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活態傳承視閾下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轉譯

2024-01-12 02:34宋晨瑤張大魯
湖南包裝 2023年6期
關鍵詞:印章篆刻文創

宋晨瑤 張大魯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篆刻藝術作為中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用文創設計的手法將其與現代生活結合,既契合篆刻藝術的傳承發展道路,又為文創產品減少了同質化風險。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轉譯為其在文創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今進行活態傳承提供了參考方向。

1 非遺活態傳承與篆刻藝術文創產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生產及生活方式的發展與改變導致部分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適應當今的社會生活環境,因此活態傳承對非遺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成發展的環境中尋找其與人民現代生活融合的新方式,以達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效果。

印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起源于殷商時期,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印章是不可或缺的憑信法物,具有實用功能,其形成和發展與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貌。最初的印章大多以堅硬的金屬作為材質,具有明確的功能屬性。在文人的加入和石料的推廣使用之后,印章的自由性和藝術性開始顯現,逐漸成為篆刻藝術。它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中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篆刻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風貌和表現形式(圖1),豐富的使用功能催生了其不同的形制,不同的時代背景孕育了印面上豐富的文字造型。將這些特點轉化為現代設計師的創新源泉并在文創產品中加以體現,一方面,能夠將與現代脫節的篆刻藝術更自然地融入現代生活中,展現其價值和魅力;另一方面,推進現代文創產品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創新性表現,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

圖1 (a) 首領(b)新浦縣尉朱記(c)元從都押衙記。

1.1 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現狀概況

目前可以了解到的是,文創設計是建立感性形象與造型的映射機制的過程[1],它是把用戶體驗轉換為文創設計方法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先利用產品語義學對文化要素進行轉譯;再借助形式生成方法實現產品造型與表面紋飾設計;接著根據需求,對意象與造型融合進行優化調整;最后完成文創產品設計[2]。

西泠印社為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具國際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其已對篆刻藝術進行了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究,其篆刻藝術文創產品也深受消費者喜愛。在筆者對西泠印社文創產品進行考察時發現,其篆刻藝術文創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印面的文化元素進行了轉譯和再生成,對其藝術形式的還原和表現十分充足,但是在其產品整體與篆刻藝術中印章的意象與造型的融合并沒有突出表現,整體趨于商業化和大眾化。從使用功能的角度來看,在日本第15屆印章設計大賽的獲獎作品中可以發現,其中的文創產品在表現日本的文化習慣的同時也很好地表現了印章的特性?!皩W習的記憶”(圖2)將印章中的“印跡”概念提取后與墊板結合。讓一塊墊板具有留下痕跡的功能,特意將書寫的印跡保留在墊板上,從這些印跡中將學習的時間可視化?!凹y樣痕跡”(圖3)也提取了印章中的“敲章”和“印跡”概念,一次次膠帶的粘貼可以讓人聯想到一次次敲章的過程,并且讓撕掉的膠帶留下特別的紋樣痕跡,顯得生動有趣?!傲侠淼穆淇钣 保▓D4)提取了“落款印”的概念,將印面材質更換成了軟硅,使得印章可以蓋到曲面的餐盤上。將料理也視作一件作品,讓消費者在完成一份料理之后,像蓋上落款印一樣蓋上自己的LOGO,幫印章拓寬了它的使用范圍。由這些案例得出,在對中國傳統篆刻藝術進行設計時,除了考慮其本身帶有的藝術屬性之外,應該將其功能方面帶有的印章屬性也考慮進去。從印章概念創意轉化及篆刻藝術內涵挖掘兩方面入手,用創意思維和創新手法將印章概念通過篆刻藝術文創產品體現,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產品傳達給消費者,以印章文化的趣味吸引消費者對于傳統篆刻文化的注意和認可,從而達到傳承和發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我國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認同感的目的。

圖2 學習的記憶。

圖3 紋樣痕跡。

圖4 料理的落款印。

1.2 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融入思路

以印章文化作為趣味點融入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能夠提升消費者對于中國傳統篆刻藝術的接納度和認同感,做到非遺的活態傳承。印章文化根植于篆刻藝術,在時代變更中不斷更替和翻新,衍生出了豐富多彩的玩法,很好地適應了現代的發展環境,形成了一種適應現代的生存模式,深受現代年輕人喜愛。而印章文化也始終是篆刻藝術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篆刻藝術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賦予了篆刻藝術除審美價值之外的使用價值,豐富了其自強不息、包羅萬象、精雕細刻的中國傳統精神內涵。隨著“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提出和我國文創產業的日益完善和發展,將傳統篆刻藝術融入到更貼合現代生活的產品中顯得尤為重要。從文創的角度來看,篆刻藝術豐富了文創產品的精神內涵;從非遺活態傳承的角度來看,文創設計則是幫助非遺找到了新的歸宿。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現代產品結合,可以更潛移默化地影響消費者,使其通過產品感受到中國傳統篆刻藝術的魅力,從而激發其民族性共鳴,使其接納和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而這兩者的結合并非直接將傳統篆刻元素直接以裝飾圖案的形式附著于產品上,而是需要設計師對于篆刻文化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提煉傳統篆刻藝術的精神內涵和藝術特色。

篆刻文化除藝術審美價值之外的使用功能價值同樣需要進行設計性的轉譯,以消費者可以接受和感知到的方式與產品結合,實現傳統篆刻藝術的審美價值及使用價值的創新雙轉換。消費者在使用其產品的時候可以感受到篆刻藝術使用功能的多樣魅力,從而理解到篆刻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的差別,促進消費者對于篆刻藝術的了解,使其產生對傳統篆刻藝術的興趣。將印章文化注入傳統篆刻藝術、篆刻藝術文創和消費者三者的聯動關系中,激發了篆刻藝術的活性,同時吸引了消費者,并強調了篆刻藝術文化產品的印章性特點,避免了文創產品的同質化問題,也提升了文創產品的文化性(圖5)。

圖5 篆刻藝術、印章文化、篆刻藝術文創產品和消費者的關系。

1.3 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意義與價值

篆刻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其創新應用經常出現在設計作品中,不過在現代設計等方面均有較多的應用體現了其藝術審美部分,篆刻藝術的應用部分在文創產品設計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均較為缺乏。將篆刻藝術進行文創設計創新,一方面擴展了篆刻藝術在現代設計領域的理論研究范圍,挖掘了其與現代平面設計新的契合點,為創新設計理念、推動將傳統元素融進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與理論指導意義,同時也促進以篆刻藝術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研究與時俱進;另一方面,為傳統篆刻藝術提供文創設計產品,既增加了傳統文化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傳統藝術的文化附加值,還擴大了傳統藝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篆刻藝術文創產品在產品中強化了印章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關聯,并將其用設計的方式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以非遺的活態傳承為目標,將印章文化融入生活,豐富了人們感受非遺的途徑,也為印章文化找到了適合當代的存在方式,有利于印章文化獲得群眾的認可,更便于之后篆刻藝術的傳播和傳承。而對于消費者而言,印章文化和篆刻藝術在文創產品中的融入豐富了文創產品的多樣性,也滿足了其自身對于傳統文化的需求,得以以一種簡單方便的途徑認識和了解傳統文化,獲得民族自信。

2 篆刻藝術在文創產品中的設計轉譯

“轉譯”在語言學中指借助中介語譯文本進行的翻譯行為[3]。而在過往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中,“轉譯”概念延伸為經由設計語言將文化元素轉化為具有文化特性的產品要素這一創新行為[2]。要進行印章文化下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設計轉譯,設計師需要在深入了解印章文化的基礎上,將難以傳達到消費者的傳統文化以一種容易被消費者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體現,剖析傳統篆刻文化的元素、內涵、功能,將其再以造型、紋樣、材料、功能等方式表現在現代文創設計產品中。

在將篆刻藝術產品的印章文化轉譯的過程中,應當以印章文化的識別性為目標,且對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轉譯情況進行梳理[4]。本文參考文獻的研究方法,以文化史學家龐樸[5]提出的文化三層次結構理論為據將其梳理,將篆刻文化元素分為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和行為層面,并分別進行轉譯。此外,依據唐納德·A·諾曼[6]的設計三層次理論,將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要素分為形式、語義、功能3個方面。對篆刻藝術物質層面的印鈕、印面、印具、印材部分,以設計的手法將其轉譯為產品中的造型、材料、色彩、圖案、題材、文字等容易感知和接受的視覺形式要素;對篆刻藝術精神層面的厚德載物、寧靜致遠、言而有信、以和為貴、與時俱進等要素,以設計的手法將其轉譯為產品中的語義要素,表現為產品的大氣感、高級感、流暢感、精致感、衍生感、吉祥感等;對篆刻藝術行為層面的磨、寫、刻、蘸、印等部分,以設計的手法將其轉譯為產品中的功能,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得以感受篆刻文化,如圖6所示。

圖6 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設計轉譯框架。

2.1 篆刻藝術物質層面的產品形式轉譯

篆刻藝術物質層面主要由印鈕、印面、印具、印材等構成,其中印面是最能體現篆刻文化的藝術特征的部分,設計師可以通過提取這些能夠表現篆刻藝術的部分進行造型變化、內容提取、色彩提取、紋樣重構等,將其轉譯成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形式要素,如造型、材料、色彩、圖案、題材、文字等,從而表現其文創產品的篆刻藝術文化。

正如中國國家博物館長樂未央系列的文創“長樂未央”香薰(圖7)、“長樂未央”袖扣(圖8)、“長樂未央”手鐲(圖9),這是漢代瓦當的文創產品,也算印文化的一種。首先選擇了吉語“長樂未央”瓦當,再在瓦當中提取了上面的文字圖案,提取了瓦當的形狀和瓦當中文字的排版和字體,再將其進行更現代化的字體再設計,最終形成一個圓形的圖案。再以這個圓形圖案為主,與一系列圓形的飾品類產品結合,通過瓦當上“長樂未央”的文字,為飾品賦予了“長久歡樂,永不結束,情長意久,永不相忘”的寓意,將瓦當的文化融入到了日常產品中,但這系列的產品只有“長樂未央”一種圖案,加之圖形上較為單薄,使得3種產品看起來差別不大。

圖7 “長樂未央”香薰。

圖8 “長樂未央”袖口。

圖9 “長樂未央”手鐲。

由此可以看出,在篆刻文創的設計開發中,可以選擇一枚帶有內涵的印章作為基本的元素,賦予其更多的內涵??梢园l現,由于使用了傳統元素,所以在取用元素的時候,可能并不是完整和豐富的。若只是直接使用現有元素,可能會面臨產品樣式少、體量小從而導致受眾群體無法拓寬的問題。因此在篆刻藝術物質層面的設計轉譯中,需要用字體設計的手法去總結原有的圖案上面的風格特點,尋找更加符合現代風格的詞語,產生一系列更豐富且現代的圖形。如此產品的紋樣變得不再單調,既增加了產品的豐富性,吸引了現代消費者的注意,同時也將傳統印章文化自然地輸出給了消費者。

2.2 篆刻藝術內涵層面的產品形式轉譯

篆刻藝術內涵層面的設計轉譯可以通過圖示語言和物體語言進行傳遞。非遺圖示語言“意”的轉譯是延續非遺圖式語言的內涵意義、價值觀基因,并利用其獨特的語言屬性,達到設計中指示、識別和意義傳達的功能[7]。非遺的物體語言轉譯就是將非遺提取出來,融合新的載體,通過新載體固有的使用方式或寓意傳遞其內涵。篆刻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但是在一代代更替中,篆刻藝術沒有被淘汰,而是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在時代的發展中,印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形制、技藝、功能和藝術形式上都是順應時代需求不斷變化的,所以篆刻藝術蘊含著海納百川、寧靜致遠、言而有信、與時俱進的精神內涵,也可以從這些內涵衍生出一系列現代祝福,如篆刻吉祥觀念衍生為學業有成、揚帆遠航等學業祝福。

圖10為日本第15屆印章設計大賽獲獎作品“黃鴨印”。小黃鴨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它飄浮在水中,一抓還會有叫聲。黃鴨印簡化了玩具黃鴨的身體,但依舊保留了它的叫聲。這個黃鴨印的載體使用了童年共同記憶的玩具,突破了原本印章載體的限制,除了造型的新穎之外,更是將情感融入了印章中。設計語義沒有很繁瑣,而是十分簡練大氣,也很符合印章本身的特質。

篆刻藝術能發展至今,與其本身極大的自由度和極強的包容性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篆刻藝術精神層面的設計轉譯中,不但需要考慮到篆刻藝術整體在時代發展中的大方的氣質,也應當考慮到每個作品所蘊含的感情和所表達的含義,不必拘束在一種風格中,以多變的外形和不變的內核讓消費者感受篆刻藝術深邃的精神內涵。

2.3 篆刻藝術行為層面的產品形式轉譯

篆刻藝術和其他藝術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除了收藏展示之外,還可以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作為一件印章,可以用來蓋章;作為一個憑證,留下可以辨認的痕跡;作為一件收藏品,可以用來欣賞和把玩;而作為一件作品,可以用來和興趣相投的人溝通和交流。篆刻藝術的用途廣泛,因此在行為層面也是豐富的,這也是篆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將這種行為通過文創表現,同樣可以帶給消費者對于篆刻藝術功能上的認知。

圖11為蘇州博物館關于篆刻的文創文徵明汝瓷“衡山杯”,取材于文徵明的“文衡山”印章。杯蓋的設計既可防塵,又有印泥的趣味,手起杯落間讓人感覺是拿著文徵明的“衡山”印蓋章。這個杯子在造型上以上圓下方的形態將杯子和印章結合起來,讓印章自然地融入杯子不顯突兀,而且將杯子的使用和印章的使用聯系起來,讓消費者在使用杯子的時候,可以自然地感知到印章不斷敲印的趣味。日本人在交際時喜歡使用印章,而日本印章設計大賽的另一件獲獎作品“貼印章”(圖12)則是融入了日本對于印章的使用規則。作者將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交際和蓋章聯系,每次蓋章都是一場相遇,是人和人的相遇,是東西與時間的相遇。這個作品改變了傳統的蓋章蓋水印的方式,換成了貼紙,將印章的印花和便利貼的造型結合,將一片片印花疊成了一個印章的造型。消費者使用這個貼紙的時候,撕開的每一張都是印章的印花,可以感知到印花可以不斷復制的特性。

圖11 蘇州博物館文徵明汝瓷衡山杯。

圖12 貼印章。

篆刻藝術的廣泛用途和特別使用方式是篆刻藝術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篆刻藝術行為層面的設計轉譯也是篆刻藝術文創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應當在設計的時候,以印章的行為特性尋找與之想匹配的文創產品載體,使得消費者可以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感受篆刻藝術中印章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增加了文創產品的文化部分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使得篆刻藝術真正融進生活中,從而更容易引起認同感。

3 篆刻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路徑

篆刻藝術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從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和行為層面3個角度出發,全面考慮其藝術特征、精神內涵和藝術行為,將其以造型、內容和交互的方式融入文創產品中。篆刻藝術距現代人越來越遠是由其功能從原本與生活息息相關到與現代生活不再契合的轉變所造成的。因此要實現篆刻藝術產品對印章文化的設計轉譯,不應只是停留于表層元素的提煉,還應該歸納其特點、深入其內涵、剖析其行為,提取出篆刻藝術中印章的概念,找到與概念點相契合的產品,再進行下一步的融合。

3.1 歸納篆刻藝術風格,擴大篆刻藝術價值

讓消費者能夠在第一時間辨認出這件文創產品中的文化類別,主要是靠這件文創產品的一個外在的形象的表征。文創產品的設計在明確用戶的需求后對元素進行分類提取,為設計出更具代表性的文創產品做鋪墊,從而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8]。這需要從篆刻藝術的物質層面進行提取和再設計。而篆刻藝術的印面是篆刻藝術中風格特征最為明顯的物質元素,也是可能衍生最多的元素。由于篆刻藝術發展時間長,因此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審美和風格。若能以設計的眼光去歸納總結這些篆刻作品的風格特征,就對于拓寬更多的圖形和元素有了更多的可能和保證。這樣既能推廣篆刻藝術的藝術價值,又能為文創產品的元素產生提供靈感。然而單獨零散的文創產品體量極小,難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和駐足,因此需要成系列的產品和環境空間氛圍感的加持,結合篆刻作品制作的場景、使用的場景。將篆刻文化本身及其使用場景共同配合,一是可以更具吸引力,二是也可以幫助消費者對于此文創產品的感知更加清晰,從而在場景中更清晰和有趣地感受篆刻藝術中所包含的藝術與文化,篆刻藝術也能因此再度適應當代社會,產生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圖13)。

圖13 “擴大篆刻藝術價值”設計策略。

在對篆刻藝術的物質層面進行元素提取的時候,可以進行桌面和實際兩方面的調研。一是可以通過實際考察篆刻博物館、印社等對篆刻藝術的表征進行了解;二是從文獻資料方面獲得更為詳細的文化歷史資料。在實際中不單純根據時期或者形制進行歸納,而是從篆刻藝術風格特點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要求設計師從設計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對其已有的字體等進行特征的拆分和提取,總結出適合再度創作的設計方法,從而以此方法拓展出更多的元素。再將其配合篆刻出現和使用的場景,營造其空間氛圍。拓菩學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圖14),作為一個手工拓片制作的工作室,其將拓片元素進行了整合和再創作,并將其和空間進行了很好的結合,還提供了DIY拓片的空間,創造了一個了解拓片和實踐拓片的空間。將拓片設計成適合拍照打卡的裝置,把拓片以一種更為現代的方式展現,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通過消費者的拍照打卡更進一步傳播。這樣的線下體驗工作室既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化活動,幫助其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和了解非遺,也為非遺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3.2 挖掘篆刻藝術內涵,弘揚印章文化精神

在篆刻藝術發展過程中,印章是有一個從官印到私印的轉變的。這一轉變改變了印章的性質,使得原本內容死板的篆刻得以擁有了豐富的變化,同時也正是這一轉變,使得篆刻中多了藝術性,也由此產生了后期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這既是制度帶來的轉變,也是時代帶來的轉變。篆刻藝術在技法上,除了需要基礎篆刻技法之外,還需要書法的基礎、圖畫的審美和刀法的加持。在內容上,幾乎所有內容都能入印。在形制上,也是一個跟隨時代不斷發展的狀態。由此可以看出,篆刻藝術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有容乃大、發展創新、融會貫通的精神內涵。篆刻藝術的產生也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凝聚了中國傳統藝術,又完全不同于中國傳統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內涵和精神風貌。由于篆刻藝術具包容性,印面上的內容可以非常自由,因此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也有了產生很多新興視覺要素的機會。把握好這樣的空間,在內容、展現方式等方面做好與現代的銜接(圖15)。

圖15 “弘揚印章文化精神”設計策略。

設計師通過現代設計方法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精髓,通過文創產品帶給用戶審美享受、文化知識和實用功能,從而切實融入人們的生活,實現“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傳承”[9]。要把審美與生活重新打通起來,利用生活美學的大眾化、普世化特點,擁有越來越多市場和受眾的優勢[10]。在設計的時候,需要深入挖掘篆刻藝術的精神內涵,抓住篆刻藝術自身創新發展的特性,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的途中,以開闊的思維將聲、光、電等技術融入產品,增添產品的新穎感;在內容上和消費者進行情感聯系,讓篆刻印章代替言語表達,在情感上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從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篆刻藝術是一種開放包容、融會貫通的藝術,將這樣的精神要素和藝術特征相結合,可以碰撞出更多新的靈感。因此在內容選擇和表現形式上,可以更加自由和開放。比如日本的這款抱歉?。▓D16)就是將抱歉的情感和印章進行結合,使得這枚印章在枯燥的文書傳遞中額外帶去一些情感。篆刻藝術使用的場景更為豐富,因此也可以傳遞更具篆刻精神要素、更豐富的情感。將人們豐富的情感帶入篆刻藝術且與文創結合,篆刻藝術文創產品也因此更具有溫度,更好地融入生活中??缃缏撁彩且环N新的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的方式,西泠印社就和小說《盜墓筆記》進行過聯名,并根據小說內容設計了鬼璽的印章(圖17),吸引了很多小說愛好者的目光,也激發了他們對于傳統篆刻的興趣,做到了將不同的興趣愛好者結合起來,讓興趣愛好者進行交流溝通,達到互相傳播的效果。此外還可以根據活動內容,將內容融入印面圖案,再根據需要進行文創設計,這樣一方面使得聯名的內容更具有文化底蘊,另一方面也為非遺的傳播發展提供助力。

圖16 抱歉印。

圖17 西泠印社與《盜墓筆記》聯名產品。

3.3 分析篆刻藝術行為,創新互動引領傳統

分析篆刻的藝術行為,可以將其分為進行篆刻藝術創作的“刻”行為和進行篆刻作品使用的“印”行為。以“刻”和“印”這兩個概念為圓心,可以拓寬出更多貼合現代玩法的概念,如得到篆刻作品后的欣賞行為、交換篆刻作品的溝通行為等。篆刻藝術的玩法可以不局限于自我的使用,而是利用新興產物,加以線上線下的互動、虛擬現實的結合,賦予其更多的可能(圖18)。

圖18 “創新互動引領傳統”設計策略。

運用現代科技的理念來創新文創產品的設計,是抓住時代潮流創造出現代審美和生活需求的產品的新路徑[11]。在現代技術的加持下,篆刻藝術可以不局限于一件物品,而是通過現實加虛擬的結合,獲得更好的互動感。也可以以文創產品為媒介舉辦活動,加上更多的溝通功能,舉行線上線下的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因此文創設計需要設計師在深挖傳統的基礎上,了解新興技術的趨勢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從非遺活化傳承的角度思考,以科技和生活為導向,圍繞印章文化的概念,為篆刻藝術元素進行交互產品轉化,讓產品變得現代、有趣、可玩。表情包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方向,例如博物漢字出的甲骨文表情包(圖19),將甲骨文視作圖形,加以動態的展現和現代文字的解說,使得消費者在使用表情包的同時還能了解甲骨文的形狀和意思,也使得甲骨文容易辨認且有趣,還擴大了它的使用空間。以新穎的技術裝點傳統藝術,可以吸引到不同以往的消費群體,起到發揮傳統藝術的文化價值、傳播和發揚傳統文化的作用。

圖19 博物漢字表情包。

4 結論

篆刻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之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在時代的發展中漸漸落后,而想要繼續傳承和發展這樣的文化,就需要想辦法使其融入現代生活。隨著印章文化的普及和玩法的升級,消費者對印章文化的熱情日漸增加。中國傳統篆刻也是印章中的一種,篆刻藝術和印章文化相結合具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作為篆刻藝術活化傳承的出口之一。這也要求設計師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更加有意識地去使用篆刻藝術的印章文化轉譯方法,從篆刻藝術的物質、精神和行為3個層面出發,通過歸納篆刻藝術風格的方法,擴大篆刻藝術價值;通過挖掘篆刻藝術內涵的方法,弘揚印章文化精神;通過分析篆刻藝術行為的方法,創新互動引領傳統。剖析篆刻藝術的文化價值,并將其和印章文化結合,進行設計轉譯,產生一系列具有互動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的文創產品,豐富文創產品的文化性和多樣性,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關注篆刻藝術文化,擴大篆刻藝術的受眾群體范圍,賦活篆刻藝術。

猜你喜歡
印章篆刻文創
我終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陶溪川文創街區
我們有印章咯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篆刻
瑩波篆刻
自制橡皮印章
印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