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經典復排推動青年演員守正創新

2024-01-12 09:09吳巍
上海藝術評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滬劇劇種戲曲

吳巍

非遺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越劇、滬劇等地方戲曲擁有豐厚的文化遺存,其獨特藝術風格、豐富音樂表現、深邃文學底蘊,都是國民集體精神家園的豐厚載體。面對如此寶貴傳統積淀,我們歷來深扎其中,梳理傳統戲曲的淵源和流變,追尋藝術表象下的范式和規律。自覺以歷史主義視角來準確認知和復現傳統,在新時代新要求中,尊重當代思維,遵循現代語境,梳理戲曲歷史積累的成熟經驗,努力實現非遺戲曲活化傳承。

守正創新、固本開新,是當代戲曲人的歷史使命?!笆卣睒说氖鞘裁??是守劇種之正、流派之正、宗師之正?!笆卣蹦康脑谀睦??是以主流價值占穩主流市場,憑藝術底蘊打開新興領域?!笆卣狈较蛟诤翁??是青春化傳承實現內涵創新,大眾化傳播培育戲曲生態。

在非遺戲曲守正創新的歷史洪流中,生力軍是青年演員,他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的有力繼承者和傳播者。面對非遺戲曲活化傳承的當代需求,不少名家大師承擔使命紛紛“創新”,不負多年盛名與功力,而青年演員更要靜下心來扮演“守正”角色,豐沛自我,汲古以備開新。非遺戲曲發展創新,基礎是守正固本,青年要守正,劇種流派不傳承,就拋棄了個人成長的根基和助力;青年要固本,基本功不扎實,就減損了扎根舞臺的手段和能力。

上海越劇院目前最年輕的第十代演員,是越劇百余年歷史上第一批成建制本科生,人優秀、擔子重,如何集中推出這批青年群體,提升實力、擴大影響力,是上海越劇院近年人才培養規劃中重要一環。上海滬劇院當下最年輕的是“90后”“00后”青年演員團隊,在不遠的將來會很快成為滬劇的主體藝術力量,給青年演員創造更多藝術培訓和舞臺實踐,促進他們藝術實力全面提升,不僅關系到演員自身素養,更關系到滬劇發展前景。

青年演員要抓穩接力棒,“戲保人”是較為合適的選擇。經典的舞臺藝術作品具有劇目傳世性、藝術普適性、技藝權威性、文本耐讀性、創作累積性等特征,是青年演員守正固本最好的對象和載體,越劇經典《舞臺姐妹》和滬劇經典《羅漢錢》就是其中的代表?!段枧_姐妹》在題材上保存了越劇人自身的精神價值,在藝術上展現了上海越劇院導表演、音樂、舞美綜合實力,在學術上凸顯了越劇現代戲探索上非常成功的嘗試,在培育上男女合演能將青年演員群體推出,讓“人人都有戲,個個能出彩”?!读_漢錢》是丁是娥等老一輩滬劇藝術家堅守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生動體現,是“燕燕做媒”等經典唱段喚起觀眾美好記憶的有效載體,是新時代滬劇人堅持從生活出發、從塑造人物性格出發的創作實踐。

此次復排,我們把“守正固本”放在第一位。堅持“名師帶教”,前輩藝術家親自把關,對青年演員創作表演全程指導;堅持“原汁原味”,原編劇、導演等以創作闡述等形式,幫助演員全面了解創作背景和呈現要求;堅持“精雕細磨”,比如要每位演員撰寫人物小傳,融入劇中去思考和感悟;堅持“優勝劣汰”,所有角色都可待定,演員按照優劣隨時替換。

復排到底要不要“變”?二度創作上,我們制定“變與不變”基本原則,謹慎創新。第一個“不變”是將文本內容、音樂唱腔基本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而“變”的是修改舞臺制作結構、調整燈光設計、改良音樂配器以符合現代審美、優化現場聲效。第二個“不變”是保留服裝基本款式和舞臺基本調度,而“變”的是調整主演服裝面料、結合不同演員特點調整表演支點、借助新的舞臺機械改良觀演體驗。事實證明,“變與不變”是適合傳承復排的方式,既沒有輕率創新,又具有現代審美;既喚起了老觀眾們的回憶和共情,又深深吸引著一大批青年人群。在宣傳推廣階段,我們還充分考慮青年演員的特點,兼顧傳統與現代,連接過去與未來,既把生活中的青春、靚麗、時尚的一面傳遞給觀眾,也把舞臺上尊重傳統、嚴謹傳承的一面展現出來。

對越劇、滬劇的青年演員而言,此次傳承復排是站在前輩藝術家的肩膀上的一次飛躍。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逐漸找到展現人物復雜性的方式,他們少走了很多彎路,又驚喜挖掘出自己的內在潛力,專業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在這堂生動的“藝術課”上,青年演員們還得到了思想的洗禮和精神的滋養,通過排演劇種代表性作品,深刻理解了劇種發展的不易,明白了他們正在傳承的,不僅是戲曲技藝,更有前輩藝術家的辛勤堅守和戲曲劇種的精神內核。

越劇《舞臺姐妹》和滬劇《羅漢錢》的創排,體現了上海越劇院和上海滬劇院守正創新的總體導向,其意義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一直堅持的。在復排創作過程中,全院上下齊心聚力,老師們傾力扶攜,為年輕的團隊保駕護航。前輩藝術家和不少師哥師姐們甘當綠葉,在各方面為項目推進獻力。對于院部而言,此次復排也為日后如何通過舞臺實踐,更好地培養青年演員提供了不少思路和經驗。

同時值得贊許的是,青年人自身還在傳統舞臺之外大膽探索。新媒體是戲曲藝術從劇場擴大到無限空間的重要介質,當下越劇、滬劇的戲曲人不僅在劇場復排經典、致敬宗師、守住流派,不少青年演員還在“B站”“抖音”以及一眾官媒新平臺牢牢抓住青年人眼球,多位青年演員成為新媒體中越劇、滬劇甚至是戲曲界的首選代表,他們制作和參與的視頻播放量大、美譽度高,經常占據熱搜和推薦首頁。小劇場戲劇《宴祭》、實驗性影像劇場《微神/Vision》、數字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等創新探索,也成為青年戲曲人主動出擊的全新舞臺項目。

宗師開宗立派,傳人繼承發揚,青年演員“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以敬畏之心傳承,以現代審美改良,這就是“守正創新”的魅力,也是越劇、滬劇傳承發展的潛力。

作者? 上海越劇院院長、上海滬劇院黨總支書記

猜你喜歡
滬劇劇種戲曲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秧歌”的戲劇化與“劇種”定型
《中國戲曲劇種劇種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戲曲現代戲基于劇種特色的藝術探索——以滬劇為例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原創大型滬劇《擔當》演出成功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亂譚小劇種
《中國小劇種的搶救與研究》序
戲曲的發生學述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