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在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中的價值與實現路徑

2024-01-17 15:24王日升李娜
關鍵詞:課程思政勞動價值

王日升 李娜

摘? ? 要:全面落實課程思政,形成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間的協同育人效應,對于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中所需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等勞動價值觀塑造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工科人才培養與國家社會需求的適配度,解決高等教育中“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

關鍵詞:課程思政;勞動;價值;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1-0044-04

收稿日期:2023-02-20

作者簡介:王日升,山東交通學院交通土建學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道德虛無主義批判與矯治研究”(21YJA710018);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創造性勞動素養提升為核心的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M2021341)

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1]。當代大學生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尤其是作為“網絡原住民”的“00后”大學生,其主要行為場域和生活空間已經被“一網打盡”,其學習方式較之傳統學習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互聯網學習已然成為當下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然而,互聯網影響下各種思潮暗流涌動,文化滲透不斷加強,西方價值觀的滲透幾乎遍及每個角落,傳統的價值觀塑造方式很難滿足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的變化節奏,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高校作為育人育才的主戰場,在推進信息技術教學的同時也要充分意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始終“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2]。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目的是構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間的橋梁,解決傳統高等教育中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島”問題,形成教育合力,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緊緊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

全國教育大會強調,我們的教育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曾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突出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提供有力支撐,要通過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創造性勞動實現技術強國。工科類院校的大部分畢業生未來將走向制造業、工程建設等工業企業崗位,如何通過專業教育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運用的連續性教育,增強創造性勞動在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把事業理想和道德追求融入國家建設,提高工科人才培養與國家社會需求的適配度,成為當下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在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中的需求

創造性勞動人才是指具備正確的勞動觀、深厚的勞動情懷、較高的勞動實踐創新能力的人才[4]。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言:“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盵5]該方法從根本上明確了教育“怎樣培養人”和“培養什么人”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在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中的社會需求

課程思政不但有助于增強創造性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使其更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對于厚植勞動人才的家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所處的歷史方位發生了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盵6]這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賦予高等教育的新歷史使命。伴隨科技生產力不斷加強,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制造業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具備成長力的創新型工程師成為各行各業爭先搶奪的人才,高等教育應主動適應國家經濟轉型升級需求,主動適應行業產業發展趨勢,以使命在肩的主人公意識,為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建設需求培養人才。除此之外,課程思政可以有效保障高等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持續性輸出,適應時代變革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滿足社會發展對于創造性勞動人才的需求。

(二)課程思政在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中的理論需求

高等學校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堅強陣地,應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宗旨,新時代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趨勢較以往已有顯著改變,專業課程教學作為課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載體需要相關的理論研究作支撐。

課程思政的勞動教育不等于一般實踐性勞動教育,其最根本核心是勞動育人,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要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培養學生具備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須將專業教育與勞動教育進行深度融合,典型性的融合教育須建立強有力的理論支撐體系,針對性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健全適應性較強的專業勞育思政課程標準,研究專業課程學習和勞動理念、勞動服務深度結合的可行性,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在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中的實施路徑,建立道德修養與日常實踐結合、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的教育機制,明確專業教育與勞動精神的結合方式,堅持以產出為導向,培育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深植于每個學生內心,這一切都離不開連續性的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五育”融合的凝結點,“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育的重要特征[7]。課程思政中的勞動教育須通過典型性的勞動思想、勞動技能和勞動實踐鍛煉教育,提高大學生勞動素養,進而引導他們成長為具備家國情懷,具有社會責任感,掌握創新勞動精髓,具備二次成長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課程思政在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中的價值

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學生尋找自我,幫助他們找到各自的責任與使命,而不是培養一群精致的利己主義者[8]。課程思政要求在實現立德樹人的過程中將價值教育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融合,其價值具有廣泛性和長期性。

(一)課程思政能培養創造性勞動人才的家國情懷,回答“為誰勞動”的問題

當今世界政治多元化發展及網絡科技進步帶來了諸多外部思潮,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灌漿”關鍵期,無論人生價值觀的塑造還是科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都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的“陽光水分”[9]。高校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具備政治認同感,牢固掌握技術本領的人才為己任,只有樹立牢固的意識形態,才能踏踏實實地為國家建設出力,為民族復興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10]。這一時期的學生在“三觀”塑造中尤為重要,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授課中要不間斷地樹立勞動榜樣。大國工匠高鳳林,作為中國

“發動機焊接第一人”,不斷更新焊接技術,一舉使我國飛機發動機焊接進入世界前列,國內外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但他不為所動,為國奉獻的精神矢志不渝。通過類似一系列典型榜樣故事宣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連續性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價值理念,課程思政的本質恰是如此,其能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進行,實現教書育人與立德樹人有機統一,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真正為國家培養創造性勞動人才。

(二)課程思政可塑造創造性勞動人才正確的勞動

價值觀,回答“為何勞動”的問題

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旨在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愛崗敬業且具備創新理念的大國工匠,這不但需要他們掌握高、精、尖、專的勞動技能,更需要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具備深厚的勞動情懷,擁有較高的創新能力。傳統的專業知識傳授教育難以適應新時代的人才發展需求,當下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等領域創造性勞動人才匱乏現象日趨明顯,如何在高等教育中改善學生的勞動認知、勞動習慣和勞動品格,提升工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勞動育人的實效已迫在眉睫。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勞動教育的必由之路。當代大學生應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的信念,繼而在本職工作中不斷成長,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實現社會需求與個人價值有機統一。課程思政恰恰可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勞動價值觀教育同步,在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融入創造性勞動教育,并以此為載體形成“五育”融合發展局面,有助于形成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個體,從根本上提升高校的育人質量,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三)課程思政能培育創造性勞動人才的工匠精神,回答“怎樣勞動”的問題

當下部分工科大學生存在專業興趣不濃、實踐能力不強及創新能力缺乏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主觀勞動意識不強、勞動習慣較差、勞動能力較弱、價值觀和擇業觀有偏差。這些問題的出現可能使學生在踏入社會后喪失主動勞動意識,想盡辦法走捷徑,從而誤入歧途,甚至觸犯法律法規。大學作為學生步入社會之前最后也最為關鍵的階段,他們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還需深度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明確努力方向,探索自己感興趣領域,謀定自己將來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這樣才有機會成為工匠,傳承工匠精神。

課程思政可以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他們持之以恒、永不放棄的精神,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會更加清晰明了,忍受寂寞、不怕失敗的內心更加強大,輔以他們專業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便可具備成為工匠的必備素質。

三、課程思政在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中的實施路徑

(一)作好頂層設計,推進課程思政系統化建設

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不但要使受培養者掌握勞動本領,培植誠實守信勞動意識,激發他們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還要通過傳統文化的澆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增強他們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定他們愛國愛黨的理想信念。要完成這一巨任,單憑專業技能傳授難以塑造他們的價值觀和愛國主義情懷,單憑“孤

島”式的思政教育又難以培養他們的專業勞動技能

和創造性勞動思維。因此,二者必須緊密結合,相互配合,才能培養出精益求精的工匠 。

課程思政建設旨在調動各方主體協同育人,是一項巨大而復雜的工程[11]。各類課程須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專業課教師須與思政課教師共同肩負育人重任,要形成協同育人效應,須作好頂層設計。首先,領導責任意識要到位。對于“紅”“?!毙图寄苋瞬排囵B,高校的各級領導要從思想意識上高度重視,牢記立德樹人的使命,從行動上拒絕“貼標簽”“兩張皮”現象的存在,對于課程思政教育常抓不懈,讓廣大教師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課程思政必須要做,而且必須做好。其次,必須進行系統化建設。課程思政與創新性勞動人才培養結合應用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必須進行系統化思考建設,應以目標產出為導向逐級進行任務分解,在建設過程中持續改進,不斷糾偏,從源頭入手規劃建設,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可外焦里生,要以切實可行的方式保障各層級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理論支撐要保障。唯有對系統化建設的過程進行理論升華,課程思政在創新性勞動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運用才具備可復制性。事物的發展一定有其內在規律,課程思政實施有哲學依據,創新性人才培養也有時代特征,將二者有機融合,各級教育工作者必須從理論上明確“實施什么”“為何實施”“如何實施”,即目標、使命和價值有機融合,只有在同一理論體系下的目標實施 ,才能有效保障實施的連續性。

(二)提高教師的思想意識,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課程思政建設本質上離不開高素質、強專業、能育人、善育德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其能否在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關鍵在于專業教師的思想意識是否到位。只有專業教師從思想深處進行轉變,以提升思政教學能力為內驅力,才有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專業教師提升思政教學能力可從以下途徑尋求突破。

首先,要提高專業教師自身的思政理論水平。要培養創造性勞動人才的家國情懷,教師自身須具備較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尤其是新中國史、黨史學習,只有深刻領悟華夏五千年文明,才能增加民族自豪感,只有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發展歷程,才能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12]。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明亮的鏡子。通過在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深入學習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總結的歷史經驗、形成的偉大精神,才能真正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翱照務`國,實干興邦”,只有教育學生心懷祖國、放眼未來,尊重勞動、崇尚勞動,堅定他們愛國愛黨的理想信念,才能實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其次,要推進課程思政規范化建設。課程思政建設是常態化、系統化的建設工程,因此必須進行規范化操作才能實現目的。創造性勞動人才培養可通過專業引導、知識傳授、思維拓展、措施保障進行體系化建設,每個節點均可進行課程思政融入,從勞動光榮、勞動價值到勞動理論、勞動信念,最后到勞動創新,都有很多故事可講,“不惰者,眾善之師也”,只有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才能全面塑造學生自信的性格,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創造性人才。只有通過系統化、規范化地講授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踐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最后,加強課程思政元素總結提煉和課堂融入水平提升。勞動精神、勞動素養、勞動創新的課程思政元素很多,如何讓它們在合適的課程、合適的章節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出現,這是一門藝術。當下,部分專業課教師為了課程思政而思政,將許多優秀的勞動教育素材生搬硬套,不但教育內容大打折扣,教育效果也難以保證,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丟失勞動價值觀。因此,專業教師須找準育人時機、育人角度,將一門課程從育人目標設計到教學大綱編寫,再到教案課件制作,每一環節思政元素的凝練、出現、作用都須進行詳細規劃、逐一分解,專業教師在規劃分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提升思政元素的課堂融入水平,實際授課時思政內容信手拈來,又與專業內容緊密貼合,毫無違和感。一次次知識傳播的過程就是思想傳播的過程,也是靈魂塑造的過程,久而久之自然能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目標。

(三)建立健全勞動相關課程的思政評價體系,配套相關獎懲措施

課程思政是一項體系化、系統化的建設工程,需要各育人主體群策群力。調研發現,目前部分理工類專業教師并未意識到協同育人的重要性,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意識不到位。同時,學校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不完善、獎懲措施不到位也是阻礙課程思政有效實施的主要原因。

就當前勞動價值觀培養相關課程的改革現狀來看,要想從根本上實現協同育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第一,配套勞動價值觀全面融入專業課的高品質教材。教材是高等知識傳授的最主要工具,然而傳統專業教材往往僅涉及知識、技能層面的傳授,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塑造等方面則相對欠缺,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來自家庭的勞動價值觀教育相對較少,大學教育對于他們進入社會前勞動素養的形成是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因此推出融入勞動價值觀、勞動思想、勞動信念的專業類高水平教材勢在必行。通過配套融入勞動光榮元素的專業類教材可實現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崗位意識和崗位責任,培養他們的螺絲釘精神,能從本質上明確創新從勞動中來回勞動中去的發展理念,對于高校完成知識教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有機統一的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同時對于凝練形成人才驅動創新的社會發展環境至關重要。

第二,完善勞動相關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及激勵措施。要真正實現協同育人的目標,充分調動專業教師課程思政的積極性不可或缺,這其中除了專業教師自身思想境界提高、提升個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能力之外,完善的配套評價體系也尤為重要。勞動美譽類專業課程評價體系可設置課程思政占比,可與專業教師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等相關指標進行掛鉤,這不但可以從勞動光榮、勞動創造價值等思政案例查詢、備課、融入方式諸多方面調動專業教師思政內容授課的積極性,還可以從勞動習慣養成、勞動價值觀塑造等思政元素總結提煉方面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授課能力,有效形成示范帶動作用,真正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激勵獎懲措施方面可建立全面獎勵的激勵機制,在崗位聘用、考核評優、選拔培訓方面等實行政策優先保障,并對樹立的標桿人員予以重點推崇獎勵。對于不按規定執行或者執行不到位的個別教師可配套職稱評審一票否決,調離教學崗位等措施予以懲戒,以此保障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在育人育才上步調一致。

第三,建立各部門聯動機制,有效進行資源配置。教書育人是一項系統化工程,高校在履行該項使命擔當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各職能部門積極有效參與,最終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課程思政這一重要目標任務的實現。首先,學校教務部門須對專業課程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大綱編纂、教學教材選用等各方面進行控制把關,完善課程思政進課堂的前期準備,從政策上予以把控傾斜,加大課程思政方面教研教改審批支持力度。其次,教學部門應做好教師課程思政類內容課堂講授、思政元素環節設計等授課內容的監督檢查,對表現突出的教師樹立“頭羊”標桿,并在評優評先、績效考核、職稱評審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再次,學校相關后勤、資產、信息化管理等職能部門應保障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下設施設備的良好率,為相關課堂教學改革保駕護航。最后,財務部門應優先保障教學改革涉及的實習實訓、績效獎勵等相關費用的發放,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員工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結語

專業課程思政是教育部根據當前時代發展特征,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供給側方面作出的改革,是打破傳統思政教育“孤島”,構建協同育人模式的創新之舉。因此,專業課教師應該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統一,真正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理工類專業課程的思政內容對于改善學生的勞動認知、勞動習慣和勞動品格素養,提高人才培養過程中勞動育人的實效至關重要;對培養學生崗位責任意識,塑造他們為國奮斗的理想信念至關重要。通過專業課程思政內容融入,以創造性勞動教育為載體,打造創造性勞動教書育人教學模式,有助于從根本上提升高校的育人質量,最終通過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創造性勞動實現技術強國。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

息中心,2022-08-31.

[2]?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

育,2018(9).

[3]?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

(2020-05-28)[2022-08-10].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李娜,王美玲,李冰冰.創造性勞動的時代價值、影響因素

及對職業技術教育的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1).

[5]?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21-224.

[6]? 央視網.習近平談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點[EB/OL].

(2016-11-19)[2022-08-10].http://news.cctv.com/2016/

12/09/ARTIpLqQSZCLXX17PuXFYw3J161209.shtml.

[7]? 徐長發.新時代勞動教育再發展的邏輯[J].教育研究,

2018(11).

[8]? HARRY R.Lewis.A? Core? Curriculum? for? Tomorrow's

Citizens[J].The Education Digest,v.73,n.5 Jan,2008(2).

[9]? 黃蓉生.習近平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論述的價值

意蘊[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5).

[10]?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

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

2019-03-19(1).

[11]? 楊波,蘇波.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芻議[J].學

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2).

[12]?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21:12-42.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勞動價值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熱愛勞動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