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4-01-15 10:12李小川劉夢麒
關鍵詞:文科學科理論

李 果, 李小川, 張 祥, 劉夢麒

(1.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北京 100081; 2.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長沙 410082)

2020年11 月,教育部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要求文科教育必須加快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堅定文化自信、培養時代新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文科教育融合發展都需要新文科助力[1-2]。管理學科作為新文科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科,有著巨大的價值增長空間。管理學科的學生培養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也面臨著新的要求,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還需要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進行創新和變革[3]。因此,管理學科的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以適應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

目前,國內外對于管理學科教學改革進行了一系列探究。例如,國外一些學者提出通過創新課程設置、實踐課程和項目合作等方式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4-5]。在國內,一些高校也在不斷探索和創新管理學科的教育模式,如開設多元化的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6-8]。立足于我國戰略需求和產業實踐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也是當下的研究熱點[9-10]。但是,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層次上都還處于探索階段,針對性、系統性研究亟待完善。為此,文章旨在探討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創新管理學科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管理學科創新人才的素質和能力,以適應當代社會對管理人才的需求。本研究借鑒新文科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提出可行的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邏輯、培養路徑、培養理念以及培養模式,為管理學科的教育教學改革理論和方向提供有效參考。同時,本研究也為推動新文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有助于新文科的不斷創新和進步。

一、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內涵

新文科以我國發展新階段、新常態以及全球環境面臨的新形勢為背景,旨在培養具有多方面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文科人才[11]。管理學科的拔尖創新人才,要有能夠批判性思考、跨學科整合、解決實際問題,具有系統性思維和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但是,目前的培養方式還很難適應培養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時代需要。首先,管理學科的培養模式缺乏沉浸式實踐場景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限制了學生實踐創新潛能的激發。其次,管理學科在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過程中,很多學校對國際化和創新性的認識僅停留在“喊口號”層面,實際培養中仍保持固有思維習慣。此外,對學生的培養容易陷入科研內容的內卷化困境,研究主題過度細碎化,成果缺乏實踐性與應用性[12]。因此,構建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必須要以社會對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和矛盾為指導,加強資源配置與專業指導,注重跨學科交叉融合[13-14],系統性深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真正注重與國家戰略需求、產業技術前沿的貫通,要從科研選題出發,構建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科研敏銳度、提高科研效率與科研質量,加快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15]。

鑒于此,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跨學科交叉創新

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不再僅僅局限于經濟、金融和商業領域,而是注重將多學科理論和方法融入教育教學實踐,鼓勵學生跨學科交叉創新[16]??鐚W科交叉創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跨學科的知識融合,需要學生有廣泛的知識儲備,同時能夠把不同領域的知識聯系起來,融會貫通,形成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這要求學生具備多領域的學術背景知識,能夠跨越不同領域的知識界限,進行信息的整合和提煉,形成跨學科創新能力。第二,轉變跨學科思維模式,學生需要具備開放、包容、創新的思維方式,能夠突破傳統的學科邊界,挖掘新的研究領域,發現新的問題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學生應該具備發散的思維模式,能夠在不同領域之間進行聯想和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將學科知識和思維模式的跨界交叉相結合,從而實現專業技能的互補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環境,只有具備跨學科交叉思維,才能高效整合創新資源,塑造新時代下管理學科人才的創新能力。

2.數智化實踐能力

數智化實踐能力是數字化、智能化時代賦予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過程的新內涵和新要求,指在管理實踐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科技,對數據要素進行挖掘分析,以輔助決策并提高管理效率,并幫助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以更好應對日益變化的管理實踐需求[17]。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管理學科更加注重基礎科學與先進技術的價值共創。通過對專業理論與信息科學等基礎交叉課程的學習,以及案例分析和模擬實驗等多元化實踐課程的訓練,學生能夠掌握數據分析、智能優化等前沿理論和方法,并提高學生的理論分析和技術運用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的精度及準確性。培養數智化實踐能力需要建立更加開放、多元和交叉的學科體系,促進不同學科方法技能之間的鏈接,同時加強產學研實踐銜接,從而提升學生的前沿認知、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3.社會責任的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盵18]良好的品行以及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是新時代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精神內核。首先,需要注重人文關懷。培養學生廣泛的人文素養,關注精神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問題,把社會責任融入決策和創新全流程。其次,需要注重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應充分考慮企業或社會經濟效益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既要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也要關注社會整體利益。需要掌握創新經營思路和方式,注重企業或組織對社會和環境的貢獻,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此外,需要注重全球視野。復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下,需要培養學生對全球動態和發展趨勢的關注度,塑造學生國際化思維以及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創新實踐能力。通過加強人文關懷、注重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關注全球視野等方面的培養,使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二、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研究

管理學科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學生培養需要以時代性與社會性為指導,融合多元化理論基礎,構建系統性培養邏輯,以更好地促進管理學科教育的實踐性和創新性。

1.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理論基礎

(1)期望理論。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需具備廣闊的視野、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嵌入期望理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職業期望,提高學生專業學習和實踐創新的積極性,增強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19]。期望理論的應用與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實踐機會相輔相成,需要有創新項目、創業實踐、社會服務等活動作為支撐。在實踐技能掌握及實際問題解決等方面,本著期望理論原則,不斷修正完善教育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平臺。

(2)主觀能動性理論。該理論認為個體行為和決策受到自我效能、自我期望、目標設定等因素的影響[20]。在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中,主觀能動性理論的運用有助于學生認識自身能力和潛力,提高自我效能和行為決策能力,進而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此外,主觀能動性理論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以及良好的自控力,進而形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我驅動和自我激勵的主觀能動循環。

(3)前景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是關注未來,與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所要求的前瞻意識和規劃思維相同?;谇熬袄碚摰慕虒W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全局視野,進而提高其批判性思維及應變決策能力。良好的前景期望和規劃能力,既可促進學生參與創新項目和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也是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的助推劑。此外,該理論有助于學生發掘未來可能出現的機遇和挑戰,更好地認識自身優勢和潛力,增加其自我價值實現的預見性。

期望理論和主觀能動性理論相互促進,期望理論中的明確目標設定和樂觀期望可以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主觀能動性理論中的自我效能感強化了期望理論的目標設定及達成。期望理論和前景理論相互補充,減少學生在創新實踐過程中因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主觀能動性理論和前景理論相互影響,學生對自己創新能力的信心可以影響其實踐創新時的風險態度。綜合運用期望理論、主觀能動性理論和前景理論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積極樂觀、勇于探索的創新人才。

2.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邏輯

以上述理論為指導,將管理學科培養邏輯理論化,構建正向循環的培養體系,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閉環框架,通過多層次細分的實踐育人體系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升閉環,實施多維的創新評價及激勵制度保障學生創新價值閉環。

(1)正向循環的科研培養體系。將產學研協同教育、多維創新評價及激勵體系、學術頭腦風暴等多種培養方式構建正向循環的培養體系,是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邏輯。產學研協同教育有利于打破傳統培養體系中科研、教育和實踐的邊界,提升實踐過程中的自我效能期望與投入動機,全面促進學生系統性創新思維的培養。通過實施多維創新評價及激勵體系,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科研效率以及科研質量,緩解學生學術內卷的現狀,為學術頭腦風暴提供有利環境,從國際化和創新思維兩個方面鼓勵學生將學科方向與社會需求對接,與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使科技成果轉化更順暢,促進產、學、研、教融合發展。產學研協同教育與多維創新評價激勵體系的有機結合,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頭腦風暴,為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交互平臺,有效激發學生的知識遷移與創新潛能。

(2)多層次細分的實踐育人體系。本文從實踐育人機制管理、師資配備、實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成果評價等6 個方面提出管理學科實踐育人邏輯。在機制管理上,明確考核指標和標準,對教學質量及效果進行全過程考核,建立健全教育教學激勵體系[21]。師資方面,加強教師培訓和教學管理,提高教師的主觀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洞悉最新的實踐前沿和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教師的“領航”作用,加強與企業、社會組織等產業實體的交流與合作。在實踐內容上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立足專業,結合實踐主題或研究課題,創新實踐形式和內容[22]。在教學方式上,以案例教學、實驗教學、模擬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為抓手,以學科專業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實際應用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增強專業學習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校內外實驗中心、實習基地、產學研平臺等資源,打造體系化、特色化的實踐機會。在成績考核上,主要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實操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此外,在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學術品味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將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作為重點融入元素[2]。

(3)多維度的創新評價及激勵制度。期望理論認為,主體動機來自于其對行動結果的期望,充分發揮對學生創新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是學生實踐創新主觀能動性提升的重要“助推劑”。對管理學科學生而言,其創新成果往往多學科交叉、具有較多人文因素且難以量化,增加了對其創新成果評價的復雜性[23]。傳統的評估方法體系較為單一和片面。因此,在遵循全局性、科學性和激勵性原則的前提下,尊重學生個體思維發展,注重學生完整學習和實踐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建立起多因素、多層次、多變量的綜合系統的評價體系[24]。實踐教學中,形成評價激勵創新的良性循環,以增強學生創新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充分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創新水平。

3.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基于上述理論和邏輯,構建分類施教的教學模式:從本科階段抓起,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在碩士階段,深化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在博士階段,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1)分類施教細化教學模式。該措施能對學生個性化培養、自我效能提升、專業潛力發掘和創新能力養成提供有力支撐。

首先,豐富本科教學方式,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融入學識教育的各個環節,重點突出課上教學、課下自學以及多元化評估激勵等教學方式的融合,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并不斷啟發學生通過專業知識解決國家和企業的重要現實需求。另外,借助數字化教學技術,充分拓展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根據課程特色,建立多種形式的虛擬課堂,學生可以體驗逼真的實踐運作場景,加深對學科及專業核心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在此基礎上,注重競賽促學,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專業認知,進一步樹立學生在創新實踐、尋求真理過程中的自我價值感和社會責任感。

其次,創新科研思維模式。針對研究生的培養要求,根據學生專業特長、發展規劃等自身特點,采取階段式個性化培養方案。在探索發現階段,注重激發研究生的科研興趣,培養學術思維,從實踐需求出發,要廣泛閱讀國內外經典文獻,提煉出目前某一領域的具體研究問題,不斷進行交流、討論。在初步適應階段,學生要參與科研項目并培養創新思維,采取多個學科融合的方式,靈活選取并探究適用于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包括數學建模+智能算法+數據分析、實證分析+統計分析以及運籌學+系統工程理論等,多學科方法融合能夠從多角度解決研究問題,并找出研究問題背后反映的產業實踐意義[25]。個性化培養階段,基本確立科研定位和研究路徑,能夠進行創新性研究,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科研敏銳度以及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

(2)優化提升實踐板塊設計。旨在構建系統性實踐板塊聯動體系,拓展專業理論與實踐創新空間。

首先,創新實踐教學內容。注重理論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以“基礎知識傳授—實際場景運用—管理邏輯總結”為綱,合理制定教學實踐方案,整合實驗中心、產學研基地、企業實習基地等實踐教學資源,進一步拓寬教學實踐范疇。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統籌好課程學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教學實踐環節,加強對教學實踐環節的管理,掌控好每個環節的時間和效果。在強調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基礎上,帶動和鼓勵學生走出教室,積極參與創新創業賽事,為學生增強動手能力創造條件。同時,對學生的創新想法及成果進行實用性、經濟性、實操性、可遷移性、應用前景等方面的價值評估與激勵,做到創新思維開放、創新過程閉環。

其次,拓展實踐育人平臺。教學中進一步整合校內外資源,包括實驗室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校企產學研基地共建等措施。緊密結合專業技能提升計劃、實踐能力訓練計劃、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學科競賽、專業技能大練兵、實驗室實踐開放項目、創新創業項目、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實地體驗企業日常運作,帶領學生前往企業參觀并指導其參與實踐項目和實踐課題。走進企業的實踐模式有助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管理學科實踐人才。豐富的課外實踐體驗,可以增強管理學科學生的專業應用與產業前沿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學術加技能復合型培養模式。旨在拓寬學生的認知和思維邊界,提升學生創新成果期望,培養具備宏觀視野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首先,加強學術交流合作。通過學術交流,積極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鞏固其科研精神、科研思想及科研理念認知。一方面,通過組織學科高端學術論壇、學術講座等活動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學者合作交流,共創知識成果,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定期舉辦由青年教師、碩士生、博士生參加的“青年學者沙龍”,具體包括教學、科研等模塊,充分發揮學院優秀教師群體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青年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追求卓越,形成反思、互助、引領、成長的良性循環。此外,經常開展形式新穎、氛圍輕松的“文化午餐”,為同學們有效利用碎片時間,加強跨部門跨學科交流與溝通、分享科研經驗與研究成果提供便利條件。

其次,培養產業實踐技能。在日??蒲兄羞M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推出校企聯合培養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管理學科全方位發展的高精尖人才,鍛煉學生的產業實踐能力。針對產業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題,邀請行業巨頭、專精特新企業、校友創業企業等代表性企業負責人進行分享。此外,通過建立企業導師制,帶領學生深入企業管理運作部門,體驗標準化的企業運作管理流程,掌握相關崗位的專業實操技能。通過加強與企業的交流與互動學習,有效提升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產業實踐技能。

三、新文科背景下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案例研究

為貫徹落實“雙一流”建設總體目標和精品文科整體部署,北京理工大學把人才培養作為核心要務,全面推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重點打造交叉平臺,鞏固優勢領域,拓展新興領域[26]。本研究結合北京理工大學的教學改革實踐,以教改成果“一二三”教育理念和“六位一體”創新培養模式為例,對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見圖1)。

圖1 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一二三”教育理念

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一二三”教育理念包括“一個導向”,即以國家和社會需求(如服務于“專精特新”企業的管理人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人才等)以及學科和產業發展趨勢(如學科交叉創新、企業數智化轉型等)為導向,該導向是本教育理念的主線,貫穿于學生培養的全過程?!皟蓚€平臺”,就是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的平臺教育資源,深度嵌入國際高水平研究團隊開展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叭齻€模塊”,即德育知識模塊、專業知識模塊和素質拓展模塊,以此作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準則,旨在培養德行為先、專業突出、積極創新的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27]。德育方面,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育人實踐。德育理念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科研過程中深度融合,提煉出傳承“延安根、軍工魂”的北京理工大學的紅色基因,使之成為具有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的創新人才[28]。在專業知識上,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而是在學習和科研過程中,對所接觸到的知識和信息進行探索性、批判性、創造性思考。素質拓展方面,培養學生崇尚科學、堅持真理、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擔當的品格,全面提高學生的學術敏銳性、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2.“六位一體”培養模式

“六位一體”培養模式可以概括為課程創新、科研創新、實踐創新三個創新系統,并由此細化為“問題導向與學術思維”“虛實結合沉浸體驗”“學術交流開拓視野”“多元化組會與頭腦風暴”“促進產學研融合”“指導競賽實踐創新”六個子系統。

(1)課程創新。首先,是問題導向與學術思維,管理學科與最新產業實踐高度融合,在課程設計上增加了案例教學與小組討論課時比例,學生針對現實問題的內外部因素、解決方法、預防措施及優化迭代等問題進行推演和探討,不僅能更好地鞏固專業理論知識,還可加深對相關產業實踐的認知。同時,主動性、參與性學習模式也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維,進而樹立并鍛煉其學術思維能力,增加其學術前沿認知。此外,問題導向的課程設置可以促進學生的協作和全局意識,提升其產業實踐和學術科研工作的軟實力。其次,是“虛”“實”結合的沉浸式體驗,“虛”指虛擬課堂,“實”指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過程。通過虛擬課堂等新型教學形式,通過沉浸式場景體驗,讓學生形成立體化、系統性的專業認知體系,發掘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其融會貫通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養。目前,筆者依托主講課程《物流管理》進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開發了基于VR(虛擬現實)的倉儲物流虛擬仿真實驗軟件,預計該軟件將進一步升級為MR(混合現實)技術。屆時,通過感知先進的混合現實交互技術,學生可以直接在真實世界中投射出虛擬的貨架和貨物規置場景,進行“實操實練”,加深對各個步驟的理解。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依托創新競賽、科研項目、產學研基地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在課堂上討論分享實踐成果。由此,實踐經驗總結為實踐心得,并進一步內化為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對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2)科研創新。一是多元化組會頭腦風暴,以筆者科研團隊為例,目前建立了以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分的“大小”組會制度,即實證組和模型組單獨討論的小組會,實證組和模型組共同參加的大組會,還定期邀請領域內高水平專家學者共同參加的擴大組會、跨校共建組會(與其他院??蒲袌F隊定期開展組會共建學術活動,打破閉門造車式科研,開闊學術視野),多元化組會模式如圖2 所示。二是進行學術交流開拓視野,主要借助學校和學院提供的良好學術交流機會,鼓勵學生多參加學術講座,提高學術品位。此外,鼓勵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并匯報成果,在提升學生科研水平的同時也有效提升其思維創新能力。組會討論與學術交流互相補充,提高學生的科研思維與水平,加深學生對學科意義和價值的認知,全面提升科研素質。

圖2 多元化組會

(3)實踐創新。一是要促進產學研融合,目前依托學院實驗中心及筆者主持的“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為學生搭建了良好的產學研創新平臺,初步形成最新實踐模式和方法。在實踐數據、理論方法、技術技能等方面進行優勢互補,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水平,還使學生更加關心社會和產業需求,增強其面向供應鏈安全、供應鏈數智化轉型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行科研實踐的學術追求[29-30]。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實踐競賽,為其提供團隊搭建、實踐選題、研究理論、技術方法等全方位、精細化指導。依托科研項目和實習基地,讓學生將競賽選題落到實處。該模式在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同時,也有效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組織協調能力、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軟技能。

四、結 語

在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教學實踐面臨著新元素、新要求、新機遇和新挑戰。本文從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內涵出發,提出培養邏輯和培養路徑。結合筆者教學改革實踐案例提出“一個導向、兩個平臺、三個模塊”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德行為先、專業突出、積極創新的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诖?,以課程創新、科研創新、實踐創新為核心深入細化教學改革內容,構建相互指導、互為促進的“六位一體”培養模式??傮w來說,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在培養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方面,需要注重知識結構的創新和深度挖掘,提高學生跨學科創新能力。同時,也需要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多維度、系統性提升管理學科人才的價值創造空間。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是一項涉及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科學研究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模式探索與人才培養工作互相交織又彼此促進。以本研究為例,總結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會經歷迷茫摸索的“初試期”、修正完善的“成熟期”、繼續探索的“轉型期”。

(1)“初試期”。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工作的起始會充滿期待與激情,但同時也伴隨著迷茫和不適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不僅僅是簡單的躬身入局,而是需要不斷探索科學的培養模式。只有明確方向,圍繞方向不斷努力,才可能產生良好的成效。以本研究為例,在開始從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工作時更多是作為一個“倡導者”,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實踐、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但這樣會讓學生更多地把實踐創新作為一個口號對待,模糊了培養方向。實際上,創新實踐只是手段,培養創新型人才并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最終目標。

(2)“成熟期”。本階段是不斷嘗試新方法新模式、交流學習先進經驗、總結完善培養體系的過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工作本身是一個慢變量,需要構建產學研協同教育、多維創新評價及激勵體系、創新創業實踐等多種方式互相促進的培養體系。只有不斷嘗試、總結、改進和完善,才能逐漸感受到人才培養的顯著效果。

(3)“轉型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工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的當下,在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僅需要仔細論證,更需要與時俱進,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勇于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維。具體舉措固然重要,但將善于思考問題本質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系統性思維內化為學生的綜合素養,才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工作中最需要關注的焦點。

猜你喜歡
文科學科理論
【學科新書導覽】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