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在閩南海神宮廟中的裝飾研究

2024-01-13 12:22葉昱byYeYu
雕塑 2023年6期
關鍵詞:柱礎宮廟海神

文/ 葉昱 by Ye Yu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一、閩南海神宮廟營造裝飾的價值

隨著閩南泉州憑借“宋元中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稱號,象征海洋文化的海神信仰文化信俗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閩南海神宮廟作為其空間載體,它集中反應了閩南當地社會的教化意義和人文特性,海洋文化更是具體呈現在了海神宮廟建筑的營造裝飾特征上。

海神宮廟建筑的營造裝飾特征,集地方建筑裝飾工藝之大成,展示了民間信仰類建筑豐富多彩的地方色彩,裝飾手法和題材多樣且相互影響。這其中雕塑在其裝飾手法中的應用尤其重要,包括了木雕、石雕、磚雕、剪瓷雕等多樣的類型,不僅體現了豐富的海洋文化的同時還展現了我國古代匠人們的精湛工藝和技術結晶。

二、雕塑在閩南海神宮廟營造裝飾中的應用類型

1.木雕

閩南海神宮廟建筑裝飾中木雕運用廣泛,其手法包括浮雕、鏤雕、平雕、線雕等手法。針對建筑不同部位的木雕,其雕刻技術也略有不同,例如宮廟中隔斷、門窗多采用鏤雕的工藝,而梁架、柱頭等結構多采用浮雕的手法。有些木雕工藝還施以彩繪、貼金等附加工序,在祭祀海神媽祖的宮廟,還常能見到豐富多樣的色彩及各種空間構建細節的處理,體現了媽祖宮廟裝飾中的女性特征。在海神宮廟建筑中的柱頭、梁架結構等部位可以看到比起其它部位更為重點的刻畫,體現出木雕裝飾有簡有繁,有主有次的裝飾節奏感。

圖1 真武廟通往主殿石階的石獅雕和柱礎

2.石雕

在閩南海神宮廟建筑中,大部分都采用了極為精致的石雕工藝。石雕藝術在中國歷史悠久,閩南地區的石雕技術更是聞名于世,尤以泉州惠安石雕為甚。閩南石雕技術是閩南民俗工藝的精髓,且技術來源于民間[1],也為石雕技術在海神宮廟的大量運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泉州的真武廟,還保留著清代重修后以及宋代原廟遺留下的各類石雕,真武廟山門通往真武殿的道路周圍的石扶欄上雕有古樸的石獅,真武殿內外依然可以看到雕刻精美的各處柱礎;任何一座供奉不同類型海神的海神宮廟中,都可以找到栩栩如生的石雕,表現主題從花草奇獸到各類神話傳說故事,無不展現著精湛的石雕工藝。

3.磚雕

在閩南海神宮廟建筑的營造裝飾手法中磚雕也是常見的形式。閩南當地盛產紅磚,其不僅顏色艷麗質地又更適合雕刻,在海神宮廟的墻檐、門窗、牌坊、外墻等建筑體積較大的裝飾上都出現了磚雕的身影。[2]磚雕圖案表現內容廣泛,有展現沿海漁民漁樵農耕的生產生活的場景,或是海神媽祖的傳說故事等具有典型海洋文化主題的內容。展現濃厚的閩南地域風情。

4.剪瓷雕

剪瓷雕是閩南海神宮廟建筑的特殊脊飾工藝的代表。剪瓷雕多安置于視覺焦點之處,一是屋頂,二是墻壁的部分。屋脊是剪黏裝飾的重點。剪瓷雕是以彩色碎瓷片、有色玻璃等為材料,經過加工用以裝飾建筑的屋脊,美觀耐用且經濟。[3]用剪黏、鑲嵌技法裝飾建筑,可以變廢為寶,加之當地盛產陶瓷,有大量廢棄瓷片可以再利用,是一種創造性的工藝。還可以采用當地貝殼精致加工,也可以作為剪黏材料,甚至用在匾額、楹聯的裝飾上。

三、雕塑在閩南海神宮廟建筑的營造裝飾應用—以石雕龍柱為例

在眾多雕塑類型中,石雕應用是閩南海神宮廟建筑營造裝飾中最為普遍,其中又以石雕龍柱在閩南海神宮廟建筑中的應用更為常見。閩南海神宮廟之所以有大量龍柱的存在,與閩人對蛇的崇拜有關,[4]而傳說龍是蛇的主體演變而來的,作為中國傳說中的圖騰代表收到人們的崇拜。石雕龍柱往往細節刻畫栩栩如生,內涵豐富制作精美。賦予充滿想象力的造型設計,優美且具有張力,精彩絕倫的石雕工藝的,精彩呈現出其內涵寓意,讓觀者產生對海神信仰的虔誠與感動。

圖2 從左至右依次為:晉江林格真武宮龍柱、晉江龍江澳天后宮龍柱、晉江石湖媽祖宮龍柱、惠安霞霖天后宮龍柱

龍柱的材質與結構:石雕龍柱的石材大部分出自福建泉州惠安一帶的花崗巖和青斗石為主,以花白色花崗石和青綠色青斗石多為主,用這兩類石材雕刻的龍柱又稱“白龍”和“青龍”。龍柱的結構由下而上可分為柱礎、柱身、柱頭。

1.柱礎

主要用于承重和裝飾的作用。柱礎要大于柱身的直徑,增強柱子的承重力,在裝飾上柱礎常見的造型有六邊形、八邊形、蓮瓣形等多樣化的形式。

2.柱身

是龍柱的裝飾重點,龍身龍頭都在柱身出現,形態各異多樣。常見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單獨的柱體,另一種則是分內外兩層,內部為六邊或八邊形的承重柱,外部則是盤龍的裝飾,雕琢手法多以半圓雕、透雕、高浮雕為主。

3.柱頭

作為與屋頂銜接的部位,起到了增強屋頂穩定性的作用,由于柱頭置于高處,基本很難見到,其裝飾也較為簡單,一般為萬字紋或植物紋樣,不做過多華麗裝飾。

石雕龍柱的裝飾內容:石雕龍柱上的裝飾內容是中國傳統建筑裝飾內容的體現,即“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閩南海神宮廟龍柱裝飾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人物類、動物類、植物類、自然類和幾何紋樣。其中人物類裝飾主要是展現“仁義禮智信”的倫理綱常;動物類的主要以水族類的圖騰紋樣為主,帶有的強烈海洋崇拜地域特征,展現閩南獨特的海洋文化。如水族圖騰的柱身或是海浪紋樣的柱礎。這些水元素的紋樣除了是對海洋的崇拜外,還因傳統木構建筑,香火旺盛,為防火消災,故用水元素起到鎮宅的作用。植物類紋飾則常見梅蘭竹菊蓮等。自然類紋飾則多以山、云紋、水紋的形式出現,幾何紋樣則主要出現在柱礎和柱頭,有方形、圓形、六邊形、八邊形、菱形等,以六邊形和八邊形最為常見。[5]

石雕龍柱的空間布局與功能:在閩南海神宮廟建筑的三川殿、正殿、后殿都會有龍柱分布。龍柱的數量與形態和精美程度也代表了神祇神格身份的地位,越高規制的海神宮廟,其龍柱也越精致、龍柱的數量也越多。有的宮廟若空間局促,便會在后殿的左右殿設置龍柱。閩南海神宮廟里龍柱都是成對出現,寓意好事成雙、陰陽相對、相互依存,一般布設一對或兩對龍柱,最多有見四對。主祀神級與宮廟規格的高低。[6]

石雕龍柱的形式:在海神宮廟中常見的龍柱形式一般分為單龍柱和雙龍柱為主。單龍柱中還可根據龍的姿態分為龍頭在上和龍頭迎下兩種,若是一升一降的形式則稱作乾坤交泰柱。在閩南海神宮廟中,單龍柱中的龍頭迎下式和和雙龍盤柱最為常見,其余的則較為罕見。乾坤交泰柱式具有特殊寓意,象征“天地之氣交合,萬物生生不息”,表達了希望子孫延綿的要求。在考察中發現,早期的宮廟幾乎都為單龍盤柱的樣式,雙龍盤柱直到清代后期才出現,如晉江陳埭鎮西霞美村媽祖廟的龍柱便是雙龍盤柱的樣式,是同一柱神盤繞兩條神龍,俯首向下的龍頭昂首向上的龍頭,四目相對,龍神相互纏繞??梢婟堉粌H擁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其藝術特征還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不斷演變。

四、結論

海神宮廟建筑的營造裝飾特征,集地方建筑裝飾工藝之大成,展示了民間信仰類建筑豐富多彩的地方色彩,裝飾手法和題材多樣且相互影響。這其中以石雕龍柱為代表,不僅充滿強烈濃厚的海洋文化氣息的同時還展現了我國古代匠人們的精湛工藝和技術結晶,石雕龍柱裝飾藝術與閩南海神宮廟建筑達到和諧統一,龍柱扮演著海神宮廟中承重、功能區分、裝飾藝術等具體功能,與建筑融為一體,民間工藝匠師利用精湛的技藝雕琢,營造出宮廟威嚴神圣之感,藝術化的造型和復雜精美的工藝和材料的應用,增添了海神宮廟內部空間的節奏感,與建筑實現和諧統一。海神宮廟的營造裝飾手法反映出閩南沿海當地的海洋文化特性,因此對閩南海神宮廟營造裝飾手法的研究,不僅可以多角度印證閩南海洋文化的價值,也有助于多維度的保護海神宮廟這道靚麗的文化遺產風景線。

猜你喜歡
柱礎宮廟海神
唐代宮廷建筑柱礎石探析
福建宮廟建筑龍柱裝飾藝術的時代風格流變研究
河神與海神
臺軍想征召“宮廟義勇”
“腳下的風景線”——柱礎
紹興地區傳統柱礎樣式演變及保護研究
宋代以來福建莆田媽祖宮廟的時空分布研究
南漢國宮殿十六獅柱礎石
美出動“海神”偵察南海
福建宮廟建筑龍柱藝術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