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的溫暖
——柴可夫斯基《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創作分析

2024-01-16 03:08張兆宇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主部奏鳴曲式柴可夫斯基

張兆宇

(內蒙古師范大學 呼和浩特 010028)

作為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俄羅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名望享譽全世界。柴可夫斯基一生創作了大量體裁和形式多樣的音樂作品。柴可夫斯基不但在創作上高產,更是少見的在不同體裁上都擁有能夠經常公演的經典作品的作曲家。從《第四交響曲》到《第六交響曲“悲愴”》,從《第一鋼琴協奏曲》到《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再從芭蕾舞劇《天鵝湖》到另一部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柴可夫斯基在為自己的創作屢屢增光添彩的同時,也為全人類在古典音樂史上留下了眾多經久不衰的曠世名作,成為一名當之無愧的音樂大師。每年,這些名作都被來自世界各國的樂團所演出,并被廣大藝術愛好者視為“古典名曲”而代代相傳。

一、柴可夫斯基生平簡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ich Tchaikovsky)于1840年出生于俄羅斯維亞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莊,是一位礦業工程師的兒子。1848年,柴可夫斯基隨家人遷往圣彼得堡居住,并在那里進入法律學校學習法律,同時以選修的方式學習音樂。從法律學校畢業后,他進入司法部任職,并利用業余時間繼續研習音樂。

1862年,圣彼得堡音樂學院成立,柴可夫斯基作為該校首批學生在那里學習和聲、復調、配器等專業作曲課程,并于1863年徹底辭去司法部的工作,轉而全身心投入音樂事業中,其畢業作品康塔塔《歡樂頌》曾獲得專業獎項。柴可夫斯基后應邀任教于莫斯科音樂學院,并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創作了包括交響曲、鋼琴協奏曲等在內的眾多作品,而這其中不乏之后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1877年柴可夫斯基與學生米柳科娃結婚,然而,這段婚姻并不幸福?;橐龅牟恍壹又畡撟髋c教學之間的矛盾,使柴可夫斯基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上都備受打擊。而恰逢此時,一位名叫梅克的富豪遺孀走進他的生活中,雖然二人僅靠書信保持交流,但這位梅克夫人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都給了柴可夫斯基巨大的幫助,使他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其所熱愛的音樂創作中。

此后,柴可夫斯基先后創作了眾多優秀的作品,如《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六交響曲》、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舞劇《胡桃夾子》《天鵝湖》,以及交響樂《意大利隨想曲》等,從而一舉奠定了其在音樂史上的崇高地位。1893年10月,在得到由英國劍橋大學所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后不久,柴可夫斯基親自指揮了其作品《第六交響曲》的首演。同年11月,偉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柴可夫斯基的一生充滿了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對現實的抗爭,他通過音樂表達了自己對人生樂觀而積極的態度,并用音樂訴說出自己對時代的理解,為全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世人所稱頌。

二、《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創作背景簡介

柴可夫斯基的《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作于1871年,此時作曲家正處于音樂事業的“上升期”,而該作品可謂是體現出了作曲家精湛的創作技藝與高超的創作天賦。該作品迄今為止最令人熟悉的部分便是用烏克蘭民歌所寫的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其中的主題也正是柴可夫斯基留給后人的最為著名的旋律之一。據說,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在聽到這段旋律時,曾感動得潸然淚下,并為作品所表達出的“觸碰苦難人民的心靈”的意境表示由衷的稱贊。這部作品結構清晰,旋律優美,一直以來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所喜愛,成為各弦樂四重奏組經常演出的曲目。

三、《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創作分析

作品共分為四個樂章,四個樂章總體的速度布局分別為中速、慢速和兩個小快板。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呈示部的主部共15 小節,是一個平行樂段,以D大調開始。連接部以新材料為主,隨著流動的十六分音符音型在樂器間穿梭,最后停在屬調A 大調,即副部的調性上。副部以A 大調開始,結構為再現單二部,主題分別由小提琴一和大提琴演奏。然而副部并沒有結束在A大調的主和弦上,而是引出終止四六和弦并在這個和弦上開始結束部,此用法較為少見。隨后,音樂反復一遍后進入展開部。展開部以主部材料引入,通過多次調性的變化、材料在各聲部間的模仿以及材料自身的發展,最后進入以強奏開始的再現部。再現部的結構與呈示部相同,伴隨著副部調性的回歸,以及再一次以終止四六和弦開始的結束部的進行,音樂以一個Coda 段完滿收束。該樂章的結構圖示如下:

第一樂章在創作上比較有特點的處理主要有開始的節奏型,以及結束部前的提速。在樂曲開始處,音樂并沒有按照拍號所標記的強弱規律進行,而是以八分音符為單位,形成了2+3+2+1+1 的節奏型(譜例1,a)。這種重音點與拍點錯開的用法在作品的主部中持續運用,同時,它也是展開部的引入材料。而到了副部,重音點與拍點重合,回歸到了正常的狀態(譜例1,b)。主副部在節奏材料上的關聯與區別是本樂章的一個特點。結束部之前,音樂突然提速,從而在反復或展開之前形成情緒上的變化,使得本應該起到總結呈示部作用的結束部在情緒上與前后部分分別形成了對比,加速了材料的過渡,這是本樂章的另一個特點。

譜例1 第一樂章主、副部的第一小節

第二樂章的結構為雙主題變奏,其中,A 部為單三部。A 部首段的旋律在古典音樂史上極為著名,是家喻戶曉的柴可夫斯基作品主題,據說是作曲家偶然從一個工廠工人那里聽到的,遂將其記錄下來并用到了作品之中。 伴隨著首部中段小提琴一與中提琴的模仿與呼應,再現段進入并完整地呈示了首段。B 部是復樂段,自降D 大調始,最終停于關系調降b 小調,并帶有一個補充。隨后,作曲家將A、B 兩部分別變奏了一次。A 部在這一次中由前次的和聲性織體變為了由一二提琴、中提琴組成的小組與大提琴之間的單對位,并采用弱奏。這樣的處理使音響聽起來非常具有管風琴獨奏的色彩,相同的音區由不同的樂器演奏,由音色不同所帶來的微微的“顫音”顯得愈發明顯,為這靜謐的民歌旋律增添了幾分莊重的“宗教儀式感”。中段只截取了前次的一部分,即進入到B 部。而這一次,B 部的伴奏聲部改為了用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三個聲部撥弦齊奏的方式。該樂章結構圖示如下:

表2 第二樂章結構圖示

通過觀察第二樂章的整體調性布局,可以發現一個在曲式結構上很有意思的處理。B 部的首次出現是在降D 大調,再次出現則是在降B 大調,而降B 大調正是A 部的調性。因此,從奏鳴曲式結構的角度出發,這種安排很像是再現部中副部的調性回歸,具備了奏鳴曲式的部分特點。只不過,按照奏鳴曲式的原則,音樂省略掉了連接部、展開部與結束部,是個“三無”奏鳴曲式,形成了主副部間的直接碰撞。雖然本樂章不直接構成奏鳴曲式,但這種主副部間的“直接碰撞”將會在后面的樂章中有所體現。

第三樂章的結構相對簡單,是復三部曲式。A 部是單三部,首段是平行樂段,以d 小調開始。中段是對比樂段,第二句在同主音調D 大調上。再現首段后,音樂反復了一遍中段與再現段,然后進入B 部。B 部是對比樂段反復的結構,樂段的兩句特點鮮明,織體區別較大,并都有一定的擴充。隨后,音樂反復A部結束,該樂章結構圖示如下:

表3 第三樂章結構圖示

第四樂章是快板,結構為奏鳴曲式。在呈示部中,主部以D 大調開始,為單二部反復并帶連接。其中,B 段為單樂句結構,并在該段結束時引入連接性質的新材料,而副部正是以這個新材料做序奏。之后,中提琴演奏副部的抒情旋律主題,而此時連接材料依然在一提琴上保持。副部亦是單二部結構,后段的主題交由大提琴演奏。結束部以主部材料開始,經歷了齊奏上行后,進入到強段落,后以齊奏收尾。展開部以主部材料開始并在各聲部間依次做模仿進行。這種聲部間材料的模仿在展開部中多次出現。再現部以高八度強奏主部材料開始。同呈示部主部反復的用法相同,主部B 段這一次仍是單樂句。副部雖有調性回歸,但卻是在主部的同名調d 小調上,這種安排應該是為了突出樂章尾部D 大調的調式色彩,因此以小調作為鋪墊。結束部轉入D 大調,并在該部分結束時的八度齊奏后擴充了一段材料,繼續使用了各聲部間依次做模仿進行。擴充之后,音樂發生速度變化,結束部出人意料地以慢速演奏的副部材料收尾。最后,整部作品在一陣“暴風驟雨”式的快速強奏中結束。該樂章結構圖示如下:

表4 第四樂章結構圖示

在第四樂章中,傳統意義上的獨立的連接部被長度上較短的連接句所取代,連接部的意義被弱化。這樣,主副部就形成了更為直接的“碰撞”,與第二樂章中依據奏鳴曲式原則所形成的“主副部”主題的“直接接觸”如出一轍。這種由弱化的連接部所帶來的前后主題間的“碰撞”使得主題更加突出,從而加深聽眾對主題的印象。同時,連接句的材料不但起到連接前后兩部分的“橋梁”作用,還延伸到了副部,構成序奏和副部主題的伴奏音型。因此,連接材料也具有了雙重屬性,即連接作用和呈示作用。在樂章的尾部,一樂章中出現過的速度變化又出現了,結束部在總結并擴充主副部材料的基礎上,增添了一個“意外”的慢速化的副部材料用來收尾,在Coda 前形成與前后段落在情緒上的強烈對比,起到了很好的轉折作用。弱化的連接部所形成的前后主題碰撞與音樂速度在樂章尾聲時突變所引起的意外效果是本樂章的創作特點。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柴可夫斯基的這部《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不但結構嚴謹、旋律優美,在主題材料的節奏型、連接材料,以及段落速度等方面的設計也同樣具有鮮明的特點。第一樂章主部跨越節拍重音的節奏型為和聲性織體提供了良好的節奏支撐。第四樂章出現的由弱化連接部所引起的主副部主題快速交替,不但沒有讓人感覺到新主題進入突兀,反而因為連接材料的連接和呈示這個雙重屬性,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對前后主題的呈示,從而使前后主題在辨識度上既清晰又不失良好的過渡。第一樂章和第四樂章的速度變化體現出了作曲家在音樂情緒上的設計,增添了作品的“戲劇性”,不失為段落間過渡的一種有意思的處理方式。柴可夫斯基的這部弦樂四重奏在創作上的這些特點體現了作曲家個人獨特的創作風格,在19世紀下半葉的歐洲音樂中具有較強的“新意”?!禗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中那柔美、活潑、生動的旋律就像冬日里的陽光讓人感受到溫暖,而這部作品也將繼續作為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為廣大演奏家和音樂愛好者所喜愛。

猜你喜歡
主部奏鳴曲式柴可夫斯基
論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中主部與連接部的三段性現象
采訪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選拔賽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奏鳴曲式再現的多種可能性
教育部批準我校設立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藝術學院
論門德爾松《無詞歌》中奏鳴曲式結構的“返祖”與創新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音樂結構的分析與研究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節奏型在普羅科菲耶夫中期奏鳴曲式樂章中的應用
貝多芬《第十六鋼琴奏鳴曲(Allegro vivace)》音樂風格與演奏藝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