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內在機制與經驗證據

2024-01-11 01:46杏稼龍吳福象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核心技術商業模式關鍵

杏稼龍,吳福象

(南京大學 經濟學院,南京 210093)

0 引言

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是推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障國家發展安全的關鍵所在。目前學術界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概念界定及突破路徑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而遺憾的是,鮮有研究注意到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盡管強化技術創新能力是推動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根本所在,但單純聚焦于技術創新而忽視商業模式創新及其對技術創新的作用,勢必不利于充分認識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事實上,中國企業技術追趕存在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2條基本路線[1],且技術創新可與商業模式創新互動演進[2]。那么值得思考的是,商業模式創新能否推動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如果能的話,其作用機制是什么?回答這2個問題,對突破“卡脖子”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數字經濟時代,新興技術廣泛應用帶動技術經濟范式和產業生態加速演化[3],企業要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重構和創新商業模式就成為必然選擇[4]。商業模式創新有助于企業實現新興技術或核心產品商業化、創造市場機會、推動企業能力提升和競爭優勢重構[5-6]。遺憾的是,盡管商業模式創新在企業創新實踐中受到高度重視,但由于商業模式概念界定模糊、指標量化方法匱乏,目前研究者對其關注有限[7]。從研究進展來看,既有關于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文獻多從分析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8-9],以及考察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技術創新的互動演進關系[10-11]2個思路展開。盡管上述研究已從管理學、系統學等學科視角通過案例分析總結歸納了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理論邏輯,但尚未從一般技術創新聚焦于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這一重要問題,也因此未能闡明其影響機制。同時,囿于商業模式創新概念模糊、測算困難,現有研究主要依賴案例資料進行理論分析[12],缺乏對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量化評估。鑒于此,本文基于商業模式創新視角,深入考察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作用機制與影響效應。

本文的邊際貢獻體現如下。①深入分析了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作用機制,深化對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理論機制的認識,也從商業模式創新角度豐富和完善了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前因研究。②利用上市企業年報資料,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測算商業模式創新水平,進而實證考察了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效應,為基于上市公司商業模式創新的實證研究提供了借鑒。同時,還細致分析了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異質性賦能效應,從而為政府部門出臺富有針對性的商業模式創新政策提供啟示。

1 文獻回顧與理論機制

1.1 文獻回顧

商業模式即企業的商業邏輯框架[13],有助于企業獲取經濟利潤、創造運營價值與建立戰略優勢。其中,獲取經濟利潤指企業通過商業模式探索新市場持續創造經濟利潤[14]。創造運營價值指企業設計業務組合來實現顧客的價值主張[15],通過調整與創新價值鏈環節實現價值的創造與獲?。?6]。建立戰略優勢指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塑造企業戰略的核心[17]。由于商業模式對企業發展具有賦能作用,從而推動企業變革商業模式的關鍵要素與架構以創造和獲取更多價值[18]。

上述文獻已認識到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發展的重要價值,但相關研究尚未注意到商業模式創新對技術創新的賦能作用。事實上,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作為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創新的2種重要形式,相互間存在共同演進的互動關系[2,19]。一方面,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對技術創新存在促進作用。從知識獲取與整合角度來看,企業通過商業模式能夠獲取外部的創意和技術[8],也更容易整合企業內外部知識[20],從而有助于企業技術創新。從激勵與導向角度來看,商業模式創新可通過激勵與導向作用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效率[9]。另一方面,企業技術創新對商業模式創新也存在促進作用。技術創新是保障商業模式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重要因素[21]。企業利用新技術改變商業模式的組成要素,從而推動商業模式調整和創新[2],擴展已有商業模式[22],釋放新技術的創新價值[11]。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已考察了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發展的賦能作用,以及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創新間的互動演進關系。而尚未從一般技術聚焦到關鍵核心技術,因此未能揭示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作用機制,也缺乏對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定量分析。這勢必不利于充分認識中國企業技術追趕過程中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因此,系統考察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作用機制與影響程度成為本文的重要出發點與主要目標。

1.2 機制分析

商業模式創新主要通過以下3個效應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作用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作用機制Fig.1 The mechanism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empowering enterprises’ key core 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第一,知識資本積累效應。即商業模式創新通過積累知識資本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首先,企業借助商業模式創新變革組織架構,打破企業部門間信息交流壁壘,拓寬企業內部信息交流邊界,促進技術研發部門與產品制造部門協同創新以積累內部知識資本,形成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能力的推動力。其次,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打造互聯網社群平臺等虛擬社區,強化與消費者的信息互動,通過開放式創新將消費者外溢知識吸收進企業內部知識庫,提高企業知識資本存量,形成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能力的牽引力。最后,技術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當前商業模式并參與創造價值[2],因此,對商業模式創新的適應性要求形成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壓迫力,倒逼企業積累技術,形成更大的企業知識資本[23]。綜上所述,商業模式創新有助于企業積累知識資本,塑造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的推動力、牽引力和壓迫力,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第二,研發投入保障效應。即商業模式創新通過保障研發投入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一方面,商業模式創新有助于企業塑造市場競爭優勢、增強盈利能力[2],從而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儲備研發人才和提高企業人力資本水平,進而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另一方面,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仍會重視技術創新的經濟回報,而商業模式創新正好賦能企業更敏銳的技術嗅覺,有助于企業發現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技術路徑[9]。既可避免企業因商業模式落后消耗專注于核心技術研發的精力[23],也可以提高技術路線良性匹配,降低企業技術攻關成本和失敗風險。技術創新良好的市場前景將有效降低企業技術研發的融資風險,有利于企業多渠道籌措研發資金,推動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綜上所述,商業模式創新有助于企業為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活動提供利潤保障和融資保障,充裕的研發投入推動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第三,研發產品需求效應。即商業模式創新通過明確研發需求來引導技術創新方向與速度,從而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首先,企業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打造出互聯網社群平臺等虛擬社區,快速準確定位自身客戶群體,構建良性互動空間使消費者間接介入技術創新與產品制造環節,推動技術創新方向面向市場需求,一定規模的市場需求保障企業技術商業化進程以便獲得技術創新的潛在價值[24],由此不斷推動企業迭代升級現有技術,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其次,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激活市場營銷潛力,加快商品信息傳播,保障創新產品投放市場后快速及時得到一定規模用戶的反饋意見與消費支持。由此縮短產品生命周期,迫使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速度,同樣有助于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最后,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匯聚資金流、商品流、消費者信息流、物流、交易流等各類信息,應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不僅能夠快速發現市場需求,甚至可以通過供給創造市場需求。從而將技術創新引向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向[9],以產品接受度推動技術成熟度的提升,躍過技術創新低利潤的“死亡之谷”,降低企業技術創新的試錯成本,保障技術創新的持續活躍,有助于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綜上所述,商業模式創新能夠將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活動與市場需求密切銜接,推動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持續迭代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2 數據、變量與模型

2.1 數據來源

區域層面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企業年報數據來自巨潮財富網,政府補助數據和企業管理層治理能力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CSMAR),其余企業層面數據來自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CNRDS數據庫中制造業上市企業研發數據主要更新至2021年,且2010年之前數據缺失較多,因此選取2011—2021年作為研究區間。為準確考察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有必要區分關鍵核心技術和一般技術,因此依據識別出的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篩選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企業作為最終樣本?;诖?,剔除缺失值較多的企業,得到808家企業的平衡面板,并對連續變量進行前后1%縮尾處理。

2.2 變量測量

2.2.1 被解釋變量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KCT1) 專利數據包含豐富的創新信息,且數據易得、操作方便、測算信度高,部分學者提出采用發明專利衡量企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25-26]??紤]到關鍵核心技術不同于一般技術,因此有必要在識別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再測算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提取制造業企業所申請專利的IPC主分類號7位碼,測算各技術大組各年專利平均被引用量,基于技術大組各年專利平均被引用量縮減企業各年專利被引用量,抹去專利被引用量的行業差異[27]。其次,測算專利自申請日起3年內的凈專利引用總量[28],將凈專利引用總量排名前5%的專利視為關鍵核心技術專利[29-30]。最后,提取關鍵核心技術專利IPC主分類號7位碼作為關鍵核心技術識別標識,篩選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企業,再以上述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的獲得數量衡量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一方面,企業獲得的關鍵核心技術專利數量反映了該企業的創新突破能力,二者具有正相關性;另一方面,依據現有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專利引用排名前5%技術門檻區分關鍵核心技術和一般技術,識別出的關鍵核心技術均具有較高的專利被引用量,這意味著本文篩選得到的關鍵核心技術蘊含的創新信息越豐富,也越重要,這符合關鍵核心技術區別于一般技術的典型特征。

2.2.2 核心解釋變量商業模式創新水平(BMI1) 囿于目前學術界對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界定尚未完全明晰,對商業模式創新的衡量仍處于摸索階段。借鑒仝自強等[31]的研究,首先用爬蟲軟件從巨潮資訊網爬取上市企業年報;其次,基于商業模式創新的定義及特征,借鑒已有文獻資料,篩選出20個商業模式創新的種子詞集;最后,利用種子詞集進行文本組合、利用Python的Word2Vec庫擴充商業模式創新相近詞集,得到如表1所示的商業模式創新詞集。統計上市企業年報中出現商業模式創新詞集的詞頻數衡量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水平,詞頻越高,說明企業越重視商業模式創新。

表1 商業模式創新詞集Tab.1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word set

2.2.3 控制變量 參考以往文獻[32-33],將以下可能影響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變量加入計量模型。①凈資產收益率(ROE)。凈資產收益率越高的企業盈利能力越強,越有可能增強研發投入,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②資產負債率(ALR)。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財務風險越高,研發融資越困難,越不利于技術創新突破。③企業年齡(AGE)。一方面,成立年限越長的企業在行業內的技術積累越深厚,越有實力從事技術創新并尋求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新創企業依賴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超車的意愿較強,而年長企業由于路徑依賴也存在技術落伍的風險。④管理層持股比例(MOP)。管理層持股比例高低通過影響企業風險承擔能力影響企業創新。⑤企業利潤率(EPR)。企業利潤率越高,越有富裕的資金投入科技研發。⑥股權集中度(SHR)、董事會規模(BDS)與獨立董事比例(IDR)刻畫了上市公司內部股東對高管的制衡能力,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有效監督有助于克服短期利益導向,進而推動科技創新。同時,本文也控制了可能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區域層面因素。變量的具體定義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定義Tab.2 Variable definition

數據初步處理后,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分析Tab.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2.3 回歸模型

為了考察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建立如下的計量模型。

其中,下標i表示企業,下標t表示年份。KCT1為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BMI1為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水平,Xij,t表示控制變量。μi、λt、εi,t分別表示個體固定效應、時間固定效應和隨機擾動項。

由于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可能存在時間滯后性,同時為避免反向因果,參考沈國兵和袁征宇[34]的做法,將商業模式創新的一階滯后期納入模型中,構建一階滯后模型。

其中,BMI1i,t-1是商業模式創新水平的一階滯后項,控制變量含義不變且均滯后一期進入模型。

3 實證分析

3.1 基準回歸

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獲得數量是非負整數,屬于典型的計數變量。對于計數數據,一般選擇泊松回歸或負二項回歸作為研究方法[34]。從表3可以看出,KCT1的標準差是均值的3倍多,不符合泊松分布中標準差與均值接近的假設,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負二項回歸方法估計式(1)。表4匯報了對式(1)基準模型的估計結果。

列(1)OLS回歸估計結果和列(2)面板泊松回歸估計結果均顯示,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列(3)面板負二項回歸估計結果,同樣顯著支持了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的結論,說明商業模式創新對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存在顯著促進作用。既有研究普遍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有助于促進技術創新[9,20],這與本文研究結論一致。同時,考慮到專利獲得數量存在較多0值,列(4)采用零膨脹負二項回歸進行估計,結論保持不變,由于零膨脹負二項回歸AIC值(58 270.77)和BIC值(58 298.51)均分別大于面板負二項回歸AIC值(43 689.74)和BIC值(43 717.34),說明應選擇面板負二項回歸方法。因此,后文主要分析面板負二項回歸結果。

控制變量中,凈資產收益率(ROE)顯著為正,凈資產收益率衡量企業的盈利狀況,良好的盈利狀況有助于保障企業從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活動。股權集中度(SHR)顯著為正,股權越集中、獨立董事占比越高,一般越有助于緩解管理層的保守與投機,有助于企業科技創新。董事會規模(BDS)系數顯著為正,董事會規模擴大有助于強化監督管理層,提高企業信息收集能力,從而促進企業科技創新。獨立董事比例(IDR)系數顯著為正,獨立董事可以緩解代理沖突,降低管理者保守情緒,從而有助于研發創新。區域基礎設施水平(ICL)和區域人力資本結構(HCS)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區域基礎設施完善和人力資本水平提高均有助于區域內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資產負債率(ALR)顯著為負,資產負債率越高的企業由于債務壓力越難以投入到研發周期長、攻關難度大的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中去。此外,企業利潤率(EPR)系數為正但不顯著。盡管利潤率越高的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投入研發,但投資研發的風險和盈利的路徑依賴可能降低利潤最大化企業的技術研發意愿。企業成立年限(AGE)和管理層持股比例(MOP)系數為負但不顯著。原因可能是,成立年限越長的企業由于深耕原技術領域而對新興技術敏感度下降不利于其創新突破,管理層持股比例較高時投資研發活動風險越高,因而有可能不愿意從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

考慮到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可能存在滯后效應,因此本文引入商業模式創新的一階滯后項L.BMI1,采用式(2)進一步考察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表4列(5)~列(8)的估計結果顯示,商業模式創新的一階滯后項L.BMI1系數顯著為正,證實了商業模式創新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時間滯后效應。

3.2 穩健性檢驗

采取以下4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考察基準回歸結論的穩健性。首先,替換核心解釋變量。采用凈資產周轉率(L.BMI2)衡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水平。WANNAKRAIROJ和VELU[35]認為,只有在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時企業凈資產周轉率才會發生變動。因而可采用凈資產周轉率衡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水平,重新考察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凈資產周轉率采用企業營業收入與平均凈資產總額比值的對數值衡量。其次,替換被解釋變量。專利被引用次數反映了專利所蘊含的創新信息,與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正相關。因此,采用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的累計被引用次數(KCT2)作為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代理變量進行重新估計。再次,增加更多控制變量。參考既有研究[33],將員工薪酬(AW)與政府補助(GS)納入模型中加以控制,考察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結論的穩健性。最后,增加商業模式創新水平的二階滯后項L2.BMI1??紤]到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可能滯后兩期,因此在一階滯后回歸基礎上引入商業模式創新水平的二階滯后項,重新考察商業模式創新水平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路徑依賴特征。

經過上述檢驗,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仍存在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由此說明基準模型的結論穩健成立①穩健性檢驗結果限于篇幅未予報告,留存備索。。

3.3 內生性分析

通過增加潛在遺漏變量、引入商業模式創新水平滯后項,可以緩解由于遺漏變量和雙向因果關系引致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進一步采用IV-2SLS方法緩解聯立性偏誤帶來的內生性問題。

構造如下工具變量:IV1=地區人口規?!疗髽I投資資本,IV2 = 地區人口規?!疗髽I高管人數。從相關性來看,地區人口規模越大意味著該地區市場空間越大,越有可能激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以占領較大市場份額。從外生性來看,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主要依賴創新要素的投入,無論是地區人口規模、企業投資資本還是企業高管人數,均可認為與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之間無直接因果關系。同時,考慮到僅采用地區人口規模作為工具變量無法體現同一區域內企業的異質性,因此本文將地區人口規模分別與企業投資資本和企業高管人數的交互項作為最終的工具變量。

由于Stata缺乏負二項回歸的工具變量命令,因此本文采取手動兩階段最小二乘回歸[34]。IV-2SLS估計中被解釋變量采用KCT2=ln(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獲得數量+1)替代,而在手動兩階段最小二乘回歸中被解釋變量仍采用發明專利獲得數量KCT1。表5的估計結果顯示,商業模式創新顯著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這一結論在排除內生性問題后依舊穩健成立。LM統計量顯著為正,說明不存在識別不足問題;Wald F統計量顯著為正,滿足相關性;Sargan統計量不顯著為正,滿足外生性。工具變量統計檢驗再次說明本文所構造的工具變量是合適的。

3.4 異質性分析

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可能存在異質性。本文分別從企業性質、企業規模和企業所屬區域進行分析②資料來源:http://www.stats.gov.cn/tjzs/cjwtjd/201308/t20130829_74318.html。。①根據企業性質,將樣本企業分為國有(含國有控股)企業OS= 1和非國有企業OS= 0,考察不同所有權性質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②根據企業規模,將樣本企業分為大型企業SIZE= 1和中小型企業SIZE= 0,考察不同規模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③根據企業地理區位,將樣本企業分為東部企業FourRegion1 = 1、中部企業FourRegion2 = 1、西部企業FourRegion3 = 1和東北企業FourRegion4 = 1,考察不同地理區位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異質性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異質性檢驗結果Tab.6 Results of heterogeneity test

表6列(1)和列(2)企業所有權性質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商業模式創新對國有和非國有企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均存在顯著促進作用,且對國有企業的促進作用更大。這可能是因為國有企業的國資屬性使其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研發保障更充足,從而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中發揮出相對更大的作用。這啟示我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要充分發揮國企的戰略支撐作用。列(3)和列(4)企業規模異質性檢驗結果表明,商業模式創新對中小型企業和大型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均存在促進作用,且對大型企業的促進作用強于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抵抗研發失敗風險的能力相對弱于大型企業,導致中小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所帶來的回報可能相對更少投入研發活動中,從而降低了中小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促進作用。列(5)和列(6)企業地理區位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商業模式創新顯著提高東部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這可能是由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企業的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導致企業更偏好商業模式創新,而不愿意以商業模式創新反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相反,東部地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強,企業更愿意以商業模式創新反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以獲取更大的市場回報。

4 機制檢驗

根據前文機制分析,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主要依賴知識資本積累效應、研發投入保障效應和研發產品需求效應。知識資本積累效應通過強化企業知識資本積累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研發投入保障效應通過保障企業投向研發部門的研發資本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研發產品需求效應通過明確產品需求引導技術創新方向和速度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參考白俊紅等[36]做法,本文構建如下中介效應模型檢驗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作用機制。

其中,IN表示中介變量,分別采用知識資本積累效應、研發投入效應和研發需求效應3個變量替換,其他變量與前文含義一致。

第一,知識資本積累效應(Knowledge)。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依賴商業模式創新積累的知識資本,作為知識載體的研發人員數量越多,企業知識資本越豐富。因此,本文采用企業研發人員數量的自然對數刻畫企業知識資本積累效應。估計結果見表7第(1)、第(2)列。列(1)L.BMI1系數顯著為正,說明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顯著提高企業知識資本積累效應。企業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在與外界互動中積累知識資本并創造新知識,推動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列(2)L.BMI1和L.Knowledge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商業模式創新通過知識資本積累效應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的部分中介效應成立。計算可知,這一部分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55.04%。

第二,研發投入保障效應(Investment)。關鍵核心技術具有攻關投入多、風險高等特征,因此研發投入越多的企業,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研發保障越充足。因此,本文采用企業研發資本投入量(億元)衡量企業研發投入保障效應,估計結果見表7第(3)、第(4)列。列(3)L.BMI1系數顯著為正,說明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提高企業研發投入保障效應。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塑造市場競爭優勢獲取更多利潤,從而越有富裕資金投入到研發中。列(4)L.BMI1和L.Investment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研發投入保障效應在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中發揮了部分中介效應。計算可知,這一部分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10%。

第三,研發產品需求效應(Demand)。研發產品需求明確有助于降低產品銷售費用,而產品需求不明確則意味著創新產品推銷出去需要更多銷售活動。因此,本文采用研發費用與銷售費用比值的對數值衡量研發產品需求效應。對數值越大,研發產品需求效應越強,企業研發投入相對更多而銷售投入相對更少。估計結果見表7第(5)、第(6)列。列(5)L.BMI1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商業模式創新能夠增強企業研發產品需求效應。企業通過創新商業模式鎖定消費者偏好信息,從而降低研發風險,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列(6)L.BMI1和L.Demand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研發產品需求效應在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中發揮了部分中介效應。計算可知,這一部分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12.97%。

綜上分析,知識資本積累效應、研發投入保障效應和研發產品需求效應在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中發揮了部分中介效應,且知識資本積累效應貢獻度最高,其次是創新產品需求效應,貢獻度最小的是研發投入保障效應。這揭示了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不僅要注重研發投入,更要強化企業知識資本積累,以市場需求引導技術創新。

5 結論與啟示

5.1 研究結論

本文考察了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賦能機制與效應。研究發現如下:①商業模式創新顯著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該結論穩健成立;②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賦能效應存在異質性。具體而言,商業模式創新對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和東部地區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促進作用分別強于非國有企業、中小型企業和中西部與東北地區企業;③商業模式創新主要通過知識資本積累效應、研發投入保障效應和研發產品需求效應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且知識資本積累效應貢獻相對較高,而研發投入保障效應貢獻相對較低。

5.2 理論貢獻

第一,本文基于商業模式創新視角考察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問題,豐富了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前因研究?,F有研究發現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互動演進[2],但大多研究聚焦于探究技術創新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21-22],卻忽視了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影響機制與效應,發現商業模式創新能夠顯著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有助于深化認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問題。

第二,本文從理論上闡明了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作用機制。既有研究多從管理學和系統學等學科視角出發,采用案例分析總結歸納商業模式創新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理論邏輯[8,20]。而鮮有研究從一般技術創新聚焦到關鍵核心技術上,因此尚缺乏對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作用機制的深入闡述。本文闡明并檢驗了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作用機制,完善了對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作用機制的認識。

5.3 政策建議

第一,營造良好的商業模式創新氛圍,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以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一方面,政府通過宣傳商業模式創新典型案例,推動開展商業模式創新企業認定,為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提供智力與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拓寬技術應用場景、變革市場銷售方式,發揮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能動性。通過釋放商業模式創新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賦能效應,充分促進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

第二,細化政府激勵政策作用對象,根據企業所屬區域、企業性質、規模大小制定差異化激勵政策,因企施策推動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具體而言,對非國有企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企業及中小企業,更多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由企業自主平衡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創新,盡可能避免政策扭曲企業創新決策。對國有企業、東部地區企業和大型企業,充分發揮商業模式創新促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的獨特優勢,形成企業技術創新新優勢。

第三,強化商業模式創新促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提升的知識資本積累、研發投入保障和研發產品需求作用。重視商業模式創新的作用發揮渠道,推動企業利用互聯網社群平臺強化知識資本流動與積累,奠定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知識基礎。同時,還應促進企業依托互聯網社群平臺充分挖掘消費市場潛力,更加清晰定位消費者偏好,以產品需求牽引技術創新,提高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此外,政府部門可通過鼓勵企業開展資本運營,發揮金融機構、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措施的積極作用,構建企業研發創新資金保障體系,解決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研發資金需求。

5.4 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文探究了商業模式創新賦能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機制與效應,但仍有一些不足有待完善。一方面,本文從整體上考察了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賦能效應,考慮到商業模式創新包含多種類型,因此,比較商業模式創新類型、分析不同類型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影響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另一方面,由于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創新可以互動演進,后續研究可將二者同時納入企業目標函數,并引入政府補貼、營商環境、研發要素配置等因素來考察商業模式創新的條件及其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關系。

猜你喜歡
核心技術商業模式關鍵
燒結礦低硅均質慢燒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
硝酸甘油,用對是關鍵
商業模式畫布
習近平: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高考考好是關鍵
Intertextile春夏面輔料展關注科技、環保創新應對商業模式之變
顛覆式創新: 集汽車級十項核心技術的ROBYF1
欣銳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術
從星巴克的成功談商業模式創新
生意無大小,關鍵是怎么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