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英服裝術語造詞的語義邏輯性比較

2024-01-13 06:10張道新
關鍵詞:造詞詞形漢英

王 淼,張道新

(遼寧師范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服裝術語,是指一種在服裝行業中的專門用語。在語義邏輯層面,漢語和英語的服裝術語在造詞上雖有很大差異,但存在共同的語義邏輯機制。從現有文獻看,這種比較研究較少。本文以詞匯語義邏輯理論為基礎,對兩種語言服裝術語造詞的語義邏輯性進行比較,探尋造詞的語義傾向性。這既可為漢語服裝術語的國際化提供學理參考,也可為國際中文詞匯教學提供語義理據。

本文的漢英例詞和釋義均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服裝術語》(GB/T 15557-2008),同時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 版)(下稱《現漢》)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 版)(下稱《高階》)中的釋義。

一、服裝術語的語義結構

符淮青認為,詞義從構成上說,是詞的語音形式所聯系的概念內容,而概念內容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1]。詞義的本質是特定對象的知識系統,是概念內容。造詞現象的表層是語音和文字詞形的構建,而深層是在對象語義結構基礎上的義征擇取。造詞對象的語義結構所包含的義征是對造詞對象屬性的反映,因而考察造詞的語義機制需從建立語義結構開始。所謂造詞對象的語義結構,是指基于對特定對象的認識而形成的適用于語言交際的各種義征的構成狀況[2]。

造詞對象的屬性繁多,而屬性具有范疇性,并非零亂無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對對象的認識結果具有范疇性,主要的屬性范疇有“實體、數量、性質、關系、地點、時間、姿態、狀況、活動、遭受”等[3]。亞氏的范疇理論系統地揭示出人對對象認識的邏輯性,即不是混沌的而是有范疇性和系統性的。借鑒亞氏的范疇理論,運用詞匯語義邏輯的理論和方法,可創建造詞對象語義結構的邏輯圖式:詞={[主體][時間][空間][數量][運動][狀態][性質][關系][客體][功能][方式][結構][類屬][評價]…}[4]94-97。

此圖式顯示出特定對象的語義結構是若干屬性范疇義征的集合,而每種屬性范疇都包含次范疇義征且有無限性。就服裝術語而言,每個屬性范疇的基本意義是:[主體]表服裝制作、使用者等義征;[時間]表服裝制作和使用的時點、時段等義征;[空間]表服裝制作或使用的位置、處所等義征;[數量]表服裝的元素量、度量等義征;[運動]表服裝的制作、使用等義征;[狀態]表服裝的物態、關聯的心態等義征;[性質]表服裝的自然性、社會性等義征;[關系]表服裝與其他事物的數量、作用等關系的義征;[客體]表服裝作用的對象、產生的結果等義征;[功能]表服裝的物理、心理功能等義征;[方式]表服裝制作和使用中的策略、工具、人體、材料等義征;[結構]表服裝的元素、部件等義征;[類屬]表服裝的成品、部件的分類等義征;[評價]表對服裝的積極、消極、中性等價值評判義征。這些反映服裝屬性的義征都普遍存在于服裝術語的語義結構中,是創制和理解服裝術語的語義條件,也是構成其語義邏輯性的基礎。

在此,以“褶裙”的釋義為例說明服裝術語語義結構的建立方式?!榜奕梗ㄓ⒄Zpleated skirt)”釋為“整個裙身由有規則的褶形組成的裙子”。根據釋義規范和相關知識,可建立如下語義結構:

褶裙/pleated skirt={[主體:制作者;使用者:人][空間:發明地;產地;使用地][數量:長度:長;短][運動:生產;使用][狀態:褶形][性質:人工性;物質性][關系:人;材料][功能:保暖;裝飾][方式:策略:制作;穿丨工具:機器丨材料:布;線][結構:腰;裙身][類屬:服裝:裙]…}

由此可見,服裝術語的語義結構是根據對象的屬性建立的,各種義征源于屬性并構成具有范疇性和系統性的集合。語義結構的根本作用是造詞的備用材料以及釋義的依據。

二、漢英服裝術語造詞的語義邏輯法則:同一性法則

造詞不是隨意的,而是遵循同一性法則的。同一性法則是指特定對象詞形的創制與語義結構之間存在的同一性,具體有兩個層面:一是內部形式和語義結構的同一性,二是詞形語素和內部形式的同一性[5]。同一性法則是保證詞形與對象屬性之間關聯的邏輯前提。

首先,詞的內部形式與語義結構的同一性。內部形式是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提出的,他認為“語言內部形式”是指與“語言形式”相對的“語言內在的、智力的部分”[6]。對于造詞而言,內部形式來源于語義結構,即從語義結構的眾多義征中提取出來,而非選取與對象無關的成分。

其次,詞形與詞內部形式的同一性。詞是特定對象的語言反映形式,只有構成詞形才能言說,而內部形式是詞形構建的直接語義條件,詞形語素應反映內部形式,否則會使詞形與對象屬性之間的聯系被切斷。

例如,“三點式游泳衣”的語義結構可概略為:{[數量:長度:短丨面積:小][運動:生產;作用][狀態:三點式][關系:結果:關注度:高][功能:游泳;遮蓋][方式:策略:加工;穿丨材料:布;線][結構:乳罩;褲衩][類屬:衣]…}。造詞之初,內部形式提取了[狀態:三點式][功能:游泳][類屬:服裝:衣]等,并選擇相應語素創制詞形。

可以說,為一個對象造詞從內部形式到詞形都遵循同一性法則,由詞形可直接聯想所指對象。

除了這種直接表達方式,還有間接表達的,而不論怎么表達,都遵循同一性法則?!叭c式游泳衣”亦稱“比基尼/bikini”,兩個詞形雖不同,但因為源于對同一對象的認識,所以語義結構相同。在三點式游泳衣問世之前,美國在Bikini 島上爆炸了一枚原子彈的事件引起全球矚目。這款泳衣的設計者路易·雷爾德因此給它取了個爆炸性的名字“bikini”。

利用共性義征[關系:結果:關注度:高],給待造詞創制的詞形為“bikini”。這是一種間接反映,比喻義語素“bikini”間接反映這款泳衣包含的[關注度:高],仍遵循同一性法則。

因此,在同一性法則下,造詞活動可梳理出一個邏輯鏈條:造詞對象的語義結構源于對象認識,內部形式源于語義結構,詞形語素源于內部形式。

三、漢英服裝術語造詞的語義邏輯機制:“以屬指名”

如前所述,造詞有直接和間接反映內部形式的兩種表達方式。不過,不論用哪種方式造詞,都是采用“以屬指名”的機制[4]231-233,即用屬性或義征來指稱對象。

例如,“褶裙/pleated skirt”包含眾多屬性或義征,而詞形無法將義征都反映出來,因此,在語言經濟性原則下只能選擇部分義征創制詞形,而漢英都選擇了[狀態]和[類屬]的義征。

然而,人對對象的認識有局限性,被某一時代、區域的人所認知的屬性,不一定為另一時代、地區的人所認知。因此,“以屬指名”機制的實際運用中,往往是以焦點擇取的方式選用部分屬性或義征來給對象命名,即所謂的“語義特征焦點擇取機制”[7]。

例如,“風衣”和“trench coat”指同一對象,語義結構相同,但漢英分別選擇了不同屬性范疇的義征并創制詞形。漢語擇取[功能:防風]和[類屬:衣]構成內部形式,詞形為“風衣”;而在英語中,[空間:戰壕]屬性被作為焦點,擇取[空間:戰壕]和[類屬:衣]構成內部形式,詞形為“trench coat”??梢?,二者對同一對象的義征擇取焦點有所不同。

再如,為對象“上衣與裙子連成一件式的連裙裝”創建詞形。此對象的語義結構可概略為:X={[方式:策略:連接;加工;穿][空間:位置:身上][數量:長度:長;短][結構:衣;裙][類屬:裙]…}。在創制詞形時,漢語在[方式][結構][類屬]中擇取義征,而英語只擇取了[方式:dress(穿)],分別構成詞形“連衣裙”和“dress”。

總之,漢英因對同一對象語義結構的關注焦點不同,會分別擇取各自所關注的義征,形成有差別的內部形式并物化為詞形;而無論焦點有何不同,造詞方式均以“以屬指名”為共同語義邏輯機制。

四、漢英服裝術語義征提取的統計與分析

《服裝術語》將術語分為八類,本文僅對有關服裝成品和服裝部位、部件的詞條進行整理分析。我們發現收錄的這兩類詞條共計239 個,加上等義詞(如“青年裝”和“五四青年學士服”,“bell-bottom trousers”和“bell-bottoms”等,分別計為兩個詞條),漢語共計250 個,英語共計231 個,其中不包括源流不能確定的詞條,如“shirt”“blouse”“placket”等。

(一)服裝成品術語義征提取結果統計

《服裝術語》中收錄的服裝成品術語詞條,漢語有61個,英語有54個,義征擇取、語素選擇等統計情況見表1。

表1 漢英服裝術語服裝成品造詞情況統計表

由表1 可知,漢語的義征提取組合方式共計21 類,英語的義征提取組合方式共計17 類。表1中僅列出了占比最多的前5 類,且占比最多的5類都擇取了[類屬]。

(二)服裝部位、部件術語義征提取結果統計

《服裝術語》收錄的服裝部位、部件術語詞條,漢語的有189個,英語的有177個,義征擇取、語素選擇等統計情況見表2。

表2 漢英服裝術語服裝部位、部件造詞情況統計表

由表2 可知,漢語的共計48 類,英語的共計51 類。表2 中僅列出了漢語占比最多的前6 類和英語占比最多的前7 類,大部分擇取對象的[類屬]。與服裝成品術語不同的是,部件、部位術語多提取[關系]或[空間],主要原因是部件、部位與服裝構成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例如:“袖頭”反映[空間:袖上;末端]和[關系:整體:袖];“waistband top”反映[空間:腰頭上;上部]和[關系:整體:腰頭]。

(三)漢英服裝術語義征提取結果分析

通過上述統計,可發現漢英服裝術語造詞既存在語義邏輯共性,也存在義征提取上的個性,具體有四個方面:

第一,思維方式不同導致造詞模式差異。英語強調個體和分析,對同類屬事物的差異,不是用一個上位詞來指稱,而是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或特征,用一個新詞或下位詞來表述,采取“一詞一物”的表達方式。與之不同,漢語注重整體和綜合,通常用一個上位詞來指稱同類屬的所有或大部分事物,突出同類屬事物的共性特征,并在上位詞前輔以區別性語素,反映差異性。例如,漢語的“褲”可指任何穿在腰部以下的,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的衣物;以“中式”的[空間:中國],“馬”的[功能:騎馬],“超短”的[數量:長度:極短]為區別性義征,構成“中式褲”“馬褲”“超短褲”等下位詞;而英語的“褲”有Chinese style slacks 中專指寬松的長褲的slacks,riding breeches 中專指(褲腳束于膝下的)半長褲的breeches,mini shorts 中專指短褲的shorts,詞形本身就有區別作用,而上位詞trousers 卻用得不多。

第二,漢英詞形結構差異較大。漢語的單純詞只有2 個(“比基尼”和“塔克”),占比不到總詞條數的1%;而英語的有36 個,占15.6%。相比之下,英語的單純詞占優勢,這與已有研究結論相契合[8]。英語對事物的概念化劃分更加細致,盡量用一個新詞表示事物間的細微差異,而漢語更多的是用已有的語素組合成復合詞。如,漢語的“三角褲”擇取[狀態:三角][類屬:褲]創制詞形,語義透明度更高;而英語的“briefs”只擇取了[數量:長度:brief(短)],添加“-s”轉指三角褲。

第三,漢英直接反映或間接反映方式占比相差無幾。間接反映的情況,漢語有22 個,占比8.8%,英語有20 個,占比8.7%。如,“蝙蝠袖/batwing sleeve”。二者雖然都有具象化造詞的傾向,但對具象化語素的選擇卻會有不同。如,“喇叭裙/flare skirt”雖都擇取[狀態][類屬],但漢語用“喇叭”而英語用flare(火焰)表達形狀屬性或義征。

第四,漢英普遍存在標準不統一的現象。通過統計發現,漢英在服裝術語詞形的構建和義征焦點擇取方面并無統一標準。歐根·維斯特(Eugen Wüster)認為“所有的術語加工過程都是以概念開始的?!盵9]《術語工作——原則與方法》中規定,國際術語標準有兩種“特征”:一是“本質特征”,二是“描述性特征”或稱“區別性特征”。這些觀點本質上主張在內部形式構建上應擇取類屬和區別性義征,而詞形語素的選擇應反映這兩類義征,即在內部形式上形成“種差義征+類屬義征”的框架,在詞形上形成“種差成分+類屬成分”的框架[10]。從統計數據上看,漢英服裝術語大部分命名雖然比較符合此標準,但也都有類屬劃分不明確或省略類屬的現象,這對術語標準化并無益處。

五、結語

本文運用詞匯語義邏輯的理論和方法考察漢英服裝術語的造詞現象,發現“以屬指名”機制是構建內部形式和創制詞形的共同語義邏輯基礎,而由于二者思維方式、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內部形式和詞形結構的差異。了解這些共性和差異,不僅有助于揭示造詞理據,也有助于物品命名標準化和國際化。另外,將語義邏輯分析法引入國際中文教學,會使詞匯教學更具理據性。

猜你喜歡
造詞詞形漢英
詞形變換解題指導
韓國學校語法中副詞形語尾的變遷
關于網絡新詞語中的仿擬造詞
帶前置功能的詞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結構與搭配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攝作用
從目的論看環保公示語的漢英翻譯
“壁虎”方言詞造詞理據的地域文化特征
漢英文字的幽默修辭功能淺探
造字?造詞?造句——論網絡語言的要素及其擅變
漢英機器翻譯中的意譯和直譯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