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進實踐性作業設計

2024-01-15 15:49鄭云平林弦賀拽
小學科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實踐性作業改進小學科學

鄭云平 林弦 賀拽

(河南:鄧州市花洲實驗小學校? 鄧州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 鄧州市解放商城學校)

〔摘? ? 要〕?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我國教育工作已經實現創新性發展和進步??茖W教學工作應該致力于提升教學效率,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河南省教育廳印發的《小學科學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要強化作業設計環節,注重凸顯作業的綜合性、科學性、層次性;要從可自主選擇,多角度、多方面去整體考慮科學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更要注重科學作業設計的可實踐性、可探究性與綜合性,并且要積極地嘗試跨學科、項目式、長周期作業的設計。本文以小學科學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和規劃實施為主要內容進行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 小學科學;實踐性作業;設計;改進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4? ? 007-009

隨著學科教學工作的完善與革新,我國小學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和變革。各個學科的教師都開始致力于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提升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不再是通過布置大量的作業內容去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小學科學學科的知識非常豐富,而且學習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學好科學可以為我們的實際生活服務。因此科學教師應該注重開展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和實施,要嘗試優化作業形式和內容。教師在實際的作業設計環節,應該以科學素養為導向進行作業設計的探索。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對科學觀念的理解,更需要體現學以致用的作業設計思路,努力豐富學生的科學作業形式和內容,減輕學生課外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科學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一、小學科學實踐性作業概述

河南省教育部門明確提出:學科教學必須整改。在作業設計環節,教師必須多下功夫改進。在五育融合的要求下,實踐性作業是小學科學作業的重要形式,能讓學生真正把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走出課本、教材,走向實際生活,在完成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的靈活度和實踐創新素養。

作業的科學性、精準性、層次性是“雙減”政策推行過程中給學生減輕作業負擔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所謂實踐性作業,也就是在課內學習基礎上的課外拓展性作業,主要根據不同教師的特點和學科要求,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下時間參與的學習過程。實踐性作業可以說是科學課程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課上學習的科學知識和方法進行鞏固,還能促進學生科學觀念的遷移與運用能力的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提升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實踐性作業是小學科學落實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學生鍛煉知識運用能力、解決生活實踐問題的重要方法,更是促進學生科學素養養成的重要途徑。

小學科學課程是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相對較強的課程,正是這些特點要求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要在實踐性作業中凸顯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的過程建構科學概念。特別是“雙減”政策頒布之后,學生課下的時間更多了,完全有時間參與一些實踐性活動??梢哉f,通過實踐性作業,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和興趣,并且可以讓學生感受科學家是如何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讓他們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解決遇到的真實問題,最終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實,充分發揮實踐性作業的育人價值。

二、小學科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書面作業內容較多

在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為了鞏固教學效果,一般都采用傳統的作業設計方式,也就是布置大量的書面作業,讓學生通過題海戰術去鞏固學習成果,提升科學知識的識記和淺層運用能力。這些書面作業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訓練和鞏固作用,但是時間久了,效果則會大打折扣??茖W這門學科本來就是比較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而不是一味地使用題海戰術去布置任務。布置太多的書面作業,不僅會耗費學生的課余時間,還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和負面情緒,也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科素養和動手實踐能力。書面作業在“雙減”政策之下亟待改進和完善,教師應該正確地認識書面作業的價值和意義,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特殊情況來布置分層、適當的書面作業內容。

(二)作業內容單一

從當前小學科學實踐教學來看,作業的內容還是過于單一和枯燥。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科學作業不僅僅是對知識的鞏固,更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鍛煉和培養,也是課堂的延伸和拓展。根據走訪調查,當前一大部分科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內容還是非常單一的,大都是隨堂練習,內容過于簡單。只看重作業的數量,而沒有關注作業的質量,這并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提升。還有一些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缺少適當的方法,完全依照自己的感覺和以往的經驗去估測作業內容,而沒有實際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沒有把科學作業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容易讓學生感覺科學學習和自己的實際生活非常遙遠,無法感知科學知識所蘊含的實際應用價值,進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作業缺乏靈活性

在當前的科學作業布置環節,教師為了方便省事,都是采用統一的內容和形式,并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情況是不同的,對于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地按照統一的標準布置作業,那么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題目很簡單,而有的學生則會感覺作業完成難度很大,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因材施教的作業是當前科學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教師應該在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之上,規劃設計具體的科學作業內容,而不是采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的水平。

三、小學科學實踐性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凸顯趣味性和生活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當前小學科學作業設計環節,教師應該認識到,無論哪門學科,只要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和興趣就一定可以學好。特別是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很喜歡新鮮有趣的活動。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尋找恰當的趣味實踐性作業主題,讓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之下,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動手動腦學科學,這樣做也更好地凸顯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植物的生長變化》是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是以鳳仙花生長發育的順序為脈絡組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雖然,在課堂上,教師會把鳳仙花從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到種子傳播等,清晰地給學生講解出來,但是要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僅僅通過一種植物難以形成對植物一生變化過程的完整認識。因此,筆者設計了以“栽培并觀察記錄一種植物的生長變化”為主題的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去種植,每天澆水、施肥、曬太陽等,讓他們親自動手養護植物,繪制或拍攝植物生長圖鑒,創作植物葉、花和種子的拼貼畫,制作《××(植物名稱)的一生》科學小報等。在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曬曬我的植物朋友”實踐作業展。通過這樣以單元為整體的實踐性作業,使學生對植物的生長環境、生長需求、適應能力等科學知識理解得更為透徹、深入和豐富,促進動手實踐探究能力的提升。在這樣有趣的學習活動中,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興趣和動力。

(二)聯系實際生活,培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在實踐性作業的設計環節,教師要把科學知識和實踐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讓科學知識不僅僅局限在課本當中,而是延伸到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實踐性作業的形式也不局限于書面內容,而是可以通過實驗、制作等動手的方式來推進,讓學生以自己為中心,依據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等,去完成相對應層次的作業內容。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感知到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也能夠讓他們體會到生活中的很多難題,都是可以應用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和處理的,以此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和熱情。

例如,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天氣”,這個單元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用簡單的工具測量一些天氣的基本特征,并在數據的支持下,總結天氣變化規律。在單元實踐性作業的設計環節,筆者以“制作天氣日歷”和“小小天氣播報員”為主題,設置一天、一周、半個月、一個月四個層次選項,學生自主選擇要完成的主題和選項,通過持之以恒地觀測記錄氣溫、降雨量、風力、風向、風速、云量等,用自己設計的天氣符號,制作圖文并茂的天氣日歷或進行天氣播報。其中還包括制作簡易雨量器、自制風向標、制作云的模型、參觀氣象站、演唱二十四節氣歌等自由選擇參與的趣味活動。通過這樣的綜合加自助式的實踐作業,不僅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科學知識和自己生活實際的聯系非常密切,而且有力地鍛煉了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三)采用團隊協作模式,鍛煉學生合作實踐能力

在實踐性作業的完成環節,單個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而團隊的力量則是無窮的。教師可以采用團隊協作的模式去推進實踐性作業的完成。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學實踐作業的實施環節,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作業內容,指導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作業并進行展示。如科普劇表演、實地調查考察、實地觀測星空等項目式作業,讓學生在小組內有一個明確的分工,通過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的形式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通過團隊協作模式,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密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他們體驗到團隊互助的重要性,鍛煉合作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之下,作業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壓力最關鍵的一環。要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的目的,小學科學作業要減少機械背誦、重復刷題的識記型作業,要在創新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設計實施素養導向的多角度、分層次、項目式的綜合實踐性作業。要讓學生在探究和完成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科學觀念,學會科學思維,強化探究實踐,形成態度責任,提升關鍵能力,讓科學實踐性作業真正發揮提升學生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功能。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雙減’背景下小學科學實踐性作業設計與實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2222zy051】

參考文獻

[1]何莉.“雙減”背景下小學科學作業分層設計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2023(3):37-39.

[2]林信華.“雙減”政策下的小學科學作業創新設計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2(32):85-88.

[3]譚智.小學科學作業設計的實踐性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1):42.

[4]李碧嬌.“雙減”背景下小學科學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新智慧,2022(21):19-21.

猜你喜歡
實踐性作業改進小學科學
初中語文實踐性作業設計探討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淺析秦二廠設計基準洪水位提升對聯合泵房的影響
優化思品家庭作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