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成功之道

2024-01-16 09:02吳一閣王勇
今傳媒 2024年1期
關鍵詞:朗讀者綜藝創新

吳一閣 王勇

摘 要:當下,許多電視臺為了吸引觀眾眼球、獲取更高收視率,傾向于制作娛樂綜藝節目,導致泛娛樂化在電視文化生態中成為較普遍的現象。近年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興起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不僅讓觀眾在心靈和身體得到釋放的同時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引發觀眾進行思考,更調動了觀眾閱讀的主動性。中央電視臺于2017年開創的首檔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收視率的節節攀升也表明它既滿足了觀眾的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偠灾?,在當下綜藝節目日益增多的市場環境下,綜藝節目制作方只有不斷了解受眾的內心需求,才能使節目脫穎而出,這也是當代傳媒人需要認真思考的熱點問題之一。本文以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為例,對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概述,并對其熱播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旨在為其他綜藝節目的創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朗讀者》;綜藝;價值;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1-0044-05

一、引 言

“綜藝節目生產的過程就是節目價值觀的生產過程,觀眾消費綜藝節目的過程也是對其價值觀消費的過程?!币虼?,綜藝節目制作方應認識到泛娛樂化并不能滿足觀眾的真正需求,一檔優秀的綜藝節目必須呈現正向的價值觀?!独首x者》首次播出之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好評,自開播以來,在互聯網視頻、音頻客戶端累計播放量超10億,#CCTV朗讀者#微博話題收獲了高達14.1億的閱讀量[1]。本文以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為例,對其熱播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旨在為今后綜藝節目的創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二、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

我國早期綜藝節目(從1983年開始)的形式相對單一,環節和內容較為老套,但其輕松和諧的氛圍更容易被觀眾所接受。在這種氛圍下,綜藝節目往往能為觀眾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和知識,滿足觀眾的信息需求。比如,《正大綜藝》就是我國早期具有一定感染力和說服力的典型綜藝節目。到了21世紀初期,綜藝節目的發展則反映出清晰簡單的價值取向,符合觀眾當時的價值觀,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憧憬。此時的節目風格與熒屏氛圍相契合,均體現了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思想。

我國綜藝節目發展至今,已歷經了好幾代的演繹與變化,在節目形式創新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如今的綜藝節目在旅行、選秀、訪談等大類之下,還涌現出了更細化、更新穎的節目形式,《青春有你》《奔跑吧!兄弟》《王牌對王牌》等綜藝節目開始走進大眾。但是在選擇綜藝節目時,觀眾往往容易眼花繚亂,也會因八卦噱頭、“明星效應”[2]引發追捧熱潮。如今,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綜藝節目發展出了更多新的呈現形式,使觀眾獲得了全新的收看體驗。

(二)綜藝節目存在的問題

1.節目內容較空泛

為了追求關注度,部分節目制作人比較看重流量、收視率,節目內容多以趣味為主,并通過流量明星駐扎來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未有效擴展節目的深度和廣度。這類節目熱衷于搜尋網絡熱點,通過具有敏感度的社會問題來留存觀眾,情節設置較為刻意,往往會制造一些人物沖突[3]。在這種娛樂化環境下,綜藝節目多尋找輕松化的表現方式,難以實現內容上的升華。

2.節目形式缺乏創新

目前,我國一些較為成功的綜藝節目多是“買來的節目”。從買“內容”到買“創意”,通過對原創節目中的生活場景和文化背景進行轉變,賦予本國文化特色,以此獲得在綜藝市場中的競爭力?!秳撛?01》《奔跑吧!兄弟》等綜藝節目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引進國內的,這些節目的成功讓制作者們更為心動,進而大規模地引進國外節目進行改編,并通過改變評委、嘉賓、舞臺設置等方式,將它加工制作成為一檔新的綜藝節目。雖然這些節目在影響力、收視率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是存在原創性不足的問題,比如,《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等綜藝節目實質內容大體相似,且制作缺乏創新性,導致觀眾在觀看節目時失去了興趣。

3.節目受眾面較窄

文化類綜藝節目通常會出現“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節目形式和節目場景設置較為單調,往往是主持人進行單向傳播,觀眾被動接收,缺乏互動性;第二,節目定位的專業性較強,理論內容較多,缺少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互動,難以使觀眾產生共鳴;第三,節目往往通過電視媒體并在特定時段播出,難以形成復合式傳播效應。

三、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熱播的原因

(一)節目策劃背景

自2006年起,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等部門的共同倡導下,全國范圍內刮起了一股“閱讀風”,全民閱讀成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途徑,“倡導全民閱讀”也被列為“十三五”的重要規劃之一;同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建設“書香社會”的重要目標[3]。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電視臺視察時指出:“中央電視臺作為如今受眾最廣的電視媒體,必須跟隨潮流,多多開發兼具藝術性和思想性的文化節目,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盵4]為響應國家提出的發揮媒體價值導向重要作用的號召,中央電視臺精心打造了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貢獻了巨大力量。

(二)節目深度

1.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精粹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漢字也極具魅力,妙不可言?!独首x者》通過“朗讀+講述”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了文字背后蘊含的巨大力量,通過對文字的描述讓觀眾產生一種置身其境的感覺,引起了觀眾身體和靈魂的共識。而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是一段讓人無比感動的故事。比如,顧成的《門前》是一首富有韻味的古典詩詞,冰心的《不為什么》是一篇優美動人的現代短文,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是一封真情流露的家書,等等。這些文字通過嘉賓的朗讀表達出豐富的情感,滿足了觀眾對于歷史性和文化性的認知需求。通過書里的歷史背景、國家情懷、人生哲理,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抑或一個人背后的故事和經歷,體現了不同時代、不同人之間的情懷。

2.人文性

以往綜藝節目多追求笑聲、槽點以及收視率,而《朗讀者》將人文關懷和情感交流放在首位,打造了一檔有溫度、有思想的時代綜藝節目。雖然微信、微博等諸多社交軟件的出現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與身邊人的交流機會卻變得越來越少,情感上的溝通更是微乎其微。而《朗讀者》將嘉賓的故事與朗讀的文字相結合,用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聲的情感傾訴和細膩的人文關懷,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抒發了閱讀者對中華民族熱烈的感情和對藝術與真理的至上推崇,也彰顯了人文價值與人文關懷,激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

3.突破專業限制,激發全民朗讀欲望

在大眾的潛意識中“朗讀”即“朗誦”,“朗誦”即“朗讀”,都是需要經過專業的聲音訓練來表現的一種藝術。其實不然,從專業性方面來講,朗誦是通過有聲語言來實現藝術的再創造,在朗誦的過程中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融入感情,情、聲、氣缺一不可,從而完成文學作品的再創作。而朗讀并不需要太多專業的聲音技巧,只是將文字聲音化的過程,表現形式較為簡單,見字發聲。當朗讀者投入一段文字的閱讀中時,往往會激發一種與文字內容共情的情感,以此來完成對文字內容的情感輸出?!独首x者》節目組對節目的定位就是非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朗讀者》節目中受邀前來的嘉賓大多數都不是專業的語言藝術家,甚至在參加節目前從未參加過任何正式場合的朗讀。因此,在《朗讀者》這檔節目中,無論是觀眾還是受邀而來的嘉賓,都沒有經過朗讀技巧的專業訓練,而是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朗讀的內容上,嘉賓以最真摯的情感以及自己的體驗將文字所表達的內容輸出給觀眾。第二,節目獨特的傳播方式。節目播出后,“朗讀亭”無處不在,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他們利用“朗讀亭”這個小小的平臺,將自己喜愛的文字用飽含情感的聲音朗讀出來?!独首x者》的主持人董卿曾這樣評價節目的社會價值,她說:“朗讀即說話,是人與人之間一種重要的語言交流與情感交流方式”,“只是我們大多數人在潛意識中并不習慣這種略微正式的方式”。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會說話的人都可以通過朗讀表達情感。而且,朗讀也并非只是通過一種正式的語言進行情感表達,它的真正意義在于激發人與人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促進人與歷史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朗讀證明了人與人、人與歷史、人與文化之間可以開放、自由地交流。

《朗讀者》的節目定位不僅突出了朗讀的非專業性,也宣傳了文化產品是公共的、是人民的這一重要理念,打破了觀眾心目中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專業性,引導人們通過朗讀將“藏于內心”的情感抒發出來,激發了觀眾強烈的閱讀熱情。

(三)節目創新

1.訪談加朗讀的節目形式

在《朗讀者》之前也出現過類似的讀書類電視節目,但是它們沒有像《朗讀者》一樣被大眾追捧,主要原因在于節目形式較為單一,多以推薦閱讀的書籍為主,雖然也加入了訪談的模式,但是訪談內容大多圍繞推薦書籍的讀后感或者作者在創作時的一些故事,導致節目受眾較少。而《朗讀者》先對嘉賓進行訪談,之后再請嘉賓朗讀作品,可以讓觀眾在嘉賓朗讀的過程中更容易接受嘉賓表達的情感并產生情感共鳴。

2.構建文化認同

《朗讀者》是近年來創新的、比較成功的一檔節目。在觀看《朗讀者》時,觀眾關注的不僅僅是朗讀本身的魅力,更關注朗讀的背后每個人物身上的閃光點以及他們平凡與善良的品質。通過嘉賓的朗讀,觀眾不僅能品味到書籍中的精神涵養,更能將自己置身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并從中獲得文化自信,產生社會共鳴。從自我層面來說,觀眾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一檔回歸初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類節目的出現滿足了大眾的需求。

四、《朗讀者》對價值觀引導的啟示

(一)節目嘉賓

《朗讀者》的嘉賓來自不同的領域,他們的職業各不相同,但是他們在自身行業都作出了比較突出的貢獻,具有很強的社會凝聚力。觀眾透過嘉賓的人生經歷,再來品味朗讀的內容,從中可以了解各種人生際遇、體驗人世間的各種悲歡離合。

《朗讀者》節目在選擇嘉賓時,深入貫徹了傳播學中的“分眾理論”[5]。分眾指受眾并不是同質的孤立個體的集合,而是具備了社會多樣性的人群?!独首x者》的受邀嘉賓有兩類:一類是在所從事的領域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會自帶一定數量的粉絲,這種“名人效應”為節目吸引了更多觀眾;另一類是那些受邀前來的素人嘉賓,他們憑借自身不平凡的經歷或是令人崇拜的職業獲得成功,容易使觀眾產生一種共情,從而為節目增加收視率?!独首x者》節目對“分眾理論”的融會貫通,給節目奠定了強大的觀眾和粉絲基礎,提升了節目收視率。

(二)節目內外的互動———朗讀亭[6]

隨著《朗讀者》節目的播出,為了產生線下節目互動,《朗讀者》節目組在線下設置了“朗讀亭”。朗讀亭內的設備都是設置好的專業設備,還有兩臺攝像機進行記錄。朗讀者進去之后,外面的工作人員會把玻璃設置為霧面形態,這樣外面的人也看不到里面的場景,既保護了朗讀者的隱私,又可以讓他們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袄首x亭”的設置使朗讀走向大眾,增強了每位觀眾的參與感和集體感,自此,全國掀起了一陣朗讀的熱潮。

一檔節目的成功與否并不在于其形式多么繁雜、場景多么絢麗、內容多么歡樂,而在于它是否能夠直擊觀眾的內心,只有這樣,觀眾才能從內心深處認可它、接受它。與娛樂類綜藝節目不同,文化類綜藝節目需要觀眾將自己的情感與故事相結合,把自己代入其中,當嘉賓講故事時,可以聯想到自身的經歷并產生情感相融,這種效果并不是所有觀眾都可以體驗的。而“朗讀亭”作為一種媒介,讓更多人參與到朗讀中,既增加了節目與線下觀眾的聯系,又提升了更多觀眾的參與感和積極性。朗讀,即融入自己的感情將一段文字聲音化,朗讀者在投入朗讀之前要對所讀文字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只有這樣,才能在朗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情感,當他人聽這段朗讀時,不僅能從中體會到語言本身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朗讀者想要抒發的情感。

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的基礎,承載著不同文化的價值。它既是人們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重視需求滿足,弘揚主流價值觀

對大眾來說,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文化性和知識性總是呈現出一種刻板印象,首先,大眾的文化理解與作品的文化表達之間具有無法逾越的鴻溝,通過電視平臺的呈現,這一現象尤為顯著;其次,通過電視平臺這種刻板的呈現方式以及傳播方式,不僅使普通觀眾難以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宣傳的價值觀念,也難以給觀眾帶來一種新的體驗,這也是在各類綜藝節目泛濫的當代,觀眾對文化類節目并不親近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下,人們更愿意去看形式簡單、搞笑歡樂、容易理解的娛樂性綜藝節目,并不是說觀眾沒有追求深刻文化底蘊的需求,而是他們更傾向于獲得輕松愉悅的觀看體驗。筆者通過調查發現,觀眾其實對文化類綜藝節目有著更大的需求,這為文化類綜藝節目奠定了堅實的觀眾基礎和市場需求導向。因此,一檔優秀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是否能夠贏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追捧,關鍵在于其主流價值導向是否符合觀眾的需求?!案咂焚|”“接地氣”“正能量”這幾個重要標簽,足以凸顯出觀眾對《朗讀者》這檔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無限推崇。

吸引觀眾是電視綜藝節目創作的初衷。從我國綜藝市場的大環境來看,雖然娛樂性綜藝節目占據了綜藝市場的大半江山,但是以央視為代表的各大衛視一直致力于創作和創新文化類綜藝節目。從長遠來看,文化類綜藝節目弘揚的是一種根植于傳統的文化理念以及當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從節目中可以洞察一個國家悠久的歷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作需要剖析節目能夠滿足觀眾哪一方面的需求,明確節目的定位,綜合提取各行各業的特色元素,并基于此創作出符合人類文明發展需求的文化產品。

五、結 語

如今,人們對淺顯的娛樂理念的追求在逐步減退,也渴望從綜藝節目中獲得精神食糧?!独首x者》的成功意味著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并不代表就能止步不前?!独首x者》在充分展示節目人文內涵的同時,也開始向觀眾傳遞慢生活的理念,并且,完整性、獨特性和創新性是節目亮點,整個節目都在傳遞正能量,具有良好的價值引導功能??偟膩碚f,我國電視綜藝節目應注重創新,深入挖掘我國文化特色,傳播和弘揚我國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使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走上一個新的臺階,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清博大數據.央視現象級節目《朗讀者》全網大數據研究分析白皮書[EB/OL].http://home. gsdata.cn/news-report/articles/1797.html,2017-05-24.

[2] 黃蒙水.電視綜藝節目“大片”應追求怎樣的“明星效應”[J].當代電視,2015(6):50-51

[3] 產業信息網.2018年中國綜藝節目特點、綜藝市場規模及網絡綜藝現狀分析[EB/OL].https://m.hyxx.com/industry/202001/830731.html,2020-01-19.

[4] 新華網.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27.

[5] 新華網.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央電視臺說的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2016-02-19.

[6]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四版)[J].分眾理論及其研究,2017(2):161-163.

[責任編輯:李婷]

猜你喜歡
朗讀者綜藝創新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飯”綜藝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綜藝
評小說《朗讀者》中《奧德賽》的隱喻
一封關于《朗讀者》的信
《朗讀者》:冰冷的歷史沉思與深刻的人性寓言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網絡自制綜藝的崛起
第二場:品鑒《朗讀者》
孫紅雷:我不是綜藝咖,還是要好好演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