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濕地對萘、菲的去除效果及其分布特征分析

2024-01-18 07:34商靜靜袁秀澤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23年12期
關鍵詞:潛流菖蒲底泥

商靜靜,袁秀澤

(山東省環科院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濟南 250013)

多環芳烴是指含兩個或兩個以上苯環的芳烴,萘、菲是其中的代表性化合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是環境中持續時間較長的污染物[1-2]。污水中的萘、菲多來自化工企業,目前,我國部分水體受其危害較大,其主要危害是破壞人體的細胞膜或脫氧核糖核酸(DNA),導致基因突變,從而影響人體健康[3-4]。作為工藝簡單、運營維護成本低的污水處理技術,人工濕地得到廣泛應用。目前,人工濕地應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污水中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總磷的去除,較少涉及污水中萘、菲的去除。有必要研究人工濕地對污水中萘、菲的去除效果,明確其分布特征,為后續人工濕地的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1 人工濕地簡介

豬龍河入湖口人工濕地位于淄博市桓臺縣,占地面積為47.6 hm2,于2014年建成運營。該濕地采用“生態滯留塘+潛流人工濕地+表流人工濕地”的組合工藝,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處理水量為1 萬m3/d。濕地進水經過一級、二級生態滯留塘截留后進入提升泵站,水經過提升后分別進入一級和二級南、北區潛流濕地,并對應進入一級表流濕地南、北區,隨后經過跌水堰匯集,依次進入二級表流濕地、三級表流濕地、四級表流濕地,并對應進入五級表流濕地南、北區,最后共同匯入六級表流濕地,出水外排。

2 濕地采樣斷面確定

取樣點按水流方向沿程分布,結合濕地工藝確定取樣點分布,共對8 個采樣點取樣檢測分析。取樣點分別為人工濕地進水處、生態滯留塘出水處、一級潛流出水處、二級潛流出水處、一級表流出水處、二級表流出水處、三級表流出水處、人工濕地出水處。

3 濕地樣品采集方案

表流濕地的底泥采樣取距表面15 cm 以內的沉積物,潛流濕地填料采集距表面l~20 cm 的混合基質,各采樣點位每次采集樣品500 g,冷藏自然干燥。水樣采用玻璃瓶采集,各采樣點采集1.5 L 水樣,于陰暗處冷藏存放。各采樣點均采集黃菖蒲、水蔥、蘆葦、菰等挺水植物(每種2~3 株)。

4 人工濕地的萘、菲濃度及分布特征

4.1 水中萘、菲沿程分布特征

人工濕地的水中,萘、菲含量沿程變化如圖1所示。濕地進水中,萘、菲濃度分別為67.11 ng/L、20.04 ng/L,出水濃度分別為39.03 ng/L、5.94 ng/L,去除率分別為41.84%、70.36%,濕地對菲的去除率較高,潛流濕地對萘、菲的去除率明顯高于表流濕地。

圖1 人工濕地水中萘、菲沿程分布

4.2 植物中萘、菲分布特征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從污水中吸收并富集大量污染物。植物采收后,可以將萘、菲從人工濕地系統中去除。萘和菲在人工濕地植物中的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人工濕地植物的萘、菲含量

圖2(a)顯示,黃菖蒲根部以上萘含量顯著高于根部。原因可能是黃菖蒲在生長期的代謝及蒸騰作用強,使得大氣顆粒物大量進入植物體內。水蔥根部以上的萘含量和根部大致相同。脂溶性將直接影響污染物的遷移及富集能力。根部更容易富集強親脂性污染物,其相對較難遷移[5]。菰和蘆葦根部以上的萘含量略低于其根部,這可能是因為植物體內的物質運輸是通過水分蒸騰進行的,而萘具有親脂性,導致其運輸能力差,萘富集于根部。由圖2(b)可知,不同植物的萘含量排序為黃菖蒲>水蔥>蘆葦>菰。黃菖蒲的萘含量為40.78 ng/g,明顯高于菰的19.99 ng/g。黃菖蒲對萘的富集效果最好,其次是水蔥和蘆葦,而菰最差。

圖2(c)顯示,黃菖蒲和水蔥根部以上的菲含量顯著高于其根部。經分析,原因可能是生長期間植物代謝快和蒸騰強,導致大氣顆粒物大量進入植物體內。菰根部的菲含量略高于根部以上,蘆葦根部的菲含量為41.9 ng/g,遠高于根部以上。經分析,菲具有親脂性,不能在水中溶解,不能通過植物體內的結合水遷移。由圖2(d)可知,不同植物的菲含量排序為黃菖蒲>水蔥>蘆葦>菰。其中,黃菖蒲的菲含量最高,達到61.54 ng/g。黃菖蒲對菲的富集效果最好,其次是水蔥和蘆葦,而菰最差。

4.3 基質及底泥中萘、菲分布特征

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方法主要有沉淀法、過濾法和吸附法。人工濕地基質中,火山巖的萘含量高于礫石,其菲含量大致相同,說明火山巖的萘吸附性高于礫石,其菲吸附性與礫石相當。經分析,火山巖粗糙度高,比表面積大,存在天然蜂窩狀空洞,使得其接觸面積大。因此,相比其他材料,火山巖對有機質的吸附效果更好。

一、二級潛流濕地基質均有較好的萘、菲吸附性,使得表流濕地底泥的含萘、菲量低。經分析,原因可能是表流濕地底泥具有較弱的萘、菲吸附性,水中的萘、菲被潛流濕地截留而減少。黃菖蒲、水蔥、蘆葦和菰中,萘和菲的富集總量介于55.02~102.31 ng/g,其平均含量為81.29 ng/g。表流濕地底泥及潛流濕地填料的萘、菲吸附總量介于5.77~24.67 ng/g,平均為14.88 ng/g。人工濕地中,植物的萘和菲含量明顯比填料和底泥高,說明植物的富集能力強于填料和底泥。

5 結論

人工濕地中,污水經過除二級表流濕地外的其他處理單元時均可降低萘、菲濃度,說明人工濕地可以較好地去除其中的萘、菲。相比表流濕地,潛流濕地對萘、菲的去除效果更好。黃菖蒲、水蔥、蘆葦和菰均對萘、菲具有良好的凈化效果。其中,萘和菲可通過植物吸收污染物的特性進行富集,通過收獲植物來進行去除。污水中的萘和菲還可通過濕地基質和底泥去除,基質去除效果優于底泥。與底泥和基質相比,濕地植物對萘、菲的吸附量更大,去除效果更佳。

猜你喜歡
潛流菖蒲底泥
基于連通性恢復的潛流帶生態修復研究進展
端午節令,明辨菖蒲
用菖蒲水洗頭(環球360)
河道底泥脫水固化處理處置技術的研究
新疆沙灣縣金溝河滲管設計
室雅菖蒲清
養菖蒲
填料級配對水平潛流濕地深度處理二級出水的試驗研究
底泥吸附水體中可轉化態氮研究進展
冪律流底泥的質量輸移和流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