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北地區光伏發電與采煤沉陷區的綜合治理分析

2024-01-18 07:34熊光東宋培柱譚紹鑫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23年12期
關鍵詞:含水率植被布置

熊光東,宋培柱,譚紹鑫,張 坤

(湖北能源集團西北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西安 710075)

采煤沉陷區的恢復治理關系到礦區的可持續發展,是陜北地區面臨的一個難題。采煤沉陷產生地表裂縫,導致導水裂隙帶破壞,地表含水層水位下降,淺層含水量降低,對脆弱地表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有必要分析沉陷區裂縫產生及發育規律,結合光伏布置,治理沉陷區裂縫,優化沉陷區治理方案,有效利用當地閑置土地和優質太陽能資源,減少地表水分蒸發,并進行植被恢復,改善生態環境,為采煤沉陷區的綜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 沉陷裂縫發育特征

采煤沉陷區地表變形可分為三部分,主要發生在開采過程中。一是開采過程中隨開采空間變化而產生的變形;二是停止開采后至穩定的剩余變形;三是穩定沉陷后的地表殘余變形。地表變形表現為沉陷裂縫,煤層、巖體埋深越小,淺層裂隙發育越顯著,傳至地表產生的裂縫越明顯。而煤層、巖體埋深越大,采煤擾動對巖體的破壞傳至地表產生的裂縫越少。沉陷區裂縫按照發育狀況可分為永久性裂縫和動態裂縫[1]。巖體或煤層內部穩定,應力結構不再繼續變化,裂縫不再變化,即永久性裂縫。永久性裂縫一般位于礦區采空沉陷區的穩定區域和基本穩定區域。由于后續煤層開采,巖層發育、運動,動態裂縫的寬度與深度發生變化。動態裂縫基本位于采煤沉陷區的不穩定區域。采煤沉陷產生的地表裂縫具有多種形態,一般表現為地表破碎展布式裂縫、地表撕裂式裂縫、地表下沉式裂縫及地表塌陷式裂縫等形態[2],如圖1所示。

圖1 地表裂縫形態

2 沉陷裂縫的危害

礦區地表受采煤擾動影響,易造成裂縫發育、塌陷下沉,導致導水裂隙帶破壞,地表潛水層、含水層水位下降,淺層地表含水率顯著降低[3]。如圖1所示,地表塌陷式裂縫因淺層水流失,地表植被干枯。首先,土壤結構撕裂受損,產生裂縫,土壤水分運移中斷,在干旱、高溫及風力侵蝕影響下,土壤中水分進一步蒸發,導致表層土壤水分損失且無法恢復。其次,裂縫的產生使得地表土壤黏性顆粒進一步減少,砂性顆粒增多,碳、氮、磷的損失加劇,有機質含量降低。地表沉陷與裂縫發育阻斷了植被根系,植被之間的水分運移受阻,地表植被被破壞,地表沙化。由于地表含水率、土壤有機質降低及植被破壞,土壤微生物豐度及群落結構多樣性發生變化。

3 沉陷區的治理

針對上述情況,應對采空沉陷區進行治理。采空沉陷區的治理堅持“治理-恢復-穩定-利用”的長效綜合方針,通過政策引導和產業推動,走科學利用之路。針對礦區地表的沉陷裂縫和脆弱生態,要對沉陷裂縫進行治理,結合光伏布置,推進地表修復,進行植被恢復,基本技術路線為裂縫治理→布置光伏→植被建設。

3.1 裂縫治理

裂縫一般采用三步法進行綜合治理,即削坡清理→深部填充→表層覆土[2],如圖2所示。削坡清理是指對裂縫邊緣進行適當削坡、清理減載,將清理的堆積物放至淺溝、洼地等部分進行平整,并對地表裂縫兩側各0.3~0.5 m 的表土進行剝離備用。深部填充是指選取填充裂縫所需的土方、碎石等材料,對裂縫區深部進行填充,填至裂縫距地表0.8~1.2 m時,要分層碾實。表層覆土是指裂縫區回填至距頂部0.3~0.4 m,將原先剝離的備用土與伴有生物肥料、本地種子的有機土壤混合,再進行裂縫區覆土,并平整夯實填充表層覆土。

圖2 裂縫治理

裂縫治理時,對于沉陷區寬度較大的、未自然恢復的裂縫,一般可采用機械與人工綜合作業方式進行削坡清理、填充夯實。對于地表密度小、窄淺的裂縫,可采用人工作業的方法,裂縫修補所需土方量少??刹捎脵C械治理延展范圍廣、發育深、寬度較大的裂縫。此外,采煤沉陷變形可能誘發地表的滑坡和塌陷?;滦迯鸵档驮俅伟l生滑坡的可能性,結合地形和水流走向設置排水溝。坡度小于15°的凸形坡、坡度15°~25°的凹形坡易成為水土流失效應加劇的隱患點[4],需要重點關注。必要時,采用人工降坡保證坡面的穩定性,并進行植被控制,以達到治理目的。塌陷坑的修復一般采用碎石、土方直接填充,充填至地表0.5 m 距離時,回填表土或富含肥力的土壤。

3.2 布置光伏

采煤沉陷區布置光伏,可有效利用閑置土地,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改善沉陷區的生態環境。但采煤沉陷區布置光伏,既要克服礦區沉陷變形的影響,又要遵循減少對原有植被破壞并改善生態的政策。

首先,選擇適宜布置光伏的區域。依據《煤礦采空區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1044—2014),采用地表傾斜、曲率和水平變形等指標作為評價標準,將采煤沉陷區劃分為適宜區域、基本適宜區域和適宜性差區域。其次,采用具有抗變形能力的支架結構,支架設計時應減少剛性連接,增強支架適應變形的能力,從而減小各支架構件間的次生應力和局部變形。針對不同地形,采用適宜的支架形式,地面平坦的區域采用一般支架形式,如圖3所示。坡度起伏變化的區域采用預應力懸索柔性支架,以適應組件離地高、跨度大和建設破壞植被少的要求。必要時,支架增加可調節功能。

圖3 固定可調支架

此外,考慮地表沉陷的不確定性對支架穩定性的影響,可在支架變形較大處設應變傳感器,監測基礎的標高、垂直度。不同片區設置相應的監測點,建立數字化的沉陷監測系統。跟蹤煤礦的開采計劃,重點監測影響區域,便于及時預警與維修。

3.3 植被建設

針對沉陷區植被破壞,可采用“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林光或牧光互補模式進行植被恢復建設。根據相關研究,布置光伏可使光伏陣列區地表蒸發量降低20%~25%,土壤含水率提高4%~6%,有效調節植被冠層和土壤溫度,并明顯降低地表風速、減少風蝕沙化。結合裂縫治理,布置光伏可使沉陷區地表環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植被恢復。

植被恢復應考慮當地高寒、高溫、干旱及堿性沙地土壤等因素,以適地適樹為原則選擇植被品種,確保滿足生態要求??紤]光伏區不同空間的種植區別,為保障光伏組件不受遮擋,支架周邊適宜種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紤]運營的需求,不可密植帶有主干的喬木和灌木。沙化區域可采用流動沙丘頂部懸袋網沙障、聚乙烯(PE)紗網沙障及可降解沙障等新技術進行治理。

4 結論

沉陷區地表變形表現為裂縫,裂縫發育狀況與煤層、巖體的深度相關,呈現多種形態。沉陷裂縫易造成淺層地表含水率變化,致使土壤有機質降低、植被破壞。采煤沉陷區的綜合治理可采用裂縫治理→布置光伏→植被建設的技術路線。裂縫可采用三步法進行綜合治理,即削坡清理→深部填充→表層覆土。布置光伏可使得光伏陣列區地表蒸發量降低,土壤含水率提高,降低地表風速、減少風蝕沙化。植被恢復建設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及土壤情況,考慮光伏發電等因素,選擇適地適樹的植物品種,確保滿足生態要求。在沉陷區布置光伏,不同地形采用適宜的支架形式,以滿足沉陷變形及建設破壞植被少的要求。同時,建立沉陷數字監測系統,及時預警與維修。

猜你喜歡
含水率植被布置
基于植被復綠技術的孔植試驗及應用
昆明森林可燃物燃燒機理研究
基于表面能的濕煤顆粒含水率表征方法
弱膨脹土增濕變形量試驗及路堤填筑分析
綠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應用
原油含水率在線測量技術研究
活動室不同區域的布置
基于原生植被的長山群島植被退化分析
CTCS-3至CTCS-2等級轉換應答器組布置
等級轉換應答器組布置原則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