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4-01-19 03:58陳向芳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國之治中國式現代化意識形態

收稿日期:2023-04-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06-07

作者簡介:陳向芳,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0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一般項目“后疫情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動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研究——以F地區大學生為例”(20JDSZK098)

摘? ? 要:“中國之治”是實踐、理論、制度、文化的有機統一,包含中國之“治”、中國之“制”和“中國”之治三層意義,蘊含著豐富的意識形態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國家治理功能,是一種意識形態“軟治理”。將“中國之治”的價值理念、制度邏輯、生動實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內涵式發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增進國家治理共識和培育國民政治素養?!爸袊巍比谌敫咝K枷胝谓逃?,應當結合大思政課的價值觀教育、歷史教育、法治教育、時政教育進行,并從理念創新、隊伍建設、內容拓展、載體選擇等方面調整優化教育教學范式。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之治”;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軟治理”

中圖分類號:G410?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2-0030-05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納入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和二〇三五年的總體目標當中。中國式治理契合中國國情、經過實踐檢驗,在新時代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蘊含著豐富的意識形態資源,可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廣大青年學生是“中國之治”的親歷者和接班人,推動“中國之治”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詮釋中國國家治理成就背后的制度邏輯,講深、講透、講活“中國之治”這堂思政大課,既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必勝信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實效性、針對性的重要抓手。

二、“中國之治”的思想內涵及意識形態屬性

(一)“中國之治”的思想內涵

“中國之治”是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治理實踐的發展和理論闡釋的深入,“中國之治”的思想內涵不斷拓展豐富,呈現鮮明的歷時性特征。從

“中國之治”提出和應用的語境、場景、過程分析,“中國之治”既是一種治理模式,也是一種治理狀態,包含三層含義。一是中國之“治”。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國家治理課題逐漸進入學界視野,有學者提出了“中國之治”這一概念,用以表達中國社會的良好治理狀態,以相較于西方社會的治理亂象[1]。在此階段,“中國之治”主要突出

“治”,實際上是“中國之‘治’”,指一種狀態或結果。二是中國之“制”。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皣抑卫眢w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法揭示了黨治國理政的核心要義,抓住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問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產生了普遍的情感共鳴和思想認同,學界由此掀起了研討國家治理現代化課題的熱潮?!爸袊巍钡膬群玫竭M一步拓展,從中國之“治”延伸到中國之“制”,涵蓋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治理制度、治理體制等范疇,著重關注國家治理的制度化、體系化、現代化。三是“中國”之治。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2]?!爸袊巍钡乃枷雰群M一步拓展深化。一方面,從整體上理解,“中國之路”“中國之理”“中國之治”共同指向“中國”的事,突出中國特色,展現中國自信,強調中國模式的全球意義,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等時代之題。另一方面,從“中國之治”與“中國之路”“中國之理”的邏輯關系看,“中國之治”應當包容“中國之路”“中國之理”之外的所有理論抽象,既包括中國之實踐、中國之制度、中國之模式、中國之方案、中國之成就,也包括中國之價值、中國之精神、中國之力量,涵蓋“器物”“制度”“文化”三個層次。綜上,“中國之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模式,包括治理理念、治理體系、治理成就等。

(二)“中國之治”的意識形態屬性

目前,中國正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努力為全球治理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分享中國經驗。因此,“中國之治”蘊含著與世界進行制度對話的指向,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

首先,“中國之治”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制度話語壟斷?!爸袊巍笔窃趫猿种袊伯a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集體價值優先等原則的條件下展開的,與西方國家治理存在本質區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行動最有說服力?!爸袊巍钡某晒嵺`有力地證明了“中國之路”行得通、“中國之理”真科學,證明了人類通向現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條,證明了現代化不等于西化,從而打破西方國家長期把持的話語壟斷。

其次,“中國之治”使中國擺脫了自身的歷史宿命。近代以來,中國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生存危機,孜孜以求擺脫落后挨打局面?!爸袊巍钡膫ゴ蟪删褪窃谧非蟀l展與克服危機兩種使命并存的條件下取得的,是對中國近代民族危機、文化危機和當代社會主義危機的回應[3],徹底回答了中國人行不行、中國文化好不好、社會主義道路通不通的問題,而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和文化密碼則有力地說明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最后,“中國之治”蘊含豐富的意識形態資源。理論是灰色的,而實踐之樹常青?!爸袊巍闭宫F了突出的治理績效和偉大的治理成就,不間斷地生成各類具有“中國色彩”的治理故事,稍加挖掘提煉便可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題材,為思政課教師“講道理”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同時,“中國之治”蘊含先進的治理理念,依托科學的治理體系,有利于將人們的思想認同提升到更高層次,在傳統的歷史認同、績效認同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塑造制度認同、價值認同,從而以國家治理認同夯實國家政治認同基礎、開辟政治認同新路子。這在中西制度優勢競爭和意識形態較量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三、思想政治教育蘊含的國家治理功能及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回應

(一)思想政治教育蘊含的國家治理功能

國家治理是一個涵蓋多種結構要素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物質經濟支撐,而且需要思想觀念整合;不僅包括經濟要素、制度要素,而且包括文化要素、人的要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要素更具有根本性[4]。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主要任務是引導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推進政治社會化進程。思想政治教育對國家治理的功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塑造政治價值觀,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普及、灌輸與政權建立、運行、維持相關的政治、歷史、哲學等理論知識,引導人們建立與“四項基本原則”相協調的價值觀念,抵御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侵蝕,不斷鞏固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認同,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第二,凝聚思想共識,降低社會治理成本。當今世界,國家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制度的競爭,而制度競爭的關鍵在于制度成本,即看誰更有優勢。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塑造集體價值觀念,培育理性平和的國民心態,消解社會階層對立,管控利益分歧,避免社會碎片化和治理僵局;通過普及法律、道德等社會規范,引導人們自覺遵守規則,增進社會合作意識;通過政治宣傳,促進人們信任和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自覺融入改革發展大局,支持大政方針政策,降低制度運行成本。第三,提升國民政治素質,促進個體發展進步。亞里士多德說“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但是,人并非一開始就獲得政治、經濟、文化、管理等社會知識,個體總是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等社會化過程中獲得自己關于政治的認知。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傳授政治、歷史、法律、道德等知識的功能,幫助人們贏得基本認知,啟發個體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意識,繼而激發國民的主人翁責任感。綜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軟治理”[5],能夠促進社會成員認同黨和政府構建的政治社會秩序,從而為“中國之治”的推進、鞏固和完善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回應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國家治理面臨新任務新需求新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緊跟國家治理步伐,及時回應國家治理新實踐新課題,將“中國之治”的理念、制度、成就等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助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是由“中國之治”的人民主體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所決定的?!爸袊巍钡娜嗣裰黧w性意味著“中國之治”依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力量。人民群眾是治理的主體而不是客體,要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需要一代接著一代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凝聚思想共識和培育現代公民等功能,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著特殊作用??梢哉f,沒有人的現代化、思想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回應國家治理需求,進一步發揮其面向現代化的“軟治理”功能。一方面,高校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國家治理大局,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視為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6],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自覺優化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使其承擔起新的育人使命。另一方面,還要將“中國之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并將其作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向青年學生講清楚國家治理的價值理念、制度邏輯、實際成效和困難挑戰等,引導青年一代形成符合現代國家治理需要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唯有如此,中國式現代化事業才能深入人心,贏得廣泛而持久的支持,確?;A扎實、后繼有人、行健致遠。

四、“中國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顯著成就,國家治理經驗更加成熟,治理理論更加徹底,制度體系更加定型,為宣揚和彰顯“中國之治”提供了充足底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心靈。要積極創新話語體系、提升傳播能力,面向海內外講好中國制度的故事,不斷增強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說服力和感召力”[7]。將“中國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認識、理解、感悟“中國制度的故事”,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第一,促進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朝氣蓬勃、思維活躍,有主見、有思想、敢質疑,一般性的宣傳話語不容易被其接受與內化。針對這個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新鮮素材,以可感知、可驗證的故事打動青年學生。一方面,當前,中國國家治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涌現大量的治理經驗、典型案例、優秀人物。這些故事是當下的、新鮮的、生動的,符合青年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和認知結構,有望觸動青年學生的神經,激發他們的感情,應當被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涵,以化解當前思政課教學困境。另一方面,青年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活動,迫切希望了解社會生活、了解國家運行規則。需要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為[8]。從青年學生的主體需求和切身利益出發,將國家治理的理念、制度、案例納入思政課教學,用身邊人身邊事講理說法,可以激發青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從

“要他學”到“他要學”的根本轉變,最大限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二,開辟政治認同新路徑,增強國家治理的意識形態支撐。實踐證明,有效的國家治理不僅需要完善制度體系以提供社會運行的規則框架,還需要整合人們的價值觀念以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營造思想認同,既是“中國之治”的重要特點,也是其獨特優勢。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宣傳革命歷史,營造歷史認同;通過宣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營造績效認同。但是,青年學生成長于新世紀,距離革命年代越來越遠,臉譜化的歷史故事往往導致審美疲勞,教育效果有限[9]。青年學生未曾經歷物質匱乏年代,對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經濟生活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缺乏直接體驗,因而,通過宣傳改革建設成就營造的績效認同也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國家治理、社會改革工作持續推進,措施與成果與時俱進,既有“過去時”,又有“現在進行時”,還有“將來時”,素材豐富,案例生動,親和力強。青年學生或多或少對社會治理工作有些感悟、體驗,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甚至可能親自參與治理過程。與傳統政治認同類型相比,治理認同的新鮮度、在場感、互動性較強,具有更高的意識形態塑造價值。同時,利用青年學生問題意識較強的特點,引導其了解國家治理和發展成就背后的曲折過程、艱難抉擇、利益權衡,了解國家事務性質分類、優先順序、輕重緩急,可以讓青年學生從更高站位理解國家大政方針,理性認識國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樹立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決心,從而增進認同感、責任感、使命感。

第三,適應新時代青年學生發展需求,提高國民政治素養。國家治理現代化離不開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理念的形成、思想政治素養的提高、治理共識的建立、治理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符合現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學生即將步入社會,需要正確認識社會,為個人成長、道路選擇、職業發展做好準備,更好更快適應社會工作。思政課教師要向青年學生傳播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信息、渠道,幫助其理解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政策運行特征、國家機構職能等,增強其參與社會治理的信心和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青年學生掌握觀察思考社會問題的思維方法,理性看待社會問題,努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養成積極向上的公民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10]“中國之治”濃縮了黨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是中國當下正在進行的偉大實踐之一?!爸袊巍迸c“中國之路”“中國之理”具有內在統一性,是“中國之路”“中國之理”的實踐表達。將“中國之治”融入思政課教學和理論研究體系,給予宣傳普及和完整闡釋,既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的需要,也是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理”的必然要求。

五、“中國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任務和路徑方法

(一)“中國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任務

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科學的體系結構。將“中國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另起爐灶,而是依托現有教育教學體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展開,從思政課教學、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等方面全方位推進。

第一,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講清楚“中國之治”的價值理念。價值認同作為政治認同的最高層次,是最為穩定的認同狀態,也是最不容易實現的認同類型,需要點滴積累、久久為功。思政課要向廣大青年學生講清楚“中國之治”的文化底蘊和價值觀念,引導青年學生用價值權衡的方法分析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例如,“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治理理念。不管國家法律規章還是黨的政策文件,不管制度體系還是實際措施,都始終貫徹這一理念,體現在危機處理中的生命至上、脫貧路上的“一個也不能少”、民生項目建設中的社會效益優先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引導青年學生正確理解和發自內心認可“中國之治”的價值理念,將黨和政府的真誠善意傳遞給青年學生,減少誤解、消解分歧,增進和鞏固價值認同。

第二,結合社會主義法治教育,講清楚“中國之治”的制度邏輯。鄧小平同志曾說:“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薄爸贫群每梢允箟娜藷o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盵1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把國家治理法律化、制度化、規范化提上重要日程,建立了黨內法規體系,形成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的制度體系。隨著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穩預期、利長遠的優勢逐漸體現,各項國家治理工作總體上做到有規則、有依據,表現為政府行為更加依法規范,政策穩定性更強,社會在制度框架下有序運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要講清楚國家治理制度體系的層次機構、效力關系;講清楚具體制度的社會背景、功能作用、適用范圍、運行程序和存在的局限性;講清楚國家制度賴以實施的組織領導體制、工作運行機制和前提條件等??傊?,要讓青年學生喜歡上“中國治理故事”,認識各個層次制度的意義、邏輯、條件,自覺摒棄“制度萬能論”“制度無用論”等極端觀點,形成肯定、理解的態度,進而形成對制度的支持、認可、信任、信仰。

第三,結合歷史教育,講清楚“中國之治”偉大成就的時代價值。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等綜合因素決定的?!爸袊巍比〉玫拿宽棾删投疾皇菑奶焐系粝聛淼?,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續努力的結果,其中充滿艱辛、曲折甚至慘痛教訓。古人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要引導青年學生用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成就,既不驕傲自滿,也不妄自菲薄。引導青年學生準確認識今日中國的歷史方位,在彰顯成就的同時不忘走過的彎路,在承認差距的同時不忘已取得的進步;從過去的成就中增強信心、塑造認同,感恩先輩,從黨和人民未竟事業中明確目標和使命,勉勵自己。

第四,結合時政教育,講清楚“中國之治”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前進方向。當今,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地區沖突此起彼伏,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的技術封鎖、圍追堵截,國家政治環境、經濟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同時,國內經濟轉型壓力增大,養老、就業等面臨不少實際困難,這些都給國家治理帶來極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學會辯證看待治理工作中的“?!迸c“機”,同時,善于引導青年學生理性看待具體治理領域存在的問題,辯證分析主客觀方面的原因,感悟社會治理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增強對大政方針政策的理解力,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對未來的信心。

(二)“中國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方法

“中國之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簡單地將中國國家治理理論融入到思政課當中,而是將國家治理的理念、邏輯、規則、案例、成效結合到思政課的說理中,融合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銜接自然、合情合理、潤物無聲。為達到這一效果,思政課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優化,以適應意識形態塑造工作的技術性、專業性和時代化要求。

第一,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使之契合“中國之治”的價值追求。國家治理現代化必然要求人的現代化,需要具備現代意識的國家公民,即對公共規則理性認同、具備政治參與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的人。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在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識形態塑造功能的基礎上,真正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同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對話,注重對青年學生公共精神和社會能力的培養,努力消除其臣民心理、清官情結、等級觀念,真正做到“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價值和本體性價值的統一。

第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使之符合“中國之治”的能力要求?!爸袊巍鄙婕皣抑卫淼姆椒矫婷?,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對思政課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很高要求,通過短期培訓難以達到。因此,要從“大思政課”切入,思政課教師和校外導師分工負責。思政課教師主要承擔國家治理理念價值、制度體系等的普及性教育;校外導師,如黨政機關領導干部,通過宣講國家治理最新舉措、改革背景、推進過程等,帶給青年學生新鮮案例和前沿動態。

第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拓展,使之滿足“中國之治”的主體需求?!爸袊巍笔嵌嘀黧w共同參與的治理格局。青年學生即將步入社會,他們是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中國之治”的“接棒人”和“生力軍”。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適應青年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需要,增加青年學生的社會知識儲備,對課程結構進行一定的調整優化;要更加重視國家安全、政策法律、公共衛生、社會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供給,增強青年學生的獲得感。

第四,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載體,使之適應青年學生的認知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重目標,但核心任務還是塑造政治認同。從政治認同的生成方式來看,有宣傳型認同、教育型認同、體驗型認同、參與型認同4種[12]。傳統的宣傳型認同、教育型認同容易實施,但教育信度和效度不佳,不容易轉化為青年學生的信仰和行動。在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同時,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更加注重實踐鍛煉機會的創造,努力推進體驗型、參與型認同。例如,思政課教師可利用政府信息公開的大好形勢,引導青年學生更多了解國家政治和社會運行情況。又如,利用觀摩體驗政務服務場景,破除對政府辦事的陌生感、神秘感,消除對政府工作的誤解。

六、結束語

中國式現代化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最偉大的社會實踐,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依托?!爸袊巍辈粌H是一種發展模式,而且具有強大的意識形態價值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意識形態“軟治理”作用,與“中國之治”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將“中國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為此,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優化,以便更好地弘揚和推進“中國之治”這一新使命新任務。

參考文獻:

[1]? 石國亮.比較視野下的“中國之治”[J].前線,2017

(7):86.

[2]?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

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

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3]? 廖勝華.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中國之治的價值理

念:基于中西現代性觀念對比的審視[J].學術研究,

2021(12):85.

[4]? 楊威.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國民素養

的重要途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3.

[5]? 史小寧.意識形態邏輯:百年大黨“中國之治”的新維

度[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40.

[6]? 楊威,董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建

設[J].思想理論教育,2020(2):21.

[7]?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

出版社,2020:129.

[8]? 張耀燦,鄭永廷,劉書林,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2.

[9]? 孫耀勝,孫倩倩.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

學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76(10):21.

[10]?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

出版社,2020:277.

[1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4:333.

[12]? 潘同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認同的類型學研

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21(5):1.

■ 編輯∕丁俊玲

猜你喜歡
中國之治中國式現代化意識形態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張維為:“中國之治”凸顯制度優勢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之治”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