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緬戰場日軍部隊編成及其軍政統治*

2024-01-19 03:02雷娟利儲鵬飛
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軍政師團滇西

雷娟利 儲鵬飛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對南方各占領區實行軍事管制和軍政一體化,旨在掠奪戰略資源并加速戰爭機器的運轉。1942年6月,日本大本營在南方軍中設立軍管總監部(1)太田弘毅「南方軍軍政総監部の組織と任務—『執務規程』と『軍政令』を中心に」、『東南アジア研究』第16卷第1號、1978年6月、103—118頁。,統轄和指導各軍管區,由日軍操縱的東南亞各地軍政體系由此建立。這種統治體系的最大特點是由日軍司令官掌控最高權力,各級行政機構由日軍司令部負責監督,反映出日軍部隊與軍政統治之間的密切關系。日軍最初在東南亞占領區實施軍政統治,后來又將這一體系延伸至滇緬戰場。作為太平洋戰場的重要一翼,滇緬戰場集中體現了亞太地區反法西斯戰爭的協同性、復雜性和階段性。隨著戰線的拉長,日軍駐滇緬部隊頻繁調動,編制也不斷調整,以適應戰局需要,這使日軍在該地區的軍政統治呈現出更加復雜的面相。

國內鮮見有關滇緬戰場日軍與政治之關系的研究成果,既有研究主要側重于戰時日本對緬甸的侵占、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及日緬關系等方面。(2)代表性成果有王永江:《試論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入侵緬甸問題》,《北方論叢》2003年第3期;趙勇:《日本對緬甸的侵占及緬甸抗日斗爭》,《昆明師專學報》1996年第1期;史勤:《日本和緬甸關于戰爭賠償的交涉》,《世界歷史》2018年第5期等。然而,在亞太地區,滇緬戰場是日本學者廣泛研究的領域(3)浜田芳久『死の靖國街道:四十三年後のビルマ戦記』、現代企畫、1988年、313頁。,其代表性成果集中在對日本軍政統治時期緬甸經濟、文化教育、民族運動研究等方面。(4)代表性成果有太田常蔵『ビルマにおける日本軍政史の研究』、吉川弘文館、1967年;小林英夫『日本軍政下のアジア:“大東亜共栄圏”と軍票』、巖波書店、1993年;多仁安代「日本軍軍政下のビルマ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日本語必修問題をめぐって」、『軍事史學』第34卷第4號、1999年3月、37—51頁;石井均「日本軍政下における南方占領地の教育政策に関する研究―ビルマと北ボルネオの場合」、『岡山県立大學短期大學部研究紀要』第1卷、1994年3月 、67—79頁;田辺壽夫「日本軍政下におけるビルマ左翼の軌跡」、田中彰『日本人と東南アジア―インドネシアで考える』、小學館,1983年;斎藤照子「開戦期における対ビルマ工作機関―南機関再考」、田中彰『日本人と東南アジア―インドネシアで考える』、小學館,1983年等。本文以豐富的日方史料,從日軍與政治相互關聯和作用的角度,對滇緬戰場日軍編制和軍政統治進行初步探討。

一、日本陸軍師團制與滇緬戰場部隊編成

近代日本軍隊的組織和編制,總體分為以中央統括機關為中心的全體軍隊組織和以實戰部隊為中心的部隊編制。以實戰部隊為中心的部隊編制,按照陸軍、海軍的順序,將陸軍的編制單位由大到小排列。大隊及以上單位稱為“部隊”,中隊及以下單位稱為“隊”。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地面作戰部隊編制與隸屬關系為總軍—方面軍(派遣軍)—軍—師團(其他同層級獨立單位)(5)與師團處于同一指揮層級的還有獨立混成旅團、獨立步兵旅團等獨立作戰的戰術單位,其編制較為靈活,相對容易編組,不同于常設師團中的步兵旅團?!撽牎箨牎嘘牎£牎株?。在日本國內,和平時期最大的軍隊編制單位為師團,本土常設師團一般以3至4個步兵聯隊為主干(兩個步兵聯隊為一個旅團),輔以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等其他兵種。常設師團負責本土的軍政、作戰以及軍事教育。當常設師團出征國外時,本土設留守師團作為替代。(6)戦友會研究會『戦友會研究ノート』、青弓社、2012年、17—19頁。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除常設師團外,還編制了坦克師團、飛行師團等。正因為日本陸軍在對外侵略戰爭中將師團作為獨立作戰的戰略單位加以運用,所以日軍師團成為二戰期間有關日本軍史研究的主要對象。(7)黃力民:《日本陸軍師團的組建與編組分類概況》,《軍事史林》2007年第7期。因此,一國擁有的師(師團)數量和編制,以及通過動員所增加師(師團)的多少,或現役師(師團)的擴充規模等,成為衡量該國陸軍戰斗力的主要指標,“甚至通過這些情報,可以推測出該國的戰略意圖”。(8)藤井非三四『帝國陸軍師団変遷史』、國書刊行會、2018年、1頁。

日本陸軍編制單位

和平時期,在日軍師團編制中,師團長(被授予陸軍中將,可為親補職)上直隸于天皇,下又是所轄部隊的最高指揮官,統籌處理軍事方面的相關事宜。師團長可以直接上奏,并可檢查下屬部隊、職能部門的真實情況,以及其他一般性軍事情況。(9)「御署名原本·明治二十一年·勅令第二十七號·鎮臺條例廃止、師団司令部條例制定」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3020021700、御署名原本·明治二十一年·勅令第二十七號·鎮臺條例廃止、師団司令部條例制定(國立公文書館)。師團長在軍政和人事方面的地位相當于參謀總長。但在戰時,師團長通?;趹鸲沸蛄?隸屬于軍司令官。(10)大浜徹也、小沢郁郎編『帝國陸海軍事典』、同成社、1995年、76頁。因此,師團長是二戰中日軍在一線作戰的最高建制部隊的指揮官,亦是軍政統治的執行者。日軍在滇緬戰場構建的軍政統治體系中,第18師團長牟田口廉也(任期為1941年4月10日—1943年3月18日)、第56師團長渡邊正夫(任期為1940年8月1日—1942年12月1日)及其繼任松山祐三(任期為1942年12月1日—1946年6月)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確立了“南進”戰略,并于1941年11月5日在東京組建戰區性突擊軍團——南方軍,旨在侵占東南亞。南方軍下轄師團數占同期日軍師團總數的20—35%,匯集了日本陸軍的精銳。(11)馬軍:《日本“南方軍”史略──兼論“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力量的滯后》,《史林》1996年第1期。自組建之日起到日本投降,南方軍總司令官均由陸軍大將寺內壽一(1943年6月晉升為元帥)擔任。南方軍剛成立便是“總軍”級單位,下轄第14、第15、第16、第25軍,以及直屬第21師團、2個支隊和2個飛行集團。(12)「南方軍戦闘序列(第14軍、第15軍、第16軍、第25軍戦闘序列及南方軍直屬航空関係部隊は別冊とす) 原本」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110528000、開戦時に於ける南方軍戦闘序列(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雖然總兵力只有10個師團,但都是在中國戰場歷練出的精銳部隊。此外,日軍還從陸軍15個坦克聯隊中抽調9個聯隊給南方軍。南方軍下屬的4個軍,分別負責菲律賓、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作戰和統治。其利用兵力、艦艇與戰機的優勢,迅速席卷東南亞。到1942年6月,日本大本營認為東南亞的局勢已經穩定,可以交給海軍方面,便將大量炮兵、坦克部隊調回關東軍。但從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開始,美軍占據了主動,會同英軍在緬甸和澳大利亞兩個方向發起反攻,日軍不得不重新加強南方軍。(13)「第7.南方軍の終戦概況/1.終戦前後に於ける南方軍一般の概況/3.正式降伏並其後に於ける概況」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5010232100、終戦時に於ける內外地第1線軍隊の概観(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942年1月,南方軍第15軍開始向緬甸進攻。第15軍司令官為飯田祥二郎中將(14)日軍第15軍歷任司令官為飯田祥二郎中將(任期為1941年1月5日—1943年3月18日)、牟田口廉也中將(任期為1943年3月18日—1944年8月30日)、片村四八中將(任期為1944年8月30日—日本投降)。,參謀長為諫山春樹少將,兵力以第33師團和第55師團為基干。(15)隨著緬甸戰場戰線不斷拉長,日軍在滇緬戰場頻繁進行區域調動,參戰部隊編制也隨戰局的變化而調整。該軍于3月8日攻占仰光,繼而占領緬甸全境和中國云南西部。由于日軍緬甸作戰的進展超出了預期,并將中美英聯軍壓迫至緬印邊境,這使南方軍野心勃勃,向大本營提出了進攻印度東部,通過地面作戰攻占阿薩姆邦(Asam)和吉大港(Chittagong),切斷“援蔣空路”的計劃。日本大本營批準了這一計劃,該計劃代號為“21號作戰”(16)「大陸指第1237號 指示案 21號作戦準備ニ関スル件 昭和17年8月23日」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1041600、上奏関係書類綴 巻2其1 昭和17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即后來的英帕爾戰役。1943年,日本大本營預測盟軍在緬甸方面將進行反攻,而第15軍兵力較少,遂于1943年3月17日在南方軍轄下新設緬甸方面軍。該軍由河邊正三中將任司令官,下轄3個航空師團和10個陸軍師團,包括第15軍、第55師團和方面軍直屬部隊,其主要任務是確保滇緬地區的安全,尤其是確保怒江以西一些重要區域的安全。此外,緬甸方面軍守衛的重要地區包括平戛、拉孟、騰越、密支那、加邁、葛禮瓦與阿恰布一線。(17)「第1 緬甸方面軍の地位及環境」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0389700、緬甸作戦記録 第3期補遺(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在滇西,日軍第18師團步兵第114聯隊分據騰沖、片馬、拖角、明光、固東一帶;第56師團步兵第148聯隊分據騰沖及其迤北之橋頭、馬面關、瓦甸、江茸、大塘子一帶;步兵第113聯隊附炮兵第56聯隊一部,分據臘勐、松山、黃草壩一帶;步兵第146聯隊第一大隊分據平戛及象達一帶;第2師團步兵第16聯隊、步兵第29聯隊和第53師團步兵第119聯隊,分據遮放至臘戍一帶。(18)“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抗日戰史(緬北及滇西之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年,第5頁。由上可見,日軍始終以師團為獨立戰略單位,在滇緬戰場同時承擔攻防兩種任務。

緬甸方面軍兵力編制表(1944年5月)

值得注意的是,日軍當時的記述中,海軍一般使用正式的編制名,但陸軍除了正式的編制名外,還有一個“通稱號”,亦稱“通稱名”“通稱符”“隱匿名”“昵稱”“略稱”等。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日軍為避免泄露情報,便隱匿作戰部隊番號,而使用部隊指揮官姓氏和部隊種類相組合的方法。如緬甸方面軍為“森”,第14方面軍為“尚武”,第11師團為“錦”等。在滇緬戰場,日軍在作戰或實施軍政統治過程中,通稱號的使用亦較為普遍。詳見下表。

滇緬戰場日軍部隊“通稱號”

日本在侵占東南亞的過程中動用了11個師團的兵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擊退了美、英、法、荷等國軍隊,先后侵占了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菲律賓、馬來亞、荷印和緬甸等地,基本實現了其龐大的殖民擴張計劃。隨后,日軍建立起在占領地實施行政管理的軍政統治體系。在設立軍政統治機構的過程中,日軍根據當地原統治體系的不同,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統治方式。

二、日軍在滇緬戰場的軍政統治政策

明治維新后日本國力強盛,逐步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且將積貧積弱的中國作為其對外擴張主要目標。日本為并吞中國、稱霸東亞,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占領了大片中國領土,并將建立法西斯軍政統治視為其主要任務。在占領區,日本的統治手段既有共性又不失靈活性。隨著侵略戰爭的擴大,日本的軍政殖民統治機構、形式和方式也在不斷調整。(19)「南方軍命令15軍司令官の支那占領地に於ける政務の件」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0906700、昭和17年 「陸亜密大日記 第60號 1/3」(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將英、美、荷等殖民勢力逐出東南亞,在占領區建立了法西斯軍政統治體系,實行殘暴的軍政統治,給東南亞各國和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造成巨大影響。日本對緬甸的軍政統治定位為“若短時間內完成緬甸主要區域的獨立運動,軍方將成為新政權的首腦……掌握占領地統治的根本權力,然后新政權對緬甸施政”(20)「緬甸作戦に伴ふ軍政施行要領」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0027000、南方軍作戦関係資料綴 昭16.10.7—17.1.23(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具體為“國防由帝國掌控;重要資源由帝國控制,并作為重要資源的部分補給源而發揮相應功能;重要交通由帝國控制;撣邦和克倫邦暫與緬分開單獨實行統治”。(21)「南方占領地各地域別統治要綱」、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部編『史料集南方の軍政』、朝雲新聞社、1985年、110頁。而因緬北和滇西戰場的特殊關系,日軍占領滇西后,將其在緬甸的軍政統治模式有選擇地移植于滇西,設立“軍政班”這一具有典型軍政統治特征的機構,在滇西占領區實施更具“靈活性”的軍政統治。

“軍政”一詞一般有兩種含義,一是軍事行政機關的略語,負責建設、維持、管理一國軍隊。就日本陸海軍而言,陸軍省、海軍省即是軍政統轄機關;二是指由占領軍對占領地進行有限制的、臨時性統治的機構,又稱為“占領地軍政”或“占領地行政”。在日本陸軍中,占領地的“軍政”附屬于統帥系統,負責下達作戰部隊的任務和參謀總長的指示。(22)「南方の軍政」、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部編『史料集南方の軍政』、13頁。1941年11月15日,日本大本營向南方軍總司令下達了“大陸命”第564號命令:“迅速占領南方要地,對占領地區,暫且實行軍事管制,以恢復治安,迅速獲得重要國防資源及確保作戰部隊的給養”。(23)「大陸命第564號 命令 昭和16年11月15日」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0032300、南方作戦 開戦初期に於ける重要書類綴 昭16.9.18—17.2.16(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在東南亞等日軍占領地,香港、菲律賓、英屬馬來亞、蘇門答臘、爪哇、英屬加里曼丹、緬甸等為陸軍管轄區域,海軍管轄區域為荷屬加里曼丹、西里伯斯、摩鹿加群島、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關島等。早在戰前,日軍就對此進行研究,并于1929年2月15日頒布了《戰時高等司令部勤務令》,規定軍司令官統監軍隊作戰地域內的行政。(24)「戦時高等司令部勤務令改定の件」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3841800、密大日記 第1冊 昭和4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同時,參謀本部制定的《兵站綱要》(1930年3月31日),也設置了“占領地行政”一節,對占領區的軍政統治作出具體規定。(25)「南方の軍政」、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部編『史料集南方の軍政』、13頁。

因此,可以將日軍占領地“軍政”,理解為日軍指揮官掌握軍事、行政、司法等權力,對占領地實施臨時性統治。之所以出現這種統治形態,是因為由軍隊直接統治以維持治安并攫取物資,有利于日軍日后的作戰。軍隊并非行政和司法組織,因此,軍政統治相對于作戰行動來說是次要的,但軍隊所需的大量補給在占領地直接補充更為便利。(26)野村佳正『「大東亜共栄圏」の形成過程とその構造:陸軍の占領地軍政と軍事作戦の葛藤』、錦正社、2016年、6—7頁。

日本在占領地確立軍政統治體系伊始,便對軍政官員的考量和身份管理有明確要求。(27)「2.軍政要員當初の行動及軍政部の編成」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0445800、緬甸軍政の概要(素案) 全般の狀況(別冊その6)(1) S20.8(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日本政府還精簡了行政機構和官吏,以充實南進部隊的軍政要員,力求從質和量兩個方面支持派遣南方軍所需的軍政要員。(28)「軍政総監指示」、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部編『史料集南方の軍政』、305—306頁。為理順南方軍上下隸屬關系,1941 年 11 月,南方軍總司令部下發了《南方軍軍政實施計劃草案》,規定:“關于實施軍政的重要政務由中央決定,并經由陸海軍大臣向當地最高指揮官下達命令;南方軍總司令官負責軍政統治大綱的制定;各地軍政的具體實施,則由當地各軍司令官負責;實施軍政大綱由參謀部掌握,軍政部據此實施軍政統治?!庇纱?該“草案”明確了在實行軍政統治過程中,南方軍總司令官和各軍司令官之間的責權劃分,并明確了軍參謀部和軍政部之間的關系。(29)畢世鴻:《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對東南亞的經濟統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86頁。1942年6月,日軍為統轄第15軍(緬甸)、第16軍(爪哇)、第25軍(馬來蘇門答臘)、婆羅洲守備軍的軍政,組建了南方軍軍政總監部,南方軍參謀總長兼任總監,軍政總監部總務部長由南方軍參謀次長兼任。日軍第15軍作為在馬來作戰的第25軍的后方部隊,缺乏必要的行政要員,為此。日軍任命飯田祥二郎為第15軍司令官率部侵占泰國(1941年12月)、入侵緬甸(1942年1—4月),飯田祥二郎便成為日軍在滇緬戰場實施軍政統治的最高長官之一,而第15軍所轄各師團的師團長也成為軍政統治的主要實施者。

日本陸軍各軍軍政官員編制表(1942年)

日本陸海軍相繼占領東南亞各地后,日本在陸軍省內設立南方政務部,由軍務局長兼任部長,掌管軍政事務。除陸軍外,海軍省也設立了南方政務部,當地則在艦隊司令官監督下的特別根據地設立民政部,實行軍政統治。其具體占領政策源自日本于1941年11月20日制定的《南方占領地行政實施要領》,其基本方針為:“迅速穩定治安,鞏固統治秩序,盡快獲取日本進行戰爭所需的國防資源,為日益擴大的戰事提供更多支持。日本在占領地必須暫時推行軍政管理”。具體分析這一方針,最值得注意的是“盡快獲取日本進行戰爭所需的國防資源”這一表述,據此,“只要有利于作戰,占領軍務必立即獲取或開發各種有助于作戰的國防資源,并制定相應的有效措施,對開發或獲取的各種有助于作戰的國防資源,必須詳細編入中央物資調動計劃之中”。這里所說的“盡快獲取日本進行戰爭所需的國防資源”,正是日本南進作戰的主要目的之一。日本企圖“通過嚴厲的軍政統治和經濟統制,把東南亞納入日本資本主義經濟圈,充當日本軍需物資的供應地和日本商品的傾銷市場,進而實現東南亞經濟的對日附屬化,成為其‘日元經濟圈’的第二層經濟‘補給圈’”。(30)畢世鴻:《日本對東南亞的軍政統治到經濟重返》,《南開日本研究》2015年版,第132頁。

此外,日本政府還采取了隨機應變的、靈活的綏靖政策,目的在于緩解過重的軍政負擔?!赌戏秸碱I地行政實施要領》稱,“推行軍政之時,應善加利用原有的統治力量,絕不要輕易觸碰過去的組織及民族習慣”,尤其是“對美、英、荷蘭人,最好是引導他們與軍政當局合作……對于旅居東南亞的華僑,則誘導他們反對蔣介石政權統治,站在日本一邊”。(31)「南方占領地行政実施要領 11月20日」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09400、重要國策決定綴 其1 昭和15年7月27日—16年12月6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這些表述清晰地暴露出日本狡詐的統治伎倆。另外,該“要領”欲蓋彌彰,提醒日軍,“因為要獲取重要的國防資源和維持當地軍隊的生計,肯定會導致當地居民的壓力增大,要讓他們忍受重壓”,“指導當地土著居民信賴皇軍,防止過早誘發獨立運動”。這暗示日軍企圖在盡量不激發沖突的前提下,讓當地居民承受大部分負擔。(32)安達宏昭「『大東亜共栄圏』論」、『巖波講座日本歴史第18卷·近現代4』、巖波書店、2015年、141—176頁。南方軍對緬甸占領區的軍政統治在《軍政指導方案》中也有明確規定:“第一,緬甸實施軍政統治的為政者,要深刻把握軍政政策的根本意義,并通過實施方策,體現皇道精神;第二,要以強化帝國國防力量作為第一要義來指導占領地的行政;第三,要保證獲取占領地的石油等資源,防止資源落入敵人之手;第四,只有依靠帝國國民進軍南方,才有可能確保帝國的南方領域;第五,實施對南方的統治以穩固帝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根基?!?33)「軍政指導方策」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0029700、南方軍作戦関係資料綴 昭16.11.25—18.2.21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東南亞各地的日軍在實施軍政統治時有一套慣用的程序,即先由各地駐軍公開張貼將推行軍政統治的布告,然后組建負責行政的軍政部,再由各軍擬定具體執行的《軍政實施要領》,軍政官員到任后,軍政統治即告建立??傮w看來,在東南亞各占領區,日本推行軍政統治的形式雖有所不同,但大同小異。如各地都公布管理地方治安和維護統治秩序的法令,嚴禁私藏武器,限制收聽廣播的內容,取締集會、結社活動,限制言論自由等。另外,為控制占領區的經濟,以便日本的掠奪與盤剝,日本關閉了占領區所有的金融機構,而由其直接發行取代原有貨幣的軍票??傊?在《南方占領地行政實施要領》《軍政指導方案》的指導下,出于緩和矛盾,避免占領區民眾群起反抗的考慮,日軍一般不改變原占領地長期以來形成的基本治理方式,并結合各地實際,通過靈活變通的手段建立日本人控制的軍政統治體系。

三、滇緬戰場日軍軍政統治的實施

1942年8月7日,由日本南方軍軍政總監部下發的《軍政總監指示》開篇便宣稱,“普遍給予帝國臣民以發展機會,確立其堅實基礎,強化領導其他民族之資質,以大和民族之長久發展為基本理念”;“雖然預計原住民的生活將變得暫時困難,但要特別注意引導”。(34)「軍政総監指示」、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部編『史料集南方の軍政』、294—295頁。換言之,日本驅逐了歐美勢力,又以新統治者的身份統治這些地區。(35)江口圭一著,楊棟梁譯:《日本十五年侵略戰爭史(1931—1945)》,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73頁。日軍在滇緬實施軍政統治也有具體要求:“要迅速整頓各地警察機構,充實警務人員,以封殺共產主義者”;要“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當地居民”,特別是青少年,“必須賦予其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能力,不能僅將其視為雜役,應利用各種機會對其進行訓練和指導”;對當地王公,要“給予宗教上的相應地位、名譽和俸祿,政治上則漸次降低其影響力”;英、美、荷的原殖民統治尚有可取之處,“要對其統治經驗進行研究,取彼之長,整理占領區的各種調查資料并加以有效利用”;對當地宗教習俗,要“給予尊重,警惕強制其改信佛教等其他宗教行為”;對當地居民的教育,要“將重點放在產業技術指導方面,努力使其養成尊重勞動的風氣,盡快實施強制性教育并實現普及;徹底普及日語教育;對各地居民實施皇民教育,以資大東亞建設”。(36)「軍政総監指示」、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部編『史料集南方の軍政』、294—297頁。

1942年6月,日本迅速擊潰英軍奪取緬甸后即建立了軍管政府。第15軍四個師團于1942年后在緬甸駐扎:第55師團和第56師團侵占了緬甸東北部,與中國對峙;第33師團從欽敦江進入緬印邊境;第18師團在緬甸南部為后備軍。時任駐緬甸日軍第15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掌管“新政府”,并張貼布告,堂而皇之地宣稱要推行軍政,并在第15軍司令部內設置了專門的軍政部(1942年7月25日更名為軍政監部)作為主要統治機構(37)太田常蔵『ビルマにおける日本軍政史の研究』、59頁。,其總監一職由南方軍參謀總長兼任。日軍于1942年7月25日頒布的軍政命令第一號《林集團軍政監部服務規程》(38)“林集團”為日軍第15軍代稱。、軍政命令第二號《林集團軍政監部分課規程》規定了該統治機構的具體構成。軍政監部下屬六個部門:一是負責庶務、統轄、管理、宣傳、法制和調查的總務部;二是負責政務、警察和衛生的政務部;三是負責總務、礦山、工務、商務、農林及資源調查的產業部;四是負責主計、稅務和金融的財務部;五是負責運輸、郵電和土木的交通部;六是負責文化和教育的文教部。(39)太田常蔵『ビルマにおける日本軍政史の研究』、60頁。軍政監部的命令直接下達給總務部長,然后交由各統轄課長執行。這是一套與軍事作戰緊密配合的行政體系,意味著日本對緬甸的軍政統治取代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建立了日本獨占緬甸的新的統治秩序。在日本占領下,緬甸人民的生活慘淡凄涼,農業經濟被徹底摧毀,民眾害怕日本軍政統治——嚴酷的憲兵隊統治,甚至使緬甸“倒退回一種英國人把文明強加給這個地區之前的生存狀態”。(40)Alan Warren ,Burma 1942:the road from Rangoon to Mandalay,Continuum,2011,p.250.

在緬甸,日軍主要利用原來殘存的統治機構,按照緬甸原有的行政系統和民族習慣實施間接統治,并于1942年8月初正式成立“中央行政政府”。軍政機構所需的文武官員在入侵緬甸后開始任用和訓練,也有部分人員來自日本駐泰國的機構。日軍占領緬甸后,這些官員逐步跟進,成為軍政監部的基本成員??梢?為了攫取當地物資,以解決軍隊的補給問題,避免出現由于占領導致的無政府狀態(41)野村佳正『「大東亜共栄圏」の形成過程とその構造:陸軍の占領地軍政と軍事作戦の葛藤』、6—7頁。,占領緬甸的日軍第15軍迅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軍政統治體系。(42)「林集団軍政業務概況」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0775600、昭和17年 「陸亜密大日記 第51號 1/4」(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日軍于1942年5月3日入侵滇西地區,占領了滇緬公路從畹町至惠通橋沿線的重要節點,并在芒市、龍陵、騰沖等地構筑軍事基地,以防備中國軍隊反攻。關于“是否要在云南省實行軍政統治當時還存在不確定性,最終決定日軍第56師團可根據治安維持程度,對占領地實行行政管理”。(43)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ビルマ攻略作戦』、朝雲新聞社、1967年、504頁。這種行政管理由日軍師團長掌握最高權力?!兜?6師團戰時月報(甲第八號)》記載,日軍占領滇西最初的考慮是,“地方行政暫且先以恢復原有狀態為目標,只有在不可能恢復時,方令其組織治安維持會”。(44)「第4.治安狀況」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0433900、第56師団戦時月報 甲昭17.6.1—17.6.3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據日軍第15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回憶:“在戰場上中國是敵國,當地住民就是敵國人。因此,驅逐中國政府之權力是根本,自然會在中國設立治安維持會。通常在占領之后,盡可能不動用原有組織,而是任用日軍認為理想的人物,使其按照日軍的想法工作?!?45)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ビルマ攻略作戦』、507頁。

日軍第56師團認為,實行軍政統治,以恢復利用舊有體制、尊重舊習為第一要義?;谠摲结?日軍決定實施以下政策:“1.酋長、土司、地方團體等在征收各種稅款及其他事項上不被我等利用的政策應徹底取締。2.目前對居民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是,因交通及運輸機關工作停滯而導致的物資交流停頓,故需令以牛馬、推車等運輸為主的地方,小范圍恢復運輸,從而進一步促進物資運輸通暢。3.農產品的生產是主要產業,尤其關乎軍隊的駐屯,實現其長久增產極為必要,必須盡可能收集調配農產品。對此,令土司等負責,同時應指導農業生產;另一方面,還需指導農作,防止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勞動力外流。對苦力的征用亦需考慮生產效率而進行嚴格調整。4.處于偏僻之地但有聯絡網的各酋長土司,其傳達速度又甚為迅速者,應命其擔當搜集敵軍情報之責。5.如發生鼠疫、霍亂等傳染病或豬牛馬等獸疫,須指導各地實施相關處置措施。6.緬甸產業復興的重點,在于保持南渡制煉工廠及包德溫礦山的運營。全力支持治安維持會的活動,必須充分考慮生活必需品與勞動力供給等要素的調配?!?46)「第4.治安狀況」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0433900、第56師団戦時月報 甲昭17.6.1—17.6.3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據此,日軍在滇西占領區首先設立了偽政權的雛形“維持會”,作為偽政權成立前的過渡性機構。日軍在滇西先后成立了潞西“維持會”、騰沖“維持會”,龍陵則首先設立了以村為單位的“難民村”,并在“難民村”中設立“維持會”。

隨著滇西戰場怒江兩岸中日對峙格局的逐漸穩定,“維持會”已不能滿足日軍統治滇西的需要。日軍侵占龍陵后,建立了實施軍政統治的機構“行政班”(47)中方史料多稱“行政班”,日方史料稱“軍政班”。。行政班以田島壽嗣大尉為班長,繼任為江口志男大尉;下領谷藤中尉為警長,繼任為尾原中尉、人崎中尉。此外,行政班還設有憲兵隊,小田國夫中尉為憲兵隊長,繼任為土吾木一中尉、力本龍四郎中尉。(48)張組成:《龍陵淪陷》,云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云南文史資料選輯第39輯·滇西抗戰》,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8頁。其主要任務是根據上級命令,網羅漢奸,籌建偽政權,以建立統治秩序。日軍在滇西各地的行政班,均由設在騰沖的行政班本部指導。時機成熟后,日軍行政班一手扶植建立了龍陵、騰沖等地的偽政權,從上到下形成強制推行奴化政策的統治體系,主要體現在建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各類偽政權和偽機構。

第一,扶持成立偽政權。日軍先后在滇西占領區成立了“維持會”,最后建立龍陵縣和騰沖縣偽政府。偽政府包括軍、警機構,以及下屬機構、臨時性機構及外圍組織等,這是日軍在滇西占領區實行軍政統治的主體。

第二,扶持建立偽經濟機構和組織。伴隨著日軍的軍事占領,日軍在滇西占領區建立了偽商工會作為經濟掠奪機構。偽商工會附設偽大東亞低利銀行、偽新華公司、偽東亞公司、偽協新公司、偽日興公司等,簡稱“一會、一行、四公司”。(49)馬兆銘、羅佩瑤、黃槐榮:《騰沖淪陷時期的漢奸罪行》,騰沖縣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騰沖文史資料選集》第1輯,德宏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228頁。日軍利用它們在滇西占領區強制發行和流通日本軍票,肆意進行金融掠奪,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第三,扶持建立偽文化教育機構,強制普及日語。日軍實行軍政統治后,《南方占領地行政實施要領》中雖未明言的“日語普及”也被提上議事日程。1942年的1月,南方軍發出指令,要求以“八纮一宇”為指導,將東南亞各民族文化融入日本文化之中;重視學習產業技術;普及作為“大東亞共榮圈”通用語的日語等。半年后,南方軍又發出徹底普及日語的指示。(50)安達宏昭「『大東亜共栄圏』論」、『巖波講座日本歴史第18卷·近現代4』、152頁。1942年8月,南方軍在“軍政總指示”中向各軍下達命令:“忍耐或多或少的不便,徹底貫徹使用日語的指示,使占領地居民迅速學習日語?!?51)「軍政総監指示」、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部編『史料集南方の軍政』、297頁。命令一出,日軍在滇緬占領區緊鑼密鼓地實施日語普及政策,各類日語培訓學校、培訓班在緬甸及滇西德宏、龍陵、騰沖等地陸續開辦。

第四,設立“慰安所”,加強軍政統治。日軍《軍政指導方策》明確提出,“為便于加強當地的進攻,設立并完善‘慰安婦’等制度”。(52)「軍政指導方策」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0029700、南方軍作戦関係資料綴 昭16.11.25—18.2.21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由此,在滇西占領區,“慰安婦”制度被逐漸建立起來。以田島壽嗣為首的行政班本部負責管理慰安所。為更好地實施“慰安婦”制度,田島壽嗣命令偽縣長鐘鏡秋、維持會長李子盛等人強拉當地漢族與少數民族婦女充當“慰安婦”。

日軍通過行政班強化軍政統治。據日軍第56師團第146聯隊第1中隊的森龍郎回憶:“當時騰沖老百姓的生活,與戰爭結束時候日本人的生活完全相同,軍政班保管著從婆羅洲、爪哇和菲律賓運來的布匹、鹽、鴉片等物資,將它們用于宣撫工作。軍政班還負責向怒江左岸派遣密探以搜集敵情、搜集糧食、征調作戰用的人力及馬匹,做宣撫工作,為當地人發放通行證等。對當地人來說,軍政班是他們向日軍陳情的唯一窗口?!?53)政協云南省龍陵縣委員會、云南省社科院保山分院滇西抗戰文化研究基地編:《侵占滇緬的“急先鋒”——日軍第56師團第146聯隊志》,2019年,第16頁。日軍對滇西的侵占與軍政統治雖然短暫,但給當地帶來了政治黑暗、經濟凋敝、民生困苦、文化發展受阻、生態環境惡化等災難性后果。

結 語

二戰時期,滇緬戰場的日軍在相繼侵占緬甸和中國滇西后,又對當地實行軍政統治,試圖將“大東亞共榮圈”的理念在滇緬付諸實踐。日軍在滇緬戰場的軍政統治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滇緬戰場由縱貫南北的滇緬公路相連,戰火波及中緬兩國邊境。對中方而言,滇緬戰場既是中國抗日戰場的延伸,也是亞洲太平洋戰場的組成部分。就日方來說,在“南方攻略”的計劃中,對滇西的作戰在于切斷滇緬公路。從最終結果看,占領滇西是日軍緬甸戰役的擴大。因此,日本一直將緬北—滇西戰場視為一個整體。與之相呼應,日軍在實施軍政統治時也將兩者一并考慮。日軍對緬甸實施的是更直接、更全面的軍政統治。占領滇西后,日軍遂將其在緬甸的軍政統治模式“移植”至滇西,成立了“行政班”這一具有典型軍政統治特征的機構,在滇西占領區實施軍政統治。滇緬戰場日軍指揮官始終掌控一切軍政大權,不斷發號施令。

其次,滇緬戰場是在日軍與盟軍圍繞滇緬公路、中印公路“斷”與“通”的對峙中形成的,因此,日軍占領地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為了順利推行軍政統治,日軍在占領區民族關系上大做文章,利用滇緬地區的主要民族“傣族”與泰國主體民族“泰族”間的歷史淵源,大力鼓吹“大東亞共榮”和“泛泰主義”,試圖對以傣族為主體的緬北、滇西地區施加影響。日軍還利用當地民族眾多、關系錯綜復雜的狀況,竭力挑撥民族關系,對少數民族地方土司政權恩威并濟,極力拉攏,同時深入鄉、鎮、村、寨,派駐行政班,以武力為后盾,扶持各地方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偽“維持會”,以協助日軍的占領并有效控制地方秩序。由此可見,日本“大東亞戰爭”的目的,表面在于驅逐東南亞的歐美殖民勢力,但對東南亞各國、各族人民而言,日本人并不是“解放者”,而是“新主子”。(54)高興祖:《日本軍國主義“大東亞共榮圈”真相》,《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罪責——高興祖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55頁。

最后,從國際法的角度看,日軍的軍政統治并非長久的占領形式,待媾和條約簽署或戰爭結束并撤軍后,此狀態即告終結。因此,日軍的軍政統治是占領初期到實行殖民統治之間的過渡形式。(55)畢世鴻:《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對東南亞的經濟統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頁。日本確立的這種以軍隊司令長官為“頂點”的軍政統治體系,其實質是以武力為后盾的軍事獨裁體制。幾乎所有涉及日軍占領區的重要事項,均由日軍決定,占領區民眾任其奴役,民族獨立運動遭到嚴厲鎮壓,這充分暴露了日本軍政統治的帝國主義本質。由此可見,“亞洲太平洋戰爭雖被宣傳為大日本帝國的‘自存自衛’和‘建設大東亞新秩序’,其實質是攫取戰略物資,企圖把東南亞納入排他性勢力范圍的帝國主義侵略戰爭”。(56)江口圭一著,楊棟梁譯:《日本十五年侵略戰爭史(1931—1945)》,第173頁。

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一條自取滅亡的不歸之路。在中、美、英等同盟國的共同打擊下,日軍在滇緬戰場密支那、松山、騰沖等地全軍覆沒時的“玉碎”,是其走向末路的前兆。隨著軍事上的失敗,日軍在滇緬戰場建立的軍政統治體系亦徹底垮臺。

猜你喜歡
軍政師團滇西
走進大美滇西·探尋紅色印跡
騰沖 打造大滇西旅游環線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線6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德宏
開創輝煌
制造南京大屠殺日軍部隊的下場和歷史結局
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各部隊最終下場如何
WU軍政觀察社:在正經中爆發宇宙
助推滇西鄉村幼兒教育事業更上層樓
侵華日軍關內師團的編制與分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