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籍田禮:以曾侯乙墓E.61 漆衣箱箱蓋漆畫為研究對象

2024-01-17 13:18嚴思成
關鍵詞:大澤曾侯乙漆畫

嚴思成

1978 年,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曾侯乙墓得以重見天日。曾侯乙墓中陪葬了大量精美的葬器,其中有5 口形制相同的漆衣箱,其中一件編號為E.61 的衣箱蓋上繪有精美的人物圖像,自出土以來就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該圖像也一直是漆畫研究領域的熱點。E.61 漆衣箱箱體為四方形,箱壁上飾有抽象紋飾,人物漆畫則繪于其拱形的蓋頂上。(圖1)筆者綜合整理前人成果,對漆畫圖像作進一步考察,在此略呈臆說,以求教于方家。

圖1 曾侯乙墓E.61 漆衣箱箱蓋漆畫

一、圖像主題:籍田禮

曾侯乙E.61 漆衣箱的拱形蓋頂上內容十分豐富:兩幅對稱的人物弋射漆畫分布于箱蓋的兩端;兩條蛇形神獸相互交織呈螺旋狀,它們形狀相同,一端有兩首,一端多尾;箱蓋的其余畫幅則用云氣狀的紋飾填充;除漆畫圖像外,還有兩段漆書文字寫于蓋頂。由于漆衣箱近似立方體結構,當觀察者俯視拱形蓋頂的圖像時,衣箱其余四壁的圖案是不可見的,顯然箱蓋是一個獨立且完整的畫幅,且在一幅封閉的畫面內,龐雜的內容總是有一個共同的主題。

在漢代畫像磚藝術中,工匠有時會在圖像旁標注“榜題”,即圖像主題的文字說明,觀者在結合圖像內容和文字信息后,就能準確地把握工匠所要表達的內涵。無獨有偶,曾侯乙漆衣箱E.61 也同時擁有漆書文字和漆畫圖像,而漆書文字也發揮著榜題的作用。學界對漆畫內容有諸多爭議,但對居于畫面一角的20 字漆書則有統一的看法。一般以饒宗頤的釋文為準:

民祀隹坊(房),日辰于維。

所謂“民祀隹坊(房)”,是指民間祭祀二十八星宿中的房星,當房星在歲首移動到天空中的固定位置時,預示著一年農業活動的開始,所以房星又被稱為農祥,正如韋昭注“農祥”曰:“農祥,房星也。農事之候,故曰農祥?!盵2]8而房星由四顆星線性排列組成,先民將其比作四匹并駕奔馳的天馬,故又被稱為“天駟”,《國語》就說:“月之所在,辰馬農祥也?!盵3]145《史記·天官書》也說:“房為府,曰天駟?!盵4]2060這就是漆書中“興歲之四(駟),所尚若(陳)”的含義。在周代,農祥不僅寓意農業生產活動的開端,也代表統治者需要舉行以勸農為目的的籍田禮?!秶Z》記載:

宣王即位,不籍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農,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給于是乎在,和協輯睦于是乎興,財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純固于是乎成,是故稷為大官。古者,太史順時脈土,陽癉憤盈,土氣震發,農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盵3]16

可見,農業生產是關乎國運的大事,君王理應在“農祥晨正”之時依禮制行籍田禮,以祈谷于上帝。漆文字之所以說百姓祭祀農祥房星,其實要表達的主題是作為曾國國君的曾侯乙應當按周禮舉行籍田活動,這樣整幅漆畫均應圍繞籍田禮展開。

首先探討占據大量畫幅的云氣狀紋飾。古人認為春季萬物復蘇是陽氣充盈所導致的,《管子》就說:“春者,陽氣始上,故萬物生?!盵5]1168陽氣又是從土地中逸散而出的,所以陽氣可以被稱為“土氣”或“地氣”,是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正如《禮記》所載:“是月也(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王命布農事?!?[6]1356 上文所引《國語》有“古者,太史順時脈土,陽癉憤盈,土氣震發,農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3]16,明確指出“土氣震發”后才可行籍田禮,所以箱蓋上大量的云氣狀紋飾當是“土氣”的圖像表現,以表示“農祥晨正”時土壤條件也是符合農業生產的。其次是弋射圖像,郭德維將其主題解釋為后裔射日神話,這顯然與籍田禮是毫無關聯的。[7]99在周代的籍田禮活動中,除了統治者躬耕的勸農行為以及祭祀活動外,還舉行射禮環節。周昭王令鼎銘文載:“王大耤(藉)農于諆田,餳(觴),王射,有司眔師氏、小子佮射?!盵8]1678周王在行籍田禮后與貴族宴飲,酣飲后又舉行射箭活動,這便是以娛樂為主的燕射。除燕射之外,先秦時期在祭祀之前,往往還要舉行大射禮,鄭玄注《詩經·賓之初筵》曰:“將祭而射,謂之大射?!盵9]251這是旨在通過大射禮挑選參加祭祀的人員。漆畫中的弋射圖顯然是籍田禮中的射禮活動。最后是箱蓋上人首蛇身的神獸,作為神巫題材的圖像,在一幅描繪籍田禮的禮儀性圖像里顯得十分突兀。但先秦時期神話與歷史雜糅,神話總是被當作歷史為人們所篤信,即使是在孔子用歷史理性地解釋神話傳說之后,神話仍然不能完全從歷史中剝離,諸如屈原在《天問》中援引夏商周歷史時仍舊揉進了大量的神話傳說,且《天問》為屈原的呵壁之作,也可證明楚國宗廟壁畫與曾侯乙衣箱漆畫一樣擁有神巫題材與禮儀題材。至于該神獸在整幅圖像中的作用,顯然不是將之作為籍田禮的祭祀對象:周人的籍田禮是為了祈谷于上帝,而文獻中則未有將周人的上帝描繪為蛇形神獸。籍田禮是有場所限制的,正如令鼎銘文所載周昭王“藉農于諆田”、《國語》所載周宣王籍田于“千畝”,該神獸其實是曾侯乙籍田場所的圖像表現,下文將詳細說明。

二、禮儀圖像:晨起大射

箱蓋上20 字漆書記載了“農祥晨正”相關的天文現象,這其中就隱含了曾侯乙行籍田禮的具體時間。王暉認為漆書“興歲之四(駟),所尚若(陳)”是指四顆房星黎明時在南方天空呈南北向排列,如果這一天恰好是農歷歲首,則是當年農業興旺的福兆。[10]96武家璧則更進一步解釋了“日辰于維”的天文含義,即日月合朔發生在天之“艮維”,也是一種“農祥晨正”發生在歲首之日的天象,“日辰于維”不能直接觀測到,而是必須通過房星在黎明時的位置推測出來。[11]90將以上學者的觀點匯總起來可以得到這樣一幅認知圖景:曾國負責觀象授時的官員在農歷歲首黎明仰望南方天空,如果觀測到四顆房星呈南北向排列,那么就預示著當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漆書二十字隱晦地表達了圖像中弋射活動的時間背景為黎明時分。

回歸到漆畫圖像本身,可以直觀地識別出圖像中的人物是在進行弋射活動。弋射是先秦時期流行的田獵活動,既有娛樂功能,又有食物生產功能。弋射所用之弓矢具有特殊性,其所用箭矢末端系有絲線,稱為“繳”,繳的末端則系于重物之上,這種帶有絲線的飛矢被《周禮》稱為“矰矢、茀矢”而“用諸弋射”。[6]856弋射的原理簡單來說是射獵者向飛禽射出纏有絲線的飛矢,飛矢連同絲線纏縛飛禽,絲線尾端的重物又防止飛禽逃離,以此來生擒獵物。由于繳的長度有限,弋射的射擊距離就相對短小,所用之弓也為弱弓,正如《史記·楚世家》所記載:“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雁之上者?!盵12]3204這種“弱弓微繳”的特點也使弋射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由于射擊距離有限,弋射者最好采取兩種提高命中率的策略:要么是趁飛禽剛剛起飛,但還未在高空翱翔時將其捕獲,此時的飛禽尚且在弋射者的射擊范圍之中;要么是趁飛禽停歇時將其捕獲。采取第一種策略時,弋射更多的是在鳥類繁多的水體中進行。待鳥類游弋于水面上時,再通過人力將其驚起,剛剛脫離水面的鳥群暫時無法高飛,會在低空停留片刻,這便大大提升弋射的獵獲概率。水邊弋射也是先秦青銅器畫像中常見的場景,如故宮收藏的宴樂漁獵攻戰紋青銅壺上就刻有弋射者在水邊狩獵的圖像,水面上還有一人搭弓而射,試圖驚起水面停留的鳥群;再如河北平山三汲鄉出土的M8101:2 銅豆,以及陜西鳳翔高王寺銅壺均裝飾有水邊弋射的畫面。(圖2)而采取第二種策略時,弋射者需要等待鳥類飛回樹上或水中棲息,如《論語》所言:“弋不射宿?!笨鬃痈嬲]時人不要弋射歸宿的鳥類,可以反向推理出春秋時期的弋射者往往等待鳥類歸宿時將其俘獲。大部分鳥類是夜伏晝出,弋射者需要等待夜晚降臨,而夜里視野較差,黎明時分就成了弋射宿鳥的絕佳時機,正如《詩經》載:“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盵6]340詩中說妻子催促著丈夫在黎明前夕起床,以去往野鴨和大雁夜宿的水邊將其捕獲,而《史記·貨殖列傳》則直言:“弋射漁獵,犯晨夜,冒霜雪,馳阬谷,不避猛獸之害,為得味也?!盵4]7603這印證了晨夜黎明時分適合于弋射宿鳥。如此看來,射獵圖表現的是“農祥晨正”的黎明,曾國貴族在行籍田禮之前先舉行弋射活動。

圖2 水濱弋射圖圖2-1 燕樂漁獵攻戰壺刻紋局部圖2-2 河北平山三汲 M8101 ∶2 豆刻紋局部;圖2-3 陜西鳳翔高王寺銅壺刻紋局部1

就漆畫所反映的林間弋射來看,可以排除是燕射,因為燕射必須在燕禮活動中或結束后,是一種宴飲之余的娛樂活動,貴族們往往在筵席上張射侯以燕射,而不可能在宴飲之中離開宮廷去往林間弋射;同時,籍田禮中的宴飲活動是在行籍田之后舉行的,而漆畫中的弋射是在黎明時分,在此之前顯然無法行籍田禮。漆畫中的晨起弋射更可能是于籍田禮前舉行的大射禮?!抖Y記·射義》云:“天子將祭,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已射于澤,而后射于射宮,射中者得與于祭,不中者不得與于祭?!盵6]1689大射禮是周代統治者在祭祀開始前通過射藝選拔參與者的活動?!渡淞x》所載大射禮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在“澤”中習射,第二步是在射宮中射箭選拔。關于“澤”的含義有多種見解,有學者依據伯唐父鼎銘文認為“澤”為天子辟池,“射于澤”即周王在辟池乘舟而射,但仔細研究銘文,伯唐父鼎銘文所載是先舉行祭祀而后行射禮,這顯然不是以擇士為目的的大射[13]225;鄭玄認為“澤,宮名也”[14]484,應當與射宮同為宮殿建筑,但未有青銅器銘文顯示澤宮這一地點。筆者認為“習射于澤”即指在水澤之地練習射箭。故宮博物館藏宴樂漁獵攻戰紋青銅壺刻有青銅畫像(圖3),中層圖像最右側刻有眾人仰身弋射,其身旁的魚圖案刻紋則顯示弋射發生在水邊,這就是描繪祭祀參選者在野外“習射于澤”的場面;而上層圖像最左側刻有兩人于宮殿下搭弓射侯,這顯然是“習射于澤”后再“射于射宮”的場景。所以,曾侯乙漆蓋弋射圖反映的正是籍田禮前的大射禮,且為大射禮中“習射于澤”的選拔場面,至于漆畫中弋射者似在林間而非水濱,則是南方大澤自然環境的表現,下文將詳細說明。

圖3 故宮博物館藏燕樂漁獵攻戰壺所繪大射禮

三、神巫圖像:澤神委蛇

漆箱蓋的邊緣處還繪有人首蛇身的神獸。該神獸蛇身呈交尾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漢代藝術中常見的伏羲女媧交尾主題。但仔細觀察圖像本身,可以發現兩顆略呈梯形的人首附著于同一蛇形身軀之上,即神獸是呈雙首蛇身狀,這顯然不是后世的伏羲女媧主題,該觀點已有學者提出,筆者深以為然。[15]55這樣一種怪異的形象在先秦文獻中是可以找到蹤跡的,《山海經》記載:“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盵16]456名為“延維”的神獸同樣是雙首蛇身,與漆畫圖像高度相符,郭璞在《山海經》“延維”下注曰:“即委蛇也?!盵16]457《莊子》則記載了齊桓公田獵時與“委蛇”相遇的故事:“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盵17]306《莊子》的記述雖未明言其雙首的特征,但也指出了其“長如轅”的蛇軀。更重要的是,兩則文獻同時提到委蛇身著紫衣,這恰恰與衣箱上的漆文字“紫錦之衣”相暗合。而委蛇又是大澤中的神靈,郭璞注曰:“大如車轂;澤神也?!盵16]456《莊子》也說:“澤有委蛇?!盵17]306齊桓公就是在澤中與委蛇相遇。而用神靈表現地理位置在先秦文獻中是常見的,諸如戰國后期流行的五行學說就包含著五方神概念,即每個方位都有一個配屬的神靈體系,當文獻中單獨出現五方神時,讀者也能僅從其名號判斷出方位。

顯然,委蛇出沒于澤中,漆畫描繪委蛇意在表現籍田之地在曾國境內的大澤中?!讹L俗通義》說:“水草交厝,名之為澤?!盵18]388澤是指湖泊地貌,以與山林地貌相對立,正如《左傳》載:“度山林,鳩藪澤?!盵19]1107但由于南方地廣人稀,開發程度遠不及北方,其中大澤地域廣闊,往往包含多種地貌?!秶Z》記載楚國“有藪曰云,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3]645,《戰國策》載:“楚必致橘柚云夢之地?!盵20]533可見云夢澤不僅僅是水草交厝,還擁有森林植被,可產出箭矢和橘柚;又有《越絕書》記載吳師入楚時“楚世子奔逃云夢之山”[21]205,看來云夢澤中還有丘陵存在?!蹲髠鳌酚涊d楚昭王“涉睢,濟江,入于云中”[19]1546,后再逃跑至曾國,這只有在云夢澤地理上延伸至曾境的條件下才是可能的。曾國境內的大澤雖不及云夢澤廣闊,但由于云夢澤與曾國接壤,其大澤很可能是云夢澤地理單元的組成部分,自然與云夢澤一樣擁有森林地貌,所以箱蓋漆畫中在澤中弋射于樹的情景是成立的。

委蛇圖像也暗示曾侯乙籍田于大澤,這與南方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農業生產方式相印證。南方水系復雜,湖泊眾多,在自然水體豐富的情況下也就存在著許多大澤,這些大澤有的作為皇家苑囿供貴族田獵所用,著名的有楚國的云夢澤,楚王曾游獵于其中而三月不返,可見箱蓋上反映的畫面也是曾侯乙在大澤中弋射田獵。同時,南方的農業也緊緊圍繞大澤來展開生產?!妒酚洝て綔蕰份d:“江南火耕水耨?!盵4]2403《貨殖列傳》也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盵4]7601楚地多產稻米而采用水耨法,因為稻作農業十分適應水體豐富的自然環境,顯然一些大澤被開發用于農業生產,所以曾侯乙在大澤中舉行籍田禮也就不奇怪了。

四、時代內涵:躬耕傳統

《周禮· 司弓矢》載:“澤,共射椹質之弓矢?!盵6]856文獻認為大射禮“習射于澤”時,弓箭手應該使用正常的強弓以射木制箭靶,這顯然是具有軍事演練性質的活動,而上文所引故宮博物院藏大射禮青銅畫像以及曾侯乙漆畫均是用弱弓弋射來行大射禮,更多體現的是娛樂性質。這種從嚴肅莊重到享樂散漫的變化也表現在衣蓋漆畫僅僅刻畫弋射田獵場景,而不涉及籍田禮的細節,甚至漆文字中也只用“琴瑟常和”四字暗示舉辦了籍田后的宴樂活動,而跳過了最為重要的籍田禮儀。

這種娛樂化是籍田禮在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提升漸漸褪去宗教禮儀性的時代表現。籍田本質是一種首領躬耕傳統。所謂首領躬耕,是在人類種群發展歷史的早期,由于生產工具和農業知識的匱乏,為了保證農業生產,種群首領往往親自加入農活之中。在這個時期,首領在農業生產領域與種群中的其他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共同從事耕種以供養整個集體。先秦文獻記載的充滿神話色彩的上古傳說多有首領躬耕式農業生產,諸如《齊名要術》引《逸周書》曰:“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作陶,冶斧斤,為耒、耜、鋤、耨,以墾草莽?!盵22]16又如《墨子·尚賢中》載:“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盵23]68再如《論語·憲問》記載大禹“躬耕而有天下”[6]2510。與后世籍田禮中充滿表演意味和勸農性質的耕作不同,這些人文初祖和上古圣王都親自加入農業生產,是真正意義上的耕種者,最終,他們的躬耕行為被后世視為圣德的表現,成為贊美或模仿的對象。周人的祖先也曾經躬耕于田畝?!妒酚洝ぶ鼙炯o》載周人先祖后稷:“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盵4]200在周人的世界觀中,后稷是農業始祖,也是帝堯的農師,這種推崇是周人對后稷躬耕歷史的追憶。而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人們通過觀察積累經驗,漸漸掌握了物候和星象,懂得通過它們來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同時,一些效率更高的工具諸如銅器和鐵器被引入農業生產,再搭配上新的灌溉和牛耕方法。先秦的學者們也有意整理總結農業知識,匯編了《夏小正》《尚書·禹貢》《管子·地員》等農書。這些措施使得農業生產的風險性逐漸降低,統治者不再需要時刻投身于農事之中,只需要進行宏觀的管理和監督,如《國語》就記載周王在完成籍田禮后,需要派遣農官巡查農作,監督農民,此時的周王就不需要像其先祖后稷一樣親自勞作。農業技術的進步解放了統治者,他們可以將精力集中到其他事務之上,首領躬耕的傳統也漸漸流于形式,成了一種通過統治者參與生產來表現其高尚德行的政治表演,有時候統治者甚至連這種政治作秀都不再熱衷,比如周宣王曾經“不籍千畝”。戰國中期的楚國農家代表人物許行就主張“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6]2705,這種“君民同耕”的理想就是對美好往昔的回望,只會存在與首領躬耕傳統漸漸消亡的時代。戰國初年的曾侯乙以弋射取代躬耕,顯然也是傳統消亡的直接表現:曾侯乙不再需要嚴格參與農業生產的每個環節,只需要表現對農業的關注以展示其“敬天保民”的德政;同時,相比于無聊且艱辛的農作,弋射則是一種極富有趣味的狩獵活動,所以統治者此時更多地注重籍田禮中供貴族享樂的宴飲和射箭娛樂。

五、結語

整幅漆畫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在“農祥晨正”的那個黎明,曾國統治者為了與民同樂也舉行了籍田禮,但統治者更鐘愛到大澤中弋射夜宿于樹上的鳥類,以此作為籍田的開端大射禮。武家璧指出在曾侯乙的統治期間,不可能發生“日辰于維”的天象。[11]98顯然漆畫與其漆文字是對農祥的美好向往,而并沒有在現實中發生,這也可以解釋漆畫內容為何是現實與神話內容相交織,以及對祭祀環節有特殊的偏好。

猜你喜歡
大澤曾侯乙漆畫
音樂劇《大澤鶴戀》
曾侯乙的音樂之聲
舞 國文倩 漆畫 30cm x 30cm 2019年
江門市新會區大澤五和小學作品集
江門市新會區大澤五和小學作品集1
曾侯乙編鐘
漆畫作品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2000多年前最大的組合樂隊——曾侯乙編鐘
孟祥勇 漆畫《靜待花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