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課程思政中紅色文化數字化建設探究

2024-01-19 12:58廖衛華樊心穎
紅色文化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紅色數字化思政

廖衛華 樊心穎

作為一種先進文化的形態,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展現,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文化結晶,也是青年學生學習思政、體悟思想的寶貴資源。近年來,課程思政建設呈現網絡化、數字化和虛擬化的特點,大數據時代推動教育教學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深化學生思想,轉變學生態度,贏得學生認可方面的功能,當務之急是加強大數據時代課程思政紅色文化數字化建設與改革。

一、學生對紅色文化現狀的認識

選取某地方高校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態度作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數211份,回收問卷數211份,有效問卷數210份。以下數據分析均來源于此。

(一)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內隱態度

對政治面貌和了解紅色文化的主動性進行交叉分析可知,無論是群眾還是黨員、團員,被調查者主動了解紅色文化的占比并不大,多數是偶爾了解。在其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態度方面,數據顯示,有68.72%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了解紅色文化,有80.57%的被調查者認為學習紅色文化對個人、社會以及國家的發展有著深刻意義。對大學生認識紅色文化的多樣性的調查顯示,平均占比75%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紅色文化是歷史紀實、是傳承情懷,是黨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也是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以上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意識較強,大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在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對紅色文化多樣性的認識較全面。

在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中,應從體驗感入手,通過虛擬現實的沉浸式體驗引導學生轉向紅色文化的學習;從互動感入手,通過加強學生主體與紅色文化的雙向互動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在課程活動中,融入對紅色物件的識別教育、對紅色故事的影像教育、對紅色精神的傳承教育,以新的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等,能夠激發學生求知的方法,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態度,引導其主動地進行學習,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根本上改變紅色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印象。

(二)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結構

紅色文化的認知結構是指個體已建立的關于紅色文化的全部觀念內容及組織。(1)許麗:《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與創新發展路徑》,《人民論壇》2021年第1期。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對紅色遺址、革命根據地、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等紅色文化內容的了解不足。對被調查者進行主題關聯詞匯測試,要求其寫出三個關于紅色文化的詞語。結果顯示,在所有詞語中,“精神”一詞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革命”“井岡山”“長征”。對詞匯作簡單分類后發現,被調查者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主要集中在精神內涵方面,如“精神”“傳承”“艱苦奮斗”“情懷”“鼓舞人心”等;其次是重大歷史事件方面,如“井岡山”“蘇區”“紅船”“改革開放”“南昌起義”等。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已有的紅色文化知識建構并不全面。

如何改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片面認識,使其主動建立紅色文化知識體系,深度理解和感受紅色文化在青年德育培養中的重要性,是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文化多樣性引導價值多元性的今天,紅色文化的功能不可代替。紅色文化以特殊的導向、促進和教育等價值作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其民族榮譽感,陶冶其愛國情操。(2)方燕紅等:《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心理研究》,《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將體現在他們的行為、思想、價值觀、情感等各個方面,當其從認知、情感及行為方面對紅色文化形成一定的認同后,才更能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紅色文化。

(三)紅色文化在學校中的教學現狀

調查數據顯示,在課堂上感受過紅色文化的被調查者認為紅色文化在課堂上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89.92%的大學生認為紅色文化知識的傳授過于形式化,沒有新意;86.36%的大學生認為課堂上紅色文化太枯燥,難以激起求知欲和學習興趣;85.14%的大學生認為紅色文化在課堂上的融入度不高??梢?紅色文化與傳統課程的融合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創新點,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此外,在對被調查者的學校和學院舉辦的相關活動的調查顯示,僅有54.03%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和學院經常舉辦紅色文化活動。

當前,大學生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和活動講座兩種形式來了解紅色文化,這也表明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思政和校園活動的重要性。在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堅持把傳承紅色精神與培養實踐能力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鄧艷君:《紅色基因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三重路向》,《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學生應調動其多感官知覺來加深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如對同一概念的理解,圖文、視頻、甚至親身體驗遠比單一的文字效果更佳。此外,校園環境氛圍的營造也至關重要。大數據推進了教學資源和設施的建設,如VR虛擬現實、互動性軟件和紅色資源網頁、全景式歷史遺址重現。這些技術使學生能夠從視覺、聽覺、甚至觸覺方面來體驗紅色文化,感受歷史的厚重,增強對紅色文化的深度理解。

可見,學生和學校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存在著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不足、態度被動,學校關于紅色文化的教育教學形式單一、成效欠佳等問題。針對這些不足,可以通過四個方面來改進。一是建立紅色文化數字資源庫,多渠道獲取紅色文化資源,提煉融入課程思政。二是提升課程紅色文化數字傳播效率,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立體化資源建設。三是搭建課程紅色文化數字共享平臺,從資源、技術到服務,實現從區域到整體的覆蓋。四是增強課程紅色文化數字教育實效性,融合課程思政體系,提升師資力量,將紅色文化數字化建設落到實處。

二、建設課程紅色文化數字資源庫

大數據時代,相較于紙質材料,系統完善的數字資源庫才是保護紅色文化最全面有效的方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等文件,強調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紅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運用新科技手段建設數字資源,增強文化體驗,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大多感受過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紅色文化相關知識,但方式流于形式,在資源的共享、提煉和公共體系融入上存在問題。資源庫的建立,既采取多種方式獲取資源,充分挖掘和提煉紅色文化,實現課程資源全面共享;又融紅色文化于課程思政之中,完善各類學校課程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課程聯盟,培養具有中華魂的德育人才。

(一)采取多種方式獲取,實現課程資源的共享

新的課程改革將課程資源的整合和拓展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課程資源由傳統的書本教材、幻燈片、教具轉變為數字圖書館、微課、智慧教室等形式,集交互式、綜合性和多元化特性于一體,極大豐富了教與學的方式。

江西紅色資源數量眾多,擁有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二蘇大”遺址、井岡山革命遺址茨坪、紀念碑以及革命烈士陵園等近2400個,其紅色文化來源于真實的革命歷史。作為紅色文化資源大省,江西課程思政資源豐富,呈現方式由文字材料、錄音、錄像、多媒體素材等多種形式組成。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使學習者既可以從視覺和聽覺學習紅色文化,也可以從所思所想感受紅色情懷。但在課程建設中,課程資源應與教學主體相匹配,即紅色文化數字資源的開發要根據學生興趣與教師教學的需求進行,從學生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渠道入手,通過大數據抓取學生興趣關鍵詞,集思廣益滿足師生需求,從因材施教的角度進行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

(二)注重紅色文化提煉,實現數據的完整

歷史是包羅萬象的,過去的東西顯然很難完全被刻畫,關于紅色文化的歷史記載難免出現缺失、錯誤或添油加醋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梳理和提煉。

紅色文化資源是紅色文化的具體形態,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產生了形態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源形態。調查數據顯示,紅色文化思政元素在課堂中存在融入不足的問題,這不僅受教師教學影響,還與該資源提煉后的呈現形式、真實性有關。如遺址類、紀念設施類、文物類和文藝類紅色文化資源,這些是實施課程思政紅色文化教育最具體驗性的呈現形式,能夠更充分的融入教育目標,更全面的展示教育內容。(4)馬利軍等:《大學生對紅色文化概念的認知結構和態度研究》,《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每一個紅色文化都承載著特定的歷史,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對歷史、紅色文化而言,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是對其最好的提煉和升華。因此,在課程思政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建設中,應通過編程技術、數據庫、數據倉庫、數據采集監視系統等大數據相關技術對紅色文化的歷史數據進行不斷的挖掘和補充,完善整個系統,實現數據完整。

(三)融入各類學校課程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課程聯盟

課程思政紅色文化融入各類學校課程體系,需建立制度化的課程聯盟,但絕不是機械式的教條機器。第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紅色資源。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學生會通過紅色展覽區的渠道了解紅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江西擁有歷史悠久的紅色革命史、奮斗史、英雄史,這些寶貴的一手資源將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豐富的來源。第二,準確定位文化性質,設計紅色文化。課程思政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建設應以教學目的為基礎,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形式。在遵循一般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創新思政內容在日常教學中的融入,提升學生興趣,通過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教育目的。第三,實現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為,靜態與動態的融合。課程思政具有強理論性,紅色文化具有強革命性,但融入不可形式化。數字化建設能以生動的展現方法將其呈現給學習者,是課程聯盟建設中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最佳表現形式。

(四)加強課程思政宣傳,培養德育人才

為推進紅色文化教育發展,2021年江西省教育廳組織開展了“誦讀紅色家書·講述英烈故事”比賽和巡演,聚集了十萬余名高校師生,他們共同參與演出和創作,營造了一場課程思政流動大課堂。以現場追溯,親身體會歷史的方式,讓學習者從看實物、聽故事到感文化、立意識,利用“第二課堂”進行課程思政宣傳。2019年《中國教育報》發文關于江西螺旋上升開設紅色文化課程,于2020年開始在全省大中小幼開設紅色文化課程,旨在立足目標一體,將紅色基因引進課堂?!渡罨聲r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教育評價作出系列要求,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本質,改變不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制度,尤其重視德育。

各項文件對大中小幼的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重視對課程內容中紅色文化的融入,對人才培養在德育方面作出了新指示。作為一種中國獨有的思政元素,紅色文化應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方式滲透到學生頭腦,從學生最常了解紅色文化的途徑入手,加強有關公眾號的宣傳管理,提升影視作品的紅色精神熏陶,深入紅色景區和遺址的數字化建設,激勵青少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爭做紅色傳人。

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發揮的育人作用是特殊且不可替代的,數字化技術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是實現育德的最佳手段之一。當學習者對紅色文化的“學以致用”上升到“使命和歷史責任感”,其意義就不僅停留在文字和思想上,而是上升到精神、基因、情懷上。

三、提升課程紅色文化數字傳播效率

一間舊址,一件皮襖,一口行軍鍋,這些靜態物件往往很難展現出其背后的故事,揭示其所蘊含的意義。通過大數據技術,在單一的文字呈現方式上融入圖片、視頻、虛擬體驗,從視覺到聽覺,甚至到觸覺,讓紅色文化的展現更立體化,更豐滿化。利用個性化進行精準傳播,將紅色精神注入靈魂,紅色故事融入實地,紅色旅游浸入歷史。傳播載體數字化,傳播形式立體化,更加契合青年人的思維,能夠精準傳播內容及對象,并進行實時互動,有效提升課程紅色文化數字傳播效率。

(一)傳播載體數字化

紅色文化的傳統傳播方式多為文字、圖片、聲音、錄像等,通常以模擬形式進行單一呈現,這在信息形式的轉化上存在矛盾。數字化技術克服了這一點,能在信息的采集、傳輸、制作、發布、管理以及查詢各個環節上,以數字化的形式達到存儲空間小、速度快、密度高、便利等優點,并可以實現不同信息形式之間的轉化。

短視頻、數字雜志、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傳播載體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路徑。新的多媒體文化展廳建設融入液晶拼接系統、多點觸控系統、多媒體沙盤系統、弧幕投影系統、互動簽名系統和智能掌控系統等新科技方式,旨在聯通歷史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實現數字化與網絡化、虛擬性與現實性、知識學習與藝術鑒賞的有效結合。將傳播載體數字化,以一種數字視覺元素作為傳輸思政元素信息的介質,給觀者多方位的感覺沖擊,把歷史事實浸入觀者認知結構,實現虛擬的沉浸效果,將視覺重構引入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傳播,有效提升其傳播效果。(5)梁軍:《視覺重構讓紅色文化數字化傳播鮮活起來》,《人民論壇》2019年第21期。紅色文化從常規的實物實體展示轉向更多元的載體形式,如活動載體、語言載體、圖文結合載體、管理載體等,將靜態與動態結合,將視覺與更多感官結合,提升了課程思政融入度,構建起傳播載體數字化的全新展現形式,引發了學習者的強烈共鳴。

(二)傳播形式立體化

可以組織開展紅色文化的文創及宣講活動,將紅色資源轉化為人的精神力量;策劃紅色文化相關的電視節目、短視頻征集活動;出版集圖、文、視、聽于一體的電子書籍;劇院、劇場、編劇排練紅色情景劇的演出,將歷史文化演出來,拍出來;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短視頻、小紅書、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推送優秀紅色人物,講解紅色故事;社區、學校、企業創辦一些紅色文體活動,將紅色文化以歌詠、演講、書畫、征文、競技體育等形式展現出來。

從學生通常選擇學習紅色文化的途徑來看,影視、公眾號和專題網站位列前三。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大數據時代,傳播形式自然應該契合時代需求。將傳播載體和傳播形式緊密聯系起來,讓“紅色文化”更栩栩如生地呈現給大眾,使傳播形式更加立體化。

(三)互動方式實時性

數字化平臺的建設實現了用戶的實時交流,實現了雙向互動。通過在線學習平臺,用戶可以發表觀點與評論,參與信息的發展與建設。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課程自主學習,可以通過網絡與教師交流答疑。在移動端,學校和教師建立家校群,教師通過微信群發布課外活動及學生表現,家長通過群了解學生在校情況,數字化建設與家長建立起雙向溝通,加強了家、師、生間的聯系。

除平臺建設外,一些鄉鎮縣區的紅色舊址還建立起具有互動性和科技感的場景和設施,如展覽區的歷史場景復原幻燈片,多功能區的聲、電、光合一的場景體驗等。一些紅色圖書室還建立了電子沙盤,展覽路線配有聲音感應提示,在互動方面有很大改善。課程思政紅色文化的平臺化建設和眾多媒體平臺一樣,實現了全民社交自由,以適年齡段、適興趣喜好和心理發展的優勢提供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源,并實現平臺和用戶在網絡間的雙向互動,引起用戶情感共鳴。

四、搭建課程紅色文化數字共享平臺

搭建課程紅色文化數字共享平臺對推進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建設,豐富數字教育資源,提供個性化技術服務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結合地方特色,豐富平臺資源。如2021年上?!凹t途”平臺實現的“一站共享”,聯合全上海600多處資源,構建了上海紅色文化教育的“第二課堂”。其次,充分利用媒體技術,動態展示共享。如展示新聞的紅色資訊、講述故事的紅色讀本、唱響家園的紅色影音。此外,搭建社交討論區,供有感者們暢所欲言,交流心得體會,增添紅色文化的個性化體驗。最后,推動區域發展,共享共聯各地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智慧紅色文化圈。

(一)平臺資源豐富有特色

《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方案》強調,要搭建江西地方的革命文物數據庫,推進資源信息的開放和共享,對紅色文化具象形態進行保護和調研,實施紅色經典出版文化工程,開展省際、館際間革命文物館藏資源、主題展覽等的交流與合作。江西省建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平臺內容包括紅色資訊、紅色讀本、紅色影音、知識問答、互動留言以及場館列表六大項,覆蓋各紅色根據地。展示運用場館3D全景視圖、音視頻圖片合一、知識問答互動的方式,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動態展示。

據大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的不同途徑占比顯示,他們了解紅色文化的途徑多種多樣,其中報刊占比最少39.81%,電視劇和電影占比87.68%,是其了解來源中占比最高的。其次是公眾號,占比79.62%。根據課程紅色文化數字共享平臺結構圖,平臺選擇從紅色資訊、紅色讀本、紅色影音、紅色展廳、紅色課堂、紅色論壇六方面進行建設,內容涉及最新的紅色文化新聞、讀物類、觀看類、演唱類、展示類、課堂特色類、交流論壇類,以更多元的傳播方式為學生提供資源,滿足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的不同途徑需求。另外,紅色文化應全面融入地方,由省到市,再到區縣,最后到學校,對數字化平臺的資源進行廣泛深入的搜集和整合。

(二)新媒體新技術的使用

2020年,江西省贛州市首批特色小鎮于都長征源小鎮開發了MR偉大起航體驗項目,小鎮圍繞紅色傳統和綠色生態建立了紅色高科技VR、MR虛擬體驗為核心的產業孵化基地。同年7月,江西省建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場館采用360度全實景技術打造,并設有全景動態真人講解,包含位置導航、重力感應、自動導覽、一鍵場館切換、簡版模式等互動體驗功能,為到館者提供了全沉浸式的體驗。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于2021年12月30日發文,提出對標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動全省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提出了一些新型文化業態:數字演藝、數字影視、數字藝術、數字出版、網絡視聽、電子競技、沉浸式體驗等,為省內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政策支持。

課程紅色文化數字共享平臺的建設以特征提取、目標分類、聚類、語義關聯等大數據方法作為技術支持,為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包括紅色歷史數據的數字化采集和處理,紅色文檔資料的數字化修復和重現,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和歸類,紅色靜態內容的動態化呈現和展示。

(三)個性化智慧服務的實現

個性化智慧服務,即能夠滿足不同人群在時間、空間、地點等的不同需求,能夠不受任何限制的實現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感受,將課程思政紅色文化加入到除學校以外的更多地方。

課程思政紅色文化數字平臺的建設將一改原有單實景建設,打破時空限制,將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到云平臺,開設紅色資訊、紅色讀本、紅色影音等特色欄目,以“云”方式輸出,滿足瀏覽者多元化參觀需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喜好和感興趣的方向,通過電腦PC端、手機移動端,身臨其境暢游紅色基地,平臺的線上建設將更契合當下青少年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使紅色文化的傳播逐漸“活”起來。以云平臺為借鑒,構建課程思政紅色文化數字共享平臺,其個性化體現在紅色課堂和紅色展廳的建設上。將多媒體課件、交互式經典課堂、紅色教材融入課堂開發和建設,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教育。此外,將課外師生紅色文化成果進行宣傳展示,營造校園紅色文化氛圍。

(四)實現從區域到整體的發展

世界VR產業大會永久落戶南昌這個歷史機遇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江西的紅色文化數字化建設。江西是革命根據地之鄉,贛州、井岡山擁有優秀的紅色資源文化,大會引導VR、AR、5G、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江西文化產業領域進行集成應用和創新,將開發建設一批指尖博物館、線上研學、動景穿越、手游直播等文化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這意味著知識的傳播、文化的傳承將擁有更多樣的呈現方式,更多變的豐富體驗。

大數據時代,各地的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更好的交織在一起,共享平臺的建設,實現區內各縣、市內各區、省內各市、國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間文化的傳播與精神的共鳴,為師生思想建設提供更好的信息交流平臺,讓“大學生認為有必要了解紅色文化,認為紅色文化對個人、社會、國家的發展有意義”落到實處,真正實現“大學生感受到了紅色文化,學習到了紅色精神,能主動參與紅色活動”上來。

五、增強課程紅色文化數字教育實效性

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將一系列真實歷史素材利用技術手段轉化為可度量的二進制代碼,其輸入、保存、轉換、呈現等多個方面都圍繞起數字圈,形成一種新的傳播體驗。增強課程紅色文化數字教育實效性,讓紅色文化的傳播“活起來”,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思政元素在課程體系上的融合。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但由于師生認知、教育建設投入、技術不足等原因導致其實效性并不佳。二是師資在課程紅色文化上的加持。大數據時代,信息網絡、平臺體系、智慧建設層出不窮,對教師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信息素養、數據素養、思政素養。精準感知學習者需求,分析學習者行為,依托數字化的精準性和精確性,預測青年學生可能關注的內容,進行個性化教育教學,并實施評估學習效果。

(一)加速課程體系結合,促進思政教育

對紅色文化的傳承不能僅限于課程思政教學,任何學科都有傳播紅色文化、提升學生思政素養的責任。課程教學內容以怎樣的順序教、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要求、應該使用哪種教學方法、如何進行課程活動,都在不同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形成的知識框架、認知甚至思想。目前,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思政缺乏實證性研究,其理論體系建設有待建構;具體的課程思政標準體系及相關制度建設不完善,各地各校沒有尚未統一;合力“協同育人”的同向同行機制尚未建成,主體間合作未進入實質性和常態化階段等。(6)陸道坤:《新時代課程思政的研究進展、難點焦點及未來走向》,《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3期。

紅色文化是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一種特殊教育資源,尤其在青少年的行為習慣、思想方式以及愛國情懷的教育教學上,紅色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思政課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大數據時代下,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應結合時代發展需要,立足“以德為先”的育人根本,融入思政課教學。從教材使用入手,教師應充分挖掘課程思政相關內容,應用于教學設計與課堂講授中。此外,增加相關課程設置,將課程思政紅色文化有體系有深淺層次的融入課堂,啟發學生學習與思考。

(二)擴大教育師資隊伍,提升專業技能

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主動學習紅色文化,了解其強大育人價值,在充分認識其重要性的同時,學習和掌握將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

數字化時代,教師不僅需要具有數據涵養、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其思政教育能力和人文政治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提升教師思政文化素養,應從三方面入手。第一,政治理論的學習與反思。教授和傳達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加強對在職教師的理論培訓和考核,充分了解課程思政教育內容。第二,思政內容融入教學設計,轉變教學觀念。以任課教師為例,將紅色文化相關的歷史案例作為課堂導入,以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的革命奮斗史作為課外知識補充,以紅色精神相關的成語詞匯作為課堂小結,由小向大、由淺入深的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三,加強師德培養。改革創新教師培養計劃,落實教師德育教育。嚴格監督自身學習過程,提升師德建設標準。

猜你喜歡
紅色數字化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紅色是什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紅色在哪里?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思政課“需求側”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追憶紅色浪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