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現實樣態與發展思考
——基于2021 年省級教學成果獎的數據分析

2024-01-13 04:57俊,梁
河北職業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京津冀職業院校成果

沙 俊,梁 卿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22)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更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和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共同取向,因此,各省在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所以,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也映射了各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現實樣態。京津冀地區作為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在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中開展的校企合作實踐與創新具有典型性?;诖?,本研究以2021 年京津冀地區省級教學成果獎為研究樣本源,分析京津冀地區校企合作的特點與問題,總結校企合作的實踐成果,明晰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發展方向。

一、研究設計

(一)文獻綜述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本質要求,也是職業技術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題,通過對校企合作的相關研究發現:學界主要聚焦于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與困厄、原因、疏解策略等幾個方面。從研究視角出發,相關研究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一是經驗研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認為是職業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類型的重要體現,從而有學者通過研究校企合作性質,從概念入手分析校企合作,如俞啟定從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內涵入手,剖析了校企合作的實質在于契約關系的厘定、校企需求與工學結合[1]。二是依托學術理論剖析校企合作的實踐問題,分析校企合作現狀,如呂建強基于松散耦合理論審視校企合作問題,認為學校與企業具有共同目標又有不同的利益訴求,雙方組織合作兼具耦合性與松散性,并將校企合作沖突產生的動因歸于合作中忽視雙方差異、合作的不對等性、組織運作缺乏規制[2]。三是憑借實踐探究的數據資料展開研究,這類研究從分析角度又可分為企業視角與學校視角。在企業視角中,有學者基于企業調查報告發現:企業日益凸顯出在職業教育辦學中的主體地位,政府政策支持與人力資源開發是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3]。在學校視角中,有學者經過職業學校師生訪談發現,管理者迎合政府評估和注重升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缺乏激勵機制、學生職業認知不足、實習效果欠佳等問題導致了校企合作中職業院校的實踐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路徑[4]。

綜上所述,目前關于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模式探討、對策建議研究成果較多,多是以經驗歸納為主,但從結果導向出發,分析、評判校企合作現狀與質量的量化分析研究尚不多見,而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作為各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成果體現,對各省職業教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由此,本研究試圖基于京津冀164 項校企合作獲獎項目,分析校企合作現實樣態、揭示校企合作的發展問題,從而進一步探討對策,并提出建議,以期促進教學成果轉化,推進校企合作深度發展。

(二)數據來源與統計方法

1.樣本與數據收集。截至2022 年12 月底,京津冀兩市一省都公布了職業教育類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從兩市一省公布的獲獎項目情況來看,共有164 項獲獎項目由校企合作完成??傮w分布如下:北京市51 項、天津市49 項、河北省64 項。

2.統計方法。本研究采用 Excel 對 164 項校企合作教學成果獲獎項目進行統計歸類,重點研究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校企合作獲獎項目數量與等級特征,獲獎主題聚焦在哪些方面、獲獎成果的職教層級分布、合作完成單位基本狀況;二是分析參與企業的數量、性質、所屬產業類型,了解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特點,更加科學直觀地展示當前京津冀地區校企合作的現狀、特征與趨勢。

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現實樣態

(一)獲獎成果的總體情況:總體不盡如人意,區域不平衡

從表1 來看,京津冀兩市一省在職業教育領域共評出獲獎成果702 項,其中校企合作獲獎項目164 項,占比23.4%,不到四分之一。這說明京津冀校企合作總體情況不盡如人意,需要校企進一步加強多元深度合作。從校企合作獲獎項目總量來看,河北省有企業參與的獲獎項目達到64 項,高于北京的51 項和天津的49 項。從校企合作獲獎項目占獲獎總數的比例來看,天津市校企合作獲獎項目占獲獎成果總數的35.8%,明顯高于北京的22.7%和河北的18.89%。這說明,與北京和河北相比,天津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較為活躍,成效顯著。京津冀三地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發展不均衡。

表1 京津冀校企合作獲獎總體情況

(二)成果維度:獲獎趨勢集中與省市多元發展

1.獲獎成果的等級分布特征。從獲獎成果匯總的等級分布來看,京津冀三地共評選出特等獎46 項,其中有20 項成果由校企合作完成,校企合作類獲獎項目占比43.5%(見表2)。在一等獎和二等獎中,校企合作類獲獎項目占比分別為27.2%和22.4。京津兩市沒有評選三等獎,河北省則評選了三等獎。在三等獎中,校企合作類獲獎項目占比為17.1%。從數據來看,隨著獲獎等級的逐漸提高,由校企合作完成的獲獎成果占比更大。這充分說明,校企合作是辦好職業教育必然選擇和本質要求。

表2 校企合作獲獎成果的等級分布

2.獲獎成果的主題分布特征。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研究主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省甚至國家層面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與核心成果[5]。對獲獎項目主題按區域進行分析,按頻次高低統計出每個省市排名前7 的關鍵詞。(見表3)

表3 校企合作獲獎成果的主題統計表

對校企合作獲獎成果的主題進行統計歸類后表明,“人才培養模式”“產教協同育人”“專業建設”是京津冀地區獲獎項目的三大主題。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題的研究在特等獎校企合作獲獎成果總數占比高達60%,可見各省市校企合作積極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層次改革,契合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與企業人才資源開發的需求。產教協同育人主題主要包含教育與產業的融合、學校和企業及以行業育人資源協同、產學研用的融合、研學用一體等關鍵詞,如天津市二等獎《專業共建、人才共育、技術共長、資源共享——華為ICT 學院產教融合模式實踐》。專業層面校企合作成果豐碩,是各職業院校增值賦能的主要著眼點,也表明在京津冀地區專業對接產業,推動區域協同發展背景下,深入開展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各省市研究主題有著共同關注點,但也存在一定差異,河北省獲獎成果中“三教改革”“學徒制”“實訓基地建設”主題詞出現頻次較高,可見河北省更加關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內容。京津兩市都聚焦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體現了兩市著力通過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與全面賦能促使職業教育形成面向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新格局的現實訴求。天津市聚焦學徒制主題,北京市則強調實訓體系構建,反映出京津冀地區協同錯位發展成效與區域城市功能互補。

校企合作獲獎成果在體現區域發展特色的同時,也展現了京津冀地區校企合作與政策熱點同頻共振、同向同行?!皪徴n賽證育人”主題體現了京津冀地區積極建立體制機制與搭建平臺鼓勵優質技能競賽項目轉化為開放性實踐教學項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的賽教融合模式正在形成[6]?!皣H化”主題反映了京津地區努力推進技術技能人才本土化,形成職業教育的“中國品牌”的決心。鄉村振興主題的熱點關注與鄉村振興戰略、職業教育助推農業促農增收相關政策實施有著密切聯系。

3.獲獎成果的職教層次分布特征。從獲獎成果的所屬教育層次看,省級職教類教學成果獎可以分為高等職業教育類和中等職業教育類兩大類別。獲獎成果教育層次的判定依據主要是根據成果完成單位的性質,即根據獲獎成果第一完成單位是高職院校還是中職學校[7]。比如,天津市特等獎《文化引領平臺支撐機制保障:新能源教學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的第一完成單位為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學校),由此判斷此成果屬于高職類校企合作獲獎成果。有一部分第一成果完成單位不是職業院校而是其他機構,此類獲獎單位既不屬于中職院校也不是高職學校,但可以從獲獎成果名稱來判定。如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獲得了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而此學校屬于教師教育培訓類學校,根據項目名稱《“文化+科技”特色的中職教師創新創業“四步多能”培訓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可將其歸入中職類。經過統計分析發現,164 項校企合作獲獎成果中,34 項屬于中職類,占比20.73%;134 項屬于高職類,占比81.67%。(見表4)

表4 京津冀地區中高職層次獲獎數量匯總表

從中高職層次校企合作獲獎的各等級獎項數量占比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都呈現高職獲獎多于中職獲獎的情況,可見中職在校企合作中相較于高職院校缺乏企業吸引力,難以創造企業合作的“興奮點”。因此,京津冀地區要進一步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加強中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質量。

4.獲獎成果的完成方式分析。獲獎成果的完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校企合作實踐探索過程中合作辦學和聯合培育的現狀。數據顯示,在校企合作獲獎項目中,2 個單位合作獲獎項目最多,達到87 項,占到了校企合作獲獎項目的53%;3 個、4 個單位合作獲獎的項目分別為54 項、16 項,占比分為33%、10%,而5 個單位及以上的項目比較少,占比4.26%,僅有7 項。(見表5)

表5 獲獎成果完成單位數量分布表(單位:項)

聚焦完成單位的類型性質,包括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本科院校、中職學校、企業、行業組織、政府、科研機構等7 類。從完成形式來看,校企合作獲獎成果的完成形式包括以下4 種:校企合作、校企行合作、校企研合作、校企政合作。更多行業協會/學會、公司/集團、科研單位加入職教教學改革的行列中來,不同資源類型之間的整合,促進了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此外,科研院所的加入,將教育教學與技術成果轉化有機融合,進一步推動了企業技術攻克難題的進度,提升了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三)企業維度:企業參與和行業發展同向而行

1.獲獎企業的性質。企業性質按所有制性質可以劃分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3 類。經過查閱獲獎企業官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百度企業信用相關網址等多種方式,對203 家獲獎企業的性質信息進行系統、科學地整理、分類[9],發現獲獎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占比68%,這與民營企業的特點有關。而國有企業占比24%,三資企業占8%,占比較少。

民營企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是推動京津冀區域校企合作不可替代的力量。具有制度靈活、市場信息敏銳等優勢,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參與職業教育的意愿也更強烈。但總體來說,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較小、實力較弱,主要分布在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傳統制造等行業。

從獲獎企業數據來看,國有企業占比達到24%,遠低于民營企業。但從獲獎質量角度出發,國有企業獲獎單位大部分獲得特等獎、一等獎。這充分體現了國有企業在技術資源、人力資源、產業鏈資源、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實力。

2.獲獎企業的規模。根據最新的《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規定,筆者將203家企業劃分為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統計顯示,中小企業獲獎成果數在京津冀地區總數明顯高于大型企業,可見其已成為校企合作的主力軍(見圖1)。許多具有較高科技含量、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正處于發展期,它們對人力資源需求較大,急需通過與職業院校合作解決技術難點[10]。另外,本屆校企合作獲獎完成單位中有57 個大型企業,獲獎企業中為大型企業的北京市有19 個,天津市有24 個,河北省有14 個,并且京津兩市大型企業獲獎都集中在特等獎與一等獎上,其中北京市大型企業在特等獎與一等獎獲獎總數有12 個,占北京市獲獎大型企業總數的63.1%,職業院校積極與大型企業合作,這與大型企業的生產設備齊全、合作制度完備等平臺和資源優勢密切相關。值得關注的是,河北省校企合作獲獎大型企業獲獎卻散布于各個等級的獎項中,與天津、北京聚焦于高層次獎項明顯不同,這可能因為京津良好的職業教育資源而導致虹吸效應,促使河北境內的大型企業流向京津地區,使得河北省校企合作中大型企業與職業院校的合作效益難以達到預期。

圖1 獲獎企業的規模分布圖(單位:家)

3.獲獎企業的產業分布?!秶窠洕袠I分類》(GB/T 4754-2017)將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為三大產業,分別是以農林牧漁為代表的第一產業;以制造業、建筑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都屬于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據此統計確定獲獎企業的所屬產業。(見圖2)

圖2 獲獎企業產業分布圖(單位:家)

本屆職教成果獎的產業分布比重呈現“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的結構,且與京津冀地區三大產業占各省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的結構相一致??梢?,職教成果獎獲獎企業所屬產業分布與目前京津冀三大產業的發展狀況呈正相關[11],說明職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符合社會需求。此外,第一產業企業主要是“三農”相關企業,第二產業企業數量最多的是制造類、機電類行業,第三產業重點關注的是信息技術、交通運輸、旅游、電子商務、醫學、養老等行業。這些成果回應了我國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是彰顯現代職業教育功能新定位,服務國家戰略的生動體現。

三、京津冀地區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通過對京津冀校企合作獲獎成果完成單位進行統計、分析,同時探尋職教類教學成果獎中的“企業因子”,研究企業獲獎成果的分布特征和獲獎企業的參與情況。研究表明,獲獎成果的數量與等級分布呈現出京津冀地區校企合作差異性發展的特點;獲獎主題重點聚焦在人才培養方面,同時關注職業教育發展熱點,衍射出京津冀地區校企合作推動著當地職業教育的內涵建設;獲獎主體的多元性表明其校企合作組織覆蓋面廣,共享資源得到拓寬;從獲獎成果的職教層次分布來看,高職校企合作成果豐盈;參與企業情況與產業發展呈現一致性,體現出校企合作關注京津冀人才供給側與產教需求側的融合??傮w來看,京津冀地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對促進京津冀職業教育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京津冀地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仍然存在需要加強和改進之處。

(一)校企合作成效不盡如人意,科教融合有待加強

從校企合作獲獎總體情況來看,京津冀地區2021 年共評定702 項教學成果獎,但校企合作獲獎數量僅有164 項,占總量的23.4%,而由一個職業院校獨立完成的獲獎數目卻有224 項,可以看出“單干”獲獎數量遠遠超過校企合作獲獎項目。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從獲獎主體來看,在164 項的校企合作獲獎中,學校與企業聯合申報是獲獎主力軍,占比達53%,而在協同創新、科教融匯的職業教育時代背景下,“政企行校研”多種性質單位聯合培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并不多見,而科研院所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對于增強企業參與辦學,實現產教真正融合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京津冀地區僅有7 項是科研院所參與校企合作而獲獎的,可見跨域協同與科教融匯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校企合作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校企雙方長期合作的意愿,而辦學主體單一則不利于職業院校滿足市場變化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需求。此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第一,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辦學積極性不高,雖然產業結構的轉型促使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成為企業的內生需要,但由于缺乏合作保障機制,企業利益得不到滿足,為規避風險與損失而放棄長期合作;第二,行政校企橫向合作交流不夠,企業和學校合作多停留在接收學生頂崗實習與企業員工培訓的淺層次,較少深入到專業培養方案、實訓教學環節、課程開發等方面。同時,行政校企各主體間的溝通渠道不足,信息傳遞受運行機制缺陷等因素阻滯,使得資源協同互補不夠,合作沒有形成合力;第三,職業院校合作張力不足,為更好地進行校企合作,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本應與產業經濟發展相適應,但現實中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企業崗位適配度有待提高,因此對于企業的吸引力不足。此外,科教融合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催化劑,科研院所也是校企合作的助推器,但與普通高校相比,職業院??蒲谢A相對薄弱,科教資源共享機制不健全,所以京津冀一些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較少與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攻克企業技術難題、聯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導致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轉化、企業需求和人才供應匹配不高。

(二)校企合作資源省際分布不均,區域協同力度不足

從校企合作獲獎數量的省際比較來看,河北省雖然頒布教學成果獎總數最多,但校企合作獲獎比例僅占總數的18.8%,而相比而言,北京與天津獲獎成果的占比大、層次高。另外,從校企合作的企業參與數量來看,雖然河北省與天津市平齊,都是70 個,但天津、北京獲獎企業所獲獎項層級,尤其是質量較高的特等獎與一等獎比例明顯高于河北省。這說明,在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方面,京津兩市的規模和質量均明顯好于河北省,這與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狀況有著密切關系。職業教育本質屬性決定了其與區域經濟有著更加緊密的聯系,并直接為當地產業發展服務。校企合作作為鏈接職業學校和企業的有效辦學模式,必然會受制于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河北省雖然是工業大省,但經濟發展水平遠不如京津兩市,導致河北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企業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相對于京津兩市要薄弱。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持續推進交通、生態環保、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到2020 年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钡珡墨@獎主題來看,獲獎成果局限于學校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而提及區域協同發展的獲獎成果卻并不多見,可見在校企合作上區域協同發展主題亟待關注,跨區域辦學主體協同合作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中等職業學校產業支撐力不足,校企合作短板明顯

校企合作本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都不例外。但從數據來看,中職與高職在校企合作上呈現了完全不一樣的現狀。從獲獎數量來看,164 項校企合作獲獎成果中,34 項屬于中職類,占比20.73%,134 項屬于高職類,占比81.67%,超過八成獲獎成果歸屬于高等職業教育。從企業參與數量來看,也呈現相同情況,與高職合作的企業明顯多于中職。從獲獎主體看,京津冀地區獲獎單位中“單干”的中職比例高于高職。這些都說明,中職的校企合作發展水平明顯低于高職。

京津冀地區中職校企合作整體狀況不佳,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是辦學條件的不足影響了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與質量,因此企業在合作時自然會選擇更優質的高職院校進行合作。就京津冀地區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而言,中等職業學校明顯低于普高,很多中職院校與《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的辦學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第二,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企業用人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原有中職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定位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受中職升學教育傾向的影響,學校主動或被動地對于校企合作辦學工作不夠重視,導致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第三,中職院校發展與產業發展不匹配,京津冀大部分職業院校缺乏對市場需求的深入調研,導致專業設置過于大眾化,甚至出現同質化的現象,缺乏地區特色,招生計劃不能及時適應區域內的就業市場需求。

四、多管齊下京津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思考

(一)協同創新,促進區域整體協調發展

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是彌合區域資源失衡與推動整體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京津冀地區要提升區域整體校企合作質量與平衡省際差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京津冀三地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各項體制機制,積極探索跨區域、可推廣的校企合作模式,將京津冀三地職業教育作為一個優勢互補的整體,加快實現三地間校企合作資源的優化整合,建立職業教育發展聯盟,促進高水平企業、職業院校帶動河北地區的職業院校與企業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推動京津冀區域校企合作整體協同發展[12]。另一方面,以政府統籌為抓手,采取政策傾斜,加大對河北省校企合作發展的扶持力度,推動京津兩地的校企合作資源向河北省合理流動,縮小京津冀三地校企合作質量差距,發揮區域發展的涓滴效應。與此同時,三地應積極開展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根據本地產業發展需求,構建適宜本地發展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模式,培育自身職業教育品牌。

(二)融會貫通,推動校企合作提質培優

學校與企業的不同利益訴求是影響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與校企合作質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而要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關鍵在于協調不同主體的利益關系。一是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保障機制,《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按規定落實相關稅費政策[13]。為了更大程度上降低校企合作中企業的合作成本,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主動性與積極性,必須融入更多的法律保障要素,同時以政策法規作為輔助性手段,減少校企雙方因非合作目的而導致利益糾葛,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基本權益;二是積極組建政府統籌、行業企業與學校合作的職業教育集團,在政府指導與參與下,進一步鼓勵京津冀地區行業、企業、院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研制、課程資源開發、實訓基地建設等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職業院校育人水平;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專業群建設機制,基于產業結構與工作任務組建成群,緊扣校企之間產業人才需求,動態優化專業結構,同時以區域特色與優勢產業為依托,聚焦優勢專業,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有機銜接,為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14]。例如,河北省積極承接非首都城市功能,致力于構建“4+4+3+N”現代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鋼鐵、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鏈。由此為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吻合,大力發展并重點扶持數控技術、互聯網等技術升級的現代制造業專業,這是河北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三)科教融匯,全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對于職業教育而言,科教融合是指科學技術、應用研究與教育應當實現融合匯聚,旨在通過強化科研院所和職業院校的深度結合,加強科技、教育與產業發展之間的互動聯系,提升科教資源與產教資源適配度,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一方面,搭建技術技能創新平臺,提升職業院校技術服務水平。在校企合作中,匯聚科研院所的科研優勢與企業的產業資源,組建科教融合平臺,職業院校主動挖掘企業需求,聚焦制約京津冀企業發展的原因,開展多元主體協同技術攻關,著力破除科技產業發展兩層皮,推動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精準對接。另一方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前沿技術的助推,但前沿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就需要大批高技術素養的一線員工。通過校企研多元主體辦學,讓科研院所參與到職業院校教材設計和教材編寫過程中,利用教育數字化手段,將企業工作場景以及新工藝與教學課堂、實訓實習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精準度,從而為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職教人才融入新興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提供重要保障。

(四)夯實基礎,加強中職院校關鍵辦學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其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不容忽視。針對中職院校對企業吸引力不足的問題,首先,各省市政府應加大對中職院校發展的支持力度,著力改善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為中職院校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與經費支持,提升中職院校自身辦學質量,增強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吸引力。與此同時,要基于本省市的經濟發展特點,積極貫徹落實“中職雙優計劃”,發展一批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和品牌專業,發揮示范引領效應;其次,中職院校應明確自身辦學定位,以升學與就業相兼顧為落腳點,根據院校發展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合作,推動企業在中等職業學校辦學中的參與路徑,提高其參與程度和參與效度,促進達成由短期臨時的淺層次合作轉向產教深度融合的戰略性合作[15];再次,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將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布局和調整有直接影響,相關部門必須作好適應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中等職業院校布局與專業設置的協同調整,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對區域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的基礎性促進作用,滿足本地企業發展需求,促進形成校企之間的良性循環互動。

猜你喜歡
京津冀職業院校成果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三醫聯動”擴大醫改成果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養老“京津冀一體化”謹慎樂觀看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