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引領-工管融合-行業協同的“安全+”卓越人才培養研究

2024-01-15 10:47劉艷艷陳文濤
關鍵詞:安全工程協同應急

劉艷艷,牛 奕,張 英,陳文濤

(1.武漢理工大學 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430070;2.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北京 100102)

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圍繞復雜工程問題并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安全領域的行業多樣性導致了復雜安全工程問題的復雜性與交叉性。然而,在有限的學分制體系下,培養學生解決多行業的復雜安全工程問題是有挑戰性的。因此,加強提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安全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有迫切的需求。

國之大者,一流大學擔負著培育卓越工程師的重要責任與使命,致力于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創新能力強、具備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卓越工程師隊伍。針對安全工程專業的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十四五”國家安全生產規劃》提出:統籌安全生產支撐保障,加強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科群建設,創新卓越安全工程師培養模式,培育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安全生產復合型人才。同時,《“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指出“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滯后于社會發展與需求”。因此,加快對新時代卓越安全工程師教育培養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根據國家《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及《安全生產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截至2020年全國安全生產技術人才缺口43萬,而高校每年培養的專業安全類人才數量不足2萬,安全生產技術人才嚴重匱乏。另一方面,新產業、新技術不斷帶來新的安全問題,新版《安全生產法》提出安全生產“三管三必須原則”,對新工科行業人才的安全素養和安全創新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安全+行業”協同育人已成為安全生產領域內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但是目前高等教育傳統模式下的人才培養嚴重滯后于新經濟、新產業的需求發展,導致了安全類人才行業適應性不足與行業類人才安全素養不足的突出問題。一方面,安全類專業具有鮮明的“橫斷性”屬性,是典型的綜合交叉學科[1],但是現階段“大安全”類人才培養以安全基礎知識與能力培養為主,在當前學分制背景下行業安全類課程偏少,導致其行業適應性存在明顯不足[2];另一方面,隨著OBE工程教育和新工科建設的推行,工科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工程實踐對安全、健康等社會問題的影響,安全素養和安全創新能力已成為行業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但是當前人才培養仍以工程技術和專業技能為主,對安全素養的培養嚴重不足。

W大學安全工程專業自2013年開始本科招生,2015年積極開展“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并于2019年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0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積極探索具有行業特色的卓越安全工程師培養模式,尤其注重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生命至上、遵守工業倫理、具有科學素養、解決復雜安全工程問題的卓越安全工程師隊伍[3]。為對接國家公共安全戰略和應急管理人才需求,基于已有的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學校于2019年建立華中地區首個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并在2020年獲批國家本科目錄內的首個應急管理專業。為了促進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科群的發展[4],依托結合W大學建材建工、交通、汽車的三大行業特色,安全工程專業發揮一流專業的引領作用,應急管理、大數據專業雙輪驅動“工管融合”,形成一體兩翼的“安全+”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并形成一系列教學研究成果,為卓越安全類人才的高質量培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1 安全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安全類人才的行業適應性不足

安全工程專業具備明顯的行業橫斷性和學科交叉性,因此,安全類人才在培養過程中面臨著行業能力培養多樣性需求和培養方案學分學時有限的矛盾,導致課程體系的設置偏重于安全基礎能力培養,弱化了行業安全能力的提升[5]。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大都是通用型安全人才培養,缺少行業背景依托,通用安全知識與行業安全知識模塊設置零散,銜接不暢[6]。安全人才培養沒有具體行業作為支撐,同時學生對于安全工程專業的認知和知識的掌握始終停留在淺層,不了解各行業對于安全工作的需求和應用,導致其行業適應性不足,制約了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發展[7-8]。

1.2 行業類專業人才的安全能力素養不足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及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當前行業人才的安全素養培養存在滯后性[9]。主要體現在安全能力素養培養并未納入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中,尤其在人才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中,安全素養存在明顯缺失,課程體系中的通識安全教育和行業安全教育參差不齊[10]。因此,社會行業安全生產對專業人才安全能力素養的強烈需求得不到滿足。

1.3 學科交叉和行業協同的路徑不清晰

安全科學與工程是一個橫斷性與交叉性學科,圍繞“人、物、料、法、環”5個方面的知識體系,涉及工學、理學、法學、醫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計算機等多學科,是眾多學科知識在安全工程專業知識體系中的融合。此外,行業的安全問題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安全工程專業只有與行業協同起來,才能真正為行業培養專業的安全人才,解決行業的復雜安全問題[11]。然而,當前安全工程人才培養主要依托院校的優勢學科,保障體系不夠健全[12],背景單一化問題突出。因此,需要深層次探究出清晰的安全工程專業學科交叉模式,以及安全工程專業與多行業多領域的協同路徑,并且提升和完善學科交叉與行業協同的保障體系[13]。

2 “一流引領、工管融合、行業協同”的“安全+”人才模式

針對上述安全類行業人才適應性不足、行業類人才安全素養不足、學科交叉與行業協同路徑不清等問題[14],W大學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科群聚焦安全應急類人才的行業需求,以學生為中心,打造安全工程一流專業,引領安全類人才培養;實施“工管融合”,打造“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機制;面向三大行業,構建“安全+行業”模塊化課程體系,增強安全類人才的行業素養與能力,形成“安全+”新工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

2.1 發揮安全工程三重體系的“安全+”引領支撐作用

在一流專業、工程教育、卓越計劃背景下,W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圍繞學校在“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的優勢[15],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生命至上、遵守工業倫理、具有科學素養和解決復雜安全工程問題能力的卓越安全工程師隊伍,形成以OBE理念[16]為指導的“學生-課程-教師-平臺-評價”五位一體的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完善的招生、指導、就業、評測和警示幫扶制度;以三大行業安全需求為導向,構建卓越安全工程師實踐體系,圍繞工程安全、交通安全、應急管理等方向,從畢業要求出發重構課程體系;以戰略科學家、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精品課程教學名師等多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打造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的國際化高水平師資隊伍;依托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與省部級科研和實訓平臺,強化產學研合作,構建“政-校-所-企”交叉融合的實驗實踐實訓平臺;建設“校-院-系”三級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隊伍,提升以學生為中心、同行評價、督導監督的“三位一體”校內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以用人單位、畢業生、第三方評價機構為主體的校外評價反饋機制,不斷優化“評估-反饋-改進”的持續改進評價制度。

圖1 “五位一體”的卓越“安全+”引領支撐模式

2.2 “安全+”的思政育人模式

面向行業人才安全素養的需求,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從個人(知識-能力-素養-價值)、企業(意識-行為-責任-文化)、社會(人本-法治-道德-哲理)3個維度、4個層次進行安全課程思政頂層設計,以安全思政元素為軸心,構建校政所企協同、專業協同、師生協同的安全思政育人隊伍。

為實現新工科行業教育模式下人才的“專業+安全”知識、能力、素養一體化培養,以安全課程思政體系為主線,以安全應急學院為實施主體,以安全工程專業為點,以行業專業為面,發揮安全的輻射作用,融合通識安全教育與行業安全教育,創建“通專結合”的大安全教育新模式,頂層設計行業人才安全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通識教育階段,通過開設《安全應急教育》《職業安全與健康》等通識安全教育課程群,其中《安全應急教育》納入全校新生入學資格要求;在專業教育階段,安全工程專業協同建工建材、交通、汽車等相關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共建共享多學科的行業安全教育課程群?!叭S四遞進”安全思政體系為核心的“通專結合”安全育人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三維四遞進”安全思政體系為核心的“通專結合”安全育人模式

2.3 “安全+”的工管融合模式

面向三大行業急增的安全人才需求,以安全工程一流專業建設為引領,融合應急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組織及教學平臺等,將安全科學技術、應急管理、大數據與特定行業的獨特規律有機結合,打造“安全管理”和“安全信息化”平臺課程群,形成專業課程體系的“平臺+模塊”設計,強化安全管理、安全信息化技術等基礎能力的培養。形成以應急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雙翼驅動的“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機制。

依托湖北省危機與災害應急管理研究中心、安全預警與應急聯動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和中國應急管理研究中心,從安全應急專業群共性和個性能力培養出發,共建共享湖北省應急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武漢市火災調查實驗室、安全虛擬仿真實驗室、工業安全實驗室、工程安全實驗室、職業安全衛生實驗室等安全應急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支撐安全工程、應急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專業的安全管理、安全信息化等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

2.4 “安全+”的行業協同人才培養模式

加強校內行業專業協同,通過組建跨行業教學團隊和個性化課堂教學,構建“安全+建材建工”“安全+交通”“安全+汽車”等模塊化課程體系,以培養安全類人才的行業能力和素養。W大學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自主開設了《新能源安全技術》《交通運輸安全技術》《化工安全》等具有行業特色的安全課程;同時,協同相關專業學院設立了《建筑防災與安全》《水路危險品運輸》等具有安全素養的行業專業課程,為安全類專業學生和新工科行業專業學生提供多樣化、雙向性的課程體系。以專業課程教研組為基本單位,吸納院外、校外導師組成教學團隊,組建跨院校、跨行業的虛擬教研室,獲批湖北省名師工作室與W大學虛擬教研室,打通協同教學路徑。推行小班化授課,通過案例研討、項目教學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教師教學的互動性,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發展能力。

3 “一流引領-工管融合-行業協同”模式下的育人保障體系

3.1 以安全應急學院為主體,協同各學院與專業,打造安全素養頂層設計

為創新“工管融合”的安全類人才培養機制,探索“安全工程+應急管理+大數據管理”深度融合的大安全類人才培養模式,組建了多元協同的“安全+”人才培養實施主體—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為安全應急類人才培養的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校內協同方面,以安全應急學院為實施主體,堅持OBE教育理念,以安全工程為核心,協同各學院與專業,開展安全素養培養目標設置、畢業要求制定及課程體系建設的工作,形成安全素養可達成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工程教育對“工程師與世界”的基本要求[17],全面提升三大行業人才的安全素養?!耙涣饕I-工管融合-行業協同”模式下的卓越安全類人才培養模式如圖3所示。

圖3 “一流引領·工管融合·行業協同”模式下的卓越安全類人才培養模式

3.2 “安全+”人才培養保障體系

以安全應急學院為主體,通過“校-政-所-企”多元協同,實施“師資共育、課程共建、平臺共享、過程共管”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學校為主,政府、企業廣泛參與的專兼職“安全+”師資育人隊伍,發揮湖北省教學團隊、虛擬教研室、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戰略咨詢委員會等示范引領作用,構建了堅實的“安全+”人才培養組織保障,指導和推動安全應急專業群建設發展。圍繞“安全+”課程模塊群,發揮安全應急學院和各學院專業的特色優勢,以課程教研組為主體,加強研討,明確專業課程安全素養教學目標和考核標準,更新完善教學大綱,協同開展“安全+行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

共建共享學科交叉、行業融合的“安全+”創新實踐教學平臺,為安全類人才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條件保障。運用“校-政-所-企”多元協同育人機制打造了一批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創新平臺[18],包括與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共建的湖北省應急管理培訓學院、與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共建的湖北省首個校消聯合火災調查實驗室、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國家公共安全研究基地、與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等國家重點企業共建的省級人才聯合培養與實訓基地等。

構建“學生-教師-學院-學校-企業”五級質量監控評價體系,保障“安全+”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與過程持續改進。通過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學院監督、學校督導、企業反饋的五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評價各專業的安全素養達成程度,指導“通專結合”安全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诮鉀Q復雜安全工程問題的“安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保障體系如圖4所示。

圖4 “安全+”人才培養模式保障體系

4 “安全+”模式的應用推廣效果

4.1 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安全類專業人才培養堅持立德育人,踐行“五育并舉”。安全應急學生黨支部積極參與第七屆世界軍運會場館人員疏散、新冠疫情防控、地方政府與企業隱患排查等活動,并榮獲第二批全國高?!皹影妩h支部”稱號。近5年安全類畢業生供需比達到1:4以上,就業質量持續提高,尤其是行業適應能力提升顯著,面向建工建材、交通、汽車特色行業的就業比例從40.5%增加至66.7%。通過在學校9個學院25個專業推廣應用“安全+”人才培養模式,受益學生超3 500人/年,行業人才安全創新能力與安全素養得到明顯提高,以“互聯網+”“挑戰杯”“節能減排大賽”“國創”等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如圖5所示。圖中展示了2016年至2021年學科競賽中與安全主題相關的省部級以上獲獎項目數量,其中2021年的獲批數量為42項,比2016年獲批的11項顯著增加了約300%。

圖5 安全主題相關的省部級以上獲獎國創項目數量

4.2 專業建設成效顯著

安全工程專業2019年獲批首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并于2020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W大學獲批全國首個應急管理本科專業,且安全工程、應急管理、大數據等安全應急專業群全面協同發展;安全應急學院協同9個學院對25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形成具有安全素養要求的2017版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共享40余門行業安全教育課程,并更新完善教學大綱,助力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交通運輸等7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形成湖北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湖北省級優秀教學基層組織1個、湖北名師工作室2個,入選教育部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指委委員1名。

4.3 輻射示范效應明顯

W大學在教育部安全教指委主辦的第29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學術年會就安全類人才培養模式做主題報告,產生廣泛影響;安全專業教指委副主任畢明樹教授、全國安全類教育認證委員會主任宋守信教授等專家來我校調研,并對“安全+”人才培養模式和建設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大連理工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華北科技學院等數十家高校調研并借鑒我?!鞍踩?” 人才培養模式;W大學的“安全+”特色人才培養模式與成效被應急管理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等社會媒體廣泛報道。

5 結論

目前安全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安全類行業人才適應性不足、行業類人才安全素養不足、學科交叉與行業協同路徑不清的問題,無法滿足當前新行業、新形態、新技術等對人才安全行業適應性的要求。

(1)W大學積極響應國家公共安全戰略發展需求,結合學校三大行業特色,成立具有“工管融合”特色的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以安全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和工程教育認證建設為契機,院內與應急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形成“一體兩翼”的格局,院外與三大行業進行深度協同,形成了“一流引領、工管融合、行業協同”的“安全+”人才培養模式。

(2)以安全應急學院為主體,協同各學院專業,開展安全素養頂層設計,形成了“師資共育、課程共建、平臺共享、過程共管”的人才培養保障體系。通過上述“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育人保障體系探索,為安全類人才的高質量培養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猜你喜歡
安全工程協同應急
多維深入復盤 促進應急搶險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融嵌應急準備、響應、處置全周期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通商達天下 僑心聯四海 南通警僑聯動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國際新應急標準《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的釋疑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錫盟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質增效探究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