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的文化觀
——兼論毛澤東文化思想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2024-01-16 03:59方延明
閱江學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文化

方延明

1850年,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指出,“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他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50頁。毛澤東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化巨人,他的文化觀集中反映在幾千萬字的選集、文集、文稿、書信、電文、詩詞和講話里面,徜徉于波瀾壯闊的革命實踐活動中。他的文化思想,是毛澤東思想最重要、最生動的內容之一。深入學習、研究、繼承毛澤東的文化觀,對于落實和踐行習近平強調的“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毛澤東的文化觀,歷經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兩個階段,在半個多世紀中艱難形成。在新民主主義階段,毛澤東的文化觀集中體現在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三個方面。他認為,民族的就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3)《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6頁。;科學的就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4)《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7頁。;大眾的就是“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5)《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8頁。。這種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樣一種文化就是“革命文化”,是人民大眾革命的有力武器。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文化觀,與他的新民主主義文化觀一脈相承。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6)《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6頁。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文化觀,集中體現在他后來提出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雙百”方針和“文藝為人民服務”等重要論述中,他的這一思想,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產生了重要的政治影響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受惠。

以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同時吸取西方思想文化精華,構成“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價值導向與實踐意義,是毛澤東文化思想的主要源流和重要內容之一。

中國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是毛澤東文化思想的重要來源和組成部分。毛澤東作為共和國的開國領袖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學養和文史知識,他批判繼承先秦以來樸素、辯證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批判借鑒中國歷代封建統治興替的經驗和教訓,并將其應用到治國理政中。

毛澤東的文化觀深深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他從小讀私塾,深受傳統文化熏陶。他曾說自己是“六年孔夫子”(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5頁。,這六年四書五經的教育,涵養了他知往鑒今的史學興趣和文史基礎。191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湖南省立高等中學,盡管他在這里只讀了半年書,卻留下了一篇深受國文教員柳潛褒獎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這篇作文僅600字,柳潛閱后竟寫下了150字的眉批和總評,稱其“切實社會立論,目光如炬,落墨大方”,“精理名言,故未曾有”,“逆折而入,筆力挺拔”,“議論瀟灑,積理宏富”,“力能扛鼎”,“歷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同時還批給其他同學“傳觀”。

毛澤東酷愛中國傳統文化,他曾在給好友蕭子升的信中開列了77種古代經史子集著作,并說,“茍有志于學問,此實為必讀不可缺?!?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19頁。從先秦諸子的十三經到浩瀚的二十四史、《資治通鑒》以及116卷本《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從詩經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還有近代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著作,不管是戎馬倥傯戰爭年代在馬背上,還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出行的列車上,他都手不釋卷,讀書是他最重要的生活內容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就添置了一部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這部2249卷、4000多萬字的史書,陪伴他終生。他一讀再讀,留下大量批語。他對二十四史的批語有230多處,最長的一段竟有1643個字,最少的一處只有4個字。僅據《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載錄,他對《古詩源》等39部文史古籍的批語有300多處,6000多字。他對《三國志集解》中《魏書·張魯傳》的兩條批語竟然有1370多字。

毛澤東讀史,一直秉承以人論世、以世論人的歷史唯物主義。1956年8月24日,他在對音樂家協會負責人談話中說:“向古人學習是為了現在的活人”(9)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52頁。。作為大政治家和思想家,毛澤東在學習古人方面起表率作用。他在知興替中感悟前人的榮辱得失,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確如他在《賀新郎·讀史》中所寫:“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歌未竟,東方白?!彼羞@些,都體現了他深厚的傳統文化學養。

毛澤東寫過兩篇著名祭文。1919 年10 月5 日,毛澤東的母親不幸病逝,他聞訊立即從長沙趕回韶山,他在母親靈位前,以淚水和墨水寫成《祭母文》,那是一篇兒子念頌母親的絕唱。另一篇是他在1937年寫的《祭黃帝陵》,兩篇祭文,赤子之心與家國情懷,躍然紙上。1936年10月,毛澤東在接受斯諾采訪時說,他鉆研學習韓愈的文章,學會了古文的措辭,今天如果需要的話,他仍然可以寫出一篇過得去的古文,足見他對自己古文寫作的自信。

毛澤東的文化思想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體現在《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所收錄的文稿、文章和詩詞歌賦中?!爸袊莻€文章的國度,青史不絕,文章不絕。向來說文章有漢司馬、唐韓柳、宋東坡、清康梁,群峰逶迤,連綿不絕。毛澤東算得一個,也是文章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險峰?!?10)梁衡:《文風四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0頁。毛澤東不僅是文章大家,也是詩人,(11)據杜賢榮統計,人民文學出版社《毛澤東詩詞選》收錄50首,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詩詞選》收錄67首,還有各種出版社所載的毛澤東詩詞約100首,加上通俗的打油詩和改寫詩,約150首。他是詩人政治家、詩人革命家、詩人軍事家,他具有詩人的天賦和情懷,吞吐風云,大氣磅礴。1945年,一首《沁園春·雪》,揮灑自如,獨領風騷。他的傳奇人生,是他八十三年史詩般的生命樂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鴻篇巨制?!暗街辛鲹羲?浪遏飛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薄熬阃?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他浪漫主義的人生情懷;“不到長城非好漢”“糞土當年萬戶侯”“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是他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似春光,勝似春光”“亂云飛渡仍從容”“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是他開闊豁達的政治胸襟;“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不愛紅裝愛武裝”“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他“人民萬歲”的領袖情結。柳亞子稱他的詩詞,“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徐遲說,“詩從毛主席,文崇馬克思”;陳毅元帥以“詩詞大國推盟主”來肯定他在我國詩人中的位置。

毛澤東熱愛傳統文化,但不拘泥于傳統文化,他主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皩W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12)《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534頁。毛澤東一直主張要“通古今”。1939年,他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說,“古人講過:‘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就是說,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馬穿了衣裳一樣。什么叫‘古’?‘古’就是‘歷史’,過去的都叫‘古’,自盤古開天地,一直到如今,這個中間過程就叫‘古’?!瘛褪乾F在。我們單通現在是不夠的,還須通過去。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國的人要通古今,全世界的人也要通古今,尤其是我們共產黨員,要知道更多的古今。通古今就要學習,不但我們要學習,后人也要學習?!?13)《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7頁。他批評有些人不學習歷史,“對于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14)《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8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用他的話說,是為今天活著的人所用。而這些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治國理政和文化學養等方面。他看納蘭性德的《蝶戀花·出塞》,能從“今古山河無定據……一往情深深幾許……”中“看出興亡”(15)《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33頁。。他閱讀歐陽修《為君難論》,對后唐的滅亡批為“不徒石敬瑭,沒有薛文遇,照樣亡國,不過時間先后耳”。他對漢元帝的“臨亂之君,各賢其臣”,斥為“也是一句空話”(16)《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95頁。。他看《后唐滅梁》,稱“康延孝之謀,李存勗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者,可謂識時務之俊杰?!闭J為后梁滅亡是必然趨勢,“已成摧枯拉朽之勢……世局往往有如此者。此時審機獨斷,往往成功?!?17)《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308-309頁。唐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重振朝綱,舉賢任能,欲任姚崇為宰相。姚崇大膽諫議,針對嚴刑酷法、重用外戚、宦官干政、殺害忠良、濫造寺廟等突出問題,提出了十條意見,后人稱為姚崇“十事疏”。毛澤東對此大加欣賞,稱贊姚崇為“大政治家、唯物論者”,“如此簡單明了的十條政治綱領,古今少見”(18)《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37頁。。他讀《舊唐書·李百藥傳》,褒獎“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19)《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21頁。?!赌鲜贰ろf睿傳》記載韋睿禮讓他人,身居要職依然謙虛謹慎,毛澤東評價他遠高于曹景宗,“我黨干部應學韋睿作風”(20)《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04頁。。陳慶之幼年便追隨梁武帝,團結同僚,智勇善戰,深得梁武帝重用,建立功業。毛澤東一讀再讀《陳慶之傳》。1969年6月3日,他在武漢讀《陳慶之傳》,寫下“再讀此傳,為之神往?!?21)《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06頁。

毛澤東讀史,看人重節。他主張,人無完人,不求全責備?!坝^人觀大節,略小故?!?22)《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91頁。因此,當他看到梁武帝用軍紀不嚴但驍勇善戰的曹景宗時,欣然批注:“曹孟德、徐世勛、郭雀兒、趙玄郎亦用此等人?!?23)《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12頁??吹巾n退之《與崔群書》的“自古賢者少,不肖者多。自省事以來,又見賢者恒不遇,不賢者比肩青紫。賢者恒無以自存,不賢者志滿氣得……”時,他批注:“就勞動者言,自古賢者多,不肖者少?!?24)《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109頁。這讓人聯想到毛澤東曾經說的,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他評價項羽和劉邦,態度分明:“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25)《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121頁。他評北魏王建,是“庸人,不知政治”(26)《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06頁。。他評價劉表,“虛有其表”(27)《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140頁。,藏表于其中,虛實結合,擲地有聲,令人叫絕。他讀《讀通鑒論》卷十七《梁武帝》中的“若夫壞人心,亂風俗,釀盜賊篡弒危亡之禍者,莫烈于俗儒。俗儒者,以干祿之鄙夫為師者也,教以利,學以利,利乃沁入于人心,而不知何者之為君父,固異端之所不屑者也”,批道:“儒俗者萬千,而賢者不一,不如過去法家尤講一些真話。儒非徒柔也,尤為偽者騙也?!?28)《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344頁??芍^入木三分。他閱讀《魏書》,“明季與流賊相持者,皆不知此謀,督促出戰。遂皆為劉岱之續?!?29)《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137頁。在《魏武故事》里面,毛澤東批道:“此篇注文,貼了魏武不少大字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李太白云:‘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藶榻??!?30)《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138頁。足見毛澤東評價人不偏頗,既不僅僅計較于一些生活瑣事,也不置大是大非問題而大而化之,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作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對中國古代軍事家和經典戰役有深入的研究。他對孫臏崇尚有加,閱覽《制勝》篇時寫道:“所謂以弱當強,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所謂以強當弱,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五六倍與敵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圍,聚而殲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ノ壕融w,因敗魏軍,千古高手?!?31)《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5-26頁。當中國紅色革命根據地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毛澤東的正確指揮下,紅軍成功粉碎蔣介石的四次圍剿。在第二次反圍剿時,毛澤東曾針對打與不打、怎么打的問題據理力爭,最后取得一致意見。事后他說:“他們不懂得在戰略上也打弱敵的道理,是古已有之的?!豆茏印分姓f,‘故凡用兵者,攻堅則韌,乘瑕則神。攻堅則瑕者堅,乘瑕則堅者瑕?!?《管子·制分》)。不是古人早已講過的了嗎?”(32)郭化若:《郭化若回憶錄》,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64頁。他在指揮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把以少勝多、集中優勢兵力、圍城打援,用到極致。1948年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連續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勢如破竹。1948年11月4 日下午,我軍占領南陽,此時,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淮海戰役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中。這次大捷,承前啟后,非同一般,拉開了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序幕。毛澤東獲悉南陽解放的喜訊后,激情澎湃,夜不能寐,揮筆寫下《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洋洋灑灑九百多字,連電頭導語合在一起,整段到底,一氣呵成。短短的文字,談古論今,縱橫萬千,從三國到后漢,從曹操到張繡,從劉秀到他的二十八宿,信手拈來,氣吞山河。胡喬木認為,“像《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在古今中外的新聞史上,也沒有第二篇,這篇文章寫的很有氣派,很精練、很自然,把解放戰爭和中國歷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聯系在一起,正是反映了我們當時勝利充滿了勢如破竹的氣派?!?33)馬慶賜、殷俊紅:《〈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發表前后》,《軍事記者》,2008年第11期。

即使是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樣嚴肅的軍事著作中,毛澤東的用典也是恰到好處,娓娓道來,入情入理。他在談到戰略退卻時,大段引用了《左傳》莊公十年的一段戰史,“春秋時期,魯與齊戰,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后來被曹劌阻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敘述了利于轉入反攻的陣地——長勺,敘述了利于開始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敘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雖然是一個不大的戰役,卻同時是說的戰略防御的原則。中國戰史中合此原則而取勝的實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漢成皋之戰、新漢昆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吳蜀彝陵之戰、秦晉淝水之戰等等有名的大戰,都是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后發制人,因而戰勝的?!?34)《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3-204頁。作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借鑒頗多,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先發制人,后發制人”“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欲將取之,必先予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等,俯拾皆是。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切重要思想方法,都是再三揚棄。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是孔子學說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貫穿整個孔子思想體系,可以這樣說,沒有中庸就沒有孔子思想。毛澤東對孔子的中庸思想有一個先揚后抑的過程。1939年2月,毛澤東連續三次給陳伯達和張聞天寫信,就中庸問題提出他的看法,并給予很高評價。他認為中庸思想“的確如伯達所說是孔子的一大發現,一大功績,是哲學的重要范疇,值得很好地解釋一番?!?35)《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7頁。毛澤東又說:“一個質有兩方面,但在一個過程中的質有一方面是主要的,是相對安定的,必須要有所偏,必須偏于這方面,所謂一定的質,或一個質,就是指的這方面,這就是質,否則否定了質。所以墨說‘無偏’是不要向左與右的異質偏,不是不要向一個質的兩方面之一方面偏(其實這不是偏,恰是正)”(36)《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2頁。。毛澤東在這里指出,無偏就是偏的正,他進一步強調,“一定的質被包含于一定的量之中”,“但重要的是從事物的量上去找出并確定那一定的質,為之設立界限,使之區別于其它異質,作兩條戰線斗爭的目的在此”(37)《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6頁。。

毛澤東借鑒孔子中庸思想里過猶不及的理論,用到黨內思想斗爭中去詮釋政治和社會生活?!啊^猶不及’是兩條戰線斗爭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學,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兩條戰線斗爭,去肯定事物與概念的相對安定的質?!?38)《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5-146頁。1939年5月,艾思奇的《哲學選輯》出版,毛澤東立即閱讀。在第二部分“唯物論和唯心論”中,艾思奇寫道:“中國的中庸思想常常就被人曲解為折中主義,或妥協調和主義”(39)《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364頁。,毛澤東批注:“中庸思想本來有折中主義的成分,它是反對廢止剝削又反對過分剝削的折中主義,是孔子主義即儒家思想的基礎。不是‘被人曲解’,他本來是這樣的?!?40)《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364頁。這與他在當年2月連續三次給陳伯達和張聞天寫信的內容大相徑庭。再后來,他針對艾思奇的“中庸思想中的精華,是辯證法的,它肯定質的安定性,而不是把肯定和否定平列看待”(41)《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380頁。的觀點,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庸思想是反辯證(法)的。他知道量變質,但畏懼其變,用兩條戰線斗爭方法來維持舊質不使變化,這是維持封建制的方法論……不是辯證法……他是折中主義?!?42)《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4-145頁。毛澤東在前后不長時間內,對孔子中庸思想先揚后抑,體現了他的深入思考?;诜磳Α斑^猶不及”,把中庸視為一種辯證的方法,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如果從兩條戰線斗爭出發,把中庸思想絕對化就錯了。毛澤東把儒家中庸思想放到整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去考量,認為它是維持封建制度的方法論,的確抓住了根本,擲地有聲。直到后來,毛澤東堅持兩條路線斗爭的觀點,始終旗幟鮮明,從不折中調和。毛澤東對孔子的名與事、文與質、言與行,都有借鑒和精到分析。針對孔子觀念論的“名”,毛澤東指出:“觀念論哲學有一個長處,就是強調主觀能動性,孔子正是這樣,所以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擁護?!?43)《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4-145頁。

“實事求是”,語出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泵珴蓶|賦新意于“實事求是”。早在1938年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他就要求:“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焙髞?毛澤東又在《新民主主義論》和《改造我們的學習》中開展進一步論述?!啊畬嵤隆褪强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44)《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1頁。毛澤東把“實事求是”吸收到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中,這是把傳統文化和黨的思想路線完美結合的典范。

毛澤東用典精到,很少有人企及。如婦孺皆知的《為人民服務》,他借鑒司馬遷的話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癁槿嗣窭娑?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45)《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04頁。在一個普通戰士的追悼會上,講古比今,由司馬遷講到當下,人文歷史的厚重感和共產黨人的使命感躍然紙上,既弘揚了中國傳統道德觀,又號召全體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自此以后,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要重的信念,更形象、更生動,逐漸深入人心。毛澤東的名篇《愚公移山》是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作的閉幕詞,毛澤東借鑒《列子·湯問》中“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46)《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02頁。經毛澤東這么一推陳出新,可以說有口皆碑,婦孺皆知,“愚公移山”成了中國人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47)《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01頁。的響亮口號,成了中國人民戰勝困難的精神支柱和光榮傳統,這些都是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的典范之作。

西方文化也是毛澤東文化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個國家應該而且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4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7頁。毛澤東曾打算到日本和俄國留學,學習西方文化知識。早在1918年3月31日,他在與蕭三的交流中曾表示,“自己是一個主張大留學政策的人”。新民學會成立之初,他就有去日本留學的想法和打算,后沒去成。直到1921年9月,他還有在國內做三四年預備,再去俄國留學的計劃。(49)《毛澤東傳》,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45頁。毛澤東說:“應當承認,每個民族都有他的長處,不然他為什么能存在?為什么能發展?”(50)《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85頁。青年時,他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如饑似渴,在中學就讀了亞當·斯密、達爾文、約翰·密勒等關于倫理學的書,盧梭、斯賓塞和孟德斯鳩所寫的法律書。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毛澤東一直提倡學習外國先進文化。他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51)《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6-707頁。1945年,他在《論聯合政府》里強調,“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52)《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3頁。1956年8月24日,他在同中國音樂家協會的負責同志談話時說,“可以先學外國的東西再來搞中國的東西,但是中國的東西有它自己的規律……總要有民族特色,要有自己的特殊風格,獨樹一幟?!?53)《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46頁?!疤貏e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應該‘標新立異’,但是,應該是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越多越好,不要雷同?!?54)《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50頁。他認為,“應該越搞越中國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向古人學習是為了現在的活人,向外國人學習是為了今天的中國人?!?55)《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52頁。他甚至贊成三分法,非驢非馬也可以,不中不西也可以,只要有人歡迎。通過學習外國的長處,接受人家成功的東西,創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東西。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毛澤東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的理念和價值訴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體現了中國特色、中國傳統、中國胸懷和中國價值意蘊。

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方法,集政治、經濟、文化于一體,明確文化是反映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能指導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的觀念形態,彰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屬性和國家意義,是毛澤東文化思想的又一來源和重要內容之一。

毛澤東的文化觀,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毛澤東,從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開始,就一直在苦苦進行文化之旅,不管治黨、治軍還是治國,都在艱辛探索。從13歲到28歲,他用15年時間完成了作為革命家、理論家、思想家的文史知識儲備。解放初,他曾對湖南一位致力于少數民族史研究的中學教師陳寄生說:“惟覺中國的歷史學,若不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研究,勢將徒費精力,不能有良好結果,此點尚祈注意及之?!?56)《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86頁。毛澤東走上革命道路,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他革命自覺、思想自覺、理論自覺、文化自覺的人生選擇。他始終認為,“文化是反映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的,但它同時又能夠指導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會沒有文化就建設不起來?!?57)《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9-110頁。如何建構一個科學的文化體制和思想體系,是他終生探索的問題。

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文化思想、哲學思想的繼承,在他的哲學批注里有充分反映。據《毛澤東哲學批注集》統計,僅在延安時期他就批注過《辯證唯物論教程》(西洛可夫、愛森堡等著,李達、雷仲堅譯),《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米丁等著,沈志遠譯),《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斯大林著,博古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河上肇著,李達等譯),等等。毛澤東對西洛可夫、愛森堡等著《辯證唯物論教程》多次研讀,寫下12000多字的批語。他閱讀米丁等著《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寫滿了批注,其中有許多思想借鑒體現在《實踐論》和《矛盾論》的寫作中。毛澤東在讀《辯證法唯物論教程》時曾批注:“辯證法的本質即對立的統一法則”(58)《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6頁。,“理論從實踐產生,如果正確反映客觀外界的發展過程,然后再應用這種理論于實踐,就能在實踐上實現這種理論,完成認識的路程?!?59)《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33-34頁。這些批注處處閃耀著毛澤東在閱讀時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發生碰撞而產生的智慧火花和真理光輝。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理論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認識的能動作用和從理性認識到革命的飛躍等思想,在毛澤東的哲學批注里已經清晰可見,這為他后來撰寫《實踐論》《矛盾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實踐論》才有高屋建瓴、一覽眾山小的結尾: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60)《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6-297頁。

馬克思列寧主義始終認為,一切國家的劃時代體系和思想,都是由于那個時代的社會需要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都是以本國的發展需要為前提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始終強調,思想從來不能超越世界秩序的范圍,只能超越世界秩序的思想的范圍,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因此,“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統治階級支配的?!?6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2頁。在政治、經濟、文化的交互中,馬克思列寧主義始終強調和堅持經濟條件的決定意義,文化不能脫離社會或凌駕于社會之上,它從來都是屬于社會、屬于時代的,它產生于社會和時代,又為一定的社會和時代服務。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只有通過社會和時代才能體現出來。

毛澤東思想的哲學體系形成于延安時期,《實踐論》《矛盾論》是這一時期最經典的作品。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完成了《實踐論》《矛盾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科學的、鮮活的理論方法,奠定了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已經擁有了大革命、土地革命以及抗日戰爭爆發以來的豐富經驗和教訓,作為一個成熟的政黨,應該而且能夠適時舉起自己的旗幟,這面旗幟就是新民主主義。毛澤東總結說:“在抗日戰爭前夜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62)《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25-826頁。因此,只有到這個時候,我們才能認識到中國民主革命這個必然王國的自由。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實踐論》《矛盾論》才能產生深邃的理論思考。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出發,毛澤東基于從制度上、政治上、經濟上對新民主主義的全面理解,把他對文化的理解進行梳理,新民主主義“新文化”應運而生。

1940年1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做《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長篇報告。據溫濟澤回憶,“這個長篇報告,從下午一直講到入夜點起煤氣燈的時分?!薄皳頂D在會場里的五六百群眾,被他的精辟見解和生動話語所鼓舞、所吸引,聚精會神,屏息靜聽,情緒熱烈,不時響起一陣陣的掌聲?!?63)溫濟澤:《聽毛主席講新民主主義論》,《征鴻片羽集》,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第473頁。這篇報告于一個月后,先在《中國文化》創刊號發表,后又刊登在《解放》第98、99期合刊上,刊登時文章題目改為《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文化觀得到完整體現。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里說:“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這是我們對于文化和政治、經濟的關系及政治和經濟的關系的基本觀點”(64)《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頁。。對于新文化,毛澤東特別強調它和政治、經濟之間的關系,“至于新文化,則是在觀念形態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經濟的東西,是替新政治新經濟服務的……而在觀念形態上作為這種新的經濟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并為它們服務的東西,就是新文化。沒有資本主義經濟,沒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沒有這些階級的政治力量,所謂新的觀念形態,所謂新文化,是無從發生的?!?65)《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5頁。建設什么樣的文化,堅持什么樣的文化方向,始終是一個政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問題、路線問題。毛澤東已經把政治、經濟、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講得清清楚楚了,這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經濟觀、文化觀一脈相承。

作為毛澤東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的文化觀在他的新聞思想里也得到充分體現。毛澤東堅持政治家辦報,而不是書生辦報;堅持為人民服務,靠全體人民辦報;堅持真理,必須旗幟鮮明;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新聞真實性,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等等。這些內容都已經成為我黨重要的新聞理論基本原則和指導方針,至今依然煥發巨大的生命力。

發端于新民主主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豐富社會實踐中逐步完善形成的“雙百”方針與“二為”方向,是毛澤東文化思想的第三個來源和重要內容,作為社會主義文化觀的偉大旗幟,歷久彌新。

早在1940年前后,毛澤東就對革命成功以后的文化建設開始研究和探討。他在《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中指出,“對于文化問題,我是門外漢,也方在開始?!?66)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中國文化》,1940年第1期。無論他是自謙還是客氣,他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實際上,他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義論》里就已經對新文化有了非常深刻的論述,明確提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三個重要文化屬性。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首次提出文藝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他說,“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大眾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67)《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7頁。1944年,他在陜甘寧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再次叮囑,“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的熱忱,必須聯系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68)《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12頁。當新中國即將誕生時,他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詞中,以極大的政治熱情豪邁地說,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經歷了幾十年的戰亂,要將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建成“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談何容易啊!

毛澤東的文化思想,吸收借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文化建設思想,一脈相承。十月革命后,列寧從俄國實際出發,就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方針策略,他認為,文化建設任務應成為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文化水平是最迫切的任務之一。列寧說,“無可爭辯,我們是生活在兩個時代的交界點;因此,只有首先分析從一個時代轉變到另一個時代的客觀條件,才能理解我們面前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薄爸挥性谶@個基礎上,即首先考慮到各個‘時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個別國家的個別歷史事件),我們才能夠正確地制定自己的策略?!?69)《列寧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2-143頁。為了建設新中國的“新文化”,毛澤東傾力倡導并踐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這個前提下,他積極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半p百”方針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它有一個不斷完善和充實的過程。

舊政權留下來的文化機構和知識分子,應該說絕大多數長期受封建思想和帝國主義奴化思想影響,如何積極教育引導他們盡快轉變世界觀,使他們成為為新中國服務的新型知識分子,是建國初期毛澤東考慮的重大現實而急迫的問題之一。他在日理萬機的同時,覺得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一場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勢在必行,在慎重考慮的前提下,1951年5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經他修改的《應當重視電影的討論》,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之后又陸續開展了對梁漱溟、《紅樓夢》等方面問題的批判,以求尋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代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化學術機制、體制和價值標準。盡管這些探討后來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走了彎路,犯了擴大化的錯誤,但對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思想文化建設和大是大非問題,具有重大實踐意義和經驗教訓價值,在意識形態方面發揮了輿論引導的重要作用。1951年3月,毛澤東為中國戲劇研究院成立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1953年8月,他在批復陳伯達關于成立中國歷史問題研究、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和中國語文教學研究三個委員會后,又強調了“百家爭鳴”的工作方針。至此,“雙百”方針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已經形成。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講過:“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于一定的階級,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的……文藝是從屬于政治的,但又反轉來給予偉大的影響于政治?!?70)《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5-866頁。隨著新中國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文化界出現諸多不同聲音,學界、業界莫衷一是。特別是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百家爭鳴”后,普遍反映積極良好。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第一次把“百花齊放”與“百家爭鳴”并列提出,并進一步闡明,“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彼忉屨f:“‘百花齊放’是群眾中間提出來的,不曉得是誰提出來的。人們要我題詞,我就寫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偌覡庿Q’,這是兩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講學術,這種學術也可以講,那種學術也可以講,不要拿一種學術壓倒一切。你講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勢必就會越來越多?!?71)《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4-55頁。在提倡百家爭鳴方面,毛澤東以身作則。1956年,有一位蘇聯學者在我國講學期間,曾向中國陪同人員談到他不同意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中關于孫中山世界觀的論點,有人提議把此事通報給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毛澤東知道后,不贊成這樣做,并專門于1956年2月就此事給劉少奇等七位中央領導寫信強調,“我認為這種自由談論,不應當去禁止。這是對學術思想的不同意見,什么人都可以談論,無所謂損害威信。因此,不要向尤金談此事。如果國內對此類學術問題和任何領導人有不同意見,也不應加以禁止。如果企圖禁止,那是完全錯誤的?!?72)《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10頁。這充分表明了毛澤東對百家爭鳴的態度,包括對他自己的思想觀點都可以爭鳴。

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毛澤東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看還是對的,是合乎辯證法的?!?73)《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45頁。同年2月,他又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次擴大會議上加以深刻論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名的“六條標準”。毛澤東認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來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利用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一種風格,一種學派,禁止另一種風格,另一種學派,我們認為會有害于藝術和科學的發展?!?74)《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88頁?!鞍倩R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是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來的,是基于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政權建設的實際需要提出來的,是時代的產物?!霸谏鐣髁x社會中,新生事物的成長條件,和過去根本不同了,好得多了。但是壓抑新生力量,壓抑合理的意見,仍然是常有的事。不是由于有意壓抑,只是由于鑒別不清,也會妨礙新生事物的成長。因此,對于科學上、藝術上的是非,應當保持慎重的態度,提倡自由討論,不要輕率地作結論?!?75)《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89頁。一般來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單從字面上看,是沒有階級性的,不管無產階級,還是資產階級,誰都可以用它來為自己的政權建設服務。而對所謂香花和毒草,各個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也有各自的看法。為了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辨別香花和毒草的方法,毛澤東提出了六條標準。在這六條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兩條。從此,“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正式成為我們黨在科學文化領域的重要指導方針,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科學發展的重要思想指南。

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的初衷是為了指導文化建設,后來他又把“雙百”方針擴大到其他方面,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指導思想。1962年1月30日,他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談到民主集中制時說,“讓群眾講話,哪怕是罵自己的話,也要讓人家講……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臺的?!?76)《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16-817頁。他借鑒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抉R遷講的這些事情,除左丘失明一例以外,都是指當時上級領導者對他們作了錯誤處理的?!?77)《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17頁。他反對像拘文王、厄孔子、放逐屈原、去掉孫臏的膝蓋骨那樣的事情發生。

關于“二為”方向,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78)《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7頁。1944年10月30日,他在陜甘寧邊區文教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的熱忱,必須聯系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要聯系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愿。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愿望出發?!?79)《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12頁。在這里,他明確提出了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熱忱。后來他又在1949年7月召開的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再次號召全國一切愛國的文藝工作者,“進一步聯系人民群眾,廣泛地發展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使人民的文藝運動大大發展起來?!?949年,“文化為人民服務”正式寫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應該是我國對“二為”方向的最早確認。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多次提到知識分子要與工農相結合,全心全意服務工農民眾,要真正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必須解決的問題,使他們積極發揮才能。(80)《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25頁。他寄希望于我國的知識分子,在繼續前進和工作學習中“逐步地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逐步地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步地同工人農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頓,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沒有出路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81)《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85-386頁?!耙呀咏まr群眾這件事,造成一種風氣”?!叭绻覀兊闹R分子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又在同工農群眾的接近中,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有所了解,那末,我們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語言,不僅有愛國主義方面的共同語言、社會主義制度方面的共同語言,而且還可以有共產主義世界觀方面的共同語言?!?82)《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408-409頁。雖然毛澤東沒有明確并列提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但“二為”的核心內容和精神實質,在毛澤東的一貫論述中非常清楚,成為后來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戰線一貫遵循的思想準則和行動方向。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魅力所在,文化具有典型的時代意義和價值意蘊,文化自信必須堅持民族價值、國家訴求,充分彰顯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特色,毛澤東同志在這方面為我們樹立了知行合一的光輝榜樣?!半p百”方針和“二為”方向,是實踐的、辯證的、知行合一的、理論與實踐統一的。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同志多次強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要堅持“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8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這與毛澤東在八十多年前提出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一脈相承。

結 語

毛澤東的文化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它具有深厚的中國底蘊和濃郁的中國韻味、中國氣概、中國特色,它不拘泥于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世界眼光、國際視野,高屋建瓴,一覽眾山小。因此,它是開放的、包容的、多維的、敞開胸懷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它的價值訴求。

毛澤東的文化思想,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逐漸形成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這種繼承與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集中反映在《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中。因此,毛澤東的文化思想既具有非常生動的實踐理性,又具有豐富的工具理性和價值意蘊。他的文化觀集中體現在《新民主主義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在前后近二十年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毛澤東的文化思想融合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精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毛澤東的文化思想,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思想旗幟?!半p百”方針和“二為”方向原本只是一種對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后來,毛澤東又把它們運用到其他方面,特別是運用到治國理政中去,尤其是與民主集中制有機結合在一起。毛澤東的文化觀對于我們黨和國家,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文化政策、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等,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毛澤東的文化觀和文化思想既是文化形態,又是意識形態。作為文化形態,它具有一些非階級傾向性的“非軸心”內容,這是文化的開放性所致。毛澤東的文化思想,集中了人類文化歷史上最優秀的成果,因此,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普適性、共通性。作為意識形態,它具有典型的階級性和為政權服務的功能。毛澤東畢生追求,希望把一個經濟上貧窮、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四個現代化成為幾代中國人的執著追求和理想。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第二個結合”,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84)《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對于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歷史鑄成這樣一個事實:講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講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毛澤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底蘊。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國家強,沒有文化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一個國家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類社會每前進一步,都帶著文化進步的烙印。文化建設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可以而且應該大有作為?!袄碚撘唤浾莆杖罕?也會變成物質力量?!?8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60頁?!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頁。這應該成為我國學界、業界努力的方向和矢志不渝的文化追求。

猜你喜歡
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文化
主題類圖書質量提升對策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誰遠誰近?
抉擇
人民出版社
書訊
書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