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沫若《吊楊二妹》中的“荊枝”新解

2024-01-13 05:23雷業洪
郭沫若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二妹荊條辭書

雷業洪

(樂山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一、緣起

郭沫若的《鷓鴣天四首·吊楊二妹》①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年,第371-373 頁。,格調不凡兼具哀婉沉雄,意境奇絕渾如空谷足音,是我國悼念詩詞中的珍品之一。對此珍品,本人曾在《郭沫若詩歌價值系統的整體性》②參見雷業洪:《郭沫若詩歌價值系統的整體性》,《郭沫若學刊》2003 年第4 期。等四篇文章中給予過詳略不一的贊譽,唐瑛、周洪林等行家也將其稱為“20 世紀里舊體詩詞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雹厶歧?,周洪林:《讀郭沫若〈鷓鴣天·吊楊二妹〉》,《郭沫若學刊》2013 年第4 期。

對這一組詞的解讀,應有相當深廣度、確切性。但在近期偶然瀏覽一些辭書對“荊枝”的解釋時,恍然察覺自己近20 年前的兩篇拙文,對其中“荊枝”的解讀,竟未免牽強附會,不禁一陣汗顏。由于這種解讀的主要依憑亦存在此種牽強,而迄今猶未見從某處投來的匡正之光——盡管筆者的注視,已曾與多篇有關郭沫若舊體詩詞注釋的補正性文章晤面,但在其中并不見此種光亮的蹤影,所以不才并不能僅感慚愧,也當對此“荊枝”的解釋之事,做一些鑄新淘舊的辨說。

(一)對“荊枝”與“荊條”的迥異解釋

本人有兩文認為:

《吊楊二妹》第三首的第三、四句,是“寫作者在號稱‘海棠香國’的嘉定,與楊二妹重逢時,楊將感覺對父老鄉親關照不夠有回鄉謝罪之意的作者當客人看待”。④雷業洪:《曠世歌吟豈等閑——細讀郭沫若〈遙寄安娜〉〈鷓鴣天四首〉》,《郭沫若學刊》2004 年第4 期。

此首詞中的“荊枝”,是“指請罪的人?!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G:荊條、荊枝”。⑤雷業洪:《異彩耀目 詞林奇葩》,載陳俐,陳曉春主編:《郭沫若經典作品多元化解讀》,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年,第125 頁。

從龔繼民、方仁念編著的《郭沫若年譜》①龔繼民,方仁念編著:《郭沫若年譜》,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年???,《鷓鴣天四首·吊楊二妹》創作于1940 年9 月4日,曾收入郭沫若的《潮汐集·汐集》與《郭沫若全集》文學編二卷。這一年譜,及其所指這兩書,均無郭沫若或編者對《吊楊二妹》中的“荊枝”的解釋。本人這兩文對此詞的解釋,主要依憑王繼權先生等編注的《郭沫若舊體詩詞系年注釋》(上)的表述:“荊枝,指請罪的人?!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G,即荊條、荊枝。這兩句說,在世稱海棠香國的樂山再度相逢,竟把我這個前來謝罪的人當作客人看待?!雹谕趵^權,姚國華,徐培均編注:《郭沫若舊體詩詞系年注釋》(上),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274 頁。

從這種依憑關系看,昔時本人與王繼權先生等對“荊枝”的解釋,雖有一些用語差別,但基本意思相同,可視為一種解讀。

近期自己對此種解讀的置疑,源自所見包括權威辭書在內的工具書,對“荊枝”所作與此迥異的解釋。

這一陣,筆者查閱過百度百科等一些網絡工具書,以及1989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權威工具書的紙質《漢語大詞典》等。通過這些查閱發現,不僅《漢語大詞典》有對“荊枝”“荊條”以及“負荊請罪”等的解釋,而且所見的一些網絡工具書也有類似解釋。這些解釋,具體面貌不盡相同,基本內容無異,其要點是:

荊枝:典故名,典出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紫荊樹》。此記講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分家,預砍門前的紫荊樹,樹有感而憔悴。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闭f罷悲不自勝,兄弟相感,遂不再分,紫荊就重又榮茂。

受此記影響,不少后人遂用“荊枝”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示例:唐·楊炯《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國卬,谷州刺史;弟國稀,仁州刺史——荊枝擢秀,棣萼生光?!碧啤S滔詩《送人往蘇州覲其兄》“到日荊枝應便茂,別時珠淚不須流?!雹哿_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2 卷,上海: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 年,第684 頁,第682 頁。

荊條:荊樹枝條,性柔韌,古代用作刑杖,也用于編制筐籃、籬笆等?!柏撉G請罪”:漢語成語,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此成語中“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④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2 卷,上海: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 年,第684 頁,第682 頁。

從這些要點對照看,“荊枝”與“負荊請罪”中的“荊”,顯然各有特定含義。因此,我們決不能想當然地將《吊楊二妹》中的“荊枝”,視作“荊條”的同義詞,并進而當作“負荊請罪”的“荊”看待,以至將其解釋成指代有回鄉向楊二妹或父老鄉親“請罪”“謝罪”之意的作者。雖然從單個詞的語義看,“荊條”“荊枝”似乎近于同義,但在一定的語境中,兩者含義截然不同,并不可無視此種差異。

盡管以上列舉的《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由于編纂人員、編纂過程受到較多因素制約,也會存在一些失誤與疏漏,也需與時俱進地進行修訂,使用這些工具書時,如發現問題也需質疑。但畢竟其中的權威工具書《漢語大詞典》,其編纂人員總體文化水平頂尖,其內容具有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特點,質量較高,所提供的知識較為成熟可靠。因此,其對“荊枝”等的解釋,我們應予尊重、關注,并據此詮釋《吊楊二妹》中的“荊枝”。

(二)與“荊枝”典故有關的一些傳承情況

百度百科等網絡工具書與地方志,介紹過下列傳承情況:

早在秦漢時期,便有“三荊”故事廣泛流傳。

最初的“三荊”故事比較簡約。南朝梁吳均以《續齊諧記·紫荊樹》,對此故事添加人物姓氏和具體情節之舉,為后世詩詞曲用“荊枝”典故,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奠定了情趣盎然基礎。⑤百度百科:荊枝詞條,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D%86%E6%9E%9D/8464910,2023 年11 月1 日。

關于荊樹的詩詞,在古詩詞曲網中,有從唐代到清代的163 首。其中之“荊樹”含義,多近似典故“荊枝”。杜甫的《得舍弟消息》全詩為:“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滢o故枝,風回返無處。骨肉恩書重,漂泊難相遇。猶有淚成河,經天復東注?!贝嗽娂促x予紫荊樹以動人骨肉親情。其花落故枝等,暗示兄弟分離后,難以再相遇,唯有淚流成河穿越時空的滔滔思念。①本段參見網絡資源:關于荊樹的詩詞-古詩文搜索-古詩詞曲網,https://www.gushiciqu.com/search/?key=%E5%85%B3%E4%BA%8E%E8%8D%86%E6%A0%91%E7%9A%84%E8%AF%97%E8%AF%8D,2023 年11 月1 日。

涉及紫荊樹的“三田分荊”(或曰“三田哭荊”)故事流傳深廣,河南省鞏義市、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西安市臨潼區等三個地區,至今仍保留著有關這個故事的若干跡象。此故事經傳說者的種種加工,不僅以文字、戲曲、雕塑、繪畫等形式在民間廣為傳播,而且也隨之載入了一些地方志。②四季春園林SJCYL:《“三田哭荊”故事發源地探究》,2022 年9 月15 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01955255050 3136&wfr=spider&for=pc,2023 年11 月1 日。

這類傳承情況洞然顯示:在我國花木文化中,作為“荊枝”本源的紫荊樹,是具有木德與靈性的佳木,曾令心懷異志的兄弟合心,長期為華夏重視血緣親情者敬重、推崇。視詩詞曲中的“荊枝”,為“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典故之事,根深蒂固,源遠流長。聯系此類淵源觀察,“荊枝”典故的特定含義尤為明顯。如果說,根據上述要點對照,我們已不能想當然地將《吊楊二妹》中的“荊枝”,視作“荊條”的同義詞,將其當作“負荊請罪”的“荊”,那么在了解與“荊枝”典故有關的一些傳承情況后,我們顯然更應篤信此點。

(三)基于淵源與語境的鑄新淘舊結論

再度考察《吊楊二妹》組詞營造的語境,可以確認,將其所用“荊枝”,當作“負荊請罪”的“荊”等,是一種與此語境,亦即作者本義相抵牾的曲解。

從上述要點對照,及與“荊枝”典故有關的傳承情況所示淵源,和對《吊楊二妹》營造之語境的再度考察看,《吊楊二妹》中的“荊枝”,并未隱含“請罪”“謝罪”之意,僅指代“年輕時候曾與楊二妹做過彈蠶豆游戲的作為叔伯兄長的作者”。此說切合作者本義,與前列曲解相對應,可將其稱作新解,而將前列曲解稱作舊解。為實現糾錯目的,當作相應以新代舊。

王繼權先生等編注的《郭沫若舊體詩詞系年注釋》,雖然出版時間較早,但已做了大量鉤隱抉微工作,有很多精當注釋,是解讀郭沫若舊體詩詞的一種重要參考書,其開創之功彰明昭著,必須充分肯定。但由于其內容宏富,成書時間較為倉促,難免出現差錯,我們并不能因此諱言它對《吊楊二妹》中的“荊枝”的誤解而棄置新解。

二、依據

要確定對詩詞用語的某種解釋能否成立、可否存世,必須對其依據作一些具體考察,往往需從其是否準確掌握了該用語所涉典故來源,有無貼切語詞釋義傳統支撐,是否切合某詩詞營造的特定語境,有無誤導可能等一些方面察看。從這些方面看,上述“荊枝”新解的具體依據,有以下四點:

(一)準確掌握了《吊楊二妹》中“荊枝”這一典故的來源。

《吊楊二妹》所用“荊枝”典故之源,不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而是《續齊諧記·紫荊樹》。如果我們不能否認前面提及的《漢語大詞典》等所講要點,百度百科等網絡工具書及地方志所言之傳承情況,那么即不能不確認對此典之源的解說,新解準確。

由于“負荊請罪”故事始見于西漢,并且所入辭書廣泛,甚至也亮相在我國當今小學課本上,“荊條”與“負荊請罪”典故等的聯系,歷史悠久影響甚廣,而以“荊枝”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的故事,尚未享有被請進小學課本等的相當待遇,這前一故事的受眾,很可能遠多于這后一故事的受眾。從已出現過只知這前一故事,不知這后一故事者,誤以為“荊枝”即“荊條”,因而弄錯“荊枝”典源的情況看,是否真正弄明白了某一典故之源,乃是確定對此典故的解釋是否確切,能否成立的具根源性的首要問題。有鑒于此,應當說,此段所言依據,乃新解之具根源性的首要依據。

(二)有貼切語詞釋義傳統支撐。

這一“荊枝”的相應釋義傳統,在前述《漢語大詞典》等之要點中,與百度百科等介紹的傳承情況中已有所體現,在近期筆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的,系列古代詩詞名句中,更有明顯體現。在這類名句里,含“荊枝”者,包括唐代貫休的“如今憔悴荊枝盡”,明代張家玉的“九十荊枝同曳杖”等,多達18句。其中的“荊枝”,均是在“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的意義上使用的,或僅指一種觀賞樹,并無在“負荊請罪”意義上使用者。

筆者在近期的搜索中也發現,古代鄭光祖、李行甫等人的一些詩詞曲名句中的“荊條”一詞,都是在將其用作刑杖,或編制筐籃、籬笆,或綠化環境等意義上用的,未見有將其“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者。

此上搜索結果昭示:“荊枝”與“荊條”,各有其相應釋義傳統,不可混淆其傳統,新解無此混淆。

(三)切合所解詩詞營造的特定語境。

《鷓鴣天四首》中的楊二妹,“姓郭名淑瓊……讀過私塾,略通文脈”,系作者九叔的二女,丈夫姓楊,從小聰慧靈秀,作者早年曾與之同玩兒童游戲,在這一組詞之第四首第三句中,以“令暉”(南朝女文學家鮑令暉)指代。兩人在闊別多年后的1939 年3 月,欣然重逢于樂山,而重逢后的第二年,作者即驚聞其“因肺病逝世”噩耗。此種蕩漾著悲劇色彩的人事驚濤,令作者感慨不已,至為痛惜,于是寫組詞憑吊。

這一組詞的各首,依序分別針對因病早逝、久遠別離、闊別重逢、一語成讖等的楊二妹抒情寫意。其要旨是表現作者:對其不幸命運的深切關注;對其含悲早逝的深篤悼惜;對其生存悲劇之社會病根的深刻批判;對自己坎坷經歷等的一些相關連接。由這些人情事態建構的語言場景,是一種并無“負荊請罪”形影的憑吊語境。

從其第一、第二,及第四首內容看,楊二妹不幸的根源,分別在于具暗喻性或直陳性的“蠹在心”“彈聲驚”“天原夢夢”等時代或社會問題,絕非作者過錯問題,其中并不存在作者對楊二妹等“關照不夠”的意緒。

其唯一包含“荊枝”的第三首,全詞如下:“烽燧連天返蜀山,卅年契闊幸生還。海棠香國重相見,竟把荊枝當客看。思往昔,慶團圓,杯中有淚眼中酸。當年戲共彈蠶豆,猶憶八哥最善彈?!?/p>

這首詞的主旨是:通過抒寫作者在抗日戰爭時期,返回四川時的社會情狀,生還故鄉的個人感慨,同楊二妹在樂山的重逢情景,以及楊二妹對童年時代的有趣回憶,表現作者與楊二妹的簡樸、純真的叔伯兄妹情誼。在重逢時已33 歲的楊二妹,乍見作者甚感生疏,竟把小時候曾一同做過游戲,很熟悉的叔伯兄長當作陌生來客。這使作者不免驚詫,印象殊深,以至將此情此景濃縮成詞中雋語之一“竟把荊枝當客看”,使之既包含著類似唐代賀知章《回鄉偶書》的一些情思,又有賀詩所無的寓意深厚之“荊枝”意象。

作者與楊二妹別離之久,重逢之不易,重逢過程從生疏到熟悉,重逢場景悲喜交集氛圍濃郁;其中也絕無作者回鄉向楊二妹等的“請罪”“謝罪”因子。自司馬遷講述“廉頗聞之,肉袒負荊……”故事以來,先后出現的稱得上“負荊請罪”的那些事,對向誰請罪問題都有明確交待。在此詞中,絕對找不出此種交待或某種暗示。從此詞中的“卅年契闊”,我們也許可以想象富有叔伯兄長之同情心、擔當感的作者,可能聯想到對這個叔伯妹子關照較少,因而有一些歉疚之意。但“歉疚”,僅指自己覺得對不住人,因而內心有所不安。此意與“請罪”“謝罪”所指主動承認過錯請求責罰等,顯有殊異。由于造成作者可能萌生歉疚之意的根本原因,不在其自身而在時代和社會局限,所以在其下筆寫此詞時,沒有也不可能把自己視為如前所述的“前來謝罪的人”等。

郭沫若在1939 年兩次返鄉期間,確乎有過“反躬自省”①陳俐:《郭沫若家族家訓家教的知與行》,《郭沫若學刊》2019 年第1 期。,甚至被人明確記述的“負荊請罪”之舉②逸名:《郭沫若“負荊請罪”》,《湖南文史》2002 年第2 期。。但此舉針對的是其中學老師帥平均,而非楊二妹或含意寬泛的“父老鄉親”。如郭沫若在1939年3 月返鄉期間,還有其他“負荊請罪”表現,相當了解樂山市志資料,曾主編《樂山歷代詩集》等的周文華,以及其他專家,斷不可能視而不見,見而不言。從迄今所見媒體,均無他們談及此種表現的言語推想,應可確定其并不存在。

此上幾段分析表明:前述舊解,顯然生硬加上了作者本義之外的臆斷,存在把郭沫若回鄉“負荊請罪”的人事范圍擴大化之錯。

誠然,詩詞解讀者,有時可以而且應當作一些有自家面目的借題發揮,詩詞注釋不能只沿襲傳統,必須隨文釋義。但并不可將此類發揮說成詩詞本義,讓此種釋義與所釋詩詞營造的語境相悖。郭沫若在《吊楊二妹》中,錄用前人詩詞用過的“荊枝”,是明顯賦予了一定新意的,其所指代的作者的獨特風采即前所未有。但因此忽視其根本含義,同于上述古代詩作中的“荊枝”含義,將解讀者的個人發揮視為此詞本義,做出一種不切合“荊枝”語境的另解,并不妥當。

總之,由于《吊楊二妹》組詞營造的,是一種不存在表現作者什么過錯的憑吊語境,所以切合此語境的,當是新解而非舊解。

(四)可以確認無誤導可能。

此點依據,是前三點依據的春暖導致的花開,有必然邏輯支撐,也當可視為切實可靠。在郭沫若舊體詩詞解讀天地中,筆者的上列舊解,不過如一種零星生長的凡桃俗李,其影響很有限,所具誤導可能,或許可以忽略不管。但作此一舊解的依憑——前述王繼權先生等編注的大作,已似引人注目的碩大果園,其對“荊枝”解釋的差池影響,有相當的廣泛性,所具誤導可能不會太小,不可不予理會。此種影響的實例,就管見所及,不僅已有當年的本人,而且下文提及的《中華典故大辭典》等的有關纂集者,很可能也是。這類值得關注的誤導可能,新解即無。

由于新解有以上四點切實可靠的依據,對其能否成立、可否存世的問題,我們當作肯定性回答。

三、意義

上述舊解,是新近發現的,由于當年本人知識欠豐富,學風欠嚴謹,所依憑編注成書時間較為倉促,以及某些辭書所立條目不很完善,不能適時提供確實依據等多方面問題,一個詩詞用語被錯誤解釋的典型。相應新解意義:概括地說,至少表現在有利于消除此一舊解的誤導與類似此舊解之錯的發生,增強科研素養不大充分者的解讀嚴謹性,與某些辭書修訂者增添有關條目的積極性;具體地講有下述三點。

(一)有利于促使一些科研素養不大充分者,防止因知識不足輕信單一依據、誤用熟悉記憶、質疑精神缺失。

本人作前述舊解之時,既對我國詩詞發展史的相關知識缺少足夠了解,也對工具書收納“荊枝”的情況缺乏充分細察。

當時,自己只查閱過手邊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今漢語成語詞典》,與前面提及的王繼權先生等所編注之書。雖然在這四種工具書中,只有最后一種有對“荊枝”的解釋,但因對其所提“負荊請罪”等,自感相當熟悉便覺所言不差,可靠性強,無需再作其他查檢?,F在看來,此種認識,顯然存在因對“荊枝”一詞及有關知識了解不夠,而輕信單一依據、誤用熟悉記憶問題。而自己在查閱這四種工具書的前三種后,雖已發現在其對“荊”的解釋中,沒有“荊枝”一詞,其對“負荊”或“負荊請罪”中的“荊”的解釋是“荊條”而非“荊枝”,卻未質疑王繼權先生等所作相應的注釋,這也分明存在著質疑精神不夠的問題。

自己對《辭?!贰掇o源》等辭書,收納“荊枝”一詞的差異,當時也并不很清楚,直到近期才確知:《辭?!?979 年版與《辭源》正續編合訂本,均無“荊枝”詞條?!冬F代漢語詞典》1983 年出的第2 版,2016 年出的第7 版等,都無“荊枝”詞條。但百度百科等網絡工具書,與《漢語大詞典》《中國典故大辭典》等6 種紙質辭書,不僅皆有“荊枝”這個詞條,而且其義皆指“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并以《續齊諧記》為例。彼時,如果網絡工具書已發展得如現階段繁盛,自己已了解傳統辭書與網絡工具書各自的長短與發展趨勢,知悉一般情況下可先作百度搜索,在由此迅即知曉百度百科對“荊枝”等的解釋后,再將注意力指向紙質《漢語大詞典》等,即可能較為高效地獲得理想結果。

筆者近期也發現了紙質《中華典故大辭典》與《中華典故詞典》,將“荊枝”釋為“代稱請罪之人”,并皆以郭沫若《鷓鵠天》詞為例的情況。此種情況出現在上述《漢語大詞典》等6 種紙質辭書身邊,顯得很另類。如何看待這一另類?愚以為,很可能其對“荊枝”的解釋,是本文前述舊解之同類,因而也存在依憑本身不可靠,弄錯典源,與郭沫若《鷓鵠天》詞營造之語境相違等問題,屬辭書中的應予修訂者。究竟是否如此?希望聽到對這一問題,能做出確切回答者之聲。

(二)有利于促使科研素養不大充分者,防止因學風問題輕視考釋等學術工作。

已有專家強調:“考釋是研究舊體詩詞的基礎工作。所謂考釋,包括考證與注釋兩個不可分割的內容??甲C,貴在準確;注釋,則貴在落到實處,切忌空泛。辨別真偽又是考證的首要工作?!雹偻蹂\厚:《〈《郭沫若全集》集外散佚詩詞考釋〉序》,《郭沫若學刊》2014 年第3 期。這番話意味著:考釋的嚴謹,是研究舊體詩詞的一種基礎性嚴謹。據此看,為文者當十分重視與自己研究課題有關的考釋,切實避免如本人昔時那樣,受浮躁風氣影響,一度思緒飄忽,輕信某種現成解說,忽略通過對相應基礎知識的廣泛查閱對其作根本驗證。

盡管客體世界萬象紛呈,主體考究難以完美,但我們并不能因此稍減對學術嚴謹性的高度重視,畢竟學術渠道的縫隙之類缺陷,一點沒有總比還有一點好,少一點總比多一點好。

(三)有利于促使一些相關辭書修訂者,拓展視野,適時增補應添條目。

前面提及的《辭?!贰掇o源》《現代漢語詞典》,未將“荊枝”一詞立目的情況,對曾作前述舊解者,不會不感到遺憾。這三種辭書,皆為大型語文工具書或綜合性辭典,或中型規范兼具描寫型詞典。從其所定規模、編纂體例、收詞范圍,及“荊枝”一詞在前述古代詩詞中的廣泛運用,和前面未觸及的其他大量運用情況看,此詞是可以而且應當立目其中的。這三種辭書,有兩種已有次數不一的修訂本,如果這類修訂本中也無此詞目,如果本文所述此詞的廣泛運用情況,能幸會它們的新一波修訂者目光,它們推出一種相應增補新景象不一定不可能。

以上所述事理,于郭沫若舊體詩詞研究等學術大事,不過如江海之區區一滴。但波瀾壯闊的江海,乃由無數水滴匯聚而成,對其中之一滴,也并不可完全小覷。如果這些包含教訓等的事理,有緣碰見較多讀者,能遇上一些敏于以別人正誤為鑒鏡者,那么其功能,便也是一種與其他水滴一道發力,承載和伴隨相關學術巨輪垂久行遠的重要功能。但愿此文有幸逢晤良多慧眼光照,所蓄功能皆獲釋放晴霄!

猜你喜歡
二妹荊條辭書
半街香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辭書疑難字考釋七則
二 妹
荊條筐
二妹和她的空寨子
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拜荊條
科舉干祿與語文辭書編纂
荊條的飼用價值及栽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