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寧地區草原生態監測及草畜平衡狀況分析

2024-01-16 08:09王玉青
新農民 2023年34期
關鍵詞:載畜量

王玉青

摘要:本文介紹了西寧市天然草地資源概況、草地類型、草場分布規律及管護情況,通過天然草地、人工草地資源的調查和監測,測算出理論載畜量,全市理論載畜量為107.99萬個羊單位,與實際載畜量對比后發現尚有17.2萬個羊單位的發展潛力,同時在調研中發現了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發展建議。

關鍵詞:生態監測;草畜平衡;載畜量

1 基本情況

1.1 草地資源概況

根據西寧市國土三調結果,全市草地面積為16.826萬hm2,占總土地面積的22.12%,其中天然牧草地16.26萬hm2、人工牧草地470 hm2、沼澤草地230 hm2、其他草地0.496 hm2。草地類型有山地草原、高寒草甸等,常見的植物有禾本科、百合科等53科、146屬、256種。

1.2 草地類型及基本特點

1.2.1 山地草原類

分布在海拔2 250~3 000 m的低山丘陵、山地陰坡和陽坡上,面積2.73萬hm2。分布在湟中區土門關、田家寨等鄉鎮,大通縣娘娘山、樺林鄉,湟源縣東峽鄉等區域。主要優勢植物有針茅、賴草等。

1.2.2 山地草甸類

分布在海拔3 000~3 600 m的陰坡、半陽坡上,面積2.51 hm2。分布在湟中區上新莊等鄉鎮,湟源縣東峽等鄉鎮。主要優勢植物有苔草、蒿草等。

1.2.3 高寒草甸類

分布在海拔3 600~4 400 m的山地陰坡、陽坡上,面積25.99 hm2。分布在大通縣寶庫、青林等鄉鎮,湟中區上新莊、上五莊等鄉鎮,湟源縣寺寨、日月等鄉鎮。主要優勢植物有小蒿草、黑穗苔等。

1.2.4 溫性草原類

面積6.04萬hm2,分布在大通縣娘娘山、東峽鎮區域,湟源縣東峽鄉區域。主要優勢植物有冷蒿、長芒草等。1.2.5附帶草地類總面積2.96 hm2,分布在海拔

2 800~3 400 m的陰坡,在湟中區上五莊、群加等鄉鎮。1.2.6溫性荒漠草原類面積為653.33 hm2,分布在湟源縣寺寨鄉。

1.3 草場分布規律

天然草場的垂直分布規律較為明顯,海拔在2 250~3 000 m的陰坡和陽坡上分布針茅、賴草、阿爾泰紫菀為優勢種的山地草原類。隨著海拔升高,在3 000~3 600 m的陰坡生長著以金露梅、高山柳為優勢種的灌叢草甸類草場,其相對應的則分布著莎草科的苔草、線葉蒿草、雜類草中的珠芽蓼占優勢的山地草甸類草場。在海拔3 600~4 400 m的陰坡以黑穗苔草為主,陽坡則以小嵩草為優勢的高寒草甸類草場。

1.4 草原管護情況

西寧市37.93萬hm2可利用天然草原聘用114名草原生態管護員,每名草原管護員負責0.33萬hm2,對草原防火、破壞草原等違法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一是各縣區對天然草原進行草地檢測和對放牧牲畜的實地核查,按要求對草原進行有害生物防控、鼠蟲害預測預報等,確保草畜平衡。二是嚴格落實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等制度,按照《青海省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資金管理辦法》等草原生態保護獎勵獎補政策,每年落實草畜平衡獎補37.93萬hm2(發放標準37.5元/hm2),發放獎補資金1 422.5萬元,農牧戶17.09萬戶,實行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提高了群眾的積極性。三是加強草原防滅火及生態管護員日常管理,建立網格化管護體系,實行草原防火24 h輪流值班,鄰近鄉鎮設立了草原防火點,配備防火工具,加強草原防火工作。

2 草畜平衡現狀

2.1 綜合植被蓋度

根據2022年度全市草原生態監測工作,經測算,2022年度西寧市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為61.43%。其中,湟中區60.53%、大通縣60.4%、湟源縣64.49%。比上年增加0.33%。

2.2 草原產草量

2022年度全市天然草原鮮草平均產為259.41 kg/667 m2,其中,湟中區341.01 kg/667 m2、大通縣193.1 kg/667 m2、湟源縣244.11 kg/667 m2。

2.3 草原載畜能力與草畜平衡狀況估算

依據《天然草地合理載畜量的計算》標準和《青海省草地資源調查技術規程》《青海省林草生態綜合評價技術方案》等技術規程,測算天然草原可承載牲畜數量。2022年全市理論載畜量、實際載畜量、潛在載畜量分別為107.99萬、90.79萬和19.50萬羊單位。

從全市看,總體處于潛載狀態,還有飼養發展空間。從各區縣看,地區間草畜平衡差異較大,其中,湟中、大通兩地總體呈潛載狀態,其中大通潛載率達39.71%,牲畜發展空間最大;湟源縣載畜情況不容樂觀,總體處于基本超載狀態,超載率達0.63%,已超過最大載畜量或接近載畜量底線,需要全面加強草畜平衡監管,開展草原生態監測,實施圍封休牧輪牧、退化草地補播、封育圍欄等措施進行調節,天然草原自然調節功能逐步恢復,提升草原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促進畜牧業持續發展。

對3年的載畜量年際變化對比分析,全市草地實際載畜量在90.79萬~105.23萬羊單位,年際最大差值只有77萬羊單位。而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草地牧草產量變化明顯,導致理論載畜量差異較大,2021年達到最大值(145.93萬羊單位),2022年最小值

(107.99萬羊單位),相差37.94萬羊單位,載畜量年際最高與最低差26%。三年草地載畜量畜平衡分析比較,超載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表明,草原生態保護力度持續加強,先后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和修復、退化草地治理等生態工程,加大草畜平衡監管和執法力度,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圍封休牧輪牧、補播良種、草原管護員等措施,綜合植被覆蓋度和鮮草產量顯著提高,草畜得到平衡。

3 存在的問題

3.1 全市草原監測工作基礎薄弱,影響了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

經過歷年連續不間斷的實地監測,及時掌握了草原資源的動態變化,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數據,為西寧市省草原生態保護工程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也為全面提升西寧市草原管理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受機構改革影響,原先從事草原技術推廣及應用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分流到不同的部門,削弱了草原建設技術力量,湟源縣草原站僅有2名技術人員在承擔全縣草原生態保護工作。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草原監測工作的開展。

3.2 草原監測技術指標體系不健全,難以客觀反映草原生態現狀

草原動態監測工作作為生態保護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及生態評價依據,其監測內容及技術指標是客觀反映草原生態現狀的具體體現。草原是復雜的自然生態系統,植被的生長與水、熱等氣候因素、立地條件、草食動物等有一定的關聯,這些因子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到草地植被及其生產力,加之數據采集過程中人為誤差太多,進而影響監測結果。尤其是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域劃分,是基于2011年全省第1輪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實施的基年劃分的。隨著第2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落實,禁牧區、草畜平衡區的面積、植被蓋度和產草量均已發生變化。因此,植被蓋度、退化草地治理率和理論載畜量等指標難以客觀、真實地反映草原生態狀況,這些監測指標的獲取及統計方法仍沿用以往的標準,時效性不強,不適應新形勢下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需求。

3.3 草原監測技術手段落后,無法滿足草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草原資源的動態監測工作,涉及氣象、土壤、動物、地理等多學科領域,專業技術性強。西寧市乃至全省草原監測工作主要草原監測部門的實地抽樣監測為主,在進行年度監測結果的分析時,很難結合水熱等氣象因子進行深入研究。監測手段落后,極大地影響了數據的有效時限和監測結論。因此,增加草原監測的科技含量,拓寬監測技術手段,創建數據共享機制,更新草原監測技術指標,建立全覆蓋、全方位、時效性較強的遙感與地面監測技術體系是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4 對策及建議

4.1 完善草原監測機制,穩定隊伍基礎

加強草原行政管理職能,健全全市草原生態管理機構和體系,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保障各區縣草原生態保護工作經費,加強基層草原站隊伍建設。健全草原監測工作體系和機制,形成由行政主管部門總負責,技術推廣部門具體落實,技術人員具體承擔的工作模式,穩定草原監測隊伍,確保草原生態保護工作有序開展。

4.2 健全指標體系,提升技術支撐能力

持續完善草原生態監測指標體系,建立生態保護工程評價體系,完善草原生態監測網絡,努力實現草原資源地面與遙感監測的全域性和業務常態化,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提升草原生態監測工作的科技支撐能力,持續發揮監測對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支撐作用。

4.3 積極探索生態修復新技術,解決草原生態修復瓶頸

積極與科研院所等技術團隊合作,在黑土灘治理、退化草地治理、草原生態服務價值評估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強高寒草甸草原修復、鼠蟲病害防治等關鍵技術研發推廣,支持草原學科建設和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要求,加快制訂修訂草原保護修復、退化草原修復、監測評價等方面的技術標準規程。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草原保護建設的科技含量。

4.4 加強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綜合治理

以科學綠化為基本遵循,以自然恢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重點修復與面上治理相結合,持續加大生態治理力度,提升草原生態系統完整性。根據草原力核定適宜載畜量,建立科學放牧制度,推行劃區禁牧、輪牧、返青期休牧,提升牧草產量和質量。持續推進林草深度融合,采取退化草地補播、改良、有害生物防控、建設人工飼草基地措施,加大黑土灘、沙化等中度以上退化草原治理力度,提升草原水土保持能力,減輕天然草原放牧壓力,恢復草原植被和綜合生態功能。

4.5 完善并健全法律法規,強化資源利用監管

推深做實林(草)長制,探索建立“林(草)長+

河湖長”等聯動協作機制,協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河湖資源管控。加強草原資源征占用審核審批,強化草原用途監管,嚴守生態紅線。強化林草資源綜合監管,落實草畜平衡制度、生態獎補政策。強化制度保障,確保管護員隊伍規范合理運行。加快修訂地方性法規,健全草原保護修復法治體系。依法治林管草,從嚴執行草原生態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草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嚴厲打擊和遏制各類非法擠占草原生態空間、亂開墾草原等行為。

參考文獻

[1] 李文娟,馬軒龍,陳全功.青海省海東、海北地區草地資源產量與草畜平衡現狀研究[J].草業學報,2009,18(5):270-275.

[2] 唐炳民,徐有學.加強草地保護建設 實現草畜平衡[J].青海草業,2018,27(4):29-34.

[3] 剛,王道龍,辛曉平,等.錫林浩特市草地載畜量及草畜平衡分析[J].草業科學,2009,26(1):87-93.

[4] 張春梅,趙得明.湟中縣天然草地產草量及載畜量調查[J].草業與畜牧,2008(6):58-59.

猜你喜歡
載畜量
農林牧結合地帶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呼倫貝爾草原載畜量偏低原因探究
一種含轉動副間隙多連桿機構非線性動力學行為分析方法
施肥和補播對高寒草甸草原載畜能力的影響
天然草地劃區輪牧管理利用
草原生態載畜量測算核定方法研究
肅南縣天然草地資源利用現狀調查
放牧藏系綿羊生長發育及體重變化規律研究
朱日和鎮牲畜頭數與載畜量變遷研究
內蒙古典型草原放牧壓力評價及土壤N儲量響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