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鄉村生態振興向產業振興轉化路徑研究

2024-01-18 06:01□喻亮,戴
山西農經 2023年23期
關鍵詞:江西省生態農村

□喻 亮,戴 璇

(1.江西開放大學,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5)

江西省要想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合理、高效向產業振興轉化,應該首先明確生態振興與產業振興的概念界定。

生態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物質、資源和環境條件的供給奠定基礎。要做到生態振興,厲行節約、優先保護、自然恢復是方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是理念,要總體規劃、統籌布局,結合地區特點、發展現狀、經濟水平等因素進行全盤設計。

產業繁榮是鄉村振興的動力,產業發展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內生動力,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前提。完成產業振興,“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農村產業發展—夯實物質和經濟基礎”是各階段目標。要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下,解決“三農”問題,推動鄉村全面發展。

1 江西省生態環境現狀

江西省地處我國東南偏中部,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林基地,自然環境優越,水熱資源豐富。

1)生態修復方面。2022 年,江西省森林總面積為1 033.33 萬hm2,森林覆蓋率63.35%,林業總產值突破了6 000 億元,發展勢頭迅猛。

2)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方面。江西省扎實推進“4+1”生態治理和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前期長江經濟帶查出的62 個問題中已完成整改60 個。尾礦治理方面,關閉尾礦庫122 個;化工園區改造方面,江西省共計26 個化工園區,安全等級均達到C 級(一般安全等級);?;愤\輸監管方面,設立了?;愤\輸車輛監管平臺,可全流程實現對江西省6 萬余輛?;愤\輸車輛的實時監管。

3)重點領域污染防治方面。江西省全面開展“四塵三煙三氣”整治行動,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排放實現同步下降,顆粒物濃度PM2.5指數平均為27 μg/m3,較2021 年同期下降幅度6.9%。生活管網建設取得了不錯成績,里程數達到2.43 萬km。江西省污水處理能力達到了547 萬m3/d。

2 江西省鄉村產業發展狀況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推進江西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 年3 月,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江西省“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贛農字〔2023〕9 號)(以下簡稱《規劃》)。結合《規劃》和江西省鄉村產業發展實際,江西省鄉村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2.1 產業多元發展,項目投資力度大

“十三五”以來,江西省鄉村產業快速發展,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升、效益不斷提高的良好態勢,成功構建了“農產品加工產業+綠色食品產業+富硒功能農業+休閑農業”的鄉村綠色發展產業體系。

2022 年,江西省大力推進農業重大項目建設,投資208 個農業領域重大項目,投資金額727.2 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達132.2%;農業招商引資也突破400 億大關,達到405.1 億元,較2021 年增長了9.6%。作為農業大省,江西省成功培育孵化省級以上農業產業龍頭企業1 059 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七位,幫助農村居民實現收入增長。2022 年,江西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趨近2 萬元,較2021 年度增長6.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4%。

2.2 產業投資力度加大和農戶收入增加同頻共振

2022 年,江西省加大產業投資力度,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7 000 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2.4∶1.0,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超過3 200 家;富硒功能農業綜合總產值超600 億元;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349.3 億元。

3 產業振興與生態振興協同推進

3.1 生態振興與產業振興的耦合關系

1)生態振興和產業振興有著相同的起點。生態振興和產業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兩大方向。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農村居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的財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1]。

2)生態振興可助力產業振興。農村優良的生態環境,意味著可以發展優良的農業產業。由生態振興帶來的農業產業化,有助于縮短農業企業采購距離、降低收購成本、實現農業產業規模提升。同時,生態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水電、運輸、通信等基礎建設完備的情況下,農村產業發展也得到了便利性保障;生態振興打造了宜居的環境,留住了勞動力。充足的勞動力能夠激發企業及資本進入,推動產業發展;由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可衍生出休閑農莊、農產品電商、農產品采摘、觀光旅游等新型農業農村產業,優化了產業結構[2]。

3)產業振興可反哺生態振興。農村產業結構的轉變,降低了傳統種養的污染。傳統種養往往伴隨著大規模施用農藥、化肥,產生大量牲畜排泄物,對環境危害較大。相比之下,新型農村產業注重人與環境的交互,減少了環境破壞,也提高了社會對環保的關注度。隨著新時代農村經濟結構的改革,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為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了支撐,提升了生產效率,增加經濟效益,也減輕了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消耗,形成和傳導鄉村生態保護的優良習俗,進而反哺生態振興。

3.2 生態振興與產業振興協同發展存在的障礙

產業振興與生態振興協調發展,理論上具有良好穩定的互動關系,但實踐中遇到不少障礙,需要進一步破除障礙,助力鄉村振興。

1)耕地浪費嚴重。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逐漸增多,農村人口減少,土地掠奪、浪費、廢棄現象也日益增多,農村拋荒現象日益普遍。市場經濟規律下,資本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選擇資源,偏遠山村的貧瘠土地更難被有效利用[3]。

2)農村引進產業項目影響生態。由于部分村域迫切希望提升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消除貧困,同時管理者知識水平較低,在產業項目引進和開發時,未考慮到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存在過度浪費現象。例如,在南方水質較好的農村地區建立和發展鰻魚、鱉、土撥鼠、冷水魚等特色養殖項目,原來的肥沃土地被改建為水泥池等加固設施。一旦市場低迷,硬化水泥池幾乎沒有使用價值,存在轉讓困難、土地無法復墾等問題。

4 江西省鄉村生態振興向產業振興轉換路徑

江西省鄉村生態振興向產業振興轉換路徑見圖1,此路徑可以從以下幾點說明。

圖1 江西省鄉村生態振興向產業振興轉換的路徑

4.1 頂層設計

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以規劃保護生態,構建綠色生態空間格局。要繼續落實主體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區劃分制度,構建科學合理的村莊格局、產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在村莊空間規劃制訂中,交織綠色發展理念,嚴格遵循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用地、城市發展邊界三條控制線,推進生態環境功能區劃與村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形成“多面一體”的圖景。

村域土地除統籌規劃外,還應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同時以土地承載力評價為基礎,結合項目所在地具體建設需求,科學確定空間布局,打造引領村莊整體發展的頂層設計。

4.2 價值運用

1)健全生態資源價值核算和資產產權體系。繼續探索經濟生態生產總值(GEEP)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的核算應用,嘗試打造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平臺。通過建立生態系統的價值評估體系,創造動態、可量化的“綠水青山”服務價值。收集、整合分散在各部門、各地區的各類生態信息,實現對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物理量的全面調查,尋找生態背景,并將底層的生態信息轉化為全面的生態系統“價值地圖”,清晰了解生態價值。

2)建立權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可以為生態振興向產業振興轉型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按照完善自然資源財富產權制度的要求,對各類自然資源所有權進行統一確權登記,明確自然資源財富產權主體及其所有權權利和責任。妥善處理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關系,協調推進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4]。

3)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加快生態治理與特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工業化、鄉村振興協調推進。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產業。結合江西省農村資源特點和遇到的市場需求,推動環保產業前向、后向、上下游拓展。

4.3 科技創新

1)積極支持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普及遙感技術、無人機、智能農機在鄉村產業領域的應用知識,推動5G、區塊鏈等技術應用,為鄉村產業注入“智慧”新鮮血液、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農村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產業技術含量。

2)增加實用科學研究比重。加強大數據、信息化、智能裝備與鄉村產業對接,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的推廣功能,依托互聯網平臺加速鄉村業務流通,實現鄉村產業效率提升,推進從田間到農產品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

3)農業科技含量增加。深入研究開發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提高有機肥施用比例,推廣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實施高效循環農業,改善土壤質量,實現農村生態可持續發展[5]。

4.4 生態補償

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構建區域協同機制。受地理區位、城鎮化程度、財政實力、歷史發展等因素影響,各地區的生態環境優劣、產業發展程度不同,導致部分地方政府無法兼顧生態振興和產業振興。因此,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將產業發展較快但生態發展較慢地區的資金橫向補償至產業發展較慢但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以平衡生態利益和經濟利益在不同區域內的均衡提升。

橫向的生態補償涉及利益重新分配,需要合理制訂分配辦法,審慎選擇協商平臺、有效落實分配流程、嚴格執行監督監管,通過全面合理的制度設計,保障生態橫向補償制度得以有效實施,規避區域保護、財政競爭等因素帶來實施成本的提升[6-7]。

4.5 監督考核

建立生態文明監督評價體系,落實各地區文明建設任務,設立監督有力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領導干部生態文明考評辦法。生態功能區實行環境保護優先、降低總產值等指標的績效考核模式。建立損害生態環境的終身責任制,建立環境保護總負責人責任制和杜絕發生環境責任重大事故的考評辦法[8]。

4.6 意識構建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可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普及生態文明觀念,倡導綠色生活,深入開展全民綠色行動,使綠色發展的相關理念深入人心,喚醒全民綠色發展的意識,使其認識到實現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員的共同參與,實現“生態振興”與“產業振興”協同發展的目標。

5 結束語

江西省鄉村在發展過程中要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自然生態系統協調、產業生態系統完備、人文生態系統優化的生態宜居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從而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和產業振興的協調發展。

猜你喜歡
江西省生態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模擬成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生態養生”娛晚年
《江西省志?審計志》順利通過驗收
考了個大的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生態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