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林總總名人傳

2024-01-17 12:59劉世芬
文學自由談 2023年5期
關鍵詞:奧威爾羅曼茨威格

□劉世芬

這些年,每遇寫作瓶頸,便有知心者建議:多讀作家傳記吧,最好是那種名動世界的大作家。我當即采納。某天盤點書架,傳記竟占據越來越多的地盤。好在我也不曾冷落它們,虔誠恭敬,反復研讀。心有所得,在此分享一二。

名作家為名作家作傳,什么體驗?

茨威格,羅曼·羅蘭,林語堂……某日,我竟發現這些大作家同時又是傳記作家,他們鎖定的傳主也皆盛名灼灼。

比如當年讀《約翰·克利斯朵夫》,掩卷之下,意猶未盡,羅曼·羅蘭的生平及內心世界成為極欲探究的謎窟。于是匆忙中下單《羅曼·羅蘭傳》。書到手,才留意到,作者居然是茨威格。

茨威格也寫傳記?不過,真正的意外卻是:讀《羅曼·羅蘭傳》,全無此前讀茨威格小說隨筆時那種強烈的愉悅體驗,竟讀不下去。

這才新奇。正欲自我檢討,隨之發現茨威格的傳記作品不止于此,還有《三大師》《六大師》以及《自畫像》等。稍加思索,再下單《六大師》。

《六大師》由《三大師》中的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再加上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合成,依然“讀不下去”。傳記中,茨威格的語言承襲了他的小說隨筆,儼如連珠炮,那語速,那文法,那氣勢,放在《象棋的故事》《馬來狂人》《心靈的焦灼》中,多么鮮靈生動,《人類群星閃耀時》《昨日的世界》多帶勁??墒怯糜趥饔?,難道他想展示自己的腹笥豐贍?可為何讓人覺得濃妝艷抹、搔首弄姿呢?又仿佛大象與小兔的雜交,不得要領的“四不像”。至此,我明白為何此前長期忽略茨威格的傳記,是否在他的小說散文面前,傳記已為他“減分”?前半部大多介紹作家生平,后半部則解析作家代表作,看不出人物成長的脈絡、軌跡。當然,這種寫法倒無不可,毛姆寫作家們的評傳手法也多類似,只是在茨威格這里,總是他一個人在那里自顧自喋喋不休,高談闊論,雜亂的堆砌感往往令人不知所云。

為進一步印證,索性又讀《自畫像》(即《三作家傳》):托爾斯泰,司湯達,卡薩諾瓦。翻閱之下,風格一致,感覺如故。茨威格放得開,如洪水激流,汪洋恣肆,不像是在寫傳記,而是演講臺上的自我抒發。大段的粉飾雕琢,沖淡了傳記的應有內核,弄粉調朱之處,就顯得極多贅筆。

之后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也遭遇同樣尷尬——他們都把小說筆法平移到傳記寫作。這讓我極為撕裂、震驚:羅曼·羅蘭可是我熱烈崇拜的作家??!以至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能理清這種思緒:同一作家,《約翰·克利斯朵夫》令人心心念念,久久震撼,恨不得一讀再讀,為何讀《名人傳》卻截然相反?

還有更奇葩的:由于我正準備即將成行的歐洲“文學游”,特意讀了《夏洛蒂·勃朗特傳》,竟經歷了與茨威格和羅曼·羅蘭相近的體驗,冷硬,生澀,幾欲放棄。

初讀,封面上以三“最”概之:“這部傳記早已被公認為英國最偉大的傳記之一,而且也屬英國最有成就的小說家之一蓋斯凱爾夫人的最佳作品?!蔽译m說服自己不被“三最”先入為主,讀后失望卻是事實。在我眼里,這本書極不成功,蒼白,無趣,甚至味同嚼蠟。與茨威格相反,這位夫人給人的印象是“放不開”,為傳記而傳記,特別是大量書信引用(超過半數),形成作者與傳主彼此互證之嫌。

本來,名作家為其他名作家作傳,這本身多么值得期待?當初正是好奇名作家筆下不同凡響的“這一個”,哪怕成為“不同”甚至“另類”,也不枉“著名”??!結果卻成為“好奇寶寶”鎩羽而歸。

同樣“讀不下去”的還有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蛟S從英語翻譯而來,經歷了二手創作,我只能勉強自己閱讀。

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就在這種矛盾且復雜的閱讀體驗里久久沉浸,最后嘗試自我說服:每個作家是否并不都適合涉足新文體?是否應把一口井掘到極致,并力爭水質最佳?

是的,該請出《毛姆傳》了。

到底是玩過月亮的人,一枚月亮讓毛姆既玩轉世界,同時又給世人提供了“把玩”他的諸多機會——不信你瞧,算上毛姆畫傳,我收藏的毛姆傳記的中譯本共計七個版本,若把英文原版和中文繁體版統計在內,就是九個。從48萬字皇皇巨著,到幾萬字的少兒讀物,被我翻爛的有兩本:特德·摩根的和賽琳娜·黑斯廷斯的。無論語言還是情節,首先是“好讀”;我并未關注二位是否為“傳記作家”,至少他們的版本鏤金得當,鋪翠有致,疏密有度,讓人如沐春風,并準確傳達了毛姆的一生。有時,兩本傳記互為映照補充,成為我欣賞毛姆生平最權威最精準的資料來源,在我這里,大抵上可稱傳記天花板了。

其他幾個版本也各有千秋,幾乎都把毛姆的人生呈現出共同特點:文學成就驚人,又是“享受大師”;超級驢友,“生活在行李上”;樂觀向上,輕松詼諧,同時毒舌尖刻,視幽默感為生命。并且所有毛姆傳記都給出一個道理:當你不為生存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才能做到極致。

平時我混在一個毛姆讀書群,有文友看到我收藏了黑斯廷斯的英文版《毛姆傳》,驚道:能讀原版,真牛!

自然沒那底氣。只是有一個特別的橋段:讀過毛姆《一位紳士的畫像》,我在群里與文友探討毛姆是否到過首爾,就有一位骨灰級毛粉告訴我:毛姆從中國回歐洲時,就是從沈陽經朝鮮半島再到日本乘船,路線是:奉天—安東—新義州—首爾—釜山—馬關—東京。問他出處,答“英文版《毛姆傳》”!并指出具體頁碼。我立即動用英語世界的所有人脈,最終一位僑居加拿大的朋友為我買到這本英文版。

黑斯廷斯的中文繁體版《毛姆傳》則是一位朋友去東南亞旅行時帶回。繁體版的封面采用老年毛姆大頭像,占據整個畫面;底版幽黃,古意悠悠,所呈現的意蘊,一下子將人拽到百年前毛姆的馬來亞歲月,以及他帶給世界的婆羅洲風情。事實上,當我把簡繁兩本掂在手中,仿佛“雌雄同體”,兩個封面散發的不同情味,包括大量字詞的差別用法,無不透射出一個別樣的華語世界,其人文意象如汩汩江水,遍地流漫,引得內心頻掀波瀾。

盡管我并不因《巨匠與杰作》就把毛姆定義為傳記作家,但又必須承認,毛姆所做的人物評傳,包括《隨性而至》《觀點》中的部分人物,著實好讀、耐看,且對得起時間。

我讀過兩遍以上的作家傳記,有毛姆、雨果、奧威爾、莎士比亞、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當然,它們中的大部分,就沒毛姆這般妖嬈有趣卻又意韻深邃。

我手中的雨果傳記有兩個版本:莫洛亞《雨果傳》和葛麗娟《法蘭西詩神》。僅論厚度,前者是后者的五倍。二者皆可讀,忠實再現了雨果澎湃跳宕、坎坷滯重的一生,并傳達出他那不可泯滅的花心、政治野心以及感天動地的悲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傳記版本眾多,我讀過三四個。有的讀之不暢,只能翻閱速讀。印象深刻的有兩個:安德里亞斯·古斯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和曾嘉的《煉獄圣徒》。特別是后者,是“世界十大文學家”(包括莎士比亞、雨果、海明威、杜甫等)叢書中的一種,我索性下單全套。十位作者,角度別致,給人全新的收獲和感受。閱讀過程中,結合此前讀過的其他版本,更易獲得完備體驗。比如雨果、莎士比亞和陀氏的傳記,作者都為一外一中,容量也是一厚一薄,兩相對照,相得益彰。陀氏的精神困頓、對犯罪的迷戀,雨果的矛盾人生,莎士比亞的精靈般的才思與難以遏止的好色,經不同作者之手,情味盎然,余韻悠悠。

最為沉重的,還是奧威爾傳。作為《一九八四》《動物農場》《倫敦巴黎落魄記》的延伸閱讀,下單傳記時,竟遇到兩本書名“雷同”的書——《奧威爾傳——冷峻的良心》和《冷峻的良心——奧威爾傳》,作者分別為美國人杰弗里·邁耶斯和中國人押沙龍。同一傳主不同作者太正常,但同一傳主書名“撞車”,卻是不同作者,不尋常,我急欲探個究竟。

兩書到手,相較之下,欣喜萬分:兩書各有千秋,儼如釵黛,兩山對峙,二水分流。奧威爾的生平是固定的,同樣的伊頓童年,同樣的緬甸歲月,同樣落魄的巴黎倫敦,同樣“老大哥在看著”的BBC,同樣凄寒的朱拉島……來到二人筆下,就有了不同樣貌,卻一樣“驚美”——不是精美,也不是驚鴻。

沉重的,在于傳主本人。奧威爾與羅曼·羅蘭、茨威格、馬洛伊·山多爾等均為同類,是一種良心的代表。為追求文學,放棄了警察職業;在巴黎、倫敦流浪四年,乞丐、洗碗工都是他的標簽;當他的文名終于被世界接納,肺結核卻耗盡了他的生命?!兑痪虐怂摹吩诓¢缴蠈懢?,咳血,哮喘,醫生屢屢沒收他的打字機,他只能偷偷寫在紙上。好在,他離世前半年,《一九八四》付梓。只有讀過奧威爾傳,才知他的良心浸透了鮮血,讀之,淚流滿面。

同樣令人惋惜的,還有洛特曼的《加繆傳》。前半部尚可,到了后面,簡直成了加繆的政治生涯概述。他雖與奧威爾有著同樣的政治良心以及參軍報國之志,無奈肺結核堵住了這條路;當然,尚有諾貝爾文學獎支撐。只是,當他殞命于一場莫名其妙的車禍(有傳聞說,正因為他過度參與政治,而被蓄意陷害),不由得令人扼腕:倘若上天多給他一些時日,《第一個人》定能完成,才華的落地,或許能夠奪回因政治損失的文學時間。

在這些傳記中,大仲馬是個例外。莫洛亞的《大仲馬傳》,自始至終讓我爆笑不止,以至我煩了累了就翻開這本書。我覺得作者的筆法倒在其次,大仲馬本身就是個大活寶,每個細胞都塞滿笑料。

《康德傳》是我讀的唯一一本哲學家傳記。本來對哲學望而生畏,沿著毛姆的《對某本書的思考》,康德的生活片斷引導我探究其生平。也有獵奇:毛姆這個資深驢友,如何欣賞一個固守在出生地的人?

這本《康德傳》53.4萬字,“啃”起來頗為艱深晦澀。不過,我終于發現了康德死守哥尼斯堡(現為俄屬加里寧格勒)的真相:他分別在1769 年、1770年、1778年拒絕了埃爾蘭根大學、耶拿大學和哈勒大學的高薪高職聘請,理由是“生命能量有限”,哥尼斯堡的社交生活也讓他“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此外,康德雖拒絕這三次遠足,但若說他從未離開哥尼斯堡也不對——大學畢業后,他曾離開哥尼斯堡城區,去鄉鎮當過家庭教師,先后受雇于阿倫斯多夫、于特申以及凱澤林克等鄉鎮的各類家庭,距離主城區百公里之內。當然,從行政區劃的意義上,這些鄉鎮都受轄于哥尼斯堡,也因此,后人認為康德一生從未離開哥尼斯堡,也不算錯。

猜你喜歡
奧威爾羅曼茨威格
雨一直下,“列車效應”在發威
作家的辦法
作家的辦法
作家的辦法
作家的辦法
致羅曼·羅蘭
羅曼·羅曼:認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被大自然“回收”的豪宅
《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
喬治·奧威爾最后的日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