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測度及其空間網絡效應

2024-01-12 12:26王歡芳張博佳
福建江夏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省份產業鏈制造業

王歡芳,張博佳

(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湖南株洲,412007)

當今,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世界呈現經貿規則重構、競爭優勢重塑的態勢?,F有國際產業分工體系面臨嚴峻挑戰,全球生產和貿易體系加速重構,引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服務鏈的一系列大調整、大轉折。發達國家和地區較早認識到產業鏈的重要作用,將產業鏈水平提升到國家戰略和全球治理的高度。世界各國在工業化過程中,普遍經歷了產業結構的轉型,表現為服務業占比持續上升與制造業占比下降。因為制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份額,所以制造業占比下降后會穩定維持在一定范圍。這部分保留下來的制造業通常是先進制造業,是制造業中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部分。各國為了打造國家競爭力,重拾經濟發展動力,紛紛將發展先進制造業作為戰略選擇,定為長期國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鏈現代化是從戰略角度對我國產業發展作出的重大謀劃和部署。推進產業鏈現代化是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積極參與全球分工和競爭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的現實路徑,對于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水平開放格局、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先進制造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實體經濟根基。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而言,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意義已經遠超中國處于工業化發展中后期階段順應經濟規律發展的價值。因此,研究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獻綜述

自2019 年“產業鏈現代化”一詞首次被提出,國內學者產業鏈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產業鏈現代化”。[1]學者們對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進行了廣泛討論,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一是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內涵?;趦r值鏈等維度,產業鏈現代化體現在價值鏈各環節的價值增值、企業鏈上下游的有序協同、供需鏈的效率與安全、空間鏈區域布局的集聚與擴散等[2];自主可控角度,要增強現代化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解決我國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3];創新角度,現代化的產業鏈一般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解決核心技術問題[4];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盈利能力等混合角度,產業鏈現代化要解決核心技術問題,克服“卡脖子”問題,同時要提高產業鏈價值創造能力,攀登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5-6]。

二是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特征??紤]產業基礎的提升和人財物等產業要素的支撐,關于產業鏈現代化特征相關文獻主要觀點包括自主可控性[7];高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和高國際競爭力[8-9];生態友好性[10];數字化[11-12];韌性[13]等。

三是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的提升路徑。宏觀層面,可以從產業結構、產業關聯和產業組織層面促進產業鏈現代化[14-15];微觀層面,可以從創新強鏈、協同固鏈、重點補鏈方面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16]。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測度方法可以衡量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多使用綜合評價體系多層次、多維度反映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如,可以從產業結構現代化、產業協同現代化、產業融合現代化、產業創新現代化等方面測度產業鏈現代化水平[17-18];可以從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鏈安全性、產業鏈高端化、產業鏈綠色化等方面測度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并與數字經濟進行耦合研究[19]。

綜上,近幾年關于產業鏈現代化成果較豐碩,但多基于產業鏈現代化內涵的研究,部分關注測度其發展水平,鮮有文章對某一行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測度。另外,對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空間結構的分析也較少。為此,本文聚焦科學測度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從定義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的內涵出發,構建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利用熵權-Topsis 法測度我國各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運用社會空間網絡模型分析其空間關聯關系。

二、研究設計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數據來源

基于先進制造業的內涵與研究需要,結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標準,按先進制造業行業的界定方式確定先進制造業的細分行業。[20]根據先進制造業的內涵,借鑒張虎、毛冰研究,從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鏈高端性、產業鏈協同性、產業鏈可持續性、產業鏈自主可控性五大維度構建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17-18],見表1。

表1 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選取2012—2020 年除西藏港澳臺外的30 個?。ê陛犑?,下文統稱“省”)的面板數據為研究樣本,西藏、港澳臺地區因數據缺失,未納入統計。本研究采用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和各省份統計年鑒等,為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對人均GDP含有價格因素的各項指標用人均GDP 價格指數對數據進行平減處理,對數據中的個別缺失值及異常值采用插值法補齊。

(二)測度方法

1.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測度

熵權-TOPSIS 法是用于多方案決策的常用方法,頗具優點:首先運用熵值法客觀的給各指標賦權,可以排除主觀干擾;其次運用TOPSIS 法考察評價對象與正負理想解的距離大小,并根據測算結果排序,操作簡便,結果科學。因此,將熵權法和TOPSIS 法相結合測算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標準化處理:消除原始數據不同量綱對評價結果產生的影響,其公式為:

第二,確定權重:采用熵值法給指標賦予權重,使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具體步驟如下:

(1)計算第i個評價對象第j個指標的比重:

(2)計算指標j的熵值:

(3)計算權重,并得到權重向量Wj:

第三,由此構建加權矩陣Z:

其中,zij=Wj×Vij。

第四,確定正負理想方案R+與R-:

第五,確定各評價對象與正負理想方案的距離d+i和d-i:

第六,計算各評價對象與理想方案的相對貼近度Fi:

其中,0 ≤Fi≤1,Fi的值越大說明該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越好,否則,該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越差。

2.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空間關聯關系

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空間關聯網絡中,“節點”表示各省,“線”表示省之間的聯系,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空間關聯關系關鍵在于探究各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中的“線”。

將引力模型修正為任意兩地區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關聯量與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發展規模以及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成正比,與相互最短交通距離成反比,具體計算公式為:

Fij表示i和j地區間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網絡關系強度,G表示以人均GDP 衡量的經濟發展水平,P表示以年末常住人口數衡量的地區發展規模,MIC表示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D表示為以公路距離衡量的最短交通距離;K為修正系數,以各地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比重反映對其他地區的影響。計算出各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之間的引力值,將其轉化為關系矩陣。以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聯系度均值作為切分值,進行二值化處理。

3.整體網絡特征指標

社會網絡分析法是描述形成的網絡的整體形態、特性和結構的一種分析方法,多采用繪圖工具、代數模型技術來描述關系網中個體與整體的關系。本文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整體網絡特征中的網絡密度、網絡關聯度和網絡效率,以刻畫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整體網絡結構特征。

網絡密度為實際關系數與整體網絡中最大可能關系數之比,反映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空間關聯網絡的緊密程度。計算公式見式(12),其中,D為網絡密度,L為實際關系數,N為省份個數。

網絡關聯度反映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構成的空間關聯網絡的穩健性和脆弱性。計算公式見式(13),其中,C為空間關聯度,V為網絡中不可達的點對數目。

網絡效率反映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空間關聯網絡中各區域之間的連接效率。計算公式見式(14),其中,E為網絡效率,V為網絡中多余線的條數。

4.個體網絡特征指標

點度中心度是能夠刻畫單個區域在整體關聯網絡中的中心位置情況。計算公式見式(15),其中,CRD(i)表示網絡中節點i的相對度數中心度;CAD(i)代表網絡中節點i的絕對度數中心度;n為網絡的規模。

中介中心度反映某區域控制其他區域的程度。計算公式見式(16),CRB(i)表示網絡中節點i的相對中介中心度;CAB(i)代表網絡中節點的絕對中介中心度;bjk(i)表示網絡中點i能夠控制點j、K交往的能力;gjk(i)則表示網絡中點j、K之間存在捷徑數目中能夠經過點i的數目;gjk表示網絡中點j、K節點之間存在的捷徑數目;n表示網絡的規模。

三、實證分析

(一)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利用熵權-Topsis 模型測算出2012—2020 年間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結果見表2。均值能體現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平均水平,進而借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均值對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分析??傮w而言,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均值介于0.125—0.679 之間,發展最好的是廣東,最差的是寧夏,區域間差異較大。將其分為五個梯隊:第一梯隊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均值在0.6 以上,包括廣東和江蘇,均屬于東部地區;第二梯隊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均值在0.4—0.58 之間,包括上海、北京、山東、浙江和河南,除河南屬于西部地區外,均為東部地區的省份;第三梯隊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均值在0.3—0.37 之間,包括天津、安徽、湖北、湖南、遼寧、福建和河北,其中安徽、湖南、湖北為中部地區,其他省份均位于東部地區占比57.0%;第四梯隊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均值在0.2—0.29 之間,包括江西、陜西、四川、重慶、吉林、海南和甘肅;第五梯隊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均值在0.2 以下,包括山西、廣西、黑龍江、云南、貴州、內蒙古、新疆、青海和寧夏。從上述梯度分布可知,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差異顯著,東部省份大部分位于前三梯隊,中西部地區大部分位于后三梯隊,形成了東部高中西部低的梯度分布格局。

表2 2012—2020 年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測算結果

(二)整體網絡特征及演變趨勢

在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系統中,以30 個省份為“節點”,各地區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聯系為“邊”,構建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谛拚δP偷玫降貐^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矩陣數據,利用UNICET 軟件可得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網絡結構拓撲圖。2012—2020年節點間聯系顯著增加,網絡更加稠密、龐大,各地區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要素的溝通渠道漸多。網絡中心節點日益凸顯、數量明顯增加。為深入研究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結構特征,將從整體網絡層面、節點網絡層面2 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運用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聯系度進行二值化處理后得到的矩陣,計算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網絡整體網絡特征的網絡密度、網絡關聯度和網絡效率等指標,利用UNICET 軟件計算指標,結果見表3。

表3 2012—2020 年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整體指標

網絡密度結果顯示2012—2020 年整體呈上升趨勢,個別年份稍有波動。2020 年網絡密度為0.1897,較2012 年的網絡密度0.1795 略有提升,且在觀測期內整體呈現上升趨勢;然而整體網絡密度不好,說明地區間產業鏈現代化聯系尚有進步空間。從全國2012—2020 年的整體網絡密度走勢來看,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整體網絡密度特征為聯系較弱,逐步提升。

網絡關聯度結果顯示2012—2020 年整體呈上升狀態。在2018 和2019 年達到最高0.9333,網絡關聯度接近1,說明網絡關聯度強,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這表明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聯系日益緊密,存在直接或間接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空間關聯關系。從全國2012—2020 年的網絡關聯度走勢來看,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網絡關聯度較強,仍在逐步提升。

網絡效率結果顯示2012—2020 年呈現波動變化。由2012 年0.75 上升至2020 年0.7977,網絡效率越接近1,說明網絡效率不高,表明各省份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存在一定冗余現象、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穩定性較差。

(三)個體網絡特征及演變趨勢

運用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聯系度進行二值化處理后得到的矩陣,計算各節點省的點度中心度以及中介中心度,得到我國省點度中心度與中介中心度結果見表4。

表4 2012—2020 年各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個體指標

點度中心度分布見表4。網絡中(點度中心度大于等于10)由江蘇、山東、河南、湖北、廣東、浙江、安徽變為江蘇、山東、河南、湖北、廣東、浙江、安徽、湖南,網絡中(點度中心度=0)由云南、寧夏、新疆共3 個減少為寧夏、新疆共2 個。我國點度中心度逐漸增加,省份間聯系愈發緊密,但省份間差距仍然較大。逐漸形成以江蘇、河南、山東等省為中心的核心擴散點,由于這些省份本身先進制造業較為發達加上沿海和處于我國中心的地理優勢,吸引各項資源要素聚集加劇了區域失衡,但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擴大了輻射帶動力,增強了省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的聯系,一直處于網絡的中心,起到橋梁和中介的作用。寧夏和新疆點度中心度一直為0,由于交通閉塞、經濟欠發達,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不足與其他省聯系強度不夠,游離于網絡的邊緣。

中介中心度分布見表4。山東、江蘇、河南、廣東、遼寧的中介中心度較高,表明這些省份位于網絡的核心,是網絡發展的關鍵節點,其他省份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的聯系主要通過這些省份建立。至2020 年,河南、廣東、山東仍保持其優勢地位,證明其先進制造業基礎相對較好,具有較高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主動控制能力。陜西等省份間中心度顯著上升,省份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聯系愈加頻繁,更多省份在聯系中起橋梁作用,網絡結構逐漸向均衡化發展。

四、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基于2012—2020 年30 個省先進制造業數據,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結合修正的引力模型構建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以各省份為節點,以節點間兩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聯系為關系,測度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空間結構特征及其演變規律。研究發現:

其一,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綜合指數及聯系強度: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展存在顯著的空間分異和非均衡發展特征,呈現自東向西梯度分布。各省之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展聯系度增長迅速,帶動了周邊其他省份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同時自身聯系度也有所增強。

其二,整體網絡特征:網絡密度總體上升趨勢,表明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展的空間關聯愈發緊密。網絡關聯度表明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展聯系日益緊密,存在直接或間接空間關聯關系。網絡效率呈現波動變化,表明各省份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存在一定冗余現象、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網絡穩定性較差。

其三,個體網絡特征:點度中心度逐漸增加,省間聯系愈發緊密,逐漸形成以江蘇、河南、山東等省為中心的核心擴散點,但兩級分化嚴重,在網絡中所處的地位相差懸殊。中介中心度呈增加趨勢,省間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聯系愈加頻繁,更多省份在聯系中起橋梁作用,網絡結構逐漸向均衡化發展。

(二)政策啟示

一是提升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各省要重視創新能力,提高自主研發技術創新能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同時要加強與生產性服務業等協同合作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等,以此提升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二是加強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的空間關聯。從整體出發,發揮廣東等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較高的省份的溢出效應,通過合作共建園區等途徑打破行政壁壘,加強不同省份間的關聯,同時加強省份間的要素流動,合理進行要素分配,促進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整體協調發展。

三是充分考慮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的節點省份特征。要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對于江蘇等中心度較高的省份,應該積極開發新興產業,將非核心產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比如“東數西算”等;同時西部地區應該根據省份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協調發展。

猜你喜歡
省份產業鏈制造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誰說小龍蝦不賺錢?跨越四省份,暴走萬里路,只為尋找最會養蝦的您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產業鏈春之奏鳴
騙保已成“地下產業鏈”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因地制宜地穩妥推進留地安置——基于對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調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