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分制視域下提升技工院校教師內涵路徑探析

2024-01-17 15:37左美霞
科技風 2024年2期
關鍵詞:學分制技工院校

摘?要:學分制是以選課制為基礎的先進教學管理制度,它為學生提供學習方面更大自主權的同時,也對教師的內涵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內涵發展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力,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技工院校實施學分制將成為一種趨勢,因此教師首先要適應學分制的要求,才能真正在學生層面實施學分制。在此背景下借鑒學分制管理的研究視角、理論方法,探析提升技工院校教師內涵發展的路徑,深入剖析教師不能適應學分制管理的歷史原因與現實困惑,再相應地提出以改變觀念、提高能力、學術引領、科學指導等方面的變革,一方面促使教師提升個人內涵,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學分制的順利實施,最終促使教與學雙方互利共生的新局面。

關鍵詞:學分制;技工院校;教師內涵

一、概述

學分制是西方高校對學生學業管理的一種非常高效的、科學的制度,它起源于美國,19世紀初期由哈佛校長艾略特首次提出來,在德國高等教育管理體系中成熟,它賦予學生在課程和學時方面非常多的選擇性,實施初期就受到學生廣泛的歡迎。它真正貫徹了“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分制大致可以分為不完全學分制(也稱學年學分制)和完全學分制兩種類型,不完全學分制一般既對學生畢業或獲得相應學歷證書的學習年限做出規定,同時也對其學分總量和每一學期的學分數量做出最低規定;[1]完全學分制一般只對學生畢業或學歷證書所需的最低學分總量進行規定,因而比不完全學分制更具有彈性和靈活性,它與彈性學制結合起來,學生取得的學分只要達到畢業學分的最低要求,就可以申請畢業,無須一定達到四年或者五年的學制期限,對于自律性強、學習能力強、熱衷學習新知識的優秀學生來講,節約了上大學的時間,可以提前畢業,更早地進入社會或者進一步深造,搶占先機。技工院校的學生基礎差、自律性不強、學習能力不夠,適合選擇不完全學分制,每學期都計算一次學分,以督促其學習。

二、學分制實施過程中教師問題分析

師資方面的供需是學分制改革的核心問題[2],教師是學校的靈魂,任何一種新的管理模式,都必須教師先接納理解,然后才能在學生身上真正實施。筆者在本校部分班級實施不完全學分制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就發現在教師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數量不夠

技工院校的師資,跟其他學校比,有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有一部分教師是本土生長的學生直接畢業后就成為教師。技工教育是以技能為特征,以就業為導向,走培養技能人才為主的辦學路徑,因此畢業時技能很強的學生就可以直接留校當實訓教師,20世紀此類現象非常普遍。這類教師不是科班師范生出身,理論性不強,教育教學方法也一直是承襲老教師,跟不上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近10年各類技工院校認識到了他們的不足,就大量引進受過高等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幅度提高了師資力量,但是早期留校的實訓教師一直在學校,他們年紀已過中年,吸收新事物的熱情減退,很難達到學分制管理模式對教師的要求,因此造成教師數量足但能勝任學分制管理的教師數量卻不夠。

(二)教師能力不夠

技工學院學分制改革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做支撐,將難以開設能調動學習興趣、吸引學習者的選修課程,更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3]確實如此,技工教育不比基礎教育,甚至也比不上職業教育,教師的科研工作開展得相當少,一些系部教研組對待教研活動不認真。能開設科研處來統籌教師科研工作的就更少了。老教師對隨著新產業發展而誕生的新興學科、前沿知識、交叉學科了解甚少,開拓性、創新性、積極性日益下降;中年教師大多數愿意到管理崗位上,投入教學、實訓指導等方面的精力有限;青年教師年齡較輕,閱歷、經驗不足,且大部分并非來自師范院校,教育教學專門訓練不足,其成長、提升還需要有一個過程。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及結構分化制約著學分制改革中高質量課程的供給和高水平學業指導的提供,[4]因而無法開設高質量的選修課。學分制是以選課制為基礎的教學管理模式,沒有高質量的、受學生歡迎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學分制基本形同虛設。

(三)教師觀念陳舊

任何新事物的出現,必定會帶來思想上的革命。學分制被引入中國后真正能完全接受的教師卻數量不多。從來都是教師向學生指揮施令,但是學分制卻讓教師從傳統意義上的權威管理者和教育發令者的角色,轉變為教育引導者和服務者,[5]選課制讓學生自由地選擇任課教師、自由地選擇課程,授課形式不生動、授課內容不豐富,學生就不選,而開課教師的師道尊嚴就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所以本校實施學分制選修課半年后,部分教師堅決拒絕上選修課,擔心自己開設的課程不受學生的歡迎,此類教師教育觀念完全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根據筆者的調研,發現各類學校包括高職院校,懷有如此陳舊觀念的教師,數量不少。

三、提升教師內涵路徑探析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6]技工教育要實現教育高質量大跨步發展,就必須建設一支觀念跟得上時代發展、能力跟得上教學發展、專業跟得上產業發展的教師隊伍,教師內涵提升了,學分制的實施就有保障了。筆者所在學院實施學分制期間,在如何提升教師內涵方面探索出幾條有效路徑。

(一)觀念改變是基礎

教師猶如“教科書”,其思想素養、行為表現、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7]教師的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學生就很難從內心認同這類教師,對教師教授的課程自然就不感興趣,那教學效果就不理想。要使觀念改變,有三個方面:一是改變對自身教師身份的看法。時代在進步,互聯網把全世界聯系在一起,所有知識網絡可查,教師擁有的知識已經不可能在學生面前樹立絕對的權威。學分制是遵循“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先進教學管理制度,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喜愛的教師和喜愛的課程,因此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把學生當朋輩,把自己當做學生的引導者。二是改變對學生身份的看法。技工院校的學生,文化知識水平可能與學習階段不匹配,基礎薄弱,但思想絕對是超前的。他們思想解放、個性自由、視野開闊,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也敢于質疑教師的權威,部分個性強的學生會以維護自身利益為名與教師爭鋒。筆者所在的學院實施學分制期間,就有幾位跟不上時代發展,思想守舊的老教師被學生因選課問題質疑過。學分制改革將使學校主體角色發生重大改變,學生不僅是專業知識的接受者,而且是課程學習的選擇者;教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講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8]因此學分制改革要求教師改變觀念,足夠“懂自己”的同時也足夠“懂學生”。[9]

(二)能力提高是保障

新工業背景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承擔著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重任的技工院校,如何快速地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資源,融入現有的課程體系中,這對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10]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趯W習的過程中,既要學,也要思,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水平。教師要提高教學能力,除了教,也要思。教師的思就是研,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7]那么研什么,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研究學分制的具體內涵。它與傳統的學年制不同,是將學分作為學生學習效果和能力提高的檢測手段,學生自由選擇教師和課程的力度很大,以此來滿足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只要真正掌握了學分制的理論基礎和內容設置,才能熟練地把握好必修課和選修課、學分計算與課程設置等之間的關系,更好地勝任學分制管理下的教學工作,同時也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選課。

二是研究跟自身專業有關的產業前沿情況。因為技工教育沿襲的是工學一體化教師培養路徑,要求專業教師具備與所教專業對應的企業崗位技術能力,要求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學生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因此教師要經常下到企業去鍛煉,自己熟練掌握企業崗位技術,提高動手能力,然后把專業的最新發展理念引入課堂,既可以讓自身不落伍,跟得上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提高教學能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是研究技能人才應具備的通用素質和通用能力。技工院校青年教師是富有朝氣的,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德技并修高技能勞動者的重任,[9]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情感生活的引導、法紀法規的學習、心理健康的疏導、優秀文化的傳承、居安思危意識的培養、未來職業的規劃等,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些通用素質和通用能力的培養都會放在選修課中,選修課的教學任務就需要年輕教師們去承擔?!耙o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要想深入實施學分制,教師自身所學專業和通用課程的教學能力提高就是最大的保障。

(三)學術引領是支撐[11]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要想長遠、長久地把一項事業做下去,就必須固本浚源。教師要想一輩子勝任教學。成為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最好的固本方法不是教學方法的研究,而是學科前沿的學術研究。技工教育的地位雖比不上高等教育這條大河,但也是教育系統內的一條大支流。任何職業都有懈怠性,長期在固定的環境和氛圍中工作,就會慢慢失去進取心,從而產生職業懈怠,因此激發所有教師的教學激情,最好的方式是進行學術研究。技工院校教師理論性不強,學術研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聘請專家來培訓。專家可以是企業一線技術能手、優秀崗位骨干和能力更高的技術管理人員等高技能人才,也可以是高職院校的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和專業能力強、職業指導精準到位的“雙師型”教師,對教師進行實踐輔導,以挖掘其教學潛力、鍛煉專業技能,從而提高青年教學和學術研究能力,為學分制改革提供師資保障。[12]二是鼓勵教師申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縱向課題或者企業與學校合作進行技術攻堅的橫向課題,通過課題申報書和研究報告、課題論文的撰寫提高教師的寫作能力;通過具體的研究實施過程提高教師的行動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結題后的研究成果解決教學中的困惑,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整個課題研究過程,最好請高校課題或項目成效顯著的學術專家進行指導,同時課題組成員固定開會交流。一個課題研究的全過程會大大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也能了解本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加強學術引領才能支撐教學之路越走越遠。

(四)科學指導是關鍵

學分制是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選課制更是讓學生多了更多的選擇性,但課沒選好,學分制的作用就發揮不出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調動不出來。因此,既要把選擇權給學生,但又不能全給學生,畢竟技工院校的學生年齡都在14~18歲之間,心智不成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等無法做出正確的評估,“一窩蜂”式地選部分課程或者“放羊式”隨便選課程,這兩種選法都不科學,既不利于學分制的實施,也不利于教師教學計劃的安排,更不利于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個性成長,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影響很大。因此,有必要建立學業導師制,對學生進行選課科學指導。學業導師在全校進行遴選,責任心強、學習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的教師才能申請學業導師。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學業導師進行逐一分析判斷,幫助每名學生真正實現清晰的自我認知,指導學生對所學專業或選修課加深理解,對學生的選課與學業、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一對一的合理指導,以此保證選課的正確性與學業規劃的合理性,確保通過學習所選課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使學分制的作用可以發揮到更大。[13]學業導師的科學指導是學分制實施的關鍵環節,因此學業導師要加強學習,上崗前進行崗位培訓,每學期要定期考核,各專業的學業導師要開經驗交流會,不斷提高指導能力,保證學分制的順利實施。

結語

技工學院實施學分制還是一個處于試點探索階段的新生事物,需要經歷一個從認識到理解、從理論到實踐、從具體實施到逐步優化的完善和探索過程。它給教師的內涵發展帶來了發展契機和提升空間,教師要抓住機遇,提升自身能力,在實施過程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以保持學分制改革的持久動力。

參考文獻:

[1]胡昌送,蔡勤生.我國高職學分制改革的發展歷程、研究現狀與未來展望[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22,12(06):1623+40.

[2]李秀珍.韓國高中完全學分制的發展過程與保障措施[J].基礎教育課程,2022,325(13):7681.

[3]陳鎮,羅統碧.中職學分制改革的價值、障礙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2,1022(22):4954.

[4]靳曉光.民辦高校完全學分制改革難點及破解路徑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3,25(02):4348.

[5]馬寶環.國外大學完全學分制教育管理模式及經驗啟示[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2,24(06):151155.

[6]閆寒冰,魏非.筑基強師:縣級教師發展機構的現實挑戰與建設路徑[J].湖南教育(A版),2022(12):2729.

[7]匡佑生.醴陵:“五位一體”構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J].湖南教育(A版),2022(12):3335.

[8]呂秀芬.以人民為中心:高校學分制改革的理論向度[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22,24(03):5864.

[9]楊英,周雪梅.基于文獻計量的國內完全學分制研究現狀及趨勢[J].終身教育研究,2022,33(06):7380.

[10]朱蘇,錢曉忠,郭瓊,等.學分制框架下高職柔性課程體系的探究與實踐——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為例[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6):3337.

[11]李源田.教師發展機構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動力源[J].湖南教育(A版),2022(12):1.

[12]杜小祥.技工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路徑探究[J].職業,2023,625(01):4951.

[13]田辰.學分制在高職院校的實踐應用[J].河北職業教育,2022,6(04):1720.

基金項目:2021年度湖南省技工教育職業培訓立項研究一般課題《湖南省技工院校實施學分制實踐研究》(編號:JYKT202118)

作者簡介:左美霞(1976—?),女,漢族,湖南攸縣人,本科,正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科研管理、教師培訓。

猜你喜歡
學分制技工院校
學分制模式下的學生到課率
高職教育學分制實施策略研究
基于朋輩教學法的技工院校專業基礎課教學探析
技工院校英語思維創新型閱讀教學的探討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關于技工院校學生德育課堂學習興趣的調查與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方法的思考
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探析
高校實踐育人學分制模式構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