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景園林綠化中節約型養護技術的應用分析

2024-01-16 08:54關婷文
新農民 2023年34期
關鍵詞:節水灌溉

關婷文

摘要:養護技術是發揮風景園林工程的保障,合理的養護措施能夠提高風景園林工程的美觀效應和生態效應。但在風景園林工程實際養護中,受管理因素或人為因素影響,極易產生耗能過高和資源浪費的情況,和當前綠色低碳發展的社會理念相悖。為提高風景園林工程在后續養護中的能源消耗,采取節約型養護技術極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風景園林綠化工程中應用節約型養護技術的必要性,再依托于某地區實際風景園林工程,探討節約型養護技術的具體應用,以此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管理實踐參考。

關鍵詞:風景園林綠化;節約型養護技術;節水灌溉

風景園林綠化工程是美化人居環境,調節城市內部生態平衡的重要工程,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養護管理則是風景園林工程的運營保障,通常由當地綠化管理相關部分負責。近些年,部分城市中的風景園林工程養護存在著耗能高的問題,不僅無法發揮風景園林的生態價值,還給城市財政增加了較大壓力。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如何更加高效、節能養護城市中的風景園林,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風景園林綠化中應用節約型養護技術的必要性

節約型養護技術指的是對風景園林工程進行運營的過程中,在發揮風景園林工程實際作用的條件下,降低能源、資源、資金消耗,提高風景園林工程的生態價值。在當前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下,采用節約型養護技術極為必要。

部分城市受地理環境因素影響,城市資源總量較少,比如北方部分城市,受地理緯度過高影響,集中降水量較少,且水資源存量較少,處于短缺狀態。風景園林工程作為現代化城市中的重要設施,具有調節城市生態的作用,同時是美化人居環境、傳承精神文化的載體。部分城市在風景園林工程的建設和后續維護時,會占用大量電力資源、水資源等,且多數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在資源日益匱乏的背景下,應用節約型養護技術運營風景園林工程,降低資源消耗極為必要。

“雙碳戰略”下,節約型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將節約型養護技術應用到風景園林工程運營中,降低養護損耗,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促進作用。風景園林養護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相關規范標準尚不完善,且不同區域存在著較大差異,部分城市在風景園林工程建設和養護中,過于重視視覺效果,而忽略綜合性效益,不僅消耗了大量能源、資源,還給城市財政造成了較大壓力。因此,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將節約型技術應用到風景園林工程中,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前提。

2 風景園林綠化中節約型養護技術的應用實例分析

為說明節約型養護技術在風景園林工程中的具體應用策略,本文依托于某實際工程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2.1 綠地概況

該風景園林工程位于我國北方某城市,建于2013年,長300 m,寬60 m,整體面積17200 m2。綠地內部栽植油松、檜柏等喬木10余種,共計280株,栽植石榴、珍珠梅以及太平花等25種,共計2800株,其中野牛草面積12000 m2。為防止發生澇害,采用透水磚鋪裝3700 m2,當前按照特級綠地養護標準進行運營。根據2020年和2021年的養護相關資源統計結果,該綠地年用水平均21240t,成本核算為16.7元/ m2,其中自來水投入為4.4元/ m2,占總成本的25%左右。

2.2 雨水收集利用技術

2.2.1 技術設計

從上述該綠地的基本養護情況分析可得知,養護成本的1/4以上均為用水成本,為降低水資源消耗帶來的資金浪費,可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技術。為探究雨水收集利用技術的使用情況,本文將該綠地分為4塊綠地,命名為1~4號綠地,進行雨水收集利用試驗。在1號區域建設沉砂池、蓄水池各1座,匯水溝60 m,在2號區域建設匯水渠90 m,蓄水池、沉砂池、景觀水面各1處。3號區域建設匯水渠110 m,沉砂池、蓄水池、人工蓄水亭各1處。4號區域建設匯水渠30 m,滲水池2處(不同地塊面積和最大水資源容量如表1)。

2.2.2 收集利用程序

利用自然坡度使綠地附近周邊道路形成地表徑流,將雨水匯集到相關匯流渠,并在收集渠沿線布置過濾沉砂池以及截污網,經過過濾后存入蓄水池。為提高蓄水池的防滲水能力,需要在內部進行防水處理,設置維護梯、水位水量等提示設施,由專人定期進行維護。并將所收集的水資源,用于灌溉。同時對于蓄水量較小的蓄水池,比如4號地塊33 m3的蓄水池,可不進行防水處理,用于補給地下水。

收集后的雨水,可用于營造人工水景觀、植物澆灌等。

2.2.3 收集量計算

根據綠地所在地水務局發布數據,綠地地表徑流系數按照0.3進行計算,且近3年該城市最大降水量日平均值為68 mm,該項技術硬件設施設計最大集水量為489 m3。結合上述數據,按照公式(1)對收集量進行計算。

公式(1)中V為收集量,S代表匯水面積,r代表徑流系數。

2.2.4 技術運用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措施的實際運用需要考慮到管理因素、景觀需求以及人為活動等。為解決實際問題,減少水資源消耗,發揮綠地的生態價值,本工程可采取如下技術運用措施。

一是雨水收集方面。在綠地內部,對裸土部分鋪設卵石,以此形成匯水渠,對地表徑流進行收集,解決景觀需求,并為群眾提供通行通道。通過管道引流和過濾,將周邊道路的地表徑流匯集到雨水收集范圍內,并在附近植物較多的區域鋪設卵石渠,防止樹木栽植過深產生積水現象。同時,在蓄水井口附近,可栽植高度較低的植物,應用人造石,設立花架等方法進行保護。

二是雨水利用方式。對于靠近管理班點,由于電源以及便于管理,可采用潛水泵直接抽水的方式,對植物進行灌溉。對于距離群眾活動區域較近的地塊,可使用人工抽水或儲水罐的形式,設立相關基礎設施,不僅方便群眾鍛煉,還可完成取水。對于地上部分的沉砂池、截污網,可建設景觀墻、人工景觀或座椅等設施進行美化。對于雨水容量較小的四號地塊,可直接采取地下水補給的形式進行利用。

2.2.5 效果分析

根據該綠地雨水容量可預估,1次約為30 mm的降水量便可將所有蓄水設施集滿,實際需水量應在500 m3左右。不僅能夠減輕綠地附近道路的排洪壓力,還能為綠地增加涵養水源的能力。該城市年均降水量在600 mm左右,不考慮蒸發的情況下,每降水30 mm便可收集500 m3,從理論角度分析,該綠地可收集雨水10 000 m3,能夠供應總體水資源消耗的50%,但實際應用受外界環境影響因素較多,但可保守估計在30%左右,即節約6 000 m3水資源。按照價格3~5元/ m3,僅在水資源方面,便可節約18 000~30 000元左右(理論值為30 000~50 000元)。

根據上述分析,僅17200 m2的綠地便可每年節水6 000 m3左右,若將此項技術推廣應用,每年至少可節約上百萬立方米水資源,這便減輕了自來水方面的資金投入,同時通過美觀設施的建設,不會對風景園林綠化工程的美觀性造成影響。

2.3 應用節水灌溉技術

為進一步節約水資源消耗,可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灌溉是綠地養護的內容,雖然雨水收集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節約30%~50%的自來水消耗,為綠地養護水資源進行了“開源”,但為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節約量,應采用節水灌溉技術進行“節流”。該綠地面積為17 200 m2,年灌溉用水量2 1240 t,且綠地范圍內植物種類豐富,數量較多,若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技術極易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即便通過雨水收集技術降低了水資源消耗,但仍然有15000t左右的水資源需要通過自來水進行補充,不僅會擠壓周邊居民日常用水,還會增加綠地養護的資金壓力。因此,應用節水灌溉技術極為重要。具體而言,可采用噴灌、微灌技術進行灌溉。噴灌技術指的是在綠地中設置水泵,管道系統。使用水泵將水資源輸送至高度較高的管道系統中,利用管道中水資源的重力勢能(高度落差),給予管道內水資源一定壓力,使其通過管道表面的孔位,以噴霧或小水滴的形式進行降落。此種方法可極大程度上降低水資源消耗,且管理人員可根據管道長度,合理設置管道直徑,以此增加管道內壓力,調整噴灌速度。微灌技術指的是在綠地中設置管道系統,將管道系統延伸至不同植物的頂端,并在管道表面安裝灌水器,以此將水資源均勻地輸送至植物附近,對植物附近土壤進行灌溉,是當前較為成熟的灌溉技術,灌水利用率可達到90%,而且還能和施肥相結合,最大限度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綠地養護的肥料成本。

此外,為降低灌溉過程中產生的人力成本,可采用自動化技術,在節水灌溉設備中安裝信息化管理系統,以此提高灌溉效率。

根據《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GB/T50363-2018中的4.0.1條款可得知,節水灌溉工程投入實施后,單位面積用水量至少相較于建成前節約20%,但實際應用中,部分設備性能較為優異,可達到30%~40%。按照30%進行計算,未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前,該綠地灌溉年用水量為21 240 t,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后,保守預估年灌溉用水量在14 800 t左右,節約了6 000余 t,節約資金約為18 000~30 000元。將節水灌溉技術和雨水收集技術聯合使用,至少可節省水資源消耗60%,僅水資源方面便可節約資金36 000~60 000元左右。

2.4 節約型修剪技術

植物修剪是綠地養護中的關鍵環節,合理的植物修剪可有效增加綠地的美觀程度[1]。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伴隨著蒸騰作用加速植物的水資源消耗量,而蒸騰作用的強弱取決于植物枝葉的數量。因此,對植物多余枝葉進行修剪,不僅可以增強綠地的美觀性,還能降低植物對于水資源的消耗。節約型修剪技術和常規修剪技術存在部分差異,是根據不同植物的種類、形態,在合適的時間內進行修剪。以上述綠地為例,其內部植物種類較多,數量較大,且多數為花卉、草坪、樹木,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可得知,冬季溫度較低,樹木花卉等植物處于枯萎狀態,無蒸騰作用,消耗水資源較少。4-5月份為返青期,蒸騰作用處于持續加強趨勢,因此,應將修剪時間確定為5月份左右,并在6月底前修剪完畢。具體修剪時間,應在上午10時左右進行,因此時隔夜露水完全蒸發,花卉植物較為干爽,有利于修剪機作業,修剪難度較低,效率較高。綠地中植物蒸騰作用所消耗的水資源無法進行具體計算,但根據蒸騰作用原理,合理的枝葉修剪可降低水資源消耗,因此有必要采取此項節約養護技術[2]。

2.5 節約型病蟲害防治技術

綠地中植物數量較多、種類豐富,為病蟲害高發區域,病蟲害不僅阻礙植物生長,還會影響到植物美觀性,甚至造成經濟損失。因此,采取相關病蟲害防治技術極為必要。傳統綠地養護中,主要采取化學防治手段,在植物群落中噴施相關藥劑,不僅會產生面積較大的環境污染,且長期使用化學藥劑還會使得綠地中的病蟲害產生抗體,只能以加大藥量的形式進行防治,如此便增加了環境污染,增加了養護成本。因此,從該角度分析,采用節約型病蟲害防治技術極為必要[3]。

管理人員可選擇有針對性、低成本的防治措施,比如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稍诰G地中懸掛誘蟲燈,吸引趨光性昆蟲,再進行集中捕殺,采用有益性生物菌治療相關病害,或在綠地中釋放寄生蜂或鳥類,殺滅常見的小蠹蟲、天牛等蟲害。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效果不佳,在綠地中植物病蟲害較為嚴重時,合理采用化學防治手段極為重要,但考慮到化學防治的危險性和噴施過程中的人工成本,管理人員可以在綠地中推廣植保無人機的使用,利用無人機遠程噴施化學藥劑。植保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可達5 m/s,且藥物噴施方向為從上至下,整體噴施較為均勻,藥劑利用率較高,可節省部分藥物成本。此外,植保無人機的噴施效率較高,對于17200 m2的綠地,約10 min便可結束噴施,這便節省了病蟲害防治的人工成本[4]。

2.6 及時修復受損植物

綠地養護過程中,內部植物受外界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損壞。工作人員處理損壞植物時,應遵循快速搶救、及時更換的原則,放棄“立地成景”的追求。對于人為損壞的植物,應通過監控和相關執法部門對相關人員依法進行追償,減少修復受損植物的成本。對于綠地中老化程度較高的樹種、草坪,可及時進行更換,防止老化植物消耗過多的水資源[5]。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各行業均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節約型養護技術可顯著減少風景園林工程運營養護所消耗的資金、物力、人力,減少地方財政支出,因此,為充分發揮風景園林工程的生態價值,采用節約型養護技術尤為重要。本文依托于某實際綠地,探討了雨水收集利用技術、節水灌溉技術、修剪技術等典型節約型養護技術的應用,相關人員可從上述入手,降低風景園林工程養護中的資源消耗和資金浪費。

參考文獻

[1] 尹向培.節約型養護技術在風景園林綠化中的綜合應用探析[J].南方農業,2022,16(24):62-64.

[2] 馬菁.淺談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養護[J].南方農業,2021,15(32):76-77+80.

[3] 景華軍.節約型園林綠化養護技術探討[J].智慧農業導刊,2021,1(19):59-61.

[4] 姜蘇英.城市園林綠化節約養護的技術實踐[J].南方農業,2021,15(24):67-68.

[5] 劉桂蘋.城市園林綠化節約養護的技術實踐[J].現代園藝,2021,44(5):200-202.

猜你喜歡
節水灌溉
試論自動控制技術在節水灌溉中的應用
節水灌溉施肥技術在商丘市的應用研究
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節水灌溉和渠道設計探究
簡述水稻節水灌溉的意義及技術
探究高效實用措施 提高節水灌溉效率
節水灌溉模式下烤煙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