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發表及其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選擇的影響
——基于全國研究生離校調查數據的分析

2024-01-15 10:12智鳳嬌
關鍵詞:碩士生工學意愿

高 耀,智鳳嬌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 天津 300350)

一、問題的提出

自2009年起,我國面向本科生招收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工程碩士研究生數量大幅增加[1]。202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要求繼續增招專業碩士研究生,預計到2025年“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2]。規模的擴張使得生源質量失衡、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培養定位不明等問題日益突出[3]。依據學位設置初衷,工程碩士重實踐與應用,以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管理人才為目標,工學碩士重理論與學術,以培養創新型工程科研教學人才為目標[4]。為強調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分類培養的差異,突出工學碩士的學術性,部分院校在課程設置、畢業考核要求中均強調論文產出[5],從論文發表數量來看,工學碩士生在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能力上顯著高于工程碩士生[6]。

以短期科研產出為標準,似乎論文發表規定實現了工學碩士學術型人才培養初衷,然而若將其放在碩博銜接背景下,情況是否依然如此呢?學術型碩士法理意義上是本科向博士的過渡學位,工學碩士學術素養的培養不僅僅體現在論文產出中,其讀博選擇也是重要衡量指標之一,那么,強調論文產出的培養制度是如何影響工學碩士生的讀博意愿呢?與此同時,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實現與新工科的發展均離不開博士教育的改革創新,作為博士教育重要生源的工學碩士生,其讀博動機關系到了博士生就讀期間的心理焦慮情況[7]、專業認同[8]、學業表現及未來就業偏好[9],直接影響著博士生培養質量[10],以論文發表規定為代表的激勵制度又對工學碩士生的讀博動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

托尼·比徹的學科分類理論強調不同的學科在研究范式、研究領域內具有較大的差異[11],然而不同的學科在學碩人才培養上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論文發表激勵導向,部分高校形成了以物質獎勵為手段,精神激勵為引導,學位證書獲得為底線的論文發表激勵制度。在此制度環境下,有無論文發表經歷又會對工學碩士生的讀博意愿及讀博動機產生何種影響?

綜上所述,本文從工學碩士生的讀博選擇入手,以讀博意愿及讀博動機為切入點,探討論文發表對工學碩士生培養的影響。問題主要包括:第一,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會對工學碩士生的讀博意愿及讀博動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第二,該影響在工學內部是否存在異質性?第三,具體區分論文發表類型后,國內論文發表經歷與國際論文發表經歷對工學碩士讀博意愿及讀博動機的影響存在何種差異?第四,理性看待“唯論文”現象后,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及學術動機的培養又該何去何從,如何在培養工學碩士生學術興趣的同時兼顧實踐特色?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相關研究表明,社會階層[12]、家庭背景[13]、性別婚姻[14]等因素均會影響碩士生的讀博意愿。除此之外,讀博申請成功率直接影響碩士生讀博意愿[15],當前部分高校采用“申請—考核”制博士招生時,要求其至少發表過一篇高水平論文[16],因此擁有一到兩篇的高質量期刊論文將會顯著提升碩士生讀博申請成功率,且從研究證實的讀博機會獲得來看,論文發表數量越多、學術表現越好的碩士生越傾向于攻讀博士學位[17]。與此同時,論文發表影響著學生能力評估,論文發表的質量與數量為學生衡量個體學術能力的重要參照[18],論文的成功發表會帶來較大的科研成就感,提升科研能力自我評價[19],進而提升學術自信,為讀博意愿提供心理資本支持。綜上所述,論文發表無論是作為客觀成果支撐還是作為學術經歷體驗,都有助于讀博意愿提升[2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1a。

假設1a:論文發表經歷將會顯著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

工學碩士生的讀博選擇不僅包括代表選擇結果的讀博意愿,也包括代表選擇動因的讀博動機。在此,有必要對讀博意愿及讀博動機進行一定區分,讀博意愿為個體攻讀博士學位的心理傾向即“是否要讀博”,為工學碩士生的未來人生選擇;而讀博動機為引起或維持個體攻讀博士學位的心理傾向[21],即“為什么要讀博”,為讀博意愿產生的內部動因。工學碩士生在讀博動機的引導下,產生或維持其讀博意愿。讀博動機有著不同的分類標準,其中依據學術維度可分為學術動機與非學術動機,學術動機為個體對學術研究的熱愛及對學術研究職業的向往[22]。學術動機的產生與強化是研究生學術社會化預期階段的主要表現[23],具體體現為學術興趣提升、學術認同加強及學術理想更為堅定。論文寫作與發表為科研訓練的重要內容,是培養研究生學術認同的關鍵環節[24],一方面,論文發表作為個體重要學術經歷,研究生在論文寫作及發表過程中,不斷接觸學術前沿,鞏固專業基礎,尋找自身學術興趣所在[25],從而有利于激發學術動機;另一方面論文發表作為學術回饋,為學術評價體系對碩士生的正向肯定,肯定其付出與潛力,為碩士生堅定學術理想提供外在支持[26],從而鼓勵碩士生堅持學術目標,強化學術動機。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1b。

假設1b:論文發表經歷將會顯著增強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

部分學者在肯定論文發表制度時,均強調了論文發表經歷對于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保障作用[27-28],但其忽視了強制性論文發表規定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上,論文發表規定限制了論文發表經歷對科研能力增值的提升作用[29];在學術熱情激發上,硬性的制度考核指標擠壓了研究生自由探索的空間,曾經懷揣著科研夢想與學術熱情的碩士生在嚴苛的論文考核制度壓力下,最終放棄讀博的案例屢見不鮮[30]。論文發表規定及相關激勵制度共同營造了“不發表就出局”的叢林生存法則,論文發表從個體學術成果分享的天然需求,轉變為積累學術資本、延長學術生命的必然選擇。博士生論文發表規定以高標準的畢業要求使碩士生望而卻步,而碩士生論文發表規定則過早透支了學生的學術熱情,使之產生倦怠心理,不愿繼續深耕學術領域。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2a。

假設2a:培養單位論文發表規定將會顯著降低工學碩士生的讀博意愿。

“不發表就出局”的競爭規則,使得學生需要在短暫的就讀時間內同時完成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的寫作,追求效率與數量的工具理性與個體的科研理想不斷產生碰撞,要么適應要么出局[31],由此,學生“一稿多投”“代寫論文”行為屢見不鮮[32]。學術失范事件背后是論文發表規定及激勵制度所可能誘發的學術生態功利化,過度看重論文的量化學術指標使得學術研究內生動力不足,研究功利取向嚴重,效率與功用的考量超越了學術本身的價值與精神追求[33]。由此,學術研究可能成為部分學者爭名逐利的工具,研究生的學術熱情被現實打擊,學術動機日漸被工具理性與激烈的同輩競爭所瓦解,功利主義的動機與行為傾向成為部分研究生學術生活的主旋律[34]。因此,可合理推斷,在論文發表規定所營造的功利化學術生態環境中,工學碩士生的讀博學術動機將會被日漸侵蝕,本研究提出假設2b。

假設2b:培養單位論文發表規定將會顯著消減工學碩士生的讀博學術動機。

學科為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不同的學科有著特定的研究領域及研究范式,受學科本身知識產出邏輯及科研訓練模式的不同,研究生論文發表數量[35]與論文發表對學生的影響[36-37]均存在顯著的學科異質性。然而過往的研究對于學科的劃分僅停留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粗略概括上,該劃分方式過于籠統抽象,未能對理工農醫等門類內各專業的差異性進行深入研究。依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及教育部印發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工學門類下共有49 個一級學科,以“水利工程”與“網絡空間安全”為例,兩者雖同屬于工學門類下,但無論是在學科發展階段還是人才培養目標上均具有較大差異。水利工程屬于典型的傳統工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趨近成熟,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高度依賴于專業實踐,但隨著行業的發展、新工科的提出,面臨著改造升級的重要任務[38];而網絡空間安全則屬于新興工科專業,起步晚、發展任務重,仍在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培養體系完善階段[39],學生培養上注重多學科交叉能力的發展。因此,在研究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選擇的影響時,有必要對工學門類內相關專業進一步劃分,探究工學門類內部不同專業所產生的影響差異。依據專業研究領域的不同,部分工學碩士生可劃分為機械與運載工程類、信息與電子工程類、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類、能源與礦業工程類、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類、環境與輕紡工程類、其它類[40]。工學門類下不同的大類專業有著自身的學科特點,不同的學科分類下論文發表及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選擇的影響也應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a:學科分類在論文發表經歷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的影響中起到調節作用,不同學科類型下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意愿的影響也不相同。

假設3b:學科分類在論文發表經歷對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中起到調節作用,不同學科類型下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也不相同。

假設3c:學科分類在論文發表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的影響中起到調節作用,不同學科類型下論文發表規定對讀博意愿的影響也不相同。

假設3d:學科分類在論文發表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中起到調節作用,不同學科類型下論文發表規定對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也不相同。

新工科建設的關鍵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推動工程教育國際化,增強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41]。國際期刊論文發表是提高我國工程教育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部分高校鼓勵學生進行國際期刊論文發表[42]。國際論文在學術評價體系中占據著很高的分量,在某些大學績效考核體系中,國際期刊論文分數占比遠高于國內期刊論文分數占比[43],盡管國內多次下發相關通知,要求不得片面唯SCI論[44],但在部分學者及工學碩士生心中,國際期刊論文發表的工具價值仍高于國內期刊論文。國際期刊論文的發表意味著國際學術體系對工學碩士生學術潛力的認可,相較于國內期刊論文發表更有助于提升學術自信,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4a。

假設4a:相較于國內期刊論文發表,國際期刊論文發表經歷更有助于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

與此同時,國際期刊論文的發表對工學碩士生的英文水平要求更高,為發表國際論文,工學碩士生往往需要大量接觸同類型的國際論文,廣泛接觸國際科學前沿。多種類、多數量的國際期刊也給予了工學碩士生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學術自由度相對拓寬,因此在國際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的過程中,工學碩士生的學術興趣往往更能得到保障,并且在得到國際學術體系認可后,也更能激發其學術熱情,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4b。

假設4b:相較于國內期刊論文發表,國際期刊論文發表經歷更有助于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

三、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本研究數據來自北京大學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牽頭負責的“研究生畢業調查項目”。該項目自2021年初啟動,經過專家研究與廣泛調研,形成《學術型碩士畢業生調查》問卷;2021年5 月27 日至2021年7月31 日進行正式調查。調查涉及338 所研究生培養單位,覆蓋所有“雙一流”建設高校與全國各個省份??倖柧砘厥章蕿?8.6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結合本次研究主題,選取工學樣本為研究對象。

2.變量選擇及操作化

本研究因變量為讀博意愿(1=有,0=無)與讀博學術動機(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4=符合,5=非常符合),自變量包括論文發表經歷(1=有,0=無),國內論文發表經歷(1=有,0=無),國際論文發表經歷(1=有,0=無),培養單位論文發表規定(1=有,0=無)??刂谱兞堪ㄔ盒L卣?、學科分類、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導師特征。院校特征包括學校類型(1=其它高校、2=中科院和社科院系統高校、3=“一流學科”建設高校、4=“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以其它高校為參照組),學術氛圍(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一般,4=滿意,5=非常滿意),課程質量滿意度(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一般,4=滿意,5=非常滿意);學科分類如上文所提,分為7 類,以機械與運載工程類為參照組;個體特征包括性別(1=男,0=女),課題參與經歷(1=有,0=無),課題主持經歷(1=有,0=無),助研經歷(1=有,0=無),實習或兼職經歷(1=有,0=無),焦慮情緒(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4=符合,5=非常符合);家庭特征包括父親學歷(連續變量),家庭年收入(連續變量),父親職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層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工作人員,服務性工作人員,農林牧漁勞動者,生產工作、運輸工作和部分體力勞動者,其他勞動者,以“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為參照組);導師特征包括導師性別(1=男;0=女),導師職稱(1=講師或助理研究員,2=副教授或副研究員,3=教授或研究員,以“講師或助理研究員”為參照組),導師年齡(連續變量),導師選擇方式(1=自主選擇導師;0=非自主選擇導師),有無副導師或導師指導小組(1=有,0=無)。

3.變量描述性分析

在本研究中,有效樣本量為18 982,其中準備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占總樣本的14.2%,85.8%的學生不打算繼續讀博。66.72%的學生有過論文發表經歷,其中有論文發表經歷的學生讀博率為16.41%,無論文發表經歷的學生讀博率為9.79%。45.24%的學生所在培養單位有論文發表規定,其中有論文發表規定的學生讀博率為12.87%,無論文發表規定的學生讀博率為15.31%,其余變量描述性統計詳情見表1。

表1 變量描述性統計

4.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logistic 回歸。因變量讀博意愿為分類變量,故采用二元logistic 回歸,構建logistic 回歸模型探究論文發表與讀博意愿之間的關系,研究模型(1)為:

其中C0為截距項,Ci為變量回歸系數,Pursue_doctorate 為讀博意愿,Publish_paper 為論文發表經歷,Paper_regulation 為培養單位論文發表規定,Xi為控制變量,ε1為殘差。

因變量讀博學術動機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法進行統計,為定序變量,采用定序邏輯回歸,研究模型(2)為:

其中Motivation 為讀博學術動機,Y0為截距項,Ym為變量回歸系數,Xm為控制變量,ε2為殘差,其余同上。

四、結果分析

論文發表經歷(總體、國內論文發表經歷、國際論文發表經歷)、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如表2 所示,N為模型樣本量。

表2 論文發表及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

1.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

首先,在讀博意愿影響機制中,對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導師特征、學校特征、學科分類進行控制后,論文發表經歷將會顯著提升碩士生讀博意愿(p<0.001);而培養單位論文發表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產生顯著負影響(p<0.001),所在培養單位無論文發表規定的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產生的概率顯著更高,因此假設1a 與假設2a 成立。

其次,在讀博學術動機影響機制中,培養單位論文發表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產生顯著負面影響(p<0.001),相比較培養單位無論文發表規定的學生,培養單位有論文發表規定的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顯著更弱,假設2b 成立。而論文發表經歷并未顯著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p>0.05),即論文發表與否并未對學術動機產生顯著影響,假設1b 不成立。

綜上所述,論文發表經歷能夠顯著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培養單位論文發表規定則顯著降低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論文發表經歷能夠提升工學碩士生的讀博學術動機,但其影響并不顯著,而培養單位論文發表規定卻顯著降低了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

2. 發表論文類型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讀博學術動機影響的異質性

將論文發表類型進一步區分,探究國內期刊與國外期刊論文發表對工學碩士生讀博選擇影響的差異性。如表2 所示,在對影響因素進行控制后,國內論文發表經歷對碩士生讀博意愿產生正面影響,但該影響并不顯著(p>0.05);國際論文發表經歷則能夠顯著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p<0.001),因此從影響的顯著性差異可推斷,相較于國內論文發表經歷,國際論文發表經歷更有助于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假設4a成立。

而進一步對讀博學術動機進行探究,國內、國際論文發表經歷對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影響均不顯著(p>0.05),因此無從探究兩者影響的差異性,假設4b不成立。

3.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讀博學術動機影響的學科異質性

按照上文所述,將工學碩士分為7 個大類,探究不同大類下論文發表對其讀博選擇的影響。如表3 所示,首先,在7 類工學專業中,論文發表經歷均顯著提升讀博意愿,但存在顯著性的輕微差異。其次,論文發表規定均對7 類工學專業的碩士生讀博意愿產生負面影響,但在“其它類”“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類”工學專業中其影響并不顯著,即論文發表規定對其余5 類專業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

表3 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影響的學科異質性

為了探究論文發表對讀博意愿的影響在不同專業分類中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需要進行組間差異性檢驗。利用似無相關模型檢驗發現,首先,在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意愿的影響中,“信息與電子工程類”組與“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類”組(Prob>chi2=0.024 1)、“其它類”組(Prob>chi2=0.039 1)在5%的水平上構成顯著差異;“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類”組與“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類”組(Prob>chi2=0.020 1)、“其它類”組(Prob>chi2=0.030 7)在5%的水平上構成顯著差異。其次,在論文發表規定對讀博意愿的影響中,“環境與輕紡工程類”組與“其它類”組在10%的水平上構成顯著差異(Prob > chi2=0.073 0)。

在讀博學術動機影響的學科異質性中,如表4 所示,首先,論文發表經歷均未顯著提升7 類工學專業碩士生的讀博學術動機,且在“其它類”與“能源與礦業工程類”專業中,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學術動機產生了負面抑制作用。

表4 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影響的學科異質性

其次,除機械與運載工程類與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類專業外,論文發表規定均對其余工學專業碩士生的讀博學術動機產生負面影響,其中信息與電子工程類、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類、能源與礦業工程類專業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受到論文發表規定的顯著負面影響,即論文發表規定對上述3 類專業工學碩士生讀博學術動機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

在組間差異性檢驗中,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組間差異均不明顯。而在論文發表規定對讀博學術動機影響中,“機械與運載工程類”組與“信息與電子工程類”組(Prob>chi2=0.085 9)、“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類”組(Prob>chi2=0.075 2)、“能源與礦業工程類”組(Prob>chi2=0.067 2)在10%的水平上構成顯著差異;“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類”組與“能源與礦業工程類”組在10%的水平上構成顯著差異(Prob>chi2=0.095 4)。

因此,學科分類在論文發表經歷、相關規定對讀博意愿的影響中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部分不同學科分類下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對讀博意愿的影響系數具有顯著差異,假設3a、3c 得到部分驗證。同理,學科分類在論文發表規定對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中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假設3d 得到部分驗證;而學科分類在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中未起到調節作用,不同學科分類下其影響系數不構成顯著差異,假設3b 不成立。

五、結論與討論

1.研究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其一,論文發表經歷有助于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相較于國內論文發表經歷,國際論文發表經歷更能提升其讀博意愿;雖然論文發表經歷能夠提升讀博學術動機,但該影響作用十分有限。其二,培養單位的論文發表規定將會顯著降低工學碩士生的讀博意愿,并顯著消減讀博學術動機。在學術動機的影響機制中,論文發表呈現出明顯的消極效應,論文發表經歷并不對學術動機產生顯著提升作用,硬性發表規定反而顯著阻礙了工學碩士生的學術熱情與科研追求。其三,論文發表經歷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的影響,以及論文發表規定對讀博意愿和學術動機的影響均存在一定的學科異質性,而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學術動機影響的學科異質性體現并不明顯。

2.思考與討論

(1)論文發表經歷及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選擇的影響:強制前提下消極作用突出。論文發表經歷能夠顯著提升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的客觀原因是,當前較多高校將博士就讀資格申請與論文發表強制掛鉤,論文發表為碩士生踏入博士殿堂積累了“入場費”,其符號價值成為工學碩士生的符號文化資本[45]。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何相較于國內論文發表經歷,國際論文發表經歷更能提升學生的讀博意愿,因為國際論文發表所被賦予的符號價值更高,更能滿足博士“入場費”的要求。論文發表規定及激勵手段共同營造了“不發表就出局”的競爭場域,研究生普遍推行數量優先、盡早發表的策略,然而數量的增加并非一定帶來學術的繁榮,論文的發表并非一定帶來學術能力的創新[46]。不可否認,部分學子在論文發表的過程中受益頗豐,學術熱情與學術動機被不斷激發,然而仍有部分碩士生卻在論文發表的競爭場域中,疲憊而無力地重復著強制性的寫作任務,自由探索、學術成長的過程容易成為規定性的任務化流程,讀博意愿與學術動機也有可能在日復一日的任務中被消減。因此,盡管論文發表經歷作為符號資本,有助于提升工學碩士生的讀博意愿,但受制于同輩競爭及功利化學術氛圍,論文發表經歷對于其讀博學術動機的正向提升作用十分有限。論文發表經歷僅僅發揮了符號價值,使得工學碩士生在申請讀博中更具優勢,讀博意愿也隨著讀博申請成功期望值的提高而提升。但論文發表經歷并未真正使得工學碩士生在論文發表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學術興趣所在,未能使其領略學科與專業的魅力,且論文發表規定作為強制性約束,抑制了工學碩士生自由探索的空間,限制了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意愿及學術動機提升作用的發揮。

實際上,強制性論文發表規定以成果為導向,倒逼工學碩士生迅速成長,“要么發表要么出局”的壓力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他們探索與試錯的空間,顯著消減了其讀博意愿及學術動機。因此,需要重新審視論文發表制度,削弱行政思維,淡化強制色彩,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尊重知識生產規律,允許學生以興趣為導向自由探索。

(2)尊重工學學科發展規律,制定差異化培養方案。論文發表經歷或相關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及讀博學術動機的影響,在不同的工學學科中作用機制并不完全相同。以能源與礦業工程類專業為例,論文發表經歷雖然能夠顯著提升該專業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但卻對讀博學術動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且論文發表規定顯著抑制了讀博意愿及讀博學術動機的提升。能源與礦業工程類碩士生的科研探索以工程項目為研究核心,在研究過程中科研成果產出與發表是天然需求[37],盲目追求短期科研產出違背了該專業的知識生產規律。在以強調論文發表為核心的制度環境中,論文發表雖然能夠通過提升讀博申請成功率及提高學術自信心的方式提升讀博意愿,但“忽視過程、只論結果”的培養方式依然影響了對學生科研熱情及學術動機的培養。而在信息與電子工程類專業中,論文發表經歷能夠提升該專業學生讀博意愿及學術動機,但其對碩士生讀博選擇正向作用的發揮以非強制為前提,強制性論文發表規定會顯著抑制讀博意愿及學術動機的產生?!捌渌悺惫こ填悓I中如“安全科學與工程”“公安技術”等專業或強調專業基礎的積累,或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知識產出領域廣闊但門檻較高,需要學生具備多學科的專業基礎知識,相較于論文發表,其培養方式應當更側重于專利成果申請與實用技術創新。所以工學碩士生讀博意愿及學術動機,乃至學術素養的培養,需要在注重工學作為應用科學共性的同時,兼顧不同學科的個性,尊重學科內部知識生產規律,制定符合學科特性的評價制度與培養模式。

(3)理性看待論文發表經歷的質量保障作用,建立多元化人才培養及評價制度。培養單位的論文發表規定將論文發表由評價方式過渡到培養手段,以論文發表數量評價教育質量,又引導或強制論文發表來培養工學碩士生,由此不難造成量化結果上碩士生教育質量提高,而工學碩士生內在的學術熱情、讀博意愿、學術動機卻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因此,不宜片面將學位證書獲得、讀博機會、評獎評優與論文發表掛鉤,論文發表固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學生的學術發展水平,但并非唯一標準,學位論文完成質量、課題與會議參與、專利成果申請等均可作為教育質量評價標準的補充。工學碩士生的人才培養需要理性對待論文發表的質量保障作用,既要看到論文發表經歷對讀博意愿的提升作用,也要看到硬性發表規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應當采用精神鼓勵或物質條件支持的方式代替強制規定,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在注重學術能力培養的同時,回歸工程與社會實踐,將學生放置于現實問題當中,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方式不斷深化工程教育改革[47],可將專利成果申請、工程項目報告等作為評價標準與培養手段的補充,引導學生真正面向社會實際發展需求,不斷培養工學碩士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并提升其讀博熱情。

3.研究展望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研究對象專注于工學碩士生,并對工學內部學科異質性進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全學科研究中工學關注度不足的缺憾。研究內容上,同時對讀博意愿及讀博學術動機進行分析,既關注到客觀的讀博選擇結果,也關切到了個體內生學術動機,從而更全面地展現論文發表對工學碩士生培養的影響。研究結論上,發現論文發表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選擇的影響呈現較為突出的消極效應,同時指出工學碩士生培養的多元化途徑。然而受制于量化數據的局限性,論文發表規定是如何一步步消解工學碩士生讀博熱情,工學碩士生又是以何種行動策略打破學術困境,在本研究中并未呈現。且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在不同工學大類專業中影響效應不同的原因也并未過多涉及?;诖?,未來可結合深度訪談,進一步探究論文發表對工學碩士生讀博選擇影響的動態過程,還原碩士生在此過程中的心理情緒及行動策略變化,并探究不同專業培養下論文發表經歷及相關規定對學生影響效應不同的深層次原因。

博士教育承擔著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領軍人才的重要使命[48],碩士生為博士教育階段的重要生源,因此碩士生讀博意愿及學術動機培養值得重視。應當認識到,論文發表對讀博意愿、讀博學術動機的培養應以非強制為前提,理性審視論文發表規定對工學碩士生讀博熱情培養的消極作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及學科差異,推進學生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碩士生工學意愿
我國2021年在學研究生規模達333萬人
鹽工學人
鹽工學人
——沈 妉
鹽工學人
——李 琦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趙燕磊
社會資本視角下女碩士生就業狀況研究
工學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