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的居民訴求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以恩施州二官寨村為例

2024-01-17 02:50謝雙玉聶黎莎金昳欣
關鍵詞:參考點村落居民

謝雙玉 聶黎莎 金昳欣

近年來,傳統村落的旅游化發展趨勢明顯。與一般旅游景區不同,傳統村落不僅是旅游景區,更是居民的生活區域,因此,傳統村落旅游開發過程中涉及的利益相關者構成更多元、更復雜(1)邵秀英、田彬《古村落旅游開發的公共管理問題研究》,《人文地理》2010年第3期,第121頁。,更易產生多元主體利益競合的空間博弈及生產、生活空間資源配置矛盾等問題(2)田馨、羅陽《貴州省縣域鄉村空間發展評價與格局分析》,《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年第9期,第182頁。。居民作為傳統村落空間的主要使用者、保護主體和文化遺產傳承者,在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居民訴求常被忽視,居民常面臨外來游客占用空間、破壞生態格局等威脅,也與政府、外來投資者等存在利益沖突。因此,了解居民這一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并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有利于緩和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與其他利益主體間的矛盾,助力傳統村落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于旅游發展中利益相關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方面:一是界定旅游發展中的主要(核心)利益相關者,并對其進行分類,這類研究多采用專家評分法,根據利益相關者的主動性、重要性和利益訴求的緊急性來進行;二是分析旅游發展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采用的方法包括均值法、簡單定性描述或推理法、結構訪談數據分析法、問卷調查數據因子分析法;三是分析不同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的影響因素,包括人口統計特征、利益相關者類型、空間區域,在此基礎上分析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及協調機制、模式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簡單數值或定性比較、方差分析以及利用訪談數據編碼等。

綜上所述,學者在旅游利益相關者訴求及其影響因素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聚焦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的研究較少。已有關于傳統村落利益相關者的研究大多只是將居民作為利益主體之一,不僅難以深入和全面把握傳統村落居民在旅游發展中的訴求及其影響因素,而且難以體現居民作為傳統村落空間核心利益相關者的重要地位。第二,多數研究只是籠統地分析旅游發展中居民有哪些方面的訴求,而沒有區分和討論居民這些訴求所面向的對象,不利于準確地把握居民訴求的本質和提出滿足居民訴求的針對性對策建議。第三,關于旅游利益相關者訴求影響因素分析的視角比較單一,主要只考慮了人口統計特征,忽視了其他社會經濟、居民的地方情感、心理需求等因素的作用。第四,已有關于旅游利益相關者訴求的調查分析多采用簡單定性描述或利用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因子分析,這兩種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3)簡單定性描述多直接給出結果,沒有交代過程和判斷依據等,說服力不夠;利用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因子分析的結果和結論受研究者問卷題項設計的影響和約束,不能反映居民訴求的全貌。。因此,本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二官寨村為案例,通過參與式觀察、深度訪談收集數據,運用內容分析法、扎根理論分析法,歸納總結傳統村落居民在旅游發展中的訴求類型,探析產生這些訴求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構建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及其生成機制的理論模型,以期為傳統村落旅游可持續發展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一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 案例地概況

二官寨村位于恩施州恩施市盛家壩鎮,地處恩施市西南部,交通較便利,是一個具有近300年歷史的古村落,村內 100多棟土家干欄式吊腳樓建筑保存完整,其中康家大院、胡家大院的傳統建筑體量最大。該村居民主要為土家族,保留典型的土家族文化習俗,傳承了地方特色戲劇、手工技藝及宗族文化,自編了實景劇《二官人家》,經常開展民俗演藝、賞花、元宵燈會、篝火晚會等活動。該村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而且擁有優美的原生自然景觀,青山、白云、小橋、流水、村落、稻田,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2014年該村入選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

過去,二官寨以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種植業為主,經濟效益不高,村內硬件設施差。2013年,從胡家大院所在的小溪組開始,由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牽頭,號召并帶領村民們貢獻田地、參與勞動、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開始了二官寨發展旅游的歷程。2014年,在康家幾位能人的帶領下,康家大院所在的舊鋪組居民也開始自發修路、維護老屋,580多戶村民參與廁所革命。由此逐漸形成了小溪、舊鋪兩個旅游組團,培育了一批特色民宿,探索出全村可住宿的接待模式,吸引了一批固定的研學、寫生客戶群,依托民宿建成了大學美術實踐基地,逐步形成了“農業+旅游+文化”的產業融合發展態勢。2020年二官寨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帶動約310人就近就業,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000萬(4)趙映雪、童秀清《古老二官寨的“青春密碼”》,湖北日報新聞客戶端,2021年9月15日發布,2022年3月20日訪問,https://news.hubeidaily.net/pc/4351.html。。近幾年來,由于當地政府資金不足,二官寨村旅游建設進程放緩,同時旅游利益分配不均帶來的村民與干部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烈,部分居民失去發展旅游的信心,對村莊發展旅游也時有抱怨。二官寨的旅游發展歷程在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具有典型性,因而本研究選擇以該地為案例進行傳統村落居民訴求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二) 數據來源

1. 訪談內容設計

本研究采用半結構深度訪談法獲取數據。以二官寨核心旅游區的小溪、舊鋪組居民(旅游經營者、農戶等)為調研對象,詢問并討論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成員職業類別等;二是二官寨旅游發展的現狀與評價,包括旅游發展歷程、優勢與問題、前景預測、看法及其原因、旅游發展建議等;三是居民對二官寨旅游發展的意愿、訴求及原因,主要了解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意愿及其表現和原因,分析面向當地政府、游客、其他居民、旅游規劃人員、外來投資者等對象提出的訴求內容及原因。本研究主要利用訴求相關的訪談數據。

2. 訪談調查實施

2021年7月13-14日8位師生赴二官寨預調查,深入村委會、小溪組和舊鋪組農戶家中了解二官寨旅游發展及居民基本情況。2021年10月3-25日作者再赴二官寨進行正式調查,住在居民家中進行參與式觀察和體驗。通過隨機抽樣與滾雪球相結合的方式與居民進行深度訪談,每次訪談持續約1小時,直至信息飽和為止。共訪談有效樣本50人,將觀察獲取的信息、圖片、調研日記及訪談記錄文本整理為研究資料,訪談文本共計5萬余字。訪談對象中,被訪者男女分別為22人和28人,比例相當;年齡以40歲以上中老年人為主(44人,占88.0%),學歷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42人,占84.0%),家庭成員職業以外出務工和在家務農為主(專職務工務農人員39人,占78%);樣本結構特征與該村的基本情況相符,具有代表性。

(三)分析方法

1. 訴求類型分析:內容分析法

為了歸納總結出二官寨居民在旅游發展中的訴求類型,參照何蕓、邱均平等研究(5)何蕓、楊曉霞《內容分析法在我國旅游學研究中的應用及述評》,《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第8頁;邱均平、鄒菲《國內內容分析法的研究進展》,《圖書館雜志》2003年第4期,第7頁。,以NVivo 12為研究工具,兩位編碼員背靠背對訪談文本進行分析。首先,篩選出訴求相關的文本;其次,將訴求對象作為編碼的主類,以訴求內容作為次類目進行逐句編碼,整理得到相應的參考點并歸類到主類目下;最后,比較檢查兩位編碼員的編碼結果,交互判別分析信度,確保編碼結果可以使用。

2. 影響因素分析:扎根理論分析法

為了揭示二官寨居民對旅游發展訴求的影響因素,參考陳向明、苗學玲等研究(6)陳向明《扎根理論的思路和方法》,《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年第4期,第60頁;苗學玲、解佳《扎根理論在國內旅游研究中應用的反思:以旅游體驗為例》,《旅游學刊》2021年第4期,第126頁。,采用Strauss和Corbin的方式對訪談文本進行開放式、主軸和選擇式三級編碼,在提煉出居民訴求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構建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及其生成機制的理論模型。為保證研究的嚴謹性與可靠性,兩位編碼員使用NVivo 12軟件對文本信息進行獨立編碼,在編碼過程中不斷對比、討論與修正,對訪談文本進行概念化、范疇化,直至理論飽和。

二 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的訴求及類型

編碼員分別將反映居民訴求內容的文本進行獨立編碼,而后的交互判別信度檢驗值均在0.80以上,表明編碼員的編碼具有一致性,可接受,最終整理得到4個主類目的244個參考點(見表1)。

(一)面向當地政府提出的訴求

二官寨居民面向當地政府提出的訴求最多,有122個參考點,占參考點總數的50.0%。這些訴求集中于改善社區環境(73個參考點,占該主類目參考點數的59.8%(7)此節括號中的數據均為各類訴求參考點占主類目參考點總數的比例。)和維護干群關系(29個參考點,占23.8%),而對保障經濟收益(15個參考點,占12.3%)和注重地方保護(5個參考點,占4.1%)的訴求較少。

具體來看,改善社區環境方面的訴求包括建設交通、房屋、廣場等基礎設施(占22.1%),發展景區、游樂設施、其他旅游項目等(占18.0%),吸引人才返鄉等(占4.9%),進行文化活動建設、文化產品打造等(占1.7%),大力引進外資,緩解本地建設資金壓力(占5.7%),設立村集體旅游組織、實現政務公開透明、完善生活管理工作等(7.4%)。維護干群關系方面的訴求包括公平分配旅游及社區利益(占21.3%)和加快兌現土地及旅游攤位交付(占2.5%)。保障經濟收益方面的訴求表現為得到占地、房屋等經濟補貼(占12.3%)。注重地方保護方面的訴求包括保護木屋建筑(占2.5%)與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占1.6%)。

(二)面向其他居民提出的訴求

二官寨居民面向其他居民提出的訴求有50個參考點,約占參考點總數的20.5%。這些訴求分別面向兩類居民:一是旅游參與者,他們是村莊旅游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形象代言人(32個參考點,占該主類目的64.0%);二是非旅游參與者(18個參考點,占36.0%)。

具體來看,面向旅游參與者提出的訴求主要有推動旅游發展(占62.0%)和維護地方形象(占2.0%)。推動旅游發展方面的訴求包括帶動旅游建設(占56.0%)、加強合作經營(占4.0%)、增強旅游經營技能(占2.0%)??梢?居民除了希望旅游參與者推動地方旅游發展之外,同時希望他們能夠約束自身行為,增強旅游經營水平。面向非旅游參與者提出的訴求包括積極參與旅游(占20.0%)、維護鄰里和諧(占16.0%)。其中,參與旅游建設訴求體現了居民對地方發展的渴望,維護鄰里和諧訴求反映出二官寨在旅游發展進程中出現了一些鄰里矛盾,但這類訴求被提及頻次不高,說明鄰里矛盾并不普遍,但仍應引起重視。

表1 傳統村落二官寨旅游發展中居民的訴求編碼結果

(三)面向外來投資者提出的訴求

二官寨居民面向外來投資者提出的訴求較少,只有39個參考點,約占參考點總數的16.0%。這些訴求集中在推動地方建設(24個參考點,占61.5%)、增加經濟收入(11個參考點,占28.2%)、提升地方形象(4個參考點,占10.3%)三方面。

具體來看,推動地方建設方面的訴求包括推動基礎設施、景點等的建設(占59.0%)及提升村民整體素質(占2.5 %)。增加經濟收入方面的訴求包括增加地方客流量(占12.8%)、增加就業機會(占5.1%)、獲得占地收入(占2.6%)、實現農產品升值(占7.7%)。提升地方形象方面的訴求包括推動地方開放(占5.1%)、提高旅游名聲(占5.2%)。

(四)面向游客提出的訴求

二官寨居民面向游客提出的訴求最少,只有33個參考點,約占參考點總數的13.5%。這些訴求集中于規范自身言行(20個參考點,占60.6%)、滿足情感需要(9個參考點,占27.3%)、增加旅游消費(3個參考點,占9.1%)、改善交往態度(1個參考點,占3.0%)。

具體來看,規范自身行為方面的訴求包括不隨意采摘農作物(占33.3%)、自覺愛護古寨生態環境(占15.2%)、言行守禮守節(占12.1%)等方面。據居民反映,在旅游發展初期游客失范行為較為常見,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素質明顯提高,失范行為大幅減少。滿足情感需要方面的訴求體現為希望游客多來常來(占27.3%)。促進旅游消費方面的訴求包括增加農產品購買量(占6.1%)、增加導游服務購買量(占3.0%)。改善交往態度方面的訴求體現為希望游客熱情主動(占3.0%)。

以訴求對象為劃分依據是為了從訴求對象出發提出滿足居民訴求的針對性建議,然而面向不同對象提出的訴求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復,為更好地探究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的影響因素,參考王翔宇、王松茂等學者對旅游地居民訴求的分類(8)王翔宇、翁時秀、彭華《旅游地鄉村社區居民利益訴求歸類與差異化表達——以廣東南昆山核心景區為例》,《旅游學刊》2015年第5期,第48頁;王松茂等《世界遺產旅游地社區居民利益訴求空間分異——以天山大峽谷為例》,《經濟地理》2018年第9期,第217頁。,本研究將上述訴求進行概括。將改善社區環境、推動地方建設、推動旅游發展、積極參與旅游等歸納為提升社區環境類訴求,具體細化為提升社區管理環境、建設環境、人力資源環境、旅游發展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等;將維護干群關系、規范自身言行、改善交往態度、維護鄰里和諧等歸納為維護社會關系類訴求,具體細化為維護主客、鄰里、干群關系;將保障經濟收益、增加經濟收入、滿足情感需要、促進旅游消費等歸納為滿足個人需要類訴求,具體細化為滿足經濟需要和情感需要;將注重地方保護、提升地方形象、維護地方形象等歸納為保護地方形象類訴求。

三 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的影響因素

(一) 編碼過程

表2 二官寨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影響因素的開放性編碼示例

1. 開放式編碼

為確保編碼結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每次訪談結束后即開始對資料進行整理和開放性編碼。首先,嚴格按照貼近材料的原則,逐句閱讀和分析原始文本,進行概念化,最終提取出77個基本概念(見表2)。其次,確定概念的意義和屬性,根據語義和邏輯關系將相關概念聚攏在同一類屬之下,并對各類屬進行抽象命名,得到管理環境較差、社區條件不好、居民素質不高等13個范疇(見表3)。

2. 主軸編碼

將上述開放式編碼得到的相互獨立的范疇帶回資料現場,進行持續性分析和比較。主要依據并列、因果等邏輯關系探究范疇之間可能存在關聯的線索,對13個范疇聚類得到4個主范疇,并將其命名為環境感知因素、人際關系因素、人地關系因素、個人偏好因素(見表3)。

表3 二官寨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影響因素主軸編碼形成的主范疇

3. 選擇式編碼

選擇性編碼是對主范疇進一步整合和提煉,挖掘出核心范疇,并通過“故事線”來分析核心范疇與其他范疇的邏輯關系,并結合相關理論完善各范疇,以達到理論飽和要求,發展出系統的理論框架(9)陳向明《扎根理論的思路和方法》,《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年第4期,第61頁;苗學玲、解佳《扎根理論在國內旅游研究中應用的反思:以旅游體驗為例》,《旅游學刊》2021年第4期,第127頁。。通過對上述13個范疇和4個主范疇作深入分析,并與原始資料和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梳理出二官寨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產生的故事線,并通過對主范疇、范疇進行闡釋,抽象提煉出1個核心范疇(維度),即居民訴求生成。將圍繞核心范疇的“故事線”總結為:在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受到個人偏好因素的內在驅動和人地關系因素的情感推動,以及人際關系因素和環境感知因素的現實推動,生成了提升社區環境、維護社會關系、滿足個人需要、保護地方形象四方面的訴求。各類因素與訴求之間具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即環境感知因素主要推動提升社區環境類訴求的產生,人際關系因素主要促進維護社會關系類訴求的產生,個人偏好因素主要驅動滿足個人需要類訴求的產生,人地關系因素主要促進保護地方形象類訴求的產生。同時,各類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推動居民訴求的生成。

(二)模型構建與分析

調研前后經歷20余天,針對模型進行理論飽和檢驗,未發現新的重要類屬和關系,因此判定理論已經飽和,據此構建最終的理論模型(見圖1)。根據系統理論,個人偏好、環境感知、人際關系、人地關系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傳統村落居民訴求的影響系統,促進居民訴求的生成(10)張樹民、鐘林生、王靈恩《基于旅游系統理論的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探討》,《地理研究》2012年第11期,第2095頁。。其中,個人偏好因素是居民訴求產生的起點,是居民訴求生成的原動力;人地關系因素體現了居民對傳統村落空間的功能及情感依賴,是居民訴求生成的情感推力;環境感知和人際關系因素分別體現了居民對當地社會系統發展成果及個人社會網絡互動成果的評價,是居民訴求產生的現實推力。在個人偏好因素激發和人地關系因素的推動下,居民對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網絡充滿美好向往,但環境感知不滿足、人際交往失調的現狀與其向往不相符,進而觸發提升社區環境、維護社會關系類訴求。因此可以說,傳統村落居民訴求的產生實質上是環境感知不滿足、人際關系失調的現實與個人美好追求、人地情感表達之間矛盾沖突與協調作用的結果。同時,居民訴求的實現也將反作用于居民訴求影響系統,推動其更新與改善。

圖1 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居民訴求的生成機制

1. 個人偏好激發滿足個人需要訴求

個人偏好即居民需求傾向是觸發居民訴求的第一性因素,是居民訴求生成的起點。一方面,居民厭倦了村落空心化帶來的寂寞、文娛活動缺失造成的單調、地方閉塞形成的壓迫等心理感受,觸發了居民增加主客交往以緩解寂寞、加快文娛活動建設以豐富日常生活、開放傳統村落空間以促進內外交流等心理訴求,如“游客與自己的交流可以帶來很多快樂,喜歡這種熱鬧的氛圍”(C06),“對游客的印象比較好,游客有時候過路和自己聊天,自己覺得很開心,沒那么寂寞了”(C45)。另一方面,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合理發展有利于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健全村寨基礎設施、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居民的民族文化認知、認同、自信及復興;同時居民存在希望在地方發展過程中獲取一些私人利益和回報的“搭便車”心理,如“希望自己也能從旅游中獲利,畢竟自己貢獻了田土,希望得到一些占田地的補貼”(C21),“歡迎外來投資,想把地方發展得更好,自己能賣出更多的農產品,增加家庭收入”(C13),促生了豐富生計選擇、獲取征地補貼、改善生活條件等物質訴求。

2. 人地關系推動保護地方形象訴求

人地關系作為重要情感推力主要推動居民產生保護地方形象的訴求?!半m然自己的后代不會回來,但希望村里其他人的后代在這里能有更多發展機會,對這個地方有依戀”(C18)。地方感蘊含著人類豐富的情感體驗,塑造了獨特的社會、文化和心理建構的人地關系(11)Junxi Qian, Hong Zhu, Yi Liu, “Investigating Urban Migrants’ Sense of Place Through A Multi-scalar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1, no.2 (January 2011): 170.,這種人與地方之間特殊的情感聯系(12)Maria Lewicka, “Place Attachment: How Far Have We Come in the Last 40 Yea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1, no.3 (October 2011): 215; 黃向、保繼剛、Wall Geoffrey《場所依賴(place attachment):一種游憩行為現象的研究框架》,《旅游學刊》2006年第9期,第20頁。是塑造居民對地方旅游發展態度積極的重要因素(13)陳怡夢、成錦《傳統村落居民地方依戀對旅游支持的影響機制研究》,《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2年第4期,第81頁。。一方面,居民依靠傳統村落空間進行生產生活形成地方依賴,如“因為是自己的家鄉,覺得家鄉比較熟悉,在盛家壩鎮上有房子也沒去住”(C41)。另一方面,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居民通過對環境的態度、偏好、信仰、價值觀等表現出對地方的歸屬與認同(14)Daniel R. Williams, Jerry J. Vaske, “The Measurement of Place Attachment: Valid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of a Psychometric Approach”, Forest Science 49, no.6 (December 2003): 831.,如“因為是自己的老祖宗,對老祖宗很尊重”(C10)。這種依賴、認同的人地關系促使居民與地方保持親近,對地方產生積極的行為和態度,觸發居民自覺保護傳統村落生態環境及建筑、維護村落社會名望、努力提升地方形象等訴求。

3. 環境感知引致提升社區環境訴求

上述居民個人偏好和人地關系因素激發和推動其對地方旅游的發展充滿期待和希望,但當他們發現現實情況與他們的期待有差距,各方面的環境改善程度無法滿足他們的預期時,他們就會產生提升社區環境的訴求。具體來看,“不知道政府把(撥的)錢用在哪里”(C31),“扶貧政策落實不到位,政府管理不好”(C05),認為基層干部沒有有效執行相關政策,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不公正、不透明的問題,損害了居民的經濟利益及當地政府的公信力,導致居民對傳統村落的管理環境不滿?!白罱荒晷∠淖兓淮?基礎設施也沒有搞好”(C03),居民感到二官寨交通路網建設不完善,基礎生活設施仍有缺失,本地就業環境較差等,不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便利度,還限制了其生計選擇,導致其對社區建設環境不滿。由于當地發展水平不高、居民思想保守、掌握的技能單一且初級,導致“自己想采用合作社聯合經營的模式,但人力不夠,沒有經營者參與”(C01),嚴重限制了當地旅游的發展,因此居民對本地人力資源環境不滿。居民認為“光建設農家樂沒有用,需要建設一些游樂項目”(C11),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仍處于初級階段,旅游設施落后,旅游資源利用低效, “現在年輕人一般都在外打工,光靠旅游無法滿足生活開支”(C27)。同時,現有旅游市場競爭激烈,粗放式旅游開發已無法滿足市場的新需求,導致居民對當地旅游發展環境不滿?!靶∠褪侨卞X,所以旅游沒有發展起來”(C15),傳統村落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當地政府缺少專項旅游發展資金,居民普遍收入較低,無法支持傳統村落的發展需求,因此,居民對當地經濟發展環境不滿。 “聽說農家樂吃飯每人六十,覺得太貴了”(C43),居民認為部分經營者在利益驅使下亂收費,破壞了當地旅游市場的氛圍,擔心會“把地方名聲搞臭”(C43),因此對市場環境不滿。居民對社會經濟環境現實的不滿觸發了優化管理環境、改善社區條件、提升居民素質、加快旅游發展、強化資金支撐、規范市場環境等提升社區環境方面的訴求。

4. 人際關系觸發維護社會關系訴求

傳統村落旅游發展過程中涉及多個利益主體,包括當地政府、居民、外來投資者、游客等,這些利益相關者以不同形式參與旅游發展,利益訴求不同,導致在旅游發展中存在利益沖突(15)盧小麗、毛雅楠、淦晶晶《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利益位階測度及平衡分析》,《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年第9期,第1137頁。。由于二官寨旅游發展還沒有外來投資者介入,因此,居民主要與當地政府、游客之間存在互動關系和利益沖突,推動居民訴求的生成。從主客互動關系來看,游客“偷自己的東西,偷苞谷、西瓜等”(C04)的失范行為致使居民個人財產遭受損失,生活空間遭到破壞;有些游客“不同自己說話,從面前過都不打招呼,看都不看自己一眼”(C36),態度冷淡傷害了居民的情感,甚至誘發居民的文化自卑心理,觸發了居民產生緩和主客關系的訴求。從干群互動關系來看,村干部“在利益分配中非常不公平”(C05),“沒有切實為自己想過,也沒有聽自己的意見和訴求”(C36)等行為直接損害了居民的經濟利益,造成 “領導與村民的矛盾”(C19),嚴重挫傷居民發展旅游的熱情,甚至出現“村里很多人鬧”(C36)等抵抗行為。此外,“村里發展旅游的方式不好,領導班子管理能力也不好”(C04)等問題長期存在,干群雙方缺乏有效溝通,致使居民對當地政府的信任度降低,觸發了居民改善干群關系的訴求。從鄰里互動關系來看,由于傳統村落具有較強的血緣紐帶,多數居民“希望他們好,因為都是親戚,都姓胡”(C24),但是鄰居之間“少了一些人情味”(C18),來往減少、情感淡薄傷害了居民宗族間情感,同時,還存在“自己種的農作物被鄰居養的羊子吃了”(C48)這樣的經濟利益沖突引發的矛盾,使鄰里關系惡化,偶有爭吵現象發生,讓居民產生修復鄰里關系的訴求。

四 結論與建議

傳統村落承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其可持續發展成為重要的時代議題。居民作為傳統村落空間的主要使用者,其生產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傳統村落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本研究聚焦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的居民這一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試圖深入和全面地把握其訴求及影響因素。

第一,在傳統村落發展旅游的過程中,居民訴求主要面向當地政府、其他居民、外來投資者和游客提出,面向不同對象提出的訴求占比依次遞減,其訴求內容各不相同但又有共通之處。訴求內容主要包括提升社區環境、維護社會關系、滿足個人需要、保護地方形象。其中,居民對提升社區環境方面的訴求最多,訴求對象涉及當地政府、其他居民(含旅游參與者和非旅游參與者)、外來投資者,說明傳統村落居民具有強烈的發展旅游和建設家鄉的訴求,并且希望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建設;同時,傳統村落居民在旅游發展過程中除了具有物質訴求外,還具有精神訴求,包括得到情感安慰、希望受到尊重、鄰里和諧共處、保護地方建筑及生態環境、維護地方形象等。

第二,傳統村落居民訴求的產生實質上是環境感知不滿足(環境感知因素)、人際關系失調(人際關系因素)的現實與個人美好追求(個人偏好因素)、人地情感表達(人地關系因素)之間矛盾沖突與協調作用的結果。其中,個人偏好是訴求生成的原動力,人地關系是訴求生成的情感推力,而環境感知和人際關系是訴求生成的現實推力。訴求源于對現狀的不滿足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對現狀不滿易引發改善類訴求,如由環境感知不佳引起的全面改善環境訴求;由人際關系失調觸發的平衡社會關系訴求;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則易形成提升類訴求,如由人地關系推動的維護地方情感訴求;由個人偏好激發的滿足個人需要訴求。居民訴求的生成無明顯先后,但對改善類訴求的滿足更為迫切。

根據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可針對主要利益相關者提出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的建議。首先,當地政府是居民訴求解決的主要力量,應盡量滿足居民的改善類訴求,重視居民的提升類訴求,重點關注建設發展、環境保護、公平分配等訴求。其次,居民應積極配合當地政府,主動為傳統村落建設發展出力,提升自身技能,友好接待游客,維護鄰里和諧。再次,外來資本應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融入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助力鄉村實現文化、生態、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最后,游客應注意規范自身行為,主動維護村落環境,加強主客深入交往。

猜你喜歡
參考點村落居民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石器時代的居民
FANUC數控系統機床一鍵回參考點的方法
石器時代的居民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參考點對WiFi位置指紋算法的影響
數控機床返回參考點故障維修
FANUC數控機床回參考點故障分析與排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