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漢民設計思想對四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影響

2024-01-12 02:35曾敏
湖南包裝 2023年6期
關鍵詞:漢民標志文化

曾敏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 401331)

陳漢民先生是我國杰出的藝術設計教育家、設計家、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開拓者與引領者[1]。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著名品牌標志,如:中國人民銀行標志、中國工商銀行標志、中國農業銀行標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標志、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標志、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專用標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道路交通標識、《讀者文摘》標志、北京王府井飯店標志……等。研究陳漢民先生的設計思想與方法,對設計界和設計教育界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借助陳漢民先生的著文以及他身邊同事、學生、親人撰寫的相關文獻,結合先生與四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術淵源,嘗試探析在他的標志作品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結合的設計思想、傳統經典與現代美感結合的設計觀念、意趣巧思與易懂好用相結合的設計方法,及其在設計實踐、設計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知行合一”。

1 陳漢民先生在標志設計中的“知行合一”

1.1 設計思想上的“知行合一”—— 家國情懷與世界文化宏觀關照結合

陳漢民先生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設計師和設計教育工作者,他愛黨敬業,對祖國一片赤誠,始終將國家利益、人民需要放在第一位;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藝術設計應該“從骨子里滲出民族精神”[1],并特別強調設計人員要把為中國設計、鑄造國家形象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2]。

設計是文化,正是世界各國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構成了豐富多樣的設計土壤。而民族精神的彰顯是建構獨特且令世界矚目的設計文化形態的堅實基礎。陳漢民先生從世界設計文化多樣性的宏觀角度,提出“中國的平面設計在文化形態方面要走自己的路”[3]?!爸袊脑O計師應該有責任、有義務去不斷探索一條中國式的設計之路”[2]。同時也強調設計形式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做到”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

陳漢民先生作為當代中國的一位設計大家,自覺把探索中國藝術設計之道、弘揚中國文化的責任融入設計實踐。在標志設計中,陳漢民先生踐行了這一設計思想。以工商銀行的標志設計為例(圖1),整體造型源自中國傳統古錢幣圖形,核心圖形是一個從中間分開的紅色中文“工”字,而最內核又是以一個空白負形的“工”字將紅色正形“工”字契合鏈接,深刻體現了銀行與客戶之間、國家銀行和人民之間平等又相互依存的關系。從而立足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結合品牌內涵,構建起品牌標志的核心理念。

圖1 中國工商銀行標志。

工商銀行的標志設計基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典的錢幣圖形,借助富有意趣的“正負形”技巧,以具有數理秩序的幾何圖形進行凝練表達,使標志兼具濃郁的傳統韻味與簡明的現代識別特征。這一“經典傳統”與“現代識別”相結合的標志設計有效助力了工商銀行品牌,不僅在國內廣為人知,在世界上也具有很高的認知度。據2022年9月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工商銀行以3 290.32億元品牌價值榮登“2022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活動榜首,并已連續多年位居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 000強、美國《財富》500強商業銀行榜單及Brand Finance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榜首[4]。

1.2 設計觀念上的“知行合一”—— 傳統經典與時代審美相結合

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人心、 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5]313。陳漢民先生尤為強調中國風格與新的時代氣息的結合[6]。 他說,中國的設計首先要體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魄”,并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作出符合當代大眾審美的標志作品[1]。

為此,陳漢民先生提出 “三個基本點”與“三結合”的標志設計方針,即“中國風格、民族情感、時代審美” 三個基本點,以及“內容和形式的結合、高雅和通俗的結合、傳統和現代的結合” 三個結合點。先生還提出了 “本土與外來結合”,指明了中國的標志設計既要在文化要素上堅持“中國經典”,又要在技術材料等物質要素上與國際接軌[3]。

以“五個一工程”的標志設計為例(圖2),在五星圖形下方,是以五個一字排開的中文“人”字與大寫字母“A”同構而成的圖形,既象征該工程是以“樹人”為本質意義,也代表著每年評選出5件優秀的精神產品,即:一部優秀的戲劇,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一部優秀的電影,一本優秀的圖書,一篇優秀的文章。我們從中文“人”字與國際通行的代表優等的大寫英文字母“A”的同構造型上,也不難解讀出這一寓意:“五個一工程”評選出的優秀作品既是中國的優秀作品,也是人類共同的優秀文化作品。

圖2 “五個一工程”標志。

標志的造型設計上,對下部“工程”元素和上部“五星”元素分別采用“單位形平移”“單位形縮放與重復”等現代構成手法,形成內部有主次關系、整體對稱的三角形造型,使得圖形造出權威公信和向上引領的視覺感受,并呈現單純簡練的現代美感,極好地詮釋了“五個一工程”是關乎人類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的系統工程這一核心內涵。

1.3 設計方法上的“知行合一”—— 易懂好用與意趣巧思相結合

王陽明說:“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王文成公全書》卷六)?!痹诖罅拷浀渥髌返脑O計實踐基礎上,陳漢民先生提出了標志設計的“八字方針”,即:好的標志設計應符合“易解、新穎、美感、適用”的基本準則。其中,“易解”指標志應該易于被人民大眾理解;“新穎”指標志從設計創意與設計形式應該讓所在時代的人們耳目一新;“美感”是指要符合“美”的法則,只有“美”的作品才更容易被人民接受、喜愛和傳播;“適用”是指標志的設計形式應該適合所在時代的多種媒體的推廣應用。

在設計技巧上,陳漢民先生認為,在標志設計中以“可遇不可求”的態度,對素材進行巧思、巧用很重要。他總結了“一筆多用,一形多義”的設計技巧,讓標志設計在準確表現內涵的同時,以極其單純的形式感創造出“模棱兩可”的趣味體驗。而世界上大量卓越的標志設計作品多運用類似的設計技巧,恰如先生所說,“模棱兩可”式這種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徽志藝術的真正魅力。

“八字方針”和以“一筆多用,一形多義”為關鍵的“模棱兩可”設計技巧體現了陳漢民先生將設計服務人民大眾的理念,與追求臻于至善的設計實踐方法有機結合。

以中國人民銀行標志為例(圖3),其主體造型由3個“人”字單位形構成一個大寫的“人”字,通過“三人為眾”的圖形構成,準確、清晰、易懂地傳遞出“人民”的概念;而整體圖形合圍的中間再以空白負形呈現“人”字,巧妙傳達出人民銀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概念。

圖3 亞松森食品LOGO(設計 曾敏)。

圖3 中國人民銀行標志。

人民銀行標志的基礎圖形元素源自中國古代錢幣“鏟形幣”,通過“正負形”“單位形中心旋轉對稱”等構成手法,巧妙自然地將多個概念進行有機融合為大寫的“人”字。標志在傳遞出中國傳統文化意蘊和標志所代表的銀行業屬性的同時,也從整體造型上塑造出既富有意趣、又簡練易懂的視覺識別特征。

2 陳漢民先生在教育工作與生活中的“知行合一”

陳漢民先生標志設計作品中體現出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結合的思想、傳統經典與現代美感結合的觀念、意趣巧思與易懂好用相結合的方法,在他的設計教育工作甚至生活中都有著高度一致的體現。

“半個多世紀上課從未遲到一分鐘”,是陳漢民先生自認教師本分應該做到的一件小事。但眾所周知,能夠做到這一點“小事”,正是一位人民的設計家、設計教育家的家國情懷和高度使命感的日常體現。

在設計教育導向上,陳漢民先生強調“中國設計在借鑒世界各國設計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設計是我們努力的重要方向”[7]。這與他在設計實踐中深沉的家國情懷和宏大的世界觀格局高度一致。

在標志設計方法上,陳漢民先生認為既要簡明易懂,也要有意趣巧思。他說在設計中,信息表達需要有審美情趣和意境,且不能僅僅是個人的情趣偏好[6]。而在教學中,陳漢民先生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有趣,讓課堂充滿思想互動[1]。并且他強調,教學要教規律、教方法、教思維,不能只是個人經驗式的教學[3]。

家國情懷和意趣巧思同樣體現在陳漢民先生的家庭教育與生活中。先生的兒媳王譽洋女士撰文:如果晚輩們做人做事沒堅守正心誠意的態度,是一定要挨他批的…… 他一生只做一份事業,兢兢業業,全部奉獻給設計藝術創作與教育;一世只愛一個人,與夫人半個多世紀相濡以沫;……記憶中老爺子極少提及自己那些盛名在外的作品,反而更愿意念叨他如何克服困難、做到半個多世紀上課從未遲到一分鐘,或者……聊一段細節滿滿的小故事……[8]。

3 陳漢民先生的“知行合一”對四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影響

陳漢民先生的設計思想、觀念與方法在設計、教育和生活中的“知行合一”對當代中國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限于篇幅,本文以四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下簡稱川美視傳專業)為例進行說明。

3.1 學術淵源

在談到陳漢民先生對西南地區設計及設計教育事業的支持和影響力、特別是對川美視傳專業的影響時,曾任原裝潢環藝系(現視覺傳達設計系前身)主任楊仁敏教授介紹,陳漢民老師與川美的學術淵源始于1985年支持川美1982級碩士研究生(首屆)的答辯。那時候,全國僅有中央工藝美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具有平面設計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所以兩次答辯均邀請陳老師專程前來川美,作為答辯委員會主席主持答辯。陳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清晰的思維征服了在場所有人。

此后,楊仁敏教授曾經數十次和陳漢民先生一起參加全國的學術交流或評審活動,除了歷屆中國包協的評審外,還包括:1993年在北京評審《擁有一片故土》標志;1997年在沈陽評審《百萬征集太空集團標志》《中國足球協會標志》;2004年一起出席北京奧運會標志設計大會等。2006年在一起出席的2010上海世博會標志設計大會上,陳漢民先生做了主題發言,談到標志設計的四好:好看、好懂、好記、好用。楊仁敏教授說:在與陳漢民老師共事的幾十年中,深受陳老師的教誨。

在川美視傳專業的教師隊伍中,包含從楊仁敏教授至今的歷任系主任,都有多次當面向陳老師請教、交流的經歷。陳漢民先生的設計及教育中的思想與方法對川美視傳專業的影響深遠。

3.2 設計方法的影響

楊仁敏教授說,陳漢民老師的設計理念歸納起來應該是傳承、創新、務實、嚴謹。而“好看、好懂、好記、好用”是陳老師設計思想的核心;他的設計是親民而不落俗、務實而不獻媚、傳統而不守舊、時尚而不浮華、創新而不求奇。

筆者在1995至1998年期間,跟隨楊仁敏教授攻讀四川美術學院裝潢設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并于2013年至2023年先后擔任視覺傳達設計系副主任、系主任。至今清晰記得,楊老師教導筆者:標志設計的概念要準確、易懂,設計的創意要“絕”,設計的形式要“多一分則多,少一分則少”。二十余年來筆者持續努力踐行老師的教誨,其中深沉又清晰地延續著陳漢民先生的設計思想。

1998年,王國倫先生主編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藝術設計系·現代標志設計》由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該書由陳漢民先生作序,并收錄了若干陳漢民先生的經典標志設計作品及其設計說明。通過這本書,筆者得以深入學習研究陳漢民先生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加之陳漢民先生在2000年前后多次受四川美術學院邀請來校講學、指導,筆者有幸數次當面向先生請教設計的諸多問題。而先生特別強調的“模棱兩可”的標志設計方式也貫穿在筆者20余年的標志設計實踐與教學活動中,且其樂無窮。筆者也正是以“模棱兩可”為主要技巧,設計完成 “亞松森食品品牌”標志作品(圖3),并獲得了有陳漢民先生簽名的“2002年中國之星最佳設計獎”。

在標志設計教學中,無論是楊仁敏教授提出的“概念要準、創意要絕、形式要精”,還是筆者凝練的“準、特、美、巧”等標志設計的原則或方法論,其溯源都還是在陳漢民先生的“易解、新穎、美感、適用”八字方針。

需要稍加闡釋的是,由于當今的標志標識已經堪稱海量,且每天呈現到人們眼前的數量空前,加之在移動互聯時代的信息傳播新生態背景下,一款新的標志設計作品如果沒有足夠的特點或新穎度,是很難引發關注并激發分享傳播的。因此,在近年的教學中,筆者將 “準、特、美、巧”的標志設計原則,微調順序為“特、準、美、巧”。盡管在進行標志設計時,這四者都很重要并常常融為一體,但把“特”前置突出,是為了更加強調在新的信息傳播生態下,具有獨特形式的標志才能被人們更有效地識別到,進而增加被讀解、分享的機會,并提高人們對其的記憶效率。該原則與方法應用于教學后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僅近兩年內,筆者指導學生設計的標志作品被采用的有西部(重慶)科學城標志、三峽柑橘品牌標志等(圖4-5)。在不斷“傳承”與“創新”融合過程中,一代又一代川美視傳專業的師生不斷取得了新的發展,為社會做出了新的貢獻。

圖4 西部(重慶)科學城標志(設計:黃逸菲、柳潔、曾敏,指導老師:曾敏)。

圖5 三峽柑橘品牌標志(設計:蔣泓錦,指導老師:陳瀅竹、曾敏)。

3.3 情懷與思想的影響

(1)家國情懷的影響

陳漢民先生的家國情懷和為人民設計教育事業奉獻的高度使命感,強化了川美視傳專業一直秉承的設計服務人民的理念。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培養計劃或教學大綱在1990年代到2000年初、2008年、2013年、2017年分別經過幾次階段性調整,每次調整都因應社會時代的新發展、新需求而進行課程的傳承與創新,不斷探索新時代視傳專業更好地為人民培養時代所需人才的發展之道。

以標志設計相關課程為例,經過數次改革,標志設計課程分解為兩段:在本科第二學年開設的圖形符號設計一直作為從基礎課程階段轉向專業課程階段的重要設計入門課程。在本科三年級的品牌識別設計課程中,則會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品牌標志的設計。在這些課程中,將經典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與時俱進和面向世界的“創新”結合,是教師備課、案例解析、教學調研和學生作業的常態;并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師生都會主動將課程教學與賦能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設計實踐結合,體現出“傳承創新”和“服務人民”理念的結合。

(2)設計教育思想的影響

2007年,第三屆全國視覺傳達設計教育論壇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行,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的陳漢民先生,在為論壇的《優秀作品集》和《論壇文集》所作序言《文化傳承與創新》一文中強調:設計創新的實質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就需要文化傳承?!ㄖ袊O計)需要以“設計實驗+設計實踐”的設計教育探索自己的設計發展之路。

2015至2017年,經廣泛調研和全系教師討論,川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進行了本科工作室制改革:一年級主要為藝術設計的通識性基礎訓練;二年級主要為視覺傳達設計的專業基礎課程;第三年開始,實行工作室制教學。組建的兩個工作室分別為以前沿探索為主要特色的“當代視覺語言工作室”、以設計實踐落地為主要特色的“品牌形象設計工作室”。正好呼應了陳漢民先生提出的“以‘設計實驗+設計實踐’的設計教育探索自己的設計發展之路”。工作室制改革成效顯著,有力支撐了2021年川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獲批教育部“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4 結語

“知行合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真“知”,以實事求是、擔當作為和苦干實干為真“行”,以思想自覺、制度規范和法律約束保障真“合”,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最終指向[9]。

陳漢民先生以為人民服務的家國情懷、放眼觀世界的格局、古今并融的設計思想、精妙有趣的設計方法論,自覺踐行并直觀深刻地體現在幾十年來所設計的大量經典標志作品中,自然深沉地融入到他的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杰出的藝術設計教育家和設計家踐行“知行合一”的引導力!

感佩于陳漢民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的“知行合一”,并受益于先生的教育觀念、設計思想與方法,四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師生們在藝術教育和設計實踐中,圍繞服務人民需要和賦能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不斷“傳承”與“創新”,努力作出了并將繼續作出具有時代擔當的貢獻。

猜你喜歡
漢民標志文化
小小志愿者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多功能標志桿的使用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心聲
萬歲中國
山東自貿區的四點建議
認標志
首都的標志是只熊
誰遠誰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