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曉村老師印象記

2024-01-15 11:47
傳記文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沈從文散文文學

李 克

從中國農業大學走出來的學生,對于這所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以勤樸聞名的學校,大都懷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和懷想。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要托庇于那些博學而富有文化情懷的老師們。這個名單很長,而在我們自己,則總覺得那些促成我們生命新軌跡的師者是最值得銘感于心的,特別是廣為學生所熱愛的徐曉村老師——不管是離校的,還是在校的,很多學生都有一種相同的感念:“徐老師是我遇到的最重要的一位老師?!?/p>

說實話,我在農大所學的食品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如今基本上都還回去了,心下倒也并不覺得十分可惜。記得當我經歷過辭職、考研等一系列神操作后到某出版社就職時,同屋一位老編輯拊掌大笑說:“你這是從‘火坑’跳進了‘水坑’啊?!?但我的遺憾并不在此。

我遺憾的是自己行百米而只見五十米,悟性太差,有徐曉村老師等名師在身邊時,沒有好好珍惜。

說起1994 年入農大后,初次見到徐老師的樣子,很慚愧我已想不起來了。我只記得第一次揣著兩篇文稿《月夜遐思》和《聽聽那蟬聲》到《中國農大校報》編輯部投稿時,看到的恰好是徐老師那清澈而睿智的目光。這目光中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剎那間讓拙于交際、羞于以方言示人的我安寧下來,仿佛心上的一塊石頭落到了地上,眼前的空間更大、更明亮了。這種感覺至今想來猶在昨日,甚至超過了那兩篇豆腐塊文章在校報上刊發所帶來的短暫的驚喜。我不知道,以我這么低的文學起點,如果沒有徐老師一直以來的教導和激勵,我的文學生涯是否還能堅持到今天。

大約是在1996 年,徐老師開了一門公選課“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欣賞”,講解的內容有魯迅的《傷逝》、張承志的《黑駿馬》、路遙的《人生》、賈平凹的《雞窩洼的人家》等作品。當時選這門課的學生跟徐老師后來講茶文化時有天淵之別,即人數沒有想象得那么多,但聽過這門課的學生多年后都會津津有味地描述當年的情景,并引以為自豪。因為徐老師不是一味地串講現當代文學史知識,而是采取文本細讀的教學法,即直接講作品,重在文學的生命體驗和鑒賞,強調作品與時代、與作者的精神互動。文本細讀需要有駕馭語言和文字的能力,需要很高的鑒賞品位和水平,教起來更難,但效果也更好。這種教學法已為今天的大學文科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徐老師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身體力行在理科院校里推行這種教學法,實在說,這于學校、于學生,功莫大焉!

比如在講路遙的《人生》時,徐老師的講題是《在城市與鄉村之間》,他由20 世紀80 年代中國城鄉二元文化的對立互動切入,說明高加林在文化上已經進入城市,和城里人黃亞萍勢均力敵,而和作為農村女性的巧珍沒有了共同語言,因此高加林由拋棄巧珍追求黃亞萍到回歸土地,是有著特定的時代和文化內涵的?!案呒恿帧庇纱司统蔀橐环N文化現象。在講賈平凹的《雞窩洼的人家》時,徐老師談到農村女性“麥絨”,說這個名字起得好,麥絨就是麥芒,麥芒有尖刺,和女主人公敢說敢做的性格很吻合。在講課時,徐老師還會即興朗讀文中的精彩段落。他的嗓音非常好聽,這對有幸在現場聽過徐老師課的學生而言,早已是共識。當時,大家的第一直覺就是:“文學作品原來還可以這樣講!”當這些作品經由思想的貫通和滌蕩,把我們或發散或蒙昧的思維按在這根感覺的脈管上,這隱藏于冰山下的秘密著實讓人感到愉快,我們便陶然于這文藝的濤聲中了。我想,如果當時有條件把徐老師的授課內容錄下來,該是怎樣一筆寶貴的財富!

2003 年4 月12 日,適值中國農業大學摯友社二十周年社慶,1995 屆至2002 屆部分同學和徐曉村先生(前排中)合影(后排右三為本文作者)

當然,對我們這些小“文青”而言,更重要的是聽課時的感受與聽課時激發的遐思和情感狀態。而一切文字的材料——人物、情節、故事——由我們當時膚淺的經驗看來,也許最普通不過,但藝術的種子則掩藏在文字的背后,所謂的文字三昧引而未發。我們仿佛是在黑暗的海上,命運的舟楫注定要在與風浪的搏擊中,在那燈塔之光的指引下,才能躲過風暴眼,從而順利起航。當文學的光芒照進我們的心底,我們又怎能不油然而感激于那光明之源呢?

徐曉村:《晴窗集:曉村茶話》

其實,徐老師已經把講課藝術化,使之成為一種享受,但他仍謙虛地說:“距離我認為我可以做到的和應該達到的,我的教學水平還差得很遠?!蔽也恢?,他的這份苦心,今天的學生是否能懂或愿意去懂,是否還能激起像我們當年一樣的對文學、對生命的激情?恐怕很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美的遺憾。

2017 年3 月23 日,我又有幸回農大聽徐老師講現代散文了。那天,教三206 房間坐滿了人。聽在座的千島師兄說,他在魯迅文學院的作家朋友得知徐老師當天有講座,都冒雨趕了過來。徐老師當天講的內容是名作《喝茶》。徐老師認為,《喝茶》這篇文章是從“喝茶”這一具體事物入手寫中國文化,倡導生活的藝術化,即“發現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把生活中的茍且變為藝術”。這也是他多年來所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

徐老師在一次演講時的夫子自道,把這層意思說得更明確:

作為一個老師,不僅僅是他的學問,不僅僅是他的教學效果,我覺得第一重要的是他對學生的愛,我是愛我的學生的。我為什么愛我的學生,可能跟我搞文學有關。文學是人學,我覺得文學更重要的首先的出發點是愛人,不僅是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也會愛整個人類?!沂遣荒?,也不愿意看到這么一群有才華的孩子,他的一生過得很庸俗,我希望他們活得優雅一些。

我所接觸過的名師不少,但感覺其中更多的是學術的碰撞或接力,是富有意義的;而在生命的內在魅力上,我更傾向于徐曉村老師,其中的緣由或即筑基于此。

像沈從文先生一樣,徐老師對青年的幫助也是不遺余力、有目共睹的,他總會在學生人生最關鍵的轉折處諄諄提醒“重要的是完成自己”,要不被社會潮流所裹挾,“活成一個明白人”。而他在培育人才方面的貢獻,誠可借用某位教授的話說,是“不亞于一所學院”。這可能要歸功于徐老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理解和猶如南宗的斷喝,讓人醍醐灌頂,一下子明白要走的路。

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留美的中國農大學生特地留言感謝徐老師當年的指點迷津,頓覺釋然。還有一名學生透露:“(他)有一年不怎如意,苦熬到沒了自信,沮著臉去找徐老。徐老抽口煙頓了頓:‘你還是有個優點的,很熱忱?!?/p>

多年來,徐老師就是這樣以他的大智慧,在為人和行文上堅守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精神底色,影響了很多不甘于庸俗的有志青年。

徐老師還有著超前于時代的藝術嗅覺。他曾說自己的散文受日本散文和屠格涅夫散文的影響頗多,但從譜系上看,我認為,仍然可以歸入中國現當代散文中充滿魅力的那一支,即接著沈從文、汪曾祺等巨擘的散文大旗“往下說”,也許更近于汪曾祺的“內冷外熱”,但面貌又迥乎其異。這里有散文題材前賢道盡、巧婦難為而奮力披荊斬棘的可喜;有體察大地和生民疾苦的可敬;有雖千萬人往矣而吾不為也的可貴,而這些就足以構成最普通而又最美好的生活。這樣的散文注定屬于真誠地熱愛生活的人們,如果靜心讀下去,你將不得不為文字中蘊含的真摯的人文情懷和語言之美而感動。

汪曾祺在名作《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中曾動情地寫道:“他(指沈從文)總是用一種善意的、含情的微笑,來看這個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歡放聲大笑,笑得合不攏嘴,且擺動雙手作勢,真像一個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榮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凈無渣滓的人,才能這樣暢快地大笑?!?/p>

然每讀此文,我腦海里浮現的不是沈從文,而是徐老師……

猜你喜歡
沈從文散文文學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我們需要文學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節選)
我與文學三十年
微博評書:沈從文家書
沈從文小說開頭藝術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