析,運用Origin 8.0制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懸浮顆粒物和沉積物中總碳和總氮含量

草海懸浮顆粒物總碳含量為8.93%~25.69%,平均值為17.03%;湖內水體懸浮顆粒物總氮含量為0.95%~2.65%,平均值為1.78%;C/N范圍在7.61~11.58,平均值為9.64(表2)。湖西部采樣點L12、L13、L14的水體懸浮顆粒物總碳含量較低,平均值為10.09% ;總氮含量也較低,平均值為1.13%;湖東部及中部采樣點L2、L5、L6、L8的水體懸浮顆粒物總碳含量較高,平均值為23.96%;總氮含量也較高,平均值為2.54%。

沉積物總碳含量為8.68%~25.38%,平均值為16.62%;沉積物總氮含量為0.62%~2.34%,平均值為1.43%;C/N為10.09~15.43,平均值為12.08(表1)。湖西部采樣點L12、L13、L14的沉積物總碳含量較低,平均12.74%,總氮含量也較低,平均0.86%;湖東南部及中部采樣點L2、L3、L5、L6、L8、L9的沉積物總碳含量較高,平均為22.66%,總氮含量也較高,平均2.11%。萬下河、東山河、白馬河、大中河4條入湖河流沉積物的總碳含量分別為1.59%、2.28%、1.32%、6.86%,人工濕地尾水出水口沉積物總碳為4.11%,入湖河流中草海西部萬下河和東山河總碳含量較低,東部大中河和人工濕地尾水水口的沉積物總碳含量較高。

湖區沉積物C/N變化不大,為7.61~11.58,平均值為9.64;大中河沉積物C/N為22.64,高于湖區平均值。通常認為,水生植物在顆粒物中的C/N為4~10。對于湖泊生態系統來說,如果C/N大于8,則表明湖泊水體中的顆粒有機物主要來自陸源有機物;而如果C/N小于8,則意味著湖泊水體中的顆粒有機物主要來自內源(張征, 2020)。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C/N普遍大于8,可推斷草海懸浮顆粒物有機碳主要來源于陸源有機物。

2.2 懸浮顆粒物和沉積物中δ13C‰的空間變化

草海懸浮顆粒物δ13C為-25.34‰~-15.37‰,平均值為-19.31‰;沉積物δ13C為-24.49‰~-18.24‰,平均值為-19.72‰。萬下河、東山河、白馬河、大中河4條入湖河流沉積物δ13C分別為-23.87‰、-24.09‰、-25.71‰、-27.77‰,人工濕地尾水出水口沉積物δ13C為-26.28‰。湖東南部采樣點的水體懸浮顆粒物δ13C最低,為-21.32±0.95‰,顯著低于湖西部(-18.723±0.19‰,p<0.05)、中部(-19.78±0.3‰,p<0.05)、北部(-19.29±0.09‰,p<0.05)(圖2)。湖東南部采樣點的沉積物δ13C(-23.62±0.69‰)最低,顯著低于湖西部(-17.26±0.7‰,p<0.001)、中部(-19.04±0.57‰,p<0.001)、北部(-17.53±0.48‰,p<0.001)(圖3)。

圖2 草海懸浮顆粒物δ13CFig.2 δ13C of suspended solids in Caohai lake

圖3 草海入湖河流及湖區沉積物δ13CFig.3 δ13C of sediment from into-lake rivers and Caohai lake

δ13C能較好地反映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碳同化作用及碳源同位素的組成。一般認為不同的物質具有各自穩定特定的δ13C信號,C3植物、C4植物、景天科植物、內源有機質、混合有機質(陸源和水生來源混合體)的δ13C分別為-30‰~-20‰、-19‰~-9‰、-30‰~-10‰、-22‰~-19‰、-22‰~-16‰之間(Emerson, 1988;Fontugne, 1987;Louchouarn, 1999;Meyers, 2003)。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δ13C除西北部外,東南部、中部、北部均處于內源有機質范圍內,說明水體懸浮顆粒物碳的主要來源為水生植物、藻類、細菌及其他內源生物(圖2)。草海湖區沉積物的δ13C除東南部外,均處于混合有機質范圍內,說明沉積物碳主要為陸源和水生來源混合體(圖3)。不同湖區采樣點的沉積物δ13C均顯著高于與入湖河流(-25.54±0.65‰,p<0.001),表明草海湖區的碳來源與入湖河流相關性較低。

2.3 懸浮顆粒物和沉積物中δ15N的空間變化

草海懸浮顆粒物δ15N為0.50‰~3.54‰,平均值為2.14‰;沉積物δ15N為1.38‰~5.56‰,平均值為2.93‰。萬下河、東山河、白馬河、大中河4條入湖河流沉積物δ15N值為2.85‰、7.81‰、6.92‰、2.39‰,人工濕地尾水出水口沉積物δ15N為8.15‰。湖東南部采樣點的水體懸浮顆粒物δ15N最低1.37±0.25‰,顯著低于湖西部(2.97±0.23‰,p<0.05)和北部(2.55±0.5‰,p<0.05)與中部差異不顯著(1.76±0.33‰,p>0.05)(圖4)。湖中部采樣點的沉積物δ15N(2.12±0.24‰)最低,顯著低于湖西部(3.61±0.21‰,p<0.01)和北部(3.97±0.52‰,p<0.05),與東南部差異不顯著(2.29±0.23‰,p>0.05)(圖5)。入湖河流沉積物δ15N(5.62±1.11‰)顯著高于湖中部(p<0.001)、東南部(p<0.001)、西部(p<0.01),與北部差異不顯著(p>0.05)(圖5)。

圖4 草海懸浮顆粒物δ15NFig.4 δ15N of suspended solids in Caohai lake

圖5 草海入湖河流及湖泊沉積物δ15NFig.5 δ15N of sediment from into-lake rivers and Caohai lake

一般認為不同來源的含氮物質具有穩定的δ15N信號,土壤流失氮、化肥、生活污水、沉積物硝態氮的δ15N分別為3‰~8‰、-4‰~4‰、10‰~20‰、0.2‰~0.8‰(Kendall等, 1998;Macko et al, 1994;Derse et al., 2007)。另有研究表明:陸源性有機質的δ15N平均2.7‰,水源性有機質的δ15N平均6.5‰(Herczeg et al.,2001; Andreas et al., 2003)。由圖4可知:草海西部和北部水體懸浮顆粒物的δ15N與陸源有機質的δ15N接近,表明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氮為陸源性。草海湖區沉積物的δ15N(2.93‰)與懸顆粒浮物δ15N(2.14‰)均介于化肥δ15N范圍之間,表明沉積物與水體懸浮顆粒物氮的同源性,來源為農業化肥流失。入湖河沉積物δ15N顯著高于湖區沉積物(北部除外),表明入湖河流氮源可能會對湖區沉積物氮產生影響。

3 討論

從空間分布來看,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與沉積物總碳、總氮含量主要體現在湖區西部低,湖區東部及中部較高的特征,原因可能在于威寧縣城、游船碼頭均位于湖區的東北角,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等造成的污染。另外,可能由于草海湖區西南風較多,導致藻類等顆粒物向中部和東部轉移。2019年草海就呈現出自東向西水體顆粒有機碳含量逐漸降低的趨勢,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主要原因推測為受藻類生物量控制,河流輸入和沉積物再懸浮也是重要來源(張征, 2020)。一般認為C3植物的δ15N為3%~7%,C3類型植物降解土壤有機質中δ15N為 0%~5%,水體中浮游植物的δ15N為-15%~20%。研究認為懸浮顆粒物C/N為8~30,且δ15N大于7‰時,懸浮顆粒物中有機碳的主要來源為水生植物,若δ15N為-2‰~7‰,則主要來源為水生植物和土壤有機質的混合物(Kendall et al., 2001)。本研究草海懸浮顆粒物C/N為8~30,懸浮顆粒物δ15N為0‰~5‰,主要來源可能為土壤有機質,歸因于沉積物的再懸浮。2018—2019年草海中心水體顆粒有機質δ15N偏負,近岸湖區δ15N偏正,可能是由于當時湖區中心沉水植物生長旺盛,以水生植物為主的顆粒物導致(張征, 2020)。而本研究湖內水體懸浮顆粒物δ15N全為正值,呈現湖區西部較低而中東部較高,沉積物也呈同樣趨勢,可能是水體渾濁后,由于東部河流的外源污染導致。有研究表明糞肥和化肥是流入河水中硝態氮的主要來源(Cao et al., 2021),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主要通過草海東部的萬下河與大中河匯入;因此,應加強對農田化肥的科學使用以及對生活污水的處理,以保障草海水質。2019年草??菟谒w顆粒物的來源分別為沉積物38%、土壤有機質14%、沉水植物17%、挺水植物20%、糞便污水12%(張征, 2020)。草海水體氮形態分布的季節性差異主要受水環境變化、外源氮輸入以及內源氮釋放的共同影響,入湖河流的污染控制,湖內沉積物氮素的釋放均是主要因素(楊詩笛等, 2021),與本研究結果較為一致。此外,草海水位的上升會抑制氮的轉化,從而促進沉積物中氮的積累,并增加氮的釋放風險(吳勝利等,2019),因此,對于被淹沒的農田污染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4 結論

1)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與沉積物總碳、總氮含量主要呈現西部湖區低,中部及東部湖區較高的特征,可能由于湖區的東北角的威寧縣城造成的城市生活污染。

2)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C/N為8~30,δ15N為0‰~5‰,表明水體顆粒物主要來源于土壤有機質,歸因于沉積物的再懸浮的作用。

3)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δ13C處于內源有機質范圍內,說明水體懸浮顆粒物碳為內源性,來源包括水生植物、藻類、細菌及其他內源生物。湖區沉積物δ13C均處于混合有機質范圍內,說明沉積物碳主要為陸源和水生來源混合體。

4)草海水體懸浮顆粒物與沉積物的δ15N均介于人工合成肥料范圍之間,表明水體懸浮顆粒物與沉積物氮的同源性,來源為農業化肥流失。入湖河流沉積物δ15N與北部湖區無顯著差異,顯著高于其他湖區,表明北部湖區可能受入湖河流氮源影響較大。

猜你喜歡
草海入湖湖區
環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質特征及入湖污染負荷估算
太湖TN、TP、藍藻生物量變化趨勢
大通湖區河蟹產業發展綜述
煙雨草海
威寧草海
生活在湖區
湖區航道風速預警監測點布設研究
草海初冬
草海的春天別樣美
入湖河口濕地恢復與重建規劃設計初探——以資興市興寧河入湖河口濕地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