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

2024-01-12 23:55趙建芳
校園英語·下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滲透路徑農村初中思政教育

摘 要:為了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教師需要關注思政元素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的問題。在講解學科知識、傳授學科技能的同時,教師也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讓學生能夠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進而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許多初中英語教師主動審視教學行為,結合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現實條件以及基本學情,多措并舉的滲透思政元素,逐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層次及水準,確保學生能夠受到優秀思想文化的熏陶?;诖?,本文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路徑進行探析。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思政教育;滲透路徑

作者簡介:趙建芳(1978.10-),女,甘肅漳縣人,甘肅省定西市漳縣教育局,研究方向:初中英語。

英語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基本目標。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切入點,確保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夠利用英語與他人進行流暢自如的交流。具有遠見卓識的英語教師主動站在宏觀發展的視角,在全方位育人教學觀念的導向下開辟新的教學陣地,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整合多元化的教學對策,靈活滲透思政元素,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識,讓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并自覺接受文化熏陶及教化,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

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意義

首先,符合新課改的本質要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難度越來越高,教學環境也更加復雜及嚴峻,教師需要有效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要求,從多個層面著手,積極滲透思政元素,實現思政教育與英語教育的有效融合,穩步推進新課改。

其次,有助于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自我意識有所提升,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學生主動接觸智能設備以及互聯網的機會較多,個人的信息接收渠道十分豐富。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學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行為偏差和思維誤區,有的學生甚至崇洋媚外,無法理性看待中外文化。如果教師能夠在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主動滲透思政元素,就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自信,確保學生站在客觀公正的視角看待中國文化與國外文化,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愛國情懷,這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有重要作用。

最后,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語感越來越強,也能夠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化,從而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要求

(一)以學生的自學意識為基礎

為了真正實現初中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融合,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多措并舉增強學生的自覺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以及英語核心素養,并根據學生的主體差異性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中,翻轉課堂、思維導圖、在線學習以及英語新聞閱讀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認知能力,拓寬學生的英語知識視野。教師則需要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教學元素,讓學生產生更多的熟悉感和代入感,進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自覺接受思政教育引導,不再盲目從眾以及閉門造車。

(二)以教學實踐活動為核心

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以及合理安排對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重要作用。學生若能全程參與實踐活動,就可以主動展示自我并與他人進行交流。教師需要明確不同的應用主題并將其與思政教育元素相結合,全面強化學生的思想認知,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能夠在教學實踐中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不再閉門造車。教師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豐富實踐活動的內容及形式,關注學生的跨文化交流以及自主探索,靈活融入傳統優秀文化,進一步熏陶學生、教化學生,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能夠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與他人利用英語進行交流,進而從多個渠道獲取思政知識,提升個人的英語素養以及學習能力。

(三)以閱讀教學為突破口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以及難點,對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英語素養有重要作用。學生可以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之中獲得更多的學科知識,從而保持開闊的視野以及較強的求知欲。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靈活滲透思政元素,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政意識,并主動學習英語知識,提升個人的思想修養以及英語學科素養。

三、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路徑

初中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滲透有助于創新英語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教師需要打破教學傳統,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主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靈活滲透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思政教育元素,讓學生能夠重拾英語學習的自信心,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

(一)多角度滲透思政教育元素

在落實思政教育工作時,教師需要圍繞全方位育人的根本目標,多層面靈活滲透思政元素,充分凸顯協同育人的優勢和價值,確保學生站在國家和社會實際的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進而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確保學生掌握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教師需要以初中英語教材為參照,與學生共同探索教材背后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踐行以及有效貫穿,確保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能夠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更上一層樓。教師需要堅持生本理念,積極選定思政教育點,根據學生的生活技能、人際關系和行為舉止,組織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保持正能量,正視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困難,以良好的生活態度以及高漲的學習熱情,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并與他人保持密切的交流。比如在圍繞“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holidays and vacations”這一話題讓學生各抒己見。有部分學生外出旅游的機會比較少,因此無法感同身受,教師可以結合這一基本學情,圍繞“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這個主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并將此作為思政教育的核心點和突破口,而不是過多關注外出游玩的基本內容。

其次,教師需要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準確定位思政教育,積極參與社會問題、國內外時事、熱點事件等,讓學生能夠調用個人已有的生活經驗自覺分析各種社會問題。為了強化學生的社會意識,教師需要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比如在根據“Reading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新單詞時,教師可以結合當下社會中比較常見的“扶與不扶”的問題讓學生自由探索。在綜合對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反思,意識到遵守社會公德以及為他人提供幫助的重要性。教師則可以順勢引入思政教育元素,深入講解各種社會現象,明確思政教育點,讓學生在深度探討以及自由思考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最后,教師需要站在國家發展的角度,準確定位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以中國文化為切入點,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客觀公正的看待中外文化的差異,積極認同優秀文化,理解并包容不同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溝通能力及意識,并學會利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在文化自信心以及民族認同感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自覺高效地完成英語學習任務,主動講述中國故事。這一視角下滲透思政教育非??简灲處煹慕虒W功底,教師需要以文化教育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以吸收文化精華、學習中國文化為主題,確保學生能夠保持極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動接受優秀思想文化的教化。

(二)踐行點線面結合的教育準則

為了實現思政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全面滲透以及有效貫穿,教師需要講究方式方法,關注對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客觀分析及綜合研究,借助思政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三觀,讓學生能夠正確、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及矛盾,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需要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著眼于思政教育的具體要求,深入淺出的分析各種核心問題,實現多個知識點的有效串聯,逐步形成邏輯線。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熏陶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情感上受到教育及引導,進而產生更多的靈感和思維火花,自覺的轉變個人的行為。其中,問題鏈和任務鏈的構建最為關鍵,直接關乎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以及價值觀,教師需要選擇契合學生主體訴求的教學對策,明確不同的思政教育點,在與學生密切交流及溝通的過程中解除學生的思維困惑,掃清學生的認知障礙,讓學生既能夠學習英語知識,也能夠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以及正確的三觀。比如在圍繞“I think that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秋節的傳統文化時,教師可以以“中秋節精神”為思政教育主題,與學生共同分析中秋節的來龍去脈,根據“什么是團圓”這一核心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析團圓的深刻內涵,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學生,在簡單設問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高度。例如,以“my own family reunion、different family reunion、country reunion and world reunion”為問題的切入點,逐步構建問題鏈,確保學生全程參與、自主感受。思政教育點與問題鏈之間的結合非常關鍵,教師需要根據思政線、思維線和知識線讓學生自由探索,知識線以語言技能學習和語言知識學習為主,思政線和思維線則貫穿于整個英語知識學習的全過程。教師需要注意這三者的有效融合,逐步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主動了解文本背后所蘊含的思想哲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避免學生的學習浮于表面、淺嘗輒止。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后,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視角,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圍繞教學目標鼓勵學生進一步感知,確保學生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進而逐步升華思想和情感。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確保學生真正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內涵及真諦,從而產生更多的內心觸動,自覺改正個人的行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以單元話題為思政教育主題

新課改之后的初中英語教材編寫模式有了明顯的變化,如單元話題成了主體,教師需要以此為專題組織開展學科教學活動。因此,在靈活滲透思政教育元素時,教師需要關注對不同單元話題的綜合對比和理性分析,立足于教材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及廣度,以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為切入點,在簡單擴充、重構、整合教材單元話題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探索同一個話題的基本內容,提升學生的深度理解能力以及體悟能力,充分凸顯同一話題專題思政教育的育人優勢和價值。話題專題拓展思政教育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有助于進一步補充教材中的單元話題內容。教師則需要主動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對話題教育價值的有效分析,積極開發與之相關的學科教育資源,理順教學思路,實現環環相扣。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與思政教育的共性進行有效分析,科學選擇話題,明確思政點以及知識點,結合主問題逐步構建任務鏈,以此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以及學科修養。

在選擇話題時,教師需要對思政教育學科素養以及課標進行深入分析,了解這三者對文化素養的培養要求,充分凸顯不同話題中的教育價值以及教育功能。然后結合基本學情進行簡單拓展及延伸,為專題思政教學做好準備。在選定話題后,教師還需要明確專題思政教育點,注重對單元話題分支的簡單補充以及逐步延伸,引導學生主動分析核心知識點以及具體內容,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和語言知識,積極整合散亂的知識點,形成完整的任務鏈,并在任務鏈的導向下生動直觀的呈現不同的主要問題和主要任務,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以及思維品質的基礎上全面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比如在講解“Have you read the Treasure Ialand yet? ”時,教師可以根據“Literature and music”與學生共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四大名著作為思政教育點,將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鼓勵學生自主分析中國四大名著,并將其與國外名著相對比,深入感悟優秀名著的魅力以及精髓。

四、結語

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思政教育的滲透受到了應有的關注。教師需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目標逐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良好的思想政治修養以及業務能力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學生能夠自覺學習英語知識,形成良好的三觀,最終成長為合格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陳燎.對加強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探微[J].農家之友(理論版),2008(6):51-53.

猜你喜歡
滲透路徑農村初中思政教育
中職學校德育課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探討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滲透路徑分析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之我見
對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