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馬克思主義實踐發展的若干特點

2024-01-16 03:59姜迎春
閱江學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理論

姜迎春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水源頭和不竭動力,馬克思主義始終服務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于科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統一。因此,一切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傾向,一切輕視、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傾向,都會受到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懲罰。列寧曾鮮明地指出,“恩格斯在談到他本人和他那位著名的朋友時說過:我們的學說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經典性的論點異常鮮明有力地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往往被人忽視的那一方面。而忽視那一方面,就會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一種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東西,就會抽掉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會破壞它的根本的理論基礎——辯證法即關于包羅萬象和充滿矛盾的歷史發展的學說,就會破壞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的一定實際任務,即可能隨著每一次新的歷史轉變而改變的一定實際任務之間的聯系?!?1)《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8頁。事實正是這樣,馬克思主義始終能夠同時代的一定實際任務相聯系,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也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發展的重要特點,即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理論創造與思想批判、注重實際與堅守理想的辯證統一。

一、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相統一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深刻揭示了一切“舊哲學”的嚴重缺陷,“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頁。也就是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哲學家們往往滿足于“解釋世界”,他們對世界的解釋往往是“離開實踐的思維”,是“純粹經院哲學”式的解釋。因此,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9頁。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都體現了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的統一,即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主觀主義都以割裂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性為根本特征,它既不能夠科學理解理論、因而必然不能科學解釋世界,也不能正確指導實踐,必然對實踐發展起消極影響和破壞作用。

我國許多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就是從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相統一的意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價值。李達曾指出,“馬克思是理論家又是實行家,實具有二重資格。學者的馬克思與實際運動家的馬克思或不免略有出入的地方,馬克思的門徒就因為這種關系,發生了許多誤會出來。固守師說的人則拘泥不化,自作聰明的人就妄加修改,把一個馬克思的真面目弄湮沒了。什么正統派修正派也就發生了?!?4)李達:《馬克思還原》,《新青年》,第八卷第五號。李季指出了教條主義的實質與危害,“現今歐、澳、美各洲有組織的工人不知道社會主義的居最少數,而我國智識界的人真知道社會主義的居最少數,兩兩相較,恰成一個反比例。由此看來,在馬克思死去一世紀之內,號稱文明古國的中華,恐怕沒有實行社會主義的希望了。俗語說得好,‘事在人為’。又說,‘有志竟成’。我們中國雖事事落在人家的后面,然只要認定目標,急起直追,未見得不能和各先進國并駕齊驅,也未見得不能出乎他們之上。試看俄國的社會主義運動后于英、法、德等國,而他的實行社會主義,卻先于諸國。這不是我們一個很好的先例么? 那些新頑固多半是自命為深通西洋情形的。他們所以說必定須資本主義發達到極處,然后社會主義才能夠實現,大概自以為是根據學理的。因為馬克思和昂格思的著作曾說,產業集中,資本家數目減少,中等階級消滅,工人痛苦增加,和工業危機繼續出現,使社會分為界限判然的兩階級之后,然后工人藉政治組織之力,攫取政權,實行社會主義……(見馬昂兩氏的《共產黨宣言》,昂氏的《烏托邦和科學的社會主義》及馬氏的《資本論》書)馬昂兩氏固然是近世科學的社會主義之始祖,他們兩人固然有許多獨具雙眼的見解,然而他們也同是圓顱方趾的人類,并不是什么‘神’。當他們著書立說的時候,為當時的環境所限,他們依照這種環境的趨勢,推測將來的情形,后來時過境遷,自然是有些不大中肯的地方?!晕覀儗τ诠湃说膶W說,當參照現在的情形,加以考慮,斷不可一味盲從,做出那‘孔趨亦趨,孔步亦步’的樣子?!?5)李季:《社會主義與中國》,《新青年》,第八卷第六號。這一觀點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與時俱進特征,不論解釋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實踐過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也曾存在過“孔趨亦趨,孔步亦步”的傾向,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流主體不是教條主義,而是與時俱進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進步的社會運動離不開先進理論的指引,理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起到改變世界、促進歷史進步的作用。在革命年代,一切革命理論的作用都要通過革命戰爭來檢驗其性質和作用。魯迅先生在黃埔軍校的一次演講中通過對文學與戰爭的比較,闡述了革命戰爭實踐對改變世界的重大意義,“諸君是實際的戰爭者,是革命的戰士,我以為現在還是不要佩服文學的好。學文學對于戰爭,沒有益處,最好不過作一篇戰歌,或者寫得美的,便可于戰余休憩時看看,倒也有趣。要講得堂皇點,則譬如種柳樹,待到柳樹長大,濃陰蔽日,農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樹底下吃飯,休息休息。中國現在的社會情狀,止有實地的革命戰爭,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自然也有人以為文學于革命是有偉力的,但我個人總覺得懷疑,文學總是一種余裕的產物,可以表示一民族的文化,倒是真的。人大概是不滿于自己目前所做的事的,我一向只會做幾篇文章,自己也做得厭了,而捏槍的諸君,卻又要聽講文學。我呢,自然倒愿意聽聽大炮的聲音,仿佛覺得大炮的聲音或者比文學的聲音要好聽得多似的?!?6)魯迅:《革命時代的文學》,《魯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441-442頁。魯迅先生所說的“大炮的聲音”就是革命戰爭實踐,就是武器的批判,就是改變舊世界。

二、理論創造與思想批判相統一

馬克思主義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都會遇到理論上的對手,只有克服和戰勝這些對手,馬克思主義才能得到不斷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克服和戰勝舊哲學、舊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的斗爭中,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現了理論創造與思想批判的統一,這一理論特點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在一切時代的發展。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的斗爭一天也沒有停止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動的偉大實踐觸動了一切舊勢力的既得利益。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的學說直接為教育和組織現代社會的先進階級服務,指出這一階級的任務,并且證明現代制度由于經濟的發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這一學說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經過戰斗,也就不足為奇了?!?7)《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頁。

自由主義從來都致力于消滅馬克思主義,但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揭示了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進步的方向,從歸根結底的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必然戰勝自由主義。當然,自由主義不會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就自動放下武器,它會緊緊依附在資本主義這個母體上,不斷為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辯護,不斷攻擊馬克思主義及其實踐。自由主義勢力曾經因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遭遇挫折而興奮不已,認為它們可以一統天下了。然而,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是自由主義理論無法克服的,復雜的固有矛盾使資本主義發展呈現不斷下降的特點,“資本主義發展的下降路線的特點不在于它使得這些或那些國家的生產沒有可能增長,而在于資本主義內部矛盾的尖銳化使它的基礎腐朽了,同時整個發展變成痙攣性的、恐慌性的。發展是通過極尖銳的危機和沖突、軍備競賽、世界戰爭和局部的軍事沖突進行的。世界戰爭已把人類置于文明毀滅的威脅之下,使人們認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下降路線正在走向萬丈深淵?!?8)[蘇聯]尼·費多謝耶夫:《現時代的辯證法》,李亞卿、張惠卿譯,東方出版社,1986年,第199頁。當代資本主義的矛盾還表現在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復雜矛盾上,“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加深的過程,當然是同資本主義體系內部離心力和向心力的所有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分不開的。在現代條件下,帝國主義之間的合作和角逐形成一個比在美國—西歐關系戰后發展初期復雜得多的體系?,F在,在這些關系中,帝國主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新舊矛盾所產生的離心傾向明顯加劇了。然而,這種加劇是同帝國主義的‘伙伴關系’的發展緊密交織在一起的?!?9)尼·費多謝耶夫:《現時代的辯證法》,李亞卿、張惠卿譯,東方出版社,1986年,第341頁。所有這些矛盾表現不斷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而自由主義對解決這些矛盾是無能為力的,自由主義還是這些矛盾的思想源頭。

自由主義用它的保守性不斷對抗著馬克思主義的進步性和先進性,在這種對抗中,自由主義也會取得暫時的和局部的勝利,但這絲毫也不會改變自由主義的反動性和落后性。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對抗自由主義的落后性,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面向未來的前進方向。梅林曾經指出,“這里我們再來重復一句愚蠢的老生常談,我們要說,馬克思不是神,也不是半神,他也不是象教皇那樣的無過失者。他是一個從根本上擴大了人類的認識限度的思想家,我們也就是珍視這一向前的步伐,但并不把它看作是人類認識的終點,而正因為這是向前的步伐,那是不能倒退回來的。我們也要贊美馬克思將被超越,就象黑格爾和李嘉圖被超越了那樣的那一天,但是,從馬克思回到任何人那里去,這就是回到‘無知無識的泥淖’去,那是我不會再去的?!?10)[德]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吉洪譯,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01-302頁。

理論創造和思想批判的統一,還表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離不開對社會主義運動內部的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斗爭。社會主義運動內部有兩種錯誤傾向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造成的危害特別嚴重,一種是輕視科學理論的傾向,另一種是歪曲科學理論的傾向。關于第一種傾向,馬克思、恩格斯就曾嚴厲批評過德國社會民主黨輕視科學理論的傾向,1875年,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就批判過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理論上的糊涂。1879年,馬克思、恩格斯在一封通告信中再次批判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理論上的各種混亂狀況,“無論《未來》雜志或《新社會》雜志,都沒有帶來任何能使運動前進一步的東西。這里絕對沒有能夠促進啟蒙的真正的事實材料或理論材料。這里只有把領會得很膚淺的社會主義思想和這些先生們從大學或其他什么地方搬來的各種理論觀點調和起來的企圖;所有這些觀點一個比一個更糊涂,這是因為德國哲學的殘余現在正處于腐朽的過程。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是首先自己鉆研新的科學,而寧可按照自己從外部帶來的觀點把這一新的科學裁剪得適合于自己,匆促地給自己造出自己的私人科學并且狂妄地立即想把它教給別人。所以,在這些先生當中,幾乎是有多少腦袋就有多少觀點。他們什么也沒有弄清楚,只是造成了極度的混亂——幸而幾乎僅僅是在他們自己當中。這些啟蒙者的基本原則就是拿自己沒有學會的東西教給別人,黨完全可以不要這種啟蒙者?!?11)馬克思、恩格斯:《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1-22頁。

歪曲科學理論的傾向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嚴重的,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被不斷歪曲,最后自由主義取代了馬克思主義。這個歷史始于蘇共二十大,“蘇共二十大變成了赫魯曉夫譴責斯大林的舞臺。但這種譴責在很大程度上是感情用事,它并沒有提出科學根據?!?12)[德]漢斯·海因茨·霍爾茨:《歐洲馬克思主義的若干傾向》,施輝業、柯文、劉陽譯,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頁。歷史發展有從落后到先進的運動,也有從先進到落后的倒退,蘇共二十大到蘇共垮臺就是一個從先進到落后的倒退運動。習近平曾經指出,“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1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13頁。

蘇共二十大之后,蘇共內部、特別是蘇共高層逐步喪失了正確開展思想斗爭的勇氣與能力,使錯誤社會思潮不斷蔓延泛濫,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被自由主義的漫天霧霾籠罩遮蔽。失去了馬克思主義,蘇共無以立黨,蘇聯無以立國。蘇共垮臺、蘇聯解體的慘痛教訓更加彰顯了列寧斗爭品格的重要性,“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已經出版。除了蘇沃洛夫那篇文章(我正在看)之外,其余的我都看了,每篇文章都使我氣得簡直要發瘋。不,這不是馬克思主義!我們的經驗批判主義者、經驗一元論者和經驗符號論者都在往泥潭里爬。他們勸讀者相信‘信仰’外部世界的真實性就是‘神秘主義’(巴札羅夫),他們把唯物主義同康德主義混淆得不成樣子(巴札羅夫和波格丹諾夫),他們宣傳不可知論的變種(經驗批判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變種(經驗一元論),教給工人‘宗教無神論’和‘崇拜’人類最高潛在力(盧那察爾斯基),宣布恩格斯的辯證法學說為神秘主義(別爾曼),從法國某些‘實證論者’(主張‘符號認識論’的該死的不可知論者或形而上學者)的臭水溝里汲取東西(尤什凱維奇)!不,這太不象話了。當然,我們是普通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哲學沒有研究,但是為什么要這樣欺侮我們,竟要把這些東西當作馬克思主義哲學奉送給我們!我寧愿四馬分尸,也不愿加入宣傳這類東西的機關報或編委會?!?14)《列寧與高爾基通信集》,外國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23頁。

自由主義在蘇聯解體、蘇共垮臺進程的破壞作用警醒我們,要始終清醒認知自由主義的政治本質,要始終同自由主義思潮進行斗爭。自由主義思潮是一個龐大體系,西方憲政民主思潮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這一思潮在我國也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其侵蝕破壞作用不可小覷。今天,認清西方憲政民主思潮的思想危害、經濟實質和政治本質,仍然是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任務。關于西方憲政民主的經濟實質,恩格斯指出,“美國人早就向歐洲世界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就是資本主義生意人的共和國;在那里,政治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只不過是一種買賣?!?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7頁。列寧也曾經指出,“在那些最自由的國家里,呼吁‘民主、人民、輿論和科學’是完全不適當的,——在這樣的國家(美國,瑞士等等)里,人們正是特別熱心地用這種純潔的、精神上的、創造的神的觀點來麻痹人民和工人。正因為任何宗教觀念,任何神的觀念,甚至任何對神的諂媚,都是無法形容的卑鄙齷齪的東西,是民主資產階級毫不在乎的(在很多場合甚至是他們所歡迎的)東西,——所以是最危險的東西,最可惡的‘傳染病’。群眾識破千百萬種罪惡、壞事、暴行和肉體的傳染病,比識破精巧的、精神上的,用最漂亮的‘思想’外衣裝扮起來的神的觀念要容易得多,因此前者的危害性比后者小得多?!?16)《列寧與高爾基通信集》,外國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133頁。毛澤東尖銳指出了西方憲政民主的吃人本質,“他們的憲法也好,總統也好,都是假東西。像現在的英、法、美等國,所謂憲政,所謂民主政治,實際上都是吃人政治?!?17)《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36頁。

三、注重實際與堅守理想相統一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實踐發展都要求從具體實際出發。但是,從實際出發同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錯誤傾向是格格不入的,馬克思主義強調的一切從實際出發蘊含對社會理想的追求與堅守,割裂實際與理想的有機統一在實踐上是十分有害的。習近平指出:“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我們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首先就要腳踏實地勞動?!?1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4頁。在這里,習近平深刻闡述了實現理想與腳踏實地的辯證關系,實干興邦就是要注重實際,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就是堅守理想。劉少奇也曾經生動描繪了空談家的可笑面孔,“常常一件活生生的事情,一個活潑潑的問題,一到這些空談家的手里和嘴里,就變成了死氣沉沉的東西。本來是很活潑有生氣的同志,一經過這些空談家的責罵和搬弄之后,就變成了象失掉靈魂和前途的人一樣。同志們!空談沒有好處,只有壞處。要求同志們尤其是領導同志們絕不要空談。你們應該客觀些、細心些、誠實些,有什么你們就說什么,懂得,你們就說懂,不懂得,你們不要說懂。你們應該特別虛心學習,把你們還沒有把握沒有了解清楚的問題,用各種方法去弄清楚。不要在你們自己還沒有弄清楚的問題上教訓別人,指導別人?!?19)《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2頁。歷來的空談家往往輕視實際,也不能真正把握理想的現實基礎,這樣的空談家對實踐是有害的,對理論也是有害的。

作為注重實際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反對空想與空談;作為面向未來的學說,馬克思主義始終追求遠大理想。但是一切庸俗的實用主義者,總是因不能找到理想與現實的橋梁即實現理想的實踐路徑而懷疑理想的現實性。對此,梅林指出,“歷史唯物主義的許多敵人,最喜歡把歷史唯物主義描繪成一個社會主義的萬能圣手,一旦它不能屈指按日預言在今后幾百年內將發生什么事情,就得認為它是一個不能應驗的預言者。正直的人們知道,歷史唯物主義同一切顯靈應驗是針鋒相對的,它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能夠根據勞動力的多寡、勞動力使用的勞動工具的性質作出比較準確的結論。勞動力從《共產黨宣言》中得到鼓舞,建立了一個精神的世界強國。在目前的歷史科學所處的條件下,勞動力能夠支配的勞動工具越不完備,勞動力就越值得人們驚異?!缎浴繁旧碚f道,宣言中的各項原則的實際應用,是隨時隨地都要依現存歷史條件為轉移的,不過不管條件怎樣變化,宣言中的各項原則仍然是不可動搖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工作,既不是為了應一年之急,又不是為了供十年之需,而是為了百年大計……”(20)[德]梅林:《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何清新譯,三聯書店,1962年,第187-188頁。作為“精神的世界強國”,馬克思主義是現實通往未來理想社會的理論橋梁,它一頭聯系社會實際,一頭面向美好未來。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橋梁作用,梅林還指出,“在這里沒有必要隱瞞:恩格斯和馬克思,特別是在他們的青年時代,有時過高地估計了革命的工人運動的步伐。一切沒有頭腦的人,過去和現在都認為他們用這一點就證明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歷史觀是沒有根據的,而像阿爾伯特·朗格這樣的人,卻與此相反,他曾經作出一個結論,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驚人正確地’判斷了他們的時代。朗格寫道:‘—般說來,我們總喜歡把我們清晰地預見的東西想象得比它的實際存在近一些?!R克思和恩格斯也傾向于這種愛好;恩格斯甚至在年邁的時候都是如此,他一直到暮年,都保持著一顆青年人的心。但是,不應當由此就說他們徘徊在五里霧中,盲目摸索;恰恰相反,用朗格的話來說,他們是‘明察秋毫的思想家’,他們所以甘愿跋涉在漫長的道路之上,是因為他們清晰地看到了這條道路的終點?!?21)[德]梅林:《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何清新譯,三聯書店,1962年,第109-110頁。

直到今天,還有許多人對“歷史終結論”深信不疑,認為人類社會已經終結于資本主義社會,他們對馬克思主義深刻的歷史辯證法一無所知,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性視而不見。列寧指出,“無論往哪里看,到處都有人類完全能夠立刻完成的任務。資本主義在干擾。它積聚了成堆成堆的財富,但是又使人變成這些財富的奴隸。它解決了極復雜的技術問題,但是由于千百萬人的貧困和無知,由于一小撮百萬富翁愚蠢的吝嗇,它又阻礙了技術改良的實現。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文明、自由和富裕,常常叫人想起一個腦滿腸肥的財主,他在活活地腐爛,但又容不得新東西生存。但是,新東西正在成長,所向披靡,并且一定會取得勝利?!?22)《列寧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9頁。列寧指出的這些現象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資本主義國家不斷發生、不斷發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當代中國的蓬勃發展就是對所謂“歷史終結論”“社會主義失敗論”的實踐否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取得成功,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展現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2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3-64頁。

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的產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現象,現實的歷史過程就是一個新事物不斷生成的過程,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否定自身的社會因素和現實力量,也孕育著新社會的現實要素。因此,一切歷史終結論都是反歷史主義的形而上學,一切為舊事物唱挽歌的人必將在現實中碰壁、必將被現實和未來淘汰。魯迅先生就曾經批判過那些喜歡唱挽歌的人,“等到大革命成功后,社會底狀態緩和了,大家底生活有余裕了,這時候就又產生文學。這時候底文學有二:一種文學是贊揚革命,稱頌革命,——謳歌革命,因為進步的文學家想到社會改變,社會向前走,對于舊社會的破壞和新社會的建設,都覺得有意義,一方面對于舊制度的崩壞很高興,一方面對于新的建設來謳歌。另有一種文學是吊舊社會的滅亡——挽歌——也是革命后會有的文學。有些的人以為這是‘反革命的文學’,我想,倒也無須加以這么大的罪名。革命雖然進行,但社會上舊人物還很多,決不能一時變成新人物,他們的腦中滿藏著舊思想舊東西;環境漸變,影響到他們自身的一切,于是回想舊時的舒服,便對于舊社會眷念不已,戀戀不舍,因而講出很古的話,陳舊的話,形成這樣的文學。這種文學都是悲哀的調子,表示他心里不舒服,一方面看見新的建設勝利了,一方面看見舊的制度滅亡了,所以唱起挽歌來。但是懷舊,唱挽歌,就表示已經革命了,如果沒有革命,舊人物正得勢,是不會唱挽歌的?!?24)魯迅:《革命時代的文學》,《魯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439-440頁。在社會主義新中國,也有人為舊中國、為資本主義社會唱挽歌。但是,挽歌終究是挽歌,為舊事物唱挽歌,并不能使舊事物得到永生,并不能阻礙新事物的成長與發展。

團結奮斗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實踐發展的重要特點,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團結的事業。注重實際和堅守理想都離不開團結奮斗。周恩來指出,“團結是在矛盾中形成和發展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們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相互之間有時是有矛盾的。團結就是在共同點上把矛盾的各方統一起來。善于團結的,就是善于在共同點上統一矛盾的人。鋼鐵和水泥是性質不同的物質,把它們結合起來,就變成鋼骨水泥那樣強有力的東西?!祟悗浊甑碾A級社會中,少數人無止境的欲望,妨礙了大多數人的生存與發展,這樣的個性發展是專制主義的,個人主義的。我們集體主義者反對這種個性發展。我們要發揮集體主義的精神,打破個人主義的小圈子,群策群力,與群眾結合,為新中國的建設而努力。今天的勝利是經過幾十年的斗爭而得到的。我們今天抬頭、翻身、開步走了,我們應該在團結上努力,攜手共同前進?!?25)《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30頁。有西方學者指出,“社會主義社會,就像其他任何社會一樣,為了某種物質目的而合作;但它也認為人的團結本身就是值得稱道的目標。嚴格說來,社會主義社會就不是當代許多文化理論所能理解的,在當代文化理論看來,團結意味著勉勉強強的共識或不幸的因循守舊?!?26)[英]特里·伊格爾頓:《理論之后》,商正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166頁。這里所說的“當代文化理論”指的是當代資本主義文化理論。實際上,在資本主義社會,“團結意味著勉勉強強的共識或不幸的因循守舊”,不能形成真正的團結,這是因為社會利益高度分化對立、社會矛盾尖銳復雜不斷制造對抗、甚至仇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是這樣,資本主義世界形形色色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聯盟也是這樣,到處都可以看到“勉勉強強的共識”,到處都可以看到那些“勉勉強強的共識”背后是深刻的矛盾和資本主義落后勢力勾連“團結”的反動性。

猜你喜歡
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理論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堅持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神秘的混沌理論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