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鵬灣和深圳灣創建“美麗海灣”的路徑與優化策略研究

2024-01-18 07:34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23年12期
關鍵詞:深圳灣入海海灣

林 杰

(深圳市生態環境智能管控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美麗海灣”建設是深圳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環節。2020年7月,深圳大鵬灣成功入選全國三大美麗海灣優秀案例[1]。深圳灣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軸和深港門戶區域,是深圳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帶,同時也是深港共有、城市中央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發育和濱海休閑帶集中的典型半封閉城市內灣。依托各自稟賦特征,大鵬灣和深圳灣探索出不同的“美麗海灣”創建路徑——生態型美麗大鵬灣和產城型科技深圳灣,為全國“美麗海灣”建設提供深圳案例與廣東智慧。

1 大鵬灣和深圳灣環境質量現狀

大鵬灣海域面積為174 km2,海岸線長度為69 km,主要入海河流有28 條,灣區森林覆蓋率高達77.5%。深圳市56 處沙灘中,54 處位于大鵬灣,濱海濕地、河口濕地類型多樣,珊瑚平均覆蓋率達36.6%,造礁石珊瑚有68 種[2-3]。大鵬灣是深圳經濟特區的生態基石,是展示海洋生態文明的窗口。早期大鵬灣開發利用規劃存在短板,生態資源無序開發,自然岸線遭到破壞,珊瑚礁、紅樹林等生態系統退化,潮間帶生物棲息地喪失。岸帶居民經濟來源單一,主要從事海水養殖、捕撈等經營活動,區域污染治理基礎設施薄弱,入海河流和排污口監管不到位,導致入海污染物對海灣生態環境影響劇增。

深圳灣海域面積為82 km2,海岸線長度為41 km,主要入海河流有8 條,擁有國內唯一位于城市中心的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濱生態公園、濱海綠道、入海大沙河生態長廊與深圳灣濱海休閑帶等構成深圳最美濱水慢行系統。早期,深圳河、新洲河、大沙河等9 條入海河流是深圳灣的主要污染源,內灣海水為劣四類,經過20年的圍墾,灣內納潮量減小15.6%,海灣水動力擴散條件差,整體淤積趨勢明顯。2011年,深圳灣沉積物質量超過《海洋沉積物質量》(GB 18668—2002)的三類標準(石油類和銅),海灣生態系統健康失衡[4-5]。

1.1 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狀況

2010—2019年,深圳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自2007年起,基本保持在33.3%。深圳市近岸海域水質監測國控點位有9 個(大鵬灣2 個,深圳灣1 個),其中,深圳灣國控點位顯示西部海域水質較差,常年為劣四類。2004年后,大鵬灣水質基本保持在一類,除2014年和2015年向陸一側的國控點位顯示無機氮超過一類水質標準,降為二類,水質總體優良。深圳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圖1 深圳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變化趨勢

2001—2019年,大鵬灣無機氮濃度各年均低于深圳海域整體水平,整體呈下降趨勢,除2011年為四類外,其余年份海水水質均保持在二類以上。而深圳灣無機氮濃度各年均顯著高于深圳海域總體水平和四類海水標準,其中,2010年無機氮濃度是四類海水標準限值的16 倍。截至2019年底,深圳灣無機氮濃度仍為四類海水標準限值的2.2 倍,但已呈現緩慢下降趨勢。

1.2 主要海水浴場水環境質量狀況

大鵬灣的大梅沙和小梅沙海濱浴場是深圳市開展常年監測的海水浴場。大鵬灣的2 個濱海浴場水質優良率較高,水質較好,其中小梅沙濱海浴場水質又優于大梅沙濱海浴場。大梅沙濱海浴場水質優良率于2002—2007年呈下降趨勢,由84.62%下降至33.33%,后在2008—2018年波動上升,2016—2018年水質優良率保持在70%以上。除2010年降至56.62%外,2002—2018年,小梅沙濱海浴場水質優良率總體在75%~100%波動變化,水質優良率較高。

1.3 海洋沉積物質量狀況

2001—2019年,大鵬灣沉積物質量總體良好,除2008年、2014年和2015年鎘、銅等指標達到二類標準外,其余年份均達到《海洋沉積物質量》(GB 18668—2002)的一類標準要求。深圳灣沉積物質量一般,根據近年來監測數據,銅、鋅、砷、鎘、鉛和總汞等指標在2001—2019年均存在超過《海洋沉積物質量》(GB 18668—2002)的一類標準要求。2011—2018年監測數據顯示,深圳灣沉積物良好點位比例處于中等水平,但存在上升趨勢。

2 基于自然本底和發展優勢的“美麗海灣”建設路徑

2.1 立足自然稟賦優勢,構建生態型美麗大鵬灣

一是源頭控制,規劃引領。強化源頭防控,全面關停對海灣污染嚴重的紡織印染企業,實施年度生態補償;以規劃引領,全力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和海洋產業基地建設,實現經濟結構綠色轉型。二是多管齊下,精準治污。完善雨污收集管網、污水處理設施、海灣垃圾收集處理設施,提升大鵬灣污水收集率;整治入海河流和排污口,2019年大鵬灣28 條主要入海河流全部達到地表水Ⅳ類以上標準,80%以上河流水質優良,7 個入海排污口和89 個雨水排放口水質全部達標。三是智慧管控,創新評估。開展海灣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全覆蓋建設,建立海洋生態環境全覆蓋監管平臺。構建大鵬新區生態文明建設量化評估體系,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

2.2 抓住產業升級機遇,構建產城型科技深圳灣

一是陸海統籌,多措并舉。開展入海河流綜合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深圳河流域污水收集率達95%,入海河流消除入灣劣Ⅴ類水,完成入海河流綜合整治;實施入海排口身份證管理和動態管理,開展深圳灣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及行動計劃研究;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和小區正本清源,完成所有小區正本清源改造,實現水清灘凈。二是增殖修復,生態提升。開展紅樹林增植、基圍魚塘改造、外來物種清除工作;補充次級生物量,開展增殖放流,提升海灣生物多樣性;完善海洋保護區體系建設,完成深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華僑城濕地國家級海洋公園申報工作,實現岸綠灣美。

3 大鵬灣和深圳灣建設“美麗海灣”面臨的挑戰

3.1 大鵬灣“美麗海灣”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是基層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待提升。大鵬新區海灣面積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剛起步,海洋環?;鶎硬块T與相關涉海部門權責不清。要進一步完善“陸海統籌”空間管理觀念,統籌陸域、海域管理工作,形成“陸海統籌”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二是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本底不清。由于生態環境部門缺乏海洋生態系統的監測和評估能力,大鵬灣海洋生態系統狀況不明確。海水、海漂垃圾、入海排污等動態系統監測網覆蓋度有待提升,涉海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建立“陸海聯動”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

3.2 深圳灣“美麗海灣”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是內灣自身條件對環境質量改善造成瓶頸。深圳灣為外窄內寬的半封閉海灣,灣內水動力不足,同時港口、深圳灣大橋等重大工程導致深圳灣納潮量減小、海灣淤積嚴重,加上珠江口區域污染源的輸入貢獻,對海灣環境質量改善帶來較大挑戰。二是高強度高密度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存在制約。西部區域創新活力灣區、海洋科技走廊等沿海重點工程的開發建設對岸線保護、親??臻g建設、海水水質達標和海洋重要生境保護帶來壓力。

4 “美麗海灣”建設的優化策略

4.1 因地制宜,多路徑多目標實現海灣多元美

“美麗海灣”的建設要尊重海灣的自然稟賦特征,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協同推動沿海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滿足公眾對近海環境質量改善和親海的需求。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定位下,各海灣大小不同、形態各異,海灣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生態環境本底不一,因此在創建“美麗海灣”的過程中有不同的實現路徑。大鵬灣發揮自然稟賦優勢,在優質生態中構建“生態和諧山海美”的海灣;深圳灣抓住產業升級機遇,推動環境綜合治理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構建“科技創新人文美”的海灣。二者自成一派,各美其美,最終實現“美麗海灣”多元創建的新格局。

4.2 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源頭防控

強化各類空間規劃、岸線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銜接和精細化管控,實施重點海灣“一灣一策”的綜合治理攻堅,加強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的分類管控,建立入海污染物溯源責任體系,實現直排海污染源常態化監管和智慧監管,提升海灣水環境質量。

4.3 制定差異化指標體系,科學評估海灣建設成效

“美麗海灣”的建設百花齊放,難以用唯一標準評判。指標評估體系應尊重海灣自然稟賦,堅持結果導向,緊扣“美麗海灣”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優美海洋生態環境需求的目標。推進全國現有“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研究,抓住共性,突出個性,制定可落地可考核的實用性差異化指標體系。

5 結論

“美麗海灣”建設是深圳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環節,而大鵬灣和深圳灣是深圳市的重要生態走廊。大鵬灣和深圳灣結合環境質量現狀,基于自然本底和發展優勢積極探尋“美麗海灣”建設路徑。一是立足自然稟賦優勢,構建生態型美麗大鵬灣。二是抓住產業升級機遇,構建產城型科技深圳灣。但是,大鵬灣和深圳灣建設“美麗海灣”依然面臨部分挑戰。大鵬灣基層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待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本底不清。深圳灣內灣條件對環境質量改善造成瓶頸,高強度高密度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存在制約。這就需要探索“美麗海灣”建設的優化策略??傮w來說,要因地制宜,多路徑多目標實現海灣多元美;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源頭防控;制定差異化指標體系,科學評估海灣建設成效。

猜你喜歡
深圳灣入海海灣
半封閉的海灣
金橋(2021年11期)2021-11-20
少兒美術(快樂歷史地理)(2020年5期)2020-09-11
深圳灣體育中心
人魚海灣
深圳灣公園植物模式分析
上天入海我主沉浮
初識海灣女神
上天入海 與夢同在
圣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