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雙減”政策助推教育公平

2024-01-17 12:06郭文靜方賢緒
今傳媒 2023年4期
關鍵詞:教育資源雙減政策

郭文靜 方賢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6)

教育公平是廣大人民群眾最為關注、最為直接、最為實際的民生問題之一。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不斷推進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少校外培訓的工作,使教育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半p減”政策表面上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實則聚焦教育公平,旨在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近幾年,我國教育領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教育功利化傾向明顯、校外培訓機構競爭過度等,這不僅破壞了我國的教育生態,也加劇了教育不公平現象?;诖?,以“雙減”政策為支點撬動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實現教育由“培養人才”向“選拔人才”的轉變,引導教育回歸公平性與公益性,是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

一、“雙減”時代教育公平的價值取向

(一)聚焦“教育不公平”問題,改善區域教育資源失衡

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制約著教育公平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一方面,教育資源豐富的學校存在資源浪費現象;另一方面,教育設備匱乏的學校發展困難。由此看來,我國基礎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不均衡,這一矛盾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產生了較大影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在“雙減”新政實施背景下,深化基礎教育改革,讓更多孩子接受到高質量的教育。這不僅關系到我國基礎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還對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區域教育仍然存在教育資源的軟實力薄弱、教師資源分布不均、教育質量落差大等不平衡問題?!半p減”政策是解決義務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深層矛盾的關鍵,也是保障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聚焦“唯分數”問題,緩解教育內卷

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內卷”現象已經成為了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A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內卷化。在這種模式下,擁有高質量教育資源意味著考進名校、獲得更具競爭力的學歷、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的機率更大,從而有望打破社會階層壁壘,這就使得許多家長爭先恐后地為孩子報各種課外補習班,造成了嚴重的教育內卷現象?!半p減”政策力求破除此類“唯分數”“唯升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引導校外培訓機構落實教育公益性的價值目標,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情緒。

(三)聚焦“教育失真”問題,重構教育生態

當前,我國教育面臨“失真”問題,學校將升學率視為“生命”,把學生的考試成績當作唯一評估標準。部分校外輔導機構則以逐利為目標,將教書育人的使命拋之腦后。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視化導致了教育出現“邊際遞減”現象,這既有悖于教育的初衷,也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正義。

“雙減”政策不僅要使學生擺脫過重的課后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還要使學生的天性獲得解放,要求學校對學生差異化發展給予充分認可,而不是讓全體學生的發展趨于一致化。隨著教育環境、教育政策和教育目標的改變,我國教育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筆者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應該避免出現“唯分數論”“重智輕德”等“教育失真”問題,努力拓展和深化素質教育,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的協作和互動,共同構建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教育生態。

二、“雙減”政策下教育公平面臨的困境

(一)校際間教育水平差距大,加劇了擇?,F象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深切地體會到了“知識改變命運”,對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也愈發強烈,導致名校情結的種子在大眾心里生根、萌芽。雖然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部分地區仍然存在師資力量、課程設備和課外活動資源較為匱乏等現象,學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前,教育資源較少的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校外培訓課程,彌補與擁有豐富教育資源的學校的學生之間的差距,但隨著“雙減”政策的貫徹與實施,校外培訓機構數量減少,教育資源較少的學校的學生能夠擁有的教育資源也隨之減少?!半p減”政策將學校教育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路徑,使得經濟實力雄厚的家庭更愿意選擇“重點學?!?,從而助長了擇校行為。

(二)課外補習轉為私人家教,學生可享受的教育資源越來越不均衡

標準化的考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考試結果的公平性,但是,基于中考和高考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性,一些家長難免會為了孩子的前途“開小灶”。據相關調查顯示,37%的受訪家長表示可以接受將校外培訓轉為“私人家教”模式;87%的受訪者表示即使“雙減”政策出臺并施行,他們也不會放棄讓自己的孩子參加校外培訓;近43%的受訪機構教師表示,如果校外培訓機構數量持續減少,他們有意愿轉入“私人家教”行業[7]。因此,“雙減”政策雖然減少了課外補習班數量,但是沒有減少家長對課外補習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課外補習將“改頭換面”,以“私人家教”的方式繼續存在。如果不能徹底杜絕這種現象,校外培訓就會以各種形式存在,出現“補課不開,家教難求”的情況,這必然會使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占據更多教育資源。

三、“雙減”政策下實現教育公平的舉措

(一)規范校外培訓,堅持從嚴治理

1.完善制度,加強監督

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監督,相關部門要強化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督,使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時代進步服務。首先,政府部門要完善相關制度規范,使校外培訓機構在各方面都能有法可依。其次,政府部門要督促學校完善自身基礎教育質量保證機制?!皽p負”的關鍵是提質,構建協調統一的評價制度,提升學?;A教育評估隊伍素質,為廣大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最后,政府部門要規范校外培訓市場秩序,加強培訓內容監督。在科學合理的門檻下,對沒有合法資格的培訓機構進行嚴厲打擊,建立科學合理的校外培訓審批制度,讓校外培訓回歸本位,從而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2.創新校外培訓機構形式

“雙減”政策出臺后,校外培訓機構該何去何從成為了全社會關切的問題。筆者認為,校外培訓機構要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樹立創新意識,打破常規發展模式,這不僅有利于自身的長期發展,還可以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首先,校外培訓機構要堅持公益辦學,正確處理教育與市場的關系。其次,相關部門要推動培訓機構向非專業培訓機構轉型,在國家的監督和指導下走進校園,成為學生課外活動的一種補充。最后,培訓機構可以向成人教育服務平臺轉變,服務對象從學生轉變為社會成員,既符合終身學習的倡導,又能促進機構的長期發展。此外,高職院校也是各類學科培訓機構轉型的新途徑。

(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主體地位

1.開發精品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落實“雙減”政策的根本辦法是從整體上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做到“應教盡教”“有教無類”,學生才能夠“應學盡學”“學足學好”,獲得全方位的發展。首先,學校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堅持正確的辦學方針,按照國家課程規劃、課程管理的要求,開設國家規定的課程體系,開展多樣化校本課程,注重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其次,教師要堅持“守好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改革目標,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打造“45分鐘”精品課堂,建立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最后,學生需要改變“灌輸”“刷題”的學習思維,要充分利用課堂寶貴時間,盡可能地在課堂上展現自己,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2.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個性需求

“雙減”政策是把重點放在中小學的課外服務上,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多種課外教學活動以適應不同的需要?!半p減”政策的出臺,對政府、學校和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完善基礎教育保障制度,增加師資隊伍,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并通過加強公共網絡教育平臺建設,整合社會教育資源,改善學校教學質量,強化教育職能。其次,為了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校應該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從而達到個性化的需要。學校教育要不斷地進行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校內高質量學習,降低對課外培訓的依賴性,從而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體地位。最后,教師要有較高的專業教學能力、多元評價能力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滿足學生和家長對高質量課后服務水平的需求。

(三)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貫徹落實“雙減”政策

1.做好政策宣傳解讀,樹立科學教育觀念

教育領域市場化使資本介入了家庭教育市場,課外輔導機構通過廣大自媒體,滿足父母們“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心態,制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焦慮,潛移默化地影響家長的消費理念和習慣。目前,升學依然是家長和社會最關心的議題,“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家長心中根深蒂固。面對應試教育和招生制度,大部分家長會用分數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甚至不惜“揠苗助長”,成為“虎爸虎媽”,這不僅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還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巨大壓力。因此,解決當前面臨的教育公平失衡問題迫在眉睫。一方面,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加大“雙減”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新聞媒介對國家“雙減”政策進行解讀,向社會宣傳科學的教育觀,并總結優秀經驗和有效做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真正實現“雙減”政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家長必須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教會孩子“先成人、再成才”,牢記“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9]。此外,家長也要利用網絡資源等渠道主動學習,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給予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一個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

2.協調多元主體,構建“家校社”聯盟體系

構建“家校社”聯盟體系有利于突破學校單方面發力的困境,促使學校、家庭和學生共同發展[11],而“家校共贏”的關鍵在于兩者的實現雙向互動和深度融合。首先,要建立“家校合作”長效機制。加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聯系,推動教育管理中的社會參與,努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其次,要加大對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彌補家庭教育不足的戰略、資源缺陷。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家校合作聯合體”“家校合作專家委員會”等多種途徑,促進家庭與學校合作教育的協調發展。此外,還應加強農村父母的教育能力,做好家庭互助服務。最后,加強政府與學校的合作,加大政策、財政以及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家庭、學校共同育人的財務保證制度。政府可以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和學校自身特點進行統籌規劃,制定全區域“家校社大課程”的實施方案,充分調動起“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積極性。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各司其職,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幸福感且高質量的成長環境,共同實現育人目標。

四、結 語

目前,“雙減”政策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也面臨一些深層次問題。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視化阻礙了教育的公平性發展,而“雙減”政策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緩解了家長的焦慮情緒,而且使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課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毫無疑問,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基礎教育的教學水平將會得到巨大改善,越來越多的學生將會享受到更加優質且公平的教育。

猜你喜歡
教育資源雙減政策
政策
政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助企政策
政策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