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智化轉型與路徑創新

2024-01-20 19:37王寅申朱憶天
關鍵詞:智化場域轉型

王寅申,朱憶天

(1.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37; 2.華東理工大學團委,上海 200237)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盵1]“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盵2]隨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升級,時間、空間和人們的認知范圍得以拓展,人類文明正在經歷一場立體化、多要素、全景式的數智化變遷。在這一數字智能時代的全新場域中,數字技術與智能技術的相互融合如何實現有效賦能并引領各個領域實現創新發展正成為值得審思的時代命題。

關于數字技術、智能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有關研究話題已引發學界的廣泛討論,不同學者從不同學科、不同研究視角,形成了頗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一是關于數智化時代前沿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如“數智時代其正義理念、制度和邏輯建構、形塑等實踐,存在一個不斷趨向平衡的指向”[3]“要求建立適應社會智能化的組織結構、治理方式和文化價值理念”[4]。二是關于數智技術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構建優質大數據庫為依托、以搭建專業知識圖譜為重點、以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設計團隊為助力”[5]“數智技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革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機制、關系、方法等維度的數智化躍升[6]”。三是關于數智時代對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風險審視與應對策略研究,如“智能算法與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關聯,但同時也帶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供給短缺’、凝聚共識受阻、消解認同以及解構思想政治教育者職責理念等算法風險?!盵7]“數智時代應對教育大數據風險是影響教育數據價值最大化的關鍵所在”[8]。

總的來看,當前學界的相關研究呈現一些鮮明特征:首先,充分注重數字智能技術為人類文明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而在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作出探索;其次,持續深化數字智能技術的價值賦予與信息嵌入,并依托技術賦能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最后,將數智融合時代的技術遷變作為人類文明的價值前提展開系列研究。然而,對于真正將數字智能技術賦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有效融合,進而突破囿于數字智能技術本身的限制并從價值構建的維度,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并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這一問題,仍然需要不斷予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全新的生長空間與實踐場域,“既會是基于場域慣習的共同實踐,也必須對慣習中的惰性力量進行修正?!盵9]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問題亟待深度探討,以進一步推進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與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形成,不僅來自當前數字智能時代技術賦能的外部影響,同時也源于在全新時代場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其現實變革、實現與時俱進發展所形成的范式轉向的內在實踐需要。數字智能技術不斷嵌入、拓展人類社會形態,在技術賦能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挑戰,由此所形成了“虛擬與現實”共生共軛的復雜建構關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理論意蘊與圖景展現

數字智能技術與社會互嵌正在各個不同領域發揮著其賦能作用,成為人類社會發展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數字智能技術衍生的應用場景中,思想政治教育獲得了延展性發展空間,其在技術賦能下正呈現出數智化轉型的現實圖景,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實踐邏輯與理論應對,已成為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科學技術的迭代升級與顛覆性變化正在重塑人類文明與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數字智能技術在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加速融合,致使數字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時代已經悄然而至。這也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呈現為一種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向,若仍按照相對傳統慣性思維將技術的賦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孤立地展開分析,認為這僅僅是數字智能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簡單疊加,顯然已無法應對當前數字智能時代由技術進步與社會發展相互建塑與型構所形成的深度互構空間中思想政治教育所產生的新形態。究其實質,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智化轉型是一種范式變革的有益探索,是通過數字智能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互嵌與融合,所達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內容、主體客體、生態氛圍、展開方式等各要素在數字智能時代這一特定場域下形成的結構性變革,由此形成的數字智能場景驅動的發展新生態。

1.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理論意蘊:一種范式變革的探索

“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盵10]對于“范式”的界定歷來頗具爭議,其概念最早是由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認的科學成就,它們在一段時間里為實踐共同體提供典型的問題和解答”[11]4,用以說明科學理論變化的規律?;诖?厘清范式的內涵可以從兩方面予以把握:一方面,范式是指科學共同體的成員在信念、價值和技術等方面所構成的整體;另一方面,范式是指一定的模型和范例,即作為解答常規科學謎題的基礎性參考[11]147。由此,若以一種范式變革的視角來審視和詮釋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問題,即可對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生態予以更為準確的認知和把握。

從范式變革的意義來講,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涵蓋三重意蘊:一是技術層面的內嵌。傳統意義上,數字智能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偏重于技術層面的簡單應用,僅僅是通過技術的升級而改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形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則是在數字智能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互嵌中達成的一種賦權增能的結構性變革,是數字智能生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融合。特別是,隨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數字感知技術迅猛發展與生活化應用,通過數字化手段再生外部感官輸入以達成沉浸體驗成為可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已通過“元宇宙”而打通,這些全新數智化場景生態與思想政治教育正形成深度內嵌。二是認知層面的革新。面對信息技術的革命性發展變革,整個社會在新的時代場域中都發生著深刻變革,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生活樣態等都發生著深刻轉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必然催生新的認知層面的思維變革。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生成、存儲、展示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傳統介質的局限進而轉化為數字化信息,通過數字智能技術的深度嵌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精準畫像成為可能,使在大數據與算法技術促逼下提供更為個性化、精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為可能。在認知思維上,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是對傳統灌輸、單向施教、抽象講解的突破與超越,實現并達成的是實景交互、沉浸體驗、具象畫像的新形態,為思想政治教育視域的拓展創新提供了新的目標定位與解決方案。三是價值層面的耦合?;诩夹g層面的深度嵌入與認知層面的思維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方能達成價值層面的內嵌耦合?,F代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與生存方式,而技術的進步始終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最終目標。技術的賦能與促逼是轉型的基礎,而價值的重塑與耦合才是轉型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有助于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傳統方式的限制,借助于技術的賦能而以更好地實現目標的達成,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實現,并在價值實踐路徑上真正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

2.數字智能技術賦能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圖景展現

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所聚焦的核心議題即在于人與技術的關系問題,“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12]152:一方面,科學技術是極其重要的生產力,其應用對于促進生產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另一方面,技術的限度應予以被重視,“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盵12]776這正是審思和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邏輯起點及其實踐意蘊的根本遵循。當前,數字智能技術的介入與應用正驅動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其已然成為現代社會人類生活和社會秩序變革的重要推動力,思想政治教育在數字智能技術賦能下正展現出全新的圖景并形成嶄新的形態。

在工具和手段層面,媒介傳播的變革催生思想政治教育愈加鮮活。當前,媒介傳播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發生著根本性變革,正如多倫多傳播學派的先驅哈羅德·伊尼斯所指出的,媒介的形態對社會形態、社會心理都產生深刻的影響,“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13]。處于數字智能技術雙向賦能作用下,“時空融合”成為可能,人們所接受的信息形態已不再是“石刻泥板文字”“莎草紙”或“印刷紙張”,取而代之的是數字化的信息,媒介的質性更替促使信息傳播變得即時即刻與無時不在,所呈現出新的圖景正深刻影響著社會形態[14]。其一,在工具層面,媒介傳播的變革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不斷被優化,在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選擇上形成了質的提升,原本的課堂面授、紙質教材等傳統方式正與智慧課堂、電子化教材等新興手段共同形成了有益補充和相互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物理時空限制被打破,人們所接收信息的來源和范圍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在數字智能技術的賦能中極大地得以拓展。其二,在手段層面,沉浸傳播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其教育邊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作為數字智能技術融合的產物,更加凸顯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本質化的體驗轉向。全息化、可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流程,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提供了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體驗[15]。

在理念和環境層面,教育生態的革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日趨豐富?!叭藗兪亲约旱挠^念、思想等等的生產者……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盵12]152隨著數字智能技術在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深度介入,人們的思維方式、社會交往等都已形成深度變革,在數字智能時代全新場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其育人理念及其所在的社會育人環境在新技術引領下有著顯著提升與優化。其一,自我認知與能動性的提升。新技術的不斷更新與迭代升級,所形成的技術介入不僅發生在前段的數據領域與算法領域,在后端的服務領域與應用領域均會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在此演進趨勢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主客體關系正悄然發生著變革。各類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教育載體和平臺的涌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邊界及其時空邊際被打破,通過技術賦能后個體的自我認識和自主學習力顯著提升,發揮自我能動性獲取知識的渠道更為寬廣、方式更為便捷。其二,個性化動態化的資源配置。得益于數字智能技術賦能后知識數據信息呈現方式的靈活多樣、獲取途徑的快速便捷,即使是在泛在知識網絡環境下,個體獲取有效資源信息并進行整合抓取的能力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類資源得以充分優化并得以有效整合,特別是一些優質在線精品課程、各地紅色文化場館資源以及優秀典型人物事跡宣講等,都得以更為快速便捷的傳播,不再受到傳統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實現了個性化、動態化的資源配置。其三,融合互通的育人場景適配。在數字智能技術賦能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場景得以深度拓展,特別是虛擬現實技術、元宇宙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現有要素得以進一步盤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場域的邊界被打通,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實現了互聯互通,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實現了全方位鏈接,通過萬物互聯的場域實現了各要素的整合,融合互通的育人場景適配得以可能,無限場域模式得以開啟。

在規律和本質層面,育人思維的重構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現代。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于,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體系,找尋其適合現代發展需要和實現其自身創新發展趨向的最佳契合點。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思維在數字智能技術賦能中得以重構,并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發展。其一,構建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數字智能技術的滲透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實際問題的優化解決,并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創新發展中予以了顯現和回應,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數字智能技術的賦能,一方面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原本體系內部的顛覆與重構;另一方面得益于原有體系的變革與更新,促使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性認知進行了更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范疇,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框架的日趨完善與治理模式的更趨現代。其二,彰顯新形態的有機結合。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模式在數字智能技術的推動下得以不斷更新,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價值指向、形式內容及其內在本質,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數字智能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日趨原子化與技術依賴性,倘若一味在技術理性的影響下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化、秩序化運行,個體價值的自我實現以及精神生活的富足將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理應是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中,達成個體價值實現與技術的價值賦能的有機結合與動態平衡。

二、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場域變遷與價值限度

場域是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網絡或構型[16],相比于一般純粹的社會空間,具體時空情境下的主體關系和運行邏輯是場域概念所關注的[17],其內部由不同行動者以不同慣習、資本及策略的互動關系所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是教育與受教育者、教育介質、教育環境、教育策略等相互影響所構成的關系網絡。若從場域的視角審視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問題,那就需要從關系的思維來思考在數字智能情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問題。數字智能技術的深度賦能與廣泛應用,在空間和時間上交互作用而構建出一個新型的時空結構,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全新場域。在這一場域變遷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勢在必行,相應的觀念、模式與機制亟待優化建構,必須深刻認知并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中所存在的場域變遷及其價值限度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場域變遷

隨著數字智能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深度介入,技術賦能已然從“裝置性”的技術運用演進為“邏輯性”的技術治理,由此使得全新技術所形成的相關介質逐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場域的重要要素,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嵌中逐步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場域,并持續激發數字智能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潛能與效能。數字智能技術深刻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在場形態與表現樣態,由此形成了特定的場域變遷。在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場域內部,場域理論所關注的“慣習、資本、策略”均發生著重要變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各類實踐所涉及的發生時空、互動關系、儀式教育等隨之產生重要遷變,從根本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實踐過程及其運行邏輯,進而促發進一步的轉型與變革。

其一,從慣習空間分析,慣習提供了“沒有指揮的合奏”圖像,使得集體的實踐具有“實踐的規律性、同一性與整體性?!盵18]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主要依托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傳統的教室成為“慣習空間”,進而形成相對一致的受教育主體即學生的“習慣”。作為在教室課堂中受教育的集體成員而言,受教育者在行為行動、紀律遵守等方面保持著相對的一致性。對于這一慣習空間而言,場域是相對穩定的,即慣習和場域是適配的。而隨著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演變,數字智能技術所形成的新的技術結構,勢必在原有場域中產生內生變革并形成新的實踐邏輯與規則,在嵌入原有傳統場域中勢必引發慣習的改變。處于傳統的一致性教室空間中接受教育的師生行為、教育教學流程及其教育理念、評價體系等也都正處于解構與重塑,并必將形成新的慣習空間。

其二,從資本轉換分析,資本是場域的關鍵性要素,在新的數字智能技術賦能的實踐場域中,傳統以文化資本為主導正在發生轉換,形成了一定的媒介資本的賦權。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場域中,主客體雙方均有著較為明顯的組織特征、紀律約束,發生區域和各類實踐都有相對嚴格的規定,其間的行動者不得不遵守嚴格的“序列性接觸”[19]138。而這一在特有專門物理場域界限空間中所發生的“約束性”特征、所形成的“紀律權力”正在被這一數智化場域的生成和變遷所“擊破”,原本場域由其文化資本所生成的紀律權力的權威性地位,也正在被數智化場域生成的技術權力及其所增加的媒介資本所賦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通過這一技術權力得以更好地獲取教育資源,施展教育的媒介更為寬泛,更有利于對于受教育客體進行管理和監督,而受教育者通過這一技術權力也可個性化、自由化加以選擇,不受物理空間的制約,形成并實現了更為廣泛的技術賦權。另一方面,對于媒介技術的具體應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雙方相對平衡,很可能形成主客體雙方在各類媒介技術應用上的差異,由此打破了原本技術權力下傳統的主客體權力制衡,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及其真正實踐效果不斷受到挑戰。

其三,從教育策略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情境中,其慣習空間、資本權力都發生著顯著變革,由此引發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展開的不斷革新。場所的分化具有重要的意義[19]154,相較于具有莊嚴與權威象征的傳統相對嚴肅的時空場域而言,源于數字智能技術的不斷推動,在云課堂、沉浸式體驗等“身體不在場”帶來時代變革賦能賦權優勢的同時,也對新的場域平衡產生不小的挑戰與沖擊,畢竟通過將一群人(學生)容納在一個有限時空內部,能夠在彼此共同在場的情況下,連續不斷地實行時間秩序化管理和身體在場的監督,這種方式顯然對教育場域的平穩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19]157。數字智能技術賦能后,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空間更加開放、多元,時空的自由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行為的自主選擇,使得在集體與個人時空、在場與不在場識別的邊界不再清晰,容易引發行為與場景的脫節。傳統儀典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中,在這一特定方式構造的時空中,所有的實踐立刻被符號性地修飾和限定,同時隱喻最深層次的場域規則[20],原本傳統儀典對現實的建構作用被削弱,其在實踐中嵌入具體組織范疇而被具體場域所追尋的難度正在加大。

2.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價值限度

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即是新一輪技術革命所生成的應然范式探索,其必然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與此同時,其中諸多的邏輯建構與價值判斷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數字智能技術存在“雙刃劍”效應,既有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一面,也極有可能存在耗散的一面。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價值限度就是要警惕“技術迷信”思維,盡可能解決好這一范式探索自身所可能暗含的邏輯沖突,以及在具體實踐的進程中所可能陷入的現實困境。

其一,技術理性與價值指向在有效融合中的張力。任何一次技術變革在社會領域的最先表征往往是場景化的創新應用,而非思維觀念的深刻改變?!八枷胝喂ぷ鲝母旧险f是做人的工作”[21],聚焦的應是“現實的人的活動”[12]886,主旨在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22],以此促進并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數字智能時代,倘若思想政治教育僅僅沉浸于顛覆性技術所帶來的便捷而陷入“技術依賴”并產生“技術附魅”,這種由技術外部驅動并促逼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可能違背“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22]的初衷。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不應僅僅局限于較低層次的數字智能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簡單“外嵌”與“拼接”,也不應只是圍繞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大數據等數智化場景的技術應用而被動適應。倘若此,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還是客體,都會忽視生命意義的本真存在而形成“唯技術”傾向,真正的育人價值引領功能會被僭越、育人價值體系會被解構,技術理性與價值指向理應有效融合而并非相互割裂。

其二,現實空間與虛擬世界在內在統一中的缺失。數字智能技術賦能讓人類看到了沉浸式虛擬世界的未來,使人類感受到了超越在現實空間中身體受到物理空間束縛的特定場域,達到了沉浸式體驗的感官刺激,營造出立體化的虛實交融的全新應用場景。正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得以被數字智能技術所驅動,深刻改變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與展開樣態,更多的要素和資源正以一種可視化、易互動、可觸及的沉浸式場景化而得以實踐應用。在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沉浸式場景中,在技術賦能中虛擬建構的世界使人們的本質力量得以展現,對一些現實空間遙不可及的內容亦可進行編輯和生產,但“沉浸式在場”與“身體在場”始終存在著本質差異,虛幻的鏡像世界再逼真、體驗再真實,也都無法回避需要返回現實空間方能解決實際復雜的問題。來回穿梭于虛擬世界和現實空間,容易造成受教育者迷失自我,而產生虛實邊界的模糊感,虛擬與真實之間的劃分界限被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要解決好虛實轉換的內在一致性問題,其所建構的虛擬仿真和沉浸場景始終要回歸育人價值觀塑造這一根本性問題。

其三,內容供給與傳播方式在價值意蘊上的遮蔽。數字智能時代的到來對于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產生著根本性改變,全新技術以其全息化、即時性、低門檻的傳播方式和發布形式為人們提供著海量信息,并借助算法的強力支持達成信息的特定精準推送,容易形成“信息繭房”與“流量至上”的雙重窘境。一方面,人們的思維方式在無意中被禁錮,其價值判斷力、能動性認知以及自主獨立性不斷被弱化。同樣,在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場域中,技術賦能下的受教育者在思維方式、認知習慣以及行為模式上受到深刻改變,容易分眾并分化聚集而形成所謂的“圈層”,受教育者更多地只是在相對固定的“圈層”內交流溝通,無法及時獲取新的思想而被同質化的信息所裹挾,囿于較為封閉的溝通交流范圍,自主意識和價值判斷逐步被遮蔽。另一方面,由于傳播介質和傳播方式的根本性改變,一些平臺只顧“熱點”,為博取眼球而輪番炒作并在資本推動下贏得更大紅利。由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導向發生著偏差,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內容供給受到了制約,這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體系形成巨大沖擊,價值引領的實效性受到較大影響。

三、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韌性應對與路徑創新

在技術賦能下,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數智化轉型的范式探索,在這過程中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變遷,并凸顯著一定的價值限度問題?!绊g性”釋義為物體受外力作用時產生變形而不易折斷的性質,也指頑強持久的精神;其在物理學中則表示材料在塑性變形和破裂過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這一全新的發展樣態,在應對其“變革塑形”中,同樣需要一種“能量”不斷予以增能,未來應運用韌性思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的路徑創新。

縱觀人類文明歷史發展進程,彰顯著科學應對無知、確定戰勝不確定的方向發展。尤其是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改變人類生活樣態和社會發展的數字智能技術,極大拓展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馬克思認為,“通過活動來取得一定的外界物,從而滿足自己的需要”[23],人類世界的“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24],其根本目標“在于改變世界”[25],主張通過實踐來構建未來世界的發展,強調通過實踐創新來改變現存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即是在社會發展中所呈現的一種積極的實踐,既包含著技術賦能下的全新發展,同樣也蘊含著不確定性,需要在理性審思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思維、理論工具和行動方案予以進一步構建,這亦不失為一種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發展和不確定性的積極回應。

1.構建韌性之“道”,達成技術與價值“共軛互濟”的育人使命

每當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來臨總是本能地令人興奮,借助新的技術使人類達成先前遙不可及的夢想,從而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樣態以及生存的空間。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等前沿數字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美好生活的實現更加成為可能,社會生產力在技術的推動下獲得了無與倫比的發展。不可否認,社會的發展進步的確需要技術的革命性發展,而處理好在其技術發展進程中所伴隨產生的風險挑戰,以真正達成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有機統一,才是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的最終歸宿。技術理性是發展前進的“動力工具”及催化劑,那么,價值理性則是發展前進的“目標指南”及穩定器,唯有在此完整的理性基礎上把握好應然的實踐的人類社會,構建韌性之“道”,從而實現技術與價值的“共軛互濟”。因此,需要人文價值在這一技術賦能進程中的有效引領與融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價值旨歸,即使是在數字智能時代,技術的革命性升級及其給人類社會所帶來的革命性改變,也都不能忽視這個根本。新的技術革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樣也存在著“技術異化”的危險陷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應運用好技術所帶來的效果增能,也要始終牢記育人的初心使命,使數字智能技術的賦能與價值理性的提升在實踐中達成有效統一。

2.打造韌性之“器”,培育現實與虛擬“虛實相生”的育人生態

任何一項技術的革新和迭代都將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挑戰與新的契機?!霸钪妗背掷m得到人類社會關注并不斷迭代形成聯動效應也正表明,數字智能時代是一個現實社會與虛擬世界不斷同構的時代。正是源于“元宇宙”等一系列虛實相融的新的社會形態和技術的綜合整合與實踐應用,使人們通過技術達成了沉浸式體驗,又通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鏡像,而使得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身份、社交等多個系統中密切融合,仿佛形成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互相聯系、相互滲透而轉化的“虛實相生”之“幻想”。因此,需要有效祛除虛擬世界所可能引發的“虛擬幻想”,將數智化虛擬世界打造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之“器”,充分達成這一效果增能。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轉型,理應培育現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與“沉浸式體驗”“虛擬仿生”等虛擬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聯動的有機統一,真正使受教育者獲得更好的教育體驗與實踐,并在現實與虛擬“虛實相生”的育人生態中充分把握好數字智能時代的發展紅利。

3.搭載韌性之“事”,創新人工與數智“內嵌耦合”的育人載體

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都是在生產力不斷解放中予以推動,從最簡單的木棒石發展到如今的智能機器人,無不見證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正是基于數字智能時代生產力的充分解放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生產工具的更新,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觀念也同樣今非昔比并產生巨大革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各類智能化終端設備成為“必需品”,久而久之必定形成一種“依賴感”。人們習慣于借助于智能機器而行動,人類大腦似乎處于“應歇盡歇”的局面。因此,需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使“人工”教育始終保持與時俱進。思想政治教育介質工具的不斷創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更為有效并高效地施展,而受教育者同樣可以借助數智化工具更為高效便捷地接受有價值的信息,但這也有并不意味著“數智”對“人工”的取而代之,而是需要更加創新達成人工與數智相互“內嵌耦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載體,以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時代性。

猜你喜歡
智化場域轉型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叉車數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電子證照重構山西道路數智化體系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沙冒智化的詩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沙冒智化的詩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中國武術發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