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助力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創新研究

2024-01-17 15:24劉紅
關鍵詞:元宇宙思政課

摘? ? 要:元宇宙是由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和虛擬現實等一系列新興技術應用并集合而成,其低延遲性、便利性和高度沉浸感契合了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的發展需求。運用元宇宙教育技術構建的沉浸式教學空間,凸顯了課堂的立體感、交互性和境身合一性,增加了課堂吸引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參與感和共情感。沉浸式教學環境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逐漸從網絡化走向場景化,學生從場景之外走向場景之內,同時也對教學生態環境以及教育主體和教育對象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元宇宙;思政課;沉浸式教學;智能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1-0051-05

收稿日期:2023-04-21

作者簡介:劉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數字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與傳播研究”(20CX04010B)

沉浸式教學是指運用新技術營造沉浸式教學環境,使學生獲得具身性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境身合一,達到全身心投入學習狀態的一種教學模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運用VR技術實現沉浸式教學,但虛擬仿真實驗室存在場地受限、教學場景單一、學生體驗過后興趣不足以及互動性弱等問題。元宇宙基于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和云計算等技術,使得教育對象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沉浸式學習并與虛擬場景進行互動。元宇宙賦能高校思想政治課能夠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新理論表達形式,促進教學活動系統化發展,使得思想政治教學從網絡化走向場景化,學生從場景之外走向場景之內,從被動接受知識走向主動建構知識,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一、元宇宙與沉浸式教學的契合

(一)元宇宙的內涵

“元宇宙是融合了人工智能、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一系列新興技術應用并集成,融合成為元宇宙的核心與根本屬性”[1]。元宇宙作為一個技術集成者,推動了在線教育的迭代發展,延伸了教育時空,加深了人類對歷史和現實的認知。元宇宙構建的虛實疊加的教學環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體現出具身性、低延遲性、互動性和便利性,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的統一以及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統一。

(二)元宇宙與沉浸式教學的契合

沉浸式教學基于沉浸理論形成并發展,沉浸式體驗“是全身心專注于某件事情的狀態,以至于完全達到忘我狀態”[2]的一種情境。智能時代,為了滿足學生數字化、可視化和互動性學習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元宇宙技術營造沉浸式教學空間,利用數字孿生技術使得虛擬和現實世界深度融合,線上和線下教學融合式發展,加深教育主體思維形象化,“使抽象復雜思維有效地實現清晰化與具體化,易于自身理解與分享交流”[3],使教育對象在沉浸式教學場景中獲得學習遷移和新知識的建構?!霸钪娴恼T人之處和強大生命力就在于高沉浸感”[4],其賦能思想政治課堂帶來的沉浸式

教學體驗模式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場景化的發展需求。

二、元宇宙助力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課堂

創新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5]。元宇宙助力下的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將歷史和現實還原到課堂中,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讓學生以“數字人”“當事人”的身份置身于歷史場景中,感悟歷史脈絡、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沉浸式教學課堂注重新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元宇宙技術的賦能實現了思政課從平面敘事向立體化教學的轉變,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互性和共情感,有利于把思政理論講深、講透、講活,為教育對象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一)沉浸式場景彰顯課堂立體感

“教育元宇宙所呈現的環境與現實世界非常相似,能夠通過模擬物理定律為用戶提供一個逼真的現實世界環境”[6]。元宇宙賦能的沉浸式教學場景讓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活”起來,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可視化、情景化地展現給教育對象,以立體化、多維度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同感和接受感,實現理論化語言和虛擬情境的雙通道感知。在元宇宙構建的鏡像世界學習中,將教育對象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多感官調動起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逼真感和現實感。在實際教學中,可利用元宇宙技術對抗疫一線場景進行還原,讓學生以“數字人”的身份走進“現實”增強其體驗感。

(二)沉浸式教學凸顯課堂交互性

“學習元宇宙可模擬生成凸顯社會交互性和社交感

的鏡像世界學習”[7]?;谥骺陀^條件限制,傳統思政課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課本之間幾乎是“零交流”狀態,使得大部分思政課堂缺乏實效性。在元宇宙賦能的沉浸式課堂中,教學環境和資源具有開放性和自由性,學生可根據自身需要重新建模和架構,重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教育對象和教育資源、教育環境之間的關系,體現了教育主體、教育對象和教育資源、教育環境的多元交互性。在沉浸式教學環境中,“它能讓參與者從感官沉浸向行為沉浸驅動,主動探究并推進‘情節’或內容的發展”,在交互中體驗和探究,形成理論知識的自我建構,進而達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顯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元價值,提升思政課的參與感[8]。

(三)沉浸式教學增強課堂體驗感

“身臨其境的場景可以讓學習者獲得前所未有的體

驗,協同MR、全息等所提供的超越空間地理區位的工作環境,沉浸式技術可以突破情感障礙,讓學習者從他人的角度來體驗生活,培養共情能力”[8]。元宇宙賦能的沉浸式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重塑了教育對象角色,實現了教育對象從客體身份向主體角色的轉變。在沉浸式學習中,教育對象以“主體”身份參與到教學環節中,縮短了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距離,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增加了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情感認同。鏡像學習世界的多感官體驗,讓教育對象在境身合一中引發情感鏈接,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與思政課教師同域釋能、同頻共振、同情共感的教學效果。

三、元宇宙助力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設計

創新

根據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元宇宙助力下的沉浸式教學主要分為課前時事資源開發與教學內容設計、課中虛擬環境實踐與教學過程評價、課后分層布置作業與教學效果分析。這三大部分六個環節各自獨立又層層遞進,形成了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的閉環性管理。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設計有利于思政課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和價值訴求,滿足教育對象個性化和差異化學習,激發受教者學習熱情,增強學生情感認同,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創新發展開辟新路徑。

(一)課前:教學內容開發與虛擬環境建構

課前是教學工作的初始階段,做好教學內容開發與虛擬環境建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首要任務,也是元宇宙賦能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

智能時代,大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其認識世界的方式更多是憑借智能化手段、數據化表達和可視化呈現,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模式創新正是為了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任何形式的教學手段創新都是為了滿足教學內容更好地傳達,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創新應以守正為本,以內容為王。在課程內容開發設計中,應尊重思政課的歷史感和現實感,將歷史發展脈絡、重大歷史事件和最新的社會熱點講清講透。網絡和浸媒體的發展使得學生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時事資訊并作出評價。思政課教師應對國內國際新聞保持敏感度,整合最新的時事資源進行開發和解讀,將之融入教學內容設計,將社會重大事件還原到課堂中來,建構虛擬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感受真實的社會事件,提高學生的具身感、現場感和參與感。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發展中留下的寶貴財富,是孕育新時代青年高尚道德、良好情操的土壤,是中國人民的精神火炬。元宇宙助力下的沉浸式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中國精神,體會中國力量,以主人翁的精神推動中華民族進步和發展。由于歷史的不在場感使得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存在陌生感和距離感,不能很好地理解歷史情境下黨和人民作出的偉大抉擇。在教學內容開發中,可根據教學目標對歷史事實進行還原,讓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在場并根據自己的認知作出價值判斷。例如,在講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利用元宇宙技術讓歷史重現,使教育對象以虛擬身份加入到長征隊伍中,體驗長征的危險與艱難,感知和平時代的來之不易,自覺燃起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二)課中:虛實結合教學與教學過程評價

課中是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環節。沉浸式教學環境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將物理環境和虛擬環境疊加起來,實現教學環境質的飛躍。同時,基于學習分析技術,可實時記錄學生的表情和動作來進行多維度數據分析,突破以往經驗性評價,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以做好教學過程性評價。

元宇宙助力下的沉浸式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的理論灌輸法,實現了從理論灌輸到知行合一教學模式的轉變。沉浸式教學模式的出現改變了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之間單向性的主客體關系,教師由課堂主導者轉變為學習陪伴者、數據觀察者和思想促進者;學生由被動的客體轉變為學習的主體,以課堂主體的身份參與到沉浸式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身份的轉變化解了傳統教育模式下師生之間存在的矛盾并構建了智能時代師生新型的合作關系。在虛實結合的教學環境中,思政課教師將物理環境和鏡像學習環境疊加起來,將理論內容和教學實踐串聯起來,讓學生在沉浸式教學環境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在實踐中提高認識能力,在認識中促進實踐發展,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螺旋式上升發展。

傳統教學中,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工作的最后環節?;谌粘=涷灪秃唵螖祿?,師生之間的評價基本是主觀式和形式化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體感技術、擴展現實和學習分析技術助力下的沉浸式教學,使得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全面化以及評價方式科學化。從評價主體看,由思政教師這一單一主體到由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多元化主體;從評價內容看,由學生的客觀成績到學生的課堂表現、面部表情變化和行為動作等組成的多元內容作為評價的依據;從評價方式看,由教師的經驗性評價到經驗化和數據化交叉型評價呈現。沉浸式課堂使得教學過程性評價成為可能,進一步促進了教學評價從經驗式走向數據化、科學化和精準化。階段性的評價有助于發現教育對象近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問題并及時解決。大數據支持下的過程性評價有助于教育者對教育對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引導,并為學生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規劃,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課后:分層布置作業與教學效果分析

課后是教學工作的最后階段,也是下一步教學工作的起始階段。通過布置作業了解學生對現有知識的掌握程度,檢驗教學效果并進行概括和反思,進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良性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思政課與專業課最大的區別在于每個人的思想狀況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環節不能簡單地“一刀切”,要實現分層次、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布置作業?;诮處熃虒W經驗和科學的過程性評價,思政課教師可將教學經驗和客觀數據結合起來作為布置作業的依據,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差異化布置作業,制定適合學生的作業設計,激發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促進思政課教學效果提升。大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因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結合沉浸式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呈現。

基于智能技術的沉浸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效果動態性分析。在沉浸式教學環境中,教育的主體、客體以及環境構成了教學的主要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智能技術可實現對師生教學行為的整體性記錄和動態化分析。教師再根據大數據的分類聚合效應、課后作業情況以及教師的工作經驗對教學效果作出科學性分析和評價。要認真分析、科學研判沉浸式教學環境是否滿足思政課創新發展的要求,是否真正在沉浸式教學中提升了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創新是否再次流于形式化。對教學效果科學全面的分析和評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開展工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無縫隙管理,真正落實好思政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促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

四、元宇宙與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融合的

優化路徑

元宇宙以低延遲性、便利性和高度沉浸感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推動了思政課沉浸式教學發展邁向高階版本。在現實教學中,元宇宙是一個新興事物,其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發展的路徑中,應大力推動元宇宙教育基礎技術的發展,運用5G網絡的普及、擴展現實技術和云計算來打造元宇宙賦能的沉浸式教學生態環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思政課教師迎接元宇宙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提高大學生的數字信息素養和智能素養,賦能學生系統性思維和創新性精神,進而提升其運用新技術的能力,適應元宇宙賦能的沉浸式交互性、數字化學習。

(一)運用元宇宙教育技術完善高校思政課教學生態

萬物互聯時代,教學環境的轉變帶來學習模式向智能化、沉浸式和交互性的轉變。元宇宙作為多技術集成者,它的低延遲性和隨時隨地性有利于營造沉浸式和交互式學習環境。大力發展元宇宙教育技術有利于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沉浸式設計、虛擬化呈現和交互式體驗,進一步改善高校思政課教學生態,推動物理課堂環境向虛擬化沉浸式課堂環境轉變。

一是打造流暢的網絡環境實現虛擬和現實的同步。元宇宙的高度沉浸感就在于低延遲性和隨時隨地性?!皩τ赩R、AR、MR應用來說,只有當網絡延時遠低于人類視覺感知延時,學習者才具有身臨其境、與世界零距離的感知體驗”[9]?!?G網絡具有超過100 Mbps的用戶體驗數據速率、每平方千米100萬個連接、1毫秒端到端延遲和每秒數十千兆的峰值數據速率等關鍵性能指標”[10],因此它能夠保證虛擬場景的流暢性和人機

交互性,延伸學習者的時間和空間感,保證大規模學習者可以集體在線學習,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邊界。

二是運用擴展現實技術實現思政課高度沉浸?!皵U展現實技術是在MR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其在營造沉浸感方面完全超越了VR、AR和MR,使學習者完全沉浸于人為創造的環境中”[11]。擴展現實技術將現實世界和虛擬場景融合起來打造了一個混合式學習空間,延伸了傳統物理課堂時空,將課本中的教學場景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還原,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理論知識,提升教育對象的課堂參與度。學生在虛擬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對自身所處的水平作出判斷,提升教育對象自我效能感。

三是人機協同技術實現沉浸式交互。在虛擬化沉浸式教學環境中,一方面,基于語音識別、手勢識別、體感技術等,學生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獲取信息并產生實時反饋,實現人機互動,增強教學過程的沉浸感與交互感。另一方面,學生在與場景互動中能獲得及時反饋并作出調整,成為沉浸式課堂的創意設計者和知識建構者,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一,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元價值。

四是數據分析技術助力沉浸式教學效果提升。大數據和云計算是人工智能的兩大基石,亦是元宇宙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沉浸式教學有效開展的技術支撐?!霸谥悄芗夹g的加持下,云計算將促進元宇宙在線教育系統硬件的智能虛擬化和軟件的智能服務化改造,形成各子系統深度智能整合的新模態”[12]。數據分析技術將元宇宙教育技術的硬件和軟件聯結起來,打造了一個智慧化教學場域?!扒楦杏嬎闶歉兄?、識別、模擬、影響人類情感狀態的各類智能技術的統稱”[13],人工智能通過捕捉學習者的面部表情以及信息記錄進行情感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存在情感性和復雜性的難題,彌合了智慧化教學的情感缺失,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二)打造智能時代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

新興技術推動網絡時代走向智能時代,促進網絡思政走向智能思政。社會變遷、技術發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亟需教師轉變自身角色,適應智能時代的教學任務。智能時代,元宇宙教育技術嵌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場景和教學方式發生轉變,亟待思政課教師具備話語建構與技術認知、資源整合與人機協同以及合理使用和技術反思能力。

一是話語建構和技術認知能力。目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已經積極擁抱元宇宙,并初步嘗試利用元宇宙開展高等教育教學和培訓等革新實踐”[14]。在新技術環境下,思政課教師應注重思政課話語權建構和沉浸式教學環境建設。一方面,牢牢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是思政課教師的原則和底線,進行話語權建構要堅持主流價值觀念。在虛擬化教學環境中,思政課教師要主動介入和專業技術人員聯結,將正確的思想觀念灌輸給課程設計參與者,以“把關人”的角色對課程進行審查,避免技術漏洞造成的價值偏差,提前化解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險。另一方面,提升元宇宙教育技術認知,掌握沉浸式教學環境基本操作技能,積極營造沉浸式教學環境。思政課教師應主動參與到沉浸式教學課程設計中來,讓元宇宙技術更好地嵌入思政課教學的各個環節,催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資源整合和人機協同能力。元宇宙教育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度介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走向場景化、數據化和智能化。擴展現實技術進一步拓展現實場景,將虛擬和現實資源進一步融合,將課本理論知識和教學場景進行疊加,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整合創新,推動教育資源走向場景化。元宇宙教育技術的賦能需要思政課教師協同教育各主體,將家庭、學校和社會聯結起來,實現主體融通、跨界融合、資源共享?!叭藱C協同的基本原則是優勢互補,即適合機器做的事由機器做,適合人類做的事由人類做,適合人機合作的事由人和機器一起來做”[1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平臺將學生的學習數據和生活數據進行聚類分析,總結出個體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軌跡,在數據算法的支持下,思政課教師可根據數據分析對單個學生或學生群體進行深度挖掘并做好智能推送,提升思想政治資源配置效率。

三是合理使用和技術反思能力。元宇宙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教育的沉浸式、智能化是歷史必然。但要清楚地認識到技術的兩面性,要堅持適度使用和及時反思相結合的思想,做到新技術真正地唯我所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客觀、科學合理地使用元宇宙助力下的沉浸式教學模式。對技術既不盲目迷信也不過度依賴,掌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方向盤”,做好精神的掌舵者,引領主流價值觀念。挖掘適合沉

浸式教學模式呈現的教學內容,將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沉浸式教學環境中提升思想道德覺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元宇宙助力下的沉浸式教學模式作為新興事物,必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技術的主導者,應在遵循技術發展規律、學科發展規律以及思想政治育人規律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時合理反思元宇宙助力下的沉浸式教學的實際效果,不要讓技術賦能課堂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其次,要認識到元宇宙助力下的沉浸式教學只是方法和手段,要真正發揮思政教育者的精神引領作用;最后,要反思智能技術的應用邊界問題,學生以“數字人”的身份進入鏡像學習中,如何保護學生的隱私以及數據安全。

(三)提升大學生數字與智能素養

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了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轉變,推動了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內容可視化、教育方式智能化,使得教學模式從以教學為中心轉向以學習為中心。在沉浸式教學環境中,教育對象實現了“主體我”與“客體我”的統一,學生以現實人和“數字人”的雙重身份行走于虛擬和現實教學空間中,實現了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素養是運用信息認識事物的能力,隨著教育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大學生作為智能時代的學習主體,提升自身數字與智能素養勢在必行。

一是賦能學生數字化和智能化設備的基本操作知識和技能。學習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開展的,智能化育人環境是由“人、物理世界、智能機器、虛擬信息世界組成的四元世界”[16]。提升學生數字化和智能化設備的基本操作知識和技能,應為學生提供智能化教學空間。學校要建設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打造智慧教育環境,營造智能化教育生態環境。教學內容和載體的智能化發展要求教育對象提升數字化讀寫、分析、判斷和運用能力。要優化現有的教學課程體系,將數字和智能素養課列為大學生的必備課程,賦能學生技術理念和精神,并增加技能培養實踐課程,將素養教育落到實處。加強教育軟件智能化升級,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學習共同體,提供大數據學習平臺,方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數字化交流與協作。

二是加強倫理規范建設,提高學生數字和智能素養?!皵底炙仞B,不僅僅是‘術’,更是‘道’”[17]。提升教育對象數字和智能化素養,不應局限于技術層面,要加強智能時代倫理規范建設。元宇宙賦能思政教育,需要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模擬現實情境,“前提是要全面采集和使用物理世界的社會數據,通過在線高度還原社會數據”[1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決定其會涉及到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敏感性數據,存在危害國家安全性的隱患。在沉浸式教學場景中,學生以“數字人”的身份登錄系統,其學習軌跡和生活動態等個人信息被實時記錄,一經泄露將侵犯教育對象的個人隱私,造成不良的社會后果。因此,學生在虛擬學習環境中,要自覺樹立數據安全意識、技術風險意識,提高運用技術的能力,保護國家和個人信息安全。

三是培養學生創新性精神?!叭斯ぶ悄軙r代的需求是復合型、創新性、智慧型人才,要求學生具備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19]。隨著技術不斷賦能教育,對學生數字和智能素養的要求不斷提升,對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從知識復制向培養創新性精神轉變。高校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更易于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機遇和新挑戰。在教育元宇宙中,要“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20]。在自適應沉浸式學習系統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場景,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打破物理時空限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批判性和創新性精神。

參考文獻:

[1]? 李小濤.元宇宙中的學習:融合學習者身份、時空的未來

學習圖景[J].遠程教育雜志,2022(2).

[2]? [美]威廉·立德威,克里蒂娜·霍頓,吉爾·巴特勒.設計的

法則[M].欒墨,劉壯麗,譯.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106.

[3]? 劉革平,王星,高楠,等.從虛擬現實到元宇宙:在線教育的

新方向[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6).

[4]? 胡樂樂.論元宇宙與高等教育改革創新[J].福建師范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

[5]? 人民網.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

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

界一流大學新路[EB/OL].(2020-04-25)[2023-03-22].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425/c1024-3240

8556.html.

[6]? 蔡蘇,焦新月,宋伯鈞,等.打開教育的另一扇門——教育

元宇宙的應用、挑戰與展望[J].現代教育技術,2022(1).

[7]? 蘭國帥,魏家財,黃春雨,等.學習元宇宙賦能教育:構筑

“智能+”教育應用的新樣態[J].遠程教育雜志,2022(2).

[8]? 陳銣憶,陳衛東,鄭思思,等.境身合一:沉浸式體驗的內涵

建構、實現機制與教育應用——兼論AI+沉浸式學習

的新場域[J].遠程教育雜志,2021(1).

[9]? 蘭國帥,郭倩,魏家財,等.5G+智能技術:構筑“智能+”時

代的智能教育新生態系統[J].遠程教育雜志,2019(3).

[10]? IMT-2020(5G)Promotion Group.5G Vision and Require-

ments[EB/OL].(2014-05-29)[2023-03-22].https://wenku.

baidu.con/view/02540487360cba1aa811da7d.html.

[11]? 陳凱全,吳志超,劉宏,等.擴展現實(XR)支撐沉浸式學

習的技術路徑與應用模式——沉浸式學習研究網絡

國際會議(iLRN 2020)探析[J].遠程教育雜志,2020(5).

[12]? 劉革平,王星,高楠,等.從虛擬現實到元宇宙:在線教育

的新方向[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6).

[13]? 王祿生.情感計算的應用困境及其法律規制[J].社會科

學文摘,2021(9).

[14]? 胡樂樂.論元宇宙與高等教育改革創新[J].福建師范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

[15]? 祝智庭,彭紅超.技術賦能智慧教育之實踐路徑[J].中國

教育學刊,2020(10).

[16]? 于曉雅.人工智能視域下教師信息素養內涵解析及提

升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8).

[17]? 閆廣芬,劉麗.教師數字素養及其培育路徑研究——基

于歐盟七個教師數字素養框架的比較分析[J].比較教

育研究,2022(3).

[18]? 董扣艷.元宇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前景探測、

倫理風險及規避[J].思想理論教育,2022(4).

[19]? 劉文博,劉吉.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

變革與挑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3).

[20]? 劉革平,高楠,胡翰林,等.教育元宇宙:特征、機理及應用

場景[J].開放教育研究,2022(1).

猜你喜歡
元宇宙思政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元宇宙”:正在數字化的宇宙觀
“元宇宙”距離我們有多遠?
元宇宙中的“孤兒們”?
“元宇宙”照出互聯網浮躁(點評)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三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啟示——以四川工商學院教改為例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