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測度及地區差異分析

2024-01-11 07:43朱旺旺陶世奇陶群山葉貽忠
常州工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區域間中醫醫院中醫藥

朱旺旺,陶世奇,陶群山,葉貽忠

(1.安徽中醫藥大學醫藥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2.數據科學與中醫藥創新發展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12)

0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醫院作為中醫藥醫療服務的主要承擔者,在中西醫并重的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其運行效率的科學評價及提升策略也為社會所關注[1]。在當前醫改形勢下,中醫醫院加強醫聯體建設,推行分級診療,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變革,服務效率有所提高,但中醫藥優質醫療服務資源總體不足,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政策不完善,中醫醫院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然突出。面對新醫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醫醫院的醫療資源配置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及利用,中醫藥服務效率如何進一步提高仍需要深入探討。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深入分析我國中醫醫院發展態勢,挖掘各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變化的原因,以期為“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提升中醫醫院服務能力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指標選取

本文根據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常用的評價指標,結合相關文獻[2-5]的研究結果,最終選定3個投入指標和3個產出指標作為評價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評價醫療衛生服務效率的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

1.2 數據來源

本研究資料來源于2015—2020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中我國中醫醫院的相關數據。本次研究不涉及臺灣省、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此外,由于西藏地區僅在2020年有一家中醫醫院,該樣本缺乏代表性,因此選取我國30個省(區、市)的中醫醫院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并以中國地理區域劃分為標準,將30個省(區、市)分為七大區域,分別是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華中(湖北、湖南、河南)、華南(廣東、廣西、海南)、華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福建、江西)、西北(陜西、甘肅、新疆、青海、寧夏)、西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

1.3 研究方法

1.3.1 DEA-BCC模型

DEA-BCC模型用于相同時期的決策單元比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反映研究對象的生產效率。本文以我國30個省(區、市)為決策單元,分析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情況,從投入的角度運用BCC模型進行測算,建立模型如下所示:

(1)

1.3.2 Malmquist指數模型

為進一步測度決策單元在不同時期效率的動態變化,選取Malmquist指數模型衡量全要素生產率(TFPCH),進一步可分解為技術效率(EFFCH)、技術進步(TECHCH)。其中:TFPCH>1,表明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得到提高;TFPCH=1,表明效率不變;TFPCH<1,表明效率降低。其模型分解形式如下式所示:

式中:M為全要素生產率;x為投入;y為產出;t為時期;D為距離函數。當M<1時,表明t到t+1時期效率下降;當M=1時,表明t到t+1時期效率不變;當M>1時,表明t到t+1時期效率上升。

1.3.3 Dagum基尼系數

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數方法分析中國30個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區域差異及其來源。Dagum[6]提出的Dagum基尼系數分解方法不但可以測度總體的不平等程度,還可以對子群內和子群間的不平等程度進行測度。其公式通常如下式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動態分析

本文利用DEAP 2.1軟件測算2015—2020年我國30個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5—2020年我國30個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值

從各省(區、市)來看,我國不同省(區、市)之間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存在一定差異。上海、貴州和青海各年份的效率值均為1,說明這些省(區、市)衛生資源投入產出較為合理,新一輪醫療改革正有效推進。天津、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省(區、市)各年份的效率值均處于0.71以下,表明這些省(區、市)中醫醫療體系發展水平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期內,北京市效率值呈下降狀態,且下降幅度最大。北京市擁有全國最豐富、最先進的醫療設備,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卻并不顯著,可能的解釋就是其投入產出效率增長出現了“收斂”效應[7],即先進醫療設備的過度投入無法有效提高該地區中醫醫院運行效率。

從區域變化情況來看,各地區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動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區近幾年的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普遍處于持續下降趨勢。東北和華北地區可能存在盲目擴大規模的現象,導致資源浪費,效率較低。

2.2 運行效率Malmquist指數分析

運用DEAP 2.1軟件測算2015—2020年我國30個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Malmquist動態指數,如圖1所示。

從整體來看,2015—2020年我國30個省(區、市)中醫醫院全要素生產率均值為0.965。從結構要素來看,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值分別為0.982、0.986、0.996,下降幅度不大,基本保持不變。技術進步效率均值為0.982,說明技術進步依然是我國中醫醫院全要素生產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這與楊雨晨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從要素變化來看,技術效率與純技術效率變化趨勢保持同步,表現為降低—升高—降低,技術進步與全要素生產率變化趨勢相同,表現為先升高再降低。2019—2020年技術進步與全要素生產率急劇下降。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國加強對醫療科技的發展和創新,加大醫療資源的投入,因此,正常情況下,技術進步效率應該會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正向增長,但測算結果卻與實際情況背道而馳。有關學者對這一現象做出解釋,認為根據醫療領域的羅默法則,醫療設備的引入會創造醫療設備需求,導致對患者治療和檢查的程序和項目增加,從而降低了醫療衛生體系的生產效率[9]。

2.3 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區域差異及其來源

2.3.1 總體差異

由表3可知,2015—2020年我國30個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的總體差異均值為0.092。從時間演化來看,2015—2020年我國30個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總體差異呈現出較為平穩的波動上升趨勢,表明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總體差異存在擴大趨勢。具體來看,2015和2016年處于最小值0.079,隨后波動上升,至2020年上升到最大值0.118,較2015年上升了49.4%。區域內差異與超變密度波動幅度一致且基本保持穩定,貢獻率較小,年均貢獻率分別為7.96%和15.16%。從貢獻率大小來看,在整個研究期間,區域間差異貢獻率最大值為79.91,年均貢獻率為76.88%,表明區域間差異是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總體差異的主要來源。

表3 2015—2020年我國30個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總體差異及其貢獻

2.3.2 區域內差異

我國七大區域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的區域內差異存在一定差距,且波動幅度各不相同。從演變趨勢來看,由表4可知:2015—2020年東北地區、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區域內Dagum基尼系數呈波動上升趨勢;華北地區區域內Dagum基尼系數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區域差異程度有所縮小;華中地區、西南地區以及西北地區區域內差異變化幅度較小,基本處于穩定狀態。分區域來看,我國七大區域中醫醫院運行效率Dagum基尼系數均值由大到小依次為華北地區、華南地區和華東地區(并列第2)、華中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以及西南地區,表明華北地區區域內各省(區、市)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差異最大,西南地區區域內差異最小。隨著《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推動區域協同發展舉措的不斷落實,西南地區均已實現資源配置相對有效發展,區域內差異較小[10]。

2.3.3 區域間差異

從演化趨勢來看,各區域之間Dagum基尼系數處于不斷波動狀態:2015—2020年,華北與東北地區和華北與華中地區區域間差異值整體均處于波動擴大的態勢;華東與西南地區、華東與華中地區以及西南與西北地區區域間差異變化幅度較小。從某種程度上看,華北地區是我國衛生資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資源配置效率較高,東北地區與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11]。地區之間存在的中醫醫院資源配置效率差異在短時間內難以發生大的改變,處于中醫醫院資源配置效率劣勢的地區面臨轉化能力不足的問題較突出[12],導致區域間差異進一步擴大。分區域來看:區域間差異最大的是東北與西南地區,為0.219;最小的是西南與西北地區,為0.036。西南和西北地區中醫藥衛生資源投入相對較低,但相對公平,且民族醫藥資源富饒,人民群眾對傳統中醫藥治療接受程度很高,可及性較好,資源利用較充分[13]。東北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緩慢,醫院的技術與管理水平是限制中醫醫院發展的主要因素(由于2015—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區域間Dagum基尼系數計算結果所占篇幅較多,因此文中未列出,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3 結論

3.1 整體運行效率呈現階段性下降趨勢

從靜態分析結果來看,研究期內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均值由2015年的0.884下降至2020年的0.818,表明2015—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整體雖處于較高水平但呈現下降態勢。各省(區、市)之間效率最高均值和效率最低均值相差0.415,地區差異較為顯著。Malmquist指數動態結果顯示,2015—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全要素生產率逐年降低,除廣西外,其余省(區、市)的全要素生產率均小于1,整體均值為0.965,這表明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整體呈下降趨勢,這與陳莉等[14]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醫改大背景下,取消藥品加成、推進分級診療以及由此體現的國家對中醫藥的扶持導向使中醫醫院整體效率處于較高水平,但目前的中醫醫療服務模式和技術水平還難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醫療需求,導致綜合效率并無明顯提高,甚至有所下降。

3.2 內部精細化管理面臨瓶頸

2015—2020年我國中醫醫院規模效率均值較高,為0.996,表明在醫療資源投入方面已達到較高水平,但是高水平的規模效率并沒有帶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說明提高中醫醫院運行效率要從醫院內部質量上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而不是追求規模的擴大和醫療設備的更新[15]。在各項效率中,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分別下降5.4%、4.8%,技術進步下降最明顯,為14.5%,成為制約全要素生產率的主要因素。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提出強化“智慧醫療”技術的應用,但各級各類中醫醫院內部仍存在管理技術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導致醫療產出能力下降,中醫醫院進入技術發展瓶頸期。

3.3 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區域差異明顯

從總體差異分析來看,全國整體及七大區域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的總體差異呈波動上升的趨勢;從區域內差異來看,各區域內部差異程度不斷縮小;從區域間差異來看,華北—東北地區和華北—華中地區區域間差異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區域間差異是我國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總體差異的主要來源。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并不平衡,經濟發展優勢將會轉化為資源聚集性優勢,因此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也擴大了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的差異[16]。從某種程度上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具有更加集中且優質的醫療資源,運行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區域差異。而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衛生資源雖投入較低,但利用相對較充分,運行效率較高。

4 政策與建議

4.1 協調推進,深化政府政策支持差異化

政府政策支持差異化是促進中醫醫院運行效率發展的重要推手。國家層面應強化政府職能,發揮政府統籌和導向作用,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和財政投入水平,實行差異化政策,在實踐中根據財政經濟狀況及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與標準的動態變化適時調整,為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7]。各地方政府應結合自身優勢,借助醫改東風提高醫療服務能力。華東、華北地區應在重視強化自身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同時,充分借助自身技術和規模等優勢資源扶持西北和東北地區中醫醫院的發展;西南地區擁有多民族協同發展的醫藥文化資源,其應在保持當前醫療水平及自身實力允許的基礎上,加大對民族醫藥的政策傾斜和財政投入,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融合發展。

4.2 提高質量,加強醫院內部管理精細化

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是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中醫藥服務體系的有效舉措。各地政府應以醫改為動力,尋求適宜的發展規模,改進管理水平,從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從根本上改善中醫醫院運行效率。培養和引進中醫藥人才是促進中醫醫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各地區應進一步優化中醫藥人才隊伍結構,充分發揮中醫藥技術優勢與特長,形成核心競爭力。技術效率較低的省(區、市)要將重點放在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上,可與整體技術效率較高的省(區、市)加強合作,發展互聯網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提高區域診療水平,實現衛生資源的充分利用[18]。

4.3 著眼全國,提高衛生資源配置合理化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分布是縮小區域差距的關鍵環節。因此,各地政府應在醫療衛生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重視發揮中醫藥的作用,著力構建適應本地區特點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盡可能優化中醫醫院的衛生資源配置[19],從而進一步改善中醫醫院的運行效率。經濟發達、醫療資源集中的地區,例如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應進一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療費用控制,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服務能力。同時還應加強醫聯體建設,推進分級診療,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從而加大對中醫醫療水平較落后地區的幫扶。經濟欠發達、醫療資源欠缺的西北地區,應合理調整中醫醫院發展規模、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以及優化資源配置[20]。東北地區應加大醫療衛生財政投入,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同時,要加強各區域間的協同聯動,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優勢互補、特色明顯的多元融合發展模式。

猜你喜歡
區域間中醫醫院中醫藥
前進中的廣漢市中醫醫院
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全國示范中醫醫院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唐縣中醫醫院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特征及驅動因素——基于區域間投入產出表
結合區域間差異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
注重創新 不斷加強中醫醫院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