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州市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

2024-01-16 08:09徐衛麗
新農民 2023年34期
關鍵詞:朔州市雨強強降水

徐衛麗 等

劉瑞蘭? 賈曉霞? 杜佩德? 田粉平

摘要:利用朔州市1971—2020年6個國家級觀測站逐小時降水資料,分析朔州市短時強降水發生頻次的空間分布,年際變化特征,以及月、日發生次數分布和歷史極值,結果表明:朔州市短時強降水日呈西南-東北帶狀分布,北部、西部山區為高發生區,盆地平川區為少發生區。強降水次數年際變化有線性上升趨勢,0.27次·10a-1;20世紀80、90年代連片強降水過程較多,最近10年強降水次數增多,但基本是單站出現。月分布主要發生在5~9月份,呈單峰分布,7~8月份最多,占總次數的84%。日變化北京時間14:00~18:00為高時段,上午為少發時段。強降水有開始日提前和結束日退后的趨勢,雨強極值大部分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和最近10年。

關鍵詞:國家級觀測站;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雨強極值朔州市夏季暴雨,特別是短歷時暴雨(短時強降水)常形成洪澇災害,不僅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破壞土壤結構,導致農業減產,還對廠礦、公路、鐵路、交通運輸,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1]。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社會、經濟、人口要素日益密集,短歷時強降水造成的洪澇災害也日益嚴重[2]。例如,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過程,該過程在短時間內造成市區嚴重內澇,郊區山洪暴發,給社會運行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2021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鄭州市16~17時小時雨量達201.9 mm,刷新歷史極值,地鐵5號線04502次列車因極端降水遭遇澇水灌入,失電迫停,致14人死亡。2023年8月7日凌晨,朔州城區短時強降水,致立交橋下積水深度達1.8 m,誤駛入轎車被淹沒,1人溺亡。短時強降水的研究一直是國內外氣象學者的研究重點之一,同時也是難點之一[3-4],為提高對短時強降水形成的洪澇災害及其防控的認識,增強災害減災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不少學者對短時強降水的時空分布和氣候特征進行了分析,殷水清等[5]利用海河流域的逐時降水資料對海河流域的逐時降水研究表明:短時強降水的頻次和強度都呈增加趨勢,充分認識和理解短歷時暴雨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分析其成因,對防災減災規劃、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6]。我國不同地區極端強降水和降水日變化特征存在明顯的地域性[7-9],關于本區域短時強降水氣候特征的研究目前還是空白,近年來隨著市、縣各級政府不斷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對氣象預報預警有精準細致的需求,本文通過研究朔州市6個國家級測站降水觀測數據,得出強降水時空分布和年代變化,有助于市政府城市規劃、道路設施布局、山區山洪泥石流災害治理做決策依據。

1 短時強降水定義和資料的選取統計

統計分析使用資料為1971—2020年間5~9月份朔州市6個國家級觀測站降水日資料,以20時(北京時下同)為日界,降水量統計時間分辨率為1h,資料來自山西省氣象信息中心,資料經過質檢,質量和完整性高。根據中國氣象局《全國短時臨近預報業務規定》[10],結合本地降水氣候特征,本文“短時強降水”定義為1 h降水量≥20 mm的降水,國家級測站1d中出現1次短時強降水,則記該測站為1個強降水日,多次出現,累計統計;1 d中有1個或以上測站出現強降水,記為1次強降水;相鄰2站或以上,同時或先后出現強降水,記為1次區域性強降水。

2 分析結果

2.1 朔州市地理概況和短時強降水日空間分布

朔州市地處我國北方黃土高原,地形起伏較大,西部和南部是山區,中部和東北部為大同盆地西南端的平川區(圖1)。境內海拔在970~2 335 m,西部是呂梁山脈最北段的洪濤山、管涔山,南部是恒山的西段,組成西部和南部海拔1300 m以上的丘陵山區。丘陵山區包括右玉、平魯兩縣、朔城區的西部和南部、懷仁縣西部、山陰縣西北部和南、應縣的南部,面積占全市面積的64.3%。

統計朔州市1971—2020年5~9月份6個國家級測站短時強降水日數,具有明顯地理特征(圖2),等值線呈東北-西南帶狀分布,西部為高發區,中部、東部為低發區。強降水日數首先從平川區向西北、東南山區遞增,高發區在北端右玉縣35d。其次為平魯區28d,朔城區24d,懷仁市20d,中部盆地山陰、應縣最少18d,全市平均23.8d,單站年平均0.36d·a-1-0.70d·a-1,

這對多山丘溝壑的地區來說是個低概率高影響氣象事件。

▲代表6個國家級觀測站

2.2 月分布特征

朔州市短時強降水50年總計出現143d,5~9月份都有出現,月發生次數呈單峰分布,5月份、9月份出現最少分別為2d、8d,6月次之12d,短時強降水日主要集中在7、8月份分別為70d、51d,占總日數的85%(圖3)。7月下旬,日平均氣溫達到年內最高,大氣熱力不穩定增強,強對流天氣顯著增多,7、8月旬平均強降水日20d,這一旬就出現了28d。7月21日或22日是“大暑”節氣,本地出現降水的概率非常高,要特別關注這個時間段的雨強。

2.3 日變化

朔州市6區縣日間短時強降水出現時間統計,呈雙峰型分布(圖4),強峰為午后14:00~19:00,

15:00-16:00發生次數最多,19:00后明顯下降,

20:00~21:00出現的強降水是當日午后對流天氣過程降水造成的;夜間強降水(弱峰)出現在00:00~08:00,

小時分布起伏不大;上午為少發時段,09:00~10:00沒有出現過強降水。1d中按20:00~08:00定義為夜間,6個國家級觀測站5~6月份、9月份夜間降水雨強小,小時雨量沒有超過20 mm。夜間強降水均出現在7、8月份;山陰縣、朔城區與西部山區夜間強降水占比無太大差別,占該站的30%左右,東部應縣、懷仁夜間強降水僅占20%以下。1個強降水日(1次強降水過程)平川區僅有1個時次降水量≥20 mm,50年中山區縣有4次強降水過程出現了2個時次強降水,山區由于海拔落差大,地形匯聚作用,強降水形成的短時洪水危害更大。

年際變化及年代際線性趨勢

2.4 年際變化趨勢及年代際特點

1d中有1站以上出現強降水,記為1次強降水。1971—2020年朔州市短時強降水次數時間序列如圖5,其中有6年沒出現強降水,2017年最多有7次,70年代中后期、1990—2000年期間和2000-2010年期間相對較少,50年間總共出現119次,年平均2.4次/6站。年際序列與強降水次數相關性及線性趨勢分析,相關系數0.22,兩者相關性達90%,顯著相關,年強降水次數呈線性增加趨勢,0.27次·10a-1。

50年間119次強降水天氣,絕大多數過程只有1站出現強降水,區域性強降水只有12次,占總次數的10%。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區域性短歷時暴雨較多,最多達3站,1991年有11個強降水日,僅有6次強降水過程;最近10a強降水次數在增多,2017年就有7次,但沒有出現區域性強降水,強降水局地性更強,這客觀上增加了強降水預警、落區預報難度。

2.5 短時強降水極值

朔州全市6個國家級觀測站1971—2021年間,各站短時強降水最大雨強朔城區50.3 m·h-1(2005.7.30),其他依次為山陰49.1 mm·h-1(2017.7.21),右玉縣48.7 mm·h-1(2016.7.24),懷仁40.2 mm·h-1(1992.7.10),平魯38.0 mm·h-1(1991.7.18),應縣37.5 mm·h-1(1993.6.18)都出現在一日中15:00~20:00間。雨強極值大部分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和最近10年(2022年8月13日右玉縣白頭里鄉72.0 mm·h-1又刷新了歷史數據)。朔州市短時強降水最早出現在5月27日(2004年右玉縣),最晚結束于9月21日(2017年應縣);強降水開始時間年代際變化提早1d·10a-1,結束日推遲2d·10a-1,與本地平均氣溫以0.285℃·10a-1 [11]結論一致。

3 結論

(1)50年間降水資料統計,朔州市短時強降水日數具有明顯的地理分布特征,山區出現最多,平川區最少,全市平均23.8d,單站年平均0.36d·a-1~0.70d·a-1,對本地來說是個低概率高影響氣象事件。

(2)5~9月份,都有短時強降水發生,但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總日數的85%,特別是7月下旬出現的概率最高,要特別關注“大暑”節氣的降水。一日之中14:00~18:00為高發生時段,上午出現的概率最低;7~8月份夜間也會出現強降水,中西部比東部兩縣出現的日數多10%。

(3)年強降水次數變化明顯,但總體呈線性增加趨勢,0.27次·10a-1。一次強降水過程絕大多數只有

1站出現,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前期,區域性短強降水較多,最近10a年均為單站出現,但年強降水次數在增多,強降水局地性更強,這客觀上增加了強降水落區預報預警難度。

(4)各站強降水極值大部分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和最近10年,最大雨強50.3 mm·h-1,該值2022年又被刷新;年代際分析強降水開始出現日期在提早,結束日在推后。

參考文獻

[1] 白紹烈,秦祥亭,趙世文,等.朔州市農業氣候資料分析及利用[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

[2] 吳紹洪,尹云鶴.極端事件對人類系統的影響[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2,8(2):99-102.

[3] 李建,宇如聰,孫澈.從小時尺度考察中國中東部極端降水的持續性和季節特征[J].氣象學報,2012,71(4):652-659.

[4] 俞小鼎,周小剛,王秀明.雷暴與強對流臨近預報技術進展[J].氣象學報,2012,70(2):311-337.

[5] 殷水清,高歌,李維京,等.1961~2004年淮河流域夏季逐時降水變化趨勢[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2,42(2):256-266.

[6] 秦大河.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R].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7] 董旭光,邱璨,劉煥彬,等.濟南地區小時強降水變化特征[J].干旱氣象,2019,37(6):892-898.

[8] 姚莉,李小泉,張立梅.我國1小時雨強的時空分布特征[J].氣象,2009,35(2):80-87.

[9] 王穎,劉丹妮,張瑋瑋,等.2004-2016年浙江省夏季降水的日變化特征[J].干旱氣象,2019,37(1):1-9.

[10]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全國短時、臨近預報業務規定[S].2010:19號文件:3.

[11] 張小平,周建琨,張曉,等.1960-2010山西朔州市氣候并及其突變分析[J].南京工程大學學報,2015(2):168-173.

基金項目:山西省氣象局面上項目“朔州市短時強降水分布特征及預警指標研究”(SXKMSTQ20226310)

猜你喜歡
朔州市雨強強降水
2020年江淮地區夏季持續性強降水過程分析
朔州市楹聯學會、朔州市詩詞學會成立
一次東移型西南低渦引發的強降水診斷分析
朔州市山陰縣:“四種模式”鞏固脫貧成果
朔州市朔城區:強化組織 不斷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朔州市科協召開全市科協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
托里降雨時間分布特征分析
雨強及坡度對黃土區草地坡面水流流速的影響
渭南市1961-2016年雨日、雨強的季節變化特征
白城市雷達定量估測降水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