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愈瘍瀉火止痛湯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療效分析

2024-01-13 12:37翟曉存繆詩涵成德康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瀉火升麻復發性

翟曉存,繆詩涵,成德康

(浙江省安吉縣中醫醫院·浙江 湖州 313300)

復發性口腔潰瘍(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被稱之為阿弗他性口炎,是目前臨床常見的口腔科疾病。多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持續性、反復性潰瘍性病變,其病理基礎為口腔黏膜炎性反應或增生,具有自愈性、復發性以及局限性[1]。該病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皆可發生,如口唇、頰、舌、顎、頰等,發作時通常會伴有明顯灼痛感,且疼痛持久,容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影響患者的正常進食、語言、睡眠及心態,從而降低生活質量[2]。治療頗棘手,目前臨床尚缺乏治療ROU的確切手段,治療包括系統性用藥、局部用藥和其他療法,系統性用藥包括維生素藥物、抗生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免疫類藥物等;局部治療遵循抗炎、止痛、防止感染、促進愈合的基本原則,將藥品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具有避免首過效應、血藥濃度平穩、起效快、作用時間長、生物利用度高以及不良反應少等特點,然而局部用西藥對潰瘍黏膜刺激性較強,遠期療效不佳,且停藥后易復發[3]。中醫藥能夠通過多環節、多靶點、多途徑防治該病,不僅能夠緩解疼痛、促進潰瘍愈合,并且還能夠預防其復發[4]。本文以在本院接受治療的ROU患者為對象,采用自擬愈瘍瀉火湯施治,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RAU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每組40 例。對照組中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齡(44.39±5.71)歲;平均病程(2.45±0.62)年;潰瘍數目(3.16±1.70) 個。觀察組中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齡(45.35±5.08)歲;平均病程(2.59±0.65)年;潰瘍數目(3.02±1.64)個。2組RAU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均P>0.05)。

1.2 納入標準 1)符合RAU診斷標準[5]。2)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復發性口瘡”相關診斷標準[6]。3)年齡20~68 歲;4)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口腔感染性、創傷性潰瘍及癌性潰瘍的患者;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近1 個月內有治療經歷者;4)對用藥過敏者。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即淡鹽水漱口,用醫用棉簽浸取適量維生素C注射液(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號H32022713,5 mL:1 g×5支)、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816,5 mL:0.1 g×50支)、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0461,1 mL:5 mg×10支)各1支混合,輕涂抹于創面處,時間為15~20 s,4次/日,連續5 d。觀察組加用自擬愈瘍瀉火湯,組方如下:黃連15 g、黃芩12 g、生地黃15 g、麥冬10 g、生石膏10 g、升麻6 g、柴胡10 g、梔子10 g、牡丹皮12 g、當歸10 g、甘草6 g;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劑,1療程為5 d。

2.2 療效標準 參照文獻[6]評定。

2.3 觀察指標 1)主要癥狀評分:對口腔疼痛程度、燒灼感、口干口渴、充血與潰瘍面積等均按4 級評定,無癥狀為0 分,輕度癥狀為2分,中度癥狀為4分,重度癥狀為6分[6]。2)疼痛消退時間及潰瘍愈合時間。3)復發情況統計:隨訪6 個月,對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進行統計。

3 結果

3.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2組患者癥狀的改善 見表2。

表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

3.3 2組患者疼痛消退及潰瘍愈合時間比較 見表3。

表3 2 組患者疼痛消退及潰瘍愈合時間比較

3.4 2 組患者復發統計 治療后隨訪6個月,對照組6 例復發,復發率為54.5%(6/11);觀察組4例復發,復發率為23.5%(4/17);觀察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4 討論

復發性口腔潰瘍(RAU)是臨床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病理機制復雜,涉及遺傳、心理與應激、免疫、微生物(細菌以及病毒)、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食物與藥物、微循環、體內激素的改變等多個方面[7]。

ROU屬于傳統中醫學“口瘡”“口糜”等范疇,關鍵致病因素為火、熱邪氣,病位在口,與脾胃肺心密切相關。脾開竅于口,過食肥甘厚膩之品,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脾氣不運,水濕蘊阻中焦,郁而化熱,生熱化火,熏蒸于口,灼傷黏膜而生潰瘍;肺火亢盛引動胃火,導致肺胃火盛證,火熱上熏口腔,則生潰瘍;心開竅于舌,心氣通于舌,心血榮于舌,心在五行中屬火,心火上犯,熱邪循經上攻口舌,故見疼痛生瘡。筆者運用自擬愈瘍瀉火湯治療ROU患者,方中黃連性苦寒,歸心、脾、胃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極善瀉火,可浮于上焦,又可落于中焦,善清心火及中焦濕熱;現代研究黃連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促進潰瘍愈合作用[8]。黃芩性苦寒,歸肺、脾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研究顯示含有黃芩的中藥制劑廣泛應用于口腔潰瘍、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能夠改善口腔環境如調節菌群平衡、減輕炎癥、清除口腔內異物等[9];黃芩配伍黃連共筑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現代研究“黃芩-黃連”藥對有抗炎抑菌、抗氧化、調節腸道菌群等作用[10]。生地黃性味甘寒,歸心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生地黃作為補陰生津的常用藥物,補陰的同時兼有瀉伏火的作用;藥理研究顯示生地黃具有抗炎、涼血、止血、抗潰瘍等作用[11]。麥冬性甘微苦微寒,歸胃、肺、心經,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麥冬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12]。生石膏性甘辛大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石膏可清瀉胃熱,除熾盛之胃火,防其上炎灼傷舌絡。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歸肺、脾、胃經,清熱解毒,可升舉脾胃之清氣。生石膏配伍升麻相輔相成,一降一升,石膏之寒涼經升麻之引,上達口腔,可療口舌之瘡,升麻可透邪解毒,得石膏之助則清透之力明顯增強。柴胡味苦、辛,微寒,歸肺經,疏散退熱、升舉陽氣。白芍性味苦、酸,微寒,養血調斂陰止痛、調肝理脾;梔子性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可清肺熱,助氣化,使熱邪從小便出,不僅可以上瀉實火,還可以除下焦火熱,并可給邪氣以出路,治療口瘡。牡丹皮性苦辛微寒,歸心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清血分之熱,還可行血活血、化癥消積,可盡清血分之熱,促進血行,且藥性主升,可引藥效上達口唇,改善口周經絡氣血,入心經,善清心經之火,對心火亢盛、心火上炎之口瘡有良效;現代研究證明牡丹皮具有抑菌抗炎、鎮痛、抗潰瘍、增強免疫力等作用[13]。當歸性甘辛溫,歸心、脾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研究顯示當歸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鎮痛、抗氧化、調節免疫功效[14]。甘草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性微寒,長于解毒,并可止痛和藥,研究顯示甘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以及免疫調節等作用[15]。

本文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治療后口腔疼痛程度、燒灼感、口干口渴、充血與潰瘍面積等主要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疼痛消退時間及潰瘍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隨訪6個月口腔潰瘍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自擬愈瘍瀉火湯治療RAU患者療效顯著,能夠改善癥狀,縮短疼痛消退時間及潰瘍愈合時間,降低復發率。

猜你喜歡
瀉火升麻復發性
升麻的品種考證
瀉火化瘀通竅法對感音性耳聾大鼠HMGB1/RAGE信號通路的影響
從扶正祛邪法探討免疫性復發性流產的防治
復發性流產的中醫治療思路
升麻之思辨及臨床應用?
升麻蜜制工藝的優化
清肝瀉火 試試槐花入膳
口腔潰瘍煎甘草黃芩
自擬加味理中湯辨治復發性口瘡分析
探討BA,EMAb及ACA與不明原因復發性自然流產的相關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